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赏析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赏析

刘慧忻

新教师田园培训中,李老师给盛平小学六年一班的孩子上了《最后一头战象》一课。本课记叙了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配上象鞍,来到故地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这篇文章要浓缩在一个课时里分析到位不容易,但李老师却做到了。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们不妨一起来看一看。

一、“以点带面”,辐射全篇。

“以点带面”是指从最重要的几个关键词入手,通过整体感悟,让学生直接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在课程前半段,学生通过“英雄迟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这几个关键词快速把握文章脉络及段落大意,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感受战象的品质。课程后段,教师抓住了文章的情感爆发点,以朗读带动赏析及再创作,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

二、走进嘎羧的内心,实现与文本对话。

“我想,任何一个人读了这篇文章,都会被嘎羧有灵性、重感情的特点所吸引,更会被它英武、忠诚、善良的精神所打动,它早已不是一头战象,它俨然成为了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那么如何让学生也能体会到这些呢?在点拨疑惑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走进文中的作者、波农丁,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和重点。

李老师没有急着让同学们读文本,而是通过一个事故事引入长文,她讲了《集结号》中谷子地的故事,动情处还掉下了眼泪。这个故事的感情与本课有几分相似但情节更曲折,正是这个故事让孩子们读课文的热情大增,并迅速进入到文章设定的战争情境中。

接下来的“大象档案”环节,教师给大家讲了象冢传说。并让一学生范读省略的文字。通过象冢资料,同学们对故事发生的背景有了一定的理解。

紧接着,“走进大象”环节让学生紧扣关键信物——象鞍来读文本。重点问题“找找象鞍是什么样子的?”本来是很干巴的,但学生有了前面的系列铺垫,自然也乐于去寻找。此时,走进嘎羧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借助多种资料,营造情感氛围。

“重披象鞍”这一块,教师出示重点段让学生填空,让学生重点体会填的词。评析后,教师看孩子们有了疲态,又适时讲了一个真实故事,介绍了一个农村老人一辈子不愿意卸下军装一辈子带着纪念章的近乎痴狂的行为。以这个故事为依托,教师引导学生:“这仅仅是纪念章吗,这仅仅是一个象鞍吗?它是一个象征——战魂!”

这样就自然从象鞍到了战象。鉴于孩子们对战场、战象的不理解,教师又给学生看了《淮海战役》片段。当看了惨烈的战况以后,学生自然蹦出了两个词“排山倒海”、“浴血奋战”。这时,教师让孩子们思考了下面的问题:此刻的嘎羧站在江滩的卵石上回想,它仿佛看到了________。(数个)„„它仿佛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许在____________,也许在___________„„

学生在自主填空和轮流回答后,教师再出示文字,让学生齐读,这时的学生更能理解其中的内涵与情感了。

四、抓“空白点”,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

崔峦老师有一句顺口溜说的是:“读思议练重实践,人文熏陶含其中”。同样的,经过了读思议练,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篇文章还有很多空白点值得发掘的。比如嘎羧回到战场时“久久的凝望”、在礁石上“亲了又亲”、“震耳欲聋”的呼唤等等,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点。

李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们思考久久的凝望里嘎羧仿佛看见了什么?在礁石上亲了又亲仿佛在说什么?在震耳欲聋的呼唤里,它仿佛在呼唤什么,它听到了什么?

李老师这一连串口语表达的设计,很好地让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体会到战象当时的情感,对情感态度的渗透起来推波助澜的作用。

总之,李老师在这节课中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如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一处(如嘎羧在打洛江畔凭吊的那动人的一幕)进行透彻的研读,继而辐射全文。又如通过另外两个故事,谷子地的情深意重、退伍老兵的珍惜荣誉来最后烘托出嘎羧的珍惜荣誉、情深意重,从而体会嘎羧的善良与忠诚。李老师的亮点还有很多很多,这里就不赘述了。但最可贵的,应该是教师的留白,她留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让学生自己去填补文中的空白,使学生真正走入了这篇课文并激发了他们读原文本的热情。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赏析

刘慧忻

新教师田园培训中,李老师给盛平小学六年一班的孩子上了《最后一头战象》一课。本课记叙了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配上象鞍,来到故地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这篇文章要浓缩在一个课时里分析到位不容易,但李老师却做到了。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们不妨一起来看一看。

一、“以点带面”,辐射全篇。

“以点带面”是指从最重要的几个关键词入手,通过整体感悟,让学生直接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在课程前半段,学生通过“英雄迟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这几个关键词快速把握文章脉络及段落大意,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感受战象的品质。课程后段,教师抓住了文章的情感爆发点,以朗读带动赏析及再创作,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

二、走进嘎羧的内心,实现与文本对话。

“我想,任何一个人读了这篇文章,都会被嘎羧有灵性、重感情的特点所吸引,更会被它英武、忠诚、善良的精神所打动,它早已不是一头战象,它俨然成为了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那么如何让学生也能体会到这些呢?在点拨疑惑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走进文中的作者、波农丁,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和重点。

李老师没有急着让同学们读文本,而是通过一个事故事引入长文,她讲了《集结号》中谷子地的故事,动情处还掉下了眼泪。这个故事的感情与本课有几分相似但情节更曲折,正是这个故事让孩子们读课文的热情大增,并迅速进入到文章设定的战争情境中。

接下来的“大象档案”环节,教师给大家讲了象冢传说。并让一学生范读省略的文字。通过象冢资料,同学们对故事发生的背景有了一定的理解。

紧接着,“走进大象”环节让学生紧扣关键信物——象鞍来读文本。重点问题“找找象鞍是什么样子的?”本来是很干巴的,但学生有了前面的系列铺垫,自然也乐于去寻找。此时,走进嘎羧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借助多种资料,营造情感氛围。

“重披象鞍”这一块,教师出示重点段让学生填空,让学生重点体会填的词。评析后,教师看孩子们有了疲态,又适时讲了一个真实故事,介绍了一个农村老人一辈子不愿意卸下军装一辈子带着纪念章的近乎痴狂的行为。以这个故事为依托,教师引导学生:“这仅仅是纪念章吗,这仅仅是一个象鞍吗?它是一个象征——战魂!”

这样就自然从象鞍到了战象。鉴于孩子们对战场、战象的不理解,教师又给学生看了《淮海战役》片段。当看了惨烈的战况以后,学生自然蹦出了两个词“排山倒海”、“浴血奋战”。这时,教师让孩子们思考了下面的问题:此刻的嘎羧站在江滩的卵石上回想,它仿佛看到了________。(数个)„„它仿佛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许在____________,也许在___________„„

学生在自主填空和轮流回答后,教师再出示文字,让学生齐读,这时的学生更能理解其中的内涵与情感了。

四、抓“空白点”,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

崔峦老师有一句顺口溜说的是:“读思议练重实践,人文熏陶含其中”。同样的,经过了读思议练,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篇文章还有很多空白点值得发掘的。比如嘎羧回到战场时“久久的凝望”、在礁石上“亲了又亲”、“震耳欲聋”的呼唤等等,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点。

李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们思考久久的凝望里嘎羧仿佛看见了什么?在礁石上亲了又亲仿佛在说什么?在震耳欲聋的呼唤里,它仿佛在呼唤什么,它听到了什么?

李老师这一连串口语表达的设计,很好地让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体会到战象当时的情感,对情感态度的渗透起来推波助澜的作用。

总之,李老师在这节课中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如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一处(如嘎羧在打洛江畔凭吊的那动人的一幕)进行透彻的研读,继而辐射全文。又如通过另外两个故事,谷子地的情深意重、退伍老兵的珍惜荣誉来最后烘托出嘎羧的珍惜荣誉、情深意重,从而体会嘎羧的善良与忠诚。李老师的亮点还有很多很多,这里就不赘述了。但最可贵的,应该是教师的留白,她留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让学生自己去填补文中的空白,使学生真正走入了这篇课文并激发了他们读原文本的热情。


相关文章

  • 小语六上:[最后一头战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教学<最后一头战象>可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本文较长的特点,将本课教学定位为一堂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等形式,自主赏析的阅读课.整体教学过程分为三个课时,即第一课时主要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对课文内容质疑,并解 ...查看


  • 母狼的智慧 1
  • <母狼的智慧>教学设计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母狼的智慧>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狼"专题中的第二篇文章.用一个老猎人的口吻讲述了一只母狼用智慧帮全家过河,用母爱拯救孩子的生命.从而证明&q ...查看


  • 对海明威[老人与海]创作特色的赏析
  • 厄尼斯特·海明威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伟大作家,一生经历四次婚姻,平常过着捕鱼.狩猎.斗牛的平淡生活,曾经去东非考察过,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的独立革命战争,受到了严重的伤痛折磨,最终用军人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海明威一 ...查看


  • 热爱生命(二)杰克•伦敦(网友来稿)
  • seraphzzy 教学目标1. 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2. 能够多角度.多侧面欣赏文学作品,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3. 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研读品味精彩片段,领悟课文震撼人心的 ...查看


  •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第六中学九级语文上册[蒙古草原狼]教案长春版讲义
  • <蒙古草原狼> 教学目标: 1. 理清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 把握小说中的艺术形象,多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合作探究小说主题. 3. 了解蒙古草原狼的生活习性,感受动物身上的精神魅力. 教学重点: 1. 培养学生理解 ...查看


  • 美术鉴赏课
  • 美术鉴赏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 教学课题: 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 单元课时: 3课时 课型: 鉴赏课 本课教学时间: 第1节 教材处理及分析: 本课为人美版美术鉴赏第18课,鉴于原教材的编排,建筑模块有三 ...查看


  • [风雨]教案贾平凹
  • < 风 雨 > 教 学 设 计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汉乐府<古歌>云:"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贾平凹先生于1982年秋写于宝鸡的这篇<风雨>,正是秋 ...查看


  • ch斑羚飞渡说课稿
  • <斑羚飞渡>说课稿 阳泉十七中学 王彩虹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所说的课题是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斑羚飞渡>,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斑羚飞渡>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查看


  • 蒋军晶老师执教的[麋鹿]赏析
  • 浓浓语文味 悠悠爱鹿情 --蒋军晶老师执教的<麋鹿>赏析 安徽省安庆 江中芦苇 说明文因其文体的特殊性,让语文老 师们大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之感."食之无味",说明文的语言多半没有抒情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