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焦点访谈]离职记者武卿:谁是你的第一个投资人

2015-09-15传媒圈

文丨翟子瑶     来源丨速途网(ID:sootoo123)

又一位央视的媒体人离职了。

9月11日,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了《焦点访谈》调查记者武卿老师离职的消息,不禁心中一惊。武卿老师的文章在发出的不到两小时破了两万的阅读量,当天下午的阅读量到了10万,9月12日达到了20万。

稿子写得感人,传播速度惊人。我马上联系了武卿老师,准备做专访。9月12日凌晨,我给她发了采访提纲,没想到她立马用微信语音回了我,听得出,她很疲惫,声音嘶哑。我拿着手机一边听一边流泪,因为她的回复真诚、朴实,让人感动。

从做公益节目到调查记者——享受职业带来的快感

武卿姐在央视最早做的是一档叫《公益行动》的公益纪录片节目。为什么要做公益呢?因为在去央视之前,她经常会去孤儿院、养老院做义工,这十几年她就没停下。当她知道央视有《公益行动》这么个访贫问苦的节目时很兴奋,然后就从北京台辞职加盟了。

她在文章中说:《公益行动》汇聚了一帮善良有激情的青年,气氛温暖舒服。在这儿,生平第一次尝到了如鱼得水、充分释放的滋味:

洞庭湖上乙肝病人聚居的村落没人愿拍,她拍;和艾滋病人深度接触的“安全套推广”“美沙酮替换”选题没人接,她接——

在栏目关注弱势者生存状态的框架内,她更多报道处于患难中的人,比如唇腭裂儿童、白血病儿童、艾滋病人、尿毒症患者、被强暴的幼女、骨癌患者、贫困大学生、山区教师等。武卿做媒体,不仅仅是影响他人,更是真真正正的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

后来她加盟《焦点访谈》。她们新闻评论部有句玩笑话:

《新闻调查》是在做访谈,而《焦点访谈》是在做调查。武卿说,在拍《焦点访谈》每一个调查节目的过程中,结果都是未知的。有时候,我们觉得生活很有意思,就是因为它充满悬念。你不知道能不能成功,能不能找到真相,都是未知,真的挺爽。

如果说《公益行动》是“扬善”,那《焦点访谈》就是“惩恶”。这样的职业体验,我相信是有情怀有社会理想的媒体人所向往的。

因为梦想和创意——在不舍中离开《焦点访谈》

我想央视曾经应该是很多人想进去的神圣的地方。可这几年,央视主持人、自己和离职跳槽的新闻层出不穷,很多人不仅要问,央视怎么了?

央视有很多有想法有创意的媒体人,他们都想通过这个平台来改变社会现状,有多少加班加点做出来的节目,却难以让观众看到?所以,对有的人来说,当感觉自我价值无法实现、才华无法发挥时,就会考虑换一种工作方式。

在采访中,我同样问到了这个问题,武卿姐谈到,离职央视,有过长期纠结的过程。曾经在2007年的时候,就有特别好的机会可以走,但是只是一闪念,她没有深想。

做了调查节目后,经常会面临播不出来的窘境,她就反复在想:要不要走?但是对她来说,《焦点访谈》是个特别迷人的节目,她总想着,机会还是会有的,要耐住性子等待,《焦点访谈》这样的平台,还是能做一些事情。

她多次说到,自己所在的《焦点访谈》快反组,是个很温暖的大家庭。新闻评论部有很多具有新闻理想、社会理想的人,理想主义,是早期评论部记者共有的特征。这使他们显得跟别人,总有那么些不一样,即使离开多年,依然保有最初的气质。

武卿一直在等,但是判断情况不会很乐观:

“任何平台对个人的钳制都是存在的,这是客观现实。在台里,主持人、记者都是流水线上的链条,梦想很难实现。不过,这只是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自己,我的过往人生是梦想驱动的人生,梦想就是个鞭子,不停鞭打我向前。我也想隐在人堆里,低调不语,或者可以显得很正常,很普通,很能忍。

但这是一种天性,我无法改变、装不了太久,只能顺从内心,就是想要去创造、建设、推动,不求惊天动地,但求内心没有空洞,可以自利利人。我都三十多了,但和刚毕业时一样,心态没变,梦想没变,激情没变。激情烧得我,无法再按捺——从第一闪念想要离开台里到现在,八年已经过去。

我已经太沉得住气了。从感情上来说,确实有不舍,舍不得台里的一草一木,特别是那里的人。但是一旦想清楚做了决定,就非常坚决,必须头也不回离开。”

为什么选择创业——我一直就觉得我是个创业者

也许离职或者是跳槽都很正常,而在离职后选择创业,这需要一种勇气和魄力。那武卿为什么选择了创业呢?

在采访中,武卿谈到:“我一直觉得我就是个创业者,能折腾,本身我就很勤奋、执着,当我看准决定的事儿,就一定要做到底,完全没有放弃的概念,见了棺材也不掉泪,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创业者最需要韧劲---这恰好是我的天赋。从理性上判断,我觉得自己这样的人特别适合创业。”

而创业需要的是找到自己擅长并且喜欢的事儿,这是一种享受。在没有做出确定离开央视前,武卿被动地接触了很多互联网项目,那时有许多人找她做合伙人。她是个宅女,不爱出门,也怕浪费时间。但是在先生鼓励下,她还是花时间看了很多项目。

武卿的好友、同为正和岛岛亲的黄庆玺,曾力邀她加入自己的互联网那个金融项目。武卿琢磨了好几个月,很为黄的真诚、情怀和做事能力打动,但是她觉得金融还不是自己擅长的,左思右想还是放弃了。就在这个时候,一个陌生人约了她。

她去赴约时只知道对方是个互联网老兵、知名创业者,因为喜欢读她的文章而约她,但是并不知道谈话的主题。让她意外的是,对方在跟她聊了一个小时候,提出要投她的一个创意,而这个创意,是她念念不忘一直想做的。

她说自己当时觉得很震惊,觉得这就是对的人,对的事。但是为了稳妥起见,她又仔细地考虑了一个礼拜,并和先生商量了一下。考虑好后,她就没再变过。她老说,这就是命运,要认命。

那么,这位投资人到底是谁?武卿说不方便透露,她希望低调一点。关于投资额和估值,武卿也没有透露。她只是说,她不很看重估值,也绝对不会对外界宣布每轮的融资额和估值,也不喜欢别人问。

目前融到的钱,够花到明年6月。尽管如此,当投资人找上来的时候,他们还是会拿出最大的诚意去谈。奇霖传媒高级合伙人解晶,目前正和两家新近找来的特别有诚意的基金在谈融资。

武卿说,公司在创业初期真的很不容易,很累:“我不一定保证可以成功,但是成功的把握比较大。因为我有十多年的专业积累,合适的合伙人,很棒的投资人,还有特别好的运气。运气很重要。

不过,就是失败了也没关系,失败了再创业。创业是个被热炒的动词,其实,对我来说,这就是个生存方式。不创业干嘛呢?还有什么比这更有趣、更有挑战的事情?我特别迷恋在重压中,迅速提升自己能力的滋味。”

我问她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她说身体的疲惫是最大短板,只要精力充沛,多大的事情,都不是事儿。过去她不大懂得保养身体,工作、学习都特拼,也因此去年发生昏倒摔断尾椎的事情,但是创业是体力活,持久战,所以今年做了很大调整,加大了运动。武卿说,有时候自己会流泪,但更多时候是因为遇到了无条件帮助她的人。她老说自己是个幸运的人,也因此要尽可能帮助别人

创业领域——在视频领域生产优质内容

武卿姐是资深的媒体人,具有足够能力生产优质的内容。

创办奇霖传媒,在公司名字上也有一定的寓意。霖是甘霖的霖,奇是奇异的奇。希望能给他人带来甘霖,这是武卿创办公司的动机。这不仅是寓意,在这儿我们看到了武卿的情怀,她把情怀化作甘霖浇灌着她的公司,带给别人希望,创造奇迹。

从做公益栏目到调查记者,武卿访贫问苦,帮助了很多人。同时武卿姐也谈到,当你舍弃自我去帮助别人,会得到得更多,这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试想一下,一个做过公益节目,调查记者,舆论监督节目的资深媒体人,当她去做视频内容的时候,会有多大的震撼力?当一个媒体人把她的情怀与社会理想付诸道创业公司中去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什么样的节目?

创业的工作感触与在央视有什么不同?

创业中的工作感触与在央视肯定有很大不同。

在采访中,武卿谈到:“央视有人管,有人审片、把握方向,创业没人管你,一切都得自己负责。作为一个公司的创始人,所有的事儿都得自己决定。创业也会面临着各种问题,包括找团队、做战略等等。但一切的问题核心还是人,如果你找的人足够好,都不是问题。”

武卿在找人方面极其慎重,她认为,钱虽然是公司机体的血液,但不是第一位的,人才是第一位,当有了足够好的“人”时,钱不会愁,因为投资人最看重人,她的几位投资人都是直奔她这个人而来的。

到目前为止,她还没有为钱发愁过,但是为人发愁。让她觉得幸运的是,8月份她找到了心仪的合伙人解晶:

“我认识晶晶十年,对她在做事上的特质很了解。我们俩很像,都是锥子型、蜗牛型,特别专注,特别能下狠功夫。我第一次跟晶晶谈,她还没做好思想准备。我也随缘,凡事不能勉强。当她几个月后说要加盟时我欣喜若狂,不过,还是很慎重。我在半个月里问过她好几次,你想好了?你做好失败准备了吗?最后,晶晶给我写了封超长的信。

她说,我从来没告诉过你,一直以来你都是我的精神领袖。当我决定要辞职跟你一起创业的时候,每天都感觉到自己充满力量,有一种谈恋爱的感觉---我跟你创业,老娘拼了。失败了又怎样,卖房子卖地呗。你押上了过去全部职业积累,我也必将压上我的一切——看到这里,我眼泪啪嗒啪嗒掉了下来。

人和人之间什么最贵?信任。我的投资人们、合伙人都这么信任我,我必须把人、把事做得漂亮,不能对不起他们。”

对于创业者与初入传媒行业朋友的建议

在谈到对于创业者建议的时候,武卿说她也是个创业新兵,不足以提什么建议,但是她讲了四个字,“永不放弃”。武卿经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是:“永不放弃,老娘拼了!”

对于初入传媒行业的朋友来说,武卿姐提到,她对传统媒体的未来并不看好,对于新媒体行业很是看好,因为历史的规律如洪流滚滚,谁都改变不了。做媒体的人,一定要往前看,互联网像黑色的巨大的翅膀,能把一切都覆盖掉。

她说:“如果我现在是二十岁的年纪,我会直接选择互联网。”

相关阅读:

离开工作13年的央视,她对老东家的转型有何看法

文丨武卿 来源丨卿谈(ID:qingtan2014)

离开,不是为了更好地回来。离开,就是离开。但我想,每个离开的人,都无法不对这个地方继续保持关注。

对我来说,会继续关注央视的转型。呈给袁台的“央视转型”研究报告,我也曾给一百来位央视好友私下分享过。他们看完这篇文章后有两种反应,一种是:卿啊,你还那么理想主义,这怎么可能?死心吧。一种反应是:这真是太棒了,赶紧呈送台长!

大家都渴盼变革。也因此,我想分享其中的一部分观点。你说画蛇添足也罢,说不合时宜、痴人说梦、一厢情愿也行。

如果不说,怕是再没有心情和机会说了。

一、让集聚在员工心底的创新火焰,像岩浆一样喷发

1、尊重、信赖、依靠底层员工

以我所见,央视集聚有大量优秀的人才,他们是无需质疑的最专业的视频内容生产者,是能在浮躁时代不慌不忙、平心静气干活的人。他们不甘、不该也不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只需一点制度推动。

什么是最好的商业模式?最好的商业模式,就是让人的生产力、创造力释放的模式。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这是尊严之战,也是生存之战。

2、让局部地区保持失控、不均衡——越失控越动态,越能创新。制造变化、不确定性

马化腾允许内部放手做微信,就是个例子。微信和QQ在腾讯内部共存,就是一种失控和“不均衡”。

王冠雄在名为《从柳传志约架看企业转型》的文章说:当社群规模超过领导人传统智慧的临界点后,社群本身便进入自组织自运行的动态失控中。失控越动态,越有价值。内部消耗就是内部进化。译言网CEO赵嘉敏在谈起“均衡即死亡”时说,“当企业效益最大化时,就在顶峰,很难适应新的变化。”

失控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失控的目的,还是“控”。

3、平等开放,鼓励创新

有人用八个短语形容硅谷文化,也把这几个词送给前东家:繁荣学术、不断创新,鼓励冒险、宽容失败,崇尚竞争、平等开放,讲究合作,以人为本。

某日下午阅读《三位一体:英特尔传奇》,看到石强写的一段推荐语,他说:英特尔能够创造历史,并在四十多年间始终保持对全球数字领域的决定性影响,原因就在于,它永远走在前面。科技是伟大的,更伟大的是人,是那些用创新不断创造和重新定义未来的人们。

二、央视转型的几个抓手

1、制度抓手——启用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开启内部创业

让员工自己报项目方案(含电视节目和新媒体项目),对于成熟项目,给予品牌授权、资金支持,甚至是股权激励。这是释放人才生产力、创造力并激发活力的好方法。

这是创业的好时代。抛开“时代”不论,我想每个人心底都有个声音:做自己,为自己而活。不能提供土壤让员工“做自己、为自己而活”甚至利益均沾的企业,不是大格局的企业。方兴东在《阿里巴巴正传》中说:马云目前只持有阿里巴巴不到百分之十的股份,“股权越小,格局越大”。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能走多远,主要看格局。

“创业”之于央视,不陌生,也不遥远。十三年前央视吸引我的,就是它内部的创业氛围——那种创业的热火和对社会的冷静凝视所交织而成的魅力之于我,就如同延安之于当年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革命小青年。创业没有失败。创业者永远不死,理想永不凋零。

2、产品抓手——逐步压缩传统内容产品比重,打造全新的互联网产品

未来十年,是移动互联网的大航海时代。按照互联网女皇米克尔的《2014互联网趋势报告》,未来移动互联网或出现百亿以上用户规模。在中国,无论高端人群还是中低端人群(原谅我这么分高低),使用手机上网越来越普遍。手机,将是攫取注意力资源的主要端口。

面对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央视定会有所作为:年轻的有影响力的用户在哪里,央视就去哪里。移动端,也许应成为主要抓手和突破点。照此推理,这意味着将会有一部分员工要把精力,从旧有内容(包括各电视频道)转移到新型内容上来。为互联网上的用户,做新的互联网产品,为电视观众继续做电视内容,这会否成为央视的新常态?期待。

央视已有新闻客户端,做得很成功。也许在未来,央视的所有电视频道都可以转变为视频APP,以用户为中心,不断迭代、完善,提供好的体验,积聚大量用户群。

想象一下,未来在你的手机桌面上会有:央视的新闻视频APP、专业财经视频APP、娱乐视频APP、体育视频APP、教育视频APP,甚至其它。不同APP的用户群特征不同,可以做针对该细分人群的社群运营,一个APP一个社群,每个社群还可再做社交。运营产品,运营用户,然后再运营商业。

3、生产方式抓手:

(1)发动草根行动,让草根参与共建视频内容。

MH370事件期间,我做了一个新新闻实验,我带着一台摄像机、一台单反相机、一部4G手机、一部3G手机、一个iPad外加一个小米移动电源,跟着游行的家属从丽都酒店步行进入使馆区。

一个多小时内,我充分使用各种工具边采边拍、边写边传。部分内容经慎重考虑,发于个人微视帐号,效果非常不错。短短一个小时里,转发量低的三百五百,高的六万、七万。这次实验给我的启示是:

职业新闻记者单兵作战己成可能,技术越进步他们越轻松。电视、广播、纸媒、网络的平台界限会越来越模糊,记者的工作方式、工作内容未来会趋于一致,世界上只存在一样的新闻平台,一样的全能记者,而没有电视记者、电台记者、文字记者之分。

4G技术驱动下,我曾经的‘草根记者狂欢”设想实操指日可待,且可做到收控自如;新闻报道主体必须有草根的位子,这是挡不住的潮。对专业新闻机构而言,这种勇敢的改变带来的产能,将是不可估量的。

(2)做大数据节目

每一个重大技术发明,都会引起文化形态的改变,信息革命也将改变传统的线性播出的电视节目形态。在大数据的支撑下,视频节目的形态会有很大变化。

据CNNIC数据,2014年3月20日,阿里云宣布打造中国最大的全媒体云计算平台,年内助力200家电视台,利用云计算实现大数据运营,意在帮助电视台在互联网时代提升竞争力。

【作者简介】武卿,奇霖传媒创始人,制作人、主持人、专栏作者,正和岛成员。曾任教师、新闻主播、财经记者。2002年进入央视,历任《公益行动》导演、外景主持、主编,《新闻调查》编导、策划,《焦点访谈》调查记者,同时为央视节目研发创意人。曾以记者、志愿者双重身份走遍全国各地,制作出《黑诊所缘何屡禁不绝》《缩水的廉租房》《黑肺》《揭密亿霖传销大案》等系列调查报道,并为艾滋孤儿、白血病患儿、胆闭宝宝、尘肺病人、乙肝病人、贫困大学生、被性侵女童等众多弱势人群利益奔走呼告。工作之余持续参与公益,为多个公益项目联合发起人、多家公益组织推广大使。

-完-

2015-09-15传媒圈

文丨翟子瑶     来源丨速途网(ID:sootoo123)

又一位央视的媒体人离职了。

9月11日,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了《焦点访谈》调查记者武卿老师离职的消息,不禁心中一惊。武卿老师的文章在发出的不到两小时破了两万的阅读量,当天下午的阅读量到了10万,9月12日达到了20万。

稿子写得感人,传播速度惊人。我马上联系了武卿老师,准备做专访。9月12日凌晨,我给她发了采访提纲,没想到她立马用微信语音回了我,听得出,她很疲惫,声音嘶哑。我拿着手机一边听一边流泪,因为她的回复真诚、朴实,让人感动。

从做公益节目到调查记者——享受职业带来的快感

武卿姐在央视最早做的是一档叫《公益行动》的公益纪录片节目。为什么要做公益呢?因为在去央视之前,她经常会去孤儿院、养老院做义工,这十几年她就没停下。当她知道央视有《公益行动》这么个访贫问苦的节目时很兴奋,然后就从北京台辞职加盟了。

她在文章中说:《公益行动》汇聚了一帮善良有激情的青年,气氛温暖舒服。在这儿,生平第一次尝到了如鱼得水、充分释放的滋味:

洞庭湖上乙肝病人聚居的村落没人愿拍,她拍;和艾滋病人深度接触的“安全套推广”“美沙酮替换”选题没人接,她接——

在栏目关注弱势者生存状态的框架内,她更多报道处于患难中的人,比如唇腭裂儿童、白血病儿童、艾滋病人、尿毒症患者、被强暴的幼女、骨癌患者、贫困大学生、山区教师等。武卿做媒体,不仅仅是影响他人,更是真真正正的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

后来她加盟《焦点访谈》。她们新闻评论部有句玩笑话:

《新闻调查》是在做访谈,而《焦点访谈》是在做调查。武卿说,在拍《焦点访谈》每一个调查节目的过程中,结果都是未知的。有时候,我们觉得生活很有意思,就是因为它充满悬念。你不知道能不能成功,能不能找到真相,都是未知,真的挺爽。

如果说《公益行动》是“扬善”,那《焦点访谈》就是“惩恶”。这样的职业体验,我相信是有情怀有社会理想的媒体人所向往的。

因为梦想和创意——在不舍中离开《焦点访谈》

我想央视曾经应该是很多人想进去的神圣的地方。可这几年,央视主持人、自己和离职跳槽的新闻层出不穷,很多人不仅要问,央视怎么了?

央视有很多有想法有创意的媒体人,他们都想通过这个平台来改变社会现状,有多少加班加点做出来的节目,却难以让观众看到?所以,对有的人来说,当感觉自我价值无法实现、才华无法发挥时,就会考虑换一种工作方式。

在采访中,我同样问到了这个问题,武卿姐谈到,离职央视,有过长期纠结的过程。曾经在2007年的时候,就有特别好的机会可以走,但是只是一闪念,她没有深想。

做了调查节目后,经常会面临播不出来的窘境,她就反复在想:要不要走?但是对她来说,《焦点访谈》是个特别迷人的节目,她总想着,机会还是会有的,要耐住性子等待,《焦点访谈》这样的平台,还是能做一些事情。

她多次说到,自己所在的《焦点访谈》快反组,是个很温暖的大家庭。新闻评论部有很多具有新闻理想、社会理想的人,理想主义,是早期评论部记者共有的特征。这使他们显得跟别人,总有那么些不一样,即使离开多年,依然保有最初的气质。

武卿一直在等,但是判断情况不会很乐观:

“任何平台对个人的钳制都是存在的,这是客观现实。在台里,主持人、记者都是流水线上的链条,梦想很难实现。不过,这只是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自己,我的过往人生是梦想驱动的人生,梦想就是个鞭子,不停鞭打我向前。我也想隐在人堆里,低调不语,或者可以显得很正常,很普通,很能忍。

但这是一种天性,我无法改变、装不了太久,只能顺从内心,就是想要去创造、建设、推动,不求惊天动地,但求内心没有空洞,可以自利利人。我都三十多了,但和刚毕业时一样,心态没变,梦想没变,激情没变。激情烧得我,无法再按捺——从第一闪念想要离开台里到现在,八年已经过去。

我已经太沉得住气了。从感情上来说,确实有不舍,舍不得台里的一草一木,特别是那里的人。但是一旦想清楚做了决定,就非常坚决,必须头也不回离开。”

为什么选择创业——我一直就觉得我是个创业者

也许离职或者是跳槽都很正常,而在离职后选择创业,这需要一种勇气和魄力。那武卿为什么选择了创业呢?

在采访中,武卿谈到:“我一直觉得我就是个创业者,能折腾,本身我就很勤奋、执着,当我看准决定的事儿,就一定要做到底,完全没有放弃的概念,见了棺材也不掉泪,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创业者最需要韧劲---这恰好是我的天赋。从理性上判断,我觉得自己这样的人特别适合创业。”

而创业需要的是找到自己擅长并且喜欢的事儿,这是一种享受。在没有做出确定离开央视前,武卿被动地接触了很多互联网项目,那时有许多人找她做合伙人。她是个宅女,不爱出门,也怕浪费时间。但是在先生鼓励下,她还是花时间看了很多项目。

武卿的好友、同为正和岛岛亲的黄庆玺,曾力邀她加入自己的互联网那个金融项目。武卿琢磨了好几个月,很为黄的真诚、情怀和做事能力打动,但是她觉得金融还不是自己擅长的,左思右想还是放弃了。就在这个时候,一个陌生人约了她。

她去赴约时只知道对方是个互联网老兵、知名创业者,因为喜欢读她的文章而约她,但是并不知道谈话的主题。让她意外的是,对方在跟她聊了一个小时候,提出要投她的一个创意,而这个创意,是她念念不忘一直想做的。

她说自己当时觉得很震惊,觉得这就是对的人,对的事。但是为了稳妥起见,她又仔细地考虑了一个礼拜,并和先生商量了一下。考虑好后,她就没再变过。她老说,这就是命运,要认命。

那么,这位投资人到底是谁?武卿说不方便透露,她希望低调一点。关于投资额和估值,武卿也没有透露。她只是说,她不很看重估值,也绝对不会对外界宣布每轮的融资额和估值,也不喜欢别人问。

目前融到的钱,够花到明年6月。尽管如此,当投资人找上来的时候,他们还是会拿出最大的诚意去谈。奇霖传媒高级合伙人解晶,目前正和两家新近找来的特别有诚意的基金在谈融资。

武卿说,公司在创业初期真的很不容易,很累:“我不一定保证可以成功,但是成功的把握比较大。因为我有十多年的专业积累,合适的合伙人,很棒的投资人,还有特别好的运气。运气很重要。

不过,就是失败了也没关系,失败了再创业。创业是个被热炒的动词,其实,对我来说,这就是个生存方式。不创业干嘛呢?还有什么比这更有趣、更有挑战的事情?我特别迷恋在重压中,迅速提升自己能力的滋味。”

我问她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她说身体的疲惫是最大短板,只要精力充沛,多大的事情,都不是事儿。过去她不大懂得保养身体,工作、学习都特拼,也因此去年发生昏倒摔断尾椎的事情,但是创业是体力活,持久战,所以今年做了很大调整,加大了运动。武卿说,有时候自己会流泪,但更多时候是因为遇到了无条件帮助她的人。她老说自己是个幸运的人,也因此要尽可能帮助别人

创业领域——在视频领域生产优质内容

武卿姐是资深的媒体人,具有足够能力生产优质的内容。

创办奇霖传媒,在公司名字上也有一定的寓意。霖是甘霖的霖,奇是奇异的奇。希望能给他人带来甘霖,这是武卿创办公司的动机。这不仅是寓意,在这儿我们看到了武卿的情怀,她把情怀化作甘霖浇灌着她的公司,带给别人希望,创造奇迹。

从做公益栏目到调查记者,武卿访贫问苦,帮助了很多人。同时武卿姐也谈到,当你舍弃自我去帮助别人,会得到得更多,这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试想一下,一个做过公益节目,调查记者,舆论监督节目的资深媒体人,当她去做视频内容的时候,会有多大的震撼力?当一个媒体人把她的情怀与社会理想付诸道创业公司中去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什么样的节目?

创业的工作感触与在央视有什么不同?

创业中的工作感触与在央视肯定有很大不同。

在采访中,武卿谈到:“央视有人管,有人审片、把握方向,创业没人管你,一切都得自己负责。作为一个公司的创始人,所有的事儿都得自己决定。创业也会面临着各种问题,包括找团队、做战略等等。但一切的问题核心还是人,如果你找的人足够好,都不是问题。”

武卿在找人方面极其慎重,她认为,钱虽然是公司机体的血液,但不是第一位的,人才是第一位,当有了足够好的“人”时,钱不会愁,因为投资人最看重人,她的几位投资人都是直奔她这个人而来的。

到目前为止,她还没有为钱发愁过,但是为人发愁。让她觉得幸运的是,8月份她找到了心仪的合伙人解晶:

“我认识晶晶十年,对她在做事上的特质很了解。我们俩很像,都是锥子型、蜗牛型,特别专注,特别能下狠功夫。我第一次跟晶晶谈,她还没做好思想准备。我也随缘,凡事不能勉强。当她几个月后说要加盟时我欣喜若狂,不过,还是很慎重。我在半个月里问过她好几次,你想好了?你做好失败准备了吗?最后,晶晶给我写了封超长的信。

她说,我从来没告诉过你,一直以来你都是我的精神领袖。当我决定要辞职跟你一起创业的时候,每天都感觉到自己充满力量,有一种谈恋爱的感觉---我跟你创业,老娘拼了。失败了又怎样,卖房子卖地呗。你押上了过去全部职业积累,我也必将压上我的一切——看到这里,我眼泪啪嗒啪嗒掉了下来。

人和人之间什么最贵?信任。我的投资人们、合伙人都这么信任我,我必须把人、把事做得漂亮,不能对不起他们。”

对于创业者与初入传媒行业朋友的建议

在谈到对于创业者建议的时候,武卿说她也是个创业新兵,不足以提什么建议,但是她讲了四个字,“永不放弃”。武卿经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是:“永不放弃,老娘拼了!”

对于初入传媒行业的朋友来说,武卿姐提到,她对传统媒体的未来并不看好,对于新媒体行业很是看好,因为历史的规律如洪流滚滚,谁都改变不了。做媒体的人,一定要往前看,互联网像黑色的巨大的翅膀,能把一切都覆盖掉。

她说:“如果我现在是二十岁的年纪,我会直接选择互联网。”

相关阅读:

离开工作13年的央视,她对老东家的转型有何看法

文丨武卿 来源丨卿谈(ID:qingtan2014)

离开,不是为了更好地回来。离开,就是离开。但我想,每个离开的人,都无法不对这个地方继续保持关注。

对我来说,会继续关注央视的转型。呈给袁台的“央视转型”研究报告,我也曾给一百来位央视好友私下分享过。他们看完这篇文章后有两种反应,一种是:卿啊,你还那么理想主义,这怎么可能?死心吧。一种反应是:这真是太棒了,赶紧呈送台长!

大家都渴盼变革。也因此,我想分享其中的一部分观点。你说画蛇添足也罢,说不合时宜、痴人说梦、一厢情愿也行。

如果不说,怕是再没有心情和机会说了。

一、让集聚在员工心底的创新火焰,像岩浆一样喷发

1、尊重、信赖、依靠底层员工

以我所见,央视集聚有大量优秀的人才,他们是无需质疑的最专业的视频内容生产者,是能在浮躁时代不慌不忙、平心静气干活的人。他们不甘、不该也不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只需一点制度推动。

什么是最好的商业模式?最好的商业模式,就是让人的生产力、创造力释放的模式。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这是尊严之战,也是生存之战。

2、让局部地区保持失控、不均衡——越失控越动态,越能创新。制造变化、不确定性

马化腾允许内部放手做微信,就是个例子。微信和QQ在腾讯内部共存,就是一种失控和“不均衡”。

王冠雄在名为《从柳传志约架看企业转型》的文章说:当社群规模超过领导人传统智慧的临界点后,社群本身便进入自组织自运行的动态失控中。失控越动态,越有价值。内部消耗就是内部进化。译言网CEO赵嘉敏在谈起“均衡即死亡”时说,“当企业效益最大化时,就在顶峰,很难适应新的变化。”

失控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失控的目的,还是“控”。

3、平等开放,鼓励创新

有人用八个短语形容硅谷文化,也把这几个词送给前东家:繁荣学术、不断创新,鼓励冒险、宽容失败,崇尚竞争、平等开放,讲究合作,以人为本。

某日下午阅读《三位一体:英特尔传奇》,看到石强写的一段推荐语,他说:英特尔能够创造历史,并在四十多年间始终保持对全球数字领域的决定性影响,原因就在于,它永远走在前面。科技是伟大的,更伟大的是人,是那些用创新不断创造和重新定义未来的人们。

二、央视转型的几个抓手

1、制度抓手——启用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开启内部创业

让员工自己报项目方案(含电视节目和新媒体项目),对于成熟项目,给予品牌授权、资金支持,甚至是股权激励。这是释放人才生产力、创造力并激发活力的好方法。

这是创业的好时代。抛开“时代”不论,我想每个人心底都有个声音:做自己,为自己而活。不能提供土壤让员工“做自己、为自己而活”甚至利益均沾的企业,不是大格局的企业。方兴东在《阿里巴巴正传》中说:马云目前只持有阿里巴巴不到百分之十的股份,“股权越小,格局越大”。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能走多远,主要看格局。

“创业”之于央视,不陌生,也不遥远。十三年前央视吸引我的,就是它内部的创业氛围——那种创业的热火和对社会的冷静凝视所交织而成的魅力之于我,就如同延安之于当年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革命小青年。创业没有失败。创业者永远不死,理想永不凋零。

2、产品抓手——逐步压缩传统内容产品比重,打造全新的互联网产品

未来十年,是移动互联网的大航海时代。按照互联网女皇米克尔的《2014互联网趋势报告》,未来移动互联网或出现百亿以上用户规模。在中国,无论高端人群还是中低端人群(原谅我这么分高低),使用手机上网越来越普遍。手机,将是攫取注意力资源的主要端口。

面对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央视定会有所作为:年轻的有影响力的用户在哪里,央视就去哪里。移动端,也许应成为主要抓手和突破点。照此推理,这意味着将会有一部分员工要把精力,从旧有内容(包括各电视频道)转移到新型内容上来。为互联网上的用户,做新的互联网产品,为电视观众继续做电视内容,这会否成为央视的新常态?期待。

央视已有新闻客户端,做得很成功。也许在未来,央视的所有电视频道都可以转变为视频APP,以用户为中心,不断迭代、完善,提供好的体验,积聚大量用户群。

想象一下,未来在你的手机桌面上会有:央视的新闻视频APP、专业财经视频APP、娱乐视频APP、体育视频APP、教育视频APP,甚至其它。不同APP的用户群特征不同,可以做针对该细分人群的社群运营,一个APP一个社群,每个社群还可再做社交。运营产品,运营用户,然后再运营商业。

3、生产方式抓手:

(1)发动草根行动,让草根参与共建视频内容。

MH370事件期间,我做了一个新新闻实验,我带着一台摄像机、一台单反相机、一部4G手机、一部3G手机、一个iPad外加一个小米移动电源,跟着游行的家属从丽都酒店步行进入使馆区。

一个多小时内,我充分使用各种工具边采边拍、边写边传。部分内容经慎重考虑,发于个人微视帐号,效果非常不错。短短一个小时里,转发量低的三百五百,高的六万、七万。这次实验给我的启示是:

职业新闻记者单兵作战己成可能,技术越进步他们越轻松。电视、广播、纸媒、网络的平台界限会越来越模糊,记者的工作方式、工作内容未来会趋于一致,世界上只存在一样的新闻平台,一样的全能记者,而没有电视记者、电台记者、文字记者之分。

4G技术驱动下,我曾经的‘草根记者狂欢”设想实操指日可待,且可做到收控自如;新闻报道主体必须有草根的位子,这是挡不住的潮。对专业新闻机构而言,这种勇敢的改变带来的产能,将是不可估量的。

(2)做大数据节目

每一个重大技术发明,都会引起文化形态的改变,信息革命也将改变传统的线性播出的电视节目形态。在大数据的支撑下,视频节目的形态会有很大变化。

据CNNIC数据,2014年3月20日,阿里云宣布打造中国最大的全媒体云计算平台,年内助力200家电视台,利用云计算实现大数据运营,意在帮助电视台在互联网时代提升竞争力。

【作者简介】武卿,奇霖传媒创始人,制作人、主持人、专栏作者,正和岛成员。曾任教师、新闻主播、财经记者。2002年进入央视,历任《公益行动》导演、外景主持、主编,《新闻调查》编导、策划,《焦点访谈》调查记者,同时为央视节目研发创意人。曾以记者、志愿者双重身份走遍全国各地,制作出《黑诊所缘何屡禁不绝》《缩水的廉租房》《黑肺》《揭密亿霖传销大案》等系列调查报道,并为艾滋孤儿、白血病患儿、胆闭宝宝、尘肺病人、乙肝病人、贫困大学生、被性侵女童等众多弱势人群利益奔走呼告。工作之余持续参与公益,为多个公益项目联合发起人、多家公益组织推广大使。

-完-


相关文章

  • 前央视记者武卿创业传奇:靠一集节目爆响后再获数千万融资
  • 为记者 量身打造的行业资讯平台 最快的传媒要闻.最全面的财经舆情.最敏锐的传媒投资风声.最前沿的媒介变革趋势,是资讯门户也是工作平台,近万名财经记者注册.二十万主流财经人群实时关注. 作者:闫俊.刘璃 2016年9月8日,<硅谷大佬& ...查看


  • 访李政道博士,教案
  • 篇一:访李政道博士教案 <访李政道博士>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人物访谈的特点及技巧: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把握全文信息,准确理解访谈核心:研究重点语句,理解访谈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 ...查看


  • 深圳富士康实地调查:已暂停招聘未大批离职
  • 昨日,记者拍摄的富士康龙华园区. 春节刚过的富士康南一门前,曾经有不少前来求职的年轻人. 记者昨日在现场看到,富士康南一门前张贴暂停招工的告示. 记者昨日看到,富士康南二门员工点空空荡荡.本版摄影深圳商报记者陈锡明 深圳商报记者万红金 富士 ...查看


  • 面试行政人事技巧
  • 人事行政主管的面试题参考 1.谈谈你对企业文化的看法? 1.中小企业的文化是"老板的文化",企业的老板以及中层经理们的言与行直接引导员 工的日常行为,所以领导们的表率作用尤为重要,甚至主导了公司的整体文化趋势.俗话说 & ...查看


  • 今年196位公募基金经理离职 投资总监批量辞职
  • 11月以来,公募行业分管投研的高管最头疼的问题是,公司打造的明星基金经理或投资骨干提出的辞职申请."这一波牛市来了,只要稍微有几年投资经验.有点资本积累的基金经理,都在谋划着出来做私募,留人是个大难题."一位公募机构高管 ...查看


  • 广州治水2年花486亿 50条河涌仅一条达标
  • 2013年06月14日07:08南方网 2012年12月4日,东濠涌越秀北路亲水平台,工人们将洗刷干净的石头抛入河涌.仅在2009-2010年广州就为东濠涌投入了10亿元. 资料图片 2年花了10亿 东濠涌水质还是劣五类 南都讯 记者刘军 ...查看


  • 招聘面试考核方案
  • 北京********公司 招聘面试考核方案 人力资源部 总论 招聘面试选拔人才是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 一个高效的招聘面试选拔系统能帮助组织提高:1.工作效率 2.减少培训 3.节约预算 4.降低流动率 完整的招聘面试流程包括 ...查看


  • 百度"太子"辞职走人,股东们同意了吗?
  • 尽管百度方面称李明远是主动辞职,目前也似乎不涉及诉讼等司法介入.但法律界人士认为,若进一步信息披露表明,所谓"巨额经济往来"还另有隐情,不排除有百度股东对百度董事会和高管问责,甚至在掌握进一步证据后,起诉百度涉嫌的商业欺 ...查看


  • 微软裁员新招:离职补偿致矛盾激化
  •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民营企业网 > 浙江资讯榜 > 企业管理 > 人力资源 > 正文 微软裁员新招:离职补偿致矛盾激化 作者: 时间:2014年08月06日 信息来源: 业绩不佳.业务调整.公司并购--诸多诱因激发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