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纲规定的120个重点实词例句翻译(一)
1、爱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
④爱慕,欣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爱莲说》
译文: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
⑤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
译文:等到子产去世,孔子听说后哭着说:“(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他继承了古人仁爱的遗风。)”
2、安
⑥养生,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译文:吃的和穿的,不敢一个人独自享用,
3、被
读音一:bèi
①遭受,遇到,蒙受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论积贮疏》
译文:年成有好坏(荒年、丰年),(这是)大自然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遭受过。 ②介词,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屈原列传》
译文: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
④被子(名词)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杨修之死》 译文: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读音二:pī,
⑤通“披” 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
译文:将军亲身披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
⑥通“披”,披散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 译文:屈原走到江边,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
4、倍
②加强、增加
焉用亡郑以倍邻?(增加) 《烛之吴退秦师》 译文: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④一倍,加倍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孙子•谋攻》 译文: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他们,有
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进攻他们,有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设法分散他们(逐个击破)。
5、本
②根本,基础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译文:大王如果想施行仁政, 为什么不从根本上着手呢?
⑤推究本源、考查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译文:或许探究他的成败的根源,(会得出) 都是出自人为的原因呢?
6、鄙
①边界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 《为学》
译文: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
②以„„为边界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译文: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 您知道是困难的。
③复合词: 鄙人
鄙人不知忌讳。”《史记•冯唐列传》 译文:我这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
④动词,轻视
孔子鄙其小器(轻视) 《训俭示康》 译文:孔子轻视他器量狭小。
⑤见识浅,粗俗
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译文: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
7、兵
①兵器,武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武器) 《过秦论》 译文: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到都城咸阳 ②士兵
未几,敌兵舁果炮至
译文:没有多久,敌人果然抬着大炮来了 ③军队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译文:想不给(玉璧), 但是又怕秦国的军队打过来。
④战争,军事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战争,军事)《论积贮疏》 译文:战争、旱灾相继而来,社会的财富极其缺乏
⑤用兵策略,战略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孙子•谋攻》
译文: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打破(敌方的)
计谋,其次是挫败(敌方的)外交。
8、病
①疾病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 《扁鹊见蔡桓公》
译文:您的疾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了,不及时医治将要更加严重
②困苦不堪,困乏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 《捕蛇者说》
译文:假使当初我不做这个差事,早已经困苦不堪了
③责备、羞辱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责备、羞辱)《训俭示康》
译文:古人把节俭作为美好的品德,现代人却用节俭来互相羞辱。
④使成病态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成病态)《病梅馆记》
译文:把梅弄成奇形怪状,弄成病态,拿这作为职业来赚钱
⑤担心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译文: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会担心别人不赏识自己。
⑥疲劳
今日病矣,予独助苗长矣
译文:今天可累坏我了(我很疲劳),我用拔苗的方法帮助庄稼长高啦!
9、察
①仔细看,观察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石钟山记》
译文:我仔细地观察,原来山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
②详审,考察,审察
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赤壁之战》 译文:刚才我(鲁肃)审察众人的议论,(是)
专门想贻误将军
③了解,弄清楚,明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曹刿论战》 译文:轻重不同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④看清楚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看清楚) 《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稍,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
⑤精明
11、曾
③副词,相当于“竟然”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译文:(现在我要去死, )侯生却没有一句半句话送我
12、乘
④登上
登乘鄂渚而反顾兮,„„
译文:在鄂渚登岸回头遥望国都,对着秋冬的寒风叹息。
⑤趁着,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趁着,凭借)《过秦论》
译文:趁着有利的形势和方便的条件,侵略诸侯各国,分割天下的土地。
⑥一车四马的总称
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译文:得到帝王的权势,统辖八州,而使同等的六国来朝拜
⑧数词,四
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肴之战》
译文:用四张熟牛皮,二十头牛犒劳秦国军队。
13、诚
①名词。真心真意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真心真意)《愚公移山》
译文: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上两座山
②副词,表肯定。确实,的确。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 《六国论》 译文:战败而灭亡,实在是不得已
③连词,表示假设推论。果真,如果。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果真,如果)《隆中对》
译文:如果真的做到这样,那么雄霸天下的伟业就能够完成,汉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
14、除
①清除,去掉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译文:应当率领部队在天下范围内出击, 为东汉皇室去除残秽势力(曹操) 。
②修理,整修
即除魏阎废祠之址以葬之。
译文:就清理已废的魏阉生祠的旧址来安葬他们。
15、辞
①言辞,言语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文:(现在我要去死,)侯生却没有一句半句话送我。
②文辞,文学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屈原列传》
译文:都爱好文辞而以善于作赋被人称赞 ⑦辞令,应酬的言辞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屈原列传》 译文:(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
⑧谢,婉言道歉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秦王怕他撞坏宝玉,就向他道歉 ⑨命令
近者奉辞伐罪,旗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之战》
译文:近来我奉皇帝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军旗指向南方,刘琮投降。
⑩古代一种文体。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16、从
⑦升死,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译文:毕升死后, 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们得到了。
17、殆
①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译文:况且燕赵是处在秦(把别国) 消灭得差不多的时侯
②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译文:郦道元见到和听到的, 大概和我一样
18、当
①两者相抵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捕蛇者说》)
译文:招募能捕到这种毒蛇的人,(用捕到的蛇)顶他应交的租税。
③主持,执掌
北邀当国者相见。(《〈指南录〉后序》) 译文:元军邀请主持国政的人相见。
④当作
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 译文:晚些吃饭,(粗茶淡饭)也可以当作肉食;从容不迫地步行,就可以当成坐车。
⑤应当
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赤壁之战》)
译文:各位将军官吏如有再敢说应当投降曹操的,就和这个书案一样。
⑦占据,把守
一夫当关,万人莫开。(《蜀道难》)
译文:一个人把守关口,一万个人也攻不下来。 ⑧形容词,适宜,恰当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采草药》)
译文:按照古法采草药,多在二月和八月,这很不恰当。
19、道
①道路
有狼当道,人立而啼。(《中山狼传》)
译文:有一只狼站在路中间,像人一样直立着嚎叫。
⑥思想,学说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译文: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⑦说,讲
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译文:哪里讲得完呢?
⑧道义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译文: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
20、得
④完成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咏田家》)
译文:医治完了眼前的创伤,却挖掉了心上的肉。(比喻问题很多处理不过来,只能牺牲掉一些东西来解决别的问题,)
⑤通”德“,感恩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 译文: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我的恩德吗? ⑦融洽
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记王忠肃公翱事》) 译文:某某太监也很守法,和王翱相处得很融洽。
21、度
读音一:duó
①量,计算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量,计算) 《过秦论》 译文:试拿肴山以东的各国与陈涉比比长短和大小,比较一下权势和力量,那更不能相提并论。 读音二:dù
③计量长短的标准
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
译文:宁可相信所量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④限度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论积贮疏》) 译文:生产是有季节的,而使用却没有限度,那么物资一定会很快耗尽。
⑤制度,法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
译文:在国内建立法律制度,致力于耕种纺织 ⑦常态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 《荆轲刺秦王》
译文:群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没有意料到,大家都失去常态。
22、非
③副词,除了,除非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赤壁之战》)
译文:除了刘备以外,没有可以抵挡曹操的人了 ⑤多用在叙述句、描写句中,相当于“不” 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风俗
云。(《训俭示康》)
译文:你不仅自己应当履行节俭,还应当用这个道理教育你的子孙,让他们知道前辈的风俗啊。 ⑥讥评,责难,认为不对
是已而非人,俗之同病。(刘开《问说》)
译文:认为自己正确,别人不对,这是世俗的通病。
23、复
③回答
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译文:不敢说一句话来回答。
24、负
②担负,担当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衡量这两个办法,宁可答应下来,让秦承担理亏(的责任)。
③仗恃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秦国贪心,倚仗它的强盛,用空话来求取(我们的)宝玉。
④辜负,对不起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我实在害怕被您欺骗而辜负了赵国。 ⑤背弃,违背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实行了斋戒,也一定
会背弃盟约,不补偿给赵国城池。
⑥覆盖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
译文:青苍色的山峰上覆盖着白雪,像明亮的蜡烛一样,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⑦名词,失败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谋攻》)
译文:不了解对方,却了解自己,胜败(的几率)各占一半。
25、盖
①车盖
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
译文:现在已经长得高高的,(枝叶茂盛),像车
盖一样了。
②器物的盖子
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张衡传》)
译文:盖子高高的鼓起来,形状像酒樽一样。 ③遮盖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歌》)
译文:天像个帐篷,遮盖着大地。
④胜过,压倒
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赤壁之战》) 译文:刘备是汉朝王室的后代,杰出的才能超过了当世之人。
⑥连接上文,表示原因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译文: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就是由怨恨引起的。
⑦疑问代词,通“盍” (hé),何,怎么 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译文:技艺怎么(精湛)到了这种地步啊? ⑧表肯定判断,“原来是”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译文: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打瞌睡,原来是为了诱敌。
26.故,gù
(1)名词
①缘故,原因
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打胜了这一仗后,庄公问这次取胜的原因。④事故,变故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报刘一丈书》) ——家乡多有变故,不能不使客居在外的游子担忧。
⑤旧有的,原来的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赤壁怀古》) ——那西边的旧营垒,人们说是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
⑥本来
此物故非西产。(《促织》)
——这种东西本来不是山西特产。
⑦衰老
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
——时光一天一天的流逝,我的容颜也衰老了。 ⑨仍然、仍旧
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赤壁之战》)
——逐级提升仍然少不了当个州郡的长官。
27.固,gù
(1)名词,险要的地势
秦孝公据肴函之固。(《过秦论》)
——秦孝公占据着肴山和函谷关的险要地势。 ②巩固,安定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天时不如地利》) ——巩固国防不必靠山河的险要。
③坚守,安守
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军多次打败赵国的军队,赵军坚守营寨不肯出战。
⑤坚固
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赤壁之战》)——荆州和我国邻近接壤,江山险要坚固。⑥坚决,坚持
蔺相如固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坚决制止他们。
⑧表确然,确实,实在
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记》) ——这实在是百世难得的际遇啊!
28.顾,gù
①看,视
顾野有麦场
译文:(屠户)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 ④顾惜,顾念,关心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 ——子布、元表众人各自关心自己的妻子儿女。 ⑤顾虑,考虑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指南录〉后序》) ——只想要求得一死,不再考虑利害。 ⑥表转折,只,只是
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译文:只是心想养着这样低劣的东西,终究没有什么用处
⑦表反问,反而,难道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人如果要立下志向,难道不如蜀地边远偏僻地方的和尚吗?
29.归,guī
(1)动词
①女子出嫁
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 ——此后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了。 ④归还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如果十五座城不能归入赵国,请允许我把宝玉完好的归还给赵国。
⑤归属,归依
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赤壁之战》) ——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附到他那里。 ⑥归到一处,汇聚
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赤壁之战》) ——各位英雄豪杰都仰慕他,好像江河汇聚到大海一样。
30.国,guó
②诸侯国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
——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毛病出在贿赂秦国上。
③国都,京城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登上这座楼,就会有一种远离国都,怀念家乡(的情绪)
④国事
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⑤地区,地域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硕鼠》)
——我发誓要离开你,去到那欢乐的地方。
考纲规定的120个重点实词例句翻译(一)
1、爱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
④爱慕,欣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爱莲说》
译文: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
⑤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
译文:等到子产去世,孔子听说后哭着说:“(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他继承了古人仁爱的遗风。)”
2、安
⑥养生,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译文:吃的和穿的,不敢一个人独自享用,
3、被
读音一:bèi
①遭受,遇到,蒙受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论积贮疏》
译文:年成有好坏(荒年、丰年),(这是)大自然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遭受过。 ②介词,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屈原列传》
译文: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
④被子(名词)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杨修之死》 译文: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读音二:pī,
⑤通“披” 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
译文:将军亲身披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
⑥通“披”,披散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 译文:屈原走到江边,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
4、倍
②加强、增加
焉用亡郑以倍邻?(增加) 《烛之吴退秦师》 译文: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④一倍,加倍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孙子•谋攻》 译文: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他们,有
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进攻他们,有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设法分散他们(逐个击破)。
5、本
②根本,基础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译文:大王如果想施行仁政, 为什么不从根本上着手呢?
⑤推究本源、考查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译文:或许探究他的成败的根源,(会得出) 都是出自人为的原因呢?
6、鄙
①边界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 《为学》
译文: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
②以„„为边界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译文: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 您知道是困难的。
③复合词: 鄙人
鄙人不知忌讳。”《史记•冯唐列传》 译文:我这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
④动词,轻视
孔子鄙其小器(轻视) 《训俭示康》 译文:孔子轻视他器量狭小。
⑤见识浅,粗俗
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译文: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
7、兵
①兵器,武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武器) 《过秦论》 译文: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到都城咸阳 ②士兵
未几,敌兵舁果炮至
译文:没有多久,敌人果然抬着大炮来了 ③军队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译文:想不给(玉璧), 但是又怕秦国的军队打过来。
④战争,军事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战争,军事)《论积贮疏》 译文:战争、旱灾相继而来,社会的财富极其缺乏
⑤用兵策略,战略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孙子•谋攻》
译文: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打破(敌方的)
计谋,其次是挫败(敌方的)外交。
8、病
①疾病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 《扁鹊见蔡桓公》
译文:您的疾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了,不及时医治将要更加严重
②困苦不堪,困乏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 《捕蛇者说》
译文:假使当初我不做这个差事,早已经困苦不堪了
③责备、羞辱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责备、羞辱)《训俭示康》
译文:古人把节俭作为美好的品德,现代人却用节俭来互相羞辱。
④使成病态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成病态)《病梅馆记》
译文:把梅弄成奇形怪状,弄成病态,拿这作为职业来赚钱
⑤担心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译文: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会担心别人不赏识自己。
⑥疲劳
今日病矣,予独助苗长矣
译文:今天可累坏我了(我很疲劳),我用拔苗的方法帮助庄稼长高啦!
9、察
①仔细看,观察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石钟山记》
译文:我仔细地观察,原来山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
②详审,考察,审察
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赤壁之战》 译文:刚才我(鲁肃)审察众人的议论,(是)
专门想贻误将军
③了解,弄清楚,明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曹刿论战》 译文:轻重不同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④看清楚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看清楚) 《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稍,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
⑤精明
11、曾
③副词,相当于“竟然”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译文:(现在我要去死, )侯生却没有一句半句话送我
12、乘
④登上
登乘鄂渚而反顾兮,„„
译文:在鄂渚登岸回头遥望国都,对着秋冬的寒风叹息。
⑤趁着,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趁着,凭借)《过秦论》
译文:趁着有利的形势和方便的条件,侵略诸侯各国,分割天下的土地。
⑥一车四马的总称
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译文:得到帝王的权势,统辖八州,而使同等的六国来朝拜
⑧数词,四
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肴之战》
译文:用四张熟牛皮,二十头牛犒劳秦国军队。
13、诚
①名词。真心真意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真心真意)《愚公移山》
译文: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上两座山
②副词,表肯定。确实,的确。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 《六国论》 译文:战败而灭亡,实在是不得已
③连词,表示假设推论。果真,如果。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果真,如果)《隆中对》
译文:如果真的做到这样,那么雄霸天下的伟业就能够完成,汉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
14、除
①清除,去掉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译文:应当率领部队在天下范围内出击, 为东汉皇室去除残秽势力(曹操) 。
②修理,整修
即除魏阎废祠之址以葬之。
译文:就清理已废的魏阉生祠的旧址来安葬他们。
15、辞
①言辞,言语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文:(现在我要去死,)侯生却没有一句半句话送我。
②文辞,文学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屈原列传》
译文:都爱好文辞而以善于作赋被人称赞 ⑦辞令,应酬的言辞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屈原列传》 译文:(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
⑧谢,婉言道歉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秦王怕他撞坏宝玉,就向他道歉 ⑨命令
近者奉辞伐罪,旗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之战》
译文:近来我奉皇帝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军旗指向南方,刘琮投降。
⑩古代一种文体。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16、从
⑦升死,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译文:毕升死后, 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们得到了。
17、殆
①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译文:况且燕赵是处在秦(把别国) 消灭得差不多的时侯
②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译文:郦道元见到和听到的, 大概和我一样
18、当
①两者相抵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捕蛇者说》)
译文:招募能捕到这种毒蛇的人,(用捕到的蛇)顶他应交的租税。
③主持,执掌
北邀当国者相见。(《〈指南录〉后序》) 译文:元军邀请主持国政的人相见。
④当作
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 译文:晚些吃饭,(粗茶淡饭)也可以当作肉食;从容不迫地步行,就可以当成坐车。
⑤应当
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赤壁之战》)
译文:各位将军官吏如有再敢说应当投降曹操的,就和这个书案一样。
⑦占据,把守
一夫当关,万人莫开。(《蜀道难》)
译文:一个人把守关口,一万个人也攻不下来。 ⑧形容词,适宜,恰当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采草药》)
译文:按照古法采草药,多在二月和八月,这很不恰当。
19、道
①道路
有狼当道,人立而啼。(《中山狼传》)
译文:有一只狼站在路中间,像人一样直立着嚎叫。
⑥思想,学说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译文: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⑦说,讲
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译文:哪里讲得完呢?
⑧道义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译文: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
20、得
④完成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咏田家》)
译文:医治完了眼前的创伤,却挖掉了心上的肉。(比喻问题很多处理不过来,只能牺牲掉一些东西来解决别的问题,)
⑤通”德“,感恩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 译文: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我的恩德吗? ⑦融洽
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记王忠肃公翱事》) 译文:某某太监也很守法,和王翱相处得很融洽。
21、度
读音一:duó
①量,计算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量,计算) 《过秦论》 译文:试拿肴山以东的各国与陈涉比比长短和大小,比较一下权势和力量,那更不能相提并论。 读音二:dù
③计量长短的标准
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
译文:宁可相信所量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④限度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论积贮疏》) 译文:生产是有季节的,而使用却没有限度,那么物资一定会很快耗尽。
⑤制度,法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
译文:在国内建立法律制度,致力于耕种纺织 ⑦常态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 《荆轲刺秦王》
译文:群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没有意料到,大家都失去常态。
22、非
③副词,除了,除非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赤壁之战》)
译文:除了刘备以外,没有可以抵挡曹操的人了 ⑤多用在叙述句、描写句中,相当于“不” 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风俗
云。(《训俭示康》)
译文:你不仅自己应当履行节俭,还应当用这个道理教育你的子孙,让他们知道前辈的风俗啊。 ⑥讥评,责难,认为不对
是已而非人,俗之同病。(刘开《问说》)
译文:认为自己正确,别人不对,这是世俗的通病。
23、复
③回答
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译文:不敢说一句话来回答。
24、负
②担负,担当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衡量这两个办法,宁可答应下来,让秦承担理亏(的责任)。
③仗恃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秦国贪心,倚仗它的强盛,用空话来求取(我们的)宝玉。
④辜负,对不起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我实在害怕被您欺骗而辜负了赵国。 ⑤背弃,违背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实行了斋戒,也一定
会背弃盟约,不补偿给赵国城池。
⑥覆盖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
译文:青苍色的山峰上覆盖着白雪,像明亮的蜡烛一样,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⑦名词,失败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谋攻》)
译文:不了解对方,却了解自己,胜败(的几率)各占一半。
25、盖
①车盖
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
译文:现在已经长得高高的,(枝叶茂盛),像车
盖一样了。
②器物的盖子
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张衡传》)
译文:盖子高高的鼓起来,形状像酒樽一样。 ③遮盖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歌》)
译文:天像个帐篷,遮盖着大地。
④胜过,压倒
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赤壁之战》) 译文:刘备是汉朝王室的后代,杰出的才能超过了当世之人。
⑥连接上文,表示原因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译文: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就是由怨恨引起的。
⑦疑问代词,通“盍” (hé),何,怎么 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译文:技艺怎么(精湛)到了这种地步啊? ⑧表肯定判断,“原来是”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译文: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打瞌睡,原来是为了诱敌。
26.故,gù
(1)名词
①缘故,原因
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打胜了这一仗后,庄公问这次取胜的原因。④事故,变故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报刘一丈书》) ——家乡多有变故,不能不使客居在外的游子担忧。
⑤旧有的,原来的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赤壁怀古》) ——那西边的旧营垒,人们说是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
⑥本来
此物故非西产。(《促织》)
——这种东西本来不是山西特产。
⑦衰老
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
——时光一天一天的流逝,我的容颜也衰老了。 ⑨仍然、仍旧
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赤壁之战》)
——逐级提升仍然少不了当个州郡的长官。
27.固,gù
(1)名词,险要的地势
秦孝公据肴函之固。(《过秦论》)
——秦孝公占据着肴山和函谷关的险要地势。 ②巩固,安定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天时不如地利》) ——巩固国防不必靠山河的险要。
③坚守,安守
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军多次打败赵国的军队,赵军坚守营寨不肯出战。
⑤坚固
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赤壁之战》)——荆州和我国邻近接壤,江山险要坚固。⑥坚决,坚持
蔺相如固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坚决制止他们。
⑧表确然,确实,实在
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记》) ——这实在是百世难得的际遇啊!
28.顾,gù
①看,视
顾野有麦场
译文:(屠户)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 ④顾惜,顾念,关心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 ——子布、元表众人各自关心自己的妻子儿女。 ⑤顾虑,考虑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指南录〉后序》) ——只想要求得一死,不再考虑利害。 ⑥表转折,只,只是
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译文:只是心想养着这样低劣的东西,终究没有什么用处
⑦表反问,反而,难道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人如果要立下志向,难道不如蜀地边远偏僻地方的和尚吗?
29.归,guī
(1)动词
①女子出嫁
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 ——此后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了。 ④归还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如果十五座城不能归入赵国,请允许我把宝玉完好的归还给赵国。
⑤归属,归依
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赤壁之战》) ——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附到他那里。 ⑥归到一处,汇聚
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赤壁之战》) ——各位英雄豪杰都仰慕他,好像江河汇聚到大海一样。
30.国,guó
②诸侯国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
——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毛病出在贿赂秦国上。
③国都,京城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登上这座楼,就会有一种远离国都,怀念家乡(的情绪)
④国事
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⑤地区,地域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硕鼠》)
——我发誓要离开你,去到那欢乐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