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普世价值"的认识

对“普世价值”的认识及其对策

【摘 要】“普世价值”作为一种新兴的意识形态传入我国,使得

学术界对“普世价值”的争论日趋激烈。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不仅是

一场主导意识形态的斗争,也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建设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历史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改革开放

三十年实践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创新理论成果是我

国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

程中,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普世价值”;意识形态;理论价值

近几年,“普世价值”逐渐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热点问题,甚至已经

成为一种思潮,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有一些人大肆宣扬“普世价值”

观,认为从文艺复兴以来形成的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人权观念,

是任何时代、任何民族都应该奉行的“普世价值”,甚至主张应该

用这些自由、民主、人权观念作为今天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在西

方,“普世价值”实际上是西方社会对本身传统的发扬,也是学习

和整合其他文明的结果。而我国传统的人本主义也是一种“普世价

值”,只是在各种实践中难以完全实现。

一、“普世价值”的内涵及其实质

“普世价值”也被称为普遍伦理、全球伦理,从字面上看,是指

适应于一切时代、一切人的价值观。有学者认为,“普世价值”具

有多维性,既是一种理念价值,也是一种体验价值,既包括伦理价

值,也包括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等价值。现代西方“普世价值”观

属于资产阶级价值观,它与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的价值观在用语、

表象、途径、模式和性质等某些方面有共同点,但在根本社会实质

和阶级实质上是不同的。显然,“普世价值”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

性,并没有脱离意识形态的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共性总是

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独立于个性之外的共性,共性和个性总是和个

性结合在一起的。从哲学范畴上看,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意义,是

客体的作用同主体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价值判断

是一种观念、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

“普世价值”的实质,是以西方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改造中国的

政治制度,以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为主流,干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建设,鼓吹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全盘私有化制造舆论,搞垮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基础;在国家统一问题

上,迎合西方敌对势力,支持配合藏独、台独等分裂势力,站在了

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对立面。借助“普世价值”思潮树

立西方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并强加给中国作为改造政治制度的武

器,以打倒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旗帜,使世界价值观念趋同化或一元

化,也就是西方化或美国化。

二、对“普世价值”认识

意识形态通常被理解为一种具有理解性的想像、一种观看事物的

方法(比较世界观),存在于共识与一些哲学趋势中,或者是指由

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对所有社会成员提出的一组观念。当今我国主要

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创新理论成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西方文化入侵和各种思潮渐渗我

国。“普世价值”作为其中的一种思潮,企图攻击和否定我国社会

主义民族政治建设,大肆传播和散布“普世价值”。而从人类的认

识来讲,“普世”本身使人类试图超越自身的有限性,超越事物纷

繁复杂的多样性,以追求无限性和对多样性进行普遍把握的一种努

力。而从认识的根源上,“普世”是混淆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的结

果,是混淆自然与伦理、真与善、本体论与目的论或世界观与价值

观的产物。换言之,“普世价值”缺乏界限,且极易导致教条主义、

政治极端主义和原教旨主义。

马克思主义观分析,不能笼统否定“普世价值”的存在,应指明

它的基础在于人类共同利益,如果缺乏共同利益的支撑,“普世价

值”只能作为一种美好的愿望或幻想而存在,不具有真正的意义。

其次由于阶级社会的利益分化,人类话语和普遍利益的现实表达只

能体现上升时期新阶级的阶级意识。而通过否定阶级性话语而抽象

地谈论“普世价值”,本质上是西方话语霸权的表达,是其“西化”、

“分化”我国图谋的具体方式,也是我国产生价值混乱的一个根源,

其目的是割断当代中国的发展成就与社会主义的联系。当今世界是

阶级社会的历史条件下,根本不存在所谓“普世”的,超阶级的价

值体系和价值观。属于全人类的共同精神文化财富是存在的,诸如

在自然科学、语言文字、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人类生活的共性;为

全人类所共有、具有普世意义的价值关怀。

三、抵制“普世价值” 树立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人类历史表明,人类在进入阶级社会以来,任何社会的意识形态

都只有一种具指导地位的思想而不可能有多种指导思想并存。指导

思想一元化是阶级社会的客观规律和普遍现象,在资本主义社会,

反映资产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占主流地位。只要人类社会存在阶

级,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就不会过时,在国内外

还存在敌对势力的情况下,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

析方法就能够透过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社会表象,认清其后隐藏

的真实意图。对于“普世价值”的意识形态斗争,我们要运用马克

思主义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原理、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原理,以及

人的本质论述、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对“普世价值”进行分析。

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

锐性,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巩固和加强马克

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整顿,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鲜明,信仰

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认清“普世价值”只在国际范围流行,具有欺骗性的资产阶级思潮,

以抽象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为哲学基础,否定和反对马克思主义阶

级观点和阶级分析。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同时,增强社会主

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同时,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认清中

国政治制度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产物,是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

和社会经济结构变迁性质决定的实践产物。

四、结语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直至阶级现象被彻底消灭之前,凡是与

一定社会相联系的经济基础、利益结构和上层建筑,都具有鲜明的

阶级性和意识形态指向,因而从根本上讲,并不存在所谓的超阶级

的、全人类的普世价值。因此,对“普世价值”的争论并不是一个

单纯的学术问题,而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问题。应树立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弘扬好本民族的“普世价

值”,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自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周新成.一些人鼓吹的“普世价值”实质上就是西方的价值[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1):59-61.

[2]刘书林.“普世价值”思潮的政治是指与泛滥的原因[j]. 思想

理论教育导刊,2009(7):125-126.

[3]张小川.国内近期 关于“普世价值”问题研究[j]. 思想理论

教育导刊,2009(8):124.

[4]马晓彬,刘建伟.“普世价值”研究述评[j].学术论坛,2010

(4):63-67.

[5]王孝哲.试论“普世价值” [j]. 学术探索,2010(6):11-16.

[6]白剑波.马克思主义与普世价值的关系[j].河北学刊,2011

(1):238-241.

对“普世价值”的认识及其对策

【摘 要】“普世价值”作为一种新兴的意识形态传入我国,使得

学术界对“普世价值”的争论日趋激烈。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不仅是

一场主导意识形态的斗争,也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建设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历史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改革开放

三十年实践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创新理论成果是我

国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

程中,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普世价值”;意识形态;理论价值

近几年,“普世价值”逐渐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热点问题,甚至已经

成为一种思潮,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有一些人大肆宣扬“普世价值”

观,认为从文艺复兴以来形成的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人权观念,

是任何时代、任何民族都应该奉行的“普世价值”,甚至主张应该

用这些自由、民主、人权观念作为今天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在西

方,“普世价值”实际上是西方社会对本身传统的发扬,也是学习

和整合其他文明的结果。而我国传统的人本主义也是一种“普世价

值”,只是在各种实践中难以完全实现。

一、“普世价值”的内涵及其实质

“普世价值”也被称为普遍伦理、全球伦理,从字面上看,是指

适应于一切时代、一切人的价值观。有学者认为,“普世价值”具

有多维性,既是一种理念价值,也是一种体验价值,既包括伦理价

值,也包括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等价值。现代西方“普世价值”观

属于资产阶级价值观,它与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的价值观在用语、

表象、途径、模式和性质等某些方面有共同点,但在根本社会实质

和阶级实质上是不同的。显然,“普世价值”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

性,并没有脱离意识形态的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共性总是

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独立于个性之外的共性,共性和个性总是和个

性结合在一起的。从哲学范畴上看,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意义,是

客体的作用同主体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价值判断

是一种观念、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

“普世价值”的实质,是以西方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改造中国的

政治制度,以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为主流,干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建设,鼓吹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全盘私有化制造舆论,搞垮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基础;在国家统一问题

上,迎合西方敌对势力,支持配合藏独、台独等分裂势力,站在了

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对立面。借助“普世价值”思潮树

立西方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并强加给中国作为改造政治制度的武

器,以打倒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旗帜,使世界价值观念趋同化或一元

化,也就是西方化或美国化。

二、对“普世价值”认识

意识形态通常被理解为一种具有理解性的想像、一种观看事物的

方法(比较世界观),存在于共识与一些哲学趋势中,或者是指由

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对所有社会成员提出的一组观念。当今我国主要

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创新理论成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西方文化入侵和各种思潮渐渗我

国。“普世价值”作为其中的一种思潮,企图攻击和否定我国社会

主义民族政治建设,大肆传播和散布“普世价值”。而从人类的认

识来讲,“普世”本身使人类试图超越自身的有限性,超越事物纷

繁复杂的多样性,以追求无限性和对多样性进行普遍把握的一种努

力。而从认识的根源上,“普世”是混淆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的结

果,是混淆自然与伦理、真与善、本体论与目的论或世界观与价值

观的产物。换言之,“普世价值”缺乏界限,且极易导致教条主义、

政治极端主义和原教旨主义。

马克思主义观分析,不能笼统否定“普世价值”的存在,应指明

它的基础在于人类共同利益,如果缺乏共同利益的支撑,“普世价

值”只能作为一种美好的愿望或幻想而存在,不具有真正的意义。

其次由于阶级社会的利益分化,人类话语和普遍利益的现实表达只

能体现上升时期新阶级的阶级意识。而通过否定阶级性话语而抽象

地谈论“普世价值”,本质上是西方话语霸权的表达,是其“西化”、

“分化”我国图谋的具体方式,也是我国产生价值混乱的一个根源,

其目的是割断当代中国的发展成就与社会主义的联系。当今世界是

阶级社会的历史条件下,根本不存在所谓“普世”的,超阶级的价

值体系和价值观。属于全人类的共同精神文化财富是存在的,诸如

在自然科学、语言文字、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人类生活的共性;为

全人类所共有、具有普世意义的价值关怀。

三、抵制“普世价值” 树立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人类历史表明,人类在进入阶级社会以来,任何社会的意识形态

都只有一种具指导地位的思想而不可能有多种指导思想并存。指导

思想一元化是阶级社会的客观规律和普遍现象,在资本主义社会,

反映资产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占主流地位。只要人类社会存在阶

级,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就不会过时,在国内外

还存在敌对势力的情况下,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

析方法就能够透过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社会表象,认清其后隐藏

的真实意图。对于“普世价值”的意识形态斗争,我们要运用马克

思主义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原理、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原理,以及

人的本质论述、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对“普世价值”进行分析。

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

锐性,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巩固和加强马克

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整顿,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鲜明,信仰

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认清“普世价值”只在国际范围流行,具有欺骗性的资产阶级思潮,

以抽象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为哲学基础,否定和反对马克思主义阶

级观点和阶级分析。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同时,增强社会主

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同时,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认清中

国政治制度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产物,是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

和社会经济结构变迁性质决定的实践产物。

四、结语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直至阶级现象被彻底消灭之前,凡是与

一定社会相联系的经济基础、利益结构和上层建筑,都具有鲜明的

阶级性和意识形态指向,因而从根本上讲,并不存在所谓的超阶级

的、全人类的普世价值。因此,对“普世价值”的争论并不是一个

单纯的学术问题,而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问题。应树立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弘扬好本民族的“普世价

值”,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自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周新成.一些人鼓吹的“普世价值”实质上就是西方的价值[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1):59-61.

[2]刘书林.“普世价值”思潮的政治是指与泛滥的原因[j]. 思想

理论教育导刊,2009(7):125-126.

[3]张小川.国内近期 关于“普世价值”问题研究[j]. 思想理论

教育导刊,2009(8):124.

[4]马晓彬,刘建伟.“普世价值”研究述评[j].学术论坛,2010

(4):63-67.

[5]王孝哲.试论“普世价值” [j]. 学术探索,2010(6):11-16.

[6]白剑波.马克思主义与普世价值的关系[j].河北学刊,2011

(1):238-241.


相关文章

  • 马克思主义认识生命论
  • 第五讲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点, 掌握认识的本质及其发 展的一般规律,弄懂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 值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能力. 教学 ...查看


  • 实践认识真理
  • 第四章 实践 认识 真理 一.本章目录 第一节.认识的发生.发展.目的和本质 一.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 二.认识的本质 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过程 一.主体认识的要素和结构 二.认识的辩证过程 第三节.认识的结果及检验 一.真理和谬误 二. ...查看


  • 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认识的现状
  •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价值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通过对20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访谈的整理与分析,研究者得到如下结论: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普遍持有肯定态度: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认识普遍偏低: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认识存在功利主义取向 ...查看


  • 马克思考试重点整理
  • 马克思考试重点整理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 ...查看


  • 马克思自己总结的
  •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广义上?狭义上?)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列宁等对它的继承和发展,还有毛泽东思想 ...查看


  •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
  •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选题: 1.认识的主体是指() A感性存在的人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现实存在的个人 D实践所指向的人 2.认识的客体是指( ) A客观物质世界 B客观事物 C客观自然界 D主体实践 ...查看


  • 马哲知识点总结 1
  • 苏州科技学院马哲复习资料 Kent zhuang 第一部分 哲学 第一章 唯物论和辩证法 唯物论 (Ⅰ) 概念 ⑴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哲学:系统化理论化 ...查看


  • "三个有利于"标准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
  • 作者:董德刚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1995年02期 提出这个问题是有原因的:其一,我们在中央党校的教学中,是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放到党的思想路线这个单元来讲的.这就使一些同志产生了一个问题:"三个 ...查看


  • C2-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 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在西方,近代以前的哲学侧重于本体论的研究,近代以后的哲学侧重于认识论的研究.而19世纪中后期以来,西方社会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日益繁荣的商品经济,在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的同时,也造成了 ...查看


  • 历史回顾与理论反思
  • 作者:郝立忠 理论学刊 2008年07期 [中图分类号]B0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909(2008)04-0004-09 改革开放30年来,真理标准大讨论对改革开放实践的理论支撑作用经久不衰.但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