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1~8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9~12题有一至两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28分)
1.(2011•包头)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燃放烟花 B.切割玻璃 C.海水晒盐 D.酒精挥发
2.(2011•包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保鲜 B .用水灭火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给硬水加热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D .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风扇开关
3.(2011•包头)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
读取液体体积 B .
称量NaOH 固体 C .
熄灭酒精灯 D .
倾倒液体
4.(2011•包头)下列四种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由于发生化学变化使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
A .浓硫酸 B .浓盐酸 C .氢氧化钠溶液 D.澄清石灰水
5.(2011•包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合金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 B .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C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D.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
6.(2011•包头)在实验室里用锌、氧化铜、稀硫酸为原料制取铜,有下列两种途径:
(1)Zn
(2)CuO H 2Cu Cu CuSO 4
若用这两种方法制得质量相同的铜,下列有关说法:①消耗相同质量的氧化铜 ②消耗相同质量的锌 ③消耗相同质量的硫酸 ④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不同.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7.(2011•包头)为了除去粗盐中的泥沙、Ca 、Mg 、SO 4等杂质,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步操作①过滤 ②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⑤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①⑤②④③ B .②④⑤①③ C .④⑤②①③ D .②⑤④①③
8.(2011•包头)现有铁、氧化铁、稀硫酸、氢氧化镁、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铜溶液六种物质,两两混合能发生的反应有( )
A .4个 B .5个 C .6个 D .7个
9.(2011•包头)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
2+2+2﹣
已知A 与C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158,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C 一定是化合物,D 可能是单质 B .反应过程中,B 与D 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 C .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 的质量为19.7g D .反应中A 与C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10.(2011•包头)下列四组溶液,只提供无色酚酞试液不能鉴别的是(
)
A .Na 2CO 3、Na 2SO 4、H 2SO 4、NaOH B .NaOH 、Ca (OH )2、HCl 、Na 2CO 3
C .HCl 、H 2SO 4、Na 2CO 3、KNO 3 D .Na 2SO 4、Ba (OH )2、H 2SO 4、HCl
11.(2011•包头)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 .甲﹣﹣电解水 B.乙﹣﹣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C .丙﹣﹣在室温下,向一定量的食盐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钾晶体 D .丁﹣﹣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镁和铝
12.(2011•包头)在托盘天平两端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向两只烧杯中分别注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天平平衡.向左盘烧杯中加入镁,右盘烧杯中加入铁,反应完毕后,天平仍然平衡,则加入镁和铁的质量比可能是( )
A .1:1 B.3:7 C.7:3 D.81:77
二、填空题(共7个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3.(2011•包头)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氮原子 _________ .
(2)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_________ .
(3)是硫元素的某种粒子结构示意图,该图表示 _________ (填粒子符号).
14.(2011•包头)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甲所示.
(1)t 1℃时A 、B 、C 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_ (用“>”“<”或“=”表示,下同).
(2)取t 3℃A 、B 、C 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 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_ .
(3)图乙所示的试管中盛有A 、B 、C 三种物质中某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且试管底部仍有未溶的该物质,向烧杯中加入硝酸铵晶体,试管中固体逐渐减少,该物质是
15.(2011•包头)把氧化铜和铁的混合物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出的不溶物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不溶物中一定有 _________ ,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_________ .
16.(2011•包头)向氢氧化钠、硫酸钠、氯化钠三种溶液中分别加入不同的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均能生成同一种化合物,这种化合物是(写化学式) _________ .
17.(2011•包头)向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A 和滤液B .
(1)若反应前后溶液质量不变,A 中一定含有 _________ .
(2)若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B 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_________ ,不能确定的金属离子是 _________ .
18.(2011•包头)某溶液含有H 、Na 、Mg 、Fe 、Cl 、OH 、NO 3、CO 3中的几种离子.经检测pH=13,取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继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_________ ;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_________ .
19.(2011•包头)某兴趣小组对一种废水溶液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2+3+﹣﹣﹣2﹣
根据实验推断(假设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且微溶物看作可溶物):
(1)当废水溶液中仅含有一种溶质时,该溶质是 _________ (写化学式,下同).
(2)当废水溶液中含有多种溶质时,除上述(1)中溶质外,还可能存在的溶质是 、.
三、实验题(共2个小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13分)
20.(2011•包头)实验室有下图所示的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 ,用该方法制备并收集氧气应选择上述仪器中的(填序号) _________ .仪器组装后必须进行的一项操作是 _________ .
(2)用制得的氧气进行下图所示甲、乙两个实验,集气瓶底部都装有少量水,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甲 _________ ;乙 _________ .
(3)用图丙所示装置干燥并收集的气体应具备的性质是 _________ .
21.(2011•包头)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复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 中石蕊试液的作用是 _________ ,装置D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把容器内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废液缸中,发现废液浑浊并呈蓝色,说明废液中一定没有(写化学式,下同) _________ .
(3)为了科学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同学们先将废液过滤,再向得到的滤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看到开始时无明显现象,过一会儿有气泡产生,溶液由蓝色变为紫色,则滤液中的溶质除指示剂外还一定含有 _________ ,一定没有 _________ .
四、计算题(9分)
22.(2011•包头)为了测定某种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5g 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将60g 稀盐酸分成四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样品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请你分析并进行有关计算:
(1)哪几次反应后,盐酸有剩余 _________ .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上述实验结束后,向烧杯内的物质中加入石灰石至不再产生气泡,过滤.求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2011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1~8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9~12题有一至两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28分)
1.(2011•包头)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燃放烟花 B.切割玻璃 C.海水晒盐 D.酒精挥发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 、燃放烟花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B 、切割玻璃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 、海水晒盐是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 、酒精挥发的过程中只是酒精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2011•包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保鲜 B .用水灭火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给硬水加热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D .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风扇开关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硬水与软水;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A 、根据甲醛有毒进行解答;
B 、根据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性质进行解答;
C 、根据硬水转化的方法进行解答;
D 、根据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进行解答.
解答:解:A 、甲醛有毒,所以不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保鲜,故A 错误;
B 、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性质,不能降低,故A 错误;
C 、硬水转化为软水可以通过加热煮沸的方法,故C 正确;
D 、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煤气泄漏不能打开排风扇,故D 错误.
故选:C .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3.(2011•包头)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
读取液体体积 B .
称量NaOH 固体 C .
熄灭酒精灯 D .
倾倒液体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 、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B 、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结合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 、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 、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 、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 、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由于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要放到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 、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 、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操作正确. 故选B .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注意事项及常见化学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4.(2011•包头)下列四种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由于发生化学变化使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
A .浓硫酸 B .浓盐酸 C .氢氧化钠溶液 D.澄清石灰水
考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能在空气中发生化学变化即是与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并且质量变大.浓硫酸能吸收空气中的水,浓盐酸挥发会使质量减少;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变质且导致质量增加,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沉淀,溶液的质量减少. 解答:解: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在空气中吸收水分,质量增加,但不是化学变化,故错误.
B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在空气中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而使溶液质量减少,故错误.
C 、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发生了化学变化且质量增加,故正确.
D 、澄清石灰水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不溶于水,不属于溶液的质量,故溶液的质量减少,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是对物质在空气中的变化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物质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的了解与掌握,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5.(2011•包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合金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 B .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C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D.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
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元素的概念。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概念有三个特点:①一定是混合物;②合金中各成分都是以单质形式存在;③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但是粒子包括分子、原子和离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
解答:解:A 、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故选项错误;
B 、粒子包括分子、原子和离子,水分子和氖原子质子数相同,但是不是同种元素.故选项正确;
C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不是性质,故选项错误;
D 、在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合金与合金的性质,还考查了微粒的关系,以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与质量分数的关系.知识点比较多,一定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合金概念的三个特点要记牢;还要理解合金的性质,即合金的硬度大,熔点低.本考点基础性强,比较好把握.
6.(2011•包头)在实验室里用锌、氧化铜、稀硫酸为原料制取铜,有下列两种途径:
(1)Zn
(2)CuO H 2Cu Cu CuSO 4
若用这两种方法制得质量相同的铜,下列有关说法:①消耗相同质量的氧化铜 ②消耗相同质量的锌 ③消耗相同质量的硫酸 ④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不同.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利用两种途径的过程,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进行判断,从氢气还原氧化铜,氢气必须过量,所以要使用更多锌更多硫酸,制取相同质量的铜,铜只来源于氧化铜,所以消耗的氧化铜质量相等,利用这些关系解决此题. 解答:解:因为整个制备过程中,所有Cu 元素都能形成单质Cu ,而都来自CuO ,没有损失,所以①②氧化铜质量相同.
①Zn+H2SO 4=ZnSO4+H2↑,H 2
+CuO H 2O+Cu 生成1份Cu 需要1份CuO 和1份H 2SO 4和1份Zn
②CuO+H2SO 4=CuSO4+H2O ,CuSO 4+Zn=Cu+ZnSO4 生成1份Cu 需要1份CuO 和1份H 2SO 4和1份Zn
看上去都是相同的.特别注意用H 2还原氧化铜的时候,需要先通H 2然后加热,以将空气从玻璃管中排出.如果不排出,会引起爆炸,所以H 2的量要多一些.自然H 2SO 4和锌的量也要多一些,同时生成的硫酸锌质量可能不同.
故选B
点评:此题是对两种不同途径制取物质的考查,解题的突破口是根据变化过程分析相关量的关系,找到较为简洁的判断方法,是一道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一道综合题.
7.(2011•包头)为了除去粗盐中的泥沙、Ca 、Mg 、SO 4等杂质,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步操作①过滤 ②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⑤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①⑤②④③ B .②④⑤①③ C .④⑤②①③ D .②⑤④①③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过滤要放在所有的沉淀操作之后,加碳酸钠要放在加氯化钡之后,可以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最后再用盐酸处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进行分析.
解答:解: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2+2+2﹣
先除硫酸根离子都行,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
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离子
都沉淀了,在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
以正确的顺序为:②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⑤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④加过量的碳酸
钠溶液 ①过滤 ③加适量盐酸.
故选D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在粗盐提纯中的物质的除杂或净化操作,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
了解需要除去的是哪些离子,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进行除杂,在除杂质时,要注意加入
试剂的量的控制.
8.(2011•包头)现有铁、氧化铁、稀硫酸、氢氧化镁、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铜溶液六
种物质,两两混合能发生的反应有( )
A .4个 B .5个 C .6个 D .7个
考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根据所涉及六种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两两结合进行判断,得出六种物质两两
混合所能发生的反应的个数.
解答:解: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铁可与稀硫酸、氯化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氧化铁仅与能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
稀硫酸除能与铁、氧化铁反应外,还能与氢氧化镁、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氢氧化镁不溶于水,只能与六种物质中的稀硫酸发生反应;而氢氧化钠溶液除可与硫酸
反应外还可以与氯化铜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氯化铜溶液可与六种物质的铁、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综上所述,六种物质两两混合能发生的反应有:铁、氧化铁、氢氧化镁、氢氧化钠溶液
分别与稀硫酸发生的四个反应,以及铁、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氯化铜溶液发生的两个反
应,共六个反应;
故选C .
点评: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是解答此题所必须具有的知识基础,而逐
一判断所能发生的反应则是解决问题的技巧.
9.(2011•包头)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
质的质量如下:
)
A .C 一定是化合物,D 可能是单质 B .反应过程中,B 与D 变化的质量比为87:
36 C .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 的质量为19.7g D .反应中A 与C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
2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此题是借助质量守恒定律对反应物生成物先做出判断,再利用质量关系进行求解,
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会减少,生成物质量会增加,从而判断生成物与反应物,即可判断反
应的类型,且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相等可求出A 的质量.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设待测质量为x ,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
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得:19.7g+8.7g+31.6g+0.4=x+17.4g+3.6g,解得x=39.4g.
C 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A 、B 、D 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
A 、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所以C 一定是化合物,D 可能是单质,故A 正确;
B 、反应过程中,B 与D 变化的质量比=(17.4g ﹣8.7g ):(3.6g ﹣0.4g )=87:32,故B
错误;
C 、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 的质量为39.4g ,故C 错误;
D 、设反应中A 与C 的化学计量数a 和c
,则依据方程式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可知,
,则A 与C 的计量数之比是1:2,故D 正确.
故选AD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判断、各物质的质量比等,
难度不大.
10.(2011•包头)下列四组溶液,只提供无色酚酞试液不能鉴别的是( )
A .Na 2CO 3、Na 2SO 4、H 2SO 4、NaOH B .NaOH 、Ca (OH )2、HCl 、Na 2CO 3
C .HCl 、H 2SO 4、Na 2CO 3、KNO 3 D .Na 2SO 4、Ba (OH )2、H 2SO 4、HCl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无色酚酞试剂遇碱性溶液变成红色,而遇酸性、中性溶液仍为无色,因此无色酚
酞试液可以鉴别出碱性溶液,再用鉴别出的溶液滴入其他溶液中进行鉴别.
解答:解:A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显碱性,都会使酚酞变红色,硫酸钠为中性,硫酸
为酸性,都不能使酚酞变色,因此可用酚酞进行分类,把两种显碱性的溶液分别滴加到
另两种溶液中,有气体生成的碱性溶液为碳酸钠,与它反应生成气体的为硫酸,另一种
碱性溶液为氢氧化钠,剩余的为硫酸钠,只提供酚酞可鉴别四种物质,故A 不可选;
B 、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钙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色,盐酸呈酸性,不能使
酚酞变色,因此可用酚酞鉴别出盐酸,把盐酸滴加其他三种溶液中,有沉淀生成的为氢
氧化钙,有气体生成的是碳酸钠,无现象的为氢氧化钠,只提供酚酞可鉴别四种物质,
故B 不可选;
C 、在四种溶液中滴入酚酞,使酚酞变红色的是碳酸钠,然后将碳酸钠滴入其他三种物
质中,有气体生成的为盐酸和硫酸,无现象的为硝酸钾,只提供酚酞可鉴别碳酸钠和硝
酸钾,不能鉴别盐酸和硫酸,故C 可选;
D 、在四种溶液中滴入酚酞,使酚酞变红色的是氢氧化钡,然后将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钡
滴入其他三种物质中,有沉淀生成的为硫酸钠,有沉淀生成且红色消失的为硫酸,红色
消失但没有沉淀生成的为盐酸,提供酚酞可鉴别四种物质,故D 不可选;
故选C .
点评:利用酚酞试剂及溶液间的相互反应,可以鉴别溶液别一组为酸性、碱性和中性的
溶液,然后用鉴别出的溶液滴入其他溶液中看是否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1.(2011•包头)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 .甲﹣﹣电解水 B.乙﹣﹣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C .丙﹣﹣在室温下,向一定量的食盐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钾晶体 D .丁﹣
﹣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镁和铝
考点:电解水实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
学性质。
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A 、甲图为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结论的描述,所以可以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
结论来解答该题;
B 、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的pH 值小于7,而碳酸钠溶液的pH 值大于7,可以据此
解答该题;
C 、向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氯化钾会继续溶解,而溶液质量也会随着增加,可以
据此答题;
D 、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含有的氢元素的质量相等,而镁的活动性比铝的强,
所以据此来解答该题.
解答:解:A 、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可以知道,反应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1,
而图象中所给的是质量之比,所以不符合电解水的实验结论,故A 的图象和对应的操作
不相符;
B 、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的pH 值小于7,碳酸钠的pH 值大于7,同时碳酸钠可以
和盐酸、氯化钙反应,所以当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时,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
的碳酸钙能够溶于稀盐酸,所以碳酸钠要先和盐酸反应,由于发生了反应而使溶液的pH
值增大,直至它们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 值为7,继续加入碳酸钠则碳酸钠由于
和氯化钙反应生成了沉淀,溶液的pH 值不变,直至氯化钙被完全反应掉;继续滴加碳
酸钠溶液,则溶液的pH 值要大于7,即乙图为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
钠溶液,故B 的图象和对应的操作相符;
C 、室温下是食盐的饱和溶液,但是对于氯化钾来说是不饱和的溶液,即仍然可以溶解
氯化钾,所以溶液的质量会继续增加,直至氯化钾也到达饱和状态,故C 的图象和对应
的操作不相符;
D 、足量的金属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是相等的,因为
质量相等的同浓度的稀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所以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是相等的,
此时我们可以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g ;
设生成1g 氢气需铝的质量为x
2Al+6HCl═2AlCl3+3H2↑
54 6
x
1g
解得:x=9g
设生成1g 氢气需要镁的质量为y
Mg+2HCl═MgCl2+H2↑
24 2
y
1g
解得 y=12g
所以经过计算可以得出生成等质量的氢气需要镁的质量更多,故D 的图象和对应的操作
相符.
故选AC .
点评:熟练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及结论,能够根据溶液的性质来判断溶液的pH 值的
变化,同时熟练掌握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12.(2011•包头)在托盘天平两端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向两只烧杯中分别注入相同
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天平平衡.向左盘烧杯中加入镁,右盘烧杯中加入铁,
反应完毕后,天平仍然平衡,则加入镁和铁的质量比可能是( )
A .1:1 B.3:7 C.7:3 D.81:77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天平仍然平衡,说明溶液增加的质量相等,据此可得出本题的答案.
解答:解:第一种情况:加入的两种金属都完全反应:
设镁的质量为x ,铁的质量为y ,溶液增加的质量为z .
Mg+H2SO 4=MgSO4+H2↑ 增加的质量
24 2 24﹣2=22
x z
x=
Fe+H2SO 4=MgSO4+H2↑ 增加的质量
56 2 56﹣2=54
y
z
y=
=81:77. 加入镁和铁的质量比为
故选D
第二种情况,金属过量:
则生成氢气与盐酸质量有关,氢气质量相等,由于天平平衡,所以m (盐酸)+m(铁)
﹣m (铁生成的氢气)=m(盐酸)+m(镁)﹣m (镁产生的氢气),由于盐酸和氢气质
量相等,所以m (铁)=m(镁).所以加入的金属质量是相等的.故选A .
故选A 、D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较大.关键是要将溶液增加的质量作
为得到答案的桥梁.题目没有说明金属必须是相等等条件,所以存在各种可能性.
二、填空题(共7个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3.(2011•包头)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氮原子 2N .
(2)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3)是硫元素的某种粒子结构示意图,该图表示 S (填粒子符号). 2﹣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
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
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
此类题目.
解答: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
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氮原子,就可表示为2N ;
(2)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
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铝中铝元素
的化合价为+3价,故可表示为2O 3;
(3)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质子数为16,电子数为18,质子数小于电子数,故表示阴
离子,硫元素的质子数为16,故此图表示点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其符号为:S
故答案为:(1)2N ;(2)2﹣(3)S 2O 3;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
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4.(2011•包头)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甲所示.
(1)t 1℃时A 、B 、C 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 >A=C (用“>”“<”或“=”表示,
下同).
(2)取t 3℃A 、B 、C 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 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
顺序是 B >A >C .
(3)图乙所示的试管中盛有A 、B 、C 三种物质中某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且试管底部
仍有未溶的该物质,向烧杯中加入硝酸铵晶体,试管中固体逐渐减少,该物质是 C .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
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从而可以确定出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②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
的变化情况,从而可以确定温度变化时溶液中量的变化等.
解答:解:(1)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在t 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
小关系为:B >A=C,故答案为:B >A=C
(2)由于在t 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A >B >C ,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
量分数:A >B >C ,则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 3℃降到t 1℃时,由于A 和B 的溶解度
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减小,但溶液仍为饱
和溶液,由于在t 1℃时,B 的溶解度大于A 的溶解度,因此降温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
数:B >A ,而C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温度降低时它的饱和溶液就会变
成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虽然在t 1℃时,溶解度A=C,但由于C 为不饱和
溶液,因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 >C ,故答案为:B >A >C
(3)由于硝酸铵溶于水时会使溶液温度降低,而该物质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溶解的会越
多,故这种物质应是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来解决相关的问题.
15.(2011•包头)把氧化铜和铁的混合物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在
滤出的不溶物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不溶物中一定有 Fe 、Cu ,滤液中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
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排在氢前面,铜排在氢后面,将氧化铜和铁的混合
物加入到一定量稀硫酸中,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
铁和氢气,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在滤出不溶物中加少量稀硫酸,有气泡
产生,说明铁过量,因此滤液中一定没有硫酸铜,不溶物中一定含有置换出来的铜和剩
余的铁.
故答案为Fe 、Cu ;FeSO 4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
义进行.
16.(2011•包头)向氢氧化钠、硫酸钠、氯化钠三种溶液中分别加入不同的物质,通过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氢氧化钠、硫酸钠、氯化钠三种物质中,氯化钠仅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
淀和硝酸钠,因此可判断向氢氧化钠、硫酸钠、氯化钠三种溶液中分别加入不同的物质,
均能生成同一种化合物为钠盐即硝酸钠;利用氢氧化钠、硫酸钠的性质及变化规律检验
这一判断.
解答:解:根据复分解反应的规律,氯化钠仅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
而氢氧化钠、硫酸钠所发生的反应中不可能生成氯化银,因此可推断题中“均能生成同
一种化合物”应为硝酸钠;氢氧化钠与硝酸或硝酸铜等、硫酸钠与硝酸钡发生复分解反
应可生成硝酸钠,所以这种化合物为硝酸钠的推断合理.
故答案为:NaNO 3.
点评:熟练掌握酸、碱、盐类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准确运用复分解反应,是解答此
类问题所必须具有的基础.
17.(2011•包头)向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充分反
应后过滤,得到滤渣A 和滤液B .
(1)若反应前后溶液质量不变,A 中一定含有 Ag 和Cu .
2+2+(2)若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B 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Mg 和Zn ,不能确定
2++的金属离子是 Cu 和Ag .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金属和盐溶液反应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
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
解答:解:(1)由于锌在镁后,在银和铜前,因此锌可以和硝酸银和硝酸铜反应,但由
于银和锌相差远,因此锌先和硝酸银溶液反应Zn+2AgNO3=2Ag+Zn(NO 3)2,
65 216
Zn+Cu(NO 3)2=Cu+Zn(NO 3)2
65 64
根据化学方程式不难看出,每65份质量的锌就会从溶液中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会
使溶液质量减少,同理,锌和硝酸铜溶液反应会使溶液质量增多,因此若溶液质量不变,
说明锌即和硝酸银溶液反应,也和硝酸铜溶液反应,因此A 中一定含有金属银和铜,故
答案为:Ag 和Cu
(2)由上可知,溶液质量减少,说明锌一定和硝酸银溶液,可能和硝酸铜溶液反应,
由于硝酸镁溶液不参与反应,因此溶液中一定含有镁离子和生成的锌离子,而铜离子和
银离子无法确定,故答案为:Mg 和Zn Cu 和Ag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
用能力.
18.(2011•包头)某溶液含有H 、Na 、Mg 、Fe 、Cl 、OH 、NO 3、CO 3中的
几种离子.经检测pH=13,取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继续
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Na 和OH ;可能含有﹣﹣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溶液的酸碱性与pH 值的关系;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
现象。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pH=13,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OH ,则与氢氧根离子反应产生沉淀的、生
成水的都不能存在;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沉淀的都
不存在;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应该会产生含银的沉淀;据此来分析即可.
解答:解:pH=13,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OH ,则Mg 、Fe 、H 不能存在,因为Mg 、
3+Fe 会与氢氧根离子产生沉淀,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产生水;则阳离子只剩余了钠
离子,故一定含有钠离子;
当取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说明CO 3不存在,因为碳
酸根离子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2﹣﹣﹣2+2+2++++2+3+﹣﹣﹣2﹣+﹣2+3++2+
继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由氯离子,但是氯离子是原溶液的还是盐酸中的就不能确定了;
故一定含有的是:Na 和OH ;可能含有的离子是Cl 和NO 3;
﹣﹣﹣+故答案为:Na 和OH ;Cl 和NO 3.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选项中离子的性质,只要会生成沉淀、气体、水中的一种,就不能共存.
19.(2011•包头)某兴趣小组对一种废水溶液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
根据实验推断(假设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且微溶物看作可溶物):
(1.
(2)当废水溶液中含有多种溶质时,除上述(1)中溶质外,还可能存在的溶质是 KCl HCl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证明盐酸和可溶性盐酸盐(Cl-检验方法);碱的化学性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
分析:(1)根据废水中加硝酸银会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说明废水中含有氯离子,滤液与氢氧化钾生成蓝色沉淀和硝酸钾,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依据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可知,A 中一定含有铜离子和氯离子.
(2)根据离子之间的反应规律和实验现象推断可能含有的其他离子.
解答:解:废水中加硝酸银会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所以废水中含有氯离子,所得滤液与氢氧化钾生成蓝色沉淀和硝酸钾,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滤液中含有硝酸铜,所以A 中含有铜离子,
(1)A 中只有一种溶质,还需要存在氯离子和铜离子,所以溶质就是氯化铜,故答案为:CuCl 2;
(2)在不影响图中现象和生成物的成分的同时,废水还有可能含有氢离子、钾离子、硝酸根离子,根据离子间能相互结合成化合物,当废水中含有多种溶质时,还有可能含有硝酸钾、硝酸铜、氯化钾、盐酸、硝酸等.
故答案为:KNO 3、KCl 、Cu (NO 3)2、HCl 、HNO 3.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根据题中的现象推出一定存在的离子,然后结合题中的限制条件推出各种要求的组合物质.
三、实验题(共2个小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13分)
20.(2011•包头)实验室有下图所示的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用该方法制备并收集氧气应选择上述仪器中的(填序号) ①②⑤⑧⑨⑩ .仪器组装后必须进行的一项操作是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2)用制得的氧气进行下图所示甲、乙两个实验,集气瓶底部都装有少量水,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甲 防止熔融的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3)用图丙所示装置干燥并收集的气体应具备的性质是 不与浓硫酸反应,密度比空气大 .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根据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制取装置,及操作步骤进行解答; (2)根据反应的特点和生成物的性质分析集气瓶中水的作用;
(3)根据浓硫酸的性质和收集装置特点分析.
解答:解:(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 4K 2MnO 4+MnO2+O2↑,用该方法制备并收集氧气所用的仪器中有铁架台、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酒精灯、水槽和集气瓶,仪器组装后必须进行的一项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完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熔融的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能溶于水,故集气瓶内放水的目的是吸收SO 2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3)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要不与浓硫酸反应,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故答案为:(1)2KMnO 4K 2MnO 4+MnO2+O2↑;①②⑤⑧⑨⑩;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甲:防止熔融的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乙:吸收SO 2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3)不与浓硫酸反应,密度比空气大.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装置的理解与比较,及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解题能力,属于基础实验知识.
21.(2011•包头)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复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 中石蕊试液的作用是 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装置D 中反应
(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把容器内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废液缸中,发现废液浑浊并呈
(3)为了科学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同学们先将废液过滤,再向得到的滤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看到开始时无明显现象,过一会儿有气泡产生,溶液由蓝色变为紫色,则一定没有 Ca (OH )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标签图示型;综合实验题。
分析:(1)根据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性溶液变成蓝色;进行解答; 根据信息及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写出反应方程式即可;
(2)根据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性溶液变成蓝色;进行解答;
(3)根据题中信息:滤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看到开始时无明显现象,过一会儿有气泡产生,溶液由蓝色变为紫色,先发生中和反应;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液中含有碳酸根,依据碳酸根与钙离子不能共存,进行解答.
解答:解:(1)根据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性溶液变成蓝色;装置B 中石蕊试液的作用是 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装置D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 2+2NaOH═Na2CO 3+H2O ;
(2)根据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性溶液变成蓝色;可知废液浑浊并呈蓝色,说明废液中一定没有酸即:HCl 和H 2CO 3 ;
(3)根据题中信息:滤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看到开始时无明显现象,过一会儿有气泡产生,溶液由蓝色变为紫色,先发生中和反应;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液中含有碳酸根,依据碳酸根与钙离子不能共存,可判断滤液中的溶质除指示剂外还一定含有 NaCl 、NaOH 和Na 2CO 3,一定没有 Ca (OH )2和CaCl 2 ;
故答案为:
(1)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CO 2+2NaOH═Na2CO 3+H2O ;
(2)HCl 和H 2CO 3;
(3)NaCl 、NaOH 和Na 2CO 3; Ca (OH )2和CaCl 2.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酸的性质的理解与掌握,及书写化学方程式与碳酸根的检验方法的掌握与应用的能力.
四、计算题(9分)
22.(2011•包头)为了测定某种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5g 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将60g 稀盐酸分成四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样品中
请你分析并进行有关计算:
(1)哪几次反应后,盐酸有剩余 三、四 .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上述实验结束后,向烧杯内的物质中加入石灰石至不再产生气泡,过滤.求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第一次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15克+5克﹣19.34克=0.66克,说明每加入15克盐酸,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66克.第二次加入15克盐酸后剩余物质的质量=30克+5克﹣0.66克×2═33.68克,说明符合题目信息,因此此时盐酸无剩余.而第三次加入15g 盐酸,生成二氧化碳只有0.44g 说明碳酸钙此时完全反应,盐酸有剩余,则第四次的盐酸一点也不反应.所以第三、四次盐酸剩余.
(2)以前三次实验数据为标准先求出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1.76g ,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然后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四次加入盐酸的总质量为60克,然后析出化学方程式并计算出氯化钙的质量,最后计算出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第一次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15克+5克﹣19.34克=0.66克,说明每加入15克盐酸,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66克.第二次加入15克盐酸后剩余物质的质量=30克+5克﹣0.66克×2═33.68克,说明符合题目信息,因此此时盐酸物剩余.而第三次加入15g 盐酸,生成二氧化碳只有0.44g 说明碳酸钙此时完全反应,盐酸有剩余,则第四次的盐酸一点也不反应.所以第三、四次盐酸剩余.故答案为:三、四.
(2)根据(1)的分析可知,前二次30克盐酸和碳酸钙完全反应,二氧化碳的质量=30克+5克﹣33.68克=1.32克,第三次15g 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碳酸钙有剩余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0.44g.所以该反应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总量是1.32g+0.44g=1.76g.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
CaCO 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1.76克
═
得:x=4克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80%.
(3)由(1)分析可知,每加入15克盐酸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66克,所以加入60克盐酸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0.66克×4═2.64克,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Y ,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Z .
CaCO 3+2HCl=CaCl2+H2O+CO2↑
100 111 44
Y Z
2.64g ═
得:Y=6克
═
得:Z=6.66克
∴反应后溶液(滤液)的质量=60克+6克﹣2.64克=63.36克.
∴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5%
答:(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3)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5%. 点评: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格式和规范性,学会分析表格并从中得到一些信息的方法.
2011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1~8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9~12题有一至两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28分)
1.(2011•包头)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燃放烟花 B.切割玻璃 C.海水晒盐 D.酒精挥发
2.(2011•包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保鲜 B .用水灭火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给硬水加热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D .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风扇开关
3.(2011•包头)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
读取液体体积 B .
称量NaOH 固体 C .
熄灭酒精灯 D .
倾倒液体
4.(2011•包头)下列四种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由于发生化学变化使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
A .浓硫酸 B .浓盐酸 C .氢氧化钠溶液 D.澄清石灰水
5.(2011•包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合金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 B .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C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D.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
6.(2011•包头)在实验室里用锌、氧化铜、稀硫酸为原料制取铜,有下列两种途径:
(1)Zn
(2)CuO H 2Cu Cu CuSO 4
若用这两种方法制得质量相同的铜,下列有关说法:①消耗相同质量的氧化铜 ②消耗相同质量的锌 ③消耗相同质量的硫酸 ④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不同.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7.(2011•包头)为了除去粗盐中的泥沙、Ca 、Mg 、SO 4等杂质,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步操作①过滤 ②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⑤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①⑤②④③ B .②④⑤①③ C .④⑤②①③ D .②⑤④①③
8.(2011•包头)现有铁、氧化铁、稀硫酸、氢氧化镁、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铜溶液六种物质,两两混合能发生的反应有( )
A .4个 B .5个 C .6个 D .7个
9.(2011•包头)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
2+2+2﹣
已知A 与C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158,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C 一定是化合物,D 可能是单质 B .反应过程中,B 与D 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 C .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 的质量为19.7g D .反应中A 与C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10.(2011•包头)下列四组溶液,只提供无色酚酞试液不能鉴别的是(
)
A .Na 2CO 3、Na 2SO 4、H 2SO 4、NaOH B .NaOH 、Ca (OH )2、HCl 、Na 2CO 3
C .HCl 、H 2SO 4、Na 2CO 3、KNO 3 D .Na 2SO 4、Ba (OH )2、H 2SO 4、HCl
11.(2011•包头)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 .甲﹣﹣电解水 B.乙﹣﹣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C .丙﹣﹣在室温下,向一定量的食盐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钾晶体 D .丁﹣﹣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镁和铝
12.(2011•包头)在托盘天平两端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向两只烧杯中分别注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天平平衡.向左盘烧杯中加入镁,右盘烧杯中加入铁,反应完毕后,天平仍然平衡,则加入镁和铁的质量比可能是( )
A .1:1 B.3:7 C.7:3 D.81:77
二、填空题(共7个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3.(2011•包头)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氮原子 _________ .
(2)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_________ .
(3)是硫元素的某种粒子结构示意图,该图表示 _________ (填粒子符号).
14.(2011•包头)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甲所示.
(1)t 1℃时A 、B 、C 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_ (用“>”“<”或“=”表示,下同).
(2)取t 3℃A 、B 、C 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 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_ .
(3)图乙所示的试管中盛有A 、B 、C 三种物质中某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且试管底部仍有未溶的该物质,向烧杯中加入硝酸铵晶体,试管中固体逐渐减少,该物质是
15.(2011•包头)把氧化铜和铁的混合物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出的不溶物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不溶物中一定有 _________ ,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_________ .
16.(2011•包头)向氢氧化钠、硫酸钠、氯化钠三种溶液中分别加入不同的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均能生成同一种化合物,这种化合物是(写化学式) _________ .
17.(2011•包头)向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A 和滤液B .
(1)若反应前后溶液质量不变,A 中一定含有 _________ .
(2)若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B 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_________ ,不能确定的金属离子是 _________ .
18.(2011•包头)某溶液含有H 、Na 、Mg 、Fe 、Cl 、OH 、NO 3、CO 3中的几种离子.经检测pH=13,取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继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_________ ;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_________ .
19.(2011•包头)某兴趣小组对一种废水溶液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2+3+﹣﹣﹣2﹣
根据实验推断(假设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且微溶物看作可溶物):
(1)当废水溶液中仅含有一种溶质时,该溶质是 _________ (写化学式,下同).
(2)当废水溶液中含有多种溶质时,除上述(1)中溶质外,还可能存在的溶质是 、.
三、实验题(共2个小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13分)
20.(2011•包头)实验室有下图所示的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 ,用该方法制备并收集氧气应选择上述仪器中的(填序号) _________ .仪器组装后必须进行的一项操作是 _________ .
(2)用制得的氧气进行下图所示甲、乙两个实验,集气瓶底部都装有少量水,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甲 _________ ;乙 _________ .
(3)用图丙所示装置干燥并收集的气体应具备的性质是 _________ .
21.(2011•包头)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复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 中石蕊试液的作用是 _________ ,装置D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把容器内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废液缸中,发现废液浑浊并呈蓝色,说明废液中一定没有(写化学式,下同) _________ .
(3)为了科学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同学们先将废液过滤,再向得到的滤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看到开始时无明显现象,过一会儿有气泡产生,溶液由蓝色变为紫色,则滤液中的溶质除指示剂外还一定含有 _________ ,一定没有 _________ .
四、计算题(9分)
22.(2011•包头)为了测定某种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5g 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将60g 稀盐酸分成四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样品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请你分析并进行有关计算:
(1)哪几次反应后,盐酸有剩余 _________ .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上述实验结束后,向烧杯内的物质中加入石灰石至不再产生气泡,过滤.求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2011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1~8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9~12题有一至两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28分)
1.(2011•包头)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燃放烟花 B.切割玻璃 C.海水晒盐 D.酒精挥发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 、燃放烟花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B 、切割玻璃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 、海水晒盐是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 、酒精挥发的过程中只是酒精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2011•包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保鲜 B .用水灭火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给硬水加热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D .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风扇开关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硬水与软水;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A 、根据甲醛有毒进行解答;
B 、根据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性质进行解答;
C 、根据硬水转化的方法进行解答;
D 、根据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进行解答.
解答:解:A 、甲醛有毒,所以不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保鲜,故A 错误;
B 、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性质,不能降低,故A 错误;
C 、硬水转化为软水可以通过加热煮沸的方法,故C 正确;
D 、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煤气泄漏不能打开排风扇,故D 错误.
故选:C .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3.(2011•包头)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
读取液体体积 B .
称量NaOH 固体 C .
熄灭酒精灯 D .
倾倒液体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 、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B 、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结合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 、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 、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 、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 、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由于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要放到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 、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 、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操作正确. 故选B .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注意事项及常见化学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4.(2011•包头)下列四种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由于发生化学变化使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
A .浓硫酸 B .浓盐酸 C .氢氧化钠溶液 D.澄清石灰水
考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能在空气中发生化学变化即是与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并且质量变大.浓硫酸能吸收空气中的水,浓盐酸挥发会使质量减少;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变质且导致质量增加,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沉淀,溶液的质量减少. 解答:解: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在空气中吸收水分,质量增加,但不是化学变化,故错误.
B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在空气中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而使溶液质量减少,故错误.
C 、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发生了化学变化且质量增加,故正确.
D 、澄清石灰水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不溶于水,不属于溶液的质量,故溶液的质量减少,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是对物质在空气中的变化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物质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的了解与掌握,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5.(2011•包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合金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 B .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C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D.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
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元素的概念。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概念有三个特点:①一定是混合物;②合金中各成分都是以单质形式存在;③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但是粒子包括分子、原子和离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
解答:解:A 、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故选项错误;
B 、粒子包括分子、原子和离子,水分子和氖原子质子数相同,但是不是同种元素.故选项正确;
C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不是性质,故选项错误;
D 、在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合金与合金的性质,还考查了微粒的关系,以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与质量分数的关系.知识点比较多,一定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合金概念的三个特点要记牢;还要理解合金的性质,即合金的硬度大,熔点低.本考点基础性强,比较好把握.
6.(2011•包头)在实验室里用锌、氧化铜、稀硫酸为原料制取铜,有下列两种途径:
(1)Zn
(2)CuO H 2Cu Cu CuSO 4
若用这两种方法制得质量相同的铜,下列有关说法:①消耗相同质量的氧化铜 ②消耗相同质量的锌 ③消耗相同质量的硫酸 ④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不同.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利用两种途径的过程,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进行判断,从氢气还原氧化铜,氢气必须过量,所以要使用更多锌更多硫酸,制取相同质量的铜,铜只来源于氧化铜,所以消耗的氧化铜质量相等,利用这些关系解决此题. 解答:解:因为整个制备过程中,所有Cu 元素都能形成单质Cu ,而都来自CuO ,没有损失,所以①②氧化铜质量相同.
①Zn+H2SO 4=ZnSO4+H2↑,H 2
+CuO H 2O+Cu 生成1份Cu 需要1份CuO 和1份H 2SO 4和1份Zn
②CuO+H2SO 4=CuSO4+H2O ,CuSO 4+Zn=Cu+ZnSO4 生成1份Cu 需要1份CuO 和1份H 2SO 4和1份Zn
看上去都是相同的.特别注意用H 2还原氧化铜的时候,需要先通H 2然后加热,以将空气从玻璃管中排出.如果不排出,会引起爆炸,所以H 2的量要多一些.自然H 2SO 4和锌的量也要多一些,同时生成的硫酸锌质量可能不同.
故选B
点评:此题是对两种不同途径制取物质的考查,解题的突破口是根据变化过程分析相关量的关系,找到较为简洁的判断方法,是一道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一道综合题.
7.(2011•包头)为了除去粗盐中的泥沙、Ca 、Mg 、SO 4等杂质,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步操作①过滤 ②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⑤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①⑤②④③ B .②④⑤①③ C .④⑤②①③ D .②⑤④①③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过滤要放在所有的沉淀操作之后,加碳酸钠要放在加氯化钡之后,可以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最后再用盐酸处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进行分析.
解答:解: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2+2+2﹣
先除硫酸根离子都行,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
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离子
都沉淀了,在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
以正确的顺序为:②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⑤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④加过量的碳酸
钠溶液 ①过滤 ③加适量盐酸.
故选D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在粗盐提纯中的物质的除杂或净化操作,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
了解需要除去的是哪些离子,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进行除杂,在除杂质时,要注意加入
试剂的量的控制.
8.(2011•包头)现有铁、氧化铁、稀硫酸、氢氧化镁、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铜溶液六
种物质,两两混合能发生的反应有( )
A .4个 B .5个 C .6个 D .7个
考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根据所涉及六种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两两结合进行判断,得出六种物质两两
混合所能发生的反应的个数.
解答:解: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铁可与稀硫酸、氯化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氧化铁仅与能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
稀硫酸除能与铁、氧化铁反应外,还能与氢氧化镁、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氢氧化镁不溶于水,只能与六种物质中的稀硫酸发生反应;而氢氧化钠溶液除可与硫酸
反应外还可以与氯化铜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氯化铜溶液可与六种物质的铁、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综上所述,六种物质两两混合能发生的反应有:铁、氧化铁、氢氧化镁、氢氧化钠溶液
分别与稀硫酸发生的四个反应,以及铁、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氯化铜溶液发生的两个反
应,共六个反应;
故选C .
点评: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是解答此题所必须具有的知识基础,而逐
一判断所能发生的反应则是解决问题的技巧.
9.(2011•包头)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
质的质量如下:
)
A .C 一定是化合物,D 可能是单质 B .反应过程中,B 与D 变化的质量比为87:
36 C .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 的质量为19.7g D .反应中A 与C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
2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此题是借助质量守恒定律对反应物生成物先做出判断,再利用质量关系进行求解,
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会减少,生成物质量会增加,从而判断生成物与反应物,即可判断反
应的类型,且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相等可求出A 的质量.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设待测质量为x ,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
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得:19.7g+8.7g+31.6g+0.4=x+17.4g+3.6g,解得x=39.4g.
C 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A 、B 、D 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
A 、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所以C 一定是化合物,D 可能是单质,故A 正确;
B 、反应过程中,B 与D 变化的质量比=(17.4g ﹣8.7g ):(3.6g ﹣0.4g )=87:32,故B
错误;
C 、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 的质量为39.4g ,故C 错误;
D 、设反应中A 与C 的化学计量数a 和c
,则依据方程式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可知,
,则A 与C 的计量数之比是1:2,故D 正确.
故选AD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判断、各物质的质量比等,
难度不大.
10.(2011•包头)下列四组溶液,只提供无色酚酞试液不能鉴别的是( )
A .Na 2CO 3、Na 2SO 4、H 2SO 4、NaOH B .NaOH 、Ca (OH )2、HCl 、Na 2CO 3
C .HCl 、H 2SO 4、Na 2CO 3、KNO 3 D .Na 2SO 4、Ba (OH )2、H 2SO 4、HCl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无色酚酞试剂遇碱性溶液变成红色,而遇酸性、中性溶液仍为无色,因此无色酚
酞试液可以鉴别出碱性溶液,再用鉴别出的溶液滴入其他溶液中进行鉴别.
解答:解:A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显碱性,都会使酚酞变红色,硫酸钠为中性,硫酸
为酸性,都不能使酚酞变色,因此可用酚酞进行分类,把两种显碱性的溶液分别滴加到
另两种溶液中,有气体生成的碱性溶液为碳酸钠,与它反应生成气体的为硫酸,另一种
碱性溶液为氢氧化钠,剩余的为硫酸钠,只提供酚酞可鉴别四种物质,故A 不可选;
B 、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钙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色,盐酸呈酸性,不能使
酚酞变色,因此可用酚酞鉴别出盐酸,把盐酸滴加其他三种溶液中,有沉淀生成的为氢
氧化钙,有气体生成的是碳酸钠,无现象的为氢氧化钠,只提供酚酞可鉴别四种物质,
故B 不可选;
C 、在四种溶液中滴入酚酞,使酚酞变红色的是碳酸钠,然后将碳酸钠滴入其他三种物
质中,有气体生成的为盐酸和硫酸,无现象的为硝酸钾,只提供酚酞可鉴别碳酸钠和硝
酸钾,不能鉴别盐酸和硫酸,故C 可选;
D 、在四种溶液中滴入酚酞,使酚酞变红色的是氢氧化钡,然后将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钡
滴入其他三种物质中,有沉淀生成的为硫酸钠,有沉淀生成且红色消失的为硫酸,红色
消失但没有沉淀生成的为盐酸,提供酚酞可鉴别四种物质,故D 不可选;
故选C .
点评:利用酚酞试剂及溶液间的相互反应,可以鉴别溶液别一组为酸性、碱性和中性的
溶液,然后用鉴别出的溶液滴入其他溶液中看是否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1.(2011•包头)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 .甲﹣﹣电解水 B.乙﹣﹣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C .丙﹣﹣在室温下,向一定量的食盐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钾晶体 D .丁﹣
﹣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镁和铝
考点:电解水实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
学性质。
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A 、甲图为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结论的描述,所以可以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
结论来解答该题;
B 、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的pH 值小于7,而碳酸钠溶液的pH 值大于7,可以据此
解答该题;
C 、向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氯化钾会继续溶解,而溶液质量也会随着增加,可以
据此答题;
D 、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含有的氢元素的质量相等,而镁的活动性比铝的强,
所以据此来解答该题.
解答:解:A 、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可以知道,反应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1,
而图象中所给的是质量之比,所以不符合电解水的实验结论,故A 的图象和对应的操作
不相符;
B 、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的pH 值小于7,碳酸钠的pH 值大于7,同时碳酸钠可以
和盐酸、氯化钙反应,所以当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时,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
的碳酸钙能够溶于稀盐酸,所以碳酸钠要先和盐酸反应,由于发生了反应而使溶液的pH
值增大,直至它们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 值为7,继续加入碳酸钠则碳酸钠由于
和氯化钙反应生成了沉淀,溶液的pH 值不变,直至氯化钙被完全反应掉;继续滴加碳
酸钠溶液,则溶液的pH 值要大于7,即乙图为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
钠溶液,故B 的图象和对应的操作相符;
C 、室温下是食盐的饱和溶液,但是对于氯化钾来说是不饱和的溶液,即仍然可以溶解
氯化钾,所以溶液的质量会继续增加,直至氯化钾也到达饱和状态,故C 的图象和对应
的操作不相符;
D 、足量的金属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是相等的,因为
质量相等的同浓度的稀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所以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是相等的,
此时我们可以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g ;
设生成1g 氢气需铝的质量为x
2Al+6HCl═2AlCl3+3H2↑
54 6
x
1g
解得:x=9g
设生成1g 氢气需要镁的质量为y
Mg+2HCl═MgCl2+H2↑
24 2
y
1g
解得 y=12g
所以经过计算可以得出生成等质量的氢气需要镁的质量更多,故D 的图象和对应的操作
相符.
故选AC .
点评:熟练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及结论,能够根据溶液的性质来判断溶液的pH 值的
变化,同时熟练掌握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12.(2011•包头)在托盘天平两端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向两只烧杯中分别注入相同
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天平平衡.向左盘烧杯中加入镁,右盘烧杯中加入铁,
反应完毕后,天平仍然平衡,则加入镁和铁的质量比可能是( )
A .1:1 B.3:7 C.7:3 D.81:77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天平仍然平衡,说明溶液增加的质量相等,据此可得出本题的答案.
解答:解:第一种情况:加入的两种金属都完全反应:
设镁的质量为x ,铁的质量为y ,溶液增加的质量为z .
Mg+H2SO 4=MgSO4+H2↑ 增加的质量
24 2 24﹣2=22
x z
x=
Fe+H2SO 4=MgSO4+H2↑ 增加的质量
56 2 56﹣2=54
y
z
y=
=81:77. 加入镁和铁的质量比为
故选D
第二种情况,金属过量:
则生成氢气与盐酸质量有关,氢气质量相等,由于天平平衡,所以m (盐酸)+m(铁)
﹣m (铁生成的氢气)=m(盐酸)+m(镁)﹣m (镁产生的氢气),由于盐酸和氢气质
量相等,所以m (铁)=m(镁).所以加入的金属质量是相等的.故选A .
故选A 、D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较大.关键是要将溶液增加的质量作
为得到答案的桥梁.题目没有说明金属必须是相等等条件,所以存在各种可能性.
二、填空题(共7个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3.(2011•包头)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氮原子 2N .
(2)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3)是硫元素的某种粒子结构示意图,该图表示 S (填粒子符号). 2﹣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
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
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
此类题目.
解答: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
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氮原子,就可表示为2N ;
(2)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
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铝中铝元素
的化合价为+3价,故可表示为2O 3;
(3)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质子数为16,电子数为18,质子数小于电子数,故表示阴
离子,硫元素的质子数为16,故此图表示点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其符号为:S
故答案为:(1)2N ;(2)2﹣(3)S 2O 3;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
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4.(2011•包头)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甲所示.
(1)t 1℃时A 、B 、C 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 >A=C (用“>”“<”或“=”表示,
下同).
(2)取t 3℃A 、B 、C 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 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
顺序是 B >A >C .
(3)图乙所示的试管中盛有A 、B 、C 三种物质中某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且试管底部
仍有未溶的该物质,向烧杯中加入硝酸铵晶体,试管中固体逐渐减少,该物质是 C .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
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从而可以确定出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②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
的变化情况,从而可以确定温度变化时溶液中量的变化等.
解答:解:(1)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在t 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
小关系为:B >A=C,故答案为:B >A=C
(2)由于在t 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A >B >C ,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
量分数:A >B >C ,则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 3℃降到t 1℃时,由于A 和B 的溶解度
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减小,但溶液仍为饱
和溶液,由于在t 1℃时,B 的溶解度大于A 的溶解度,因此降温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
数:B >A ,而C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温度降低时它的饱和溶液就会变
成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虽然在t 1℃时,溶解度A=C,但由于C 为不饱和
溶液,因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 >C ,故答案为:B >A >C
(3)由于硝酸铵溶于水时会使溶液温度降低,而该物质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溶解的会越
多,故这种物质应是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来解决相关的问题.
15.(2011•包头)把氧化铜和铁的混合物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在
滤出的不溶物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不溶物中一定有 Fe 、Cu ,滤液中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
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排在氢前面,铜排在氢后面,将氧化铜和铁的混合
物加入到一定量稀硫酸中,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
铁和氢气,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在滤出不溶物中加少量稀硫酸,有气泡
产生,说明铁过量,因此滤液中一定没有硫酸铜,不溶物中一定含有置换出来的铜和剩
余的铁.
故答案为Fe 、Cu ;FeSO 4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
义进行.
16.(2011•包头)向氢氧化钠、硫酸钠、氯化钠三种溶液中分别加入不同的物质,通过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氢氧化钠、硫酸钠、氯化钠三种物质中,氯化钠仅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
淀和硝酸钠,因此可判断向氢氧化钠、硫酸钠、氯化钠三种溶液中分别加入不同的物质,
均能生成同一种化合物为钠盐即硝酸钠;利用氢氧化钠、硫酸钠的性质及变化规律检验
这一判断.
解答:解:根据复分解反应的规律,氯化钠仅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
而氢氧化钠、硫酸钠所发生的反应中不可能生成氯化银,因此可推断题中“均能生成同
一种化合物”应为硝酸钠;氢氧化钠与硝酸或硝酸铜等、硫酸钠与硝酸钡发生复分解反
应可生成硝酸钠,所以这种化合物为硝酸钠的推断合理.
故答案为:NaNO 3.
点评:熟练掌握酸、碱、盐类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准确运用复分解反应,是解答此
类问题所必须具有的基础.
17.(2011•包头)向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充分反
应后过滤,得到滤渣A 和滤液B .
(1)若反应前后溶液质量不变,A 中一定含有 Ag 和Cu .
2+2+(2)若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B 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Mg 和Zn ,不能确定
2++的金属离子是 Cu 和Ag .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金属和盐溶液反应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
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
解答:解:(1)由于锌在镁后,在银和铜前,因此锌可以和硝酸银和硝酸铜反应,但由
于银和锌相差远,因此锌先和硝酸银溶液反应Zn+2AgNO3=2Ag+Zn(NO 3)2,
65 216
Zn+Cu(NO 3)2=Cu+Zn(NO 3)2
65 64
根据化学方程式不难看出,每65份质量的锌就会从溶液中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会
使溶液质量减少,同理,锌和硝酸铜溶液反应会使溶液质量增多,因此若溶液质量不变,
说明锌即和硝酸银溶液反应,也和硝酸铜溶液反应,因此A 中一定含有金属银和铜,故
答案为:Ag 和Cu
(2)由上可知,溶液质量减少,说明锌一定和硝酸银溶液,可能和硝酸铜溶液反应,
由于硝酸镁溶液不参与反应,因此溶液中一定含有镁离子和生成的锌离子,而铜离子和
银离子无法确定,故答案为:Mg 和Zn Cu 和Ag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
用能力.
18.(2011•包头)某溶液含有H 、Na 、Mg 、Fe 、Cl 、OH 、NO 3、CO 3中的
几种离子.经检测pH=13,取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继续
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Na 和OH ;可能含有﹣﹣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溶液的酸碱性与pH 值的关系;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
现象。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pH=13,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OH ,则与氢氧根离子反应产生沉淀的、生
成水的都不能存在;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沉淀的都
不存在;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应该会产生含银的沉淀;据此来分析即可.
解答:解:pH=13,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OH ,则Mg 、Fe 、H 不能存在,因为Mg 、
3+Fe 会与氢氧根离子产生沉淀,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产生水;则阳离子只剩余了钠
离子,故一定含有钠离子;
当取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说明CO 3不存在,因为碳
酸根离子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2﹣﹣﹣2+2+2++++2+3+﹣﹣﹣2﹣+﹣2+3++2+
继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由氯离子,但是氯离子是原溶液的还是盐酸中的就不能确定了;
故一定含有的是:Na 和OH ;可能含有的离子是Cl 和NO 3;
﹣﹣﹣+故答案为:Na 和OH ;Cl 和NO 3.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选项中离子的性质,只要会生成沉淀、气体、水中的一种,就不能共存.
19.(2011•包头)某兴趣小组对一种废水溶液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
根据实验推断(假设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且微溶物看作可溶物):
(1.
(2)当废水溶液中含有多种溶质时,除上述(1)中溶质外,还可能存在的溶质是 KCl HCl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证明盐酸和可溶性盐酸盐(Cl-检验方法);碱的化学性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
分析:(1)根据废水中加硝酸银会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说明废水中含有氯离子,滤液与氢氧化钾生成蓝色沉淀和硝酸钾,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依据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可知,A 中一定含有铜离子和氯离子.
(2)根据离子之间的反应规律和实验现象推断可能含有的其他离子.
解答:解:废水中加硝酸银会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所以废水中含有氯离子,所得滤液与氢氧化钾生成蓝色沉淀和硝酸钾,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滤液中含有硝酸铜,所以A 中含有铜离子,
(1)A 中只有一种溶质,还需要存在氯离子和铜离子,所以溶质就是氯化铜,故答案为:CuCl 2;
(2)在不影响图中现象和生成物的成分的同时,废水还有可能含有氢离子、钾离子、硝酸根离子,根据离子间能相互结合成化合物,当废水中含有多种溶质时,还有可能含有硝酸钾、硝酸铜、氯化钾、盐酸、硝酸等.
故答案为:KNO 3、KCl 、Cu (NO 3)2、HCl 、HNO 3.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根据题中的现象推出一定存在的离子,然后结合题中的限制条件推出各种要求的组合物质.
三、实验题(共2个小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13分)
20.(2011•包头)实验室有下图所示的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用该方法制备并收集氧气应选择上述仪器中的(填序号) ①②⑤⑧⑨⑩ .仪器组装后必须进行的一项操作是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2)用制得的氧气进行下图所示甲、乙两个实验,集气瓶底部都装有少量水,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甲 防止熔融的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3)用图丙所示装置干燥并收集的气体应具备的性质是 不与浓硫酸反应,密度比空气大 .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根据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制取装置,及操作步骤进行解答; (2)根据反应的特点和生成物的性质分析集气瓶中水的作用;
(3)根据浓硫酸的性质和收集装置特点分析.
解答:解:(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 4K 2MnO 4+MnO2+O2↑,用该方法制备并收集氧气所用的仪器中有铁架台、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酒精灯、水槽和集气瓶,仪器组装后必须进行的一项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完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熔融的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能溶于水,故集气瓶内放水的目的是吸收SO 2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3)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要不与浓硫酸反应,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故答案为:(1)2KMnO 4K 2MnO 4+MnO2+O2↑;①②⑤⑧⑨⑩;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甲:防止熔融的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乙:吸收SO 2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3)不与浓硫酸反应,密度比空气大.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装置的理解与比较,及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解题能力,属于基础实验知识.
21.(2011•包头)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复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 中石蕊试液的作用是 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装置D 中反应
(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把容器内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废液缸中,发现废液浑浊并呈
(3)为了科学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同学们先将废液过滤,再向得到的滤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看到开始时无明显现象,过一会儿有气泡产生,溶液由蓝色变为紫色,则一定没有 Ca (OH )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标签图示型;综合实验题。
分析:(1)根据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性溶液变成蓝色;进行解答; 根据信息及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写出反应方程式即可;
(2)根据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性溶液变成蓝色;进行解答;
(3)根据题中信息:滤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看到开始时无明显现象,过一会儿有气泡产生,溶液由蓝色变为紫色,先发生中和反应;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液中含有碳酸根,依据碳酸根与钙离子不能共存,进行解答.
解答:解:(1)根据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性溶液变成蓝色;装置B 中石蕊试液的作用是 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装置D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 2+2NaOH═Na2CO 3+H2O ;
(2)根据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性溶液变成蓝色;可知废液浑浊并呈蓝色,说明废液中一定没有酸即:HCl 和H 2CO 3 ;
(3)根据题中信息:滤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看到开始时无明显现象,过一会儿有气泡产生,溶液由蓝色变为紫色,先发生中和反应;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液中含有碳酸根,依据碳酸根与钙离子不能共存,可判断滤液中的溶质除指示剂外还一定含有 NaCl 、NaOH 和Na 2CO 3,一定没有 Ca (OH )2和CaCl 2 ;
故答案为:
(1)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CO 2+2NaOH═Na2CO 3+H2O ;
(2)HCl 和H 2CO 3;
(3)NaCl 、NaOH 和Na 2CO 3; Ca (OH )2和CaCl 2.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酸的性质的理解与掌握,及书写化学方程式与碳酸根的检验方法的掌握与应用的能力.
四、计算题(9分)
22.(2011•包头)为了测定某种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5g 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将60g 稀盐酸分成四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样品中
请你分析并进行有关计算:
(1)哪几次反应后,盐酸有剩余 三、四 .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上述实验结束后,向烧杯内的物质中加入石灰石至不再产生气泡,过滤.求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第一次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15克+5克﹣19.34克=0.66克,说明每加入15克盐酸,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66克.第二次加入15克盐酸后剩余物质的质量=30克+5克﹣0.66克×2═33.68克,说明符合题目信息,因此此时盐酸无剩余.而第三次加入15g 盐酸,生成二氧化碳只有0.44g 说明碳酸钙此时完全反应,盐酸有剩余,则第四次的盐酸一点也不反应.所以第三、四次盐酸剩余.
(2)以前三次实验数据为标准先求出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1.76g ,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然后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四次加入盐酸的总质量为60克,然后析出化学方程式并计算出氯化钙的质量,最后计算出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第一次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15克+5克﹣19.34克=0.66克,说明每加入15克盐酸,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66克.第二次加入15克盐酸后剩余物质的质量=30克+5克﹣0.66克×2═33.68克,说明符合题目信息,因此此时盐酸物剩余.而第三次加入15g 盐酸,生成二氧化碳只有0.44g 说明碳酸钙此时完全反应,盐酸有剩余,则第四次的盐酸一点也不反应.所以第三、四次盐酸剩余.故答案为:三、四.
(2)根据(1)的分析可知,前二次30克盐酸和碳酸钙完全反应,二氧化碳的质量=30克+5克﹣33.68克=1.32克,第三次15g 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碳酸钙有剩余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0.44g.所以该反应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总量是1.32g+0.44g=1.76g.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
CaCO 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1.76克
═
得:x=4克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80%.
(3)由(1)分析可知,每加入15克盐酸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66克,所以加入60克盐酸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0.66克×4═2.64克,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Y ,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Z .
CaCO 3+2HCl=CaCl2+H2O+CO2↑
100 111 44
Y Z
2.64g ═
得:Y=6克
═
得:Z=6.66克
∴反应后溶液(滤液)的质量=60克+6克﹣2.64克=63.36克.
∴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5%
答:(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3)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5%. 点评: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格式和规范性,学会分析表格并从中得到一些信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