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得与失

第26卷 第2期2007年6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 1Xi ’an Univ . of A rch . &Tech . (Social Science Editi on )

Vol . 26 No . 2

Jun . 2007

【哲 学】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得与失

杨永庚

①②

, 张光明

(①西安文理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5; ②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西安, 710062; ③西安翻译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8)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的科学命题从提出到现在的60多年的历史进程深深地扎根于我国革命和

建设的实践, 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等三大理论成果, 取得了巨大成功, 但同时由于文化传统的不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也曾陷入过把马克思主义偶像化、片面化、理论“误区”, 给我国革命和建设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文本, 而且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立足现实, 大胆创新,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成果; 理论“误区”; 中图分类号:B 252    文献标识码::02-0011-05

ve Exper i ences of the

n i ci zati on Process of Marxis m

YAN G Yong 2geng

①②

, ZHAN G Guang 2m ing

(①Xian L iberal A rt and Science I nstitute, Xi πan  710065, China;

②Shaanxi Nor mal University, Xi πan  710062, China; ③Xi πan Translati on Universuty . , Xi πan  710068, China )

Abstract:Scientific the me of the sinicizati on of Marxis m has deep ly r ooted in the p ractice of our revoluti on and constructi on and experienced over 60years test since it was put for ward; theref ore we have three theoreti 2cal achieve ments:MAO Ze 2dong thought, DENG Xiao 2p ing theory and J I A NG ze 2m ing πs three rep resents . But due t o different cultural traditi on, the sinicizati on p r ocess of Marxis m has ever fallen in partial, rigid doctri 2naire false theory field, which br ought great l oss t o our revoluti on and constructi on . Fr om the experiences, posi 2tive on negative we know we should not only study books on Marxis m but als o Chinese traditi onal culture, f o 2cusing on p resent situati on, innovating bravely, going for ward with ti m es and devel op ingMarxis m for ward con 2tinuously.

Key words:siniciza tion of M arxis m ; theory achie m ent ; false theory fild; positive and negative experiences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民族化的6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 与我国的实践相结合, 经历了三次历史性飞跃, 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 在这些理论成果的指导下, 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马克思主义这个来自异邦的思想奇葩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要经过一个“中

3收稿日期:2006-06-16

国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做“重新解释”, 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变异”和“失真”, 陷入理论“误区”, 使我们走了不少弯路, 酿制了沉痛的教训。冷静客观地思考这方面的经验及其教训, 对于我们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

作者简介:杨永庚(1966-) , 男, 甘肃正宁人, 西安文理学院法政系讲师,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政治哲

学研究。

12西 安 建 筑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26卷

想,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为, 只有把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融会到马克思主义体系之中, 才会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而只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成为指导我们事业的理论基础。

当时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的艾思奇也注意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在抗日战争时期, 他发表了《哲学的现状和任务》、《论中国的特殊性》等文章, 驳斥假马克思主义者叶青“马克思主义不能中国化”的谬论, 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根据、方法原则和实现途径。他指出, 马克思主义在内容上的一般性、国际性同形式上的特殊性、。“, , 它决不会成为全。”因此, 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 也能够中国化。

基于这种认识,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深入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 研究中国民族革命战争的规律, 运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普及马克思主义。在1938年底, 延安成立马列学院, 在张闻天的主持

[2]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 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救国曾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寻找真理, 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提出了一系列救国方案, 走过了曲折的道路, 但救国方案以失败而告终。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 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 马克思主义著作的译本发行的数量少, 范围窄, 原著看不到, 国内出版的译本也不多, 资料受到极大的限制, 又由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没有经验”, 并且“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不多”, “”等原因, 20世纪2030年代初, 中国共产党内发生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把苏联经验和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中国当时的知识分子在接受、领悟和消化它时, 要么主张“中体西用”、“国粹主义”、“全盘西化”要么主张“全盘苏化”等等, 这些观点虽然其政治倾向不同, 甚至是相对立的, 但是其思想方法的本质都是一致的, 都是没有把外国先进的文化思想与本国具体实践和优秀传统文化有机整合, 没有把理论作为发展的开放的体系来看待, 而是当成僵死的一成不变的教条。

马克思说过, 每个时代总有属于自己的问题, 准确地把握并解决它, 就会把理论、思想和人类社会大大地向前推进一步。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的运用和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 在总结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1938年10月, 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毛泽东提出:“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 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 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 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 即是说, 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 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毛泽东还认

[1][1]

下翻译马列著作,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取

得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确立以后, 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大胆探索,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理论成果, 正是在这些正确理论的指导下中国革命和建设才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

东思想

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到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建立,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第一次伟大社会变革时期, 围绕着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新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第2期   杨永庚等: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得与失13

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就是一方面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另一方面, 它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从思想渊源来说, 毛泽东思想的主源或本源是马克思主义, 次源则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时,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 根据中国的国情,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掌握中国革命的规律, 解决革命实践中提出的各种课题, 从而使毛泽东思想不断成熟并且不断发展。1945年春召开的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 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 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偏向。”1981年6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

3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江泽民同志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正确地把握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21世纪初的国际国内形势, 对国内外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作出新的判断和新的回答, 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境界, 把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

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泉、党内与党、经验与规律的科、认识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 他创造性地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生产力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 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历史任务、同实现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三个代表”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贡献、新胜利。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和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因此,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综上所述,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范例, 其历史作用是巨大的; 当中国历史进入新时期的时候, 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形成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江泽民同志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 又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因此, 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要突破前人, 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

[3]

的概括, 。

21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20世纪90年代,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第二次伟大社会变革时期, 是从传统形态的社会主义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改革创新时期, 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进行重新认识,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创立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先进的科学理论, 是我们党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分析了时代主题的变化, 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创立了这一科学理论。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十三大, 特别是在十四大的基础上, 十五大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又把它列入宪法。这是我们党经过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出

现的理论“误区”

由于马克思主义诞生于与东方文化截然不同的西方文化的土壤中, 而一般来说中国文化的主

14西 安 建 筑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26卷

体文化是儒家文化, 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重新解释过程中, 往往会把自己的某些消极因素附加给马克思主义, 出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理论“误区”。

11唯我独尊, 自我封闭, 把马克思主义偶像

长期弥漫于中国理论界, 这严重地阻碍了人们用创造性思维来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致使具有新思想、新创见的著作稀若晨星、屈指可数。

31断章取义, 为我所用, 把马克思主义片面

马克思主义是系统的、完整的科学体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需要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其基本理论和方法, 但是长期以来中国的文化传统具有经世致用的特点, 表现在有些同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时候, 为我所用, 注重一个方面, 而忽视另一个方面。对马克思某些原理有意进行误解和错解, 。在, 就存在用错解了的马克思的理。在那个政治意志高于一切的时代, 人文科学变成了阶级斗争的战场, 阶级斗争扩大化和思想改造强制化使知识分子畏惧进行创造性研究, 理论研究难于深化。

41牵强附会、因循守旧的思想模式, 把马克

[5]

我国封建社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自我中心文化传统严重阻碍了思想文化自由的发展。在此文化传统氛围的影响下, 我国理论界长期以来把马克思主义偶像化、神圣化。好像马克思主义囊括了人类文化的全部真理, 再不需要其他学派、学说和真理的存在。例如, 前苏联和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科书中的传统提法将马克思哲学的产生说成是“哲学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在对这一“行阐释时, :“, , 进而创建了自己哲学体系。然而这种论证思路却是多有纰漏的。首先, 能不能把马克思哲学“来源”概括为德国古典哲学? 其次, 能不能把博大而深遂的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概括为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这一连串的追问使我们感觉到, 即当哲学的发展推进到马克思主义哲学阶段的时候, 它之前之后的哲学形态就只具有谬论的性质或反面的意义, 这样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成为哲学的唯一形态, 而排斥其他理论体系进入哲学领地。这种对马克思主义的独尊和美化, 在文革期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21述而不作, 经典注释的治学学风, 把马克

[4]

思主义教条化。

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 不是教条。但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缺乏严格的科学精神和严密的精确度, 使得马克思主义在部分人眼里成了中庸模糊、毫无科学界说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是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的幌子下, 对其原理做了既是实用主义的又是教条主义的理解, 还美其名曰, 马克思主义具有绝对的理论权威, 这使得马克思主义在某种程度上更加教条化, 好像不用“马克思主义”的字样, 就不足以证明自己所主张的某一论点或某一学科的正确性。以上列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出现的几种主要理论“误区”, 当然还可以列举得更多, 这说明我们要正确地领会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和学说的实际意义和现实意义, 抛弃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采取各取所需的实用主义态度。

思主义凝固化

有时人们常常满足于陈述前人的思想而不注重发展创新。述而不作, 注经、释经的治学传统在我们现代人当中仍普遍地存在着, 表现在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上, 也习惯地将马克思主义当作儒家经典来注解释义, 并且一注再注, 注上加注。人文社会科学或者成为领导人意志和现行政策的宣传品, 或者限于讲解、注释经典著作。多少年来, 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学说只能是一种解释、一层意义, 而不允许有多种解释、多层意义。这种述而不作“书斋式”的研究, 使得僵化的经院学风

四、几点启示

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冷静客观地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以下几点。

第2期   杨永庚等: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得与失15

(1) 要认真研读马克思的经典原著。要基于

中国化问题上, 特别重视研究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他一方面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对中国优秀文化遗产加以清理和总结, 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文化的传统, 另一方面运用中国哲学的思想材料说明马克思主义观点, 使之带有浓厚的中国气魄和鲜明的中国特色。江泽民同志也要求要“努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他指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我们应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发展”, 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融会贯通。

(4) , , 对马克思文本的悉心研读而尽可能再现和把握马克思思想的原始状态和整体面貌、勾勒和提练其思想发展的曲折进程、丰富内涵和主要意旨, 这种被称为文本研究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永恒主题,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研究的理论前提。近年来一些年轻学者不阅读马克思主义的原著、体会其中的精神实质, 往往从西方社会学家评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引述中, 抓住一些片言只语, 就发议论, 对马克思说三道四, 而置他的一些根本观点于不顾。这是很不严肃的。理论工作者要有严谨勤奋的学风, 要善于向今人学习、向前人学习、向国人学习、向书本学习。只有在理论功底扎实, 占有资料翔实, 生活感受充实的基础上多思、深思、慎思, , 发展马克思主义。

(2) 认真义初级阶段, 。我们一定要深入实践, 了解社会, 把中国社会作为自己的立足点、出发点和归宿点。正是由于立足现实, 才把我们的思想认识能从那错误的教条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取得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都是深深地植根于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实践的需要推动着认识的发展。(3) 要认真研究中国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根深蒂固的儒家文化传统在新中国成立并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指导地位以后仍然影响不小。为此, 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

新, , 马克思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他还明确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保持蓬勃活力的重要保证。”因此, 要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继承不是因循守旧, 要科学地继承、扬弃地继承, 取精华、去陈旧、弃糟粕; 创新也不是为创新而创新, 而是为了掌握事物的规律, 适应时代的要求, 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总之, 60多年来,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导的理论创新, 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代表着中国的发展方向, 随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中国化进程将不断出现新的进展。它同时也告诉我们:理论创新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 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辛努力。我们应该始终不渝地追求真理, 为真理而奋斗。

[3]

参 考 文 献

[1]艾恩奇.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2]艾恩奇. 艾思奇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1.

[3]江泽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 [4]聂锦芳. 马克思哲学历史定位的三种观点及其论证思路[J ].北京大学学报, 2003, (2) :27-30. [5]卫兴华. 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背景与学报发展的新机遇[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3, (4) :52-53.

(编 辑 郭平安)

第26卷 第2期2007年6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 1Xi ’an Univ . of A rch . &Tech . (Social Science Editi on )

Vol . 26 No . 2

Jun . 2007

【哲 学】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得与失

杨永庚

①②

, 张光明

(①西安文理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5; ②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西安, 710062; ③西安翻译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8)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的科学命题从提出到现在的60多年的历史进程深深地扎根于我国革命和

建设的实践, 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等三大理论成果, 取得了巨大成功, 但同时由于文化传统的不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也曾陷入过把马克思主义偶像化、片面化、理论“误区”, 给我国革命和建设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文本, 而且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立足现实, 大胆创新,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成果; 理论“误区”; 中图分类号:B 252    文献标识码::02-0011-05

ve Exper i ences of the

n i ci zati on Process of Marxis m

YAN G Yong 2geng

①②

, ZHAN G Guang 2m ing

(①Xian L iberal A rt and Science I nstitute, Xi πan  710065, China;

②Shaanxi Nor mal University, Xi πan  710062, China; ③Xi πan Translati on Universuty . , Xi πan  710068, China )

Abstract:Scientific the me of the sinicizati on of Marxis m has deep ly r ooted in the p ractice of our revoluti on and constructi on and experienced over 60years test since it was put for ward; theref ore we have three theoreti 2cal achieve ments:MAO Ze 2dong thought, DENG Xiao 2p ing theory and J I A NG ze 2m ing πs three rep resents . But due t o different cultural traditi on, the sinicizati on p r ocess of Marxis m has ever fallen in partial, rigid doctri 2naire false theory field, which br ought great l oss t o our revoluti on and constructi on . Fr om the experiences, posi 2tive on negative we know we should not only study books on Marxis m but als o Chinese traditi onal culture, f o 2cusing on p resent situati on, innovating bravely, going for ward with ti m es and devel op ingMarxis m for ward con 2tinuously.

Key words:siniciza tion of M arxis m ; theory achie m ent ; false theory fild; positive and negative experiences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民族化的6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 与我国的实践相结合, 经历了三次历史性飞跃, 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 在这些理论成果的指导下, 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马克思主义这个来自异邦的思想奇葩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要经过一个“中

3收稿日期:2006-06-16

国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做“重新解释”, 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变异”和“失真”, 陷入理论“误区”, 使我们走了不少弯路, 酿制了沉痛的教训。冷静客观地思考这方面的经验及其教训, 对于我们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

作者简介:杨永庚(1966-) , 男, 甘肃正宁人, 西安文理学院法政系讲师,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政治哲

学研究。

12西 安 建 筑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26卷

想,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为, 只有把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融会到马克思主义体系之中, 才会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而只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成为指导我们事业的理论基础。

当时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的艾思奇也注意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在抗日战争时期, 他发表了《哲学的现状和任务》、《论中国的特殊性》等文章, 驳斥假马克思主义者叶青“马克思主义不能中国化”的谬论, 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根据、方法原则和实现途径。他指出, 马克思主义在内容上的一般性、国际性同形式上的特殊性、。“, , 它决不会成为全。”因此, 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 也能够中国化。

基于这种认识,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深入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 研究中国民族革命战争的规律, 运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普及马克思主义。在1938年底, 延安成立马列学院, 在张闻天的主持

[2]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 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救国曾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寻找真理, 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提出了一系列救国方案, 走过了曲折的道路, 但救国方案以失败而告终。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 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 马克思主义著作的译本发行的数量少, 范围窄, 原著看不到, 国内出版的译本也不多, 资料受到极大的限制, 又由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没有经验”, 并且“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不多”, “”等原因, 20世纪2030年代初, 中国共产党内发生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把苏联经验和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中国当时的知识分子在接受、领悟和消化它时, 要么主张“中体西用”、“国粹主义”、“全盘西化”要么主张“全盘苏化”等等, 这些观点虽然其政治倾向不同, 甚至是相对立的, 但是其思想方法的本质都是一致的, 都是没有把外国先进的文化思想与本国具体实践和优秀传统文化有机整合, 没有把理论作为发展的开放的体系来看待, 而是当成僵死的一成不变的教条。

马克思说过, 每个时代总有属于自己的问题, 准确地把握并解决它, 就会把理论、思想和人类社会大大地向前推进一步。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的运用和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 在总结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1938年10月, 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毛泽东提出:“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 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 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 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 即是说, 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 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毛泽东还认

[1][1]

下翻译马列著作,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取

得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确立以后, 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大胆探索,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理论成果, 正是在这些正确理论的指导下中国革命和建设才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

东思想

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到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建立,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第一次伟大社会变革时期, 围绕着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新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第2期   杨永庚等: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得与失13

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就是一方面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另一方面, 它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从思想渊源来说, 毛泽东思想的主源或本源是马克思主义, 次源则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时,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 根据中国的国情,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掌握中国革命的规律, 解决革命实践中提出的各种课题, 从而使毛泽东思想不断成熟并且不断发展。1945年春召开的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 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 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偏向。”1981年6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

3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江泽民同志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正确地把握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21世纪初的国际国内形势, 对国内外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作出新的判断和新的回答, 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境界, 把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

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泉、党内与党、经验与规律的科、认识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 他创造性地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生产力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 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历史任务、同实现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三个代表”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贡献、新胜利。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和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因此,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综上所述,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范例, 其历史作用是巨大的; 当中国历史进入新时期的时候, 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形成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江泽民同志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 又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因此, 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要突破前人, 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

[3]

的概括, 。

21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20世纪90年代,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第二次伟大社会变革时期, 是从传统形态的社会主义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改革创新时期, 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进行重新认识,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创立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先进的科学理论, 是我们党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分析了时代主题的变化, 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创立了这一科学理论。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十三大, 特别是在十四大的基础上, 十五大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又把它列入宪法。这是我们党经过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出

现的理论“误区”

由于马克思主义诞生于与东方文化截然不同的西方文化的土壤中, 而一般来说中国文化的主

14西 安 建 筑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26卷

体文化是儒家文化, 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重新解释过程中, 往往会把自己的某些消极因素附加给马克思主义, 出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理论“误区”。

11唯我独尊, 自我封闭, 把马克思主义偶像

长期弥漫于中国理论界, 这严重地阻碍了人们用创造性思维来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致使具有新思想、新创见的著作稀若晨星、屈指可数。

31断章取义, 为我所用, 把马克思主义片面

马克思主义是系统的、完整的科学体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需要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其基本理论和方法, 但是长期以来中国的文化传统具有经世致用的特点, 表现在有些同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时候, 为我所用, 注重一个方面, 而忽视另一个方面。对马克思某些原理有意进行误解和错解, 。在, 就存在用错解了的马克思的理。在那个政治意志高于一切的时代, 人文科学变成了阶级斗争的战场, 阶级斗争扩大化和思想改造强制化使知识分子畏惧进行创造性研究, 理论研究难于深化。

41牵强附会、因循守旧的思想模式, 把马克

[5]

我国封建社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自我中心文化传统严重阻碍了思想文化自由的发展。在此文化传统氛围的影响下, 我国理论界长期以来把马克思主义偶像化、神圣化。好像马克思主义囊括了人类文化的全部真理, 再不需要其他学派、学说和真理的存在。例如, 前苏联和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科书中的传统提法将马克思哲学的产生说成是“哲学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在对这一“行阐释时, :“, , 进而创建了自己哲学体系。然而这种论证思路却是多有纰漏的。首先, 能不能把马克思哲学“来源”概括为德国古典哲学? 其次, 能不能把博大而深遂的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概括为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这一连串的追问使我们感觉到, 即当哲学的发展推进到马克思主义哲学阶段的时候, 它之前之后的哲学形态就只具有谬论的性质或反面的意义, 这样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成为哲学的唯一形态, 而排斥其他理论体系进入哲学领地。这种对马克思主义的独尊和美化, 在文革期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21述而不作, 经典注释的治学学风, 把马克

[4]

思主义教条化。

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 不是教条。但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缺乏严格的科学精神和严密的精确度, 使得马克思主义在部分人眼里成了中庸模糊、毫无科学界说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是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的幌子下, 对其原理做了既是实用主义的又是教条主义的理解, 还美其名曰, 马克思主义具有绝对的理论权威, 这使得马克思主义在某种程度上更加教条化, 好像不用“马克思主义”的字样, 就不足以证明自己所主张的某一论点或某一学科的正确性。以上列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出现的几种主要理论“误区”, 当然还可以列举得更多, 这说明我们要正确地领会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和学说的实际意义和现实意义, 抛弃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采取各取所需的实用主义态度。

思主义凝固化

有时人们常常满足于陈述前人的思想而不注重发展创新。述而不作, 注经、释经的治学传统在我们现代人当中仍普遍地存在着, 表现在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上, 也习惯地将马克思主义当作儒家经典来注解释义, 并且一注再注, 注上加注。人文社会科学或者成为领导人意志和现行政策的宣传品, 或者限于讲解、注释经典著作。多少年来, 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学说只能是一种解释、一层意义, 而不允许有多种解释、多层意义。这种述而不作“书斋式”的研究, 使得僵化的经院学风

四、几点启示

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冷静客观地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以下几点。

第2期   杨永庚等: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得与失15

(1) 要认真研读马克思的经典原著。要基于

中国化问题上, 特别重视研究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他一方面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对中国优秀文化遗产加以清理和总结, 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文化的传统, 另一方面运用中国哲学的思想材料说明马克思主义观点, 使之带有浓厚的中国气魄和鲜明的中国特色。江泽民同志也要求要“努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他指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我们应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发展”, 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融会贯通。

(4) , , 对马克思文本的悉心研读而尽可能再现和把握马克思思想的原始状态和整体面貌、勾勒和提练其思想发展的曲折进程、丰富内涵和主要意旨, 这种被称为文本研究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永恒主题,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研究的理论前提。近年来一些年轻学者不阅读马克思主义的原著、体会其中的精神实质, 往往从西方社会学家评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引述中, 抓住一些片言只语, 就发议论, 对马克思说三道四, 而置他的一些根本观点于不顾。这是很不严肃的。理论工作者要有严谨勤奋的学风, 要善于向今人学习、向前人学习、向国人学习、向书本学习。只有在理论功底扎实, 占有资料翔实, 生活感受充实的基础上多思、深思、慎思, , 发展马克思主义。

(2) 认真义初级阶段, 。我们一定要深入实践, 了解社会, 把中国社会作为自己的立足点、出发点和归宿点。正是由于立足现实, 才把我们的思想认识能从那错误的教条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取得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都是深深地植根于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实践的需要推动着认识的发展。(3) 要认真研究中国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根深蒂固的儒家文化传统在新中国成立并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指导地位以后仍然影响不小。为此, 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

新, , 马克思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他还明确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保持蓬勃活力的重要保证。”因此, 要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继承不是因循守旧, 要科学地继承、扬弃地继承, 取精华、去陈旧、弃糟粕; 创新也不是为创新而创新, 而是为了掌握事物的规律, 适应时代的要求, 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总之, 60多年来,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导的理论创新, 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代表着中国的发展方向, 随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中国化进程将不断出现新的进展。它同时也告诉我们:理论创新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 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辛努力。我们应该始终不渝地追求真理, 为真理而奋斗。

[3]

参 考 文 献

[1]艾恩奇.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2]艾恩奇. 艾思奇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1.

[3]江泽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 [4]聂锦芳. 马克思哲学历史定位的三种观点及其论证思路[J ].北京大学学报, 2003, (2) :27-30. [5]卫兴华. 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背景与学报发展的新机遇[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3, (4) :52-53.

(编 辑 郭平安)


相关文章

  •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思考
  • [摘 要]中国共产党9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是学习.运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查看


  • 党的创新理论实践特色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党的创新理论实践特色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广西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基地 2011年05月24日15:08 来源:<广西日报>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 ...查看


  • 实践论_矛盾论_的当代审视和价值挖掘_刘毅强
  • 2012年1月第5卷第1期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ofChinaExecutiveLeadershipAcademyYan'anJanuary,2012 Vol.5,No.1 .<实践论><矛盾论>的当代 ...查看


  • [实践论]讲解
  • <实践论>讲解 讲授人 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 颜贻极 一.写作的背景 三.发表的意义 二.主要内容 <实践论>讲解 (一)<实践论>写作的必要性 (二)<实践论>写作的可能性 一.历史背景 (一 ...查看


  • 试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实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关系
  • [摘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实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中国化是现代化的理论前提,现代化是中国化的逻辑延伸.只有科学地把握这一关系,才能真正转化为中国人民大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查看


  • 中国近代史的两个过程及有关问题
  • 中国近代史的"两个过程"及有关问题  2011-09-05 14:19:22 张海鹏 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问题,是最近几年近代史研究领域讨论得最为热烈的问题之一.本文谨就中国近代史的"两个过程"及有关 ...查看


  •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思考 1
  •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思考 [摘 要]中国共产党9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是学习.运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和可持 ...查看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根本动力论文
  •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动力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众多学者关注的问题,且对其研究越来越深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不断地获得了理论成果,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 ...查看


  • 马克思资本原始积累理论对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1
  • 2003年第2期 (总第127期) 经济纵横税务与经济TaxationandEconomyNo.2March15,2003(SerialNo.127) 马克思资本原始积累理论 对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潘 石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吉林长春1300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