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 常见仪器的分类、用途
考点2 几种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1.溶液的配制;2.中和滴定;3.加热;4.物质的溶解; 5.装置气密性检查
原理:利用气体 的物理性质 方法:微热法:适用于简单装置
液差法:适用于启普发生器及其简易装置
酒精灯局部加热法:适用于整套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6.蒸馏 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7.过滤 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过滤时应注意:①一 ②二 ③三 8.蒸发和结晶
9.分液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的方法。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
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10.升华 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
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
13.渗析 利用半透膜(如膀胱膜、羊皮纸、玻璃纸等),使胶体跟混在其中的分子、离子
分离的方法。常用渗析的方法来提纯、精制胶体溶液。 考点3 常见指示剂(或试纸) 的使用
检验酸碱性的试纸有: 色石蕊试纸、 色石蕊试纸、 试纸。 检验氧化性试剂的试纸有: 淀粉试纸。
1.用pH 试纸测溶液的pH 时不能润湿,检测气体时一般要
2.用试纸检验气体的性质时一般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一端,用玻璃棒
把试纸放到盛有待测气体的容器口 (不得接触容器内壁) 。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判断气体的性质。
3.用试纸检验溶液的性质时,一般先把一小块试纸放在溶液的玻璃棒点在试纸的 部,观察颜色的变化,判断溶液的性质。
考点4 玻璃仪器的洗涤
1.水洗法:在试管中注入少量水,用合适毛刷蘸洗涤剂刷洗,再用水冲洗,最后用蒸
馏水清洗,洗涤干净的标志是: 。 2.药剂洗涤法 特别提醒:
①附有不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可选用稀盐酸清洗,必要时可稍加热 ②附有油脂,可选用碱液(Na2CO 3) 清洗 ③附有硫磺,可选用CS 2或NaOH 溶液洗涤 ④作“银镜”、“铜镜”实验后的试管,用稀硝酸洗
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试管附有二氧化锰,可用浓盐酸并稍加热后再洗涤 ⑥盛乙酸乙酯的试管用乙醇或NaOH 溶液洗涤。 考点5 药品的取用、存放与实验安全
一、试剂的存放和取用 (一) 试剂存放的一般原则:
1.固体试剂装在口瓶中,液体试剂装在色瓶中,
放在 低温处。如AgNO 3固体装在棕色广口瓶中,浓HNO 3装在棕色细口瓶中。 2.易挥发或易升华的要密封保存。如液溴易挥发,装在棕色细口瓶中,加适量覆盖在液溴表面,起水封作用。碘易升华,装在 色广口瓶中密封保存。
3.能腐蚀玻璃的如氢氟酸不能用瓶装,而装入塑料瓶中。能使玻璃试剂瓶瓶塞
与瓶颈磨砂部分粘连的,如NaOH 、KOH 等强碱溶液和水玻璃等碱性溶液不能用 塞,通常用 塞。而能使 腐蚀的液溴、浓HNO 3和使橡皮溶胀的有机溶剂如汽油、苯、甲苯等只能用玻璃塞而不能用橡皮塞。
4.有些试剂能与空气中O 2、H 2O(g)、CO 2等发生反应,要根据试剂的性质选用不同的
方法隔绝空气。如钾、钙、钠易与空气中的O 2和水蒸气反应,实验室中通常保存在 中(锂的密度比煤油小,会浮在煤油上,通常保存 中) ;白磷易在空气中缓慢氧化而自燃,实验室保存在 中;固体NaOH 易 要密封保存;Na 2O 2、电石等易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都要密封保存。 (二) 取用试剂的一般原则:
1.化学药品很多是有毒或有有腐蚀性、易燃或易爆的。取用药品时要严格做到“三不”: 不能用 接触药品,不要把 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 的气味,不得 任何药品的味道。
2.注意节约药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
最少量取用,液体 毫升,固体只盖试管底部。
3.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用,若不能伸入试管,可用入试管底部,而不能沾在管口和管壁。块状和大颗粒固体 夹取。
4.取少量液体可用胶头滴管。取用较多的液体用倾注法,注意试剂瓶上的标签向向容量瓶、漏斗中倾注液体时,要用 引流。
5.用剩的药品不能指定的容器中。
考点6物质的分离提纯
1.物质的分离、提纯的一般原则:分离或提纯一般应遵循 “两不两易”原则,即不增
加 ,不减少所需物质,所选试剂便宜易得,欲得物质易于 。 2.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
①物理方法: 过滤、结晶重结晶、蒸发、蒸馏、分馏、分液、萃取、升华、渗析、溶解、
盐析、洗气等。 ②化学方法:
(1)加热法:混合物中混有性差的物质时,可直接加热,使热稳定性差的物质分解而
分离出去,有时受热后能变为被提纯的物质。例如,食盐中混有氯化铵。
(2)沉淀法:在混合物中加入某试剂,使其中一种以沉淀形式分离出去的方法。使用该种
方法一定要注意不能引入新 。若使用多种试剂将溶液中不同离子逐一沉淀,这时应注意后加试剂能将先加试剂的过量部分除去,最后加的试剂不引入新杂质。例如,加适量BaCl 2溶液除去NaCl 中的Na 2SO 4。
(3)转化法:不能通过一次反应达到分离的目的,而要经过转化为其他物质才能分离,然
后在将转化物质恢复为原物质。例如,苯酚中混有硝基苯时,先加入NaOH 溶液后分液,再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 2重新生成苯酚等。注意转化过程中尽量减少被分离物的损失。
(4)酸碱法:被提纯物不与酸反应,而杂质与酸可反应,用酸作除杂试剂;被提纯物不与
碱反应,而杂质与碱易反应,用碱作除杂试剂。例如,用氢氧化钠除去铁粉中的铝粉。
(5)氧化还原法:对混合物中含有还原性杂质,加入适当氧化剂使其氧化为被提纯物质;
对混合物中含氧化性杂质,可加入适当还原剂将其还原为被提纯物质。例如,FeCl 2中含有FeCl 3,加入铁粉,振荡过滤,即可除去FeCl 3而又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化学方法:加热法、沉淀法、转化法、酸碱法、氧化还原法等。
特别提醒:在解答物质提纯试题时,选择试剂和实验措施应考虑三个方面:①不能引入新杂
质;②提纯后的物质成分不变;③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简单易行。
考点7 物质的检验
特别提醒:无机物鉴别颜色方面的突破口: 1、红色世界
(1)基态:Fe 2O 3 (红褐色)、Fe (OH)3 (红 棕色)、[Fe (SCN)]2+ (血红色)、Cu (紫红
色)、Cu 2O (砖红色)、NO 2 (红棕色)、P (红磷、暗红色)、Br 2 (深红棕色)、红色石蕊试纸、 品红溶液。
(2)激发态:充氦气的灯光呈粉红色,充氖气的灯光呈红色,钙元素的焰色呈砖红色。 (3)化学变化:
①紫色石蕊在酸性溶液(pH
②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遇酸性(CO2、SO 2 、H 2S 、HCl) 变红, ③酚酞在碱性溶液中呈浅红色(8.210), ④甲基橙在酸性溶液(pH
⑦已经被二氧化硫褪色的品红溶液在加热时会出现红色, ⑧C(NaHSO4)>0.001mol/L时遇甲基橙变红。 2、橙色世界
(1)基态:浓溴水 、甲基橙试剂、Br 2 (CCl4) 呈橙红色。
(2)化学变化:甲基橙在酸性溶液(3.1
中呈橙色。 3、黄色世界
(1)基态:工业盐酸(含有 Fe 3+) 、Au 、 S 8 、Na 2O 2 (淡黄色)、AgBr (淡黄色)、AgI 、
Ag 3PO 4
(2)激发态:钠元素焰色呈黄色 (3)化学变化:
①甲基橙在(pH>4.4)溶液中呈黄色,
②久置的浓硝酸因溶有自身分解产生的二氧化氮而变黄 4、绿色世界
(1)基态:F 2 (浅黄绿色)、Cl 2 (黄绿色)、Cu 2(OH)2CO 3 (绿色)CuCl 2(浓溶液呈绿
色)、FeSO 4 (浅绿色) (2)激发态:铜元素的焰色呈绿色
(3)化学变化:Fe (OH)2 (白色)—— 灰绿色——Fe (OH)3(红棕色) 5、青色世界
(1)基态:铁粉、银粉及大多数金属粉末、石墨、CuO 、 CuS 、Cu 2S FeO 、 Fe 3O 4 、
MnO 2
(2)化学变化:
①蔗糖遇浓硫酸被炭化变黑,
②润湿的白色醋酸铅试纸遇H 2S 变黑, ③硫磺粉与白色的水银反应生成黑红色的HgS ,
④H 2S 通入Pb(NO3) 2 、 AgNO 3 、 CuSO 4溶液产生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盐酸和稀硫酸的黑色沉淀。
6、蓝色世界
(1)基态:CuSO 4 (溶液)、 CuSO 4 •5H2O (晶体)、液氧、臭氧 (2)化学变化:
①紫色石蕊在碱性溶液(pH>8)中变蓝, ②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遇碱性气体变蓝, ③无水 CuSO 4 (白色粉末)遇水变蓝,
④H 2、H 2S 、 CH 4 、C 2H 5OH 燃烧火焰呈淡兰色,CO 燃烧火焰呈蓝色, ⑤S 8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呈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⑥淀粉遇 I 2 (aq)变蓝,
⑦Cl 2 、 Br 2 、 NO 2 、O 3遇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7、紫色世界
(1)基态:KMnO 4 (H) 、紫色石蕊、碘单质呈紫黑色
(2)激发态:充氩气的灯光呈紫蓝色,钾元素的焰色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3)化学变化:
①I 2 升华生紫烟, ②NH 4I 受热生紫烟,
③紫色石蕊在(5.0
④锌粉与碘的混合物中滴入水会生紫烟(反应放热使碘升华) 8、白色世界
+
(1)基态:Pb (蓝白色)、Hg 、铝粉、大多数块状金属、 PbSO 4 、BaSO 4 、AgCl 、BaCO 3 、
Ba 3(PO4) 2 、BaSO 3 、CaCO 3 、 Fe (OH)2 (不稳定)、 Mg (OH)2 、 Al (OH)3 、 ZnS
(2)化学变化:
①H 2在Cl 2中燃烧呈现苍白色火焰, ②NH 3遇 HCl 产生白烟,
③Mg 、 Al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④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白色烟雾, ⑤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白烟。
考点8 常见气体物质的制备、收集、干燥与净化
①固体+固体(加热) ;
②固体+液体(不加热) ;
③固液+液液(加热) 。
气体收集方法:①集气法。 气体的干燥、净化和尾气处理装置
制备的基本过程 :(1)组装(从,从到;
(2)检验气密性;(3)加入药品; (4)排尽装置内空气;(5)验纯; (6)反应;(7)拆除装置。
考点9 几种无机物的制备
特别提醒:几种无机物的制备主要包括Al(OH)3;Fe(OH)3;Fe(OH)2 ;Fe(OH)3胶体等。 考点10 几种有机物的制备
有机物的制备实验操作中应引起注意的是: (1)乙烯:①V (乙醇):V (浓硫酸)= ②温度计水银球插入 ,保持
170℃
③加沸石(防爆沸)。
(2)乙炔:①不用启普发生器、长颈漏斗(反应放热,CaC 2遇水会粉化,从而堵住管
口);②注意水流速度(可用 代替水);③简易制法(试管口塞一团疏松的 )。
(3)硝基苯:①使用长直导管(冷凝、回流);②温度计水银球插入水浴中,保持60℃ ③混合酸冷却后缓慢滴入苯(防止 ) (4)石油分馏:①冷凝水 进 出(逆流原理);②温度计水银球插在 处;③加沸石(防爆沸)。
(5)乙酸乙酯:①小火加热(保证CH 3COOC 2H 5和沸点接近的C 2H 5OH 、 CH 3COOH 能
充分利用)②用饱和的Na 2CO 3溶液吸收(目的: ;③导管不插入液面下(防止倒吸)
考点11 测定实验 1.中和热的测定
2.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1)实验原理:硫酸铜晶体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结晶水合物,当加热到258℃左右结晶水全部失
去,据加热前后的质量差,可推算出其晶体的结晶水含量。 设硫酸铜晶体为CuSO 4·xH 2O 。
m (结晶水) 18x m(CuSO4) m(H2O)
m (晶体) 160+18x 16018[m(H2O) =m(CuSO4·xH 2O +瓷坩埚) -m(CuSO4+瓷坩埚)] (2)实验步骤:“四称”、“两热”
(1)称坩埚(W1g) ;(2)称坩埚及晶体(W2g) ;(3)加热至晶体完全;
(4)冷却称重(W3g) ;(5);(6)冷却称量(; (7)计算(设分子式为CuSO 4·xH 2O) 。 x =
考点12 溶液的配制
1.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一般有五步:
①计算:计算出所需固体溶质的 或液体溶质的 。
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溶质的 或用合适的量筒取液体溶质的 。 ③溶解:将溶质倒入 中,加适量蒸馏水,用 搅拌,使溶质全部溶解,冷却
到 ,用玻璃棒 ,把溶液注入一定容量的 。
④洗涤:用适量蒸馏水洗涤 和 2~3次,并将洗涤注入 。振荡,使溶液混
合均匀。
⑤定容:继续向容量瓶中小心地加蒸馏水,至液面离刻度 厘米处,改用 加入
至 底端与刻度线相切。塞好瓶塞,反复摇匀。将配好溶液转移到试剂瓶或容器中。
考点13. 滴定实验
1. 氧化还原滴定 2. 中和滴定
中和滴定的步骤可归纳为如下五步:
①准备:检查 的活塞或 的橡皮部分是否漏水。用待装的溶液润洗滴定管
2~3次,每次 mL 。
②取液:通常将标准液装入滴定管中。用滴定管或 管将待测液移入锥形瓶中。 ③滴定:滴定前,记下滴定管中的液面刻度读数,向锥形瓶中滴入 滴酸碱指示剂。
滴定时,左手 ,右手 ,眼睛 。滴定完毕,再记下液面刻度读数。
④重滴:为使滴定结果准确,再重复滴定一至两次。
⑤计算:若两次滴定结果相近,取平均计算。若两次结果相差很大,应查明原因再重滴,然后再计算。
滴定达到终点的判断: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颜色发生突变,且半分钟不再变化;本题指示剂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景选择,但原理相同。
考点14 制备实验方案设计
制备实验设计思路及一般方法
列出可能的几种制备方法和途径,然后进行分析和比较,从中选取最佳的实验方法。 在制订具体的实验方案时,还应注意对实验条件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其顺序是:
[特别提醒]:制备实验方案遵循的原则:(1)条件合适,操作方便;(2)原理正确,步骤简
单;(3)原料丰富,价格低廉;产物纯净,染污物少。
考点15性质实验设计型
(1)探索性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分析其结构特点或从所属类型的典型代表物去推测物质可能具有的一系列性质,而后
据此设计合理实验方案,探索可能具有的性质。
(2)验证性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对物质具备的性质进行求证,关键是设计出简捷的实验,操作简单安全,实验现象明显。
[特别提醒]:要按照课程内容的要求,积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通过探究活动“发现学习
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能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解决化学问题的实验方案,并予以评价和优化;能通过化学实验收集有关数据,并科学地加以处理;能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初步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
考点1 常见仪器的分类、用途
考点2 几种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1.溶液的配制;2.中和滴定;3.加热;4.物质的溶解; 5.装置气密性检查
原理:利用气体 的物理性质 方法:微热法:适用于简单装置
液差法:适用于启普发生器及其简易装置
酒精灯局部加热法:适用于整套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6.蒸馏 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7.过滤 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过滤时应注意:①一 ②二 ③三 8.蒸发和结晶
9.分液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的方法。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
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10.升华 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
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
13.渗析 利用半透膜(如膀胱膜、羊皮纸、玻璃纸等),使胶体跟混在其中的分子、离子
分离的方法。常用渗析的方法来提纯、精制胶体溶液。 考点3 常见指示剂(或试纸) 的使用
检验酸碱性的试纸有: 色石蕊试纸、 色石蕊试纸、 试纸。 检验氧化性试剂的试纸有: 淀粉试纸。
1.用pH 试纸测溶液的pH 时不能润湿,检测气体时一般要
2.用试纸检验气体的性质时一般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一端,用玻璃棒
把试纸放到盛有待测气体的容器口 (不得接触容器内壁) 。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判断气体的性质。
3.用试纸检验溶液的性质时,一般先把一小块试纸放在溶液的玻璃棒点在试纸的 部,观察颜色的变化,判断溶液的性质。
考点4 玻璃仪器的洗涤
1.水洗法:在试管中注入少量水,用合适毛刷蘸洗涤剂刷洗,再用水冲洗,最后用蒸
馏水清洗,洗涤干净的标志是: 。 2.药剂洗涤法 特别提醒:
①附有不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可选用稀盐酸清洗,必要时可稍加热 ②附有油脂,可选用碱液(Na2CO 3) 清洗 ③附有硫磺,可选用CS 2或NaOH 溶液洗涤 ④作“银镜”、“铜镜”实验后的试管,用稀硝酸洗
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试管附有二氧化锰,可用浓盐酸并稍加热后再洗涤 ⑥盛乙酸乙酯的试管用乙醇或NaOH 溶液洗涤。 考点5 药品的取用、存放与实验安全
一、试剂的存放和取用 (一) 试剂存放的一般原则:
1.固体试剂装在口瓶中,液体试剂装在色瓶中,
放在 低温处。如AgNO 3固体装在棕色广口瓶中,浓HNO 3装在棕色细口瓶中。 2.易挥发或易升华的要密封保存。如液溴易挥发,装在棕色细口瓶中,加适量覆盖在液溴表面,起水封作用。碘易升华,装在 色广口瓶中密封保存。
3.能腐蚀玻璃的如氢氟酸不能用瓶装,而装入塑料瓶中。能使玻璃试剂瓶瓶塞
与瓶颈磨砂部分粘连的,如NaOH 、KOH 等强碱溶液和水玻璃等碱性溶液不能用 塞,通常用 塞。而能使 腐蚀的液溴、浓HNO 3和使橡皮溶胀的有机溶剂如汽油、苯、甲苯等只能用玻璃塞而不能用橡皮塞。
4.有些试剂能与空气中O 2、H 2O(g)、CO 2等发生反应,要根据试剂的性质选用不同的
方法隔绝空气。如钾、钙、钠易与空气中的O 2和水蒸气反应,实验室中通常保存在 中(锂的密度比煤油小,会浮在煤油上,通常保存 中) ;白磷易在空气中缓慢氧化而自燃,实验室保存在 中;固体NaOH 易 要密封保存;Na 2O 2、电石等易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都要密封保存。 (二) 取用试剂的一般原则:
1.化学药品很多是有毒或有有腐蚀性、易燃或易爆的。取用药品时要严格做到“三不”: 不能用 接触药品,不要把 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 的气味,不得 任何药品的味道。
2.注意节约药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
最少量取用,液体 毫升,固体只盖试管底部。
3.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用,若不能伸入试管,可用入试管底部,而不能沾在管口和管壁。块状和大颗粒固体 夹取。
4.取少量液体可用胶头滴管。取用较多的液体用倾注法,注意试剂瓶上的标签向向容量瓶、漏斗中倾注液体时,要用 引流。
5.用剩的药品不能指定的容器中。
考点6物质的分离提纯
1.物质的分离、提纯的一般原则:分离或提纯一般应遵循 “两不两易”原则,即不增
加 ,不减少所需物质,所选试剂便宜易得,欲得物质易于 。 2.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
①物理方法: 过滤、结晶重结晶、蒸发、蒸馏、分馏、分液、萃取、升华、渗析、溶解、
盐析、洗气等。 ②化学方法:
(1)加热法:混合物中混有性差的物质时,可直接加热,使热稳定性差的物质分解而
分离出去,有时受热后能变为被提纯的物质。例如,食盐中混有氯化铵。
(2)沉淀法:在混合物中加入某试剂,使其中一种以沉淀形式分离出去的方法。使用该种
方法一定要注意不能引入新 。若使用多种试剂将溶液中不同离子逐一沉淀,这时应注意后加试剂能将先加试剂的过量部分除去,最后加的试剂不引入新杂质。例如,加适量BaCl 2溶液除去NaCl 中的Na 2SO 4。
(3)转化法:不能通过一次反应达到分离的目的,而要经过转化为其他物质才能分离,然
后在将转化物质恢复为原物质。例如,苯酚中混有硝基苯时,先加入NaOH 溶液后分液,再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 2重新生成苯酚等。注意转化过程中尽量减少被分离物的损失。
(4)酸碱法:被提纯物不与酸反应,而杂质与酸可反应,用酸作除杂试剂;被提纯物不与
碱反应,而杂质与碱易反应,用碱作除杂试剂。例如,用氢氧化钠除去铁粉中的铝粉。
(5)氧化还原法:对混合物中含有还原性杂质,加入适当氧化剂使其氧化为被提纯物质;
对混合物中含氧化性杂质,可加入适当还原剂将其还原为被提纯物质。例如,FeCl 2中含有FeCl 3,加入铁粉,振荡过滤,即可除去FeCl 3而又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化学方法:加热法、沉淀法、转化法、酸碱法、氧化还原法等。
特别提醒:在解答物质提纯试题时,选择试剂和实验措施应考虑三个方面:①不能引入新杂
质;②提纯后的物质成分不变;③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简单易行。
考点7 物质的检验
特别提醒:无机物鉴别颜色方面的突破口: 1、红色世界
(1)基态:Fe 2O 3 (红褐色)、Fe (OH)3 (红 棕色)、[Fe (SCN)]2+ (血红色)、Cu (紫红
色)、Cu 2O (砖红色)、NO 2 (红棕色)、P (红磷、暗红色)、Br 2 (深红棕色)、红色石蕊试纸、 品红溶液。
(2)激发态:充氦气的灯光呈粉红色,充氖气的灯光呈红色,钙元素的焰色呈砖红色。 (3)化学变化:
①紫色石蕊在酸性溶液(pH
②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遇酸性(CO2、SO 2 、H 2S 、HCl) 变红, ③酚酞在碱性溶液中呈浅红色(8.210), ④甲基橙在酸性溶液(pH
⑦已经被二氧化硫褪色的品红溶液在加热时会出现红色, ⑧C(NaHSO4)>0.001mol/L时遇甲基橙变红。 2、橙色世界
(1)基态:浓溴水 、甲基橙试剂、Br 2 (CCl4) 呈橙红色。
(2)化学变化:甲基橙在酸性溶液(3.1
中呈橙色。 3、黄色世界
(1)基态:工业盐酸(含有 Fe 3+) 、Au 、 S 8 、Na 2O 2 (淡黄色)、AgBr (淡黄色)、AgI 、
Ag 3PO 4
(2)激发态:钠元素焰色呈黄色 (3)化学变化:
①甲基橙在(pH>4.4)溶液中呈黄色,
②久置的浓硝酸因溶有自身分解产生的二氧化氮而变黄 4、绿色世界
(1)基态:F 2 (浅黄绿色)、Cl 2 (黄绿色)、Cu 2(OH)2CO 3 (绿色)CuCl 2(浓溶液呈绿
色)、FeSO 4 (浅绿色) (2)激发态:铜元素的焰色呈绿色
(3)化学变化:Fe (OH)2 (白色)—— 灰绿色——Fe (OH)3(红棕色) 5、青色世界
(1)基态:铁粉、银粉及大多数金属粉末、石墨、CuO 、 CuS 、Cu 2S FeO 、 Fe 3O 4 、
MnO 2
(2)化学变化:
①蔗糖遇浓硫酸被炭化变黑,
②润湿的白色醋酸铅试纸遇H 2S 变黑, ③硫磺粉与白色的水银反应生成黑红色的HgS ,
④H 2S 通入Pb(NO3) 2 、 AgNO 3 、 CuSO 4溶液产生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盐酸和稀硫酸的黑色沉淀。
6、蓝色世界
(1)基态:CuSO 4 (溶液)、 CuSO 4 •5H2O (晶体)、液氧、臭氧 (2)化学变化:
①紫色石蕊在碱性溶液(pH>8)中变蓝, ②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遇碱性气体变蓝, ③无水 CuSO 4 (白色粉末)遇水变蓝,
④H 2、H 2S 、 CH 4 、C 2H 5OH 燃烧火焰呈淡兰色,CO 燃烧火焰呈蓝色, ⑤S 8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呈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⑥淀粉遇 I 2 (aq)变蓝,
⑦Cl 2 、 Br 2 、 NO 2 、O 3遇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7、紫色世界
(1)基态:KMnO 4 (H) 、紫色石蕊、碘单质呈紫黑色
(2)激发态:充氩气的灯光呈紫蓝色,钾元素的焰色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3)化学变化:
①I 2 升华生紫烟, ②NH 4I 受热生紫烟,
③紫色石蕊在(5.0
④锌粉与碘的混合物中滴入水会生紫烟(反应放热使碘升华) 8、白色世界
+
(1)基态:Pb (蓝白色)、Hg 、铝粉、大多数块状金属、 PbSO 4 、BaSO 4 、AgCl 、BaCO 3 、
Ba 3(PO4) 2 、BaSO 3 、CaCO 3 、 Fe (OH)2 (不稳定)、 Mg (OH)2 、 Al (OH)3 、 ZnS
(2)化学变化:
①H 2在Cl 2中燃烧呈现苍白色火焰, ②NH 3遇 HCl 产生白烟,
③Mg 、 Al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④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白色烟雾, ⑤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白烟。
考点8 常见气体物质的制备、收集、干燥与净化
①固体+固体(加热) ;
②固体+液体(不加热) ;
③固液+液液(加热) 。
气体收集方法:①集气法。 气体的干燥、净化和尾气处理装置
制备的基本过程 :(1)组装(从,从到;
(2)检验气密性;(3)加入药品; (4)排尽装置内空气;(5)验纯; (6)反应;(7)拆除装置。
考点9 几种无机物的制备
特别提醒:几种无机物的制备主要包括Al(OH)3;Fe(OH)3;Fe(OH)2 ;Fe(OH)3胶体等。 考点10 几种有机物的制备
有机物的制备实验操作中应引起注意的是: (1)乙烯:①V (乙醇):V (浓硫酸)= ②温度计水银球插入 ,保持
170℃
③加沸石(防爆沸)。
(2)乙炔:①不用启普发生器、长颈漏斗(反应放热,CaC 2遇水会粉化,从而堵住管
口);②注意水流速度(可用 代替水);③简易制法(试管口塞一团疏松的 )。
(3)硝基苯:①使用长直导管(冷凝、回流);②温度计水银球插入水浴中,保持60℃ ③混合酸冷却后缓慢滴入苯(防止 ) (4)石油分馏:①冷凝水 进 出(逆流原理);②温度计水银球插在 处;③加沸石(防爆沸)。
(5)乙酸乙酯:①小火加热(保证CH 3COOC 2H 5和沸点接近的C 2H 5OH 、 CH 3COOH 能
充分利用)②用饱和的Na 2CO 3溶液吸收(目的: ;③导管不插入液面下(防止倒吸)
考点11 测定实验 1.中和热的测定
2.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1)实验原理:硫酸铜晶体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结晶水合物,当加热到258℃左右结晶水全部失
去,据加热前后的质量差,可推算出其晶体的结晶水含量。 设硫酸铜晶体为CuSO 4·xH 2O 。
m (结晶水) 18x m(CuSO4) m(H2O)
m (晶体) 160+18x 16018[m(H2O) =m(CuSO4·xH 2O +瓷坩埚) -m(CuSO4+瓷坩埚)] (2)实验步骤:“四称”、“两热”
(1)称坩埚(W1g) ;(2)称坩埚及晶体(W2g) ;(3)加热至晶体完全;
(4)冷却称重(W3g) ;(5);(6)冷却称量(; (7)计算(设分子式为CuSO 4·xH 2O) 。 x =
考点12 溶液的配制
1.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一般有五步:
①计算:计算出所需固体溶质的 或液体溶质的 。
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溶质的 或用合适的量筒取液体溶质的 。 ③溶解:将溶质倒入 中,加适量蒸馏水,用 搅拌,使溶质全部溶解,冷却
到 ,用玻璃棒 ,把溶液注入一定容量的 。
④洗涤:用适量蒸馏水洗涤 和 2~3次,并将洗涤注入 。振荡,使溶液混
合均匀。
⑤定容:继续向容量瓶中小心地加蒸馏水,至液面离刻度 厘米处,改用 加入
至 底端与刻度线相切。塞好瓶塞,反复摇匀。将配好溶液转移到试剂瓶或容器中。
考点13. 滴定实验
1. 氧化还原滴定 2. 中和滴定
中和滴定的步骤可归纳为如下五步:
①准备:检查 的活塞或 的橡皮部分是否漏水。用待装的溶液润洗滴定管
2~3次,每次 mL 。
②取液:通常将标准液装入滴定管中。用滴定管或 管将待测液移入锥形瓶中。 ③滴定:滴定前,记下滴定管中的液面刻度读数,向锥形瓶中滴入 滴酸碱指示剂。
滴定时,左手 ,右手 ,眼睛 。滴定完毕,再记下液面刻度读数。
④重滴:为使滴定结果准确,再重复滴定一至两次。
⑤计算:若两次滴定结果相近,取平均计算。若两次结果相差很大,应查明原因再重滴,然后再计算。
滴定达到终点的判断: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颜色发生突变,且半分钟不再变化;本题指示剂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景选择,但原理相同。
考点14 制备实验方案设计
制备实验设计思路及一般方法
列出可能的几种制备方法和途径,然后进行分析和比较,从中选取最佳的实验方法。 在制订具体的实验方案时,还应注意对实验条件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其顺序是:
[特别提醒]:制备实验方案遵循的原则:(1)条件合适,操作方便;(2)原理正确,步骤简
单;(3)原料丰富,价格低廉;产物纯净,染污物少。
考点15性质实验设计型
(1)探索性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分析其结构特点或从所属类型的典型代表物去推测物质可能具有的一系列性质,而后
据此设计合理实验方案,探索可能具有的性质。
(2)验证性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对物质具备的性质进行求证,关键是设计出简捷的实验,操作简单安全,实验现象明显。
[特别提醒]:要按照课程内容的要求,积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通过探究活动“发现学习
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能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解决化学问题的实验方案,并予以评价和优化;能通过化学实验收集有关数据,并科学地加以处理;能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初步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