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中医查房记录

支气管炎|:舌红少苔,脉弦。本病中医诊断“咳嗽”,证属风寒袭肺。患者系外感风寒,风寒犯肺致使肺气不清,失于宣肃,上逆作声而引起咳嗽。中药治以疏风散寒,宣肺止, 拟方止嗽散加减,组成:如下:麻黄10g 、荆芥12g 、杏仁10g 、紫菀10g 、白前10g 、百部15g 、陈皮10g 、桔梗12g 、甘草10g ,水煎分服,一日二次。

肝硬化腹水:舌淡,苔白腻,脉缓。本病中医诊断“鼓胀”,证属寒湿困脾。由于患者素体虚,脾阳不振,寒湿停聚,水蓄不行,故腹大账满,按之如囊裹水。寒水相搏,中阳不运,故脘腹痞胀,脾为湿困,阳气失于舒展,故精神差;寒湿困脾,兼伤肾阳,水液不行,故下肢浮肿。中药以温中健脾、行气利水为治则, 拟方实脾饮加减如下:附子15g 、干姜30g 、白术10g 、甘草10g 、厚朴10g 、木香10g 、草果10g 、槟榔12g 、木瓜10g 、生姜10g 、茯苓 12g、大腹皮60g 、大枣5枚,水煎分服,一日二次。

上消化道出血: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本病中医诊断“呕血”,证属胃热壅盛。患者平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致使胃中积热,胃失和降,气血不足,故脘腹胀闷,甚则作痛。热伤胃络,故呕血色红或紫黯,胃为水谷之海,胃主纳谷,其性主降,胃气上逆,故呕血夹食。为胃热壅盛之象。中药以清胃泻火,凉血止血为治则, 拟方三黄汤加减如下:黄连12g 、黄芩12g 、黄柏12g 、山栀子12g 、大黄6g 、丹皮10g 、大蓟9g 、小蓟9g 、侧柏叶10g 、白茅根15g 、棕榈皮9g 、甘草6g ,水煎分服,一日二次。

心肌梗塞:舌暗淡,苔薄黄,脉弦。患者以胸骨后疼痛不适为主症,符合中医“胸痹、真心疼”范畴,证属气滞血瘀。患者病久,平素心气虚弱,气机淤滞,血液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胸骨后憋闷样疼痛不适。中药以活血化瘀止痛,血府逐瘀汤加减;生地15g 、当归 10g、红花15g 、桃仁12g 、怀牛膝15g 、柴胡 10g、川芎9g 、赤勺10g 、枳壳10g 、桔梗9g 、甘草6g ,水煎分服,一日二次。

药物中毒:当属祖国医学“中毒”范畴,因毒邪攻窜脑络,脑络失养,故昏迷,呼之不应,舌苔薄黄,脉弦属毒邪蕴结之证。治则: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脑梗塞:属于中医“中风”范畴,证属肝阳上亢。患者年过花甲,脏腑功能失调,肝阳上亢,阳动化风,上扰清窍,故而头晕、头痛;肝风夹痰阻络,气血运行不畅,经脉失养,故见肢体无力麻木不适;舌苔黄腻,脉弦为肝阳上亢之征。综上所述,病为中风,证属肝阳上亢,病在清窍,与肝肾有关,为本虚标实之证,中药以平肝、泻火、通络,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20g 、钩藤 15g、红花12g 、

丹参12g 、怀牛膝15g 、川断15g 、元参15g 、远志12g 、川芎12g 、桑寄生15g 、杜仲15g 、甘草6g ,水煎分服,一日二次。

急、慢性胃炎:符合中医“胃脘痛”范畴,证属气滞血瘀。患者年老体虚,脾胃虚弱,气机淤滞,血液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舌苔燥黄,脉弦数为气滞血瘀之征。综上所述,病为胃脘痛,证属气滞血瘀,病在胃、脾,为本虚标实之证,中药以理气和胃止痛,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20g 、栀子15g 、柴胡10g 、当归15g 、白术15g 、茯苓10g 、黄连6g 、白芍15g 、吴茱萸9g 、甘草6g ,水煎分服,一日二次。

高血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属于中医“眩晕”范畴,证属肝阳上亢。患者年过花甲,肝阳暴张,升动于上,扰于头目,故发眩晕。肝阳亢逆,火盛于上,则面红,急躁易怒。肝火犯胃,则恶心呕吐。舌苔黄腻,脉弦皆是肝阳上亢之征。综上所述,病为眩晕,证属肝阳上亢,病在清窍,与肝胃有关,

肝硬化腹水:符合中医“鼓胀”范畴,证属脾肾阳虚。因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水互结于腹中,故腹胀、胸闷、气短;脾肾阳虚,膀胱气化不利,故尿少、浮肿;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脾肾阳虚之象,属本虚标实证中药以温补脾肾,行气利水,拟方附子理中丸合猪苓汤加减如下:附子(先煎)9g 、干姜 6g、白术12g 、党参15g 、猪苓 12g、茯苓10g 、泽泻10g 、桂枝6g 、熟地12g 、牛膝12g 、车前子(包煎)12g 、甘草6g ,水煎分服,一日二次。

喘支:舌红少苔,脉沉细。病属中医“喘证”病范畴,证属气阴两虚。患者平素久病体虚,耗气伤阴,致肺肾两虚,阴虚内热,虚火灼伤肺金,致使肺气不清,肾不纳气,失于宣肃,上逆作声而引起咳喘,胸闷、气短、气急。舌脉为气阴两虚之象。本病为本虚标实之征,病位在肺肾,与脾有关,属虚证,中药治以益气养阴、止咳平喘、降气化痰,处方苏子降气汤加减,组成苏子15g 、款冬花15g 、麻黄10g 、白果10g 、姜半夏12g 、桑白皮15g 、生地20g 、沙参15g 、麦冬20g 、肉桂10g 、黄芩10g 、桔梗12g 、紫菀15g 、茯苓12g 、瓜蒌皮30g 、川贝12g 、鱼腥草(后下)20g 、地龙15g 、杏仁15g 、甘草6g ,水煎分服,一日二次。

胆囊炎:神清,精神差,右胁肋部持续性疼痛,舌暗淡,苔白腻,脉细涩。四诊合参,以右胁肋剧痛为主症,中医辨病为“胁痛”,辨证属气滞血瘀。患者急性发病,肝气不疏,气虚不能运血,瘀血阻于胁下,络脉不通,饮食不洁,又肝气范胃,肝胃不和,不通则痛,故见右胁肋部及上腹部疼痛,固定不移,舌暗淡,苔白,略燥,脉细涩,皆是气虚、气滞血瘀之征,治以益气养阴,解痉止痛,患者拒绝中药汤剂口服治疗。

支气管炎|:舌红少苔,脉弦。本病中医诊断“咳嗽”,证属风寒袭肺。患者系外感风寒,风寒犯肺致使肺气不清,失于宣肃,上逆作声而引起咳嗽。中药治以疏风散寒,宣肺止, 拟方止嗽散加减,组成:如下:麻黄10g 、荆芥12g 、杏仁10g 、紫菀10g 、白前10g 、百部15g 、陈皮10g 、桔梗12g 、甘草10g ,水煎分服,一日二次。

肝硬化腹水:舌淡,苔白腻,脉缓。本病中医诊断“鼓胀”,证属寒湿困脾。由于患者素体虚,脾阳不振,寒湿停聚,水蓄不行,故腹大账满,按之如囊裹水。寒水相搏,中阳不运,故脘腹痞胀,脾为湿困,阳气失于舒展,故精神差;寒湿困脾,兼伤肾阳,水液不行,故下肢浮肿。中药以温中健脾、行气利水为治则, 拟方实脾饮加减如下:附子15g 、干姜30g 、白术10g 、甘草10g 、厚朴10g 、木香10g 、草果10g 、槟榔12g 、木瓜10g 、生姜10g 、茯苓 12g、大腹皮60g 、大枣5枚,水煎分服,一日二次。

上消化道出血: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本病中医诊断“呕血”,证属胃热壅盛。患者平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致使胃中积热,胃失和降,气血不足,故脘腹胀闷,甚则作痛。热伤胃络,故呕血色红或紫黯,胃为水谷之海,胃主纳谷,其性主降,胃气上逆,故呕血夹食。为胃热壅盛之象。中药以清胃泻火,凉血止血为治则, 拟方三黄汤加减如下:黄连12g 、黄芩12g 、黄柏12g 、山栀子12g 、大黄6g 、丹皮10g 、大蓟9g 、小蓟9g 、侧柏叶10g 、白茅根15g 、棕榈皮9g 、甘草6g ,水煎分服,一日二次。

心肌梗塞:舌暗淡,苔薄黄,脉弦。患者以胸骨后疼痛不适为主症,符合中医“胸痹、真心疼”范畴,证属气滞血瘀。患者病久,平素心气虚弱,气机淤滞,血液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胸骨后憋闷样疼痛不适。中药以活血化瘀止痛,血府逐瘀汤加减;生地15g 、当归 10g、红花15g 、桃仁12g 、怀牛膝15g 、柴胡 10g、川芎9g 、赤勺10g 、枳壳10g 、桔梗9g 、甘草6g ,水煎分服,一日二次。

药物中毒:当属祖国医学“中毒”范畴,因毒邪攻窜脑络,脑络失养,故昏迷,呼之不应,舌苔薄黄,脉弦属毒邪蕴结之证。治则: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脑梗塞:属于中医“中风”范畴,证属肝阳上亢。患者年过花甲,脏腑功能失调,肝阳上亢,阳动化风,上扰清窍,故而头晕、头痛;肝风夹痰阻络,气血运行不畅,经脉失养,故见肢体无力麻木不适;舌苔黄腻,脉弦为肝阳上亢之征。综上所述,病为中风,证属肝阳上亢,病在清窍,与肝肾有关,为本虚标实之证,中药以平肝、泻火、通络,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20g 、钩藤 15g、红花12g 、

丹参12g 、怀牛膝15g 、川断15g 、元参15g 、远志12g 、川芎12g 、桑寄生15g 、杜仲15g 、甘草6g ,水煎分服,一日二次。

急、慢性胃炎:符合中医“胃脘痛”范畴,证属气滞血瘀。患者年老体虚,脾胃虚弱,气机淤滞,血液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舌苔燥黄,脉弦数为气滞血瘀之征。综上所述,病为胃脘痛,证属气滞血瘀,病在胃、脾,为本虚标实之证,中药以理气和胃止痛,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20g 、栀子15g 、柴胡10g 、当归15g 、白术15g 、茯苓10g 、黄连6g 、白芍15g 、吴茱萸9g 、甘草6g ,水煎分服,一日二次。

高血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属于中医“眩晕”范畴,证属肝阳上亢。患者年过花甲,肝阳暴张,升动于上,扰于头目,故发眩晕。肝阳亢逆,火盛于上,则面红,急躁易怒。肝火犯胃,则恶心呕吐。舌苔黄腻,脉弦皆是肝阳上亢之征。综上所述,病为眩晕,证属肝阳上亢,病在清窍,与肝胃有关,

肝硬化腹水:符合中医“鼓胀”范畴,证属脾肾阳虚。因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水互结于腹中,故腹胀、胸闷、气短;脾肾阳虚,膀胱气化不利,故尿少、浮肿;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脾肾阳虚之象,属本虚标实证中药以温补脾肾,行气利水,拟方附子理中丸合猪苓汤加减如下:附子(先煎)9g 、干姜 6g、白术12g 、党参15g 、猪苓 12g、茯苓10g 、泽泻10g 、桂枝6g 、熟地12g 、牛膝12g 、车前子(包煎)12g 、甘草6g ,水煎分服,一日二次。

喘支:舌红少苔,脉沉细。病属中医“喘证”病范畴,证属气阴两虚。患者平素久病体虚,耗气伤阴,致肺肾两虚,阴虚内热,虚火灼伤肺金,致使肺气不清,肾不纳气,失于宣肃,上逆作声而引起咳喘,胸闷、气短、气急。舌脉为气阴两虚之象。本病为本虚标实之征,病位在肺肾,与脾有关,属虚证,中药治以益气养阴、止咳平喘、降气化痰,处方苏子降气汤加减,组成苏子15g 、款冬花15g 、麻黄10g 、白果10g 、姜半夏12g 、桑白皮15g 、生地20g 、沙参15g 、麦冬20g 、肉桂10g 、黄芩10g 、桔梗12g 、紫菀15g 、茯苓12g 、瓜蒌皮30g 、川贝12g 、鱼腥草(后下)20g 、地龙15g 、杏仁15g 、甘草6g ,水煎分服,一日二次。

胆囊炎:神清,精神差,右胁肋部持续性疼痛,舌暗淡,苔白腻,脉细涩。四诊合参,以右胁肋剧痛为主症,中医辨病为“胁痛”,辨证属气滞血瘀。患者急性发病,肝气不疏,气虚不能运血,瘀血阻于胁下,络脉不通,饮食不洁,又肝气范胃,肝胃不和,不通则痛,故见右胁肋部及上腹部疼痛,固定不移,舌暗淡,苔白,略燥,脉细涩,皆是气虚、气滞血瘀之征,治以益气养阴,解痉止痛,患者拒绝中药汤剂口服治疗。


相关文章

  • 进修心得体会
  • 进修心得体会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间,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半年的进修生活已经圆满的画上了句号.细数这六个月来的短暂时光,我倍感珍惜.因为我知道,这次医院选派我出去进修学习,除了因为医院业务发展需要外,还包含了院部领导对我的充分信任和 ...查看


  • 中医内科三级查房记录模版
  • * * * * * 中 医 院 病 案 记 录 患者***,男,49岁,因"咳嗽.咳痰3天", 于2012年10月08日10:00 患者于3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咳嗽为偶咳.不剧,痰为白色清痰,并伴有鼻塞.流涕.全身 ...查看


  • 中医内科神内住院病历
  • 入 院 记 录 姓名:刘东 出生地:江西省新建县 性别:男 入院日期:2015年03月21日9时 年龄:68岁 记录日期:2015年03月21日11时 婚姻:已婚 发病节气:春分第二天 职业:无 病史陈述者:本人 可靠 民族:汉 住址:铁力 ...查看


  • 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 (TCD 编码:外感热病类 BNW:BNW010, 时行感冒病 BNW011,外感高热:BNW020;上呼吸道感染:ICD-10 编码:J06.90 ...查看


  • 中医内科护理病历
  • <护理管理学>考试要求 护理管理学作为一门选修课,期望学生除了通过听讲课视频学习管理学的概念和基本方法外,更期望学生能在课后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献,积极主动去思考管理学原理及方法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所以,护理管理学实行的考试形式采用 ...查看


  • 2016年上半年护理质量讲评 1
  • XX 中医院2016年上半年护理质量讲评 一.亮点 1.安全意识加强,对待问题态度端正. 2.服务态度好,病陪人满意度97.8%,16年上半年无护理服务态度投诉事件. 3.学习风气增强,上半年护理操作考试,一二季度三基考试总体成绩提高. 4 ...查看


  •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
  •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恢复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编码:I63). ...查看


  • 中西医科室简介
  • 中西医科室简介 一.科室概况:我院中医科成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在上级领导及几代老前辈的共同努力下,曾一度成为喀什地区中医界的领跑者.九十年代后由于独特的地理因素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中医业务呈逐渐萎缩状态.2007年9月院领导高瞻远瞩借北京中日 ...查看


  • 2016年上半年护理质量讲评
  • XX 中医院2016年上半年护理质量讲评 一.亮点 1.安全意识加强,对待问题态度端正. 2.服务态度好,病陪人满意度97.8%,16年上半年无护理服务态度投诉事件. 3.学习风气增强,上半年护理操作考试,一二季度三基考试总体成绩提高. 4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