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梦想的错漏

我有一个梦想的错漏

《我有一个梦想》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讲,自2003年6月始首次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作为一篇享誉中外、影响深远、文采斐然的经典演讲辞,编者将其放在演讲单元,以供高中生揣摩、学习,无疑是非常恰当的。 &6a

遗憾的是,由于译者的汉语表达能力有限,而编者在译文的选编、审校等方面又不严谨细致,结果导致了不少问题。一篇本应文质兼美、严谨规范的课文,其问题之多,俯拾即是,简直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笔者不揣浅陋,将课文中的问题分成六个方面择例指出,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语言表达毛病多

(一)用词不当

1、第2自然段:“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

“萎缩”有两个义项:①干枯,(身体、器官等)功能减退并缩小;②(经济)衰退。两个义项都无法与主语“黑人”和补语“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搭配得当,应改为“蜷缩”。

2、第2自然段:“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

“诸”是个书面词语,在现代汉语中,“诸”除了表示“众、许多”之意外,一般用作兼词,其兼有“之”和“于(或乎)”的意义和作用,是“之于(於)”或“之乎”的合音。如果已使用“诸”,后面就不宜再接“于”或“乎”,如“付诸实践”“公诸社会”等等。老虑到原句改作“公诸众”就会音节局促,语气不畅,宜改为“公之于众”。

3、第4自然段:“现在决非侈谈冷静下来或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

“决”和“绝”都可用作副词,并且都可用在否定词前面,如:“决不退缩”“决无异言”“绝无此意”等等。不过,两者的意思有细微的差别,“决”用在否定词前面意思是“一定”,“绝”用在否定词前面意思是“绝对”。结合英文原文和前后语境来看,上句中的“决非”意为“绝对不是”,译成“决非”不妥,应改为“绝非”。(注:《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收“决非”和“绝非”两词,它们分别是“一定不是”和“绝对不是”的简称。

(二)不合语法

1、第2自然段:“„„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

搭配不当。“备受压榨”的应是黑人而不是“黑人的生活”,此句主谓搭配不当,应删去“的生活”。

2、第3自然段:“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的气壮山河的词句时,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

搭配不当。“草拟”是“起草、初步设计”之意,起草对象应是整体性的东西,而不能是“词句”,“草拟”与“词句”搭配不当。此句可改为“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时,曾以气壮山河的词句,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

3、第3自然段:“„„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语序不当。“不可剥夺”属动词性短语,“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属名词性短语,根据汉语表达习惯和多项定语的排列原则,动词性短语一般要放在名词性短语之前,因此,“不可剥夺”应放在“生存”之前。

4、第4自然段:“„„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 ;

不合逻辑。“盖着„„后”,“着”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持续不停,“后”表示动作或状态已经结束,连在一起自相矛盾。应把“着”改为“上”或“了”。

5、第15自然段:“„„曾在居住地惨遭疯狂迫害的打击„„”

句式杂糅。可改为“曾在居住地惨遭疯狂的迫害和打击”。

二、语言表达不简洁

文中有许多句子表达不简洁,甚至有语意重复之弊。如:

1、第2自然段:“„„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

“故土”和“家园”均有“故乡”“家乡”的意思,两者连用属叠床架屋,语意重复,两词删去其一即可。

2、第3自然段:“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的气壮山河的词句时,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

“独立宣言”后面的“的”可以不用,“许下”后面的“了”字纯属多余。

3、第7自然段:“我们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

“不断”后面的“地”可以不用,“对付”改成“对抗”为宜。

4、第15自然段:“坚持下去吧,要坚决相信,忍受不应得的痛苦是一种赎罪。”

“坚决相信”完全可压缩为“坚信”。

三、部分译文太古雅

文中有些词语和句式过于古雅甚至拗口,不符合演讲辞口语化的特点。毕竟演讲是口语化的表达,文绉绉甚至古奥的表达不易为听众所接受,如此翻译有违演讲辞的语体特征,不妥。

1、第1自然段:“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它之到来”是古代汉语的表达句式,这样表达太书面化,宜改为“它的到来”。

2、第4自然段:“现在决非侈谈冷静下来或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

“侈谈”有两个意思:①大谈,纵论;②不切实际地谈论。这样表达太古雅,应改为“大谈”为宜。

3、第16自然段:“我们不要陷入绝望而不克自拔。”

“克”是个文言词,现代汉语中极少用,宜改为“能”。

四、标点符号欠规范

1、第1自然段:“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中的“解放黑奴宣言”应加书名号,因为这是一个纲领性的法律文本,理应加上书名号才合乎规范。与此类似,第3自然段中的“宪法”(Constitution)和“独立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也都应加书名号。它们都不是普通名词,而是专指美国宪法和独立宣言。值得一提的是,英文原文中这些词或词组都没加书名号,但已将关键词的首字母大写,这意味着这些词或词组都是特定称谓。我们不能因为英文文本中没有书名号就不加,译成中文时应该遵循中文的行文习惯和标点格式。况且,作为一篇用来学习语文的典范文本,标点符号理应规范。

2、第2自然段:“一百年后的今天”所引领的四个排比句,句式相近,之间均应用“分号”区分层次,而不能有的用逗号,有的用句号,既不准确,又不规范。

3、第6自然段:

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权利,美国就不可能有安宁或平静,正义的光明的一天不到来,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

显然,“平静”后面的逗号要改为分号,因为前后都是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这两个复句之间又是并列关系,改为分号,语义层次才清晰。

4、第18自然段: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将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一句话中连用了两个冒号,不妥,应该将第二个冒号改为破折号为宜。

顺带指出一点,上面的译文有些词译得不太准确,整个句子表达得也有点别扭,我仔细研究了原文,并结合其他几个译本,试着翻译如下: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将会起来反抗并实现其(立国)信条的真谛:“我们坚信一条不言而喻的真理――人人生而平等。”这样翻译应该更接近原文的意思。

五、某些翻译不准确

翻译是一门艺术,尽善尽美的境界很难达到。但翻译也是一门科学,严复先生提出的“信”“达”“雅”中的“信”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遗憾的是,课文中有些并不太难译的地方竟然连最基本的要求也未达到。试举几例:

1、第17自然段中有一个短语“today and tomorrow”,只要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这个短语的意思是“今天和明天”或“现在和未来”。不知出于何种考虑,课文中竟然译成了“此时此刻”。马丁·路德·金用这个短语准确地反映了黑人所面临的真实状况和表明了自己的矢志不渝的追求:尽管现在和未来面临重重困难,他仍然有一个深深扎根于美国之梦中的梦想。倘若译成“此时此刻”,既无法全面表现黑人在实现梦想的漫漫征途中的重重困难,又无法充分体现马丁·路德·金执著追求梦想的坚定信念。

2、第18自然段中的“rise up”的意思是“起来反抗,起义”,课文翻译为“站立”不准确,因为当时美国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早就“站立”起来了。有的译本译为“奋起”或“跃然而起”都是可以的,课文译成“站立”似乎不太妥当。

3、第5自然段:“现在是向上帝所有的儿女开放机会之门的时候,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各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磐石上的时候。”

这两句话在马丁·路德·金的英文演讲原声录音中顺序是相反的,不知译者出于何种考虑将两者的次序颠倒了过来。根据翻译应忠实原文的原则,除非是特殊句式或不符合表达习惯,否则一般不宜随意调整句子顺序。从语境来看,前一句应是总结性的句子,它的涵义比后者更广更深,放在段尾更合适。

六、课后练习有“硬伤”

1、练习三第1小题第一问是: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与教材配套使用的《教师教学用书》提供的答案是: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问题问的是“这两句话”,答题中也说是“这两句”,两句话怎么能构成排比?根据公认的现代汉语修辞理论,一般来说,排比至少要三句话。“构成排比的一组语句总是包含三项或三项以上相关内容,它们的关系是并列的。”(《现代汉语》下,黄伯荣 廖序东主编)既然是两句话,也就无所谓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2、练习四的题干“下面是课文第17至第31段的英文原文”中的“第31段”应为“第27段”,标注有误。

3、练习四附录的英文选段第4段“a desert state sweltering with the heat of injustice”中“desert”

属衍文。我查了多个版本的英文演讲原文,都没发现有这个词;为慎重起见,我反复认真听了马丁·路德·金的英文演讲原声录音,都没听到“desert”这个单词。不知课文选段所依何本,课文据此翻译为“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不知有何根据。

我有一个梦想的错漏

《我有一个梦想》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讲,自2003年6月始首次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作为一篇享誉中外、影响深远、文采斐然的经典演讲辞,编者将其放在演讲单元,以供高中生揣摩、学习,无疑是非常恰当的。 &6a

遗憾的是,由于译者的汉语表达能力有限,而编者在译文的选编、审校等方面又不严谨细致,结果导致了不少问题。一篇本应文质兼美、严谨规范的课文,其问题之多,俯拾即是,简直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笔者不揣浅陋,将课文中的问题分成六个方面择例指出,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语言表达毛病多

(一)用词不当

1、第2自然段:“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

“萎缩”有两个义项:①干枯,(身体、器官等)功能减退并缩小;②(经济)衰退。两个义项都无法与主语“黑人”和补语“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搭配得当,应改为“蜷缩”。

2、第2自然段:“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

“诸”是个书面词语,在现代汉语中,“诸”除了表示“众、许多”之意外,一般用作兼词,其兼有“之”和“于(或乎)”的意义和作用,是“之于(於)”或“之乎”的合音。如果已使用“诸”,后面就不宜再接“于”或“乎”,如“付诸实践”“公诸社会”等等。老虑到原句改作“公诸众”就会音节局促,语气不畅,宜改为“公之于众”。

3、第4自然段:“现在决非侈谈冷静下来或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

“决”和“绝”都可用作副词,并且都可用在否定词前面,如:“决不退缩”“决无异言”“绝无此意”等等。不过,两者的意思有细微的差别,“决”用在否定词前面意思是“一定”,“绝”用在否定词前面意思是“绝对”。结合英文原文和前后语境来看,上句中的“决非”意为“绝对不是”,译成“决非”不妥,应改为“绝非”。(注:《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收“决非”和“绝非”两词,它们分别是“一定不是”和“绝对不是”的简称。

(二)不合语法

1、第2自然段:“„„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

搭配不当。“备受压榨”的应是黑人而不是“黑人的生活”,此句主谓搭配不当,应删去“的生活”。

2、第3自然段:“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的气壮山河的词句时,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

搭配不当。“草拟”是“起草、初步设计”之意,起草对象应是整体性的东西,而不能是“词句”,“草拟”与“词句”搭配不当。此句可改为“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时,曾以气壮山河的词句,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

3、第3自然段:“„„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语序不当。“不可剥夺”属动词性短语,“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属名词性短语,根据汉语表达习惯和多项定语的排列原则,动词性短语一般要放在名词性短语之前,因此,“不可剥夺”应放在“生存”之前。

4、第4自然段:“„„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 ;

不合逻辑。“盖着„„后”,“着”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持续不停,“后”表示动作或状态已经结束,连在一起自相矛盾。应把“着”改为“上”或“了”。

5、第15自然段:“„„曾在居住地惨遭疯狂迫害的打击„„”

句式杂糅。可改为“曾在居住地惨遭疯狂的迫害和打击”。

二、语言表达不简洁

文中有许多句子表达不简洁,甚至有语意重复之弊。如:

1、第2自然段:“„„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

“故土”和“家园”均有“故乡”“家乡”的意思,两者连用属叠床架屋,语意重复,两词删去其一即可。

2、第3自然段:“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的气壮山河的词句时,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

“独立宣言”后面的“的”可以不用,“许下”后面的“了”字纯属多余。

3、第7自然段:“我们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

“不断”后面的“地”可以不用,“对付”改成“对抗”为宜。

4、第15自然段:“坚持下去吧,要坚决相信,忍受不应得的痛苦是一种赎罪。”

“坚决相信”完全可压缩为“坚信”。

三、部分译文太古雅

文中有些词语和句式过于古雅甚至拗口,不符合演讲辞口语化的特点。毕竟演讲是口语化的表达,文绉绉甚至古奥的表达不易为听众所接受,如此翻译有违演讲辞的语体特征,不妥。

1、第1自然段:“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它之到来”是古代汉语的表达句式,这样表达太书面化,宜改为“它的到来”。

2、第4自然段:“现在决非侈谈冷静下来或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

“侈谈”有两个意思:①大谈,纵论;②不切实际地谈论。这样表达太古雅,应改为“大谈”为宜。

3、第16自然段:“我们不要陷入绝望而不克自拔。”

“克”是个文言词,现代汉语中极少用,宜改为“能”。

四、标点符号欠规范

1、第1自然段:“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中的“解放黑奴宣言”应加书名号,因为这是一个纲领性的法律文本,理应加上书名号才合乎规范。与此类似,第3自然段中的“宪法”(Constitution)和“独立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也都应加书名号。它们都不是普通名词,而是专指美国宪法和独立宣言。值得一提的是,英文原文中这些词或词组都没加书名号,但已将关键词的首字母大写,这意味着这些词或词组都是特定称谓。我们不能因为英文文本中没有书名号就不加,译成中文时应该遵循中文的行文习惯和标点格式。况且,作为一篇用来学习语文的典范文本,标点符号理应规范。

2、第2自然段:“一百年后的今天”所引领的四个排比句,句式相近,之间均应用“分号”区分层次,而不能有的用逗号,有的用句号,既不准确,又不规范。

3、第6自然段:

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权利,美国就不可能有安宁或平静,正义的光明的一天不到来,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

显然,“平静”后面的逗号要改为分号,因为前后都是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这两个复句之间又是并列关系,改为分号,语义层次才清晰。

4、第18自然段: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将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一句话中连用了两个冒号,不妥,应该将第二个冒号改为破折号为宜。

顺带指出一点,上面的译文有些词译得不太准确,整个句子表达得也有点别扭,我仔细研究了原文,并结合其他几个译本,试着翻译如下: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将会起来反抗并实现其(立国)信条的真谛:“我们坚信一条不言而喻的真理――人人生而平等。”这样翻译应该更接近原文的意思。

五、某些翻译不准确

翻译是一门艺术,尽善尽美的境界很难达到。但翻译也是一门科学,严复先生提出的“信”“达”“雅”中的“信”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遗憾的是,课文中有些并不太难译的地方竟然连最基本的要求也未达到。试举几例:

1、第17自然段中有一个短语“today and tomorrow”,只要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这个短语的意思是“今天和明天”或“现在和未来”。不知出于何种考虑,课文中竟然译成了“此时此刻”。马丁·路德·金用这个短语准确地反映了黑人所面临的真实状况和表明了自己的矢志不渝的追求:尽管现在和未来面临重重困难,他仍然有一个深深扎根于美国之梦中的梦想。倘若译成“此时此刻”,既无法全面表现黑人在实现梦想的漫漫征途中的重重困难,又无法充分体现马丁·路德·金执著追求梦想的坚定信念。

2、第18自然段中的“rise up”的意思是“起来反抗,起义”,课文翻译为“站立”不准确,因为当时美国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早就“站立”起来了。有的译本译为“奋起”或“跃然而起”都是可以的,课文译成“站立”似乎不太妥当。

3、第5自然段:“现在是向上帝所有的儿女开放机会之门的时候,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各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磐石上的时候。”

这两句话在马丁·路德·金的英文演讲原声录音中顺序是相反的,不知译者出于何种考虑将两者的次序颠倒了过来。根据翻译应忠实原文的原则,除非是特殊句式或不符合表达习惯,否则一般不宜随意调整句子顺序。从语境来看,前一句应是总结性的句子,它的涵义比后者更广更深,放在段尾更合适。

六、课后练习有“硬伤”

1、练习三第1小题第一问是: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与教材配套使用的《教师教学用书》提供的答案是: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问题问的是“这两句话”,答题中也说是“这两句”,两句话怎么能构成排比?根据公认的现代汉语修辞理论,一般来说,排比至少要三句话。“构成排比的一组语句总是包含三项或三项以上相关内容,它们的关系是并列的。”(《现代汉语》下,黄伯荣 廖序东主编)既然是两句话,也就无所谓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2、练习四的题干“下面是课文第17至第31段的英文原文”中的“第31段”应为“第27段”,标注有误。

3、练习四附录的英文选段第4段“a desert state sweltering with the heat of injustice”中“desert”

属衍文。我查了多个版本的英文演讲原文,都没发现有这个词;为慎重起见,我反复认真听了马丁·路德·金的英文演讲原声录音,都没听到“desert”这个单词。不知课文选段所依何本,课文据此翻译为“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不知有何根据。


相关文章

  • 沉醉在他的溺爱中
  • 不知道法国红酒为何物,却因为和他喝了那杯红酒,她知道情为何物,从此,红酒成了他们爱的信物. 他知道如何让她孤独.只要他一天不对她说"我爱你!",他就知道,那一天她会很孤独. 她常在没有他在身边的午后,一个人独坐在阳台的椅 ...查看


  • 企业文化标语:质量做得好,错漏自然少
  • 五彩缤纷的生活世界,来自至高的品质境界. 立优质精神,构世界蓝图. 质量提高一点点,工作少很多风险. 质量做得好,错漏自然少.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人的努力是无限的. 品质管制人人做,优良品质有把握. 实施成效要展现,持之以恒是关键. 质量 ...查看


  • 质量否决及质量指标考核管理办法
  • 质量考核管理办法 版本:D 三门峡戴卡轮毂制造有限公司技术质量部 发布日期:2008年7月28日 实施日期:2008 年 8月 1 日 目 录 章节 1 2 3 4 4.1 内容 目 的 „„„„„„„„„„„„„„„„„„„„„„„„„„ ...查看


  • 拥有坚定的信念,人生才能走向光明
  • 拥有坚定的信念,人生才能走向光明 我们不必期望每个梦想都成真,不必在乎每一个得失和错漏,不要总是想自己得到没有,人生,不可能总是精彩.信念于人真的至关重要,人生需要信念在,有了信念人才能克服困难.抵制诱惑,才会走出绝境.走向光明.走向成功. ...查看


  • 超市理货员实际操作训练内容与步骤
  • 理货员实操训练营培训内容与步骤 第一天(8:30-18:00) 内容1:介绍理货员一天的工作流程.(0.5小时) 培训方法:教练口头传授.学员做笔记. 培训时间:8:30-9:00 培训场地:卖场 培训内容: 1. 整理仪容仪表,明确理货员 ...查看


  • 图书编辑校对复习资料
  • 图书编辑校对复习资料 论述题 1.校对的地位与作用 (1)校对是最重要的出版条件.在图书出版生产流程中,校对是道独立工序,处在发排后.印制前的质量把关环节,其作用是将文字差错和其他差错消灭在出版之前,从而保证出版物的传播价值和积累价值. ( ...查看


  • 图书校对工作基本规程(2004年10月12日)
  • 图书校对工作基本规程 (2004年10月12日) 目录 前 言 1. 校对的地位和作用 2. 校对的功能 3. 校对的基本方法 4. 现代校对的其他方法 5. 校对工作的基本制度 6. 书稿及校样差错的基本类型 7. 校对管理 图书校对工作 ...查看


  • 货车造修产品质量指标管理办法
  • 货车造/修产品质量指标管理办法 (Q/JCG 07-**-2008) 1总则 为加强公司造/修货车产品工序质量控制,减少废返损失,确保各项质量指标的顺利完成,特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规定了公司造/修货车主要工序和配件的一次交检合格率和返工区率 ...查看


  • 质量基本意识培训教材
  • 质量基本意识培训教材 质量的含义:满足客户需求.事实上,质量的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绝不再局限于原来单一的国家标准来衡量,而是以顾客满意为内容,也就是说只要是顾客提出来的要求,都可以看作是质量要求,所以即使是产品本身没有缺陷,顾客也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