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由何而来

  5月20日,有记者提及菲律宾将南海问题提交海牙国际仲裁庭,近期可能裁决一事,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回答说:中国政府一贯坚持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这是中菲达成并多次确认的共识,也是《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明确规定。中方已于2006年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98条的规定,将涉及划定海洋边界、历史性海湾或所有权、军事和执法活动等争端排除在《公约》规定的争端解决程序之外。菲律宾政府2013年1月单方面提起仲裁前,并未就有关事项与中方进行任何磋商或谈判,更谈不上用尽了双边谈判解决争议的手段。菲律宾单方面提起仲裁,既不符合《公约》规定的提起仲裁的条件,也不可能起到解决争议的作用,更不可能达到解决争议的目的。

  2013年1月菲律宾单方面请求海牙常设仲裁庭,针对中菲在南中国海的海洋管辖权争端作出仲裁,日前不少国际政治观察家认为,海牙常设仲裁庭将在近期宣布所谓的“仲裁结果”。

  自从菲律宾单方面提请“南海争议仲裁”之后,中国的态度非常明确:不接受、不参与所谓的南海争议仲裁。

  海牙常设仲裁庭的历史与作用

  对于一些人来说,似乎海牙仲裁法庭听起来是个“高大上”的机构,它的仲裁听着也挺“吓人”的,那么事实到底是什么呢?

  海牙常设仲裁法庭(Permanent Court of Arbitration,简称 PCA)是根据1899年海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于1900年成立的政府间组织,总部位于荷兰海牙。中国从清政府时代开始就派代表参加其会,是最早参与常设仲裁法院等国际争端解决机构活动的国家之一。1993年1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恢复在海牙常设仲裁法庭的活动。

  海牙常设仲裁法庭从诞生伊始就一路波折。1906年法国和德国为争夺北非摩洛哥殖民地的控制权而剑拔弩张,海牙常设仲裁法庭积极奔走,然而毫无用处。而1906年的这次法德冲突直接导致欧洲的同盟国与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对抗的明朗化,8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海牙常设仲裁法庭对国际争端演变为世界大战一筹莫展,成为当时的笑柄。

  海牙常设仲裁法庭之所以会屡遇挫折,二战之前是因为国际社会弱肉强食的不利国际环境使然,二战之后则是因为各种自身条件的限制,比如海牙常设仲裁法庭必须尊重仲裁基本原则。所谓仲裁基本原则,也就是说,海牙常设仲裁法庭要履行仲裁职能,必须要争端的双方都同意将争端提交法庭并授予法庭相应的仲裁权,海牙常设仲裁法庭才能进入仲裁程序。

  而这次海牙常设仲裁法庭对菲律宾单方面提出的所谓“南海仲裁”,争端的另一方中国明确表示不参与仲裁,海牙常设仲裁法庭在没有得到仲裁双方全部授权的情况下公然介入,其仲裁的不公正性也就自然饱受争议。

  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海牙常设仲裁法庭只是一个仲裁机构,不具有国际法意义上的强制执行能力。二战以后,国际上唯一具有强制执行能力的国际组织只有联合国安理会,跟联合国安理会多少有点关系的并不是海牙常设仲裁法庭,而是1946年成立的海牙国际法庭(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缩写为ICJ)。一些人误以为海牙国际法庭和海牙常设仲裁法庭是一回事,其实这两个机构唯一的相同点就是都在海牙办公。

  即便是海牙国际法庭,在处理国际争端时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也需要仔细分析。1984年尼加拉瓜向海牙国际法庭控告美国侵犯其主权案(《投诉美国对尼加拉瓜进行军事和准军事行动案》),海牙国际法庭判决美国败诉并要求美国立即撤出尼加拉瓜,然而美国拒不执行。海牙国际法庭只好提请联合国安理会强制执行判决,然后,美国连续5年在安理会表决此项决议时行使常任理事国否决权,海牙国际法庭这个判决不了了之。

  仲裁背后

  中国此次对所谓“南海仲裁”的态度,是有充分的海洋国家法相关依据的。而在海牙常设仲裁法庭介入菲律宾“南海仲裁”过程中,一些细节也颇为耐人寻味。

  南海仲裁案仲裁庭5位仲裁员是由2013年时任国际海洋法法庭庭长的日本籍法官柳井俊二负责指定的。有国际法学者认为,菲律宾之所以赶在2013年急着提出仲裁,就是因为这位日本法官即将离任,务必赶在他离任之前“充分发挥作用”。这位日本法官柳井俊二对南海是个什么态度?我们可以查看柳井俊二在卸任庭长之后的举动――他回国后,就被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指定为日本制定新《安保法》的首席顾问,而日本的新《安保法》被国际社会视为日本突破本国和平宪法、意图染指东亚的开路先锋。

  这位柳井俊二的做法也确实“对得起”菲律宾,他指定斯里兰卡籍法官克里斯・平托为南海仲裁案首席仲裁员――克里斯・平托的妻子是菲律宾人,这几乎是把国际法要求法官来自无牵涉方的最基本前提都抛诸脑后了。

  也正是因为海牙常设仲裁法庭这次所谓“仲裁”的诸多问题,经过中国不断的外交努力,已经有多个国家或组织宣布在南海问题上支持中国所持立场和观点。

  5月12日,中阿合作论坛第七届部长级会议通过《多哈宣言》,宣布阿盟支持中国同相关国家根据双边协议和地区共识,通过友好磋商和谈判,和平解决领土和海洋争议问题。阿盟共有22个成员国,其中包括沙特阿拉伯和埃及以及阿联酋、卡塔尔、伊拉克、阿尔及利亚、利比亚、也门等国家。根据国际观察家的统计,随着上述国家表明立场,目前约有40个国家公开支持中国在南中国海问题上的立场。正如中国外交部条法司司长徐宏在记者会上所说的那样,炒作仲裁案的国家属于少数,“中国一点都不感到孤立”。

  (责编:石磐)

  5月20日,有记者提及菲律宾将南海问题提交海牙国际仲裁庭,近期可能裁决一事,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回答说:中国政府一贯坚持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这是中菲达成并多次确认的共识,也是《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明确规定。中方已于2006年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98条的规定,将涉及划定海洋边界、历史性海湾或所有权、军事和执法活动等争端排除在《公约》规定的争端解决程序之外。菲律宾政府2013年1月单方面提起仲裁前,并未就有关事项与中方进行任何磋商或谈判,更谈不上用尽了双边谈判解决争议的手段。菲律宾单方面提起仲裁,既不符合《公约》规定的提起仲裁的条件,也不可能起到解决争议的作用,更不可能达到解决争议的目的。

  2013年1月菲律宾单方面请求海牙常设仲裁庭,针对中菲在南中国海的海洋管辖权争端作出仲裁,日前不少国际政治观察家认为,海牙常设仲裁庭将在近期宣布所谓的“仲裁结果”。

  自从菲律宾单方面提请“南海争议仲裁”之后,中国的态度非常明确:不接受、不参与所谓的南海争议仲裁。

  海牙常设仲裁庭的历史与作用

  对于一些人来说,似乎海牙仲裁法庭听起来是个“高大上”的机构,它的仲裁听着也挺“吓人”的,那么事实到底是什么呢?

  海牙常设仲裁法庭(Permanent Court of Arbitration,简称 PCA)是根据1899年海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于1900年成立的政府间组织,总部位于荷兰海牙。中国从清政府时代开始就派代表参加其会,是最早参与常设仲裁法院等国际争端解决机构活动的国家之一。1993年1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恢复在海牙常设仲裁法庭的活动。

  海牙常设仲裁法庭从诞生伊始就一路波折。1906年法国和德国为争夺北非摩洛哥殖民地的控制权而剑拔弩张,海牙常设仲裁法庭积极奔走,然而毫无用处。而1906年的这次法德冲突直接导致欧洲的同盟国与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对抗的明朗化,8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海牙常设仲裁法庭对国际争端演变为世界大战一筹莫展,成为当时的笑柄。

  海牙常设仲裁法庭之所以会屡遇挫折,二战之前是因为国际社会弱肉强食的不利国际环境使然,二战之后则是因为各种自身条件的限制,比如海牙常设仲裁法庭必须尊重仲裁基本原则。所谓仲裁基本原则,也就是说,海牙常设仲裁法庭要履行仲裁职能,必须要争端的双方都同意将争端提交法庭并授予法庭相应的仲裁权,海牙常设仲裁法庭才能进入仲裁程序。

  而这次海牙常设仲裁法庭对菲律宾单方面提出的所谓“南海仲裁”,争端的另一方中国明确表示不参与仲裁,海牙常设仲裁法庭在没有得到仲裁双方全部授权的情况下公然介入,其仲裁的不公正性也就自然饱受争议。

  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海牙常设仲裁法庭只是一个仲裁机构,不具有国际法意义上的强制执行能力。二战以后,国际上唯一具有强制执行能力的国际组织只有联合国安理会,跟联合国安理会多少有点关系的并不是海牙常设仲裁法庭,而是1946年成立的海牙国际法庭(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缩写为ICJ)。一些人误以为海牙国际法庭和海牙常设仲裁法庭是一回事,其实这两个机构唯一的相同点就是都在海牙办公。

  即便是海牙国际法庭,在处理国际争端时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也需要仔细分析。1984年尼加拉瓜向海牙国际法庭控告美国侵犯其主权案(《投诉美国对尼加拉瓜进行军事和准军事行动案》),海牙国际法庭判决美国败诉并要求美国立即撤出尼加拉瓜,然而美国拒不执行。海牙国际法庭只好提请联合国安理会强制执行判决,然后,美国连续5年在安理会表决此项决议时行使常任理事国否决权,海牙国际法庭这个判决不了了之。

  仲裁背后

  中国此次对所谓“南海仲裁”的态度,是有充分的海洋国家法相关依据的。而在海牙常设仲裁法庭介入菲律宾“南海仲裁”过程中,一些细节也颇为耐人寻味。

  南海仲裁案仲裁庭5位仲裁员是由2013年时任国际海洋法法庭庭长的日本籍法官柳井俊二负责指定的。有国际法学者认为,菲律宾之所以赶在2013年急着提出仲裁,就是因为这位日本法官即将离任,务必赶在他离任之前“充分发挥作用”。这位日本法官柳井俊二对南海是个什么态度?我们可以查看柳井俊二在卸任庭长之后的举动――他回国后,就被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指定为日本制定新《安保法》的首席顾问,而日本的新《安保法》被国际社会视为日本突破本国和平宪法、意图染指东亚的开路先锋。

  这位柳井俊二的做法也确实“对得起”菲律宾,他指定斯里兰卡籍法官克里斯・平托为南海仲裁案首席仲裁员――克里斯・平托的妻子是菲律宾人,这几乎是把国际法要求法官来自无牵涉方的最基本前提都抛诸脑后了。

  也正是因为海牙常设仲裁法庭这次所谓“仲裁”的诸多问题,经过中国不断的外交努力,已经有多个国家或组织宣布在南海问题上支持中国所持立场和观点。

  5月12日,中阿合作论坛第七届部长级会议通过《多哈宣言》,宣布阿盟支持中国同相关国家根据双边协议和地区共识,通过友好磋商和谈判,和平解决领土和海洋争议问题。阿盟共有22个成员国,其中包括沙特阿拉伯和埃及以及阿联酋、卡塔尔、伊拉克、阿尔及利亚、利比亚、也门等国家。根据国际观察家的统计,随着上述国家表明立场,目前约有40个国家公开支持中国在南中国海问题上的立场。正如中国外交部条法司司长徐宏在记者会上所说的那样,炒作仲裁案的国家属于少数,“中国一点都不感到孤立”。

  (责编:石磐)


相关文章

  • 南海仲裁案课件
  • 南海仲裁案,一场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闹剧 一.南海概况 1.南海的重要性 南海海域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公里,九段线内约210万平方公里,从北到南,大致可以分为东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群岛,通常称"南海诸岛",周边有10个 ...查看


  • 外交部回应"中国下一步打算采取什么措施?"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发表<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白皮书,并于上午10点举行新闻发布会,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郭卫民介绍白皮书有关情况和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政策立场,并答记 ...查看


  • 试论中菲南海仲裁案
  • 院系:学号:姓名: 试论中菲南海仲裁案 [内容提要] 2013 年 1 1 月 22 日,菲律宾就中菲南海争议启动国际仲裁程序,引发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菲律宾提起仲裁的依据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 7 287 条及附件七规定,其 ...查看


  • 中国在南海仲裁案中政治传播的特点与对策
  • [摘 要]我国南海问题纷争由来已久,摩擦不断,近日菲律宾单方提起的南海仲裁使双方矛盾白热化,中菲开展了一系列舆论斗争.本文以南海仲裁案为例,主要通过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和人民网报刊检索系�y,查找关于南海仲裁的报道,试分析中国在南海仲裁案中的 ...查看


  • 郑海麟:九段线国际认可 仲裁庭无权剥夺
  • 郑海麟:九段线国际认可 仲裁庭无权剥夺A- A+ 作者:香港文汇报 时间:2016-07-12 所在专题 来源:昆仑策网编发 评论 分享到: 香港亚太研究中心主任郑海麟指出,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坚持「九段线」的主权主张完全合理合法. 应菲律宾单 ...查看


  • 菲律宾炮制南海仲裁 阿基诺任期看不到结果(图)
  • 菲律宾向国际海牙仲裁法庭提交国际仲裁以来,仲裁庭首次举行听证会,以确定对此案是否具有管辖权.中国已表明不接受.不参与的立场.这场阿基诺自导自演的一出戏恐怕不会有任何意义,而他自己在任期内也无法等到结果. 综合媒体7月8日报道,"如 ...查看


  • 南海问题简要分析
  • 对于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争端的简要分析 2013年,菲律宾单方面将南海争端提交国际海洋法法庭,庭长柳井俊二随后提名任命5名法官担任仲裁员,大都是西方人士.而中国则因秉承"不参与.不接受"的立场,对法庭所能施加的影响相对有限 ...查看


  • 南海仲裁之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 南海仲裁之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明天也就是2016年7月12日,注定是会被写入历史的日子,因为所谓"南海仲裁"结果就要"公布"了.中华民族被少数居心险恶国家的政客"将了一军",很有点儿 ...查看


  • 菲律宾诉中国南海仲裁案--一场自说自话的独角戏
  • 自2013年菲律宾将中菲南海争端提交仲裁,到今年仲裁结果公布在即,中方一直采取不接受.不参与仲裁的立场.菲方似乎因此处于一个对手缺席的辩论场,自说自话.自欺欺人. 在事实面前,妄言永远苍白无力.无论菲律宾在这场"独角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