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张德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德辉,字耀卿,冀宁交城人。少力学,数举于乡。试掾史台,会盗杀卜者,有司纵迹之,获僧匿一妇人,搒掠诬服,狱具,德辉疑其冤,其后果得盗。

岁丁未,世祖在潜邸,召见,问曰:或云,辽以释废, 金以儒亡,有诸?对曰:辽事臣未周知,金季乃所亲睹。宰执中虽用一二儒臣,余皆武弁世爵,及论军国大事,又不使预闻,大抵以儒进者三十之一,国之存亡,自有任其责者,儒何咎焉!世祖然之。又曰:祖宗法度具在,而未尽设施者甚多,将如之何?德辉指银盘,喻曰:创业之主,如制此器,精选白金良匠,规而成之,畀付后人,传之无穷。当求谨厚者司掌,乃永为宝用。否则不惟缺坏,亦恐有窃而去之者矣。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问:农家作劳,何衣食之不赡?德辉对曰:农桑天下之本,衣食之所从出者也。男耕女织,终岁勤苦,择其精者输之官,余粗恶者将以仰事俯育。而亲民之吏复横敛以尽之,则民鲜有不冻馁者矣。

岁戊申春,释奠,世祖曰:孔子庙食之礼何如?对曰孔子为万代王者师有国者尊之则严其庙貌修其时祀其崇与否于圣人无所损益但以此见时君崇儒重道之意何如耳世祖曰:今而后, 此礼勿废。

世祖即位,起德辉为河东南北路宣抚使,下车,击豪强,黜赃吏,均赋役。耆耋不远数百里来见,戴之若神明。西川帅纽邻重取兵千余人,吏畏其威,莫敢申理,隶凤翔屯田者八百余人,屯罢,兵不归籍。会签防戍兵,河中浮梁故有守卒,不以充数。悉条奏之,帝可其请。兵后孱民多依庇豪右,有以身佣藉衣食,岁久掩为家奴,悉遣还之为民。八十卒。(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搒掠诬服,狱具 掠:拷打

B. 国之存亡,自有任其责者! 任:承担

C. 畀付后人,传之无穷 畀:赐予、给予

D. 农家作劳,何衣食之不赡 赡:供养

5.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对曰/孔子为万代王者师/有国者尊之/则严其庙貌修其时祀/其崇与否/于圣人无所损益/但以此见时君/崇儒重道之意何如耳/

B. 对曰/孔子为万代王者/师有国者尊之/则严其庙貌修其时/祀其崇与否/于圣人无所损益/但以此见时君崇儒重道之意何如耳/

C. 对曰/孔子为万代王者师/有国者尊之/则严其庙貌/修其时祀/其崇与否/于圣人无所损益/但以此见时君崇儒重道之意何如耳/

D. 对曰/孔子为万代王者/师有国者尊之/则严其庙貌修其时/祀其崇与否/于圣人无所损益/但以此见时君/崇儒重道之意何如耳/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张德辉虑事周全,仔细认真。他在御史台做小吏,有盗贼杀一算命先生,官府获藏匿一妇人的僧人,僧人屈打成招,张德辉怀疑是冤案,后来果真捕获真凶。

B. 张德辉善于应对,尊儒重道。在回答金以儒亡这个问题时,他为儒臣开脱,指出正因

不重用儒臣,金朝才灭亡;在祭祀孔子时,让世祖知道尊儒重道的意义。

C. 张德辉巧用比喻,委婉劝谏。世祖问到祖宗法度不能完全实施时,他将开创国家大业比作制造银盘,要选良匠按规矩制成,再由谨慎厚道之人掌管。

D. 张德辉不畏强权,一心为民。他任河东南北路宣抚使时,刚一到任,便打击豪强,罢免贪官污吏,平均赋役负担,老人都不远数百里来看他。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亲民之吏复横敛以尽之,则民鲜有不冻馁者矣。

(2)兵后孱民多依庇豪右,及有以身佣藉衣食,岁久掩为家奴,悉遣还之为民。

答案:

4.D(赡:充足)

5.C

6.B (他没有为儒臣开脱,也没说金因不重用儒臣灭亡。)

7. (1)而地方官吏又横征暴敛,搜刮一空,那么就少有不受冻挨饿的百姓。(得分点:鲜馁各1分,句意3分)

(2)战乱后贫弱小民大多依附于豪强的庇护,有的靠做工换取衣食,时日长久,他们就被掩藏沦为家奴,德辉把他们都释放,恢复平民的身份。(得分点:兵掩各1分,掩解释为被遮盖,掩蔽亦可。句意3分)

参考译文:

张德辉,字耀卿,冀宁交城人。年少时勤学,多次乡试中举。曾向御史台谋求一官半职,恰逢有强盗杀害算命先生的案件,官府追查案情线索,抓获了一个藏匿妇人的僧人,将他屈打成招。案件审理完毕,德辉怀疑这是桩冤案,后来果真捕获到了杀人的真正盗贼。

丁未年,世祖在王府召见德辉,问他:有人说,辽因为信佛而亡,金因为好儒学而亡,是这样吗?回答说:辽朝的事臣未能详尽知晓,金朝末年亡国之事则是亲眼所见,宰臣中虽有一两个儒臣,而其余的都是世袭的武将,军国大事又不让儒臣参与。凭借儒臣的身份晋升为宰臣的,大略只占三十分之一。金国灭亡,自当有人承担罪责,儒臣有什么过错!世祖认为他说的正确,又问德辉:祖宗的法度俱在,然而有很多都不能付诸实践,应该怎么办呢? 德辉手指银盘比喻说:开创国家大业,就像制造这银器,要精选白金良匠,按一定规矩制作完成,交给后人,永传后世。但应交给谨慎敦厚的人掌管,才能永为珍宝使用。否则不仅会被损坏,恐怕也有被偷去的危险。世祖沉思了良久说道:这正是我所不能忘怀的。又问:农家辛苦劳作,为何衣食不充足?德辉回答说:务农种桑是天下的根本,衣食的来源。农民男耕女织,终年勤苦,却挑选其中最好的上交到官府,剩下下粗糙不好的来赡养父母,养育子女。而地方官吏又横征暴敛,搜刮一空,那么就少有不受冻挨饿的百姓。

戊申年春,行祭奠孔子之礼。世祖问德辉:为何要对孔子行祭奠礼?回答说:孔子是万代主宰天下者之师,所以历代君主都尊敬他。把他的庙宇修建得庄严肃穆,按时祭祀。崇敬与否,对于圣人来说无利也无害,只是从中看出君王崇儒重道的意图罢了。世祖说:自此之后,不废除祭祀孔子之礼。

世祖即位,起用德辉,让他担任河东南北路宣抚使。他刚到任上,便打击豪强,罢黜贪官污吏,平均赋税徭役。七八十岁的老人不远数百里来看望他,把德辉奉若神明。西川元帅纽邻又选取一千多士兵,守吏害怕他的威势,没人敢申诉反对,隶属凤翔县来屯田的士兵有八百余人,屯田完毕,士兵不能返回原籍;恰逢标识防戍兵,河中浮梁本来就有守卫的士卒,

不应该让他们充数。张德辉全都分条上奏,皇帝答应他的请求。战乱后贫弱小民大多依附于豪强的庇护,有的靠做工换取衣食,时日长久,他们就被掩藏沦为家奴,德辉把他们都释放,恢复平民的身份。享年八十岁而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德辉,字耀卿,冀宁交城人。少力学,数举于乡。试掾史台,会盗杀卜者,有司纵迹之,获僧匿一妇人,搒掠诬服,狱具,德辉疑其冤,其后果得盗。

岁丁未,世祖在潜邸,召见,问曰:或云,辽以释废, 金以儒亡,有诸?对曰:辽事臣未周知,金季乃所亲睹。宰执中虽用一二儒臣,余皆武弁世爵,及论军国大事,又不使预闻,大抵以儒进者三十之一,国之存亡,自有任其责者,儒何咎焉!世祖然之。又曰:祖宗法度具在,而未尽设施者甚多,将如之何?德辉指银盘,喻曰:创业之主,如制此器,精选白金良匠,规而成之,畀付后人,传之无穷。当求谨厚者司掌,乃永为宝用。否则不惟缺坏,亦恐有窃而去之者矣。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问:农家作劳,何衣食之不赡?德辉对曰:农桑天下之本,衣食之所从出者也。男耕女织,终岁勤苦,择其精者输之官,余粗恶者将以仰事俯育。而亲民之吏复横敛以尽之,则民鲜有不冻馁者矣。

岁戊申春,释奠,世祖曰:孔子庙食之礼何如?对曰孔子为万代王者师有国者尊之则严其庙貌修其时祀其崇与否于圣人无所损益但以此见时君崇儒重道之意何如耳世祖曰:今而后, 此礼勿废。

世祖即位,起德辉为河东南北路宣抚使,下车,击豪强,黜赃吏,均赋役。耆耋不远数百里来见,戴之若神明。西川帅纽邻重取兵千余人,吏畏其威,莫敢申理,隶凤翔屯田者八百余人,屯罢,兵不归籍。会签防戍兵,河中浮梁故有守卒,不以充数。悉条奏之,帝可其请。兵后孱民多依庇豪右,有以身佣藉衣食,岁久掩为家奴,悉遣还之为民。八十卒。(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搒掠诬服,狱具 掠:拷打

B. 国之存亡,自有任其责者! 任:承担

C. 畀付后人,传之无穷 畀:赐予、给予

D. 农家作劳,何衣食之不赡 赡:供养

5.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对曰/孔子为万代王者师/有国者尊之/则严其庙貌修其时祀/其崇与否/于圣人无所损益/但以此见时君/崇儒重道之意何如耳/

B. 对曰/孔子为万代王者/师有国者尊之/则严其庙貌修其时/祀其崇与否/于圣人无所损益/但以此见时君崇儒重道之意何如耳/

C. 对曰/孔子为万代王者师/有国者尊之/则严其庙貌/修其时祀/其崇与否/于圣人无所损益/但以此见时君崇儒重道之意何如耳/

D. 对曰/孔子为万代王者/师有国者尊之/则严其庙貌修其时/祀其崇与否/于圣人无所损益/但以此见时君/崇儒重道之意何如耳/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张德辉虑事周全,仔细认真。他在御史台做小吏,有盗贼杀一算命先生,官府获藏匿一妇人的僧人,僧人屈打成招,张德辉怀疑是冤案,后来果真捕获真凶。

B. 张德辉善于应对,尊儒重道。在回答金以儒亡这个问题时,他为儒臣开脱,指出正因

不重用儒臣,金朝才灭亡;在祭祀孔子时,让世祖知道尊儒重道的意义。

C. 张德辉巧用比喻,委婉劝谏。世祖问到祖宗法度不能完全实施时,他将开创国家大业比作制造银盘,要选良匠按规矩制成,再由谨慎厚道之人掌管。

D. 张德辉不畏强权,一心为民。他任河东南北路宣抚使时,刚一到任,便打击豪强,罢免贪官污吏,平均赋役负担,老人都不远数百里来看他。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亲民之吏复横敛以尽之,则民鲜有不冻馁者矣。

(2)兵后孱民多依庇豪右,及有以身佣藉衣食,岁久掩为家奴,悉遣还之为民。

答案:

4.D(赡:充足)

5.C

6.B (他没有为儒臣开脱,也没说金因不重用儒臣灭亡。)

7. (1)而地方官吏又横征暴敛,搜刮一空,那么就少有不受冻挨饿的百姓。(得分点:鲜馁各1分,句意3分)

(2)战乱后贫弱小民大多依附于豪强的庇护,有的靠做工换取衣食,时日长久,他们就被掩藏沦为家奴,德辉把他们都释放,恢复平民的身份。(得分点:兵掩各1分,掩解释为被遮盖,掩蔽亦可。句意3分)

参考译文:

张德辉,字耀卿,冀宁交城人。年少时勤学,多次乡试中举。曾向御史台谋求一官半职,恰逢有强盗杀害算命先生的案件,官府追查案情线索,抓获了一个藏匿妇人的僧人,将他屈打成招。案件审理完毕,德辉怀疑这是桩冤案,后来果真捕获到了杀人的真正盗贼。

丁未年,世祖在王府召见德辉,问他:有人说,辽因为信佛而亡,金因为好儒学而亡,是这样吗?回答说:辽朝的事臣未能详尽知晓,金朝末年亡国之事则是亲眼所见,宰臣中虽有一两个儒臣,而其余的都是世袭的武将,军国大事又不让儒臣参与。凭借儒臣的身份晋升为宰臣的,大略只占三十分之一。金国灭亡,自当有人承担罪责,儒臣有什么过错!世祖认为他说的正确,又问德辉:祖宗的法度俱在,然而有很多都不能付诸实践,应该怎么办呢? 德辉手指银盘比喻说:开创国家大业,就像制造这银器,要精选白金良匠,按一定规矩制作完成,交给后人,永传后世。但应交给谨慎敦厚的人掌管,才能永为珍宝使用。否则不仅会被损坏,恐怕也有被偷去的危险。世祖沉思了良久说道:这正是我所不能忘怀的。又问:农家辛苦劳作,为何衣食不充足?德辉回答说:务农种桑是天下的根本,衣食的来源。农民男耕女织,终年勤苦,却挑选其中最好的上交到官府,剩下下粗糙不好的来赡养父母,养育子女。而地方官吏又横征暴敛,搜刮一空,那么就少有不受冻挨饿的百姓。

戊申年春,行祭奠孔子之礼。世祖问德辉:为何要对孔子行祭奠礼?回答说:孔子是万代主宰天下者之师,所以历代君主都尊敬他。把他的庙宇修建得庄严肃穆,按时祭祀。崇敬与否,对于圣人来说无利也无害,只是从中看出君王崇儒重道的意图罢了。世祖说:自此之后,不废除祭祀孔子之礼。

世祖即位,起用德辉,让他担任河东南北路宣抚使。他刚到任上,便打击豪强,罢黜贪官污吏,平均赋税徭役。七八十岁的老人不远数百里来看望他,把德辉奉若神明。西川元帅纽邻又选取一千多士兵,守吏害怕他的威势,没人敢申诉反对,隶属凤翔县来屯田的士兵有八百余人,屯田完毕,士兵不能返回原籍;恰逢标识防戍兵,河中浮梁本来就有守卫的士卒,

不应该让他们充数。张德辉全都分条上奏,皇帝答应他的请求。战乱后贫弱小民大多依附于豪强的庇护,有的靠做工换取衣食,时日长久,他们就被掩藏沦为家奴,德辉把他们都释放,恢复平民的身份。享年八十岁而终。


相关文章

  • [阿里山纪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 阅读<阿里山纪行>选段,完成10-13题.(共12分) ①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 ...查看


  • 韩愈[争臣论]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争臣①论 韩愈 或问谏议大夫阳城②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行古人之道,天子以为谏议大夫,居于位五年矣,视其德如在野,彼岂以富贵移易其心哉?"愈应之曰:"恶得为有道之士乎哉?今阳 ...查看


  • 刘大櫆[封大夫方君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封①大夫方君传 刘大櫆 封大夫方君讳祈宜,字亦桓,歙县人也.方氏自君之曾祖.祖.父皆业贾于楚中.君年十八,其祖年老家居,父不欲远离,而君之兄祈昌方入郡庠为弟子.君虽天资颖异,而以远业需经理甚急,不得已而之楚 ...查看


  • [晋书·王舒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 晋书 (一) (14分) 王舒,字处明,丞相导之从弟也.舒少为从兄敦所知,以天下多故,不营当时名,恒处私门,潜心学植.年四十余,州礼命,太傅辟,皆不就.及敦为青州,舒往依焉.时敦被征为秘书监,以寇难路险,轻骑归洛阳.时辎重金宝甚多,亲宾无不 ...查看


  • [宋书·臧质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臧质,字含文,东莞莒人.父熹,字义和,习骑射,尝与人共猎,值虎突围,猎徒并奔散,熹直前射之,应弦而倒.质少好鹰犬,善蒱博意钱之戏.永初元年,为员外散骑侍郎.母忧去职.服阕,为江夏王义恭抚军.以轻薄无检, ...查看


  • 钱起[省试湘灵鼓瑟]阅读练习及答案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省试①湘灵②鼓瑟   钱起 善鼓云和瑟③,常闻帝子④灵. 冯夷⑤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⑥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省试 ...查看


  • 白居易[池上早秋]阅读练习及答案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8-9题.(11分) 池上早秋 [唐]白居易 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注]①825年(唐宝历元年),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次年作本诗,诗人 ...查看


  •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求学五篇(练习及答案)
  •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求学五篇(练习及答案) 司马光好学 [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 ...查看


  • [伯牙善鼓琴]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10分)    .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①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②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③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