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制和法治

关于法制与法制的区别

1、维基百科

法制(英语:Rule by law),又称为依法而治和以法治国,是一种对法律存在目的的认识和信念,即法律是政府管理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把法制当做工具的法律法规会侵犯公民权利,这种法律法规应被废除并停止执行。法制与保护民主自由的法治也是有区别的。

法制与法治的区别

法治的实施必须建立在法制上。与法治相比,法制侧重在法律的使用上。但如果仅就法律的目的而言,法治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个寻求公正的平台和框架,但法制的实质仍然不能摆脱政权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信念。

法制是指当权者按照法律治理国家,但这些法律不一定是由普通公民组成的立法部门制订的。法治下,行政部门的职责只是执行该等法律,并且受该等法律拘束。因此法制和法治最大的区别,并不在于法律是否拘束人民,而是在于行政、立法、司法这些政府权力是否也和人民一样,受到法律的拘束和控制。法治的内涵,与其说是要求所有人民守法,毋宁更侧重于法律对政府权力的控制和拘束,否则法治即与法制难以区分。对于社会上常见的违法或脱序现象,尤其是以激烈、游走于法律边缘的手段向政府争取权利的行为,政府官员常常会呼吁和要求人民“守法”以尊重“法治”。这其实是将法治的意义误解和窄化为法制。 宪政是一种要求政府所有权力的行使都纳入宪法的轨道,并受宪法的制约,使政治运作进入法律化理想状态的理念和政治实践。法治是宪政的核心价值观。 反之,在法制下没有可能实现宪政。法制与民主没有直接联系。但对法治的为寻求公正提供框架的

概念的扩展则包含了在法理上承认基本人权的含义, 这也为宪政国家的宪法最终包括

了人权法案建立了法理依据。而法制则与人权没有关系。因此,在只有法制而没有法治的国家,人权和民主都不能获得保障。

2、中国法学家李步云

关于法制与法治的区别,我将它概括为三条:首先,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法律制度是相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制度来说的,而法治从来都是相对于人治来说的,没有人治就无谓法治,相反亦然。其次,法律制度包括民法、刑法等一套法律规则以及这些规则怎么指定、怎样执行和遵守等制度;法治与人治则是两种对立的治国理念和原则,即国家的长治久安不应寄希望于一两个圣主贤君,而关键在是否有一个良好的法律和制度,这些良好的法律还应得到切实的遵守。再次,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有自己的法律制度,但不一定是实行法治。

3、东南大学论文

法制建设包括法制的制度体系建设和法制的观念体系建设。

在法制建设中,法制的制度体系建设是基础,法制的观念体系建设时关键。进行法制的观念体系建设,需要切实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制观念,而法制观念的提高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

关于法制与法制的区别

1、维基百科

法制(英语:Rule by law),又称为依法而治和以法治国,是一种对法律存在目的的认识和信念,即法律是政府管理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把法制当做工具的法律法规会侵犯公民权利,这种法律法规应被废除并停止执行。法制与保护民主自由的法治也是有区别的。

法制与法治的区别

法治的实施必须建立在法制上。与法治相比,法制侧重在法律的使用上。但如果仅就法律的目的而言,法治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个寻求公正的平台和框架,但法制的实质仍然不能摆脱政权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信念。

法制是指当权者按照法律治理国家,但这些法律不一定是由普通公民组成的立法部门制订的。法治下,行政部门的职责只是执行该等法律,并且受该等法律拘束。因此法制和法治最大的区别,并不在于法律是否拘束人民,而是在于行政、立法、司法这些政府权力是否也和人民一样,受到法律的拘束和控制。法治的内涵,与其说是要求所有人民守法,毋宁更侧重于法律对政府权力的控制和拘束,否则法治即与法制难以区分。对于社会上常见的违法或脱序现象,尤其是以激烈、游走于法律边缘的手段向政府争取权利的行为,政府官员常常会呼吁和要求人民“守法”以尊重“法治”。这其实是将法治的意义误解和窄化为法制。 宪政是一种要求政府所有权力的行使都纳入宪法的轨道,并受宪法的制约,使政治运作进入法律化理想状态的理念和政治实践。法治是宪政的核心价值观。 反之,在法制下没有可能实现宪政。法制与民主没有直接联系。但对法治的为寻求公正提供框架的

概念的扩展则包含了在法理上承认基本人权的含义, 这也为宪政国家的宪法最终包括

了人权法案建立了法理依据。而法制则与人权没有关系。因此,在只有法制而没有法治的国家,人权和民主都不能获得保障。

2、中国法学家李步云

关于法制与法治的区别,我将它概括为三条:首先,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法律制度是相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制度来说的,而法治从来都是相对于人治来说的,没有人治就无谓法治,相反亦然。其次,法律制度包括民法、刑法等一套法律规则以及这些规则怎么指定、怎样执行和遵守等制度;法治与人治则是两种对立的治国理念和原则,即国家的长治久安不应寄希望于一两个圣主贤君,而关键在是否有一个良好的法律和制度,这些良好的法律还应得到切实的遵守。再次,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有自己的法律制度,但不一定是实行法治。

3、东南大学论文

法制建设包括法制的制度体系建设和法制的观念体系建设。

在法制建设中,法制的制度体系建设是基础,法制的观念体系建设时关键。进行法制的观念体系建设,需要切实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制观念,而法制观念的提高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


相关文章

  • 关于我市"六五"普法工作情况
  • 关于我市"六五"普法工作情况 泰州市司法局 法制宣传教育是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先导性工程.从1985年开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至今已有26个年头.今年是我市"十二五&quo ...查看


  • 山西司法考试单选题
  • 单选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 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 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善 ...查看


  • 关于落实"六五"普法规划的措施
  • 关于落实"六五"普法规划的措施 和2011年法制宣传教育计划 <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六五"普法规划) 业经中 ...查看


  •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
  •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单位) 20110728(颁布时间) 20110728(实施时间)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 (2011年7月28日福建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 2006 ...查看


  • 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定
  •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颁布单位)20110527(颁布时间)20110527(实施时间)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定(2011年5月27日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法治观 ...查看


  • 中国法治发展的社会基础
  • 一.命题的由来 经过20年的风风雨雨,中国社会一改数千年来的传统,开始迈开了从人治社会向理想的法治社会转变的步伐.尽管人们对法治社会的描述娓娓动听娓娓动听,论理也十分严密,然而,中国为什么要建立法治社会?中国建立法治的社会基础是否存在?这样 ...查看


  • 全面完成"六五"普法规划目标任务
  • 全面完成"六五"普法规划目标任务 最近,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的通知>(中发[2011]6号),十一届全国 ...查看


  • 中国语境下的文化与法治文化概念
  • 一.中国语境下文化概念的多义性 据学者研究,"文化"是一个来自于西方的含义极广的概念. 在我国古汉语中,"文化"本义是指"文治"与"教化",与今天使用的文化概念 ...查看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新概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新概念 [我要纠错] [字体:大 默认 小][打印][关闭] 稿件来源: 法制日报--法制网 发布时间:2014-10-24 17:09:43 姜明安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