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识别与风险管理方法
一、常用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方法
1. 现场观察
是一种通过检视生产作业区域所处地理环境、周边自然条件、场内功能区划分、设施布局、作业环境等来辨识存在危害因素的方法。
开展现场观察的人员应具有较全面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职业安全卫生法规标准知识,对现场观察出的问题要做好记录,规范整理后填写相应的危害因素辨识清单。
2. 工作前安全分析(JSA)
是指事先或定期对某项工作任务进行风险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达到最大限度消除或控制风险的方法。
新工作任务开始前,理论上均应进行完全分析。若工作任务风险低且有胜任能力的人员完成,以前做过分析或已有操作规程的可不再进行安全分析,但应进行有效性检查,并判断工作环境是否变化及环境变化是否导致工作任务风险和控制措施改变。
3. 安全检查表(SCL)
为检查某一系统、设备以及操作管理和组织措施中的不安全因素,事先对检查对象加以剖析和分解,并根据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有关标准规范和事故信息等确定检查的项目和要点,以提问的方式将检查项目和要点按系统编制成表,在设计或检查时,按规定项目进行检查和评价以辨识危害因素。
安全检查表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能力,借助其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的对评价对象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安全检查表一般由序号、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和备注等组成。
4.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是指在开展工艺危险性分析时,通过使用指导语句和标准格式分析工艺过程中偏离正常工况的各种情形,从而发现危害因素和操作问题的一种系统性方法,是对工艺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实行严格审查和控制的技术。
HAZOP 分析的对象是工艺或操作的特殊点(称为“分析节点”,可以是工艺单元,也可以是操作步骤) ,通过分析每个工艺单元或操作步骤,由引导词引出并识别具有潜在危险的偏差。
5. 故障树分析(FTA)
是通过对可能造成系统失效的各种因素(包括硬件、软件、环境、人为因素等) 进行分析,画出逻辑框图(故障树) ,从而确定系统失效原因的各种可能组合方式及其发生概率的一种演绎推理方法。
故障树根据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或已经发生的事故结果,寻找与该事故发生有关的原因、条件和规律,同时辨识系统中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害因素。
6. 事件树分析(ETA)
是根据规则用图形来表示由初因事件可能引起的多事件链,以追踪事件破坏的过程及各事件链发生的概率的一种归纳分析法。
事件树从给定的初始事件原因开始,按时间进程追踪,对构成系统的各要素(事件) 状态(成功或失败) 逐项进行二选一的逻辑分析,分析初始条件的事故原因可能导致的时间序列的结果,将会造成什么样的状态,从而定性与定量地评价系统的安全性,并由此获得正确决策。
7. 作业条件危险分析(LEC)
是针对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的作业,用与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之积(D=LEC)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一种风险评估方法,D 值大,说明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或减小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或减轻事故损失(C),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
8. 风险评估矩阵(RAM)
是基于对以往发生的事故事件的经验总结,通过解释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来预测风险大小,并确定风险等级的一种风险评估方法。
二、常见风险控制方法
1. 作业许可
是针对危险性作业的一种风险管理手段和管理制度。
为有效控制生产过程中的非常规作业、关键作业、缺乏程序的作业以及其他危险性较大作业的风险,其组织者或作业者需要事前提出作业申请,经有关主管人员对作业过程、作业风险及风险控制措施予以核查和批准,并取得作业许可证方可开展作业,成为作业许可制度。包括对进入受限空间、挖掘作业、高处作业、移动式吊装作业、管线打开、临时用电、动火作业等作业,均需要施行作业许可。
作业许可本身不能保证作业的安全,只是对作业之前和作业过程中所必须严格遵守的规则及所满足的条件作出规定。
2. 上锁挂牌
是指在作业过程中为避免设备设施或系统区域内蓄积危险能量或物料的意外释放,对所有危险能量和物料的隔离设施进行锁闭和悬挂标牌的一种现场安全管理方法。
上锁挂牌可从本质上解决设备因误操作引发的安全问题,但关键还是需要人的操作,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以解决人的行为习惯养成问题,同时还要加强人员换班时的沟通。
3. 安全目视化
是通过使用安全色、标签、标牌等方式,明确人员的资质和身份、工器具和设备设施的使用状态,以及生产作业区域的危险状态的一种现场安全管理方法。
安全目视化以视觉信号为基本手段,以公开化的和透明化为基本原则,尽可能地将管理者的要求和意图让大家都看得见,将潜在的风险予以明示,借以提示风险。
4. 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
是指涉及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及工艺参数等超出现有设计范围的改变(如压力等级改变、压力报警值改变等) 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
5. 应急处置卡
是指在岗位员工职责范围内,将应急处置规定的程序步骤写在卡片上,当作业现场或工作场所出现意外紧急情况时,提示岗位员工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把事故险情控制在第一现场和第一时间的一种现场安全管理方法。
如何有效进行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是整个HSE 管理体系的核心部分,它的目的是为了评价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损失、环境的最低破坏。
整个体系的建立基本上是立足于各项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成果之上的,以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的成果为基础,建立健全预防各种危害或风险的机制、措施和方案,从而达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目的。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管理方法
一、常用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方法
1. 现场观察
是一种通过检视生产作业区域所处地理环境、周边自然条件、场内功能区划分、设施布局、作业环境等来辨识存在危害因素的方法。
开展现场观察的人员应具有较全面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职业安全卫生法规标准知识,对现场观察出的问题要做好记录,规范整理后填写相应的危害因素辨识清单。
2. 工作前安全分析(JSA)
是指事先或定期对某项工作任务进行风险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达到最大限度消除或控制风险的方法。
新工作任务开始前,理论上均应进行完全分析。若工作任务风险低且有胜任能力的人员完成,以前做过分析或已有操作规程的可不再进行安全分析,但应进行有效性检查,并判断工作环境是否变化及环境变化是否导致工作任务风险和控制措施改变。
3. 安全检查表(SCL)
为检查某一系统、设备以及操作管理和组织措施中的不安全因素,事先对检查对象加以剖析和分解,并根据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有关标准规范和事故信息等确定检查的项目和要点,以提问的方式将检查项目和要点按系统编制成表,在设计或检查时,按规定项目进行检查和评价以辨识危害因素。
安全检查表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能力,借助其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的对评价对象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安全检查表一般由序号、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和备注等组成。
4.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是指在开展工艺危险性分析时,通过使用指导语句和标准格式分析工艺过程中偏离正常工况的各种情形,从而发现危害因素和操作问题的一种系统性方法,是对工艺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实行严格审查和控制的技术。
HAZOP 分析的对象是工艺或操作的特殊点(称为“分析节点”,可以是工艺单元,也可以是操作步骤) ,通过分析每个工艺单元或操作步骤,由引导词引出并识别具有潜在危险的偏差。
5. 故障树分析(FTA)
是通过对可能造成系统失效的各种因素(包括硬件、软件、环境、人为因素等) 进行分析,画出逻辑框图(故障树) ,从而确定系统失效原因的各种可能组合方式及其发生概率的一种演绎推理方法。
故障树根据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或已经发生的事故结果,寻找与该事故发生有关的原因、条件和规律,同时辨识系统中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害因素。
6. 事件树分析(ETA)
是根据规则用图形来表示由初因事件可能引起的多事件链,以追踪事件破坏的过程及各事件链发生的概率的一种归纳分析法。
事件树从给定的初始事件原因开始,按时间进程追踪,对构成系统的各要素(事件) 状态(成功或失败) 逐项进行二选一的逻辑分析,分析初始条件的事故原因可能导致的时间序列的结果,将会造成什么样的状态,从而定性与定量地评价系统的安全性,并由此获得正确决策。
7. 作业条件危险分析(LEC)
是针对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的作业,用与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之积(D=LEC)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一种风险评估方法,D 值大,说明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或减小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或减轻事故损失(C),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
8. 风险评估矩阵(RAM)
是基于对以往发生的事故事件的经验总结,通过解释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来预测风险大小,并确定风险等级的一种风险评估方法。
二、常见风险控制方法
1. 作业许可
是针对危险性作业的一种风险管理手段和管理制度。
为有效控制生产过程中的非常规作业、关键作业、缺乏程序的作业以及其他危险性较大作业的风险,其组织者或作业者需要事前提出作业申请,经有关主管人员对作业过程、作业风险及风险控制措施予以核查和批准,并取得作业许可证方可开展作业,成为作业许可制度。包括对进入受限空间、挖掘作业、高处作业、移动式吊装作业、管线打开、临时用电、动火作业等作业,均需要施行作业许可。
作业许可本身不能保证作业的安全,只是对作业之前和作业过程中所必须严格遵守的规则及所满足的条件作出规定。
2. 上锁挂牌
是指在作业过程中为避免设备设施或系统区域内蓄积危险能量或物料的意外释放,对所有危险能量和物料的隔离设施进行锁闭和悬挂标牌的一种现场安全管理方法。
上锁挂牌可从本质上解决设备因误操作引发的安全问题,但关键还是需要人的操作,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以解决人的行为习惯养成问题,同时还要加强人员换班时的沟通。
3. 安全目视化
是通过使用安全色、标签、标牌等方式,明确人员的资质和身份、工器具和设备设施的使用状态,以及生产作业区域的危险状态的一种现场安全管理方法。
安全目视化以视觉信号为基本手段,以公开化的和透明化为基本原则,尽可能地将管理者的要求和意图让大家都看得见,将潜在的风险予以明示,借以提示风险。
4. 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
是指涉及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及工艺参数等超出现有设计范围的改变(如压力等级改变、压力报警值改变等) 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
5. 应急处置卡
是指在岗位员工职责范围内,将应急处置规定的程序步骤写在卡片上,当作业现场或工作场所出现意外紧急情况时,提示岗位员工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把事故险情控制在第一现场和第一时间的一种现场安全管理方法。
如何有效进行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是整个HSE 管理体系的核心部分,它的目的是为了评价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损失、环境的最低破坏。
整个体系的建立基本上是立足于各项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成果之上的,以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的成果为基础,建立健全预防各种危害或风险的机制、措施和方案,从而达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