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渡英雄之河
——重读张承志《北方的河》
⊙白晓霞
张承志
????
张承志在《北方的河》中通过一个知识分子强劲的文化之旅,对坚韧、执着的中国文化精神做出了感性的讴歌与诗化的总结,作家的英雄情结与人物的英雄品质同构在了这部抒情意味浓厚的作品之中,以英雄情结为主导的作品有如下的叙事结构,伟大奔腾的黄河:英雄之父的精神示范;超越苦难的湟水:民间英雄的永恒力量;“为我开冻”的黑龙江:永不言败的英雄姿态。
二十年前,张承志立足于中国北方的本色文化高地,发表了中篇小说《北方的河》,作家的英雄情结与人物的英雄品质同构在了这部抒情意味浓厚的作品之中,发出金属一般的铮铮之声。时至今日,我已人近中年,重读《北方的河》,深切地感受到其中的英雄主义情结并没有随着岁月而远去,相反,在我们这个互联网充斥生活的虚拟时代,那种来自北方之河的英雄气概是那样真切而鲜活,属于个体的生命能量是那样饱满而昂扬,这样的心灵感受足以激起我们重新阅读的欲望,无论时空如何变化,对普通读者来说,这样的接受美学效果其实就是一部优秀作品的全部秘密。
作品中一个知识分子以现实或梦境的方式与北方的五条河(黄河、永定河、额尔齐斯河、湟水、黑龙江)相遇,这是一场强劲的文化之旅,北方的河是如山的父亲,也是如水的母亲,他们具备一切北方土地上英雄的品质,这也正是中华民族坚韧执着的文化精神。北方的河在苦难的生活岁月中穿越风雪、顽强自进,而“他”,一个充满了青春正能量的知识分子,则在现实的重重考验中,走向了精神的强大与成熟。他,一个专业素质过硬的中文系应届毕业生,毕业分配却不如意,带着理想去报考研究生,却阻力重重。在经过了世俗的努力和精神的炼狱之后,他终于走向了成熟。北方的河见证了这一灵魂升华的过程,充满风险与考验的生活在不同的时段给予了主人公以不同的折磨和启迪,但是,年轻人最终战胜了重重苦难(来自社会、家庭、爱情),最终走向了成熟,学会了稳健,理解了苦难,懂得了爱情,成长为了一个人格英雄。
一、伟大奔腾的黄河:英雄之父的精神示范
在师友的启发下,“他”下定决心要报考地理学的研究生,于是便有了对黄河的实地考察,这样的学习准备在实践过程中却超越了地理学的知识学范畴,壮美的黄河给予了主人公伟大的精神启迪,他在这里找到了自幼失去的心灵之父,完成了关于中华民族英雄美学精神的壮美想象:“他激动地喃喃着:‘嘿,黄河,黄河。’他看见在那巨大的峡谷之底,一条微微闪着白亮的浩浩荡荡的大河正从天尽头蜿蜒而来。……大河深在谷底,但又朦胧辽阔,威风凛凛地巡视着为它折腰膜拜的大自然。潮湿凉爽的河风拂上了车厢,他已经冲到了卡车最前面,痉挛的手指扳紧拦板。”
在这里,我们看到,面对着黄河带来的伟岸高大的视觉震撼,这个自幼失怙的男人对中国文化精神中的英雄主义进行了一次灵魂上的伟大皈依。他用刚性的品质和诗一样的语言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的礼赞之情,刚健、硬朗、坚强、伟岸、执着、包容等这些属于英雄的品质成为了黄河之父的美学特征,这些品质流传千年不曾失落,如闪闪的星斗指引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在这种精神的强光照耀之下,从十年浩劫中劫后重生的民族仍将有着浩浩荡荡的力量,他必将冲破一切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矢志不渝。关于民族英雄美学的壮美想象以地理学、文学、美学、历史学、民俗学的交融方式完成,文化之河、民族之父的英雄力量被鲜活地表达着,奔腾的河水长久地荡涤着读者的灵魂,发出汹涌澎湃的心灵强音。
作品中那个经典的力与美的男性画面表达着作者对中华民族英雄美学精神的全部阐释:“她不出声地拉动着照相机上镜头的变焦环,沉着地分析目镜中的画面和她心中闪过的感受。她看见一幅动人的画面:一条落满红霞的喧嚣大河正汹涌着棱角鲜明的大浪。在构图的中央,一个半裸着的宽肩膀男人正张开双臂朝着茫茫的巨响奔去。”对我而言,这段文字支撑着我少女时代关于男性美学的全部想象,那种刚健的英雄气概诠释了我所认为的男性应该具备的战天斗地、穿州过府的能力和潜力,于是,当有一天,我读到王蒙在《青春与大地的礼赞》中的句子:“有了《北方的河》,文坛五十年都不用写河了”,我竟然一点都不惊讶。
(本文为节选,原文刊发于《名作欣赏》中旬刊2015年第5期)
来源:新浪网
敬请关注
重渡英雄之河
——重读张承志《北方的河》
⊙白晓霞
张承志
????
张承志在《北方的河》中通过一个知识分子强劲的文化之旅,对坚韧、执着的中国文化精神做出了感性的讴歌与诗化的总结,作家的英雄情结与人物的英雄品质同构在了这部抒情意味浓厚的作品之中,以英雄情结为主导的作品有如下的叙事结构,伟大奔腾的黄河:英雄之父的精神示范;超越苦难的湟水:民间英雄的永恒力量;“为我开冻”的黑龙江:永不言败的英雄姿态。
二十年前,张承志立足于中国北方的本色文化高地,发表了中篇小说《北方的河》,作家的英雄情结与人物的英雄品质同构在了这部抒情意味浓厚的作品之中,发出金属一般的铮铮之声。时至今日,我已人近中年,重读《北方的河》,深切地感受到其中的英雄主义情结并没有随着岁月而远去,相反,在我们这个互联网充斥生活的虚拟时代,那种来自北方之河的英雄气概是那样真切而鲜活,属于个体的生命能量是那样饱满而昂扬,这样的心灵感受足以激起我们重新阅读的欲望,无论时空如何变化,对普通读者来说,这样的接受美学效果其实就是一部优秀作品的全部秘密。
作品中一个知识分子以现实或梦境的方式与北方的五条河(黄河、永定河、额尔齐斯河、湟水、黑龙江)相遇,这是一场强劲的文化之旅,北方的河是如山的父亲,也是如水的母亲,他们具备一切北方土地上英雄的品质,这也正是中华民族坚韧执着的文化精神。北方的河在苦难的生活岁月中穿越风雪、顽强自进,而“他”,一个充满了青春正能量的知识分子,则在现实的重重考验中,走向了精神的强大与成熟。他,一个专业素质过硬的中文系应届毕业生,毕业分配却不如意,带着理想去报考研究生,却阻力重重。在经过了世俗的努力和精神的炼狱之后,他终于走向了成熟。北方的河见证了这一灵魂升华的过程,充满风险与考验的生活在不同的时段给予了主人公以不同的折磨和启迪,但是,年轻人最终战胜了重重苦难(来自社会、家庭、爱情),最终走向了成熟,学会了稳健,理解了苦难,懂得了爱情,成长为了一个人格英雄。
一、伟大奔腾的黄河:英雄之父的精神示范
在师友的启发下,“他”下定决心要报考地理学的研究生,于是便有了对黄河的实地考察,这样的学习准备在实践过程中却超越了地理学的知识学范畴,壮美的黄河给予了主人公伟大的精神启迪,他在这里找到了自幼失去的心灵之父,完成了关于中华民族英雄美学精神的壮美想象:“他激动地喃喃着:‘嘿,黄河,黄河。’他看见在那巨大的峡谷之底,一条微微闪着白亮的浩浩荡荡的大河正从天尽头蜿蜒而来。……大河深在谷底,但又朦胧辽阔,威风凛凛地巡视着为它折腰膜拜的大自然。潮湿凉爽的河风拂上了车厢,他已经冲到了卡车最前面,痉挛的手指扳紧拦板。”
在这里,我们看到,面对着黄河带来的伟岸高大的视觉震撼,这个自幼失怙的男人对中国文化精神中的英雄主义进行了一次灵魂上的伟大皈依。他用刚性的品质和诗一样的语言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的礼赞之情,刚健、硬朗、坚强、伟岸、执着、包容等这些属于英雄的品质成为了黄河之父的美学特征,这些品质流传千年不曾失落,如闪闪的星斗指引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在这种精神的强光照耀之下,从十年浩劫中劫后重生的民族仍将有着浩浩荡荡的力量,他必将冲破一切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矢志不渝。关于民族英雄美学的壮美想象以地理学、文学、美学、历史学、民俗学的交融方式完成,文化之河、民族之父的英雄力量被鲜活地表达着,奔腾的河水长久地荡涤着读者的灵魂,发出汹涌澎湃的心灵强音。
作品中那个经典的力与美的男性画面表达着作者对中华民族英雄美学精神的全部阐释:“她不出声地拉动着照相机上镜头的变焦环,沉着地分析目镜中的画面和她心中闪过的感受。她看见一幅动人的画面:一条落满红霞的喧嚣大河正汹涌着棱角鲜明的大浪。在构图的中央,一个半裸着的宽肩膀男人正张开双臂朝着茫茫的巨响奔去。”对我而言,这段文字支撑着我少女时代关于男性美学的全部想象,那种刚健的英雄气概诠释了我所认为的男性应该具备的战天斗地、穿州过府的能力和潜力,于是,当有一天,我读到王蒙在《青春与大地的礼赞》中的句子:“有了《北方的河》,文坛五十年都不用写河了”,我竟然一点都不惊讶。
(本文为节选,原文刊发于《名作欣赏》中旬刊2015年第5期)
来源:新浪网
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