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
计算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20人
1、约翰•冯•诺依曼 (John Von Neuman, 1903- 1957)
被誉为“电子计算机之父”。他对人类的最大贡献是对计算机科学、计算机技术和数值分析的开拓性工作,1946 年发明电子计算机。
约翰·冯·诺依曼 ( John Von Nouma,1903-1957) ,美藉匈牙利人,1903年12月28日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父亲是一个银行家,家境富裕,十分注意对 孩子的教育。冯·诺依曼从小聪颖过人,兴趣广泛,读书过目不忘。据说他6岁时就能用古 希腊语同父亲闲谈,一生掌握了七种语言。最擅德语,可在他用德语思考种种设想时,又能以阅读的速度译成英语。他对读过的书籍和论文。能很快一句不差地将内容复述出来,而且若干年之后,仍可如此。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1921年一1923年在苏黎世大学学习。很快又在1926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布达佩斯大学数学博士学位,此时冯·诺依曼年仅22岁。1927年一1929年冯·诺依曼相继在柏林大学和汉堡大学担任数学讲师。1930年接受了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的职位,西渡美国。1931年成为该校终身教授。1933年转到该校的高级研究所,成为最初六位教授之一,并在那里工作了一生。 冯·诺依曼是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伊斯坦堡大学、马里兰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慕尼黑高等技术学院等校的荣誉博士。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秘鲁国立自然科学院和意大利国立林且学院等院的院土。 1954年他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委员;1951年至1953年任美国数学会主席。
1954年夏,冯·诺依曼被使现患有癌症,1957年2月8日,在华盛顿去世,终年54岁。
冯·诺依曼在数学的诸多领域都进行了开创性工作,并作出了重大贡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他主要从事算子理论、鼻子理论、集合论等方面的研究。1923年关于集合论中超限序数的论文,显示了冯·诺依曼处理集合论问题所特有的方式和风格。他把集会论加以公理化,他的公理化体系奠定了公理集合论的基础。他从公理出发,用代数方法导出了集合论中许多重要概念、基本运算、重要定理等。特别在 1925年的一篇论文中,冯·诺依曼就指出了任何一种公理化系统中都存在着无法判定的命题。
1933年,冯·诺依曼解决了希尔伯特第5问题,即证明了局部欧几里得紧群是李群。1934年他又把紧群理论与波尔的殆周期函数理论统一起来。他还对一般拓扑群的结构有深刻的认识,弄清了它的代数结构和拓扑结构与实数是一致的。 他对其子代数进行了开创性工作,并莫定了它的理论基础,从而建立了算子代数这门新的数学分支。这个分支在当代的有关数学文献中均称为冯·诺依曼代数。这是有限维空间中矩阵代数的自然推广。 冯·诺依曼还创立了博奕论这一现代数学的又一重要分支。 1944年发表了奠基性的重要论文《博奕论与
经济行为》。论文中包含博奕论的纯粹数学形式的阐述以及对于实际博奕应用的详细说明。文中还包含了诸如统计理论等教学思想。冯·诺依曼在格论、连续几何、理论物理、动力学、连续介质力学、气象计算、原子能和经济学等领域都作过重要的工作。
冯·诺依曼对人类的最大贡献是对计算机科学、计算机技术和数值分析的开拓性工作。
现在一般认为ENIAC 机是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它是由美国科学家研制的,于1946年2月14日在费城开始运行。其实由汤米、费劳尔斯等英国科学家研制的" 科洛萨斯" 计算机比ENIAC 机问世早两年多,于1944年1月10日在布莱奇利园区开始运行。ENIAC 机证明电子真空技术可以大大地提高计算技术,不过,ENIAC 机本身存在两大缺点:(1)没有存储器;(2)它用布线接板进行控制,甚至要搭接见天,计算速度也就被这一工作抵消了。ENIAC 机研制组的莫克利和埃克特显然是感到了这一点,他们也想尽快着手研制另一台计算机,以便改进。
冯·诺依曼由ENIAC 机研制组的戈尔德斯廷中尉介绍参加ENIAC 机研制小组后,便带领这批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科技人员,向着更高的目标进军。1945年,他们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发表了一个全新的" 存储程序通用电子计算机方案"--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CompUter的缩写) 。在这过程中,冯·诺依曼显示出他雄厚的数理基础知识,充分发挥了他的顾问作用及探索问题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EDVAC方案明确奠定了新机器由五个部分组成,包括:运算器、逻辑控制装置、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并描述了这五部分的职能和相互关系。
EDVAC 机还有两个非常重大的改进,即:(1)采用了二进制,不但数据采用二进制,指令也采用二进制;(2建立了存储程序,指令和数据便可一起放在存储器里,并作同样处理。简化了计算机的结构,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速度。 1946年7,8月间,冯·诺依曼和戈尔德斯廷、勃克斯在EDVAC 方案的基础上,为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研制IAS 计算机时,又提出了一个更加完善的设计报告《电子计算机逻辑设计初探》。以上两份既有理论又有具体设计的文件,首次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 计算机热" ,它们的综合设计思想,便是著名的" 冯·诺依曼机" ,其中心就是有存储程序
原则--指令和数据一起存储。这个概念被誉为’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它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真正开始,指导着以后的计算机设计。自然一切事物总是在发展着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今天人们又认识到" 冯·诺依曼机" 的不足,它妨碍着计算机速度的进一步提高,而提出了" 非冯·诺依曼机" 的设想。 冯·诺依曼还积极参与了推广应用计算机的工作,对如何编制程序及搞数值计算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冯·诺依曼于1937年获美国数学会的波策奖;1947年获美国总统的功勋奖章、美国海军优秀公民服务奖;1956年获美国总
统的自由奖章和爱因斯坦纪念奖以及费米奖。
冯·诺依曼逝世后,未完成的手稿于1958年以《计算机与人脑》为名出版。他的主要著作收集在六卷《冯·诺依曼全集》中,1961年出版。
2、E 艾兹格·迪科斯彻 dsger Wybe Dijkstra (1930 - 2002)
荷兰计算机科学家,图灵奖获得者。他提出了目前离散数学应用广泛的最短路径算法,解决了有趣的“哲学家聚餐”问题。
艾兹格·W·迪科斯彻 (Edsger Wybe Dijkstra,1930年5月11日~2002年8月6日)荷兰人。 计算机科学家,毕业就职于荷兰Leiden 大学,早年钻研物理及数学,而后转为计算学。曾在1972年获得过素有计算机科学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的图灵奖,之后,他还获得过1974年 AFIPS Harry Goode Memorial Award 、1989年ACM SIGCSE计算机科学教育教学杰出贡献奖、以及2002年ACM PODC最具影响力论文奖。
现代程序设计的框架结构的奠基人。设计与实现了第一个ALGOL60编译器,第一个提出goto 有害论,是著名的Dijkstra 最短路径算法的作者。
Edsger Dijkstra是50年代ALGOL 语言的一个主要贡献者。ALGOL 高级编程语言已经成为结构清晰,数学基础严谨的一个典范。Dijkstra 是现代编程语言的主要贡献者之一,为我们理解程序语言的结构,表示方法与实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Dijkstra15年的学术著作覆盖了图论的理论工作,教育手册,解释文章和编程语言领域的哲学思考。他是最先察觉“goto有害”的计算机科学大师.Dijkstra 还设计与实现了第一个ALGOL60编译器。
在现代编程语言方面,E. W. Dijkstra也以他著名的反对(过分) 使用GOTO 语句的文章而著名。1968年,Dijkstra 撰写了其“Go To Statement Considered Harmful”一文。这篇文章被认为是现代编程语言逐渐不鼓励使用GOTO 语句,而使用编程控制结构,如while loop等等的一个分水岭。
Dijkstra 也是著名的Dijkstra 最短路径算法的作者。
Dijkstra 是操作系统中Semaphore 的提出者。
Dijkstra 1930年5月11日出身于the Netherlands(荷兰)Rotterdam. 去世于2002年8月6日.
年轻时代,Dijkstra 在University of Leiden, the Netherlands. Leiden大学是荷兰最古老的大学。学习理论物理,但很快他就意识到其兴趣不在于理论物理虽然获得了其数学和理论物理的学位。后来,Dijkstra 获得了Amsterdam 大学博士学位.
1952年-1962年,Dijkstra 是Materematisch Centrum, Amsterdam的一个程序员。
1962年-1984年,作为一个数学教授任职与Eindhoven Unviersity of
Technology.
1972年获第6届图灵奖。
1984年至1999年,作为计算机系系主任任职与美国UT Austin分校,并于1999年退休。
2002年4月1日去世。
3、阿兰•麦席森•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1912-1954)
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计算机之父。图灵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机模型。他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有诸多贡献,提出了一种用于判定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试验方法,即图灵试验。
阿兰·麦席森·图灵 Alan Mathison Turing ,6月23日生于英国伦敦。是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和逻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是计算机逻辑的奠基者,提出了“图灵机”和“图灵测试”等重要概念。人们为纪念其在计算机领域的卓越贡献而设立“图灵奖”。
1912年6月23日,出生于英国伦敦。
1931年-1934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学习。 1932年-1935年,主要研究量子力学、概率论和逻辑学。
1935年,年仅23岁的图灵,被选为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院士。
1936年,主要研究可计算理论,并提出“图灵机”的构想。
1936年-1938年,主要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博士研究,涉及逻辑学、代数和数论等领域。
1938-1939年,返回剑桥从事研究工作,并应邀加入英国政府破译二战德军密码的工作。
1940年-1942年,作为主要参与者和贡献者之一,在破译纳粹德国通讯密码的工作上成就杰出,并成功破译了德军U-潜艇密码,为扭转二战盟军的大西洋战场战局立下汗马功劳。
1943年-1945年,担任英美密码破译部门的总顾问。
1945年,应邀在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从事计算机理论研究工作。 1946年,这个时候,图灵在计算机和程序设计原始理论上的构思和成果,已经确定了他的理论开创者的地位。由于图灵的杰出贡献,年轻的他被英国皇室授予OBE 爵士勋衔。
1947年-1948年,主要从事计算机程序理论的研究,并同时在神经网络和人工智能领域做出开创性的理论研究。
1948年,应邀加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从事研究工作,担任曼彻斯特大学计算实验室副主任。
1949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把计算机实际用于数学研究的科学家。 1950年,发表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为后来的人工智能科学提供了开创性的构思。提出著名的“图灵测试”理论。
1951年,从事生物的非线性理论研究。年仅39岁的图灵,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952年,在当年保守和冷战的时代,当警察得知图灵与同性朋友密切交往的消息之后,同性恋倾向的图灵被逮捕入狱。在法庭审判过程中,图灵明确告知人们,他认为自己没有做错什么事。在那个观念相对保守的年代,为了避免被判刑入狱,图灵被迫选择了为期一年的雌性激素注射的所谓“治疗”,才得以重新返回研究工作。
1953年-1954年,继续在生物和物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被迫承受的对同性恋倾向的“治疗”,致使原本热爱体育运动的图灵在身心上受到极大的伤害。
1954年6月7日,图灵被发现死于家中的床上,床头还放着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警方调查后认为是氰化物中毒,调查结论为自杀。
4、罗宾•米尔纳 (Robin Milner, 1934 - )
图灵奖获得者。他开发了函数式编程语言ML ,并和他的同事一起完成了一个最早的自动定理证明工具--LCF 的开发,提出了许多被广泛研究的并发计算模型:CCS 、PI 演算。
罗宾·米尔纳(Robin Milner),英国计算机科学家。生于1934年1月13日。1991年获得图灵奖。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方面,米尔纳和戈顿等人一起提出了形式化逻辑系统的数学模型,实现了他称之为LCF 的一个系统——“可计算函数的逻辑”。另一方面的贡献是关于并发计算(concurrentcomputing)和并行计算(parallelcomputing)的。另一方面的贡献是关于并发计算
(concurrentcomputing)和并行计算(parallelcomputing)的。
1958年从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毕业,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是教师,然后在Ferranti 公司当程序员。回到学术界,先后在City 大学,Swansea 大学,斯坦福大学任职。1973年回到英国爱丁堡大学,在爱丁堡大学任职期间,他开发了函数式编程语言,ML ,并和他的同事一起完成了LCF 的开发。在离开爱丁堡前,罗宾·米尔纳向现在的爱丁堡大学信息学院([[1]])提供了一笔捐款并成立了每年一次在爱丁堡大学信息学院举行的以他名字名名的罗宾·米尔纳演讲([2]),被邀请的演讲者都是对理论计算机科学有重大贡献的学者。1995年,罗宾·米尔纳回到母校剑桥,并担任剑桥大学计算机实验室主任,现为剑桥大学计算机实验室教授。
1991年的图灵奖授予给了爱丁堡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罗宾·米尔纳(RobinMilner)。他是继威尔克斯 (M.V .Wilkes ,1967) 、威尔金森
(J.H .Wilkinson ,1970) 和霍尔 (C.A .R .Hoare ,1980) 之后第四位获此殊荣的英国科学家,这也使英国成为除美国之外获得图灵奖的学者最多的国家。米尔纳的主要贡献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方面,他提出了形式化逻辑系统的一个数学模型LCF ,又主持开发了元语言ML 并使之标准化。米尔纳还利用代数方法为并发与并行计算创建了一种概念框架系统CCS ,推动并促进了并发与并行计算的发展。
5、丹尼斯•里奇(Dennis MacAlistair Ritchie, 1941 - )
C语言之父。著名的美国计算机科学家,朗讯技术公司系统软件研究部门的领导人,杜林奖、图灵奖获得者,C 语言创始人,对其他编程语言、Multics 和Unix 等操作系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Ritchie 生于1941年9月9日的纽约Bronxville ,获得学士学位并且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在哈佛,先是学习物理,而后转向应用数学。正是在这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一生的选择。
大约1960年,Ritchie 听取一些非课程类的计算机讲座后,开始对计算机着迷,并选择了一学期正规(介绍性的)课程。第一部分是模拟计算机,后面是关于打孔卡片设备的,然后才是关于真正的数字式计算机的,并为UnivacI 号
机准备了一个程序。当时他是一个主修物理的学生,但是更加着迷于计算机处理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因此,他的毕业论文大部分是理论方面的,例如1968年获得数学博士时的论文《递归函数的的层次》;但是他也开始投入更大精力到实践方面,例如,作为助手,在IBM7049计算机上用了三年时间为同一个介绍性课程做后续版本。
在Ritchie 的成长历程中,有两个人对他的影响最大,一个是他父亲
AlistairE.Ritchie ,而另一个是他的挚友,同为UNIX 发明人的KenThompson 。 由于父亲的指引,他进入全球知名的研发机构——贝尔实验室。Dennis 的父亲在贝尔实验室有长时间的工作经历,对晶体管电路类的东西很有研究。1967年在父亲指引下加入贝尔实验室。不久后,加入了Multics
(MultiplexedInformationandComputingSystem )项目,正是这个项目,使得他和KenThompsom 有了合作的机会。该项目由贝尔实验室、麻省理工学院和通用电器三家合作,Ritchie 负责多道处理机的BCPL 语言和GE650的编译器,它们都是属于GECOS 系统的,同样的,他也写了ALTRAN 语言的代数编译器,那是用于符号计算机的一种语言和系统。
获奖情况:
1974年,美国计算机协会(ACM )授予他系统及语言杰出论文奖。 1982年,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授予他EmmanuelPiore 奖。 1983年,他获得了贝尔实验室特别人员奖。
1983年,还获得美国计算机协会颁发的图灵奖(又称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
1989年,他获得了NEC 公司的C&C基金奖。
1990年,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又给他颁发了优秀奖章
(HammingMedal )。
1999年,他和同为UNIX 之父的KenThompson 获得美国国家技术奖章。
6、詹姆斯•戈士林(James Gosling, 1955 - )
詹姆斯·戈士林现任Sun 公司副总裁及Sun 研究院院士。
戈士林先生以“Java 技术之父”而闻名于世。他是Java 技术的创始人,他亲手设计了Java 语言,并开发了Java 编译器和Java 虚拟机,使Java 成为了世界上最流行的开发语言。Java 支持的计算模式,已经成为了互联网的标准编程模式以及分布式企业级应用的事实标准。目前,戈士林 先生积极致力于研究软件开发工具,使它们功能更为强大,更容易为开发人员所使用,能够快速地开发应用。
他创建了卫星数据拦截系统,Unix 的多处理器版本,若干编译器、邮件系统和视窗管理器。
James Gosling从小就喜欢技术,爱鼓捣东西。12岁的时候,他用报废的电话机和电视机中的部件做了一台电子游戏机。附近农民的康拜因(联合收割机)出了问题也常常找他修理。14岁的时候,中学组织到附近大学参观,他记住了大学计算中心的门锁密码,从此开始偷偷地溜进计算中心,学习计算机编程。一年后,大学的天文系招他当了一名临时编程员,编写计算机程序来分析卫星天文数据。 80年代初,James Gosling获得博士学位后到IBM 工作,设计IBM 第一代工作站。当时,IBM 的领导层并不看重工作站项目。失望之余,James Gosling跳槽到了Sun 公司。他花了五年功夫领导开发的和OS2很类似的Sun NeWs窗口系统,尽管得到技术界的好评,却未能变成流行的产品。当时他还第一个用C 实现的EMACS 的所见即所得文本编辑器COSMACS 。
James Gosling1955年生于加拿大。
1977年获得了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
1983年获得了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的题目是:"The Algebraic Manipulation of Constraints"。
1983年到IBM 工作,设计IBM 第一代工作站NeWS 系统,但不被看好; 1984 年加入Sun 公司,并一直服务于Sun 公司,直至Sun 被收购; 1990年,在Sun 公司,与Patrick Naughton和Mike Sheridan等人合作“绿色计划”,并发展一套语言叫做“Oak”,后改名为Java;
2010年,随着Sun 被Oracle 并购而加入Oracle ,担任客户端软件集团的首席技术官;
2010年4月从Oracle 离职。
7、bjarne Stroustrup (1950 - )
Bjarne 1950年出生在丹麦,对于软件开发界,丹麦不仅是一个童话王国,还是群星闪耀大师频出的地方。Delphi 和C#之父Anders 、Ruby on Rails 创始人DHH 都是丹麦人。1975年,Bjane 获得丹麦奥胡斯大学的数学
和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又于1979年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此后20余年,Bjarne 一直就职于贝尔实验室Large-scale Programming(大型程序设计研究部)实验室。贝尔实验室的工作可以大致分为三个类别:基础研究,系统工程和应用开发。Bjarne 就职于开发部门,这是贝尔实验室最大的部门,负责设计构成贝尔系统电信网络的设备和软件。
这是一段难得的经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贝尔实验室一直站在计算机科学和应用软件开发的前沿,C++之前,这里是Unix 系统和C 语言的发源地。
1970年,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Unix 之父Ken Thompson将BCPL 语言(BCPL 是剑桥大学1963年改造自ALGOL 60的语言)进行了修改,Ken
Thompson 为它起了一个有趣的名字“B语言”,并用B 语言写了第一个UNIX 操作系统。
1972年,贝尔实验室的D.M.Ritchie 在B 语言的基础上最终设计出了一种新的语言,他取了BCPL 的第二个字母作为这种语言的名字,这就是C 语言。
自1978年贝尔实验室正式发布C 语言以来,C 以简洁紧凑的风格,面向过程的编程方式,丰富的数据结构和强大的底层控制能力获得迅速发展。到上世纪80年代,C 语言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编程语言;许多著名的系统软件, 如DBASE Ⅲ PLUS、DBASE Ⅳ 都是由C 语言编写的。
作为贝尔实验室开发部门的架构师,Bjarne 体会到科学的严禁和苛刻,见证了C 语言诞生和繁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他感受到一门编程语言不仅对项目组的内部工作起到作用,对整个软件开发界甚至IT 产业, 都产生推动作用。
Bjarne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C 语言的基础上,实现了内建支持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的C with Classes。一开始C++是作为C 语言的增强版出现的,从给C 语言增加类开始,不断的增加新特性。虚函数(virtual
function )、运算符重载(operator overloading)、多重继承(multiple inheritance )、模板(template )、异常(exception )、RTTI 、命名空间(name space)逐渐被加入标准。
80年代末,C++开始以一门面向对象语言的高级语言的独立姿态出现在程序员面前,大家被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打动,发现原来需求中的问题可以如此脉络清晰,程序设计也可以如此简单高效;更重要的是,C++在效率和平台方面并不比C 差(C++与C 的效率往往相差在正负5%之间,有人认为在大多数
场合C++ 完全可以取代C 语言)。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开始席卷整个开发领域,标准模板库(STL)和微软的VC++平台推波助澜,C++开始流行起来。 经过十年的发展,1998年C++标准委员会成立,国际标准组织(ISO )在这一年颁布了C++程序设计语言的国际标准ISO/IEC 1488-1998。C++成为具有国际标准的编程语言,通常称作ANSI/ISO C++。1998年是C++标准委员会成立的第一年,以后每5年视实际需要更新一次标准。
作为20年盛行不衰的一门编程语言,C++目前还占据这编程语言排行榜前三名的位置。Bjarne Stroustrup写下了它的早期定义并做出了首个实现,在C++流行之前,Bjarne 选择制定了C++的设计标准,设计了C++主要的辅助支持环境,而且负责处理C++标准委员会的扩展提案。
而C++对整个软件开发及IT 业的贡献,不言而喻。凭借这些突出的贡献,Bjarne Stroustrup获得了众多赞誉和奖项:
1990年,Bjarne 荣获《财富》杂志评选的“美国12位最年轻的科学家”称号。
1993年,由于在C++领域的重大贡献,Bjarne 获得了ACM 该年度的 Grace Murray Hopper大奖并成为ACM 院士(成立于1947年的ACM 协会是历史最悠久、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和科学计算协会,成为ACM 院士是个人成就的里程碑)。
1995年,BYTE 杂志颁予他“近20年来计算机工业最具影响力的20人”的称号。
目前,C++仍在它所擅长的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C++之父,Bjarne Stroustrup仍致力于C++标准的改进和推广,其著作《C++编程语
言》、《C++的设计和演化》和《C++加注参考手册》等已成为C++学习的经典读物。
8、约翰•华纳•巴克斯(John Warner Backus, 1924-2007)
约翰·巴克斯(John Warner Backus)(1924年12月3日-2007年3月17日),美国计算机科学家,是全世界第一套高阶语言(High-level Language )FORTRAN 的发明小组组长。他提出了BNF (用来定义形式语言语法的记号法),发明Function-level programming这个概念及实践该概念的FP 语言。
1924年12月3日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父亲是阿特拉斯火药公司的员工,后来转职为证券经纪人。巴克斯中学时念宾夕法尼亚州波茨敦市的希尔学校,平时不爱读书,勉强毕业,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后来依照父亲的要求,他在维吉尼亚大学修读化学,成绩也不好。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便改为参加美国陆军,在佐治亚州服役,后来进入哈弗福德学院(Haverford
College )的医学院预科接受医疗训练,九个月后又退出了。在接受医疗训练期间,他被诊断出患有脑部肿瘤,并接受手术治疗。他搬到纽约市,最初打算以无线电技术员为生。在训练过程中,他对数学产生极大兴趣,于是他便在哥伦比亚大学修读学位,于1949年以硕士学位毕业,1950年加入IBM 工作。巴克斯和同事海尔里克(H. Herrick)一起成功开发了Speedcoding 的程序,适用于浮点数运算。
巴克斯在IBM 工作了几年,他对于机械式的程式设计感到厌烦,他希望能设计一套新式语言。1953年巴克斯向当时IBM 董事长卡斯伯特·赫德提交了一分备忘录,建议设计一种接近人类语言的编程语言代替机器语言,后来赫德批准了这项计划。1957年4月他所领导13人小组推出全世界第一套高阶电脑语言FORTRAN ,首次用在IBM 704计算机上面,1958年推出FORTRAN Ⅱ,几年后又推出FORTRAN Ⅲ,1962年推出FORTRAN Ⅳ,被称为FORTRAN 语言
之父。六十年代巴克斯转到沃森研究中心,参加了ALGOL 语言的设计。1977年10月17日在西雅图举行的ACM 年会上获得计算机界最高奖图灵奖,会中他发表了“程序设计能从冯·伊曼形式中解脱出来吗?函数式风格及其程序的代数”(Can Programming be Literated from the von Neumann Style? A Functional Style and Its Algebra of Programs)演说。1991年退休。1994年美国工程院授予他Charles Stark Draper奖。2007年3月17日在美国俄勒冈州的家中去世,享年82岁。
9、约翰•麦卡锡 (John McCarthy, 1927- )
计算机科学家、图灵奖获得者。麦卡锡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个概念,发明了LISP ,在人工智能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1927年9月4日生于美国波士顿一个共产党家庭,父母的工作性质决定全家需不断搬迁,从波士顿迁到纽约,然后又到了洛杉矶。
麦卡锡是一个天赋很高的人,还在上初中时,他就弄了一份加州理工大学的课程目录,按目录自学了大学低年级的高等数学教材,做了教材上的所有练习题。这使他1944年进入加州理工学院以后可以免修头两年的数学,并使他虽因战时环境(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正在进行之中,美国也在珍珠港事件后宣布参战) 要在军队中充任一个小职员,占去了部分时间,仍得以·在1948年按时完成学业,获得加州理工学院数学学士学位。然后到普林斯顿大学研究生院深造,于1951年取得数学博士学位。麦卡锡留校工作两年以后转至斯坦福大学,也只呆了两年就去达特茅斯学院任教(达特茅斯学院位于新罕布什尔州的汉诺威) 。在那里,他发起了并成功举办了成为人工智能起点的有历史意义的“达特茅斯会议”。
1956年,麦卡锡首次提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这一概念。现在看来,那次讨论并没有实质上解决有关智能机的任何具体问题,但它确立了研究目标,使人工智能成为计算机科学中一门独立的经验科学。
1957年巴库斯(John Barkus)及其IBM 小组发布了Fortran 语言,这是第一个成功的高级语言,使程序设计者从繁琐的汇编语言中解脱出来。卡内基梅龙大学的纽维尔(A .Newell )、司马赫(H .Simon )等提出信息处理语言IPL ,麦卡锡则提出表处理语言Lisp 。在Fortran 中不允许有递归,麦卡锡希望改进它。1960年巴黎会议大家讨论了Algol 语言,采纳了麦卡锡的建议,增加了递归和条件表达式。Algol 最早接受了Lisp 的观念,但不是最后一个。如今的Pascal 、C 、Ada 等都接受了Lisp 的创新。但至今,主流程序设计语言仍然没有吸收麦卡锡建议的“评价函数”(eval ),认为它很危险。麦卡锡发明Lisp 语言,只是把它作为工具,他的目标是制造具有人类智能的机器。Lisp 自发明以后,像其他语言一样,发明人失去了对其的控制能力,马库斯和凯(A .Kay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创始人)也一样。
1958年麦卡锡到MIT 任职,与明斯基一起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实验室,并第一个提出了将计算机的批处理方式改造成为能同时允许数十甚至上百用户使用的分时方式的建议,并推动MIT 成立组织开展研究。其结果就是实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分时系统——基于IBM 7094的CTSS 和其后的MULTICS 。麦卡锡虽因与主持该课题的负责人产生矛盾而于1962年离开MIT 重返斯坦福,未能将此项目坚持到底,但学术界仍公认他是分时概念的创始人。
1959年麦卡锡发表《具有常识的程序》一文,标志着他向“常识逻辑推理”难题开始宣战。“与所有专门化的理论一样,所有科学也都体现于常识中。当你试图证明这些理论时,你就回到了常识推理,因为常识指导着你的实验。”设想一个旅行者从英国格拉斯哥经过伦敦去莫斯科,计算机程序可以分段处理:从格拉斯哥到伦敦,再从伦敦到莫斯科。但是如果假设此人不幸在伦敦丢失了机票怎么办?当然现实中此人一般不会因此取消原来去莫斯科的计划,他可能会再买一张票。但是预先设计好的模拟程序却不允许如此灵活。因此要发展一种具有常识推理能力的逻辑。
麦卡锡发明了LISP 并于1960年将其设计发表在《美国计算机学会通讯》(en: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上。他帮助推动了麻省理工学院的MAC 项目(en:Project MAC)。然而,他在1962年了离开麻省理工学院,前往斯坦福大学并在那里协助建立了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en:Stanfor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oratory),成为MAC 项目多年来的一个友好的竞争对手。
1964年麦卡锡已是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的主任,他提出了一种称之为“情景演算”(situational calculus)的理论,其中“情景”表示世界的一种状态。当主体(agent )行动时,情景发生变化。主体下一步如何行动取决于他所知道的情景。情景演算的思想吸收了有穷自动机状态转移的概念。在情景演算中,推理不但取决于状态,而且取决于主体关于状态知道些什么。主体知道得越多,了解得越详细,他就会更好地作出决策。这种情景演算理论吸引了许多研究者,但它本身也引起一种问题。在多主体的世界中,与一个主体有关的情景的变化可能还取决于其他主体的行动。这样处理起来十分困难。在常识世界中,我们的决策可能不大受其他主体的影响,当然有时也受。很难说麦卡锡的努力最终是否成功了,但他向通常的“演绎推理”挑战,强调人类智能推理的非单调性(nonmonotonicity ),发展状态描述法,在人工智能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麦卡锡试图让机器能像人一样,在某种语境下,进行基本的猜测。但这很难做,即使是人,也常常误解语境。一个有趣的例子是:白宫发言人奥涅尔欢迎新当选的里根总统时说:“您成了Grover Cleveland”(他指的是美国的一个总统)。而里根却微笑着说:“我只在电影中扮演过一次Cleveland 。”(里根指的是棒球手Grover Cleveland Alexander)。
麦卡锡发明Lisp 语言,只是把它作为工具,他的目标是制造具有人类智能的机器。Lisp 自发明以后,像其他语言一样,发明人失去了对其的控制能力,马库斯和凯(A .Kay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创始人)也一样。
他因在人工智能上贡献于1971年获得图灵奖。
10、林纳斯•本纳第克特•托瓦兹(Linus Benedict Torvalds, 1969- )
当今世界最著名的电脑程序员(程序师) 、黑客(骇客) 。Linux 内核的发明人及该计划的合作者。托瓦兹利用个人时间及器材创造出了这套当今全球最流行的操作系统(作业系统) 内核之一。
托瓦兹1969年12月28日出生于芬兰赫尔辛基市。父亲尼尔斯·托瓦兹(Nils Torvalds)是一名活跃的共产主义者及电台记者。托瓦兹家族属于在芬兰占7%的少数民族芬兰瑞典人。他毕业于赫尔辛基大学计算机系,目前在美国加州硅谷任职于全美达公司(Transmeta Corporation)。与妻子托芙(Tove,芬兰前女子空手道冠军) 育有两名孩子。 与很多其他黑客不同,托瓦兹行事低调,一般很少评论商业竞争对手(例如微软)产品的好坏,但坚持开放源代码信念,并对微软等对手的FUD 战略大为不满。
11、文顿•瑟夫(Vinton G. Cerf, 1949- )
互联网之父,图灵奖获得者,现任Google 公司副总裁兼首席互联网专家。Vint 和 Robert Kahn 合作设计了 TCP/IP 协议及互联网的基础体系结构,克林顿总统于1997年向他们授予美国国家科技奖章和总统自由勋章。
1943年6月23日,文顿·瑟夫出生。在洛杉矶圣费尔南多谷地区上中学时,与斯蒂夫·克洛克认识并成为好友。两人都酷爱科学,周末经常泡在一起做三维棋盘成色彩观察实验。
小时候,他的偶像是父亲。他父亲通过艰苦奋斗,从一名普通员工升到北美航空公司的高级执行官。瑟夫的两个弟弟也表现出众,两人踢足球,并轮流担任学生会。瑟夫本人则是书虫,兴趣庞杂,幻想色彩较浓。化学学得特别好,但他真正的兴趣在于数学。
由于是早产儿,瑟夫出生时听觉有缺陷,必须戴上助听器。他从小到大一直在设计有助于听觉交流的技巧。他还写过一篇论文,叫“一位有听觉缺陷的工程师的自白”。
瑟夫也是个极爱读书的人。在化学课上,他尽显自己的才华。然而对他来说,真正情有独衷的还是数学。1960年左右,虽然还在念高中,但瑟夫的好友斯蒂夫已获准使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 )的计算机实验室。有时周末,瑟夫就跟斯蒂夫一起去。一次实验室大楼已锁,只见二楼有扇窗开着。“接下去,我就知道文顿已站在我的肩膀上”。斯蒂夫回忆道。
高中毕业后,瑟夫上了斯坦福大学。他父亲的公司为他提供了四年的奖学金。他主修数学,很快迷上计算机。“编程让人体味到一种奇妙无比的感觉。你创造了一个你自己的世界,你就是这个世界的主人。不管编了什么,计算机总会照办。它就像一只沙匣,里边每一粒沙子都在你把握之中”。
瑟夫的妻子希格里是插图画家,3岁时耳朵就全聋了。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就是他们的助听器推销商精心策划的,让两人不期而遇,一见钟情。饭后两人去艺术博物馆。瑟夫从未受过艺术方面的训练,但他也表现出浓厚兴趣。在康定斯基的大型作品前,他伫立良久,最后冒出一句:“这画真像一只巨大的新鲜汉堡包”。
一年后的1966年,俩人结婚了。斯蒂夫自然是傧相(几年后两人又互换了一次角色)。婚礼开始前几分钟,奏婚曲的录音机卡了壳,这位傧相和惊慌失措的新郎赶紧躲到圣坛边的小房间里,发挥特长,将机器修好。由于听力缺陷,两口子说悄悄话都像吼叫。
1965年,获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
1965年-1967年,IBM 公司系统工程支持工作
1970年,获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
1967年-1972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1972年,获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1972年-1976年,斯坦福大学助理教授
1976年-1982年,美国国防部DARPA 的IPTO ,首席科学家,在互联网以及与互联网相关的数据包和安全技术开发方面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
1982年-1986年,MCI 负责工程的副总裁
1986年-1994年,CNRI
1994年-2005,MCI 负责架构和技术的资深副总裁
2005年-至今,Google 副总裁兼首席互联网顾问
12、约翰•钱伯斯 (John Chambers, 1949- )
数字世界之父,Cisco System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ohn
Chambers 先生是当今世界最出色的企业经理人之一。他以惊人的洞察力预言互联网将深刻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改变国家、企业和个人的竞争优势,为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思维和理念。
钱伯斯1944年出生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查尔斯顿,他生活在一个相当融洽和睦的家庭里,父母都是医生,还有两个姐姐,幼年时,他还在教堂的唱诗班里唱歌,与他的父亲杰克一起去河边钓鱼……即使在现在钱伯斯还深深怀念过去与家人在卡罗莱纳州海边的度假时光。然而钱伯斯在少年读书时曾经患有轻微的阅读困难症,可是这并没有成为阻止他刻苦学习的原因,却磨练了他的意志。甚至到了现在,他反而还很讨厌冗长的报告,宁愿用言语与别人交流。当他还在西维吉尼亚大学就读法律专业时,就很喜欢打篮球,从中他体会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后来他获得法学士学位然后又从到印地安那大学攻读MBA 。钱伯斯与他高中同学伊莲娜·巴拉特结婚并育有一子一女。
商旅生涯始于IBM ,后入王安电脑公司,1991年加盟思科,最初任全球动作部高级执行官,1994年提升为执行副总裁,1995年任总裁。
主要业绩
●1993年入盟思科公司,旋即扭转思科市场竞争不利的局面。
●1994年任执行副总裁后,锐意改革,几年内使思科单股值增长80倍。
●1995年任总裁后,再变新招,奇兵制胜。
●1996年思科营业额激增至40亿美元,1997年突破60亿大关。
●重组与兼并中小同类企业3000余家,均取得良好效益。打入(财富)500强排行榜。
13、理查德•加利奥特 (Richard Garriott, 1961- )
作为《魔兽世界》、《最终幻想 XI》、《Guild Wars》以及其它大型在线网游的玩家需要知道这位程序员。在线大型网游MMORPG 的想法正是由他的《网络创世纪》开始的,可以说,他是今天大型在线网游的真正创始人。
14、理查德•马修•斯托曼(Richard Matthew Stallman, 1953 - )
自由软件之父,GCC 和Emacs 的作者,GPL 的发明人。GNU 计划以及自由软件基金会的创立者,他最大的影响是为自由软件运动树立了道德、政治以及法律框架。他被誉为当今自由软件的斗士、伟大的理想主义者。
15、王选 (1937 -2006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王选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和高速复原方法,在世界上首次使用控制信息(或参数) 来描述笔画的宽度、拐角形状等特征。研制出世界第一台计算机激光汉字照排系统和电子出版系统,被誉为“当代毕升”。
16、安吉尔•G•乔丹(Angel G. Jordan, 1930- )
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软件能力与成熟度模型) 创始人,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学院(SEI)奠基人. 。被公认为世界软件工程界的泰斗,软件工程与CMM 之父。
17、唐纳德•纳斯(Donald Ervin Knuth, 1938- )
现代计算机科学的鼻祖。他在计算机科学及数学领域发表了多部具广泛影响的论文和著作,编写了《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他创造了算法分析的领域,是排版软件TEX 和字体设计系统Metafont 的发明人。
18、克利斯登·奈加特(Kristen Nygaard,1926年—2002年)
出生于挪威奥斯陆,是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社会活动家。1948年大学毕业后,他进入挪威国防研究院NDRE ,从事有关计算、程序设计和运筹学方面的工作。经过不断的努力,他成为SIMULA-67语言的创始人,面向对象技术的先驱,曾获得冯•诺依曼奖和第36届图灵奖。此外,他还一直活跃于挪威
政坛,并曾任威左翼非社会主义政党Venstre 的执行委员会成员,该党战略委员会主席。他一生获得无数荣誉,深受挪威人民爱戴。
挪威计算机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图灵奖和冯•诺依曼奖获得者,
SIMULA-67语言的创始人,面向对象技术的先驱。首次引入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概念。
19、沃特斯•汉弗莱(Watts S.Humphrey, 1927- )
被尊称为“软件质量之父”,编写过众多有关软件开发过程和软件过程改进的著作,这些著作给业界带来了重大的影响。提出了能力成熟模型(CMM)思想。
20、Ivar Jacobson (1939- )
现代软件开发之父,被认为是深刻影响或改变了整个软件工业开发模式的几位世界级大师之一。他是模块和模块架构、用例、现代业务工程、Rational 统一过程等业界主流方法、技术的创始人。Ivar Jacobson博士与Grady Booch和James Rumbaugh一道共同创建了UML 建模语言,被业界誉为UML 之父。
转自:
计算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20人
1、约翰•冯•诺依曼 (John Von Neuman, 1903- 1957)
被誉为“电子计算机之父”。他对人类的最大贡献是对计算机科学、计算机技术和数值分析的开拓性工作,1946 年发明电子计算机。
约翰·冯·诺依曼 ( John Von Nouma,1903-1957) ,美藉匈牙利人,1903年12月28日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父亲是一个银行家,家境富裕,十分注意对 孩子的教育。冯·诺依曼从小聪颖过人,兴趣广泛,读书过目不忘。据说他6岁时就能用古 希腊语同父亲闲谈,一生掌握了七种语言。最擅德语,可在他用德语思考种种设想时,又能以阅读的速度译成英语。他对读过的书籍和论文。能很快一句不差地将内容复述出来,而且若干年之后,仍可如此。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1921年一1923年在苏黎世大学学习。很快又在1926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布达佩斯大学数学博士学位,此时冯·诺依曼年仅22岁。1927年一1929年冯·诺依曼相继在柏林大学和汉堡大学担任数学讲师。1930年接受了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的职位,西渡美国。1931年成为该校终身教授。1933年转到该校的高级研究所,成为最初六位教授之一,并在那里工作了一生。 冯·诺依曼是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伊斯坦堡大学、马里兰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慕尼黑高等技术学院等校的荣誉博士。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秘鲁国立自然科学院和意大利国立林且学院等院的院土。 1954年他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委员;1951年至1953年任美国数学会主席。
1954年夏,冯·诺依曼被使现患有癌症,1957年2月8日,在华盛顿去世,终年54岁。
冯·诺依曼在数学的诸多领域都进行了开创性工作,并作出了重大贡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他主要从事算子理论、鼻子理论、集合论等方面的研究。1923年关于集合论中超限序数的论文,显示了冯·诺依曼处理集合论问题所特有的方式和风格。他把集会论加以公理化,他的公理化体系奠定了公理集合论的基础。他从公理出发,用代数方法导出了集合论中许多重要概念、基本运算、重要定理等。特别在 1925年的一篇论文中,冯·诺依曼就指出了任何一种公理化系统中都存在着无法判定的命题。
1933年,冯·诺依曼解决了希尔伯特第5问题,即证明了局部欧几里得紧群是李群。1934年他又把紧群理论与波尔的殆周期函数理论统一起来。他还对一般拓扑群的结构有深刻的认识,弄清了它的代数结构和拓扑结构与实数是一致的。 他对其子代数进行了开创性工作,并莫定了它的理论基础,从而建立了算子代数这门新的数学分支。这个分支在当代的有关数学文献中均称为冯·诺依曼代数。这是有限维空间中矩阵代数的自然推广。 冯·诺依曼还创立了博奕论这一现代数学的又一重要分支。 1944年发表了奠基性的重要论文《博奕论与
经济行为》。论文中包含博奕论的纯粹数学形式的阐述以及对于实际博奕应用的详细说明。文中还包含了诸如统计理论等教学思想。冯·诺依曼在格论、连续几何、理论物理、动力学、连续介质力学、气象计算、原子能和经济学等领域都作过重要的工作。
冯·诺依曼对人类的最大贡献是对计算机科学、计算机技术和数值分析的开拓性工作。
现在一般认为ENIAC 机是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它是由美国科学家研制的,于1946年2月14日在费城开始运行。其实由汤米、费劳尔斯等英国科学家研制的" 科洛萨斯" 计算机比ENIAC 机问世早两年多,于1944年1月10日在布莱奇利园区开始运行。ENIAC 机证明电子真空技术可以大大地提高计算技术,不过,ENIAC 机本身存在两大缺点:(1)没有存储器;(2)它用布线接板进行控制,甚至要搭接见天,计算速度也就被这一工作抵消了。ENIAC 机研制组的莫克利和埃克特显然是感到了这一点,他们也想尽快着手研制另一台计算机,以便改进。
冯·诺依曼由ENIAC 机研制组的戈尔德斯廷中尉介绍参加ENIAC 机研制小组后,便带领这批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科技人员,向着更高的目标进军。1945年,他们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发表了一个全新的" 存储程序通用电子计算机方案"--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CompUter的缩写) 。在这过程中,冯·诺依曼显示出他雄厚的数理基础知识,充分发挥了他的顾问作用及探索问题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EDVAC方案明确奠定了新机器由五个部分组成,包括:运算器、逻辑控制装置、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并描述了这五部分的职能和相互关系。
EDVAC 机还有两个非常重大的改进,即:(1)采用了二进制,不但数据采用二进制,指令也采用二进制;(2建立了存储程序,指令和数据便可一起放在存储器里,并作同样处理。简化了计算机的结构,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速度。 1946年7,8月间,冯·诺依曼和戈尔德斯廷、勃克斯在EDVAC 方案的基础上,为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研制IAS 计算机时,又提出了一个更加完善的设计报告《电子计算机逻辑设计初探》。以上两份既有理论又有具体设计的文件,首次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 计算机热" ,它们的综合设计思想,便是著名的" 冯·诺依曼机" ,其中心就是有存储程序
原则--指令和数据一起存储。这个概念被誉为’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它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真正开始,指导着以后的计算机设计。自然一切事物总是在发展着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今天人们又认识到" 冯·诺依曼机" 的不足,它妨碍着计算机速度的进一步提高,而提出了" 非冯·诺依曼机" 的设想。 冯·诺依曼还积极参与了推广应用计算机的工作,对如何编制程序及搞数值计算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冯·诺依曼于1937年获美国数学会的波策奖;1947年获美国总统的功勋奖章、美国海军优秀公民服务奖;1956年获美国总
统的自由奖章和爱因斯坦纪念奖以及费米奖。
冯·诺依曼逝世后,未完成的手稿于1958年以《计算机与人脑》为名出版。他的主要著作收集在六卷《冯·诺依曼全集》中,1961年出版。
2、E 艾兹格·迪科斯彻 dsger Wybe Dijkstra (1930 - 2002)
荷兰计算机科学家,图灵奖获得者。他提出了目前离散数学应用广泛的最短路径算法,解决了有趣的“哲学家聚餐”问题。
艾兹格·W·迪科斯彻 (Edsger Wybe Dijkstra,1930年5月11日~2002年8月6日)荷兰人。 计算机科学家,毕业就职于荷兰Leiden 大学,早年钻研物理及数学,而后转为计算学。曾在1972年获得过素有计算机科学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的图灵奖,之后,他还获得过1974年 AFIPS Harry Goode Memorial Award 、1989年ACM SIGCSE计算机科学教育教学杰出贡献奖、以及2002年ACM PODC最具影响力论文奖。
现代程序设计的框架结构的奠基人。设计与实现了第一个ALGOL60编译器,第一个提出goto 有害论,是著名的Dijkstra 最短路径算法的作者。
Edsger Dijkstra是50年代ALGOL 语言的一个主要贡献者。ALGOL 高级编程语言已经成为结构清晰,数学基础严谨的一个典范。Dijkstra 是现代编程语言的主要贡献者之一,为我们理解程序语言的结构,表示方法与实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Dijkstra15年的学术著作覆盖了图论的理论工作,教育手册,解释文章和编程语言领域的哲学思考。他是最先察觉“goto有害”的计算机科学大师.Dijkstra 还设计与实现了第一个ALGOL60编译器。
在现代编程语言方面,E. W. Dijkstra也以他著名的反对(过分) 使用GOTO 语句的文章而著名。1968年,Dijkstra 撰写了其“Go To Statement Considered Harmful”一文。这篇文章被认为是现代编程语言逐渐不鼓励使用GOTO 语句,而使用编程控制结构,如while loop等等的一个分水岭。
Dijkstra 也是著名的Dijkstra 最短路径算法的作者。
Dijkstra 是操作系统中Semaphore 的提出者。
Dijkstra 1930年5月11日出身于the Netherlands(荷兰)Rotterdam. 去世于2002年8月6日.
年轻时代,Dijkstra 在University of Leiden, the Netherlands. Leiden大学是荷兰最古老的大学。学习理论物理,但很快他就意识到其兴趣不在于理论物理虽然获得了其数学和理论物理的学位。后来,Dijkstra 获得了Amsterdam 大学博士学位.
1952年-1962年,Dijkstra 是Materematisch Centrum, Amsterdam的一个程序员。
1962年-1984年,作为一个数学教授任职与Eindhoven Unviersity of
Technology.
1972年获第6届图灵奖。
1984年至1999年,作为计算机系系主任任职与美国UT Austin分校,并于1999年退休。
2002年4月1日去世。
3、阿兰•麦席森•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1912-1954)
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计算机之父。图灵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机模型。他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有诸多贡献,提出了一种用于判定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试验方法,即图灵试验。
阿兰·麦席森·图灵 Alan Mathison Turing ,6月23日生于英国伦敦。是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和逻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是计算机逻辑的奠基者,提出了“图灵机”和“图灵测试”等重要概念。人们为纪念其在计算机领域的卓越贡献而设立“图灵奖”。
1912年6月23日,出生于英国伦敦。
1931年-1934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学习。 1932年-1935年,主要研究量子力学、概率论和逻辑学。
1935年,年仅23岁的图灵,被选为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院士。
1936年,主要研究可计算理论,并提出“图灵机”的构想。
1936年-1938年,主要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博士研究,涉及逻辑学、代数和数论等领域。
1938-1939年,返回剑桥从事研究工作,并应邀加入英国政府破译二战德军密码的工作。
1940年-1942年,作为主要参与者和贡献者之一,在破译纳粹德国通讯密码的工作上成就杰出,并成功破译了德军U-潜艇密码,为扭转二战盟军的大西洋战场战局立下汗马功劳。
1943年-1945年,担任英美密码破译部门的总顾问。
1945年,应邀在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从事计算机理论研究工作。 1946年,这个时候,图灵在计算机和程序设计原始理论上的构思和成果,已经确定了他的理论开创者的地位。由于图灵的杰出贡献,年轻的他被英国皇室授予OBE 爵士勋衔。
1947年-1948年,主要从事计算机程序理论的研究,并同时在神经网络和人工智能领域做出开创性的理论研究。
1948年,应邀加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从事研究工作,担任曼彻斯特大学计算实验室副主任。
1949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把计算机实际用于数学研究的科学家。 1950年,发表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为后来的人工智能科学提供了开创性的构思。提出著名的“图灵测试”理论。
1951年,从事生物的非线性理论研究。年仅39岁的图灵,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952年,在当年保守和冷战的时代,当警察得知图灵与同性朋友密切交往的消息之后,同性恋倾向的图灵被逮捕入狱。在法庭审判过程中,图灵明确告知人们,他认为自己没有做错什么事。在那个观念相对保守的年代,为了避免被判刑入狱,图灵被迫选择了为期一年的雌性激素注射的所谓“治疗”,才得以重新返回研究工作。
1953年-1954年,继续在生物和物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被迫承受的对同性恋倾向的“治疗”,致使原本热爱体育运动的图灵在身心上受到极大的伤害。
1954年6月7日,图灵被发现死于家中的床上,床头还放着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警方调查后认为是氰化物中毒,调查结论为自杀。
4、罗宾•米尔纳 (Robin Milner, 1934 - )
图灵奖获得者。他开发了函数式编程语言ML ,并和他的同事一起完成了一个最早的自动定理证明工具--LCF 的开发,提出了许多被广泛研究的并发计算模型:CCS 、PI 演算。
罗宾·米尔纳(Robin Milner),英国计算机科学家。生于1934年1月13日。1991年获得图灵奖。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方面,米尔纳和戈顿等人一起提出了形式化逻辑系统的数学模型,实现了他称之为LCF 的一个系统——“可计算函数的逻辑”。另一方面的贡献是关于并发计算(concurrentcomputing)和并行计算(parallelcomputing)的。另一方面的贡献是关于并发计算
(concurrentcomputing)和并行计算(parallelcomputing)的。
1958年从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毕业,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是教师,然后在Ferranti 公司当程序员。回到学术界,先后在City 大学,Swansea 大学,斯坦福大学任职。1973年回到英国爱丁堡大学,在爱丁堡大学任职期间,他开发了函数式编程语言,ML ,并和他的同事一起完成了LCF 的开发。在离开爱丁堡前,罗宾·米尔纳向现在的爱丁堡大学信息学院([[1]])提供了一笔捐款并成立了每年一次在爱丁堡大学信息学院举行的以他名字名名的罗宾·米尔纳演讲([2]),被邀请的演讲者都是对理论计算机科学有重大贡献的学者。1995年,罗宾·米尔纳回到母校剑桥,并担任剑桥大学计算机实验室主任,现为剑桥大学计算机实验室教授。
1991年的图灵奖授予给了爱丁堡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罗宾·米尔纳(RobinMilner)。他是继威尔克斯 (M.V .Wilkes ,1967) 、威尔金森
(J.H .Wilkinson ,1970) 和霍尔 (C.A .R .Hoare ,1980) 之后第四位获此殊荣的英国科学家,这也使英国成为除美国之外获得图灵奖的学者最多的国家。米尔纳的主要贡献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方面,他提出了形式化逻辑系统的一个数学模型LCF ,又主持开发了元语言ML 并使之标准化。米尔纳还利用代数方法为并发与并行计算创建了一种概念框架系统CCS ,推动并促进了并发与并行计算的发展。
5、丹尼斯•里奇(Dennis MacAlistair Ritchie, 1941 - )
C语言之父。著名的美国计算机科学家,朗讯技术公司系统软件研究部门的领导人,杜林奖、图灵奖获得者,C 语言创始人,对其他编程语言、Multics 和Unix 等操作系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Ritchie 生于1941年9月9日的纽约Bronxville ,获得学士学位并且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在哈佛,先是学习物理,而后转向应用数学。正是在这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一生的选择。
大约1960年,Ritchie 听取一些非课程类的计算机讲座后,开始对计算机着迷,并选择了一学期正规(介绍性的)课程。第一部分是模拟计算机,后面是关于打孔卡片设备的,然后才是关于真正的数字式计算机的,并为UnivacI 号
机准备了一个程序。当时他是一个主修物理的学生,但是更加着迷于计算机处理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因此,他的毕业论文大部分是理论方面的,例如1968年获得数学博士时的论文《递归函数的的层次》;但是他也开始投入更大精力到实践方面,例如,作为助手,在IBM7049计算机上用了三年时间为同一个介绍性课程做后续版本。
在Ritchie 的成长历程中,有两个人对他的影响最大,一个是他父亲
AlistairE.Ritchie ,而另一个是他的挚友,同为UNIX 发明人的KenThompson 。 由于父亲的指引,他进入全球知名的研发机构——贝尔实验室。Dennis 的父亲在贝尔实验室有长时间的工作经历,对晶体管电路类的东西很有研究。1967年在父亲指引下加入贝尔实验室。不久后,加入了Multics
(MultiplexedInformationandComputingSystem )项目,正是这个项目,使得他和KenThompsom 有了合作的机会。该项目由贝尔实验室、麻省理工学院和通用电器三家合作,Ritchie 负责多道处理机的BCPL 语言和GE650的编译器,它们都是属于GECOS 系统的,同样的,他也写了ALTRAN 语言的代数编译器,那是用于符号计算机的一种语言和系统。
获奖情况:
1974年,美国计算机协会(ACM )授予他系统及语言杰出论文奖。 1982年,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授予他EmmanuelPiore 奖。 1983年,他获得了贝尔实验室特别人员奖。
1983年,还获得美国计算机协会颁发的图灵奖(又称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
1989年,他获得了NEC 公司的C&C基金奖。
1990年,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又给他颁发了优秀奖章
(HammingMedal )。
1999年,他和同为UNIX 之父的KenThompson 获得美国国家技术奖章。
6、詹姆斯•戈士林(James Gosling, 1955 - )
詹姆斯·戈士林现任Sun 公司副总裁及Sun 研究院院士。
戈士林先生以“Java 技术之父”而闻名于世。他是Java 技术的创始人,他亲手设计了Java 语言,并开发了Java 编译器和Java 虚拟机,使Java 成为了世界上最流行的开发语言。Java 支持的计算模式,已经成为了互联网的标准编程模式以及分布式企业级应用的事实标准。目前,戈士林 先生积极致力于研究软件开发工具,使它们功能更为强大,更容易为开发人员所使用,能够快速地开发应用。
他创建了卫星数据拦截系统,Unix 的多处理器版本,若干编译器、邮件系统和视窗管理器。
James Gosling从小就喜欢技术,爱鼓捣东西。12岁的时候,他用报废的电话机和电视机中的部件做了一台电子游戏机。附近农民的康拜因(联合收割机)出了问题也常常找他修理。14岁的时候,中学组织到附近大学参观,他记住了大学计算中心的门锁密码,从此开始偷偷地溜进计算中心,学习计算机编程。一年后,大学的天文系招他当了一名临时编程员,编写计算机程序来分析卫星天文数据。 80年代初,James Gosling获得博士学位后到IBM 工作,设计IBM 第一代工作站。当时,IBM 的领导层并不看重工作站项目。失望之余,James Gosling跳槽到了Sun 公司。他花了五年功夫领导开发的和OS2很类似的Sun NeWs窗口系统,尽管得到技术界的好评,却未能变成流行的产品。当时他还第一个用C 实现的EMACS 的所见即所得文本编辑器COSMACS 。
James Gosling1955年生于加拿大。
1977年获得了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
1983年获得了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的题目是:"The Algebraic Manipulation of Constraints"。
1983年到IBM 工作,设计IBM 第一代工作站NeWS 系统,但不被看好; 1984 年加入Sun 公司,并一直服务于Sun 公司,直至Sun 被收购; 1990年,在Sun 公司,与Patrick Naughton和Mike Sheridan等人合作“绿色计划”,并发展一套语言叫做“Oak”,后改名为Java;
2010年,随着Sun 被Oracle 并购而加入Oracle ,担任客户端软件集团的首席技术官;
2010年4月从Oracle 离职。
7、bjarne Stroustrup (1950 - )
Bjarne 1950年出生在丹麦,对于软件开发界,丹麦不仅是一个童话王国,还是群星闪耀大师频出的地方。Delphi 和C#之父Anders 、Ruby on Rails 创始人DHH 都是丹麦人。1975年,Bjane 获得丹麦奥胡斯大学的数学
和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又于1979年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此后20余年,Bjarne 一直就职于贝尔实验室Large-scale Programming(大型程序设计研究部)实验室。贝尔实验室的工作可以大致分为三个类别:基础研究,系统工程和应用开发。Bjarne 就职于开发部门,这是贝尔实验室最大的部门,负责设计构成贝尔系统电信网络的设备和软件。
这是一段难得的经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贝尔实验室一直站在计算机科学和应用软件开发的前沿,C++之前,这里是Unix 系统和C 语言的发源地。
1970年,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Unix 之父Ken Thompson将BCPL 语言(BCPL 是剑桥大学1963年改造自ALGOL 60的语言)进行了修改,Ken
Thompson 为它起了一个有趣的名字“B语言”,并用B 语言写了第一个UNIX 操作系统。
1972年,贝尔实验室的D.M.Ritchie 在B 语言的基础上最终设计出了一种新的语言,他取了BCPL 的第二个字母作为这种语言的名字,这就是C 语言。
自1978年贝尔实验室正式发布C 语言以来,C 以简洁紧凑的风格,面向过程的编程方式,丰富的数据结构和强大的底层控制能力获得迅速发展。到上世纪80年代,C 语言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编程语言;许多著名的系统软件, 如DBASE Ⅲ PLUS、DBASE Ⅳ 都是由C 语言编写的。
作为贝尔实验室开发部门的架构师,Bjarne 体会到科学的严禁和苛刻,见证了C 语言诞生和繁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他感受到一门编程语言不仅对项目组的内部工作起到作用,对整个软件开发界甚至IT 产业, 都产生推动作用。
Bjarne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C 语言的基础上,实现了内建支持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的C with Classes。一开始C++是作为C 语言的增强版出现的,从给C 语言增加类开始,不断的增加新特性。虚函数(virtual
function )、运算符重载(operator overloading)、多重继承(multiple inheritance )、模板(template )、异常(exception )、RTTI 、命名空间(name space)逐渐被加入标准。
80年代末,C++开始以一门面向对象语言的高级语言的独立姿态出现在程序员面前,大家被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打动,发现原来需求中的问题可以如此脉络清晰,程序设计也可以如此简单高效;更重要的是,C++在效率和平台方面并不比C 差(C++与C 的效率往往相差在正负5%之间,有人认为在大多数
场合C++ 完全可以取代C 语言)。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开始席卷整个开发领域,标准模板库(STL)和微软的VC++平台推波助澜,C++开始流行起来。 经过十年的发展,1998年C++标准委员会成立,国际标准组织(ISO )在这一年颁布了C++程序设计语言的国际标准ISO/IEC 1488-1998。C++成为具有国际标准的编程语言,通常称作ANSI/ISO C++。1998年是C++标准委员会成立的第一年,以后每5年视实际需要更新一次标准。
作为20年盛行不衰的一门编程语言,C++目前还占据这编程语言排行榜前三名的位置。Bjarne Stroustrup写下了它的早期定义并做出了首个实现,在C++流行之前,Bjarne 选择制定了C++的设计标准,设计了C++主要的辅助支持环境,而且负责处理C++标准委员会的扩展提案。
而C++对整个软件开发及IT 业的贡献,不言而喻。凭借这些突出的贡献,Bjarne Stroustrup获得了众多赞誉和奖项:
1990年,Bjarne 荣获《财富》杂志评选的“美国12位最年轻的科学家”称号。
1993年,由于在C++领域的重大贡献,Bjarne 获得了ACM 该年度的 Grace Murray Hopper大奖并成为ACM 院士(成立于1947年的ACM 协会是历史最悠久、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和科学计算协会,成为ACM 院士是个人成就的里程碑)。
1995年,BYTE 杂志颁予他“近20年来计算机工业最具影响力的20人”的称号。
目前,C++仍在它所擅长的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C++之父,Bjarne Stroustrup仍致力于C++标准的改进和推广,其著作《C++编程语
言》、《C++的设计和演化》和《C++加注参考手册》等已成为C++学习的经典读物。
8、约翰•华纳•巴克斯(John Warner Backus, 1924-2007)
约翰·巴克斯(John Warner Backus)(1924年12月3日-2007年3月17日),美国计算机科学家,是全世界第一套高阶语言(High-level Language )FORTRAN 的发明小组组长。他提出了BNF (用来定义形式语言语法的记号法),发明Function-level programming这个概念及实践该概念的FP 语言。
1924年12月3日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父亲是阿特拉斯火药公司的员工,后来转职为证券经纪人。巴克斯中学时念宾夕法尼亚州波茨敦市的希尔学校,平时不爱读书,勉强毕业,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后来依照父亲的要求,他在维吉尼亚大学修读化学,成绩也不好。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便改为参加美国陆军,在佐治亚州服役,后来进入哈弗福德学院(Haverford
College )的医学院预科接受医疗训练,九个月后又退出了。在接受医疗训练期间,他被诊断出患有脑部肿瘤,并接受手术治疗。他搬到纽约市,最初打算以无线电技术员为生。在训练过程中,他对数学产生极大兴趣,于是他便在哥伦比亚大学修读学位,于1949年以硕士学位毕业,1950年加入IBM 工作。巴克斯和同事海尔里克(H. Herrick)一起成功开发了Speedcoding 的程序,适用于浮点数运算。
巴克斯在IBM 工作了几年,他对于机械式的程式设计感到厌烦,他希望能设计一套新式语言。1953年巴克斯向当时IBM 董事长卡斯伯特·赫德提交了一分备忘录,建议设计一种接近人类语言的编程语言代替机器语言,后来赫德批准了这项计划。1957年4月他所领导13人小组推出全世界第一套高阶电脑语言FORTRAN ,首次用在IBM 704计算机上面,1958年推出FORTRAN Ⅱ,几年后又推出FORTRAN Ⅲ,1962年推出FORTRAN Ⅳ,被称为FORTRAN 语言
之父。六十年代巴克斯转到沃森研究中心,参加了ALGOL 语言的设计。1977年10月17日在西雅图举行的ACM 年会上获得计算机界最高奖图灵奖,会中他发表了“程序设计能从冯·伊曼形式中解脱出来吗?函数式风格及其程序的代数”(Can Programming be Literated from the von Neumann Style? A Functional Style and Its Algebra of Programs)演说。1991年退休。1994年美国工程院授予他Charles Stark Draper奖。2007年3月17日在美国俄勒冈州的家中去世,享年82岁。
9、约翰•麦卡锡 (John McCarthy, 1927- )
计算机科学家、图灵奖获得者。麦卡锡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个概念,发明了LISP ,在人工智能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1927年9月4日生于美国波士顿一个共产党家庭,父母的工作性质决定全家需不断搬迁,从波士顿迁到纽约,然后又到了洛杉矶。
麦卡锡是一个天赋很高的人,还在上初中时,他就弄了一份加州理工大学的课程目录,按目录自学了大学低年级的高等数学教材,做了教材上的所有练习题。这使他1944年进入加州理工学院以后可以免修头两年的数学,并使他虽因战时环境(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正在进行之中,美国也在珍珠港事件后宣布参战) 要在军队中充任一个小职员,占去了部分时间,仍得以·在1948年按时完成学业,获得加州理工学院数学学士学位。然后到普林斯顿大学研究生院深造,于1951年取得数学博士学位。麦卡锡留校工作两年以后转至斯坦福大学,也只呆了两年就去达特茅斯学院任教(达特茅斯学院位于新罕布什尔州的汉诺威) 。在那里,他发起了并成功举办了成为人工智能起点的有历史意义的“达特茅斯会议”。
1956年,麦卡锡首次提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这一概念。现在看来,那次讨论并没有实质上解决有关智能机的任何具体问题,但它确立了研究目标,使人工智能成为计算机科学中一门独立的经验科学。
1957年巴库斯(John Barkus)及其IBM 小组发布了Fortran 语言,这是第一个成功的高级语言,使程序设计者从繁琐的汇编语言中解脱出来。卡内基梅龙大学的纽维尔(A .Newell )、司马赫(H .Simon )等提出信息处理语言IPL ,麦卡锡则提出表处理语言Lisp 。在Fortran 中不允许有递归,麦卡锡希望改进它。1960年巴黎会议大家讨论了Algol 语言,采纳了麦卡锡的建议,增加了递归和条件表达式。Algol 最早接受了Lisp 的观念,但不是最后一个。如今的Pascal 、C 、Ada 等都接受了Lisp 的创新。但至今,主流程序设计语言仍然没有吸收麦卡锡建议的“评价函数”(eval ),认为它很危险。麦卡锡发明Lisp 语言,只是把它作为工具,他的目标是制造具有人类智能的机器。Lisp 自发明以后,像其他语言一样,发明人失去了对其的控制能力,马库斯和凯(A .Kay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创始人)也一样。
1958年麦卡锡到MIT 任职,与明斯基一起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实验室,并第一个提出了将计算机的批处理方式改造成为能同时允许数十甚至上百用户使用的分时方式的建议,并推动MIT 成立组织开展研究。其结果就是实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分时系统——基于IBM 7094的CTSS 和其后的MULTICS 。麦卡锡虽因与主持该课题的负责人产生矛盾而于1962年离开MIT 重返斯坦福,未能将此项目坚持到底,但学术界仍公认他是分时概念的创始人。
1959年麦卡锡发表《具有常识的程序》一文,标志着他向“常识逻辑推理”难题开始宣战。“与所有专门化的理论一样,所有科学也都体现于常识中。当你试图证明这些理论时,你就回到了常识推理,因为常识指导着你的实验。”设想一个旅行者从英国格拉斯哥经过伦敦去莫斯科,计算机程序可以分段处理:从格拉斯哥到伦敦,再从伦敦到莫斯科。但是如果假设此人不幸在伦敦丢失了机票怎么办?当然现实中此人一般不会因此取消原来去莫斯科的计划,他可能会再买一张票。但是预先设计好的模拟程序却不允许如此灵活。因此要发展一种具有常识推理能力的逻辑。
麦卡锡发明了LISP 并于1960年将其设计发表在《美国计算机学会通讯》(en: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上。他帮助推动了麻省理工学院的MAC 项目(en:Project MAC)。然而,他在1962年了离开麻省理工学院,前往斯坦福大学并在那里协助建立了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en:Stanfor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oratory),成为MAC 项目多年来的一个友好的竞争对手。
1964年麦卡锡已是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的主任,他提出了一种称之为“情景演算”(situational calculus)的理论,其中“情景”表示世界的一种状态。当主体(agent )行动时,情景发生变化。主体下一步如何行动取决于他所知道的情景。情景演算的思想吸收了有穷自动机状态转移的概念。在情景演算中,推理不但取决于状态,而且取决于主体关于状态知道些什么。主体知道得越多,了解得越详细,他就会更好地作出决策。这种情景演算理论吸引了许多研究者,但它本身也引起一种问题。在多主体的世界中,与一个主体有关的情景的变化可能还取决于其他主体的行动。这样处理起来十分困难。在常识世界中,我们的决策可能不大受其他主体的影响,当然有时也受。很难说麦卡锡的努力最终是否成功了,但他向通常的“演绎推理”挑战,强调人类智能推理的非单调性(nonmonotonicity ),发展状态描述法,在人工智能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麦卡锡试图让机器能像人一样,在某种语境下,进行基本的猜测。但这很难做,即使是人,也常常误解语境。一个有趣的例子是:白宫发言人奥涅尔欢迎新当选的里根总统时说:“您成了Grover Cleveland”(他指的是美国的一个总统)。而里根却微笑着说:“我只在电影中扮演过一次Cleveland 。”(里根指的是棒球手Grover Cleveland Alexander)。
麦卡锡发明Lisp 语言,只是把它作为工具,他的目标是制造具有人类智能的机器。Lisp 自发明以后,像其他语言一样,发明人失去了对其的控制能力,马库斯和凯(A .Kay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创始人)也一样。
他因在人工智能上贡献于1971年获得图灵奖。
10、林纳斯•本纳第克特•托瓦兹(Linus Benedict Torvalds, 1969- )
当今世界最著名的电脑程序员(程序师) 、黑客(骇客) 。Linux 内核的发明人及该计划的合作者。托瓦兹利用个人时间及器材创造出了这套当今全球最流行的操作系统(作业系统) 内核之一。
托瓦兹1969年12月28日出生于芬兰赫尔辛基市。父亲尼尔斯·托瓦兹(Nils Torvalds)是一名活跃的共产主义者及电台记者。托瓦兹家族属于在芬兰占7%的少数民族芬兰瑞典人。他毕业于赫尔辛基大学计算机系,目前在美国加州硅谷任职于全美达公司(Transmeta Corporation)。与妻子托芙(Tove,芬兰前女子空手道冠军) 育有两名孩子。 与很多其他黑客不同,托瓦兹行事低调,一般很少评论商业竞争对手(例如微软)产品的好坏,但坚持开放源代码信念,并对微软等对手的FUD 战略大为不满。
11、文顿•瑟夫(Vinton G. Cerf, 1949- )
互联网之父,图灵奖获得者,现任Google 公司副总裁兼首席互联网专家。Vint 和 Robert Kahn 合作设计了 TCP/IP 协议及互联网的基础体系结构,克林顿总统于1997年向他们授予美国国家科技奖章和总统自由勋章。
1943年6月23日,文顿·瑟夫出生。在洛杉矶圣费尔南多谷地区上中学时,与斯蒂夫·克洛克认识并成为好友。两人都酷爱科学,周末经常泡在一起做三维棋盘成色彩观察实验。
小时候,他的偶像是父亲。他父亲通过艰苦奋斗,从一名普通员工升到北美航空公司的高级执行官。瑟夫的两个弟弟也表现出众,两人踢足球,并轮流担任学生会。瑟夫本人则是书虫,兴趣庞杂,幻想色彩较浓。化学学得特别好,但他真正的兴趣在于数学。
由于是早产儿,瑟夫出生时听觉有缺陷,必须戴上助听器。他从小到大一直在设计有助于听觉交流的技巧。他还写过一篇论文,叫“一位有听觉缺陷的工程师的自白”。
瑟夫也是个极爱读书的人。在化学课上,他尽显自己的才华。然而对他来说,真正情有独衷的还是数学。1960年左右,虽然还在念高中,但瑟夫的好友斯蒂夫已获准使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 )的计算机实验室。有时周末,瑟夫就跟斯蒂夫一起去。一次实验室大楼已锁,只见二楼有扇窗开着。“接下去,我就知道文顿已站在我的肩膀上”。斯蒂夫回忆道。
高中毕业后,瑟夫上了斯坦福大学。他父亲的公司为他提供了四年的奖学金。他主修数学,很快迷上计算机。“编程让人体味到一种奇妙无比的感觉。你创造了一个你自己的世界,你就是这个世界的主人。不管编了什么,计算机总会照办。它就像一只沙匣,里边每一粒沙子都在你把握之中”。
瑟夫的妻子希格里是插图画家,3岁时耳朵就全聋了。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就是他们的助听器推销商精心策划的,让两人不期而遇,一见钟情。饭后两人去艺术博物馆。瑟夫从未受过艺术方面的训练,但他也表现出浓厚兴趣。在康定斯基的大型作品前,他伫立良久,最后冒出一句:“这画真像一只巨大的新鲜汉堡包”。
一年后的1966年,俩人结婚了。斯蒂夫自然是傧相(几年后两人又互换了一次角色)。婚礼开始前几分钟,奏婚曲的录音机卡了壳,这位傧相和惊慌失措的新郎赶紧躲到圣坛边的小房间里,发挥特长,将机器修好。由于听力缺陷,两口子说悄悄话都像吼叫。
1965年,获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
1965年-1967年,IBM 公司系统工程支持工作
1970年,获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
1967年-1972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1972年,获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1972年-1976年,斯坦福大学助理教授
1976年-1982年,美国国防部DARPA 的IPTO ,首席科学家,在互联网以及与互联网相关的数据包和安全技术开发方面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
1982年-1986年,MCI 负责工程的副总裁
1986年-1994年,CNRI
1994年-2005,MCI 负责架构和技术的资深副总裁
2005年-至今,Google 副总裁兼首席互联网顾问
12、约翰•钱伯斯 (John Chambers, 1949- )
数字世界之父,Cisco System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ohn
Chambers 先生是当今世界最出色的企业经理人之一。他以惊人的洞察力预言互联网将深刻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改变国家、企业和个人的竞争优势,为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思维和理念。
钱伯斯1944年出生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查尔斯顿,他生活在一个相当融洽和睦的家庭里,父母都是医生,还有两个姐姐,幼年时,他还在教堂的唱诗班里唱歌,与他的父亲杰克一起去河边钓鱼……即使在现在钱伯斯还深深怀念过去与家人在卡罗莱纳州海边的度假时光。然而钱伯斯在少年读书时曾经患有轻微的阅读困难症,可是这并没有成为阻止他刻苦学习的原因,却磨练了他的意志。甚至到了现在,他反而还很讨厌冗长的报告,宁愿用言语与别人交流。当他还在西维吉尼亚大学就读法律专业时,就很喜欢打篮球,从中他体会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后来他获得法学士学位然后又从到印地安那大学攻读MBA 。钱伯斯与他高中同学伊莲娜·巴拉特结婚并育有一子一女。
商旅生涯始于IBM ,后入王安电脑公司,1991年加盟思科,最初任全球动作部高级执行官,1994年提升为执行副总裁,1995年任总裁。
主要业绩
●1993年入盟思科公司,旋即扭转思科市场竞争不利的局面。
●1994年任执行副总裁后,锐意改革,几年内使思科单股值增长80倍。
●1995年任总裁后,再变新招,奇兵制胜。
●1996年思科营业额激增至40亿美元,1997年突破60亿大关。
●重组与兼并中小同类企业3000余家,均取得良好效益。打入(财富)500强排行榜。
13、理查德•加利奥特 (Richard Garriott, 1961- )
作为《魔兽世界》、《最终幻想 XI》、《Guild Wars》以及其它大型在线网游的玩家需要知道这位程序员。在线大型网游MMORPG 的想法正是由他的《网络创世纪》开始的,可以说,他是今天大型在线网游的真正创始人。
14、理查德•马修•斯托曼(Richard Matthew Stallman, 1953 - )
自由软件之父,GCC 和Emacs 的作者,GPL 的发明人。GNU 计划以及自由软件基金会的创立者,他最大的影响是为自由软件运动树立了道德、政治以及法律框架。他被誉为当今自由软件的斗士、伟大的理想主义者。
15、王选 (1937 -2006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王选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和高速复原方法,在世界上首次使用控制信息(或参数) 来描述笔画的宽度、拐角形状等特征。研制出世界第一台计算机激光汉字照排系统和电子出版系统,被誉为“当代毕升”。
16、安吉尔•G•乔丹(Angel G. Jordan, 1930- )
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软件能力与成熟度模型) 创始人,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学院(SEI)奠基人. 。被公认为世界软件工程界的泰斗,软件工程与CMM 之父。
17、唐纳德•纳斯(Donald Ervin Knuth, 1938- )
现代计算机科学的鼻祖。他在计算机科学及数学领域发表了多部具广泛影响的论文和著作,编写了《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他创造了算法分析的领域,是排版软件TEX 和字体设计系统Metafont 的发明人。
18、克利斯登·奈加特(Kristen Nygaard,1926年—2002年)
出生于挪威奥斯陆,是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社会活动家。1948年大学毕业后,他进入挪威国防研究院NDRE ,从事有关计算、程序设计和运筹学方面的工作。经过不断的努力,他成为SIMULA-67语言的创始人,面向对象技术的先驱,曾获得冯•诺依曼奖和第36届图灵奖。此外,他还一直活跃于挪威
政坛,并曾任威左翼非社会主义政党Venstre 的执行委员会成员,该党战略委员会主席。他一生获得无数荣誉,深受挪威人民爱戴。
挪威计算机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图灵奖和冯•诺依曼奖获得者,
SIMULA-67语言的创始人,面向对象技术的先驱。首次引入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概念。
19、沃特斯•汉弗莱(Watts S.Humphrey, 1927- )
被尊称为“软件质量之父”,编写过众多有关软件开发过程和软件过程改进的著作,这些著作给业界带来了重大的影响。提出了能力成熟模型(CMM)思想。
20、Ivar Jacobson (1939- )
现代软件开发之父,被认为是深刻影响或改变了整个软件工业开发模式的几位世界级大师之一。他是模块和模块架构、用例、现代业务工程、Rational 统一过程等业界主流方法、技术的创始人。Ivar Jacobson博士与Grady Booch和James Rumbaugh一道共同创建了UML 建模语言,被业界誉为UML 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