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纲要

潍坊市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纲要

序 言

加快潍坊北部沿海地区发展,是市委、市政府为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建设半岛城市群和制造业基地战略部署的重大决策。我市北部沿海地区资源丰富,基础较好,在国际产业转移加速、环渤海成为全国经济增长热点地区和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对这一区域实行统筹规划和整体开发,有利于整合优势资源,优化空间结构,提高区域竞争力;有利于大规模吸引外来资本和技术,迅速形成新的经济隆起带;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推动跨越式发展,构筑现代化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为指导北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编制本规划纲要。规划纲要的编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沿海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吸收利用了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重化工业基地发展规划和有关调研成果。

规划范围包括北部沿海的卧铺、羊口、台头、王高、营里、道口、侯镇、大家洼、央子、南孙、泊子、龙池、柳疃、夏店、卜庄等15个乡镇以及相关的特定区域,土地面积265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54.6公里,滩涂447平方公里,浅海海域近2000平方公里。规划的重点区域是威乌高速公路以北具有开发基础和潜力的区位以及进港通道两侧。

规划的重点内容是产业发展指向、功能分区与产业布局、重大基础设施配置、生态建设和对策措施。

规划时段以2004年为基期,近期至2007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

第一章 开发背景与基础条件

一、开发背景

未来二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山东已进入了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新阶段,这为加快我市北部沿海地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1、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国际资本、技术和制造业纷纷抢滩中国大陆。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日趋加强,将从投资、贸易、服务等方面对中国特别是环渤海地区和山东半岛产生深远影响。半岛地区已经成为中国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沿。

2、目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重化工产业成为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环渤海地区具有重化工业发展的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具备利用两种资源、面向两个市场的有利条件,必将成为我国重化工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3、山东半岛是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建设半岛城市群和加工制造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将会极大地促进半岛各城市的经济融合和产业升级,吸引大量生产要素向这一地区集聚,形成我国北方新的投资热点。地处半岛中心位置的潍坊将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

4、潍坊中心城市“东扩西延、向北跨越”的空间发展战略已经确定,进港通道即将打通,为中心城市的空间拓展和产业布局优化创造了条件;中心城市对北部沿海经济开发的支撑作用将更加明显,大规模开发沿海地区的条件已经具备。

二、基础条件

1、区位优势明显。我市北部沿海地区濒临渤海莱州湾,与日韩隔海相望,位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沿;同时又是长三角和京津冀两大经济区的连接地带,处在全国经济增长热点北移的通道之上;东邻山东经济龙头青岛,能优先得到青岛的辐射带动。

2、资源组合条件优越。北部沿海地区海岸线长154.6公里,地下卤水静储量约为58亿立方米,科学合理地开发将会长期支撑盐化工业的发展;石油地质储量1.5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175亿立方米,有发展油气化工的基础条件;淡水资源和供水设施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拥有大量滩涂和盐碱地,开发潜力大,适宜布局大型重化工项目。

3、产业基础较好。北部沿海地区已初步形成了海洋化工、机械制造、纺织印染、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和山东海化集团等一批优强企业群体,主导产品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其中原盐1000万吨,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纯碱200万吨,约占全国的15%;工业溴6万吨,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三,为北部沿海开发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4、基础设施基本具备。公路、铁路和水路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潍坊港已建成两个5000吨级、两个3000吨级泊位,吞吐量达到300万吨,正在申报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大莱龙铁路横贯东西,拥有5条干线公路和2条地方铁路。电力、通信设施基本完备,为大规模开发奠定了基础。

5、区域支撑能力较强。潍坊中心城区和整个市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迅速增强,为北部沿海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产业基础雄厚,有29家企业进入全国1948家大型工业企业行列,10家企业11只股票在境内外上市;

物流畅达,是中国邮政EMS“全夜航”系统的七个骨干节点城市之一;职业技术教育发达,有8所高职学院和103所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居全省首位。

三、主要问题

北部沿海地区经过多年开发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但由于历史原因和诸多现实因素,目前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无序开发,自相竞争。北部沿海地区目前分属于四个不同的行政(管理)单元,掠夺式的无序开发导致卤水资源破坏严重。二是加工深度不够。现有工业以生产原盐、溴素、纯碱等粗加工型原料产品为主,技术含量不高,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三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部分过境河流污染比较严重,对卤水资源的粗放开发也造成了近海污染。林木覆盖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植被较差。四是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二章 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与主要任务

四、指导思想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当前与长远兼顾,树立新的资源观,综合开发利用资源,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以重化工业为重点,积极发展加工制造业,外引内聚,打造承接日韩台产业转移的平台;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筑产业结构合理、配套设施完善、聚集效应明显的经济隆起带,推动全市经济跨越式发展。

在开发建设中,把握以下原则:

——坚持资源综合开发,合理有序开发当地资源,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在保持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形成经济优势,提高综合竞争力。

——坚持区域经济一体化,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实现优势互补。

——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重点突破。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升产业层次,拉长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 ——坚持可持续发展,推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五、战略目标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经过10—15年的努力,把北部沿海地区建设成为一个生态环境适宜、基础设施完备、产业布局合理、比较优势突出的经济隆起带。

2005年—2007年,规划区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6%以上,实现总量翻番,占全市的比重达到11%左右。

2008年—2010年,规划区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30%左右,2010年经济总量占全市的比重提高到18%左右。

2011年—2020年,规划区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5%以上,规划期末经济总量占全市的比重达到30%左右。

六、主要任务

规划期内的主要任务是:立足现有基础,延伸海洋化工产业链条,扩大石油化工产业规模,建设全国重要的重化工产业基地;积极发展现代制造业,加快产业结构转型步伐;以港口建设为依托,积极发展临港物流业;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资源,搞好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区域发展支撑能力;统筹城乡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第三章 产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七、产业发展的基本指向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要坚持以工业为重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由粗放的资源加工型向集约发展的重化工方向转型,把沿海地区建设成为以海洋化工、石油化工、机械装备为支撑,相关配套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重化工和制造业基地。

在做大二产的同时,调整优化一产,延伸提升三产,构建新型的沿海地区产业体系。第一产业以生态农牧渔业为发展方向,形成“名、优、特、精”为特色的规模化、基地型农牧渔商品生产体系。第三产业以现代物流业为龙头,构建与中心城市有机结合、为区域开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的组团式服务体系。

八、重点产业

按照综合利用资源,加快技术创新,延伸价值链条,培育产业集群的思路,重点发展盐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六大产业。到2007年,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达到16%左右,到2010年达到25%左右,到2020年达到35%以上。

1、盐化工

有序开采、综合利用地下卤水资源,控制原盐、溴素的生产规模,实现盐溴配套联产。纯碱重点是增加重质纯碱,特别是低盐重质纯碱的生产能力。采用先进技术改造现有金属阳极隔膜碱,发展离子膜烧碱。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以碱、溴素为主导产品,积极开发碱、溴及苦卤的延伸产品,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实现

资源在区域内闭路循环和废物资源化,形成独具特色的盐及盐化工产业群体。到2007年,原盐产量稳定在1200万吨左右,工业溴的生产能力稳定在8万吨左右,深加工产品的开发有较大突破。到2020年,盐化工产品品种达到80种以上,深加工产品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80%以上。

2、石油化工

依托现有石化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和生产领域,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拓宽资源利用渠道,加强与国外大公司、大集团的合资合作,积极探索与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和中化集团等中央企业的合作,争取较大规模的石化项目进入。力争到2007年,原油加工能力达到1000万吨。利用沿海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和“西气东输”工程经过潍坊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天然气化工。

3、精细化工

大力发展溴素的深加工产品,重点发展高纯无机溴化物、溴素阻燃剂、医药农药和染料中间体等,形成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建成国内一流的溴制品生产基地。围绕苦卤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治理,发展苦卤化工系列产品。开辟新领域的精细化工,重点开发添加剂、助剂、中间体等产品,形成新的优势。

4、机械制造

充分利用我市机械行业的整体优势,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在北部沿海地区发展动力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产业。抓住时机引入一批优势企业和项目,利用外来资本和技术,向大型成套设备、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产品领域拓展,形成以机械装备为重点的现代制造业。

5、纺织服装

以现有的化学纤维和纺织印染为基础,重点发展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产品,提高服装、纺织成品在纺织业中的比重,实现纺织、印染、服装“一条龙”配套生产,促进产品向深加工、多功能、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6、农产品加工

引进开发先进技术,搞好渔业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水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形成生产标准化体系。培育、扶持一批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按照“种植—科研—加工—营销—出口”产业链的要求,支持优势企业向生产专业化、加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和科工贸一体化方向发展。

九、其他产业

在加快发展以上重点产业的同时,积极推进生态农牧渔业和服务业,带动沿海地区产业协调发展。

1、生态农牧渔业

农业要在改善生产条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调整内部结构和生产布局,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由南向北积极发展特色鲜明的瓜菜种植带、粮食种植带、棉花种植带、冬枣种植带和牧草种植带。畜牧业要以发展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为重点,推广适于盐碱地的草、畜一体化种植养殖。

海洋渔业与水产养殖要积极调整结构,稳定发展海洋捕捞业,重点发展海水养殖业,形成有特色的渔业产业。水产增养殖积极发展以浅海、滩涂增殖、养殖为重点的生态渔业,以海珍品综合养殖为主的特色渔业,以工厂化养殖为标志的设施渔业等,努力打造优势水产品养殖带。

2、服务业

根据规划区内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的需求,配套发展服务业。

适应生产需要,重点建设原材料和产成品集散中心、商品配送中心及市场交易型物流中心,积极发展物流配送、仓储运输等服务业,并配套发展加工、包装等相关产业。在潍坊港区附近,规划建设临港物流区;在柳疃镇规划建设纺织品批发及纺织机械配件市场;在泊子乡规划建设以建筑建材、皮革材料为重点的批发市场;改造发展羊口和夏店的水产品批发市场。适应生活需要,发展商贸、餐饮、娱乐等多种服务业。

积极开发利用北部沿海地区的旅游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的自然、人文和民俗旅游。

第四章 产业总体布局与重点项目区建设

十、产业总体布局

根据沿海地区的产业基础及发展方向,本着区域集中、产业集聚、开发集约的原则,按“四区、两点、一轴线”进行沿海地区产业布局。

1、四个重点开发区域

(1)渤海精细化工产业区。以羊口精细化工工业园为基础,建设以盐溴阻燃剂为主体的海洋精细化工产业聚集区。

(2)海化重化工产业区。进一步壮大海化集团,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建设以海化开发区为中心的盐化工、石油化工产业聚集区。

(3)现代制造业项目区。在威乌高速以北、进港路以西、海化开发区以东,吸引上市公司和大企业,承接日韩及港台地区的资本和产业转移,规划建设现代制造业项目区。

(4)海天海洋化工产业区。以海天生物化工项目为依托,在卜庄北部形成海洋化工产业聚集区。

2、两个开发强点

(1)以柳疃为中心发展纺织及印染产业。

(2)以侯镇为中心发展钢材加工、木材加工产业。

3、一条产业与景观轴线

将南起潍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北至潍坊港的进港路两侧各2000米,作为规划控制区预留。根据发展需要统一规划,重点发展生态农业、食品加工、休闲娱乐等产业,逐步形成一条由城市景观、生态农业景观、加工制造业景观和滨海景观组成的产业与景观轴线。

十一、重点项目区建设

1、海化重化工产业区

以海化开发区为依托,加快海化集团的膨胀,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逐步向东扩展,发展壮大海化产业区。重点发展盐化工、石油化工两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建筑建材、精细化工、热电、纺织等其他产业,加快发展海洋生物、新型材料、海洋渔业等新兴产业。2007年前建成4万吨甲烷氯化物、20万吨氯碱树脂、10万吨乙酸乙酯、7万吨苯胺以及200万吨重油综合利用项目;2010年前建成5万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项目和50万吨精对苯二甲酸项目。

2、渤海精细化工产业区

以羊口精细化工工业园为基础,在羊口以南、羊临路以西,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盐化工、溴系列化工制品、阻燃剂及医药中间体等精细化工产

业,建成全国最大的海洋精细化工集群。2005年启动6平方公里,投资19.3亿元。到2007年,建成100万吨纯碱项目,年产溴素1万吨。

3、海天海洋化工产业区

以海天生物化工项目为依托,在下小路以东、新海路以北、李廒路以南、胶莱河以西,建设形成海天产业区。重点建设200万吨纯碱、100万吨氯化钙、10万吨氯碱项目,开发阻燃剂、溴酸盐、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燃料中间体等溴产品深加工项目,发展海洋化工产业。2008年前建成纯碱和氯化钙项目; 2010年前建成年产500吨溴乙烷、年产3000吨阻燃剂项目。

4、现代制造业项目区

在威乌高速以北、进港路以西、海化开发区以东,新规划建设一个现代制造业项目区,为制造业发展打建平台。主要发展大型能源、机械装备等大进大出、用地大的重工业项目,以及海洋保健食品、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生物工程材料等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打造比较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项目区以中心城区、海化开发区和央子开发区为依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日韩、港台以及国内外的产业转移。充分发挥我市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的优势,承接这些企业的扩张和转移,拓展中心城市的发展空间,改善城区工业布局,提高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项目区本着“统一规划、各方参与、成片开发、分步实施”的原则,以市场运作模式进行开发建设。积极推进产业链招商,引进大型企业集团,建设产业链长、配套能力强的产业园区。组织成片开发,统一配套基础设施,吸引中小企业进入,发展产业集群。到2010年,项目区的规模力争达到海化集团的现有规模,打造一个新“海化”。

第五章 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十二、卤水资源

北部沿海地区卤水资源丰富,但破坏浪费现象较重,只要加大管理力度,进行合理开发,才能够在较长时期内支撑盐及盐化工产业的发展。卤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树立新的资源观,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有序开发、综合利用。

1、加强资源勘探。要在近期内通过勘探掌握卤水资源的赋存情况,摸清储量家底,为卤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整顿开发秩序。对现有开采企业进行清理整顿,重新评估论证。实行最低开采规模制度,通过兼并重组整合现有开采企业,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实行严格的开发准入制度,卤水资源采矿权的出让、转让,必须通过招标、拍卖方式进行。

3、强化规划管理和执法监督。制定卤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将卤水资源划分为现状开采区、规划控制区、远景保护区,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加强卤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督,凡达不到综合利用标准的开采企业,一律停止生产。禁止新上溴素和原盐生产项目,并逐步将年卤水开采量控制在2.5亿立方米左右。加大对无证开采、破坏浪费资源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杜绝各种违法开采行为。合理调整税费标准,调节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畸高收益,用于资源的保护。

十三、土地资源

1、尽快完成新一轮土地普查。尽快对规划区内的土地进行普查,准确掌握土地现状,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开发建设提供具体详实的客观依据。

2、搞好土地整理、复垦与利用。要充分利用国家土地整理复垦的政策,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源。近期完成土地整理10万亩,以后每年土地整理不少于3万亩。

搞好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结构调整,根据产业布局,合理安排用地规模,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由北向南划分为海洋捕捞带、海水养殖带、重化工产业带、速生林生态绿化带、生态农业带五个层次。

3、加大土地储备力度。每年土地储备不少于3万亩,以保证建设用地的需要。在规划编制的同时进行土地储备,提高政府调控土地的能力和收益,将土地收益用于建立沿海开发基金,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4、管好用好滩涂资源。对沿海滩涂的开发利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改变当前滩涂开发中的无序状态。大力推行“滩涂开发许可证”制度,积极探索水面、滩涂和池塘承包使用权的合理流转机制,对现状浅海滩涂养殖区进行整合,推动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十四、油气资源

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对沿海地区石油、天然气进行全面勘察与开发。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档次,提高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水平。加强对石油、天然气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维护好油区正常的生产秩序,为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第六章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十五、交通设施

加快沿海地区综合交通设施建设,构筑“南北快捷、东西畅通、内外衔接、海城一体”的交通体系,形成“陆海空”配套的立体化交通网络。

公路。要以完善高速公路骨架、提高公路网技术水平和密度为重点,继续改造干线公路,加快国、省道路网建设,提高县乡公路通达水平,建设便捷、快速的交通网络,形成“七纵三横”的交通主框架(七纵:羊口—青州公路,大沂路大家洼—济青高速公路,潍九路延伸,进港路,靶场—杨庄公路,灶户—朱里公路,下小路下营—石埠;三横:威海—乌海高速公路,新河—海兴公路,羊口—下营滨海公路)。实现规划区内20分钟上高速,1小时到潍坊的交通时限目标。到2007年建成威海—乌海高速公路潍坊段约85公里、进港路50公里、潍九路向北延伸新海路至大家洼段15公里、下小路下营至石埠段40公里、大沂路大家洼至济青高速公路43公里、下营至营里公路62公里、昌邑206线至海天生物化工有限公司连接线11公里等重点公路项目;到2010年建成潍乌高速至日照高速公路潍坊段约140公里、港口至海化开发区疏港公路等项目,新建改建县乡及专用公路300公里;以沿海防潮大堤为基础,尽快贯通羊口至下营滨海公路。

铁路。2010年前建成羊角沟至东营段铁路9.63公里,连接朔(州)黄(骅)铁路、大莱龙铁路和益羊铁路。建成进港铁路22公里,建成央子货运站和客运站。

港口。加快潍坊港一类口岸开放进程,推动港区的开发建设,不断扩大港口的吞吐能力,以适应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需要。积极搞好3000—5000 吨级泊位建设,论证建设万吨级泊位。2007年前建成3000—5000吨级泊位3个,万吨级泊位1个,年吞吐量达到600万吨;2010年前再扩建万吨级泊位1个,年吞吐能

力达到1000万吨。以后,随着条件具备与发展需要,相应扩建更大的泊位,提高吞吐能力。

机场。适应我市经济发展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的需要,在威乌高速公路以北、进港路东侧,预留大型国际机场建设用地。

十六、水利设施

潍坊是山东半岛城市群中淡水资源相对富足的地区,拥有峡山、冶源、牟山、高崖、白浪河、于家河、三里庄、大关、嵩山、青墩子、王吴、墙夼等大中型水库25座,兴利库容11.53亿立方米,引黄济青输水河横贯北部沿海地区。要充分利用我市大中型水库多、水资源相对丰富的有利条件,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搞好水利工程建设,为沿海经济开发提供水资源保障。搞好防潮堤建设和河道治理,提高北部地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平原水库。2010年前建成寿光双王城、寿光北营、寒亭央子、昌邑青乡平原水库,使北部地区平原水库的总库容达到2亿立方米以上,满足这一地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需要。

供水工程。2010年前建成双王城水库供水厂项目,昌邑第二水源地地下水补源工程和潍北平原水库至海化开发区二期供水工程,延伸引峡济寒工程管网,扩大覆盖面积,达到日供水4万立方米的能力;2020年前建成北营水库供水厂项目。

拦蓄水工程。按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对潍河、弥河、白浪河、虞河等穿越北部地区的河道,实施综合治理,改善河道水质和生态环境;建设河渠拦河闸坝,搞好梯级开发,实现“河道网络化”。2010年前新建、改建寿光周疃、杨庄,昌邑漩河拦河闸3处,建设蓄水池142座。

节水工程。制定工业用水行业定额和节水标准,实现循环用水、一水多用。搞好农业节水。实施海水淡化工程。

防潮堤。按50年一遇防潮设计标准,对现有临海防潮堤、沿河防潮复堤、生产围堤等,按其重要程度,分段负责,进行整修加固。2010年前加固150公里,2020年前完成全部276公里防潮堤加固工程,实现闭合防潮。

十七、电力设施

根据沿海经济开发的需要,在项目集聚区和适宜地点配套建设电网工程和电源工程。

电网工程建设。2007年前在海化开发区、寒亭北部新建220kv变电站2座(2×150MVA),新建110kv变电站5座(5×50MVA);2010年前在昌邑北部新建220kv变电站1座(1×150MVA), 110kv变电站3座(3×50MVA);2020年前在寿光北部或海化开发区内建设500kv变电站1座(4×750MVA)和西电东送直流工程(3000MVA),在寿光、寒亭负荷中心新建220kv变电站3座(3×150MVA),并以三座220KV变电站为中心,建设110kv变电站12座(12×50MVA)。预留沿大莱龙铁路以南新建500kv滨州—东营—寿光—莱州—烟台双回线路(2×390千米)通道。

电源工程建设。2007年前建设海化2×15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2010年前在寿光羊口、昌邑北部、寒亭央子各建设2×5万千瓦热电联产工程1处。2020年前在寒亭北部建设4×100万千瓦发电机组工程。

第七章 城镇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

十八、滨海新城建设

沿海地区的城镇建设本着与中心城市建设密切联系、与产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进行,贯彻实施中心城市“东扩西延,向北跨越”的空间发展战略,依托海化建成区建设北部滨海新城。现阶段要在强化海化组团产业功能的同时,配套完善必要的城市设施,以后逐步由海化建成区向东扩展,与新布局的现代化制造业项目区、临港物流区共同构成滨海新城框架,最终形成与潍坊主城区联系密切、交通便捷、分工明确、生产高效、生活便利的新型功能区。

十九、小城镇建设

从北部沿海地区的城镇现状出发,以沿海产业发展为依托,加快小城镇建设,建立与产业发展相协调的城镇体系。

1、重点镇。以羊口、央子、柳疃、海天项目区为重点,进一步明确发展的目标和重点,加快形成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的综合服务功能,提高重点镇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力和凝聚力。

2、一般建制镇。沿海地区其他小城镇,要依据所处的区位和功能,科学确定发展方向,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强化产业与服务功能,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和农村服务业有机结合起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沿海经济开发。

二十、社会事业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发展的观念,以城镇为支点,连接广大农村,建立与沿海经济开发进程相适应的教育、卫生、体育、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体系,实现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和内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推进民主化、法制化进程,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沿海经济开发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

第八章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二十一、污染防治

1、水污染防治

要把水污染治理放在首要位置,力争在规划区内实现污水零排放。认真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禁新上水污染严重的项目。全面完成国家《渤海碧海行动计划》和《潍坊碧水工程计划》中确定的有关治理任务。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制度,减少工业废水及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坚决杜绝超标排放。2007年前建成海化区综合污水处理厂,2010年前在各重点项目区和有条件的重点镇建设综合污水处理厂。

加大对过境入海河流污染源治理力度,提高污水处理率。弥河、潍河、白浪河、虞河由沿线各县市区负责治理好各自境内的污染源,2007年前完成达标排放;小清河、胶莱河争取到2010年污染状况有较大改善。控制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实施生态恢复性工程,减少水土流失;发展大规模集约化畜禽养殖,加强养殖业污染综合治理。

2、固体废物处理与大气污染治理

结合循环经济园区建设,积极扶持固体废物再生利用产业;加快固体废物资源化、无害化设施建设,尽快建成一批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场、工业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品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中心、医疗垃圾处理中心等工程。

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加快燃气化发展和集中供热进程,减少大气污染。

二十二、生态建设

滨海湿地生态保护。重点建设莱州湾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2010年前基本完成保护区的各项建设任务。加强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

海洋生态保护。控制近海渔业资源捕捞强度,继续实行禁渔区、禁渔期和休渔制度,确保重点渔场不受破坏。建设海洋生态保护及开发利用示范工程和海洋生态监测站,加强近海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修复、治理和监督。搞好海岸调查评价,制定海岸利用和保护规划。加强特色湿地海岸保护,严禁围垦沿海沼泽草地和芦苇湿地。

防护林带建设。根据生态市建设的要求,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果则果,进一步拓宽、完善沿海基干防护林带。在沿规划区内的主要干线公路、铁路、河渠建设“八纵四横”防护林带网络。搞好防潮堤绿化建设。

成片造林。根据土地状况,在立地条件较差的重盐碱地区,发展以刺槐、绒毛白蜡、柽柳等抗盐碱树种为主的防护林;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通过整地改土等措施,大力发展以枣为主的经济林及丰产林,2010年前完成成片造林24万亩,努力增加森林资源。

农田林网与农林间作。在宜林地区,建设和完善农田林网,并实行农林间作。2010年前建设农田林网44万亩,完成枣粮间作22万亩。

村镇绿化。搞好村镇绿化美化,建成一批生态村镇。2010年前沿海地区林木覆盖率达到30%左右。

第九章 对策措施

二十三、体制保障

1、建立沿海经济开发的统一协调机制

设立潍坊市沿海经济开发领导小组,组织贯彻实施市委、市政府关于沿海经济开发的战略决策,统筹协调沿海地区的开发建设,研究审议沿海经济发展战略、规划、重大建设布局和有关政策规定,监督指导沿海地区资源的有效控制和科学开发,协调解决沿海开发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对上述事项组织协调和督查落实。有关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或工作班子,具体负责沿海经济开发工作。

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促进沿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组织市内有关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成立沿海经济开发专家咨询委员会,对沿海经济开发的专项规划、重大决策和建设项目,进行技术方面的咨询论证,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建立沿海经济开发目标考核机制,将沿海开发各项任务和目标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和市(区),定期对投资规模、促进目标任务的完成建设项目、招商引资、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情况进行考核,以保证规划实施,促进目标任务的完成。

2、加强对卤水等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

上收卤水、油气等资源的管理权,由潍坊市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对原盐、溴素等利用卤水资源的项目,实行“可行性论证”和“许可证”制度,凡新上此类项目,由沿海经济开发领导小组论证审核。对现有此类企业要进行评估认证,凡不具备卤水资源综合利用能力的生产企业,限期整改,通过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企业,坚决予以关停。合理调整税费标准,从严征收资源税、补偿费。在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不变的条件下,在北部沿海地区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

3、协调沿海经济开发的利益关系

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经济和行政手段,发挥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的作用,调整沿海经济开发中投资者与属地的利益关系,政府与企业资源开发的利益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资源共享、利益分配合理、协调发展格局,促进沿海经济开发有序进行。

4、完善沿海经济开发的服务体系

在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设立“沿海经济开发”服务窗口,有关市(区)设立分窗口,建立和完善“服务中心”、“投诉中心”、“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制度,搞好规划、咨询、指导、协调和服务,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保护其合法权益。

二十四、政策促进

1、实行优惠的经济激励政策

在规划区内属于国家鼓励类的产业项目,比照执行我市开发区的工商登记、税费征收和引荐投资经费补助等优惠政策。对社会效益显著而利润率较低的交

通、水利、教育、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额大、强度高的成片开发或高新技术项目,一事一议,实行更优惠的激励政策。

2、利用土地资源优势促进沿海开发

鼓励企业到沿海地区进行土地成片开发,土地开发增值部分按比例返还开发企业。对于参与沿海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土地批租方式可采取出让制或年租制。

对在规划区内投资的项目用地,根据投资规模和强度,分别给予相应补助。

3、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重点,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在土地整理、基础设施、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专项资金,用于沿海地区的开发建设。

将规划区内的土地出让金、资源补充费、水资源费、排污费等集中起来,建立沿海经济开发建设专项资金,用于规划区内的重大基础设施和鼓励类产业项目的贷款贴息。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成立股份制形式的沿海经济开发投资公司,进行规划区内的土地成片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融资。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到沿海地区进行投资建设和承包经营企业,鼓励多种所有制成份以多种形式参与沿海经济开发。

4、发挥科技创新的先导作用

加强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优秀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提高沿海地区的产业技术水平。支持重点企业集团建立技术研发中心,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广泛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建立沿海开发的

科技人才和企业家队伍。加强对现有科技人员的培养和职工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人才资源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以适应沿海开发对人才的需要。

沿海规划区内产业发展的基本指向

一、产业发展的基本指向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要坚持以工业为重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由粗放的资源加工型向集约发展的重化工方向转型,把沿海地区建设成为以海洋化工、石油化工、机械装备为支撑,相关配套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重化工和制造业基地。

在培强做大二产的同时,调整优化一产,延伸提升三产,构建新型的沿海地区产业体系。第一产业以生态农牧渔业为发展方向,形成“名、优、特、精”为特色的规模化、基地型农牧渔商品生产体系。第三产业以现代物流业为龙头,构建与中心城市有机结合、为区域开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的组团式服务体系。

二、重点产业

按照综合利用资源,加快技术创新,延伸价值链条,培育产业集群的思路,重点发展盐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六大产业。到2007年,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达到16%左右,到2010年达到25%左右,到2020年达到35%以上。

1、盐化工

有序开采、综合利用地下卤水资源,控制原盐、溴素的生产规模,实现盐溴配套联产。纯碱重点是增加重质纯碱,特别是低盐重质纯碱的生产能力。采用先进技术改造现有金属阳极隔膜碱,发展离子膜烧碱。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以碱、溴素为主导产品,积极开发碱、溴及苦卤的延伸产品,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实现资源在区域内闭路循环和废物资源化,形成独具特色的盐及盐化工产业群体。到2007年,原盐产量稳定在1200万吨左右,工业溴的生产能力稳定在8万吨左右,深加工产品的开发有较大突破。到2020年,盐化工产品品种达到80种以上,深加工产品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80%以上。

2、石油化工

依托现有石化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和生产领域,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拓宽资源利用渠道,加强与国外大公司、大集团的合资合作,积极探索与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和中化集团等中央企业的合作,争取较大规模的石化项目进入。力争到2007年,原油加工能力达到1000万吨。利用沿海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和“西气东输”工程经过潍坊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天然气化工。

3、精细化工

大力发展溴素的深加工产品,重点发展高纯无机溴化物、溴素阻燃剂、医药农药和染料中间体等,形成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建成国内一流的溴制品生产基地。围绕苦卤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治理,发展苦卤化工系列产品。开辟新领域的精细化工,重点开发添加剂、助剂、中间体等产品,形成新的优势。

4、机械制造

充分利用我市机械行业的整体优势,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在北部沿海地区发展动力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产业。抓住时机引入一批优势企业和项目,利用外

来资本和技术,向大型成套设备、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产品领域拓展,形成以机械装备为重点的现代制造业。

5、纺织服装

以现有的化学纤维和纺织印染为基础,重点发展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产品,提高服装、纺织成品在纺织业中的比重,实现纺织、印染、服装“一条龙”配套生产,促进产品向深加工、多功能、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6、农产品加工

引进开发先进技术,搞好渔业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水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形成生产标准化体系。培育、扶持一批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按照“种植—科研—加工—营销—出口”产业链的要求,支持优势企业向生产专业化、加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和科工贸一体化方向发展。

三、其他产业

在加快发展以上重点产业的同时,积极推进生态农牧渔业和服务业,带动沿海地区产业协调发展。

1、生态农牧渔业

农业要在改善生产条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调整内部结构和生产布局,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由南向北积极发展特色鲜明的瓜菜种植带、粮食种植带、棉花种植带、冬枣种植带和牧草种植带。畜牧业要以发展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为重点,推广适于盐碱地的草、畜一体化种植养殖。

海洋渔业与水产养殖要积极调整结构,稳定发展海洋捕捞业,重点发展海水养殖业,形成有特色的渔业产业。水产增养殖积极发展以浅海、滩涂增殖、养殖为重点的生态渔业,以海珍品综合养殖为主的特色渔业,以工厂化养殖为标志的设施渔业等,努力打造优势水产品养殖带。

2、服务业

根据规划区内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的需求,配套发展服务业。

适应生产需要,重点建设原材料和产成品集散中心、商品配送中心及市场交易型物流中心,积极发展物流配送、仓储运输等服务业,并配套发展加工、包装等相关产业。在潍坊港区附近,规划建设临港物流区;在柳疃镇规划建设纺织品批发及纺织机械配件市场;在泊子乡规划建设以建筑建材、皮革材料为重点的批发市场;改造发展羊口和夏店的水产品批发市场。适应生活需要,发展商贸、餐饮、娱乐等多种服务业。

积极开发利用北部沿海地区的旅游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的自然、人文和民俗旅游。

潍坊市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纲要

序 言

加快潍坊北部沿海地区发展,是市委、市政府为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建设半岛城市群和制造业基地战略部署的重大决策。我市北部沿海地区资源丰富,基础较好,在国际产业转移加速、环渤海成为全国经济增长热点地区和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对这一区域实行统筹规划和整体开发,有利于整合优势资源,优化空间结构,提高区域竞争力;有利于大规模吸引外来资本和技术,迅速形成新的经济隆起带;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推动跨越式发展,构筑现代化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为指导北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编制本规划纲要。规划纲要的编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沿海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吸收利用了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重化工业基地发展规划和有关调研成果。

规划范围包括北部沿海的卧铺、羊口、台头、王高、营里、道口、侯镇、大家洼、央子、南孙、泊子、龙池、柳疃、夏店、卜庄等15个乡镇以及相关的特定区域,土地面积265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54.6公里,滩涂447平方公里,浅海海域近2000平方公里。规划的重点区域是威乌高速公路以北具有开发基础和潜力的区位以及进港通道两侧。

规划的重点内容是产业发展指向、功能分区与产业布局、重大基础设施配置、生态建设和对策措施。

规划时段以2004年为基期,近期至2007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

第一章 开发背景与基础条件

一、开发背景

未来二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山东已进入了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新阶段,这为加快我市北部沿海地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1、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国际资本、技术和制造业纷纷抢滩中国大陆。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日趋加强,将从投资、贸易、服务等方面对中国特别是环渤海地区和山东半岛产生深远影响。半岛地区已经成为中国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沿。

2、目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重化工产业成为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环渤海地区具有重化工业发展的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具备利用两种资源、面向两个市场的有利条件,必将成为我国重化工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3、山东半岛是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建设半岛城市群和加工制造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将会极大地促进半岛各城市的经济融合和产业升级,吸引大量生产要素向这一地区集聚,形成我国北方新的投资热点。地处半岛中心位置的潍坊将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

4、潍坊中心城市“东扩西延、向北跨越”的空间发展战略已经确定,进港通道即将打通,为中心城市的空间拓展和产业布局优化创造了条件;中心城市对北部沿海经济开发的支撑作用将更加明显,大规模开发沿海地区的条件已经具备。

二、基础条件

1、区位优势明显。我市北部沿海地区濒临渤海莱州湾,与日韩隔海相望,位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沿;同时又是长三角和京津冀两大经济区的连接地带,处在全国经济增长热点北移的通道之上;东邻山东经济龙头青岛,能优先得到青岛的辐射带动。

2、资源组合条件优越。北部沿海地区海岸线长154.6公里,地下卤水静储量约为58亿立方米,科学合理地开发将会长期支撑盐化工业的发展;石油地质储量1.5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175亿立方米,有发展油气化工的基础条件;淡水资源和供水设施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拥有大量滩涂和盐碱地,开发潜力大,适宜布局大型重化工项目。

3、产业基础较好。北部沿海地区已初步形成了海洋化工、机械制造、纺织印染、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和山东海化集团等一批优强企业群体,主导产品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其中原盐1000万吨,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纯碱200万吨,约占全国的15%;工业溴6万吨,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三,为北部沿海开发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4、基础设施基本具备。公路、铁路和水路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潍坊港已建成两个5000吨级、两个3000吨级泊位,吞吐量达到300万吨,正在申报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大莱龙铁路横贯东西,拥有5条干线公路和2条地方铁路。电力、通信设施基本完备,为大规模开发奠定了基础。

5、区域支撑能力较强。潍坊中心城区和整个市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迅速增强,为北部沿海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产业基础雄厚,有29家企业进入全国1948家大型工业企业行列,10家企业11只股票在境内外上市;

物流畅达,是中国邮政EMS“全夜航”系统的七个骨干节点城市之一;职业技术教育发达,有8所高职学院和103所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居全省首位。

三、主要问题

北部沿海地区经过多年开发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但由于历史原因和诸多现实因素,目前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无序开发,自相竞争。北部沿海地区目前分属于四个不同的行政(管理)单元,掠夺式的无序开发导致卤水资源破坏严重。二是加工深度不够。现有工业以生产原盐、溴素、纯碱等粗加工型原料产品为主,技术含量不高,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三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部分过境河流污染比较严重,对卤水资源的粗放开发也造成了近海污染。林木覆盖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植被较差。四是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二章 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与主要任务

四、指导思想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当前与长远兼顾,树立新的资源观,综合开发利用资源,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以重化工业为重点,积极发展加工制造业,外引内聚,打造承接日韩台产业转移的平台;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筑产业结构合理、配套设施完善、聚集效应明显的经济隆起带,推动全市经济跨越式发展。

在开发建设中,把握以下原则:

——坚持资源综合开发,合理有序开发当地资源,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在保持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形成经济优势,提高综合竞争力。

——坚持区域经济一体化,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实现优势互补。

——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重点突破。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升产业层次,拉长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 ——坚持可持续发展,推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五、战略目标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经过10—15年的努力,把北部沿海地区建设成为一个生态环境适宜、基础设施完备、产业布局合理、比较优势突出的经济隆起带。

2005年—2007年,规划区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6%以上,实现总量翻番,占全市的比重达到11%左右。

2008年—2010年,规划区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30%左右,2010年经济总量占全市的比重提高到18%左右。

2011年—2020年,规划区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5%以上,规划期末经济总量占全市的比重达到30%左右。

六、主要任务

规划期内的主要任务是:立足现有基础,延伸海洋化工产业链条,扩大石油化工产业规模,建设全国重要的重化工产业基地;积极发展现代制造业,加快产业结构转型步伐;以港口建设为依托,积极发展临港物流业;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资源,搞好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区域发展支撑能力;统筹城乡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第三章 产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七、产业发展的基本指向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要坚持以工业为重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由粗放的资源加工型向集约发展的重化工方向转型,把沿海地区建设成为以海洋化工、石油化工、机械装备为支撑,相关配套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重化工和制造业基地。

在做大二产的同时,调整优化一产,延伸提升三产,构建新型的沿海地区产业体系。第一产业以生态农牧渔业为发展方向,形成“名、优、特、精”为特色的规模化、基地型农牧渔商品生产体系。第三产业以现代物流业为龙头,构建与中心城市有机结合、为区域开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的组团式服务体系。

八、重点产业

按照综合利用资源,加快技术创新,延伸价值链条,培育产业集群的思路,重点发展盐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六大产业。到2007年,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达到16%左右,到2010年达到25%左右,到2020年达到35%以上。

1、盐化工

有序开采、综合利用地下卤水资源,控制原盐、溴素的生产规模,实现盐溴配套联产。纯碱重点是增加重质纯碱,特别是低盐重质纯碱的生产能力。采用先进技术改造现有金属阳极隔膜碱,发展离子膜烧碱。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以碱、溴素为主导产品,积极开发碱、溴及苦卤的延伸产品,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实现

资源在区域内闭路循环和废物资源化,形成独具特色的盐及盐化工产业群体。到2007年,原盐产量稳定在1200万吨左右,工业溴的生产能力稳定在8万吨左右,深加工产品的开发有较大突破。到2020年,盐化工产品品种达到80种以上,深加工产品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80%以上。

2、石油化工

依托现有石化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和生产领域,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拓宽资源利用渠道,加强与国外大公司、大集团的合资合作,积极探索与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和中化集团等中央企业的合作,争取较大规模的石化项目进入。力争到2007年,原油加工能力达到1000万吨。利用沿海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和“西气东输”工程经过潍坊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天然气化工。

3、精细化工

大力发展溴素的深加工产品,重点发展高纯无机溴化物、溴素阻燃剂、医药农药和染料中间体等,形成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建成国内一流的溴制品生产基地。围绕苦卤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治理,发展苦卤化工系列产品。开辟新领域的精细化工,重点开发添加剂、助剂、中间体等产品,形成新的优势。

4、机械制造

充分利用我市机械行业的整体优势,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在北部沿海地区发展动力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产业。抓住时机引入一批优势企业和项目,利用外来资本和技术,向大型成套设备、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产品领域拓展,形成以机械装备为重点的现代制造业。

5、纺织服装

以现有的化学纤维和纺织印染为基础,重点发展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产品,提高服装、纺织成品在纺织业中的比重,实现纺织、印染、服装“一条龙”配套生产,促进产品向深加工、多功能、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6、农产品加工

引进开发先进技术,搞好渔业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水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形成生产标准化体系。培育、扶持一批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按照“种植—科研—加工—营销—出口”产业链的要求,支持优势企业向生产专业化、加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和科工贸一体化方向发展。

九、其他产业

在加快发展以上重点产业的同时,积极推进生态农牧渔业和服务业,带动沿海地区产业协调发展。

1、生态农牧渔业

农业要在改善生产条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调整内部结构和生产布局,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由南向北积极发展特色鲜明的瓜菜种植带、粮食种植带、棉花种植带、冬枣种植带和牧草种植带。畜牧业要以发展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为重点,推广适于盐碱地的草、畜一体化种植养殖。

海洋渔业与水产养殖要积极调整结构,稳定发展海洋捕捞业,重点发展海水养殖业,形成有特色的渔业产业。水产增养殖积极发展以浅海、滩涂增殖、养殖为重点的生态渔业,以海珍品综合养殖为主的特色渔业,以工厂化养殖为标志的设施渔业等,努力打造优势水产品养殖带。

2、服务业

根据规划区内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的需求,配套发展服务业。

适应生产需要,重点建设原材料和产成品集散中心、商品配送中心及市场交易型物流中心,积极发展物流配送、仓储运输等服务业,并配套发展加工、包装等相关产业。在潍坊港区附近,规划建设临港物流区;在柳疃镇规划建设纺织品批发及纺织机械配件市场;在泊子乡规划建设以建筑建材、皮革材料为重点的批发市场;改造发展羊口和夏店的水产品批发市场。适应生活需要,发展商贸、餐饮、娱乐等多种服务业。

积极开发利用北部沿海地区的旅游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的自然、人文和民俗旅游。

第四章 产业总体布局与重点项目区建设

十、产业总体布局

根据沿海地区的产业基础及发展方向,本着区域集中、产业集聚、开发集约的原则,按“四区、两点、一轴线”进行沿海地区产业布局。

1、四个重点开发区域

(1)渤海精细化工产业区。以羊口精细化工工业园为基础,建设以盐溴阻燃剂为主体的海洋精细化工产业聚集区。

(2)海化重化工产业区。进一步壮大海化集团,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建设以海化开发区为中心的盐化工、石油化工产业聚集区。

(3)现代制造业项目区。在威乌高速以北、进港路以西、海化开发区以东,吸引上市公司和大企业,承接日韩及港台地区的资本和产业转移,规划建设现代制造业项目区。

(4)海天海洋化工产业区。以海天生物化工项目为依托,在卜庄北部形成海洋化工产业聚集区。

2、两个开发强点

(1)以柳疃为中心发展纺织及印染产业。

(2)以侯镇为中心发展钢材加工、木材加工产业。

3、一条产业与景观轴线

将南起潍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北至潍坊港的进港路两侧各2000米,作为规划控制区预留。根据发展需要统一规划,重点发展生态农业、食品加工、休闲娱乐等产业,逐步形成一条由城市景观、生态农业景观、加工制造业景观和滨海景观组成的产业与景观轴线。

十一、重点项目区建设

1、海化重化工产业区

以海化开发区为依托,加快海化集团的膨胀,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逐步向东扩展,发展壮大海化产业区。重点发展盐化工、石油化工两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建筑建材、精细化工、热电、纺织等其他产业,加快发展海洋生物、新型材料、海洋渔业等新兴产业。2007年前建成4万吨甲烷氯化物、20万吨氯碱树脂、10万吨乙酸乙酯、7万吨苯胺以及200万吨重油综合利用项目;2010年前建成5万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项目和50万吨精对苯二甲酸项目。

2、渤海精细化工产业区

以羊口精细化工工业园为基础,在羊口以南、羊临路以西,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盐化工、溴系列化工制品、阻燃剂及医药中间体等精细化工产

业,建成全国最大的海洋精细化工集群。2005年启动6平方公里,投资19.3亿元。到2007年,建成100万吨纯碱项目,年产溴素1万吨。

3、海天海洋化工产业区

以海天生物化工项目为依托,在下小路以东、新海路以北、李廒路以南、胶莱河以西,建设形成海天产业区。重点建设200万吨纯碱、100万吨氯化钙、10万吨氯碱项目,开发阻燃剂、溴酸盐、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燃料中间体等溴产品深加工项目,发展海洋化工产业。2008年前建成纯碱和氯化钙项目; 2010年前建成年产500吨溴乙烷、年产3000吨阻燃剂项目。

4、现代制造业项目区

在威乌高速以北、进港路以西、海化开发区以东,新规划建设一个现代制造业项目区,为制造业发展打建平台。主要发展大型能源、机械装备等大进大出、用地大的重工业项目,以及海洋保健食品、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生物工程材料等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打造比较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项目区以中心城区、海化开发区和央子开发区为依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日韩、港台以及国内外的产业转移。充分发挥我市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的优势,承接这些企业的扩张和转移,拓展中心城市的发展空间,改善城区工业布局,提高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项目区本着“统一规划、各方参与、成片开发、分步实施”的原则,以市场运作模式进行开发建设。积极推进产业链招商,引进大型企业集团,建设产业链长、配套能力强的产业园区。组织成片开发,统一配套基础设施,吸引中小企业进入,发展产业集群。到2010年,项目区的规模力争达到海化集团的现有规模,打造一个新“海化”。

第五章 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十二、卤水资源

北部沿海地区卤水资源丰富,但破坏浪费现象较重,只要加大管理力度,进行合理开发,才能够在较长时期内支撑盐及盐化工产业的发展。卤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树立新的资源观,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有序开发、综合利用。

1、加强资源勘探。要在近期内通过勘探掌握卤水资源的赋存情况,摸清储量家底,为卤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整顿开发秩序。对现有开采企业进行清理整顿,重新评估论证。实行最低开采规模制度,通过兼并重组整合现有开采企业,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实行严格的开发准入制度,卤水资源采矿权的出让、转让,必须通过招标、拍卖方式进行。

3、强化规划管理和执法监督。制定卤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将卤水资源划分为现状开采区、规划控制区、远景保护区,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加强卤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督,凡达不到综合利用标准的开采企业,一律停止生产。禁止新上溴素和原盐生产项目,并逐步将年卤水开采量控制在2.5亿立方米左右。加大对无证开采、破坏浪费资源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杜绝各种违法开采行为。合理调整税费标准,调节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畸高收益,用于资源的保护。

十三、土地资源

1、尽快完成新一轮土地普查。尽快对规划区内的土地进行普查,准确掌握土地现状,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开发建设提供具体详实的客观依据。

2、搞好土地整理、复垦与利用。要充分利用国家土地整理复垦的政策,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源。近期完成土地整理10万亩,以后每年土地整理不少于3万亩。

搞好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结构调整,根据产业布局,合理安排用地规模,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由北向南划分为海洋捕捞带、海水养殖带、重化工产业带、速生林生态绿化带、生态农业带五个层次。

3、加大土地储备力度。每年土地储备不少于3万亩,以保证建设用地的需要。在规划编制的同时进行土地储备,提高政府调控土地的能力和收益,将土地收益用于建立沿海开发基金,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4、管好用好滩涂资源。对沿海滩涂的开发利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改变当前滩涂开发中的无序状态。大力推行“滩涂开发许可证”制度,积极探索水面、滩涂和池塘承包使用权的合理流转机制,对现状浅海滩涂养殖区进行整合,推动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十四、油气资源

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对沿海地区石油、天然气进行全面勘察与开发。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档次,提高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水平。加强对石油、天然气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维护好油区正常的生产秩序,为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第六章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十五、交通设施

加快沿海地区综合交通设施建设,构筑“南北快捷、东西畅通、内外衔接、海城一体”的交通体系,形成“陆海空”配套的立体化交通网络。

公路。要以完善高速公路骨架、提高公路网技术水平和密度为重点,继续改造干线公路,加快国、省道路网建设,提高县乡公路通达水平,建设便捷、快速的交通网络,形成“七纵三横”的交通主框架(七纵:羊口—青州公路,大沂路大家洼—济青高速公路,潍九路延伸,进港路,靶场—杨庄公路,灶户—朱里公路,下小路下营—石埠;三横:威海—乌海高速公路,新河—海兴公路,羊口—下营滨海公路)。实现规划区内20分钟上高速,1小时到潍坊的交通时限目标。到2007年建成威海—乌海高速公路潍坊段约85公里、进港路50公里、潍九路向北延伸新海路至大家洼段15公里、下小路下营至石埠段40公里、大沂路大家洼至济青高速公路43公里、下营至营里公路62公里、昌邑206线至海天生物化工有限公司连接线11公里等重点公路项目;到2010年建成潍乌高速至日照高速公路潍坊段约140公里、港口至海化开发区疏港公路等项目,新建改建县乡及专用公路300公里;以沿海防潮大堤为基础,尽快贯通羊口至下营滨海公路。

铁路。2010年前建成羊角沟至东营段铁路9.63公里,连接朔(州)黄(骅)铁路、大莱龙铁路和益羊铁路。建成进港铁路22公里,建成央子货运站和客运站。

港口。加快潍坊港一类口岸开放进程,推动港区的开发建设,不断扩大港口的吞吐能力,以适应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需要。积极搞好3000—5000 吨级泊位建设,论证建设万吨级泊位。2007年前建成3000—5000吨级泊位3个,万吨级泊位1个,年吞吐量达到600万吨;2010年前再扩建万吨级泊位1个,年吞吐能

力达到1000万吨。以后,随着条件具备与发展需要,相应扩建更大的泊位,提高吞吐能力。

机场。适应我市经济发展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的需要,在威乌高速公路以北、进港路东侧,预留大型国际机场建设用地。

十六、水利设施

潍坊是山东半岛城市群中淡水资源相对富足的地区,拥有峡山、冶源、牟山、高崖、白浪河、于家河、三里庄、大关、嵩山、青墩子、王吴、墙夼等大中型水库25座,兴利库容11.53亿立方米,引黄济青输水河横贯北部沿海地区。要充分利用我市大中型水库多、水资源相对丰富的有利条件,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搞好水利工程建设,为沿海经济开发提供水资源保障。搞好防潮堤建设和河道治理,提高北部地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平原水库。2010年前建成寿光双王城、寿光北营、寒亭央子、昌邑青乡平原水库,使北部地区平原水库的总库容达到2亿立方米以上,满足这一地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需要。

供水工程。2010年前建成双王城水库供水厂项目,昌邑第二水源地地下水补源工程和潍北平原水库至海化开发区二期供水工程,延伸引峡济寒工程管网,扩大覆盖面积,达到日供水4万立方米的能力;2020年前建成北营水库供水厂项目。

拦蓄水工程。按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对潍河、弥河、白浪河、虞河等穿越北部地区的河道,实施综合治理,改善河道水质和生态环境;建设河渠拦河闸坝,搞好梯级开发,实现“河道网络化”。2010年前新建、改建寿光周疃、杨庄,昌邑漩河拦河闸3处,建设蓄水池142座。

节水工程。制定工业用水行业定额和节水标准,实现循环用水、一水多用。搞好农业节水。实施海水淡化工程。

防潮堤。按50年一遇防潮设计标准,对现有临海防潮堤、沿河防潮复堤、生产围堤等,按其重要程度,分段负责,进行整修加固。2010年前加固150公里,2020年前完成全部276公里防潮堤加固工程,实现闭合防潮。

十七、电力设施

根据沿海经济开发的需要,在项目集聚区和适宜地点配套建设电网工程和电源工程。

电网工程建设。2007年前在海化开发区、寒亭北部新建220kv变电站2座(2×150MVA),新建110kv变电站5座(5×50MVA);2010年前在昌邑北部新建220kv变电站1座(1×150MVA), 110kv变电站3座(3×50MVA);2020年前在寿光北部或海化开发区内建设500kv变电站1座(4×750MVA)和西电东送直流工程(3000MVA),在寿光、寒亭负荷中心新建220kv变电站3座(3×150MVA),并以三座220KV变电站为中心,建设110kv变电站12座(12×50MVA)。预留沿大莱龙铁路以南新建500kv滨州—东营—寿光—莱州—烟台双回线路(2×390千米)通道。

电源工程建设。2007年前建设海化2×15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2010年前在寿光羊口、昌邑北部、寒亭央子各建设2×5万千瓦热电联产工程1处。2020年前在寒亭北部建设4×100万千瓦发电机组工程。

第七章 城镇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

十八、滨海新城建设

沿海地区的城镇建设本着与中心城市建设密切联系、与产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进行,贯彻实施中心城市“东扩西延,向北跨越”的空间发展战略,依托海化建成区建设北部滨海新城。现阶段要在强化海化组团产业功能的同时,配套完善必要的城市设施,以后逐步由海化建成区向东扩展,与新布局的现代化制造业项目区、临港物流区共同构成滨海新城框架,最终形成与潍坊主城区联系密切、交通便捷、分工明确、生产高效、生活便利的新型功能区。

十九、小城镇建设

从北部沿海地区的城镇现状出发,以沿海产业发展为依托,加快小城镇建设,建立与产业发展相协调的城镇体系。

1、重点镇。以羊口、央子、柳疃、海天项目区为重点,进一步明确发展的目标和重点,加快形成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的综合服务功能,提高重点镇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力和凝聚力。

2、一般建制镇。沿海地区其他小城镇,要依据所处的区位和功能,科学确定发展方向,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强化产业与服务功能,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和农村服务业有机结合起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沿海经济开发。

二十、社会事业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发展的观念,以城镇为支点,连接广大农村,建立与沿海经济开发进程相适应的教育、卫生、体育、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体系,实现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和内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推进民主化、法制化进程,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沿海经济开发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

第八章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二十一、污染防治

1、水污染防治

要把水污染治理放在首要位置,力争在规划区内实现污水零排放。认真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禁新上水污染严重的项目。全面完成国家《渤海碧海行动计划》和《潍坊碧水工程计划》中确定的有关治理任务。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制度,减少工业废水及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坚决杜绝超标排放。2007年前建成海化区综合污水处理厂,2010年前在各重点项目区和有条件的重点镇建设综合污水处理厂。

加大对过境入海河流污染源治理力度,提高污水处理率。弥河、潍河、白浪河、虞河由沿线各县市区负责治理好各自境内的污染源,2007年前完成达标排放;小清河、胶莱河争取到2010年污染状况有较大改善。控制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实施生态恢复性工程,减少水土流失;发展大规模集约化畜禽养殖,加强养殖业污染综合治理。

2、固体废物处理与大气污染治理

结合循环经济园区建设,积极扶持固体废物再生利用产业;加快固体废物资源化、无害化设施建设,尽快建成一批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场、工业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品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中心、医疗垃圾处理中心等工程。

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加快燃气化发展和集中供热进程,减少大气污染。

二十二、生态建设

滨海湿地生态保护。重点建设莱州湾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2010年前基本完成保护区的各项建设任务。加强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

海洋生态保护。控制近海渔业资源捕捞强度,继续实行禁渔区、禁渔期和休渔制度,确保重点渔场不受破坏。建设海洋生态保护及开发利用示范工程和海洋生态监测站,加强近海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修复、治理和监督。搞好海岸调查评价,制定海岸利用和保护规划。加强特色湿地海岸保护,严禁围垦沿海沼泽草地和芦苇湿地。

防护林带建设。根据生态市建设的要求,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果则果,进一步拓宽、完善沿海基干防护林带。在沿规划区内的主要干线公路、铁路、河渠建设“八纵四横”防护林带网络。搞好防潮堤绿化建设。

成片造林。根据土地状况,在立地条件较差的重盐碱地区,发展以刺槐、绒毛白蜡、柽柳等抗盐碱树种为主的防护林;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通过整地改土等措施,大力发展以枣为主的经济林及丰产林,2010年前完成成片造林24万亩,努力增加森林资源。

农田林网与农林间作。在宜林地区,建设和完善农田林网,并实行农林间作。2010年前建设农田林网44万亩,完成枣粮间作22万亩。

村镇绿化。搞好村镇绿化美化,建成一批生态村镇。2010年前沿海地区林木覆盖率达到30%左右。

第九章 对策措施

二十三、体制保障

1、建立沿海经济开发的统一协调机制

设立潍坊市沿海经济开发领导小组,组织贯彻实施市委、市政府关于沿海经济开发的战略决策,统筹协调沿海地区的开发建设,研究审议沿海经济发展战略、规划、重大建设布局和有关政策规定,监督指导沿海地区资源的有效控制和科学开发,协调解决沿海开发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对上述事项组织协调和督查落实。有关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或工作班子,具体负责沿海经济开发工作。

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促进沿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组织市内有关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成立沿海经济开发专家咨询委员会,对沿海经济开发的专项规划、重大决策和建设项目,进行技术方面的咨询论证,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建立沿海经济开发目标考核机制,将沿海开发各项任务和目标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和市(区),定期对投资规模、促进目标任务的完成建设项目、招商引资、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情况进行考核,以保证规划实施,促进目标任务的完成。

2、加强对卤水等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

上收卤水、油气等资源的管理权,由潍坊市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对原盐、溴素等利用卤水资源的项目,实行“可行性论证”和“许可证”制度,凡新上此类项目,由沿海经济开发领导小组论证审核。对现有此类企业要进行评估认证,凡不具备卤水资源综合利用能力的生产企业,限期整改,通过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企业,坚决予以关停。合理调整税费标准,从严征收资源税、补偿费。在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不变的条件下,在北部沿海地区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

3、协调沿海经济开发的利益关系

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经济和行政手段,发挥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的作用,调整沿海经济开发中投资者与属地的利益关系,政府与企业资源开发的利益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资源共享、利益分配合理、协调发展格局,促进沿海经济开发有序进行。

4、完善沿海经济开发的服务体系

在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设立“沿海经济开发”服务窗口,有关市(区)设立分窗口,建立和完善“服务中心”、“投诉中心”、“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制度,搞好规划、咨询、指导、协调和服务,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保护其合法权益。

二十四、政策促进

1、实行优惠的经济激励政策

在规划区内属于国家鼓励类的产业项目,比照执行我市开发区的工商登记、税费征收和引荐投资经费补助等优惠政策。对社会效益显著而利润率较低的交

通、水利、教育、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额大、强度高的成片开发或高新技术项目,一事一议,实行更优惠的激励政策。

2、利用土地资源优势促进沿海开发

鼓励企业到沿海地区进行土地成片开发,土地开发增值部分按比例返还开发企业。对于参与沿海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土地批租方式可采取出让制或年租制。

对在规划区内投资的项目用地,根据投资规模和强度,分别给予相应补助。

3、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重点,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在土地整理、基础设施、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专项资金,用于沿海地区的开发建设。

将规划区内的土地出让金、资源补充费、水资源费、排污费等集中起来,建立沿海经济开发建设专项资金,用于规划区内的重大基础设施和鼓励类产业项目的贷款贴息。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成立股份制形式的沿海经济开发投资公司,进行规划区内的土地成片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融资。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到沿海地区进行投资建设和承包经营企业,鼓励多种所有制成份以多种形式参与沿海经济开发。

4、发挥科技创新的先导作用

加强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优秀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提高沿海地区的产业技术水平。支持重点企业集团建立技术研发中心,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广泛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建立沿海开发的

科技人才和企业家队伍。加强对现有科技人员的培养和职工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人才资源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以适应沿海开发对人才的需要。

沿海规划区内产业发展的基本指向

一、产业发展的基本指向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要坚持以工业为重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由粗放的资源加工型向集约发展的重化工方向转型,把沿海地区建设成为以海洋化工、石油化工、机械装备为支撑,相关配套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重化工和制造业基地。

在培强做大二产的同时,调整优化一产,延伸提升三产,构建新型的沿海地区产业体系。第一产业以生态农牧渔业为发展方向,形成“名、优、特、精”为特色的规模化、基地型农牧渔商品生产体系。第三产业以现代物流业为龙头,构建与中心城市有机结合、为区域开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的组团式服务体系。

二、重点产业

按照综合利用资源,加快技术创新,延伸价值链条,培育产业集群的思路,重点发展盐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六大产业。到2007年,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达到16%左右,到2010年达到25%左右,到2020年达到35%以上。

1、盐化工

有序开采、综合利用地下卤水资源,控制原盐、溴素的生产规模,实现盐溴配套联产。纯碱重点是增加重质纯碱,特别是低盐重质纯碱的生产能力。采用先进技术改造现有金属阳极隔膜碱,发展离子膜烧碱。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以碱、溴素为主导产品,积极开发碱、溴及苦卤的延伸产品,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实现资源在区域内闭路循环和废物资源化,形成独具特色的盐及盐化工产业群体。到2007年,原盐产量稳定在1200万吨左右,工业溴的生产能力稳定在8万吨左右,深加工产品的开发有较大突破。到2020年,盐化工产品品种达到80种以上,深加工产品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80%以上。

2、石油化工

依托现有石化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和生产领域,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拓宽资源利用渠道,加强与国外大公司、大集团的合资合作,积极探索与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和中化集团等中央企业的合作,争取较大规模的石化项目进入。力争到2007年,原油加工能力达到1000万吨。利用沿海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和“西气东输”工程经过潍坊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天然气化工。

3、精细化工

大力发展溴素的深加工产品,重点发展高纯无机溴化物、溴素阻燃剂、医药农药和染料中间体等,形成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建成国内一流的溴制品生产基地。围绕苦卤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治理,发展苦卤化工系列产品。开辟新领域的精细化工,重点开发添加剂、助剂、中间体等产品,形成新的优势。

4、机械制造

充分利用我市机械行业的整体优势,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在北部沿海地区发展动力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产业。抓住时机引入一批优势企业和项目,利用外

来资本和技术,向大型成套设备、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产品领域拓展,形成以机械装备为重点的现代制造业。

5、纺织服装

以现有的化学纤维和纺织印染为基础,重点发展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产品,提高服装、纺织成品在纺织业中的比重,实现纺织、印染、服装“一条龙”配套生产,促进产品向深加工、多功能、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6、农产品加工

引进开发先进技术,搞好渔业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水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形成生产标准化体系。培育、扶持一批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按照“种植—科研—加工—营销—出口”产业链的要求,支持优势企业向生产专业化、加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和科工贸一体化方向发展。

三、其他产业

在加快发展以上重点产业的同时,积极推进生态农牧渔业和服务业,带动沿海地区产业协调发展。

1、生态农牧渔业

农业要在改善生产条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调整内部结构和生产布局,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由南向北积极发展特色鲜明的瓜菜种植带、粮食种植带、棉花种植带、冬枣种植带和牧草种植带。畜牧业要以发展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为重点,推广适于盐碱地的草、畜一体化种植养殖。

海洋渔业与水产养殖要积极调整结构,稳定发展海洋捕捞业,重点发展海水养殖业,形成有特色的渔业产业。水产增养殖积极发展以浅海、滩涂增殖、养殖为重点的生态渔业,以海珍品综合养殖为主的特色渔业,以工厂化养殖为标志的设施渔业等,努力打造优势水产品养殖带。

2、服务业

根据规划区内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的需求,配套发展服务业。

适应生产需要,重点建设原材料和产成品集散中心、商品配送中心及市场交易型物流中心,积极发展物流配送、仓储运输等服务业,并配套发展加工、包装等相关产业。在潍坊港区附近,规划建设临港物流区;在柳疃镇规划建设纺织品批发及纺织机械配件市场;在泊子乡规划建设以建筑建材、皮革材料为重点的批发市场;改造发展羊口和夏店的水产品批发市场。适应生活需要,发展商贸、餐饮、娱乐等多种服务业。

积极开发利用北部沿海地区的旅游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的自然、人文和民俗旅游。


相关文章

  • 河北省人民政府文件关于河北省区域禁(限)批建设项目的
  • 河北省人民政府文件 冀政[2009]89号 关于河北省区域禁(限)批建设项目的 实施意见(试行)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我省产业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根据<河北生 ...查看


  • 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山东省主体功能区划分
  • 第32卷第4期2012年8月水土保持通报 Bulletin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Vol.32,No.4 ,Au.2012 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山东省主体功能区划分 朱明明,赵明华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 ...查看


  •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 20世纪90年代末期起,中国陆续出台了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崛起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区域发展战略.但中国地域范围广大.地理差别明显,为了使这些战略能够更好地落到实处,产生更大的成效,近两三年来,中国政府先 后批复涉及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 ...查看


  •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目录 概述 目标和定位 意义 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海洋产业,构筑现代产业体系.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 ...查看


  • 潍坊市"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
  • 潍坊市"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西部,地跨北纬35°41'-37°26',东经118°10'-120°01'.北临渤海莱州湾,南靠沂蒙山区与临沂市相连,东与青岛.烟台两市接壤 ...查看


  • [潍坊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 潍坊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潍坊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潍坊简介] 潍坊是山东东部一个被绿色包围的园林城市,是半岛的交通枢纽.有潍坊港一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羊口港一个国家二类开放口岸.潍坊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海口等航线,是全国四大航空邮件处理 ...查看


  •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 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的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部分地区,共涉及十九个县(市.区),总面积二点六五万平方公里,占山东全省面积的六分之一:总人口约九百八十五万人,约占全省 ...查看


  • 城镇体系规划
  • 第九章 城镇体系规划 1 中国城镇体系研究的基本特点  起步晚 西方20世纪40-50年代开始研究,70年代达到高潮.我国起步较晚 •1945年,梁思成"市镇的体系秩序"引介城镇体系思想 • 1950年代末,翻译克里斯 ...查看


  • 廊坊总体规划
  •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廊坊市1989年建市,1990年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该规划的实施,对廊坊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规划的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和主要目标已基本实现.面对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率先基本实现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