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思修》的心得体会
商学院2014级信管班2014254104陈明
摘要:本文是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法律部分的心得体会,认识法律、法治建设、国家安全、个人的法律意识如何提高、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如何对待外国的政治制度。
关键词:认识法律、建设法治、平等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得到最大的收获就是对法律有了更深的了解。所以本文主要讨论法律内容,从认识宪法,建设法治到认识自己的权利与义务。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这一基本方略的确立,标志着我们党和国家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转变,是党和国家法制建设理论和实践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法治”和“法制”,虽然仅一字之差,但是从内涵上讲,却有重大区别。“法治”是一种治理社会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而法制则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
当今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无规不成方圆,但规则又离不开道德的维护。当今社会科技与经济日益全球化,要立于不败只地,良好的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是必不可少的。道德是上层建筑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形式,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持,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严格程序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道德+法律=有秩序的社会环境,这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的努力,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共道德,是我们的社会更加协调,是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使我们的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再次崛起。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等环节。如果说法律制定是国家对权利和义务,即社会利益和负担进行的权威性分配,那么法律的执行、遵守、适用则是把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转化为现实的权利和义务,把文本上的法律转化为现实中的法律。
法律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是一种行为规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核心,由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法律部门组成。每一法律部门均由一系列调整相同类型社会关系的众多法律、法规所构成。我们应该遵守,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观念。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提高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民主政治建设中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首先提出,并在资本主义法制中首先确立。这一观念是对封建社会等级观念、特权制度的否定,因而它的确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也被社会主义法制所承认,而且成为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保证了人民的利益不被权贵侵害,宪法的原则的到实现。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公民应当具有的基本法治观念。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影响,一方面,有些人不能认真对待权利,权利意识较为淡薄;另一方面,人们也不能正确对待义务,履行法律义务的意识不强。不少人仅仅是出于对惩罚的畏惧或服从权威的习惯来履行法律义务,因而往往处于消极、被动状况。不履行法律义务、规避法律义务的现象目前还比较严重。因此,全体公民树
立正确的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正确的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包括正确理解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把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懂得如何适当行使法律权利,正确履行法律义务。
国家安全问题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事关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国家因个人而存在,国家不安全就意味着个人的权益也无法保障。同时要树立法律思维方式,要有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取向。在通常情况下,法律问题往往还包含着政治、经济或道德问题。法律思维首先要讲法律,以法律为准绳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某种行为是合法行为还是违法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行为,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都应当以法律为标准做出判断。如果脱离开法律来思考与处理问题,就根本谈不上什么法律思维。
中国宪法规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主权和民主集中制,我们要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局限和有点,有区别的学习。以前讨论三权分立的好处,仔细了解后,发现三权分立制度是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特征的政治制度。其主要内容是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行使,并保持一种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关系。三权分立制度使相当一部分权力在相互牵制中抵消,常常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民主集中制下的中国,各级代表大会统一于共产党的领导,效率更高。三权分立制度不适合我国的国情。我国的国家政治制度是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尽管我国的立法和行政、司法也有必要的分工,但在三权之中立法权处于首位,行政权、司法权从属于立法权。以民主集中制为基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在现代社会,行政管理和服务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在工作与生活中要经常与行政机关打交道。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管理过程中发生的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法一方面要规范和约束行政机关的行政权力和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正当权益;另一方面也要规范和约束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行为,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不了解行政法的知识,有些人既不知道如何依法主张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不知道如何依法接受和服从行政机关的管理。我们大学生只有认真学习、掌握我国行政法的原理、知识和规定,才能做到依法监督行政机关和维护自己的正当的权益。政府转型为服务型政府更好,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但是由于行政法律关系十分广泛且复杂多样,行政法在形式上很难制定出一个如同宪法、刑法和民法那样统一法典,它的法律规范散于众多法律文件中。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依法行政”,其基本含义在于行政主体必须依法行使行政法定原则、行政合理原则、程序正当原则。所以生活中有程序就了解清楚,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素质是现代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应有的基本素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不断健全,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大学生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和生活的各个发面,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法律问题。只有通过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培养良好的法律素质,大学生才能从容面对和正确处理各种法律问题,提高依法办事和依法治国的本领,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讲义
学习《思修》的心得体会
商学院2014级信管班2014254104陈明
摘要:本文是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法律部分的心得体会,认识法律、法治建设、国家安全、个人的法律意识如何提高、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如何对待外国的政治制度。
关键词:认识法律、建设法治、平等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得到最大的收获就是对法律有了更深的了解。所以本文主要讨论法律内容,从认识宪法,建设法治到认识自己的权利与义务。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这一基本方略的确立,标志着我们党和国家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转变,是党和国家法制建设理论和实践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法治”和“法制”,虽然仅一字之差,但是从内涵上讲,却有重大区别。“法治”是一种治理社会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而法制则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
当今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无规不成方圆,但规则又离不开道德的维护。当今社会科技与经济日益全球化,要立于不败只地,良好的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是必不可少的。道德是上层建筑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形式,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持,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严格程序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道德+法律=有秩序的社会环境,这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的努力,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共道德,是我们的社会更加协调,是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使我们的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再次崛起。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等环节。如果说法律制定是国家对权利和义务,即社会利益和负担进行的权威性分配,那么法律的执行、遵守、适用则是把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转化为现实的权利和义务,把文本上的法律转化为现实中的法律。
法律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是一种行为规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核心,由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法律部门组成。每一法律部门均由一系列调整相同类型社会关系的众多法律、法规所构成。我们应该遵守,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观念。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提高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民主政治建设中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首先提出,并在资本主义法制中首先确立。这一观念是对封建社会等级观念、特权制度的否定,因而它的确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也被社会主义法制所承认,而且成为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保证了人民的利益不被权贵侵害,宪法的原则的到实现。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公民应当具有的基本法治观念。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影响,一方面,有些人不能认真对待权利,权利意识较为淡薄;另一方面,人们也不能正确对待义务,履行法律义务的意识不强。不少人仅仅是出于对惩罚的畏惧或服从权威的习惯来履行法律义务,因而往往处于消极、被动状况。不履行法律义务、规避法律义务的现象目前还比较严重。因此,全体公民树
立正确的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正确的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包括正确理解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把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懂得如何适当行使法律权利,正确履行法律义务。
国家安全问题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事关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国家因个人而存在,国家不安全就意味着个人的权益也无法保障。同时要树立法律思维方式,要有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取向。在通常情况下,法律问题往往还包含着政治、经济或道德问题。法律思维首先要讲法律,以法律为准绳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某种行为是合法行为还是违法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行为,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都应当以法律为标准做出判断。如果脱离开法律来思考与处理问题,就根本谈不上什么法律思维。
中国宪法规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主权和民主集中制,我们要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局限和有点,有区别的学习。以前讨论三权分立的好处,仔细了解后,发现三权分立制度是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特征的政治制度。其主要内容是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行使,并保持一种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关系。三权分立制度使相当一部分权力在相互牵制中抵消,常常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民主集中制下的中国,各级代表大会统一于共产党的领导,效率更高。三权分立制度不适合我国的国情。我国的国家政治制度是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尽管我国的立法和行政、司法也有必要的分工,但在三权之中立法权处于首位,行政权、司法权从属于立法权。以民主集中制为基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在现代社会,行政管理和服务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在工作与生活中要经常与行政机关打交道。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管理过程中发生的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法一方面要规范和约束行政机关的行政权力和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正当权益;另一方面也要规范和约束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行为,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不了解行政法的知识,有些人既不知道如何依法主张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不知道如何依法接受和服从行政机关的管理。我们大学生只有认真学习、掌握我国行政法的原理、知识和规定,才能做到依法监督行政机关和维护自己的正当的权益。政府转型为服务型政府更好,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但是由于行政法律关系十分广泛且复杂多样,行政法在形式上很难制定出一个如同宪法、刑法和民法那样统一法典,它的法律规范散于众多法律文件中。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依法行政”,其基本含义在于行政主体必须依法行使行政法定原则、行政合理原则、程序正当原则。所以生活中有程序就了解清楚,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素质是现代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应有的基本素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不断健全,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大学生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和生活的各个发面,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法律问题。只有通过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培养良好的法律素质,大学生才能从容面对和正确处理各种法律问题,提高依法办事和依法治国的本领,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