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石酸法茶多酚含量测定报告

茶多酚的含量测定

实验组员:赵龙飞赵奇慧刘芳陈小丽

一、 实验原理

茶多酚能溶于水、乙醇、甲醇、丙酮、乙酸乙酯,微溶于油脂。对热、酸较稳定,在碱性条件下易氧化变质。

酒石酸铁能与茶多酚生成紫褐色络合物,络合物溶液颜色的深浅与茶多酚的含量成正比,络合物在540nm处有最佳吸收。因此可以用比色方法测定。

二、 仪器与试剂

仪器:分光光度计、天平、1ml移液枪、100ml容量瓶*6、100ml量筒、100ml烧杯*3 10ml EP管

试剂:(1)FeSO4•7H2O 1.000g,含4个结晶水的酒石酸钾钠5.000g

(2) Na2HPO4•12H2O6.02g ,NaH2PO4•2H2O 0.50g

(3)儿茶素标准品 10mg

三、

操作步骤 (1)酒石酸钾铁溶液:称取FeSO4•7H2O 0.100g,含4个结晶水的酒石酸钾钠0.500g,(2)pH7.5的磷酸缓冲液:6.020g Na2HPO4•12H2O ,0.500gNaH2PO4•2H2O,加蒸馏加蒸馏水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水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3) 儿茶素标准液:称取10mg儿茶素,用蒸馏水定容至10ml,浓度为1000μg/ml。分别稀释到200、400、600、800μg/ml,得5个浓度标准品溶液。

(4)标准曲线:分别吸取1ml标准液,磷酸缓冲液3ml,酒石酸钾铁1ml混匀,3000转离心10min。吸取上清液3ml加入玻璃比色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540nm处的OD值三次求平均值,并绘制浓度-OD标准曲线。以蒸馏水代替标准品溶液加入同样的试剂作空白对照。

(5) 取提取物10mg,用蒸馏水定容至10ml。取1ml,按上述同样方法测定540nm处的OD值3次求平均值。以蒸馏水代替样品溶液加入同样的试剂作空白对照。 四、

C :所测吸光度带入标准曲线得到样品中茶多酚浓度 μg/ml

1000:样品浓度 μg/ml

计算 茶多酚含量W=C/1000×100%

五、 实验结果

样品 吸光度 1 2

0.449

0.449

0.526

0.349

0.111 3 0.45 0.449 0.525 0.348 0.111 平均 浓度 含量(%) 有机溶剂0.45 萃取法 金属离子0.449 沉淀法 打孔树脂0.525 30%醇洗脱 打孔树脂0.349 50%醇洗脱 打孔树脂0.111 80%醇洗脱

六、 实验分析 0.449666667 402.6303833 40.26% 0.449 402.07015 40.21% 0.525333333 466.2168667 46.62% 0.348666667 317.7550333 31.78% 0.111 118.03185 11.80%

由实验结果看出,30%的乙醇提取大孔树脂法提取的茶多酚的含量是最高的,而其余的溶剂提取法、金属离子沉淀法,都相对较低。本实验数据不能代表各个提取分离方法的绝对优略,要视各组在实验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是否规准确。

实验中存在以下问题:

1、 标准品溶液浓度过低,吸光值存在负数,仪器不够精密,无法准确测出对应的OD

值。最后修改方案,浓度提高了20倍。

2、 样品测定时,同样浓度,吸光度却高于标准品,也就是含量超过100%。经过各个

环节问题排除后,怀疑是标准品含量过低。最后重复实验时发现加入反应物会有很多不溶的褐色絮状物,经过离心后再测OD值,数据显示合理。

茶多酚的含量测定

实验组员:赵龙飞赵奇慧刘芳陈小丽

一、 实验原理

茶多酚能溶于水、乙醇、甲醇、丙酮、乙酸乙酯,微溶于油脂。对热、酸较稳定,在碱性条件下易氧化变质。

酒石酸铁能与茶多酚生成紫褐色络合物,络合物溶液颜色的深浅与茶多酚的含量成正比,络合物在540nm处有最佳吸收。因此可以用比色方法测定。

二、 仪器与试剂

仪器:分光光度计、天平、1ml移液枪、100ml容量瓶*6、100ml量筒、100ml烧杯*3 10ml EP管

试剂:(1)FeSO4•7H2O 1.000g,含4个结晶水的酒石酸钾钠5.000g

(2) Na2HPO4•12H2O6.02g ,NaH2PO4•2H2O 0.50g

(3)儿茶素标准品 10mg

三、

操作步骤 (1)酒石酸钾铁溶液:称取FeSO4•7H2O 0.100g,含4个结晶水的酒石酸钾钠0.500g,(2)pH7.5的磷酸缓冲液:6.020g Na2HPO4•12H2O ,0.500gNaH2PO4•2H2O,加蒸馏加蒸馏水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水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3) 儿茶素标准液:称取10mg儿茶素,用蒸馏水定容至10ml,浓度为1000μg/ml。分别稀释到200、400、600、800μg/ml,得5个浓度标准品溶液。

(4)标准曲线:分别吸取1ml标准液,磷酸缓冲液3ml,酒石酸钾铁1ml混匀,3000转离心10min。吸取上清液3ml加入玻璃比色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540nm处的OD值三次求平均值,并绘制浓度-OD标准曲线。以蒸馏水代替标准品溶液加入同样的试剂作空白对照。

(5) 取提取物10mg,用蒸馏水定容至10ml。取1ml,按上述同样方法测定540nm处的OD值3次求平均值。以蒸馏水代替样品溶液加入同样的试剂作空白对照。 四、

C :所测吸光度带入标准曲线得到样品中茶多酚浓度 μg/ml

1000:样品浓度 μg/ml

计算 茶多酚含量W=C/1000×100%

五、 实验结果

样品 吸光度 1 2

0.449

0.449

0.526

0.349

0.111 3 0.45 0.449 0.525 0.348 0.111 平均 浓度 含量(%) 有机溶剂0.45 萃取法 金属离子0.449 沉淀法 打孔树脂0.525 30%醇洗脱 打孔树脂0.349 50%醇洗脱 打孔树脂0.111 80%醇洗脱

六、 实验分析 0.449666667 402.6303833 40.26% 0.449 402.07015 40.21% 0.525333333 466.2168667 46.62% 0.348666667 317.7550333 31.78% 0.111 118.03185 11.80%

由实验结果看出,30%的乙醇提取大孔树脂法提取的茶多酚的含量是最高的,而其余的溶剂提取法、金属离子沉淀法,都相对较低。本实验数据不能代表各个提取分离方法的绝对优略,要视各组在实验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是否规准确。

实验中存在以下问题:

1、 标准品溶液浓度过低,吸光值存在负数,仪器不够精密,无法准确测出对应的OD

值。最后修改方案,浓度提高了20倍。

2、 样品测定时,同样浓度,吸光度却高于标准品,也就是含量超过100%。经过各个

环节问题排除后,怀疑是标准品含量过低。最后重复实验时发现加入反应物会有很多不溶的褐色絮状物,经过离心后再测OD值,数据显示合理。


相关文章

  • 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工艺技术研究
  • [摘要]茶多酚又叫茶单宁.茶鞣质,是决定茶汤滋味.颜色的主体成分,它的药用价值很高,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抑菌等药理作用.在本文中将采用沸水浸提法及传统有机溶剂提取法等不同提取方法,并用酒石酸亚铁作显色剂,测定茶多酚的含量. ...查看


  • 茶多酚的检测方法(行业)
  • 茶多酚检验操作规程 1.目的: 规定茶多酚检验的操作规程.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茶多酚的检验. 3.职责: 检验人员严格按该操作规程执行. 4.内容: 4.1 取样 4.1.1 取样器:不锈钢长匙. 4.1.2 取样方法:混合缩分法. 4 ...查看


  • 茶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以及含量的测定 1
  • 茶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以及含量的测定 邹国鹏 生工0802 [1**********] 同组:吕丽萍,胡丽平,郑路 摘要:茶多酚是一种新型的天然抗氧化剂,在食品加工.医药.日用化工等领域 具有重要的应用.茶多酚的提取和应用研究成为国内外开发& ...查看


  • 饮料工艺学
  • 饮料工艺学 实验指导书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食品工程系 实验一 纯净水的制作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加深理解纯净水的生产过程.制作方法及原理. 2. 对实验过程及其操作条件的变化引起各种仪表的变化有详细记录,最后写出实验报告,并对 ...查看


  • 茶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以及含量的测定
  • 一,器材与材料的预处理 1,材料:茶叶,乙醇,蒸馏水:电炉,圆底烧瓶(磨口),铁架台,酒精灯,漏斗,滤纸,滤布,烧杯,量筒,玻棒,旋转减压蒸馏器等. 配置:称取10g 茶叶, 用200ml 的量筒量取80%乙醇200ml 预处理:将茶叶碾碎 ...查看


  • 红茶.绿茶.乌龙茶活性成分
  • 62 2009, Vol. 30, No. 03 食品科学※基础研究 红茶.绿茶.乌龙茶活性成分 抗氧化性研究 陈金娥,丰慧君,张海容* (忻州师范学院生化分析技术研究所,山西 忻州 034000) 摘 要:目的与方法:通过醇提得到各种茶多 ...查看


  • 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_盛丽
  • ・8・化 学 教 育 2004年第11期 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 盛 丽 任爱梅 (兰州交通大学化工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 抗氧化剂是指能防止或延缓食品成分氧化变质的食品添加剂.茶多酚是目前尚不能人 工合成的纯天然.多功能.高效能 ...查看


  • 硅胶柱层析法提纯茶多酚的研究
  • 第41卷第4期2007年12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OFHUAZHONGNORMALUNIVERSITY(Nat.Sci.)Vol.41No.4 Dec.2007 文章编号:100021190(2007)042055 ...查看


  • 富硒茶硒的浸出率及其化学性质的研究[J
  •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5) :69-72 Scien tia A gricu ltu ra Sin ica 富硒茶硒的浸出率及其化学性质的研究3 胡秋辉1 潘根兴2 丁瑞兴2 安辛欣1 吕心泉1 (1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