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卧尔兹:爱国爱教是穆斯林的传统美德

点击上方“蓝色字”可关注我们!中华民族是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国人的爱国情,发端于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亲人的眷恋,对创造美丽家园的祖先的崇敬。中国人的爱国情也萌生于对祖国壮丽河山的依恋,对祖国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的钟爱。中国各族人民在爱国主义文化传统的熏陶下,不仅涌现出了无数爱国英雄人物,而且从爱国实践中升华出砺志报国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取向。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秦之际,就已出现爱国的观念和爱国思想。《战国策·西周策》说:“周君岂能无爱国哉”,《汉纪》也有“欲使亲民如子,爱国如家”的记载。战国时期的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爱国者,他的《离骚》表达了“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忧思深广的爱国情怀。岳飞的“精忠报国”,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曲曲慷慨之词表达了中华民族忠于祖国的磅礴正气。郑成功依靠高山族人民打败荷兰殖民者,使沦陷三十八年的台湾回归祖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禁烟抗英,在抗击斗争中视死如归,以身许国。这些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神,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反对分裂倒退中发挥了铸造“国魂”和“民魂”的作用。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兄弟民族,情同手足,休戚与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倡导自己的公民弘扬爱国的传统,因为爱国主义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精神资源,关系着一个民族能否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爱国意识也是我国回族穆斯林的传统美德,先知穆圣“爱国是信仰的一部分”的教诲,将爱国意识提高到了信仰的高度,并告诫我们在爱教的同时,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又说:“你们热爱祖国,应像鸟儿眷恋自己的窝巢一样。”哪一个鸟儿希望自己的窝巢支离破碎?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只有国强,才有民富,只有民富,才有教兴,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古往今来,中国穆斯林一贯坚持爱国爱教的基本准则,谨记圣训教诲,把爱国爱教作为固本强基的立教之本,保持与祖国共存亡的中华民族气节,在祖国发展和危亡的紧要关头留下了许多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英雄事迹,涌现出无数忠贞不屈,彪炳千秋的穆斯林英雄儿女。元代有最杰出的赛典赤·赡思丁,治理云南六年,政绩卓著,他关心各族人民疾苦,兴修水利,发展文教,至今仍为各族人民所景仰。明朝回族将领常遇春,胡大海,相传有“十回保朱的传说”,郑和七下西洋,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还有刚直不阿,为民请命的海瑞,甲午之战回族总兵左宝贵与日寇殊死搏斗,他的英名流芳百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加入协约国却没有派出一兵一卒对德作战,为外人所耻笑,而回族军官马毓宝愤而加入法国外籍志愿军团,任联军指挥官,因战功卓著受奖,最后成为欧州战场牺牲的第一个中国人,孙中山为其题辞“黄胄光荣”。回族青年马骏,郭隆真等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员,献身救国救民运动,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年抗战时,回民支队“母子两代英雄”—马本斋的事迹传遍了华夏。这些爱国仁人志士是爱国爱教的宣传者和实践者,他们在中国历史的丰碑上写下了自己浓重的一笔,也是我们穆斯林爱国爱教思想和行为的代表典范,他们的事迹展示了中国穆斯林忠诚于国家的历史事实和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伊斯兰教是普世的宗教,但每个穆斯林又都是有国籍的,都要遵守各自国家的法律,服从所在国政府的领导,一个好的教民首先是一个好的公民。《古兰经》说:“你们当服从真主,服从圣人,服从你们之中的执政者” (4:59),所以爱国就要讲团结,爱国就要建设美好家园,爱国就要服从政府,爱国就要守法践约。我国是法制国家,穆斯林遇到突发事件要“理智一点,克制一点,法制一点”,不能让个别“文盲、法盲、教盲”损坏穆斯林形象。更不能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我们的爱国热情还应表现在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是尽职尽责,做好每一件事,做好自己应做的事,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将会指日可待。建国伊始,我国政府就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核心内容的民族政策,60多年来民族政策体系更趋完善,更加符合我国国情,我国政府在财政,金融、税收、对外开放、人才培养、资源开发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帮助和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设立少数民族发展基金,组织发达地区对民族地区实施对口支持,保留少数民族乡镇建制等等,几十年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所取得的经济社会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而任何企图挑起民族争端和仇恨,破坏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进而达到分裂中国的言行,是不得人心的,是违背各民族爱国爱教穆斯林群众共同愿望的,也与民族宗教毫无关系,他们的卑劣行经严重违背了伊斯兰教的基本精神,其终究不过是我国各民族共同谱写的繁荣发展曲中的一个不和谐的音符,不会影响整个民族团结的大局。社会稳定是民族地区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只有维护好民族地区的稳定,才能让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事实证明,今天的中国,已如腾飞的巨龙,令世人瞩目,这正是“尊严来自实力”,著名伊斯兰学者包尔汉曾说:“应该以我们生在这伟大光荣的祖国而骄傲,应该像爱护自己的眼珠一样来爱护我们的祖国。”因此我们穆斯林一定要坚持爱国爱教的政治观,增强忧患意识,“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为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END

点击上方“蓝色字”可关注我们!中华民族是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国人的爱国情,发端于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亲人的眷恋,对创造美丽家园的祖先的崇敬。中国人的爱国情也萌生于对祖国壮丽河山的依恋,对祖国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的钟爱。中国各族人民在爱国主义文化传统的熏陶下,不仅涌现出了无数爱国英雄人物,而且从爱国实践中升华出砺志报国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取向。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秦之际,就已出现爱国的观念和爱国思想。《战国策·西周策》说:“周君岂能无爱国哉”,《汉纪》也有“欲使亲民如子,爱国如家”的记载。战国时期的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爱国者,他的《离骚》表达了“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忧思深广的爱国情怀。岳飞的“精忠报国”,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曲曲慷慨之词表达了中华民族忠于祖国的磅礴正气。郑成功依靠高山族人民打败荷兰殖民者,使沦陷三十八年的台湾回归祖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禁烟抗英,在抗击斗争中视死如归,以身许国。这些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神,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反对分裂倒退中发挥了铸造“国魂”和“民魂”的作用。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兄弟民族,情同手足,休戚与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倡导自己的公民弘扬爱国的传统,因为爱国主义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精神资源,关系着一个民族能否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爱国意识也是我国回族穆斯林的传统美德,先知穆圣“爱国是信仰的一部分”的教诲,将爱国意识提高到了信仰的高度,并告诫我们在爱教的同时,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又说:“你们热爱祖国,应像鸟儿眷恋自己的窝巢一样。”哪一个鸟儿希望自己的窝巢支离破碎?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只有国强,才有民富,只有民富,才有教兴,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古往今来,中国穆斯林一贯坚持爱国爱教的基本准则,谨记圣训教诲,把爱国爱教作为固本强基的立教之本,保持与祖国共存亡的中华民族气节,在祖国发展和危亡的紧要关头留下了许多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英雄事迹,涌现出无数忠贞不屈,彪炳千秋的穆斯林英雄儿女。元代有最杰出的赛典赤·赡思丁,治理云南六年,政绩卓著,他关心各族人民疾苦,兴修水利,发展文教,至今仍为各族人民所景仰。明朝回族将领常遇春,胡大海,相传有“十回保朱的传说”,郑和七下西洋,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还有刚直不阿,为民请命的海瑞,甲午之战回族总兵左宝贵与日寇殊死搏斗,他的英名流芳百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加入协约国却没有派出一兵一卒对德作战,为外人所耻笑,而回族军官马毓宝愤而加入法国外籍志愿军团,任联军指挥官,因战功卓著受奖,最后成为欧州战场牺牲的第一个中国人,孙中山为其题辞“黄胄光荣”。回族青年马骏,郭隆真等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员,献身救国救民运动,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年抗战时,回民支队“母子两代英雄”—马本斋的事迹传遍了华夏。这些爱国仁人志士是爱国爱教的宣传者和实践者,他们在中国历史的丰碑上写下了自己浓重的一笔,也是我们穆斯林爱国爱教思想和行为的代表典范,他们的事迹展示了中国穆斯林忠诚于国家的历史事实和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伊斯兰教是普世的宗教,但每个穆斯林又都是有国籍的,都要遵守各自国家的法律,服从所在国政府的领导,一个好的教民首先是一个好的公民。《古兰经》说:“你们当服从真主,服从圣人,服从你们之中的执政者” (4:59),所以爱国就要讲团结,爱国就要建设美好家园,爱国就要服从政府,爱国就要守法践约。我国是法制国家,穆斯林遇到突发事件要“理智一点,克制一点,法制一点”,不能让个别“文盲、法盲、教盲”损坏穆斯林形象。更不能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我们的爱国热情还应表现在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是尽职尽责,做好每一件事,做好自己应做的事,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将会指日可待。建国伊始,我国政府就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核心内容的民族政策,60多年来民族政策体系更趋完善,更加符合我国国情,我国政府在财政,金融、税收、对外开放、人才培养、资源开发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帮助和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设立少数民族发展基金,组织发达地区对民族地区实施对口支持,保留少数民族乡镇建制等等,几十年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所取得的经济社会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而任何企图挑起民族争端和仇恨,破坏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进而达到分裂中国的言行,是不得人心的,是违背各民族爱国爱教穆斯林群众共同愿望的,也与民族宗教毫无关系,他们的卑劣行经严重违背了伊斯兰教的基本精神,其终究不过是我国各民族共同谱写的繁荣发展曲中的一个不和谐的音符,不会影响整个民族团结的大局。社会稳定是民族地区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只有维护好民族地区的稳定,才能让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事实证明,今天的中国,已如腾飞的巨龙,令世人瞩目,这正是“尊严来自实力”,著名伊斯兰学者包尔汉曾说:“应该以我们生在这伟大光荣的祖国而骄傲,应该像爱护自己的眼珠一样来爱护我们的祖国。”因此我们穆斯林一定要坚持爱国爱教的政治观,增强忧患意识,“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为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END


相关文章

  • 桃江县鲊埠回族乡清真寺
  • 桃江地处湖南中北部,这里依山傍水,物产丰富,溪河纵横,稻香鱼肥,素称为"湘中半岛之鱼米之乡",素有"美人窝"之称的"桃花江"贯穿其中.在这块神奇而富饶的土地上,资水河孕育了异彩纷呈 ...查看


  • 维吾尔族伊斯兰建筑价值
  • 浅议维吾尔族伊斯兰建筑的价值 维吾尔建筑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点.维吾尔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自己所处的地理优势.社会经济状况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建筑风格,华丽而神奇的建筑艺术.维吾尔族建筑文化 ...查看


  • 向圣人学习,做一个心灵自由的人
  • 2015-03-29 马明良 教授 编者按 学士林马明良教授应兰州绣河沿清真寺教长马世忠阿訇的邀请,于2015年3月27日(周五)讲了主麻瓦尔兹,提出了一个深刻的命题:向圣人学习,做一个心灵自由的人.他不无忧虑地警告生活在高科技时代的现代人 ...查看


  • 由历史来探析阿富汗问题的由来
  • 中国民族报/2009年/8月/21日/第008版 理论周刊・国际 由历史来探析阿富汗问题的由来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 黄民兴 8月20日,阿富汗迎来塔利班政权被推翻后的第二次总统选举.在这个局势动荡.亟待发展的国家,伴随大选而来的是更加 ...查看


  • 回族爱国人物故事
  • 回族爱国人物故事 马和福(1893-1937),回族,经名尕西姆,是宁夏党史上著名的革命英烈.英雄典范.1936年12月红军在西征途中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县级少数民族自治政权--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马和福担任主席兼县回民游击大队队长.1 ...查看


  • "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去宗教极端化"演讲稿
  • "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去宗教极端化"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去宗教极端化",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宗教问题与民 ...查看


  • 奥巴马就职演讲中文翻译
  • 同胞们: 我今天站在这里,深感面前使命的重大,深谢你们赋予的信任,并铭记我们前辈所付的代价.我感谢布什总统对国家的贡献以及他在整个过渡阶段给予的大度合作. 至此,有四十四个美国人发出总统誓言.这些字词曾在蒸蒸日上的繁荣时期和宁静安详的和平年 ...查看


  • 家庭美德小测试
  • 题卡 1. 人们最早接受道德教育的地方是哪里?(答:家庭.) 2. 对长辈,早上起来要说"早安",晚上睡觉前要道声什么?(答:晚安.) 3.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和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答:孝敬父母) 4. 哪种 ...查看


  • 中国文化23
  • 中国文化(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 -------------------------------------------东方汉院 第一章:论文化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特色,是民族和国家的灵魂,是民族心理的共同归宿. 第一节:什么是文化? 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