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积液是呼吸科临床常见的症状,多见于结核性胸膜炎、胸膜恶性肿瘤、心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目前临床上为明确胸腔积液的病因、控制胸腔积液常需要反复胸穿以排液缓解症状、协助诊断和局部注射药物治疗,给病人带来了很大痛苦,而且增加了出血及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趋于开展小口径导管微创引流诊断治疗胸腔积液[1],为探讨一种疗效确切、简单易行的微创诊治方法,我们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对胸腔积液患者进行了胸膜腔植入术,用于病因诊断及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2例胸腔积液患者,男87例,女15例,年龄16~83岁,平均67.3岁。单侧胸腔积液79例,双侧胸腔积液23例。结核性胸腔积液29例,恶性胸腔积液65例,心衰等其他原因所致胸腔积液8例。 1.2 材料 16F中心静脉导管套装一套,无菌引流袋一个,3 M 透明敷料一个,4 cm 长、内径0.5 cm 乳胶管一个。 1.3 方法 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根据超声定位选择穿刺点,常规消毒、麻醉,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带配套注射器的穿刺针沿穿刺点肋骨上缘垂直刺入胸膜腔,抽出胸水后左手固定穿刺针,右手用导管推进器把导丝经穿刺针侧孔推进约20 cm,使导丝在胸腔内至少2cm;固定好导丝,退出穿刺针及注射器,从导丝尾端套上扩皮针,扩张皮肤及皮下组织2~3次,退出扩皮针,将中心静脉导管经导丝尾端推进,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内,深度以体型不同而不同,一般约6~10cm ,缓慢拔出导丝至导管透明处,此时即可见胸水流出,用管夹夹住导管,退出导丝,用0.5%碘伏消毒穿刺点,用透明贴膜覆盖置管处固定导管,用乳胶管将导管与引流袋连接并妥善固定避免脱出,打开导管夹,确保引流通畅。隔日用0.5%碘伏消毒置管处皮肤及导管,更换透明贴膜,保持皮肤干燥,并每日更换引流袋。停止引流时,撤掉橡胶接管与引流袋,旋上肝素帽,用25u/ml肝素盐水10ml正压封管,固定于胸壁上。需要时随时进行抽液或注射化疗药物。当连续24h引流量少于100~150ml,且引流管通畅时,复查B超或X线,X线证实肺复张满意或B超提示胸水引流干净后,根据患者情况给予胸腔内化疗或注入生物反应调节剂等,用肝素帽封闭导管,观察5~7天,如又有胸腔积液,可再次引流净胸腔积液后再次注药,观察数天后拔管。 2 结果 102例均一次置入成功,1例病人排液困难,B超提示为包裹性积液并有分割形成,拔管再植入;8例出现引流不畅,用导丝或生理盐水或1:50的肝素液冲管后复通;2例因病人活动不慎,出现导管脱落,重新置管。29例1次胸水查出脱落细胞,16例2次及以上查出;29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经7~14 d 引流、全身应用抗结核药物后,胸液引流干净; 65例恶性胸液引流4~14 d 并胸腔注入化疗药物、免疫增强剂及全身对症治疗后引流干净;其他原因所致胸腔积液8例经7~10 d 引流及对症治疗后引流干净。无一例发生复张性肺水肿、液气胸、胸膜腔感染或局部穿刺点感染等症状。 3 讨论 3.1 胸膜腔微导管植入术用于诊断及治疗胸腔积液,效果满意,主要优点: 3.1.1 提高病因诊断率 胸液细胞学是确诊恶性胸液比较可靠和简便的办法,并且反复多次的检查对胸水的诊断及病因确定有重大意义。本组病例中,脱落细胞学检查一次检出率为44.6%,检出总阳性率为69.2%,与文献报道[2]中的肿瘤性胸液中60%以上找到瘤细胞相一致。 3.1.2 损伤小避免多次穿刺 对于胸腔积液无论诊断和治疗都需反复多次抽液,特别是结核性胸水生成周期短,而肿瘤引起的恶性胸腔积液生长迅速、易复发。胸膜腔植入微导管,管细,置管时损伤小,可提供分次抽液或持续引流,避免反复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胸腔穿刺很难将胸水抽净,病人精神压力大、痛苦多,容易出现气胸、肺水肿、胸腔内感染、针道种植等不良反应,又增加了医生的工作量。 3.1.3 临床疗效好,有效地缓解病人症状 细管引流胸腔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肿瘤所致胸腔积液有较好疗效液[1]。胸膜腔微导管植入术治疗胸腔积液,操作方便、安全,特别是能充分将胸水引净,肺充分复张,再予胸腔内用药,胸腔内药物浓度大,使其能充分与胸膜接触,直接杀伤胸膜及胸水中的癌细胞,促进脏层和壁层胸膜粘连、固定,可望长期控制胸腔积液[3]。 3.1.4 安全可靠,患者满意 常规胸腔穿刺放液需反复进行,随着胸水量的减少,肺复张后胸穿针头易刺伤肺而诱发气胸、血胸等并发症,胸膜腔植入微导管,导管细而柔软,对胸壁的肌肉组织、肋间的动静脉及神经损伤小,头部圆滑整齐,组织相容性好,刺激性小,患者易耐受,避免在抽气、排液、注药过程中患者咳嗽等原因对肺组织损伤,减少了气胸、血胸等并发症;引流管细小,流速相对较慢,可控制引流速度,有效地防止纵隔摆动[4]及复张性肺水肿[5]的发生,且引流形成密闭系统可长时间留置不易发生感染,安全性大大提高。对于不能长时间耐受操作患者,可根据病情采取坐位、半卧位、平卧位;患者甚至可以携引流袋自由活动,不影响休息及睡眠,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而且价格低廉,积液引流彻底,患者满意。 3.2 注意事项 王丽等[5]报道首次引流量<1000ml,引流速度控制在500ml/h,可避免复张性肺水肿。控制引流速度,不宜超过50 ml/min,第1次不超过800 ml,24 h 不超过1 000 ml,穿刺或引流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若出现胸闷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或出现连续咳嗽、咳泡沫痰等表现,应立即停止引流,患者平卧位后监测生命体征,对症处理;间隔2 h 无不适后再开放引流。 总之胸膜腔微导管植入术用于胸腔积液的诊断及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损伤小的诊治方法,实用性强,鉴于本方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Sahin U,Unlu M,Akkaya A,et al.The value of small-bore catheter thoracos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m 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s.Respiraˉtion,2001,68(5):501-505. [2]罗慰慈.现代呼吸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950. [3]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2-94. [4]李树满,史双全,朱俊平.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105例报告.天津医药,2006,34(6):425. [5]王丽,宋波,刘文蘅,等.深静脉置管技术在肺癌胸腔积液引流中的应用.实用肿瘤学杂志,2001,3(15):221~222.
胸腔积液是呼吸科临床常见的症状,多见于结核性胸膜炎、胸膜恶性肿瘤、心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目前临床上为明确胸腔积液的病因、控制胸腔积液常需要反复胸穿以排液缓解症状、协助诊断和局部注射药物治疗,给病人带来了很大痛苦,而且增加了出血及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趋于开展小口径导管微创引流诊断治疗胸腔积液[1],为探讨一种疗效确切、简单易行的微创诊治方法,我们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对胸腔积液患者进行了胸膜腔植入术,用于病因诊断及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2例胸腔积液患者,男87例,女15例,年龄16~83岁,平均67.3岁。单侧胸腔积液79例,双侧胸腔积液23例。结核性胸腔积液29例,恶性胸腔积液65例,心衰等其他原因所致胸腔积液8例。 1.2 材料 16F中心静脉导管套装一套,无菌引流袋一个,3 M 透明敷料一个,4 cm 长、内径0.5 cm 乳胶管一个。 1.3 方法 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根据超声定位选择穿刺点,常规消毒、麻醉,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带配套注射器的穿刺针沿穿刺点肋骨上缘垂直刺入胸膜腔,抽出胸水后左手固定穿刺针,右手用导管推进器把导丝经穿刺针侧孔推进约20 cm,使导丝在胸腔内至少2cm;固定好导丝,退出穿刺针及注射器,从导丝尾端套上扩皮针,扩张皮肤及皮下组织2~3次,退出扩皮针,将中心静脉导管经导丝尾端推进,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内,深度以体型不同而不同,一般约6~10cm ,缓慢拔出导丝至导管透明处,此时即可见胸水流出,用管夹夹住导管,退出导丝,用0.5%碘伏消毒穿刺点,用透明贴膜覆盖置管处固定导管,用乳胶管将导管与引流袋连接并妥善固定避免脱出,打开导管夹,确保引流通畅。隔日用0.5%碘伏消毒置管处皮肤及导管,更换透明贴膜,保持皮肤干燥,并每日更换引流袋。停止引流时,撤掉橡胶接管与引流袋,旋上肝素帽,用25u/ml肝素盐水10ml正压封管,固定于胸壁上。需要时随时进行抽液或注射化疗药物。当连续24h引流量少于100~150ml,且引流管通畅时,复查B超或X线,X线证实肺复张满意或B超提示胸水引流干净后,根据患者情况给予胸腔内化疗或注入生物反应调节剂等,用肝素帽封闭导管,观察5~7天,如又有胸腔积液,可再次引流净胸腔积液后再次注药,观察数天后拔管。 2 结果 102例均一次置入成功,1例病人排液困难,B超提示为包裹性积液并有分割形成,拔管再植入;8例出现引流不畅,用导丝或生理盐水或1:50的肝素液冲管后复通;2例因病人活动不慎,出现导管脱落,重新置管。29例1次胸水查出脱落细胞,16例2次及以上查出;29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经7~14 d 引流、全身应用抗结核药物后,胸液引流干净; 65例恶性胸液引流4~14 d 并胸腔注入化疗药物、免疫增强剂及全身对症治疗后引流干净;其他原因所致胸腔积液8例经7~10 d 引流及对症治疗后引流干净。无一例发生复张性肺水肿、液气胸、胸膜腔感染或局部穿刺点感染等症状。 3 讨论 3.1 胸膜腔微导管植入术用于诊断及治疗胸腔积液,效果满意,主要优点: 3.1.1 提高病因诊断率 胸液细胞学是确诊恶性胸液比较可靠和简便的办法,并且反复多次的检查对胸水的诊断及病因确定有重大意义。本组病例中,脱落细胞学检查一次检出率为44.6%,检出总阳性率为69.2%,与文献报道[2]中的肿瘤性胸液中60%以上找到瘤细胞相一致。 3.1.2 损伤小避免多次穿刺 对于胸腔积液无论诊断和治疗都需反复多次抽液,特别是结核性胸水生成周期短,而肿瘤引起的恶性胸腔积液生长迅速、易复发。胸膜腔植入微导管,管细,置管时损伤小,可提供分次抽液或持续引流,避免反复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胸腔穿刺很难将胸水抽净,病人精神压力大、痛苦多,容易出现气胸、肺水肿、胸腔内感染、针道种植等不良反应,又增加了医生的工作量。 3.1.3 临床疗效好,有效地缓解病人症状 细管引流胸腔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肿瘤所致胸腔积液有较好疗效液[1]。胸膜腔微导管植入术治疗胸腔积液,操作方便、安全,特别是能充分将胸水引净,肺充分复张,再予胸腔内用药,胸腔内药物浓度大,使其能充分与胸膜接触,直接杀伤胸膜及胸水中的癌细胞,促进脏层和壁层胸膜粘连、固定,可望长期控制胸腔积液[3]。 3.1.4 安全可靠,患者满意 常规胸腔穿刺放液需反复进行,随着胸水量的减少,肺复张后胸穿针头易刺伤肺而诱发气胸、血胸等并发症,胸膜腔植入微导管,导管细而柔软,对胸壁的肌肉组织、肋间的动静脉及神经损伤小,头部圆滑整齐,组织相容性好,刺激性小,患者易耐受,避免在抽气、排液、注药过程中患者咳嗽等原因对肺组织损伤,减少了气胸、血胸等并发症;引流管细小,流速相对较慢,可控制引流速度,有效地防止纵隔摆动[4]及复张性肺水肿[5]的发生,且引流形成密闭系统可长时间留置不易发生感染,安全性大大提高。对于不能长时间耐受操作患者,可根据病情采取坐位、半卧位、平卧位;患者甚至可以携引流袋自由活动,不影响休息及睡眠,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而且价格低廉,积液引流彻底,患者满意。 3.2 注意事项 王丽等[5]报道首次引流量<1000ml,引流速度控制在500ml/h,可避免复张性肺水肿。控制引流速度,不宜超过50 ml/min,第1次不超过800 ml,24 h 不超过1 000 ml,穿刺或引流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若出现胸闷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或出现连续咳嗽、咳泡沫痰等表现,应立即停止引流,患者平卧位后监测生命体征,对症处理;间隔2 h 无不适后再开放引流。 总之胸膜腔微导管植入术用于胸腔积液的诊断及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损伤小的诊治方法,实用性强,鉴于本方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Sahin U,Unlu M,Akkaya A,et al.The value of small-bore catheter thoracos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m 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s.Respiraˉtion,2001,68(5):501-505. [2]罗慰慈.现代呼吸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950. [3]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2-94. [4]李树满,史双全,朱俊平.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105例报告.天津医药,2006,34(6):425. [5]王丽,宋波,刘文蘅,等.深静脉置管技术在肺癌胸腔积液引流中的应用.实用肿瘤学杂志,2001,3(15):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