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来在回想一个问题: 王瑜先生在新浪培训课程中提到的双赢模式是否只是存在于“实验室环境”下,即不可存在于实际中呢?
双赢,简单的说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者团体整合资源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一个暂时的团体,以获得胜利的模式。就像蚂蚁过河,一只蚂蚁进入到河水里一定会淹死,但是一群蚂蚁抱成一个球形,即使外面的蚂蚁淹死,但是里面更多的蚂蚁则安全的抵达对岸,从整体看,还是取得了胜利。
也许这个例子举得不恰当。你会指出这不是“双赢”。首先,这里不存在“个人”。蚂蚁是低等的昆虫,没有独立意识,不像人具有单独的生存能力,这种抱团过河的情况完全是因为基因调配导致的。其次,至少包在外面的蚂蚁死了,这不是“赢”,对于死去的蚂蚁,他们输了。
这样两个驳斥“蚂蚁过河”的原因看起来那么理性而正确,而我并不这样考虑。
双赢在实验室条件下的状态应该是这样的。一,团体和个人提供自己所能提供的所有资金、技术、人力等等支持;二,团体和个人集中起来进行讨论,得出最优化运用资源的方式;三,积极实践,完成临时组建的小团队所交给的一切任务;四,按劳按资分配所得利益。
这样的实验室条件下双赢模式建构可以说是“空想社会主义”。
蚂蚁过河,集体抱成团,谁在外层,谁在内层的关系是随机的。在外层生存几率渺茫,在内层的却大多数得以幸免。但是为什么很明显的事情摆在这里,还会有蚂蚁附在外层呢?你会告诉我蚂蚁是低等动物,它们没有思考能力。但是你采访过蚂蚁么?你怎么知道求生的本能在这一团蚂蚁中,特别是外层的那一部分,就没有体现呢?既然是本能,无论内外,蚂蚁都是具备的。其中最简单的解读模式就是蚂蚁没有私心。不去想自己的生死,而是以集体的存活为重。这样看来,蚂蚁把自己能提供出来的最有价值的生命交与集体,这首先是成功的基本物质条件。
双赢不是平均分配劳动成果。在人的世界里的实验室条件下,双赢按照劳动和资金分配成果,每一分子获得的收益也是有多有少。回到蚂蚁的问题上:你会说,外层的蚂蚁付出了生命,可是他们死了,这是双赢么,这绝对是有输有赢。
我们为什么会结成双赢的集团呢?答案很简单,我们为了达成各自的目的,但是自己只是莽苍大海中的一滴水,如何可以耐得住狂风和烈日的考验呢?于是紧密结合,为了求生存,为了求发展吧。在集团分配利益的时候,必然有多有少,特别是在现实中,很可能得不到实质性利润,但是,利益是客观存在的,就如同那些死去的蚂蚁,它们的目的不是自己的活,而是集体的生存。最终他们成功了,这就是他们付出生命之所得。
最后强调一个问题。
回到那些蚂蚁上,蚂蚁在内层或是外层是随机的,仅仅是为了集体生命总体的考虑,他们没有私心。“私心”是双赢模式很大的一个影响因素。实验室中的双赢可以说是以蚂蚁这样的情况建立的模式,起码是暂时搁置自己的利益,而为了寻求最优化的资源配置和临时团体可获得的最大收益。人是有私心的,特别是在关于利益的时候。你肯定接触过一些平时和你谈得投机的朋友,但是一提及利益,立刻换出另一副冷酷的嘴脸的人。追求利益本身没有所谓对错,只是在手段上存在着是否合法和是否有效的问题。双赢本身是一种为了追求利益而建立起来的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放弃一些私心和小利,追求最终的成功才是根本之道。
上周听了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先生的讲座,里面一个小故事很有意思。
是说关于赛跑的。两个人跑在众人之前,难分高下。甲一心一意跑着,想着如何跑得更快。乙想,反正输赢难料,不如将甲绊倒,自己取得胜利。当乙蹲下来伸腿绊甲的时候,甲有两个选择:一,停下来和对方理论,两个人因为争执结束比赛,原来的第三名取胜;二,假装没有看到,躲开对方继续往前跑,取得最终胜利,而乙因为把时间消耗在蹲下来伸腿等一些列动作上,已经追不上对手。
戴先生的意思是希望我们面对小人的时候,更理智更聪明,永远记住自己的奋斗目标,不要被一时冲动迷住双眼,而放弃了成功的可能。我在这里举这个例子是想提出一个更好的方案,即在甲乙二人中建立共赢模式:两个人一起跑,结成对子,在跑步中互相为对方减少空气阻力,把后面的人甩开,而双方只有在最后冲刺阶段运用正当手段一争高下。结果无论谁获得第一,整体都是成功了的。
今天就写到这里,感谢您的阅读,祝您愉快!
几天来在回想一个问题: 王瑜先生在新浪培训课程中提到的双赢模式是否只是存在于“实验室环境”下,即不可存在于实际中呢?
双赢,简单的说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者团体整合资源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一个暂时的团体,以获得胜利的模式。就像蚂蚁过河,一只蚂蚁进入到河水里一定会淹死,但是一群蚂蚁抱成一个球形,即使外面的蚂蚁淹死,但是里面更多的蚂蚁则安全的抵达对岸,从整体看,还是取得了胜利。
也许这个例子举得不恰当。你会指出这不是“双赢”。首先,这里不存在“个人”。蚂蚁是低等的昆虫,没有独立意识,不像人具有单独的生存能力,这种抱团过河的情况完全是因为基因调配导致的。其次,至少包在外面的蚂蚁死了,这不是“赢”,对于死去的蚂蚁,他们输了。
这样两个驳斥“蚂蚁过河”的原因看起来那么理性而正确,而我并不这样考虑。
双赢在实验室条件下的状态应该是这样的。一,团体和个人提供自己所能提供的所有资金、技术、人力等等支持;二,团体和个人集中起来进行讨论,得出最优化运用资源的方式;三,积极实践,完成临时组建的小团队所交给的一切任务;四,按劳按资分配所得利益。
这样的实验室条件下双赢模式建构可以说是“空想社会主义”。
蚂蚁过河,集体抱成团,谁在外层,谁在内层的关系是随机的。在外层生存几率渺茫,在内层的却大多数得以幸免。但是为什么很明显的事情摆在这里,还会有蚂蚁附在外层呢?你会告诉我蚂蚁是低等动物,它们没有思考能力。但是你采访过蚂蚁么?你怎么知道求生的本能在这一团蚂蚁中,特别是外层的那一部分,就没有体现呢?既然是本能,无论内外,蚂蚁都是具备的。其中最简单的解读模式就是蚂蚁没有私心。不去想自己的生死,而是以集体的存活为重。这样看来,蚂蚁把自己能提供出来的最有价值的生命交与集体,这首先是成功的基本物质条件。
双赢不是平均分配劳动成果。在人的世界里的实验室条件下,双赢按照劳动和资金分配成果,每一分子获得的收益也是有多有少。回到蚂蚁的问题上:你会说,外层的蚂蚁付出了生命,可是他们死了,这是双赢么,这绝对是有输有赢。
我们为什么会结成双赢的集团呢?答案很简单,我们为了达成各自的目的,但是自己只是莽苍大海中的一滴水,如何可以耐得住狂风和烈日的考验呢?于是紧密结合,为了求生存,为了求发展吧。在集团分配利益的时候,必然有多有少,特别是在现实中,很可能得不到实质性利润,但是,利益是客观存在的,就如同那些死去的蚂蚁,它们的目的不是自己的活,而是集体的生存。最终他们成功了,这就是他们付出生命之所得。
最后强调一个问题。
回到那些蚂蚁上,蚂蚁在内层或是外层是随机的,仅仅是为了集体生命总体的考虑,他们没有私心。“私心”是双赢模式很大的一个影响因素。实验室中的双赢可以说是以蚂蚁这样的情况建立的模式,起码是暂时搁置自己的利益,而为了寻求最优化的资源配置和临时团体可获得的最大收益。人是有私心的,特别是在关于利益的时候。你肯定接触过一些平时和你谈得投机的朋友,但是一提及利益,立刻换出另一副冷酷的嘴脸的人。追求利益本身没有所谓对错,只是在手段上存在着是否合法和是否有效的问题。双赢本身是一种为了追求利益而建立起来的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放弃一些私心和小利,追求最终的成功才是根本之道。
上周听了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先生的讲座,里面一个小故事很有意思。
是说关于赛跑的。两个人跑在众人之前,难分高下。甲一心一意跑着,想着如何跑得更快。乙想,反正输赢难料,不如将甲绊倒,自己取得胜利。当乙蹲下来伸腿绊甲的时候,甲有两个选择:一,停下来和对方理论,两个人因为争执结束比赛,原来的第三名取胜;二,假装没有看到,躲开对方继续往前跑,取得最终胜利,而乙因为把时间消耗在蹲下来伸腿等一些列动作上,已经追不上对手。
戴先生的意思是希望我们面对小人的时候,更理智更聪明,永远记住自己的奋斗目标,不要被一时冲动迷住双眼,而放弃了成功的可能。我在这里举这个例子是想提出一个更好的方案,即在甲乙二人中建立共赢模式:两个人一起跑,结成对子,在跑步中互相为对方减少空气阻力,把后面的人甩开,而双方只有在最后冲刺阶段运用正当手段一争高下。结果无论谁获得第一,整体都是成功了的。
今天就写到这里,感谢您的阅读,祝您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