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的急救与护理

业 务 学 习

休克的急救与护理

休克的概念:

休克系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使循环功能急剧减退,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以至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危重病理过程。休克是一急性的综合征。在这种状态下,全身有效血流量减少,微循环出现障碍,导致重要的生命器官缺血缺氧。即是身体器官需氧量与得氧量失调。休克不但在战场上,同时也是内外妇儿科常见的急性危重病症。

休克的临床表现:

休克的发病过程可分为休克早期和休克期,也可以称为休克代偿期和休克抑制期。 1、休克代偿期(休克早期):

休克刚开始时,人体对血容量减少有一定的代偿能力,这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是兴奋性提高,患者表现为精神紧张、兴奋或烦躁不安。血容量减少的症状还不是很明显,患者开始出现皮肤苍白、四肢发冷、心跳呼吸加快、尿量减少等症状。如果在休克早期能够及时诊断、治疗,休克很快就会好转,但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治疗,休克会进一步发展,进入休克期。 2、 休克进展期(休克中期)

休克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就会进入可逆性失代偿期。这时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为:1、血压进行性下降,心脑血管失去自身调节或血液重心分不中的优先保证,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灌流不足,出现心脑功能障碍,心搏无力,患者神志淡漠甚至转入昏迷;2、肾血流量长时间严重不足,出现少尿甚至无尿;3、皮肤发凉加重、发绀,可出现花瓣。失代偿初期经积极救治仍属可逆,但若持续时间较长则进入休克难治期。

3、休克难治期(休克晚期)

休克发展的晚期阶段,不可逆性失代偿期。主要临床表现为:1、血压进行性下降,给升压药仍难以恢复。脉搏细速中心静脉压降低,中心静脉压降低,静脉塌陷,出现循环衰竭,可致患者死亡;2、毛细血管无复流;3、由于微循环淤血不断加重和DIC 的发生,全身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细胞受损乃至死亡,心脑肺肾等脏器出现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救治原则:

一 : 积极消除病因

二 : 补充血容量

三 : 纠正酸中毒

四 :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五 : 糖皮质激素和其他药物的应用

六 : 治疗DIC ,改善微循环

七 : 保护脏器功能

治疗措施:

休克是一个严重的、变化多端的动态过程,要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须注意下列四点:①治疗开始愈早愈好,最好在休克症状尚未充分发展前就给予治疗,力求避免休克发展到晚期难以逆转的地步; ②对不同类型的休克,在不同阶段要针对当时的病理生理变化给予适当的处理,如补充血容量,增强心肌收缩力,解除或增加周围血管阻力,消除微循环淤滞及纠正酸中毒等措施; ③密切观察病人、特别注意中枢神经系统、心、肺和肾功能情况。按病情的变化随时调整用药以及其他治疗措施;

(一)一般紧急处理 1、取平卧位不用枕头,腿部抬高30°,如心原性休克同时有心力衰竭的患者,气急不能平卧时,可采用半卧位。注意保暖和安静。尽量不要搬动,如必须搬动则动作要轻。 2、吸氧和保持呼吸道畅通鼻导管或面罩给氧。危重病人根据动脉Pco2、Po2和血液pH 值。给予鼻导管或气管内插管给氧。 3、建立静脉通道如果周围静脉萎陷而穿刺有困难时,可考虑作锁骨下或上静脉及其他周围大静脉穿刺插管,亦可作周围静脉切开插管。 4、尿量观察尿量是反映生命器官灌注是否足够的最敏感的指标。休克病人宜置入导尿管以测定每小时尿量,如无肾病史,少或无尿可能由于心力衰竭或血容量未补足所致的灌注不足,应积极查出原因加以治疗,直到尿量超过20~30ml/h。 5、观察周围血管灌注由于血管收缩,首先表现在皮肤和皮下组织。良好的周围灌注表示周围血管阻力正常。皮肤红润且温暖时表示小动脉阻力降低,可见于某些感染性休克的早期和神经原性休克。皮肤湿冷、苍白表示血管收缩,小动脉阻力增高。但皮肤血管收缩状态仅提示周围阻力的改变,并不完全反映肾、脑或胃肠道的血流灌注。

(二)不同类型休克的处理 1、感染性休克的处理参见" 感染性休克" 。 2、心原性休克的处理心原性休克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是心排血量减低,心搏量亦减低,其周围血管阻力则可增高、正常或降低。

护理措施:

休克的预后取决于病情的轻重程度、抢救是否及时、措施是否得力。所以护理上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体位 休克时应采取中凹卧位,病人头胸部抬高20°-30°,下肢

抬高15°~20°;使用抗休克裤。

(二)保暖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 一般用鼻导管吸氧,流量4~6L/min,严重缺氧

或紫绀 时应增加至6~8L/min,或根据病情采用面罩或正压

给氧。

(四)尽快建立静脉通路

(五)镇静止痛

业 务 学 习

休克的急救与护理

休克的概念:

休克系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使循环功能急剧减退,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以至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危重病理过程。休克是一急性的综合征。在这种状态下,全身有效血流量减少,微循环出现障碍,导致重要的生命器官缺血缺氧。即是身体器官需氧量与得氧量失调。休克不但在战场上,同时也是内外妇儿科常见的急性危重病症。

休克的临床表现:

休克的发病过程可分为休克早期和休克期,也可以称为休克代偿期和休克抑制期。 1、休克代偿期(休克早期):

休克刚开始时,人体对血容量减少有一定的代偿能力,这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是兴奋性提高,患者表现为精神紧张、兴奋或烦躁不安。血容量减少的症状还不是很明显,患者开始出现皮肤苍白、四肢发冷、心跳呼吸加快、尿量减少等症状。如果在休克早期能够及时诊断、治疗,休克很快就会好转,但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治疗,休克会进一步发展,进入休克期。 2、 休克进展期(休克中期)

休克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就会进入可逆性失代偿期。这时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为:1、血压进行性下降,心脑血管失去自身调节或血液重心分不中的优先保证,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灌流不足,出现心脑功能障碍,心搏无力,患者神志淡漠甚至转入昏迷;2、肾血流量长时间严重不足,出现少尿甚至无尿;3、皮肤发凉加重、发绀,可出现花瓣。失代偿初期经积极救治仍属可逆,但若持续时间较长则进入休克难治期。

3、休克难治期(休克晚期)

休克发展的晚期阶段,不可逆性失代偿期。主要临床表现为:1、血压进行性下降,给升压药仍难以恢复。脉搏细速中心静脉压降低,中心静脉压降低,静脉塌陷,出现循环衰竭,可致患者死亡;2、毛细血管无复流;3、由于微循环淤血不断加重和DIC 的发生,全身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细胞受损乃至死亡,心脑肺肾等脏器出现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救治原则:

一 : 积极消除病因

二 : 补充血容量

三 : 纠正酸中毒

四 :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五 : 糖皮质激素和其他药物的应用

六 : 治疗DIC ,改善微循环

七 : 保护脏器功能

治疗措施:

休克是一个严重的、变化多端的动态过程,要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须注意下列四点:①治疗开始愈早愈好,最好在休克症状尚未充分发展前就给予治疗,力求避免休克发展到晚期难以逆转的地步; ②对不同类型的休克,在不同阶段要针对当时的病理生理变化给予适当的处理,如补充血容量,增强心肌收缩力,解除或增加周围血管阻力,消除微循环淤滞及纠正酸中毒等措施; ③密切观察病人、特别注意中枢神经系统、心、肺和肾功能情况。按病情的变化随时调整用药以及其他治疗措施;

(一)一般紧急处理 1、取平卧位不用枕头,腿部抬高30°,如心原性休克同时有心力衰竭的患者,气急不能平卧时,可采用半卧位。注意保暖和安静。尽量不要搬动,如必须搬动则动作要轻。 2、吸氧和保持呼吸道畅通鼻导管或面罩给氧。危重病人根据动脉Pco2、Po2和血液pH 值。给予鼻导管或气管内插管给氧。 3、建立静脉通道如果周围静脉萎陷而穿刺有困难时,可考虑作锁骨下或上静脉及其他周围大静脉穿刺插管,亦可作周围静脉切开插管。 4、尿量观察尿量是反映生命器官灌注是否足够的最敏感的指标。休克病人宜置入导尿管以测定每小时尿量,如无肾病史,少或无尿可能由于心力衰竭或血容量未补足所致的灌注不足,应积极查出原因加以治疗,直到尿量超过20~30ml/h。 5、观察周围血管灌注由于血管收缩,首先表现在皮肤和皮下组织。良好的周围灌注表示周围血管阻力正常。皮肤红润且温暖时表示小动脉阻力降低,可见于某些感染性休克的早期和神经原性休克。皮肤湿冷、苍白表示血管收缩,小动脉阻力增高。但皮肤血管收缩状态仅提示周围阻力的改变,并不完全反映肾、脑或胃肠道的血流灌注。

(二)不同类型休克的处理 1、感染性休克的处理参见" 感染性休克" 。 2、心原性休克的处理心原性休克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是心排血量减低,心搏量亦减低,其周围血管阻力则可增高、正常或降低。

护理措施:

休克的预后取决于病情的轻重程度、抢救是否及时、措施是否得力。所以护理上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体位 休克时应采取中凹卧位,病人头胸部抬高20°-30°,下肢

抬高15°~20°;使用抗休克裤。

(二)保暖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 一般用鼻导管吸氧,流量4~6L/min,严重缺氧

或紫绀 时应增加至6~8L/min,或根据病情采用面罩或正压

给氧。

(四)尽快建立静脉通路

(五)镇静止痛


相关文章

  • 休克的急救流程
  • 休克的急救流程: 2.氧疗,必要时使用正压通气. 3及时快速补液. 4.祛除病因,协助检查. 5.导尿.监测生命体征 6.术前准备. 低血容量性休克急救流程: 1.取休克卧位. 2.氧疗,必要时使用正压通气. 3及时快速补液. 4.祛除病因 ...查看


  •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措施
  • [中图分类号]R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263-01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急救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70例,对其 ...查看


  •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临床护理论文
  • 浅谈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到2012年6月治疗的86例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及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护理.结果:经过护理后,所有患 ...查看


  • [护理常规]之[十二.休克急救护理常规]
  • 十二.休克急救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神志,生命体征. 2.尿量及微循环情况. [护理诊断/问题] 1.有效循环血量不足. 2.焦虑. 3.潜在并发症. [护理措施] 1.紧急措施 (1)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输液扩容是抗休克治疗的首要措施 ...查看


  • 失血性休克-病例模板
  • <综合护理教程>案例模版 学生用教案 失血性休克病人急救护理综合训练 一.背景资料 失血性休克主要由于大血管破裂.腹部损伤引起的肝.脾破裂.消化性溃疡.宫外孕.肿瘤自发破裂等原因引起大出血,当出血量超过全身总血量的20%时,即可 ...查看


  • 21-严重复合伤的护理(马盈盈)
  • 内容提要 u u u u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SICU 马盈盈 u u u 定义 病因 分类 伤情分度 临床特点 伤情评估及诊断 急救与护理 (一)定义 复合伤: Combined injury, 同时或相继遭受 两种以上(含两 种)不同性 ...查看


  • 骨盆骨折的急救与护理
  • 1.3.3 抗休克治疗的护理失血性休克是骨盆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 可危及患者生命.故抢救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首要环节即为抗休克治疗. 患者如有明显外出血, 应立即进行压迫止血.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一旦出现失血性休克征象, 应积极 ...查看


  • 急救知识讲座
  • 急救护理知识讲座 休克的护理 急救护理学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危急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急救护理学的研究范畴主要 ...查看


  • 常见妇产科急救护理常规
  • 常见妇产科急救护理常规 一.输卵管妊娠破裂急救护理常规 (一)评估 1.停经:停经6-8周以上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 2.腹痛:突然出现一侧下腹部撕裂样痛,伴便意,呕吐 3.晕厥与休克:轻者出现晕厥,重者出现休克 (二)准备 1.物品:氧气用物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