三(四)等水准测量手薄

表6-12 三(四)等水准测量手薄

时间 8:00—9:00 观测者 张红梅 日期 天气 晴 记录者 王晓珂

(1)视距部分

后距 (9)=[(1)-(2)]×100 前距 (10)=[(4)-(5)] ×100

后、前视距差(11)=[(9)-(10)],绝对值不超过2m。 后、前视距离累积差(12)=本站的(11)+前站的(12),绝对值不应超过5m。 (2)高差部分

后视尺黑、红面读数差(13)=K1+(3)-(8),绝对值不应超过2mm。 前视尺黑、红面读数差(14)=K2+(6)-(7),绝对值应应超过2mm。 上两式中的K1及K2分别为两水准尺的黑、红面的起点差,亦称尺常数。 黑面高差(16)=(3)-(6)。 红面高差(17)=(8)-(7)。

黑红面高差之差(15)=[(16)-(17)±0.100]=[(13)-(14)],绝对值不应超过3mm。

由于两水准尺的红面起始读数相差0.100m,即4.787与4.678之差,因此,红面测得的高差应为(17)±0.100,“加”或“减”应以黑面高差为准来确定。例如,表6-12中第一个测站红面高差为(17)-0.100,第二个测站因两水准尺交替,红面高差为(17)+0.100,以后单数站用“减”,双数站用“加”。

2每一测站经过上述计算,符合要求,才能计算高差中数作为

该两点测得的高差。

表6-12为三等水准测量手簿,括号内的数字表示观测和计算校核的顺序。当整个水准路线测量完毕,应逐页校核计算有无错误,校核的方法是:

先计算Σ(3),Σ(6),Σ(9),Σ(10),Σ(16),Σ(17),Σ(18),而后用下式校核。

(9)(10)(12)

(18)

1

[(16)(17)0.100]

末站。

——当测站总数为奇数时。

1212

[(16)(17)0.100](18)

[(16)(17)](18)

——当测站总数为偶数时。

最后算出水准路线总长度L(9)(10)。

四等水准测量一个测站的观测顺序,可采用后(黑)、后(红)、前(黑)、前(红),即读取后视尺黑面读数后随即读红面读数,而后瞄准前视尺,读取黑面及红面读数。

表6-12 三(四)等水准测量手薄

时间 8:00—9:00 观测者 张红梅 日期 天气 晴 记录者 王晓珂

(1)视距部分

后距 (9)=[(1)-(2)]×100 前距 (10)=[(4)-(5)] ×100

后、前视距差(11)=[(9)-(10)],绝对值不超过2m。 后、前视距离累积差(12)=本站的(11)+前站的(12),绝对值不应超过5m。 (2)高差部分

后视尺黑、红面读数差(13)=K1+(3)-(8),绝对值不应超过2mm。 前视尺黑、红面读数差(14)=K2+(6)-(7),绝对值应应超过2mm。 上两式中的K1及K2分别为两水准尺的黑、红面的起点差,亦称尺常数。 黑面高差(16)=(3)-(6)。 红面高差(17)=(8)-(7)。

黑红面高差之差(15)=[(16)-(17)±0.100]=[(13)-(14)],绝对值不应超过3mm。

由于两水准尺的红面起始读数相差0.100m,即4.787与4.678之差,因此,红面测得的高差应为(17)±0.100,“加”或“减”应以黑面高差为准来确定。例如,表6-12中第一个测站红面高差为(17)-0.100,第二个测站因两水准尺交替,红面高差为(17)+0.100,以后单数站用“减”,双数站用“加”。

2每一测站经过上述计算,符合要求,才能计算高差中数作为

该两点测得的高差。

表6-12为三等水准测量手簿,括号内的数字表示观测和计算校核的顺序。当整个水准路线测量完毕,应逐页校核计算有无错误,校核的方法是:

先计算Σ(3),Σ(6),Σ(9),Σ(10),Σ(16),Σ(17),Σ(18),而后用下式校核。

(9)(10)(12)

(18)

1

[(16)(17)0.100]

末站。

——当测站总数为奇数时。

1212

[(16)(17)0.100](18)

[(16)(17)](18)

——当测站总数为偶数时。

最后算出水准路线总长度L(9)(10)。

四等水准测量一个测站的观测顺序,可采用后(黑)、后(红)、前(黑)、前(红),即读取后视尺黑面读数后随即读红面读数,而后瞄准前视尺,读取黑面及红面读数。


相关文章

  • 第二章___水准测量
  • 第二章 水准测量 单选题 1.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A 的读数大,前视点B 的读数小,则有( A ). A.A 点比B 点低 B.A 点比B 点高 C.A 点与B 点可能同高 A. 高于前尺点 D.A .B 点的高低取决于仪器高度 C. 高 ...查看


  • 高差法和仪高法的原理
  • 第3章 水准测量 视频导学: 测量地面各点高程的工作称为高程测量.根据所使用的仪器和工程要求,高程测量的方法有水准测量(水准仪).三角高程测量(经纬仪配标尺或全站仪配棱镜).物理高程测量和GPS 高程测量(GPS 接收机).其中,物理高程测 ...查看


  • 四等水准测量 1
  • 四等水准测量 1.四等水准测量的概念 2.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3.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步骤 4.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 5.四等水准的测量的计算 6.四等水准测量的注意事项 1.四等水准测量的概念 我们将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的高程控制点称 ...查看


  • 水准仪与高程测量
  • 第二章 水准仪与高程测量 第一节 水准测量的原理 确定地面点高程的测量工作,称为高程测量.高程测量又是测量三项基本工作之一.根据使用仪器和施测方法的不同,高程测量可分为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和气压高程测量.用水准仪测量高程,称为水准测量,它 ...查看


  • 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
  • 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 国家水准测量依精度不同分为一.二.三.四等.一.二等水准测量是国家高程控制的全面基础,三.四等水准测量直接为地形测图和各种工程建设提供所必须的高程控制.精度低于四等的水准测量称为等外水准测量.本节阐述四等及等外 ...查看


  • 高程控制测量 1
  • 第八章 高程控制测量 第八章 高程控制测量 .................................................................................................. ...查看


  • 测量学自学教程2
  • 第二章 水准测量 一.本章重点 1.水准测量原理. 2.水准仪的技术操作方法. 3.普通水准测量及成果处理方法. 4.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5.三.四等水准测量及成果处理方法. 二.本章难点 1.使水准仪视线水平的思路及实现方法. 2.水准 ...查看


  •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新旧版本的变化分析
  • 2010年 第7期 何宗友:<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新. 旧版本的变化分析37 文章编号:049420911(2010)0720037203中图分类号:P201 文献标识码:B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新.旧 ...查看


  • 苏一光DSZ2水准仪说明书
  • 苏一光DSZ2水准仪使用说明 第一章 苏一光DSZ2水准仪结构及组成 主要特点: 自动安平 检查按钮 密封防尘.操作简便 结构紧凑.外形美观 可加配平测微器,可用于国家二级水准测量及精密沉降观测. 卓越的温度补偿性能 精度1mm,放大倍率3 ...查看


  • 3水 准 测 量
  • 高程测量:测定地面点高程的工作 高程测量的方法 水准测量--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的工作,是高程测量的主要方法. 使用仪器:水准仪 水准仪的主要功能是能指出一条水平视线. 其他高程测量方法:三角高程测量.GPS测量 水准测量的等级 分一.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