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律成 朝鲜人 解放军军歌作曲者 1933年,郑律成和一批朝鲜爱国青年来到中国,他在21岁时为当时的八路军谱写了进行曲,即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解放军军歌),同时,他还创作了《延安颂》《生产谣》《八路军大合唱》等著名歌曲。 马海德 美国人 第一个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1936年,中共中央决定邀请一位外国记者和一名外国医生到陕北考察,埃德加・斯诺和马海德获得这次机会,马海德最终留了下来。新中国成立后,马海德提出加入中国国籍的申请,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了他的请求,马海德成为第一个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洪水 越南人 中国唯一的外籍将军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20世纪50年代授衔的1000多名将军中,只有一个外籍人。这位中国名字叫洪水的将军,兼有越南人民军少将军衔,是世界少有的两国将军之一。从1928年到中国参加红军,到1945年回越南革命,洪水在中国战斗了17年。 维尔纳・格里希 德国人 第一个被授予中国永久居留权的外国人 1984年武汉市政府聘请维尔纳・格里希担任武汉柴油机厂厂长,任期为1984年11月1日到1986年11月4日,他是中国国企第一位“洋厂长”。1985年,中国全国人大刚刚通过关于外国人永久居留问题的规定,维尔纳・格里希成为第一个被授予中国永久居留权的外国人。 寒春 美国人 第一个拿到中国“绿卡”的人 寒春曾经参与过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但1948年来到中国后,她的工作却是饲养奶牛,并延续了一生。2004年中国开始实施《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她成为拿到中国“绿卡”的第一个外国人。 牧琳爱 美国人 70年后重返中国 出生于中国的牧琳爱在1930年跟着家人回到了美国,那年她13岁,却已经下定决心要回到中国,这一等就是将近70年。1998年,丈夫的去世让牧琳爱身陷孤独,回中国的梦想越来越强烈,终于在第二年卖掉了山林和别墅,搬到山东聊城的农村,那正是她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大山 加拿大人 中国电视上第一代外国明星 一个在电视上说着中文相声在外国人,在90年代初期的中国,这足以吸引很多人的眼球。虽然今天已经很少能听到他说相声,甚至也很少看到他在电视上露脸,但走过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恐怕都不会忘了他,“大山”其实只是他在一个小品里的名字。 萨布瑞亚・田贝肯 德国人 发明藏盲文并在西藏开办盲童学校 12岁就已经完全失明的萨布瑞亚在1997年来到中国西藏,她不是观光客,靠着电脑听音分析器的帮助,编写了一套藏语盲文程序,并在1999年创立了西藏盲童学校,西藏第一批能够阅读的盲人就是从她的学校里走出来的。 金玉米 南非人 创办英文博客“单位” 这个2002年上线的英文博客曾经是不少西方人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金玉米每天浏览中文媒体,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译成英文,后来又开始戴着黄色安全帽、端着DV穿行于北京的街头巷尾,挖掘各式各样的大事小情,据说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北京的驻外记者都爱找他了解情况。 晚清 身着清代服饰的洋人一家。影棚的背景布也是中国风格的亭台楼榭。 1917 美国社会经济学家西德尼・D・甘博在新都至成都的独轮车上。 1924 泰戈尔访中国48天,林徽因(左)和徐志摩(右)担任他的翻译。 1949 美国人弗兰克和他的中国妻子在自家的酒吧内。 1974 老布什携夫人芭芭拉来到北京,出任美国驻华联络处第二任主任,他喜欢跟妻子一起骑着自行车逛北京。 1986 意大利摄影家洛伦佐・麦朗先生正准备在广州火车站广场上拍照,立即被旅客们围观,于是他亮出了自己的海报。 1984 作为中国的南大门,较其他地区更为开放的广东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商人及游客,广州白云机场也成为国内最繁忙的机场之一,但忙碌并没有抹煞温情,1984年的某天,机场民警们正为下机的外国乘客打伞。 1988 天安门城楼首次对中外游人开放,来自美国的理查德夫妇成为最早的外国游客。
郑律成 朝鲜人 解放军军歌作曲者 1933年,郑律成和一批朝鲜爱国青年来到中国,他在21岁时为当时的八路军谱写了进行曲,即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解放军军歌),同时,他还创作了《延安颂》《生产谣》《八路军大合唱》等著名歌曲。 马海德 美国人 第一个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1936年,中共中央决定邀请一位外国记者和一名外国医生到陕北考察,埃德加・斯诺和马海德获得这次机会,马海德最终留了下来。新中国成立后,马海德提出加入中国国籍的申请,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了他的请求,马海德成为第一个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洪水 越南人 中国唯一的外籍将军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20世纪50年代授衔的1000多名将军中,只有一个外籍人。这位中国名字叫洪水的将军,兼有越南人民军少将军衔,是世界少有的两国将军之一。从1928年到中国参加红军,到1945年回越南革命,洪水在中国战斗了17年。 维尔纳・格里希 德国人 第一个被授予中国永久居留权的外国人 1984年武汉市政府聘请维尔纳・格里希担任武汉柴油机厂厂长,任期为1984年11月1日到1986年11月4日,他是中国国企第一位“洋厂长”。1985年,中国全国人大刚刚通过关于外国人永久居留问题的规定,维尔纳・格里希成为第一个被授予中国永久居留权的外国人。 寒春 美国人 第一个拿到中国“绿卡”的人 寒春曾经参与过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但1948年来到中国后,她的工作却是饲养奶牛,并延续了一生。2004年中国开始实施《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她成为拿到中国“绿卡”的第一个外国人。 牧琳爱 美国人 70年后重返中国 出生于中国的牧琳爱在1930年跟着家人回到了美国,那年她13岁,却已经下定决心要回到中国,这一等就是将近70年。1998年,丈夫的去世让牧琳爱身陷孤独,回中国的梦想越来越强烈,终于在第二年卖掉了山林和别墅,搬到山东聊城的农村,那正是她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大山 加拿大人 中国电视上第一代外国明星 一个在电视上说着中文相声在外国人,在90年代初期的中国,这足以吸引很多人的眼球。虽然今天已经很少能听到他说相声,甚至也很少看到他在电视上露脸,但走过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恐怕都不会忘了他,“大山”其实只是他在一个小品里的名字。 萨布瑞亚・田贝肯 德国人 发明藏盲文并在西藏开办盲童学校 12岁就已经完全失明的萨布瑞亚在1997年来到中国西藏,她不是观光客,靠着电脑听音分析器的帮助,编写了一套藏语盲文程序,并在1999年创立了西藏盲童学校,西藏第一批能够阅读的盲人就是从她的学校里走出来的。 金玉米 南非人 创办英文博客“单位” 这个2002年上线的英文博客曾经是不少西方人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金玉米每天浏览中文媒体,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译成英文,后来又开始戴着黄色安全帽、端着DV穿行于北京的街头巷尾,挖掘各式各样的大事小情,据说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北京的驻外记者都爱找他了解情况。 晚清 身着清代服饰的洋人一家。影棚的背景布也是中国风格的亭台楼榭。 1917 美国社会经济学家西德尼・D・甘博在新都至成都的独轮车上。 1924 泰戈尔访中国48天,林徽因(左)和徐志摩(右)担任他的翻译。 1949 美国人弗兰克和他的中国妻子在自家的酒吧内。 1974 老布什携夫人芭芭拉来到北京,出任美国驻华联络处第二任主任,他喜欢跟妻子一起骑着自行车逛北京。 1986 意大利摄影家洛伦佐・麦朗先生正准备在广州火车站广场上拍照,立即被旅客们围观,于是他亮出了自己的海报。 1984 作为中国的南大门,较其他地区更为开放的广东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商人及游客,广州白云机场也成为国内最繁忙的机场之一,但忙碌并没有抹煞温情,1984年的某天,机场民警们正为下机的外国乘客打伞。 1988 天安门城楼首次对中外游人开放,来自美国的理查德夫妇成为最早的外国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