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村一品”的几个问题
李 彬
一、“一村一品”的基本概念
日本大分县是“一村一品”的发源地。“一村一品”是指一个村的居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建设家乡,发展农村经济的活动。“一村一品”工程的深刻内涵是:除了开发特色产品以外,还创造与发展代表每个地区的观光项目以及文化活动,并且把这些活动培育成在国内外受欢迎的项目,加深人与人、乡村与城市、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村一品”工程的实质是:搞活地区经济的一种手段,是一个地方的象征,它代表着一个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代表着这个地方在某一个地区乃至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的声誉,同时还反映该地方的精神风貌。“一村一品”工程的基本理念是:立足本地,面向世界,自立自主,锐意创新,培养人才。 所谓“一村一品”,并不是说非得一村就有一品,也不是说非得这个村有这一品,但一村总要有一种主导产业。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业,也是一种大体上的说法,就是强调这种产品总得一村出一品,一品成一业,一业育一企,这样才能形成产业链。“品”是指基地,产品连成片子,自然就形成了主导产业,生产集约、产业集聚,最后形成企业
集群,这就是产业化。所以,“一村一品”提供了又一个抓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切入点。龙头企业为了产业化经营把相关有质量标准、有规模的产业抓起来,然后政府为之提供服务,龙头企业也就跟着聚集起来。
我国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在部分农村地区开始“一村一品”的尝试和实践。新农村建设提出后,农业部通过调研和总结,把推进“一村一品”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来抓,也作为农业部的重点工作来部署,建立了发展“一村一品”的联席会议制度,目前正在起草发展“一村一品”的指导意见和全国“一村一品”的发展规划。
2005年11月,“一村一品”正式高调亮相。11月5日,“一村一品”国际研讨会在陕西杨凌举行。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出席了研讨会的开幕式。此外,泰国的副总理、日本的前首相等重要嘉宾也出席了开幕式。出席研讨会的还有科技部的部长和陕西、江西等省的省委书记。如此少有的高规模的研讨,代表了“一村一品”在中国所获得的高度重视。
2006年5月25日,全国发展“一村一品”经验交流会在江西南昌举行,会议作出了一个重要判断,即“一村一品”已成为我国村级经济的主体,农业部将围绕培育主导产品和产业,重点扶持粮食产业、良种畜牧水产业、园艺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的发展。为此,农业部提出要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
培育主导产品和产业;二是加强政策扶持和体制创新,全面优化“一村一品”的发展环境;三是推进科技兴农,切实强化“一村一品”的科技支撑;四是推进产业化经营,继续完善“一村一品”的发展机制;五是加快品牌培育,不断提升“一村一品”的竞争力;六是积极开拓市场,进一步拓宽“一村一品”的发展空间。
2006年10月16日开幕的第四届中国国际农交会上,首次设立了“一村一品”馆,让更多的普通消费者走近了“一村一品”,享受到“一村一品”的成果。
从各地实施“一村一品”的情况来看,成效是比较好的,不失为建设新农村的一个恰当的切入点和强有力的抓手。但是,仍有一些农民对发展“一村一品”存有一些疑虑,比如说,市场问题、科技问题、产品质量问题,等等。为此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做好宣传、引导、市场、服务的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二、“一村一品”在我国发展的状况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推进,“一村一品”已逐渐形成规模。东部地区出现了大量的二、三产业和外向型农业专业村镇,中西部地区出现了许多种养业等专业村镇,一些地方一村一品已经成为村级经济的主体,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正朝着集约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了跨区域、大规模、集群式发展格局。
据了解,目前,全国已有17个省区市建立了发展“一村一品”的工作机制,有11个省区按照本地“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制定了发展“一村一品”的具体规划。江西、陕西、广东、福建等省还制定了扶持政策,加大对“一村一品”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人才投入。
“一村一品”是农业市场化、农产品商品化和产业化经营发展的产物。实践证明,它带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一些地方脱贫致富步伐,受到农民群众欢迎。发展“一村一品”,有利于实现要素投入集约化、资源配臵市场化、生产手段科学化和产业经营一体化,将有效地解决千家万户小规模经营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农民也将通过“一村一品”,在参与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中,更好地学到先进种养技能、加工技术和营销技巧。
“十一五”时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一村一品”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为了推动“一村一品”向纵深发展,农业部要求各地要大力培育主导产品和产业,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打造“一村一品”的产业集群。要加强政策扶持和体制创新,构建支持“一村一品”的政策体系和资金投入机制。要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引导“一村一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路子。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各具特色的优势产
业发展成为“龙型经济”,为“一村一品”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要通过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建设、商标注册等手段,大力培育名牌农产品。要积极开拓市场,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升级,通过构建农产品流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为发展“一村一品”提供快捷有效的信息服务。
三、发展“一村一品”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建议
(一)发展“一村一品”必须遵循的原则
(1)坚持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要立足本地资源和传统产品的特点,发展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
(2)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以“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公司+基地+农户”为主要形式组织生产经营。
(3)坚持以效益为目的的原则。凡是有效益的、给农民带来最大利益的产业、产品,只要法律允许,社会需要,都应支持发展。
(4)坚持科技创新的原则。不断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打造名牌产品。
(5)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抓好村党支部书记、农村商品经纪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业者、农业科技人员的队伍建设。
(二)推进“一村一品”发展的建议
“一村一品”工程的顺利推进,村是基础,县乡是主导。村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村级领导集体。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切
实为村民的利益着想,在不断提高发展经济、科学管理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带领村民发展村级经济。“一村一品”的落脚点在村,但由于广大村民的发展能力不足,科技、文化、组织管理的水平较低,商品经济的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所以工作的重点应该在县乡政府。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确定主导产业,制定主导产业和产品的发展规划。为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规划的主导产业及其产品必须符合三点要求:有市场、效益好、区域化。
2、坚持市场运作,用示范和服务的方法抓“一村一品”工程的启动。县乡要按市场法则办事,善于运用示范的方法,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真正做到“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帮助农民富”。
3、创建合作经济组织,用工业理念和手段抓“一村一品”工程的发展。县乡要把引进和扶持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一村一品”工作的关键性措施,围绕区域主导产业,积极引进和创办各类农业企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实行品牌化经营。要创新农业新的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的组织形成。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外力推动“一村一品”工程跨越式发展。要把优良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农业资源,低谦的劳动力,良好的区位条件,策划、整合成一批投资回报率高、
发展前景好的项目,吸引外来人才、资金、技术兴办农业企业,开发农业资源,借助外力加快外向型农业经济基本格局的形成。
5、创新农技推广机制,提高“一村一品”工程的科技水平。要选派农技特派员到乡村一线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将各级各类农技人员和县乡机构改革后的富余人员,经相应培训和考核后,选派到能发挥其技术特长的乡村,划片承包,按绩取酬。同时,积极发展龙头企业、中介服务机构与农村紧密结合的新型农技推广模式,以带动、辐射农村的千家万户,提高农民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的水平。
6、加快农村人才培训,为“一村一品”工程建设培养骨干力量。要分期分批组织村党支部书记、种养能人、商品经纪人、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农业龙头企业经营者和立志在农村创业的初、高中毕业生,到有关大中专院校系统学习培训,千方百计把能人效应放大,通过能人带动周边农户积极投身“一村一品”工程。
关于“一村一品”的几个问题
李 彬
一、“一村一品”的基本概念
日本大分县是“一村一品”的发源地。“一村一品”是指一个村的居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建设家乡,发展农村经济的活动。“一村一品”工程的深刻内涵是:除了开发特色产品以外,还创造与发展代表每个地区的观光项目以及文化活动,并且把这些活动培育成在国内外受欢迎的项目,加深人与人、乡村与城市、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村一品”工程的实质是:搞活地区经济的一种手段,是一个地方的象征,它代表着一个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代表着这个地方在某一个地区乃至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的声誉,同时还反映该地方的精神风貌。“一村一品”工程的基本理念是:立足本地,面向世界,自立自主,锐意创新,培养人才。 所谓“一村一品”,并不是说非得一村就有一品,也不是说非得这个村有这一品,但一村总要有一种主导产业。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业,也是一种大体上的说法,就是强调这种产品总得一村出一品,一品成一业,一业育一企,这样才能形成产业链。“品”是指基地,产品连成片子,自然就形成了主导产业,生产集约、产业集聚,最后形成企业
集群,这就是产业化。所以,“一村一品”提供了又一个抓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切入点。龙头企业为了产业化经营把相关有质量标准、有规模的产业抓起来,然后政府为之提供服务,龙头企业也就跟着聚集起来。
我国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在部分农村地区开始“一村一品”的尝试和实践。新农村建设提出后,农业部通过调研和总结,把推进“一村一品”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来抓,也作为农业部的重点工作来部署,建立了发展“一村一品”的联席会议制度,目前正在起草发展“一村一品”的指导意见和全国“一村一品”的发展规划。
2005年11月,“一村一品”正式高调亮相。11月5日,“一村一品”国际研讨会在陕西杨凌举行。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出席了研讨会的开幕式。此外,泰国的副总理、日本的前首相等重要嘉宾也出席了开幕式。出席研讨会的还有科技部的部长和陕西、江西等省的省委书记。如此少有的高规模的研讨,代表了“一村一品”在中国所获得的高度重视。
2006年5月25日,全国发展“一村一品”经验交流会在江西南昌举行,会议作出了一个重要判断,即“一村一品”已成为我国村级经济的主体,农业部将围绕培育主导产品和产业,重点扶持粮食产业、良种畜牧水产业、园艺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的发展。为此,农业部提出要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
培育主导产品和产业;二是加强政策扶持和体制创新,全面优化“一村一品”的发展环境;三是推进科技兴农,切实强化“一村一品”的科技支撑;四是推进产业化经营,继续完善“一村一品”的发展机制;五是加快品牌培育,不断提升“一村一品”的竞争力;六是积极开拓市场,进一步拓宽“一村一品”的发展空间。
2006年10月16日开幕的第四届中国国际农交会上,首次设立了“一村一品”馆,让更多的普通消费者走近了“一村一品”,享受到“一村一品”的成果。
从各地实施“一村一品”的情况来看,成效是比较好的,不失为建设新农村的一个恰当的切入点和强有力的抓手。但是,仍有一些农民对发展“一村一品”存有一些疑虑,比如说,市场问题、科技问题、产品质量问题,等等。为此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做好宣传、引导、市场、服务的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二、“一村一品”在我国发展的状况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推进,“一村一品”已逐渐形成规模。东部地区出现了大量的二、三产业和外向型农业专业村镇,中西部地区出现了许多种养业等专业村镇,一些地方一村一品已经成为村级经济的主体,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正朝着集约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了跨区域、大规模、集群式发展格局。
据了解,目前,全国已有17个省区市建立了发展“一村一品”的工作机制,有11个省区按照本地“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制定了发展“一村一品”的具体规划。江西、陕西、广东、福建等省还制定了扶持政策,加大对“一村一品”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人才投入。
“一村一品”是农业市场化、农产品商品化和产业化经营发展的产物。实践证明,它带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一些地方脱贫致富步伐,受到农民群众欢迎。发展“一村一品”,有利于实现要素投入集约化、资源配臵市场化、生产手段科学化和产业经营一体化,将有效地解决千家万户小规模经营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农民也将通过“一村一品”,在参与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中,更好地学到先进种养技能、加工技术和营销技巧。
“十一五”时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一村一品”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为了推动“一村一品”向纵深发展,农业部要求各地要大力培育主导产品和产业,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打造“一村一品”的产业集群。要加强政策扶持和体制创新,构建支持“一村一品”的政策体系和资金投入机制。要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引导“一村一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路子。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各具特色的优势产
业发展成为“龙型经济”,为“一村一品”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要通过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建设、商标注册等手段,大力培育名牌农产品。要积极开拓市场,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升级,通过构建农产品流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为发展“一村一品”提供快捷有效的信息服务。
三、发展“一村一品”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建议
(一)发展“一村一品”必须遵循的原则
(1)坚持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要立足本地资源和传统产品的特点,发展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
(2)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以“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公司+基地+农户”为主要形式组织生产经营。
(3)坚持以效益为目的的原则。凡是有效益的、给农民带来最大利益的产业、产品,只要法律允许,社会需要,都应支持发展。
(4)坚持科技创新的原则。不断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打造名牌产品。
(5)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抓好村党支部书记、农村商品经纪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业者、农业科技人员的队伍建设。
(二)推进“一村一品”发展的建议
“一村一品”工程的顺利推进,村是基础,县乡是主导。村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村级领导集体。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切
实为村民的利益着想,在不断提高发展经济、科学管理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带领村民发展村级经济。“一村一品”的落脚点在村,但由于广大村民的发展能力不足,科技、文化、组织管理的水平较低,商品经济的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所以工作的重点应该在县乡政府。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确定主导产业,制定主导产业和产品的发展规划。为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规划的主导产业及其产品必须符合三点要求:有市场、效益好、区域化。
2、坚持市场运作,用示范和服务的方法抓“一村一品”工程的启动。县乡要按市场法则办事,善于运用示范的方法,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真正做到“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帮助农民富”。
3、创建合作经济组织,用工业理念和手段抓“一村一品”工程的发展。县乡要把引进和扶持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一村一品”工作的关键性措施,围绕区域主导产业,积极引进和创办各类农业企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实行品牌化经营。要创新农业新的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的组织形成。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外力推动“一村一品”工程跨越式发展。要把优良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农业资源,低谦的劳动力,良好的区位条件,策划、整合成一批投资回报率高、
发展前景好的项目,吸引外来人才、资金、技术兴办农业企业,开发农业资源,借助外力加快外向型农业经济基本格局的形成。
5、创新农技推广机制,提高“一村一品”工程的科技水平。要选派农技特派员到乡村一线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将各级各类农技人员和县乡机构改革后的富余人员,经相应培训和考核后,选派到能发挥其技术特长的乡村,划片承包,按绩取酬。同时,积极发展龙头企业、中介服务机构与农村紧密结合的新型农技推广模式,以带动、辐射农村的千家万户,提高农民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的水平。
6、加快农村人才培训,为“一村一品”工程建设培养骨干力量。要分期分批组织村党支部书记、种养能人、商品经纪人、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农业龙头企业经营者和立志在农村创业的初、高中毕业生,到有关大中专院校系统学习培训,千方百计把能人效应放大,通过能人带动周边农户积极投身“一村一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