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渡英雄之河 --重读张承志[北方的河]

重渡英雄之河

——重读张承志《北方的河》

⊙白晓霞

张承志

????

张承志在《北方的河》中通过一个知识分子强劲的文化之旅,对坚韧、执着的中国文化精神做出了感性的讴歌与诗化的总结,作家的英雄情结与人物的英雄品质同构在了这部抒情意味浓厚的作品之中,以英雄情结为主导的作品有如下的叙事结构,伟大奔腾的黄河:英雄之父的精神示范;超越苦难的湟水:民间英雄的永恒力量;“为我开冻”的黑龙江:永不言败的英雄姿态。

二十年前,张承志立足于中国北方的本色文化高地,发表了中篇小说《北方的河》,作家的英雄情结与人物的英雄品质同构在了这部抒情意味浓厚的作品之中,发出金属一般的铮铮之声。时至今日,我已人近中年,重读《北方的河》,深切地感受到其中的英雄主义情结并没有随着岁月而远去,相反,在我们这个互联网充斥生活的虚拟时代,那种来自北方之河的英雄气概是那样真切而鲜活,属于个体的生命能量是那样饱满而昂扬,这样的心灵感受足以激起我们重新阅读的欲望,无论时空如何变化,对普通读者来说,这样的接受美学效果其实就是一部优秀作品的全部秘密。

作品中一个知识分子以现实或梦境的方式与北方的五条河(黄河、永定河、额尔齐斯河、湟水、黑龙江)相遇,这是一场强劲的文化之旅,北方的河是如山的父亲,也是如水的母亲,他们具备一切北方土地上英雄的品质,这也正是中华民族坚韧执着的文化精神。北方的河在苦难的生活岁月中穿越风雪、顽强自进,而“他”,一个充满了青春正能量的知识分子,则在现实的重重考验中,走向了精神的强大与成熟。他,一个专业素质过硬的中文系应届毕业生,毕业分配却不如意,带着理想去报考研究生,却阻力重重。在经过了世俗的努力和精神的炼狱之后,他终于走向了成熟。北方的河见证了这一灵魂升华的过程,充满风险与考验的生活在不同的时段给予了主人公以不同的折磨和启迪,但是,年轻人最终战胜了重重苦难(来自社会、家庭、爱情),最终走向了成熟,学会了稳健,理解了苦难,懂得了爱情,成长为了一个人格英雄。

一、伟大奔腾的黄河:英雄之父的精神示范

在师友的启发下,“他”下定决心要报考地理学的研究生,于是便有了对黄河的实地考察,这样的学习准备在实践过程中却超越了地理学的知识学范畴,壮美的黄河给予了主人公伟大的精神启迪,他在这里找到了自幼失去的心灵之父,完成了关于中华民族英雄美学精神的壮美想象:“他激动地喃喃着:‘嘿,黄河,黄河。’他看见在那巨大的峡谷之底,一条微微闪着白亮的浩浩荡荡的大河正从天尽头蜿蜒而来。……大河深在谷底,但又朦胧辽阔,威风凛凛地巡视着为它折腰膜拜的大自然。潮湿凉爽的河风拂上了车厢,他已经冲到了卡车最前面,痉挛的手指扳紧拦板。”

在这里,我们看到,面对着黄河带来的伟岸高大的视觉震撼,这个自幼失怙的男人对中国文化精神中的英雄主义进行了一次灵魂上的伟大皈依。他用刚性的品质和诗一样的语言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的礼赞之情,刚健、硬朗、坚强、伟岸、执着、包容等这些属于英雄的品质成为了黄河之父的美学特征,这些品质流传千年不曾失落,如闪闪的星斗指引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在这种精神的强光照耀之下,从十年浩劫中劫后重生的民族仍将有着浩浩荡荡的力量,他必将冲破一切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矢志不渝。关于民族英雄美学的壮美想象以地理学、文学、美学、历史学、民俗学的交融方式完成,文化之河、民族之父的英雄力量被鲜活地表达着,奔腾的河水长久地荡涤着读者的灵魂,发出汹涌澎湃的心灵强音。

作品中那个经典的力与美的男性画面表达着作者对中华民族英雄美学精神的全部阐释:“她不出声地拉动着照相机上镜头的变焦环,沉着地分析目镜中的画面和她心中闪过的感受。她看见一幅动人的画面:一条落满红霞的喧嚣大河正汹涌着棱角鲜明的大浪。在构图的中央,一个半裸着的宽肩膀男人正张开双臂朝着茫茫的巨响奔去。”对我而言,这段文字支撑着我少女时代关于男性美学的全部想象,那种刚健的英雄气概诠释了我所认为的男性应该具备的战天斗地、穿州过府的能力和潜力,于是,当有一天,我读到王蒙在《青春与大地的礼赞》中的句子:“有了《北方的河》,文坛五十年都不用写河了”,我竟然一点都不惊讶。

(本文为节选,原文刊发于《名作欣赏》中旬刊2015年第5期)

来源:新浪网

敬请关注

重渡英雄之河

——重读张承志《北方的河》

⊙白晓霞

张承志

????

张承志在《北方的河》中通过一个知识分子强劲的文化之旅,对坚韧、执着的中国文化精神做出了感性的讴歌与诗化的总结,作家的英雄情结与人物的英雄品质同构在了这部抒情意味浓厚的作品之中,以英雄情结为主导的作品有如下的叙事结构,伟大奔腾的黄河:英雄之父的精神示范;超越苦难的湟水:民间英雄的永恒力量;“为我开冻”的黑龙江:永不言败的英雄姿态。

二十年前,张承志立足于中国北方的本色文化高地,发表了中篇小说《北方的河》,作家的英雄情结与人物的英雄品质同构在了这部抒情意味浓厚的作品之中,发出金属一般的铮铮之声。时至今日,我已人近中年,重读《北方的河》,深切地感受到其中的英雄主义情结并没有随着岁月而远去,相反,在我们这个互联网充斥生活的虚拟时代,那种来自北方之河的英雄气概是那样真切而鲜活,属于个体的生命能量是那样饱满而昂扬,这样的心灵感受足以激起我们重新阅读的欲望,无论时空如何变化,对普通读者来说,这样的接受美学效果其实就是一部优秀作品的全部秘密。

作品中一个知识分子以现实或梦境的方式与北方的五条河(黄河、永定河、额尔齐斯河、湟水、黑龙江)相遇,这是一场强劲的文化之旅,北方的河是如山的父亲,也是如水的母亲,他们具备一切北方土地上英雄的品质,这也正是中华民族坚韧执着的文化精神。北方的河在苦难的生活岁月中穿越风雪、顽强自进,而“他”,一个充满了青春正能量的知识分子,则在现实的重重考验中,走向了精神的强大与成熟。他,一个专业素质过硬的中文系应届毕业生,毕业分配却不如意,带着理想去报考研究生,却阻力重重。在经过了世俗的努力和精神的炼狱之后,他终于走向了成熟。北方的河见证了这一灵魂升华的过程,充满风险与考验的生活在不同的时段给予了主人公以不同的折磨和启迪,但是,年轻人最终战胜了重重苦难(来自社会、家庭、爱情),最终走向了成熟,学会了稳健,理解了苦难,懂得了爱情,成长为了一个人格英雄。

一、伟大奔腾的黄河:英雄之父的精神示范

在师友的启发下,“他”下定决心要报考地理学的研究生,于是便有了对黄河的实地考察,这样的学习准备在实践过程中却超越了地理学的知识学范畴,壮美的黄河给予了主人公伟大的精神启迪,他在这里找到了自幼失去的心灵之父,完成了关于中华民族英雄美学精神的壮美想象:“他激动地喃喃着:‘嘿,黄河,黄河。’他看见在那巨大的峡谷之底,一条微微闪着白亮的浩浩荡荡的大河正从天尽头蜿蜒而来。……大河深在谷底,但又朦胧辽阔,威风凛凛地巡视着为它折腰膜拜的大自然。潮湿凉爽的河风拂上了车厢,他已经冲到了卡车最前面,痉挛的手指扳紧拦板。”

在这里,我们看到,面对着黄河带来的伟岸高大的视觉震撼,这个自幼失怙的男人对中国文化精神中的英雄主义进行了一次灵魂上的伟大皈依。他用刚性的品质和诗一样的语言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的礼赞之情,刚健、硬朗、坚强、伟岸、执着、包容等这些属于英雄的品质成为了黄河之父的美学特征,这些品质流传千年不曾失落,如闪闪的星斗指引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在这种精神的强光照耀之下,从十年浩劫中劫后重生的民族仍将有着浩浩荡荡的力量,他必将冲破一切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矢志不渝。关于民族英雄美学的壮美想象以地理学、文学、美学、历史学、民俗学的交融方式完成,文化之河、民族之父的英雄力量被鲜活地表达着,奔腾的河水长久地荡涤着读者的灵魂,发出汹涌澎湃的心灵强音。

作品中那个经典的力与美的男性画面表达着作者对中华民族英雄美学精神的全部阐释:“她不出声地拉动着照相机上镜头的变焦环,沉着地分析目镜中的画面和她心中闪过的感受。她看见一幅动人的画面:一条落满红霞的喧嚣大河正汹涌着棱角鲜明的大浪。在构图的中央,一个半裸着的宽肩膀男人正张开双臂朝着茫茫的巨响奔去。”对我而言,这段文字支撑着我少女时代关于男性美学的全部想象,那种刚健的英雄气概诠释了我所认为的男性应该具备的战天斗地、穿州过府的能力和潜力,于是,当有一天,我读到王蒙在《青春与大地的礼赞》中的句子:“有了《北方的河》,文坛五十年都不用写河了”,我竟然一点都不惊讶。

(本文为节选,原文刊发于《名作欣赏》中旬刊2015年第5期)

来源:新浪网

敬请关注


相关文章

  • 现代文学常识
  • 1.五六十年代主流诗歌诗人诗作: 闻捷<天山牧歌> 贺敬之<回延安>.<桂林山水歌> 郭小川<一个和八个> 诗歌运动: 新民歌运动(大跃进民歌运动2.五六十年代非主流诗歌潜在写作: 七月派诗人 ...查看


  •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作品4
  • ◆中国当代文学作家作品(大二上) (一)理论类 黄 浩--<当代中国散文:从中兴到没落> 老 舍--<答复茶馆的几个问题> 孙 瑜--<编导记> 谢 冕--<在新的崛起面前> 徐 迟--< ...查看


  • 长篇小说的文体革命
  •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自发生之日起,就深受西方影响.西方长篇小说,尤其是十九世纪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模式,在现当代长篇小说创作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虽然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开始,到五六十年代,因为受战争和毛泽东文艺思想影响,在通俗化大众化浪潮中,曾有过 ...查看


  •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
  •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 1."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芒 ...查看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1.17年时期散文三大家和散文创作模式(p63) ⏹50年代末60年代初抒情散文的成熟是与三大散文家及其散文创作的成熟联系在一起的.杨朔.刘白羽.秦牧是十七年间影响最大.成就最高.审美意识最具有时代性的散文三大家.作为中国当代散文的&quo ...查看


  • 小题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
  • <中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一) 一.填空题( 20 分,每空 1 分) 1 <红日>的作者是(吴强) :<红旗谱>的作者是(梁斌) :<红岩>的 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 :<青春之歌 ...查看


  • 王小波与张承志
  • 王小波与张承志 赵步阳 <沉默的大多数>是一本很重要的书,还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当然,我这么说是于我而言.你已经发现,这几本书的作者是同一个人,在他的小说里,他有一个中 ...查看


  • 不只弯弓射大雕·杭州日报
  • 不只弯弓射大雕 --读<袁腾飞讲成吉思汗> 2013-12-06 <袁腾飞讲成吉思汗> 袁腾飞/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3年10月1日 定价:38.00元 戎国彭 不想就书论书地瞎说一气,绕个大弯子讲吧. 南方人, ...查看


  •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 整理笔记 第一章 迎接新的时代带来 a. 50年代诗歌创作的普遍范式--"颂歌" b. 目的:为满足表现"新的人民时代"的题材与主题的要求. c. 内容:一是对于时代工农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