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债务置换对市场的影响

中国地方债务置换对市场的影响

今年3月8日,中国财政部发言人称,国务院已批准财政部1万亿元人民币地方存量债务置换额度,允许地方把一部分到期高成本债务转换成地方政府债券。这1万亿额度的债务置换应该是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稳定经济增长的开始。那么这项安排,会对市场造成怎样的影响?

债务置换会造成短期流动性紧张

关于债务置换,市场最为关心的是,购债资金从哪里来?毕竟从地方债规模来说,额外新增1万亿(不算新增预算赤字的5000亿)并不是个小数目。有人认为央行将直接购买,即中国版QE。对此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已公开予以否认,而央行迄今仍未做出任何公开评价,似乎也说明了些问题。还有人认为,央行将通过定向工具(例如PSL)释放流动性,给国开行等政策性机构购买,这本质上依然是QE。此外也有人认为会由商业银行购买,然后再用其作为合格抵押品,向央行申请PSL。这实际上依然未脱离央行借道QE的范畴。

在我看来,至少目前公布的这1万亿额度,完全可以由市场自己消化。1万亿新债,平摊到每个省市自治区,大概300亿左右。购买力来源有二:一是,地方政府行政指派,这也是在制度不完善前,地方政府债券收益率经常低于同期限国债的重要原因;二是,在经济下行时期,由于收益高、风险可控的好资产难觅,收益较低但安全性较高的地方债应该不会无人问津。更何况,随着外汇占款增速趋近于零,为了达到12%的M2年度增长目标,央行需要每季度通过降准、定向投放为市场补充基础货币。这些工具(尤其是降准)所释放的流动性,对资产的收益要求较低,将是对接地方政府债的好选择。此外,财政部近日印发《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其中第十六条要求地方积极扩大一般债券投资者范围,鼓励社会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保险公司等机构和个人投资一般债券。

需要注意的是,从短期看,债务的置换和对接不可能无缝。资金对接的错位,在央行不以QE为目的释放流动性的前提下,将可能造成置换前后时点上的流动性紧张,给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管理带来压力。

根据财政部的计算,1万亿债务置换,将使地方政府一年减轻利息负担400亿-500亿人民币。从长期看,债务置换存量额度不断增加,形成一定规模效应后,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将不断优化,利息支出压力将显著减轻,有助于从整体上改善金融系统流动性。

债务置换将冲击股债两市

1万亿的地方债务置换成债券发行,肯定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置换前后造成的流动性紧张,如果再叠加新股上市、季末

时点等影响,在当前“宽信贷、中(性)货币”货币政策对其他资产配置形成挤压的背景下,无论是对债市还是股市,短期内都会形成负面冲击。

从供给端看,因债券供给增加——1万亿之外,还有5000亿的地方债务新增赤字,主要也是通过发债募集,债市收益率,尤其是利率债(即国债、地方政府债和政策性金融债)收益率将面临不小的上行压力。同样是因为供给增加,地方政府债与国债之间的利差可能自此逐步显现。唯一例外的,可能是地方政府债的预算外形式——城投债,因地方政府债挤占了城投债额度,城投债供给减少,将缩小其与无风险利率的利差。

从需求端看,中国央行近两次降息实际上都是非对称的,商业银行负债成本下降的幅度没有资产收益降得多,从而侵蚀了银行业的利润,这将驱使银行尽力寻求高收益资产。而目前债市收益率普遍较低,显然无法满足其要求。今年新增的1.5万亿元左右地方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所发行的债券,必须拉开与国债的利差水平,才可能吸引到足够的需求。

谨防地方政府道德风险

财政部负责人就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答记者问时强调,1万亿债券置换范围,仅限于2013年6月30日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存量债务中、2015年到期的部分。也就是说,置换债券只能应用于存量债务,无法应用于增量债务。而2015年到期的地方债有1.86万亿,置换额度为53.8%,分地区的债券额度则按照各地2015年到期债务按53.8%的比例测算分配。也就是说,剩下将近一半地方债务仍然要用市场方式解决。这种制度的设计,明显是为了防范道德风险的滋生。

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表示,中国的债务问题将用几年时间解决,由此我们可以推出,今年这1万亿的债务额度仅仅是开始。未来几年里,即便有防范道德风险的多项制度安排,但只要财政约束无法真正“硬”起来,地方政府为了政绩,依然会有扩大债务规模的冲动。尤其一旦形成争相仿效的气候,在中央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这条底线的背书下,地方政府依然会抱有中央政府将出面解决一切的期待,一如当下的万亿债券置换额度。

要打破中国债务的刚性兑付怪圈,必须要厘清目前扭曲的风险定价体系。而关键在于加强对利率不敏感融资主体的约束,减轻债务违约传导效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

用1万亿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的高息地方政府债务,有助于降低存量债务兑付风险。另一方面,只要预算外地方政府债务不因道德风险原因继续膨胀,以往较为普遍的定价扭曲、兑付压力较大的高息地方债务,规模将不断缩小,对区域性、系统性

金融风险的影响也将降低。正如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答中外记者问时所述,允许个案性金融风险发生,债务置换和预算约束改革或将成为未来打破债务刚性兑付的契机。

综上,仅以目前公布的债务置换规模来说,金融市场可以自己消化,但短期内会对流动性造成冲击,也将给债市收益率带来较大上行压力。长期来看,此举有助于打破刚性兑付,但必须配合以财政体系改革的实质推进,否则还容易滋生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需要注意的是,若未来年度债务置换额度大幅增加,比如增至几万亿,仅靠市场自身恐无法消化,必须借助央行货币政策配合,直接或变相QE或将出现。

中国地方债务置换对市场的影响

今年3月8日,中国财政部发言人称,国务院已批准财政部1万亿元人民币地方存量债务置换额度,允许地方把一部分到期高成本债务转换成地方政府债券。这1万亿额度的债务置换应该是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稳定经济增长的开始。那么这项安排,会对市场造成怎样的影响?

债务置换会造成短期流动性紧张

关于债务置换,市场最为关心的是,购债资金从哪里来?毕竟从地方债规模来说,额外新增1万亿(不算新增预算赤字的5000亿)并不是个小数目。有人认为央行将直接购买,即中国版QE。对此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已公开予以否认,而央行迄今仍未做出任何公开评价,似乎也说明了些问题。还有人认为,央行将通过定向工具(例如PSL)释放流动性,给国开行等政策性机构购买,这本质上依然是QE。此外也有人认为会由商业银行购买,然后再用其作为合格抵押品,向央行申请PSL。这实际上依然未脱离央行借道QE的范畴。

在我看来,至少目前公布的这1万亿额度,完全可以由市场自己消化。1万亿新债,平摊到每个省市自治区,大概300亿左右。购买力来源有二:一是,地方政府行政指派,这也是在制度不完善前,地方政府债券收益率经常低于同期限国债的重要原因;二是,在经济下行时期,由于收益高、风险可控的好资产难觅,收益较低但安全性较高的地方债应该不会无人问津。更何况,随着外汇占款增速趋近于零,为了达到12%的M2年度增长目标,央行需要每季度通过降准、定向投放为市场补充基础货币。这些工具(尤其是降准)所释放的流动性,对资产的收益要求较低,将是对接地方政府债的好选择。此外,财政部近日印发《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其中第十六条要求地方积极扩大一般债券投资者范围,鼓励社会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保险公司等机构和个人投资一般债券。

需要注意的是,从短期看,债务的置换和对接不可能无缝。资金对接的错位,在央行不以QE为目的释放流动性的前提下,将可能造成置换前后时点上的流动性紧张,给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管理带来压力。

根据财政部的计算,1万亿债务置换,将使地方政府一年减轻利息负担400亿-500亿人民币。从长期看,债务置换存量额度不断增加,形成一定规模效应后,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将不断优化,利息支出压力将显著减轻,有助于从整体上改善金融系统流动性。

债务置换将冲击股债两市

1万亿的地方债务置换成债券发行,肯定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置换前后造成的流动性紧张,如果再叠加新股上市、季末

时点等影响,在当前“宽信贷、中(性)货币”货币政策对其他资产配置形成挤压的背景下,无论是对债市还是股市,短期内都会形成负面冲击。

从供给端看,因债券供给增加——1万亿之外,还有5000亿的地方债务新增赤字,主要也是通过发债募集,债市收益率,尤其是利率债(即国债、地方政府债和政策性金融债)收益率将面临不小的上行压力。同样是因为供给增加,地方政府债与国债之间的利差可能自此逐步显现。唯一例外的,可能是地方政府债的预算外形式——城投债,因地方政府债挤占了城投债额度,城投债供给减少,将缩小其与无风险利率的利差。

从需求端看,中国央行近两次降息实际上都是非对称的,商业银行负债成本下降的幅度没有资产收益降得多,从而侵蚀了银行业的利润,这将驱使银行尽力寻求高收益资产。而目前债市收益率普遍较低,显然无法满足其要求。今年新增的1.5万亿元左右地方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所发行的债券,必须拉开与国债的利差水平,才可能吸引到足够的需求。

谨防地方政府道德风险

财政部负责人就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答记者问时强调,1万亿债券置换范围,仅限于2013年6月30日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存量债务中、2015年到期的部分。也就是说,置换债券只能应用于存量债务,无法应用于增量债务。而2015年到期的地方债有1.86万亿,置换额度为53.8%,分地区的债券额度则按照各地2015年到期债务按53.8%的比例测算分配。也就是说,剩下将近一半地方债务仍然要用市场方式解决。这种制度的设计,明显是为了防范道德风险的滋生。

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表示,中国的债务问题将用几年时间解决,由此我们可以推出,今年这1万亿的债务额度仅仅是开始。未来几年里,即便有防范道德风险的多项制度安排,但只要财政约束无法真正“硬”起来,地方政府为了政绩,依然会有扩大债务规模的冲动。尤其一旦形成争相仿效的气候,在中央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这条底线的背书下,地方政府依然会抱有中央政府将出面解决一切的期待,一如当下的万亿债券置换额度。

要打破中国债务的刚性兑付怪圈,必须要厘清目前扭曲的风险定价体系。而关键在于加强对利率不敏感融资主体的约束,减轻债务违约传导效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

用1万亿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的高息地方政府债务,有助于降低存量债务兑付风险。另一方面,只要预算外地方政府债务不因道德风险原因继续膨胀,以往较为普遍的定价扭曲、兑付压力较大的高息地方债务,规模将不断缩小,对区域性、系统性

金融风险的影响也将降低。正如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答中外记者问时所述,允许个案性金融风险发生,债务置换和预算约束改革或将成为未来打破债务刚性兑付的契机。

综上,仅以目前公布的债务置换规模来说,金融市场可以自己消化,但短期内会对流动性造成冲击,也将给债市收益率带来较大上行压力。长期来看,此举有助于打破刚性兑付,但必须配合以财政体系改革的实质推进,否则还容易滋生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需要注意的是,若未来年度债务置换额度大幅增加,比如增至几万亿,仅靠市场自身恐无法消化,必须借助央行货币政策配合,直接或变相QE或将出现。


相关文章

  • 干货?弄懂债务置换的五个关键问题
  • 干货| 弄懂债务置换的五个关键问题 深阅读腾讯财经[微博]2015-03-13 11:04 我要分享 19 据经济观察网消息,财政部已经批复了3万亿的存量债务置换,其中1万亿的额度已经批复到各省财政厅,西南某省获得300亿的额度.一石激起千 ...查看


  • 地方债券置换利弊探讨
  • 地方债券置换利弊探讨 作者:朱军 来源:<智富时代>2015年第03期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政府提出的地方债券置换进行探讨,通过理论与数据相结合,论证地方债券置换的利弊,期待为政府融资提出建设性的思路. [关键词]地方债券置换 ...查看


  • 债务再到期如何偿还
  • 债务置换并不会根本上提升偿债能力,债务到期如果仍没有足够资金偿还,可能还要再启动置换 6月1日晚间,江苏省财政厅宣布完成首批449亿元地方置换债券发行,成为全国首个完成定向发行的省份.未来3个月,仍有9000多亿元此类债券待命发行.一场规模 ...查看


  • 地方债,楼继伟和周小川的大"博弈"?(存量债务置换背后的隐秘逻辑和衍变)
  • 摘要这是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楼看起来占了先手,但拥有后发制人的决定性力量的,是周小川,如果央行通过定向或非定向再贷款买入哪怕部分专项债,则央行既可有效缓解市场流动性紧张,也可封闭有毒资产等待经济周期复苏,更可通过对专项债的买卖形成对地方诸侯的 ...查看


  • 2015地方政府债务
  • 2015年,新<预算法>实施,地方政府被赋予举债融资职能.地方政府正式打开发债融资大门的同时,更需要解决好存量债务的甄别.确定以及到期偿还的问题. 作者:民生证券研究院固定收益组负责人 李奇霖 新<预算法>对地方政府 ...查看


  • 李扬:硬化预算约束是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关键
  • 截至2016年底,中国政府负债率在37.8%至43.1%之间,这不仅距离国际警戒线的60%仍有较大空间,而且其均值距离穆迪A级主权政府2016年债务负担的中值(40.7%),亦有一定距离.所以,从总体来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仍处于较为安全的范 ...查看


  • 三批债券置换达3.2万亿元 地方少付千亿利息
  • 陈益刊 徐莲 市场猜测已久的第三批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下称"置换债券")尘埃落定. 据新华社消息,8月27日下午,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时透露,经全国人大.国务院批准,今年下达6 ...查看


  • [金融]银行欲静而风不止
  • 提示:点击上方"证券市场周刊"↑免费订阅本刊 防范金融风险就是减少资金空转,无论是银行委外.券商资管.保险资管等,只要涉及到银行资金空转都将成为严管的对象.在这轮金融严监管导致市场预期混乱的状态下,银行股估值面临着政策约 ...查看


  • 外媒:中国将允许地方债纳入国库及商业银行抵押品范围--20150512
  • 2015年05月12日 20:37 来源:凤凰财经 据路透消息,为解决地方债置换问题,三位消息人士周二透露,中国将允许地方债纳入中央国库和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抵押品范围,并将允许地方债纳入央行SLF(常备借贷便利),MLF(中期借贷便利)和PS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