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数据资料
1、油区:胜利
2、油藏几何参数及各小层物性(见表1) 3、班号:3;班里序号:15
表1 油藏基本参数表
注:第10层底部深度为2263m,钻井过程中要预留20m沉砂口袋。 地层压力梯度:0.1MPa/10m;地温梯度:3.7°C/100m。
4、流体物性
地面条件下油水密度:o0.9 g/cm3 w1.0 g/cm3 地层条件下油水粘度:
o4020 mPa•s=(40+15/20) mPa•s=40.75 mPa•s w0.440 mPa•s=(0.4+3/40) mPa•s=0.48 mPa•s
地层泡点压力:pb18 MPa
原油体积系数:Bo1.08 水的体积系数:Bw1.0 5、油水相渗关系(见表2)
表2 油水相渗数据表
6、井眼半径:0.1m 7、油水井操作条件
注采压差:3MPa 注采比:1:1 排状注水的排距与井距之比为2:1 要求油田的初期采油速度达到5%
油水井正常生产时间为300天/年 8、常用经济指标
钻井成本:1500元/m 注水单价:6元/m3 输油单价:60元/t
生产维护费:180元/t
油水井作业费用:20000元/(井•年) 地面工程建设费用为钻井费用的0.5倍 原油的商品率:95% 原油价格:2200元/t 贷款利率:5.48% 存款利率:1.98%
第一章 油田概况
1. 油藏地质描述
本地区是胜利油田某区块,含油面积5.38 km2。具有10个小层,油层顶深从2195米到2257米不连续,平均深度2224.4米;每个小层厚度不均;最小2.61米,最大4.38米,平均厚度3.555米;孔隙度分布也不均衡,最小0.3328,最大0.3552,平均孔隙度(按厚度加权平均)为0.3399;渗透率也不均衡,最小202.5md,最大668.8md,平均渗透率(按厚度加权平均)为442.9md。 束缚水饱和度为0.32,残余油饱和度为0.2。
地层压力梯度:0.1MPa/10m;地温梯度:3.7°C/100m,地层泡点压力:pb18 Mpa,地层条件下油水粘度分别为40.75 mPa•s和0.48 mPa•s,地面条件下油水密度0.9 g/cm3和1.0 g/cm3 2.油藏纵向非均质性评价
表1-1 油层非均质性数据表
各小层渗透率在纵向上的变化见图1-1
图1-1
一.油层纵向非均质性评价 1. 储层渗透率变异系数:
2.
储层非均质系数:
1k
21n
k0.320.5i
ni1
,所以,储层非均质性弱。
k
Kmax668.8
1.51
K442.9
3. 储层渗透率级差:
kmax668.8k3.30,级差比较小,储层非均质性弱。
kmin202.5
综上,本区块储层比较好,非均质性不严重。
由表1-2可以看出,该储层的渗透率在纵向上从202.5——668.8不等,数值相近,在纵向上的分布差异不大;油层的构造形态,油水边界,压力系统和原油物性比较接近。综合以上因素和层系划分的原则,可以看出该储层可以采用一套生产井网开采,减少了投资成本,有利于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三.油藏流体分布及其物性描述
储层基本参数及各小层物性,见表1-2.
地层压力梯度:0.1MPa/10m;地温梯度:3.7°C/100m,地层泡点压力: pb18 Mpa。1. 流体物性
地面条件下油水密度:o0.9 g/cm3 w1.0 g/cm3 地层条件下油水粘度:o=40.75 mPa•s w =0.48 mPa•s 原油体积系数:Bo1.08 水的体积系数:Bw1.0 2. 渗流物性: 相渗曲线见图1-2
图1-2
从相渗曲线中我们可以看出,束缚水饱和度Swi=0.32,最大含水饱和度Swmax=0.8,油水相渗曲线交点处的含水饱和度Sw>60%,束缚水饱和度Swi下的水相相对渗透率Krw=0,通过以上特征我们可以得出该储层岩石的润湿性为水湿,有利于油田的开采。
四.计算油藏的地质储量
采用容积法对本区块进行储量估算 由储量计算公式Noip
100Ah(1Swi)o/Bo(104t),带入数据,各小层
储量见表1-3,地质储量为:3683.812(104t)。储量丰度公式为
oN/A100h(1Swi)o/Bo,带入数据可得储量丰度为:684.7234(104t/km2),由于储量丰度为高丰度,所以该油藏属于高丰度的油藏,具有很大的开采价值。
表1-3
小层储量
t(10 )
4
274.5172 308.6226 340.8769 334.1656 415.6034 319.5978 350.1199 439.336 457.6128 443.3597
第二章 层系划分和组合论证
一.层系划分的原则
1、同一层系内的油层物性应当接近,尤其渗透率要接近。 2、一个独立的开发层系应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储量。 3、各开发层系间必须具有良好的隔层。
4、要考虑到采油工艺技术水平,相邻油层尽可能组合在一起。 5、油层的构造形态、油水边界、压力系统和原油物性比较接近。
二.划分的层系
可划为同一套开发层系 三.可行性论证
由于油层之间沉积条件相近,渗透率在纵向上的分布差异不大,油层的联通系数为0.73,变异系数为0.338,组成层系的基本单元内油层分布面积相同,层内非均质性小,所有的小层有相同的构造形态,油水边界和压力系统,原油物性相同。划分为一个层系开采,既可以保证一定的储量,又可以充分发挥采油工艺措施的作用。这样可以减少钻井,既便于管理,又可以达到较好的经济开发效果。经论证,可划为同一套开发层系。
第三章 注采方式的选择
注水方式选择:采用排状注水。
第四章 计算排状注水的开发指标
1、求初始产量,并根据油田产能要求确定油井数及水井数 (1) 计算初始产量,假设流动为一维流动。 每一小层的初始产量为:
qoi
kkroAp
,其中A=ah,h为每一小层 oL
厚度。代入数据,得各小层的初始产量见表4-1。 表4-1
10^-6qoi(m3/s)
12.64569018 24.84168405 35.7492184 45.54307546 58.66437423 50.40618405 42.29700736 41.22821595 36.49050552 28.83432699
(2) 油井数和水井数:
NBoivo
n
油田总的生产井数n: 3002qo
,带入数据计算的:n=113.1847。
2、计算井距及排距:
1 A
A ,带入数据得:L=218.0205,a=109.0103。
La
n2n
3、计算前缘含水饱和度:
'
krw(i)
f w (i)
w
rww
roo
dfwfw(i1)fw(i1)fw(i)
dSS(i1)S(i1)www
代入数据,计算得表4-2 表4-2
fw(i) 0
0.197588 0.488533 0.686559 0.804608 0.875104 0.918679 0.946438 0.95645 0.964649 0.971387 0.976874 0.981515 0.985246 0.988465 0.991009 0.993224 0.994967 0.997615
0.999256
1
4、计算见水前开发指标 (1) 求非活塞因子E
Ekro(Swc)
'fw(swf)
o
kro(sw)krw(sw)
w
dfw'(sw)
(2)求无因次见水时间tDf,通过有因次化得到见水时间tf。 t
Df
1E
swf2fwfwswf2
代入数据计算得:tDf0.084722,tf2.491834 (3)以一年为一个点计算见水前的开发指标。
无因次参数tD、VD、qD,→通过参数的有因次化,计算油田总的开发指
标,数据表见表4-3
表4-3
见水前开发指标见表4-4
5、计算见水后开发指标 (1)计算无因次开发时间tDe。
(2)计算无因次开发指标tD(tDtDetDf)、VD、qD和VoD→参数,并进行有因次化,计算油田总的开发指标(其中日产油量qoq1fw),数据表见表4-5。
表4-5
基础数据资料
1、油区:胜利
2、油藏几何参数及各小层物性(见表1) 3、班号:3;班里序号:15
表1 油藏基本参数表
注:第10层底部深度为2263m,钻井过程中要预留20m沉砂口袋。 地层压力梯度:0.1MPa/10m;地温梯度:3.7°C/100m。
4、流体物性
地面条件下油水密度:o0.9 g/cm3 w1.0 g/cm3 地层条件下油水粘度:
o4020 mPa•s=(40+15/20) mPa•s=40.75 mPa•s w0.440 mPa•s=(0.4+3/40) mPa•s=0.48 mPa•s
地层泡点压力:pb18 MPa
原油体积系数:Bo1.08 水的体积系数:Bw1.0 5、油水相渗关系(见表2)
表2 油水相渗数据表
6、井眼半径:0.1m 7、油水井操作条件
注采压差:3MPa 注采比:1:1 排状注水的排距与井距之比为2:1 要求油田的初期采油速度达到5%
油水井正常生产时间为300天/年 8、常用经济指标
钻井成本:1500元/m 注水单价:6元/m3 输油单价:60元/t
生产维护费:180元/t
油水井作业费用:20000元/(井•年) 地面工程建设费用为钻井费用的0.5倍 原油的商品率:95% 原油价格:2200元/t 贷款利率:5.48% 存款利率:1.98%
第一章 油田概况
1. 油藏地质描述
本地区是胜利油田某区块,含油面积5.38 km2。具有10个小层,油层顶深从2195米到2257米不连续,平均深度2224.4米;每个小层厚度不均;最小2.61米,最大4.38米,平均厚度3.555米;孔隙度分布也不均衡,最小0.3328,最大0.3552,平均孔隙度(按厚度加权平均)为0.3399;渗透率也不均衡,最小202.5md,最大668.8md,平均渗透率(按厚度加权平均)为442.9md。 束缚水饱和度为0.32,残余油饱和度为0.2。
地层压力梯度:0.1MPa/10m;地温梯度:3.7°C/100m,地层泡点压力:pb18 Mpa,地层条件下油水粘度分别为40.75 mPa•s和0.48 mPa•s,地面条件下油水密度0.9 g/cm3和1.0 g/cm3 2.油藏纵向非均质性评价
表1-1 油层非均质性数据表
各小层渗透率在纵向上的变化见图1-1
图1-1
一.油层纵向非均质性评价 1. 储层渗透率变异系数:
2.
储层非均质系数:
1k
21n
k0.320.5i
ni1
,所以,储层非均质性弱。
k
Kmax668.8
1.51
K442.9
3. 储层渗透率级差:
kmax668.8k3.30,级差比较小,储层非均质性弱。
kmin202.5
综上,本区块储层比较好,非均质性不严重。
由表1-2可以看出,该储层的渗透率在纵向上从202.5——668.8不等,数值相近,在纵向上的分布差异不大;油层的构造形态,油水边界,压力系统和原油物性比较接近。综合以上因素和层系划分的原则,可以看出该储层可以采用一套生产井网开采,减少了投资成本,有利于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三.油藏流体分布及其物性描述
储层基本参数及各小层物性,见表1-2.
地层压力梯度:0.1MPa/10m;地温梯度:3.7°C/100m,地层泡点压力: pb18 Mpa。1. 流体物性
地面条件下油水密度:o0.9 g/cm3 w1.0 g/cm3 地层条件下油水粘度:o=40.75 mPa•s w =0.48 mPa•s 原油体积系数:Bo1.08 水的体积系数:Bw1.0 2. 渗流物性: 相渗曲线见图1-2
图1-2
从相渗曲线中我们可以看出,束缚水饱和度Swi=0.32,最大含水饱和度Swmax=0.8,油水相渗曲线交点处的含水饱和度Sw>60%,束缚水饱和度Swi下的水相相对渗透率Krw=0,通过以上特征我们可以得出该储层岩石的润湿性为水湿,有利于油田的开采。
四.计算油藏的地质储量
采用容积法对本区块进行储量估算 由储量计算公式Noip
100Ah(1Swi)o/Bo(104t),带入数据,各小层
储量见表1-3,地质储量为:3683.812(104t)。储量丰度公式为
oN/A100h(1Swi)o/Bo,带入数据可得储量丰度为:684.7234(104t/km2),由于储量丰度为高丰度,所以该油藏属于高丰度的油藏,具有很大的开采价值。
表1-3
小层储量
t(10 )
4
274.5172 308.6226 340.8769 334.1656 415.6034 319.5978 350.1199 439.336 457.6128 443.3597
第二章 层系划分和组合论证
一.层系划分的原则
1、同一层系内的油层物性应当接近,尤其渗透率要接近。 2、一个独立的开发层系应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储量。 3、各开发层系间必须具有良好的隔层。
4、要考虑到采油工艺技术水平,相邻油层尽可能组合在一起。 5、油层的构造形态、油水边界、压力系统和原油物性比较接近。
二.划分的层系
可划为同一套开发层系 三.可行性论证
由于油层之间沉积条件相近,渗透率在纵向上的分布差异不大,油层的联通系数为0.73,变异系数为0.338,组成层系的基本单元内油层分布面积相同,层内非均质性小,所有的小层有相同的构造形态,油水边界和压力系统,原油物性相同。划分为一个层系开采,既可以保证一定的储量,又可以充分发挥采油工艺措施的作用。这样可以减少钻井,既便于管理,又可以达到较好的经济开发效果。经论证,可划为同一套开发层系。
第三章 注采方式的选择
注水方式选择:采用排状注水。
第四章 计算排状注水的开发指标
1、求初始产量,并根据油田产能要求确定油井数及水井数 (1) 计算初始产量,假设流动为一维流动。 每一小层的初始产量为:
qoi
kkroAp
,其中A=ah,h为每一小层 oL
厚度。代入数据,得各小层的初始产量见表4-1。 表4-1
10^-6qoi(m3/s)
12.64569018 24.84168405 35.7492184 45.54307546 58.66437423 50.40618405 42.29700736 41.22821595 36.49050552 28.83432699
(2) 油井数和水井数:
NBoivo
n
油田总的生产井数n: 3002qo
,带入数据计算的:n=113.1847。
2、计算井距及排距:
1 A
A ,带入数据得:L=218.0205,a=109.0103。
La
n2n
3、计算前缘含水饱和度:
'
krw(i)
f w (i)
w
rww
roo
dfwfw(i1)fw(i1)fw(i)
dSS(i1)S(i1)www
代入数据,计算得表4-2 表4-2
fw(i) 0
0.197588 0.488533 0.686559 0.804608 0.875104 0.918679 0.946438 0.95645 0.964649 0.971387 0.976874 0.981515 0.985246 0.988465 0.991009 0.993224 0.994967 0.997615
0.999256
1
4、计算见水前开发指标 (1) 求非活塞因子E
Ekro(Swc)
'fw(swf)
o
kro(sw)krw(sw)
w
dfw'(sw)
(2)求无因次见水时间tDf,通过有因次化得到见水时间tf。 t
Df
1E
swf2fwfwswf2
代入数据计算得:tDf0.084722,tf2.491834 (3)以一年为一个点计算见水前的开发指标。
无因次参数tD、VD、qD,→通过参数的有因次化,计算油田总的开发指
标,数据表见表4-3
表4-3
见水前开发指标见表4-4
5、计算见水后开发指标 (1)计算无因次开发时间tDe。
(2)计算无因次开发指标tD(tDtDetDf)、VD、qD和VoD→参数,并进行有因次化,计算油田总的开发指标(其中日产油量qoq1fw),数据表见表4-5。
表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