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经验谈: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需要挤出
来
圆圆经历了两次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失败,每次复习考研的时候她都感觉时间不够用,即便是尽量缩短睡眠时间,把所有的娱乐活动都取消掉,圆圆的考研复习还是显得不够充分,总有很多知识点被遗漏,这让她非常苦恼。不过经过用心总结,圆圆终于找到了自己考研复习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没有对时间进行合理分配。
全面建立复习框架
“我始终都很用心地记忆知识点,甚至为记忆知识点做了一些小卡片,可是由于法硕的知识点很多,有的还存在着很多相似性,所以常常容易记忆模糊。”临近考试,心里本来就着急的圆圆更是把各个知识点混淆得厉害,眼看考研时间越来越近,而记忆过的知识点却越来越模糊,重新复习梳理的时间明显不够,致使她在考试答题的时候出现了很多张冠李戴的错误。“当时感觉特别冤,明明自己付出努力用心记忆了,可最后竟然犯了这样低级的错误。”
后来通过向往届的师兄师姐取经,圆圆发现为知识点建立一个大框架是个好方法。通过对参考书目录的恰当运用以及自己对知识点之间的理解,她把每门学科需要记忆的核心要点找到,如弄清该门课程主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是什么、该门课程的核心研究范围是什么等,然后围绕这个要点进行发散思维,即通过核心研究问题引出相关要点,如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什么、途径是什么、意义又是什么等,于是像串珠子一样,自然而然地将主要知识点串联起来了。知识框架建好之后,再向里面填充相应的小知识点,同时把那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加以标注和罗列,在临近考试的时候着重记忆。此时圆圆发现,自己的复习时间变得绰绰有余,甚至还能偶尔看看电影娱乐一下。可见,不是考研复习的时间不够,而是方法没找对。
制定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
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考研复习计划也是有效节省时间的方法。“其实我一直都有制定复习计划,可是由于自己偷懒,就直接从网上下载了别人的复习计划,想着他们是成功通过考研的人,制定的计划应该会非常不错。可是按照计划做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个计划根本不适合我,并且每天这样按照复习计划进行刻板的生活,感觉特别没有意思,所以到了后来,我的复习计划就基本上荒废了。”
不过经历了第二次考研失败后,圆圆意识到只有将复习按照计划执行,保证每段时间完成相应的复习量,才不至于到了复习的后续阶段感觉时间紧张。同时,为了便于有效地执行计划,圆圆专门买了一块带磁性的白板,自己动手做了一些可以在白板上随意变换位置的考研复习“任务模块”。在每个复习阶段,白板上任务模块的数量都会做事先规定,但模块之间的组合则根据自己这段时间的实际情况自行调整。也就是说,固定时间内要完成的复习任务数量是固定的,但是任务的顺序以及任务之间的组合可以随时调整,前提就是高效率地完成该段时间内的所有任务。圆圆认为,“这样制定复习计划的方式非常适合我,执行起来也不像安排好哪天学英语、哪天做真题那么刻板,时间上也不像原来那样感到很难控制,看着
某段时间内白板上任务的数量越来越少会非常有成就感。”
弹性分配复习时间
每个人一天只有24小时,除去睡眠的7~8小时,吃饭的2~3小时以及处理一些琐事的时间,基本上一天用在考研复习上的时间大约只有10~12小时左右,但是考生也往往不能完全保证这段时间的高效率利用。“长时间的重复性复习让我感觉疲累,每次上自习之前总要在心中经历一番挣扎,而在复习的过程中有时由于状态不好也显得拖拖拉拉,这些过程本身就是在浪费时间。”圆圆非常清楚自己的问题,可是如何将意识到的问题加以改正并体现在行动上又是非常困难的。
圆圆希望对自己糟糕的时间管理做些改变,所以尝试把一天10~12小时的复习时间根据自己的状态进行了弹性分配:如果当天心情较好,对自己比较有信心的话,就会选择那些比较难完成的任务,并且通过一日三餐把段状时间打散成块,上下午分别有固定的任务目标,每个目标必须像比赛一样限时或者提前完成;如果当天状态不佳,就会选择那些比较容易完成的任务,并且准备好午餐甚至晚餐,让自己一天泡在自习室,这样留出足够的时间进入复习状态,而中间不离开则保证了复习的专注。经过每天状态上的调整并配合制定好的复习计划,圆圆发现自己的复习效率迅速提高,不仅当天的复习任务能够完成,甚至有时还会超额完成第二天的复习计划。
不过圆圆也想提醒其他考生,完成复习任务的时候不可过于贪多。通常如果一天完成了两天的复习任务就应该适可而止了,即便是当天依旧有许多时间,如果过于追求速度,人就会变得激进,进而产生应付差事的想法,只想着如何把任务完成,而忽略了复习质量,那样导致的最终效果甚至和没复习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经过合理科学的时间管理,圆圆终于在第三次考研中顺利通过了。她认为,每个人成功的方法都不尽相同,时间本身就是挤出来的,但挤时间一定要科学合理,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自己既挤出了复习时间,整个复习阶段又充满了快乐。
考研经验谈: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需要挤出
来
圆圆经历了两次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失败,每次复习考研的时候她都感觉时间不够用,即便是尽量缩短睡眠时间,把所有的娱乐活动都取消掉,圆圆的考研复习还是显得不够充分,总有很多知识点被遗漏,这让她非常苦恼。不过经过用心总结,圆圆终于找到了自己考研复习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没有对时间进行合理分配。
全面建立复习框架
“我始终都很用心地记忆知识点,甚至为记忆知识点做了一些小卡片,可是由于法硕的知识点很多,有的还存在着很多相似性,所以常常容易记忆模糊。”临近考试,心里本来就着急的圆圆更是把各个知识点混淆得厉害,眼看考研时间越来越近,而记忆过的知识点却越来越模糊,重新复习梳理的时间明显不够,致使她在考试答题的时候出现了很多张冠李戴的错误。“当时感觉特别冤,明明自己付出努力用心记忆了,可最后竟然犯了这样低级的错误。”
后来通过向往届的师兄师姐取经,圆圆发现为知识点建立一个大框架是个好方法。通过对参考书目录的恰当运用以及自己对知识点之间的理解,她把每门学科需要记忆的核心要点找到,如弄清该门课程主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是什么、该门课程的核心研究范围是什么等,然后围绕这个要点进行发散思维,即通过核心研究问题引出相关要点,如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什么、途径是什么、意义又是什么等,于是像串珠子一样,自然而然地将主要知识点串联起来了。知识框架建好之后,再向里面填充相应的小知识点,同时把那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加以标注和罗列,在临近考试的时候着重记忆。此时圆圆发现,自己的复习时间变得绰绰有余,甚至还能偶尔看看电影娱乐一下。可见,不是考研复习的时间不够,而是方法没找对。
制定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
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考研复习计划也是有效节省时间的方法。“其实我一直都有制定复习计划,可是由于自己偷懒,就直接从网上下载了别人的复习计划,想着他们是成功通过考研的人,制定的计划应该会非常不错。可是按照计划做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个计划根本不适合我,并且每天这样按照复习计划进行刻板的生活,感觉特别没有意思,所以到了后来,我的复习计划就基本上荒废了。”
不过经历了第二次考研失败后,圆圆意识到只有将复习按照计划执行,保证每段时间完成相应的复习量,才不至于到了复习的后续阶段感觉时间紧张。同时,为了便于有效地执行计划,圆圆专门买了一块带磁性的白板,自己动手做了一些可以在白板上随意变换位置的考研复习“任务模块”。在每个复习阶段,白板上任务模块的数量都会做事先规定,但模块之间的组合则根据自己这段时间的实际情况自行调整。也就是说,固定时间内要完成的复习任务数量是固定的,但是任务的顺序以及任务之间的组合可以随时调整,前提就是高效率地完成该段时间内的所有任务。圆圆认为,“这样制定复习计划的方式非常适合我,执行起来也不像安排好哪天学英语、哪天做真题那么刻板,时间上也不像原来那样感到很难控制,看着
某段时间内白板上任务的数量越来越少会非常有成就感。”
弹性分配复习时间
每个人一天只有24小时,除去睡眠的7~8小时,吃饭的2~3小时以及处理一些琐事的时间,基本上一天用在考研复习上的时间大约只有10~12小时左右,但是考生也往往不能完全保证这段时间的高效率利用。“长时间的重复性复习让我感觉疲累,每次上自习之前总要在心中经历一番挣扎,而在复习的过程中有时由于状态不好也显得拖拖拉拉,这些过程本身就是在浪费时间。”圆圆非常清楚自己的问题,可是如何将意识到的问题加以改正并体现在行动上又是非常困难的。
圆圆希望对自己糟糕的时间管理做些改变,所以尝试把一天10~12小时的复习时间根据自己的状态进行了弹性分配:如果当天心情较好,对自己比较有信心的话,就会选择那些比较难完成的任务,并且通过一日三餐把段状时间打散成块,上下午分别有固定的任务目标,每个目标必须像比赛一样限时或者提前完成;如果当天状态不佳,就会选择那些比较容易完成的任务,并且准备好午餐甚至晚餐,让自己一天泡在自习室,这样留出足够的时间进入复习状态,而中间不离开则保证了复习的专注。经过每天状态上的调整并配合制定好的复习计划,圆圆发现自己的复习效率迅速提高,不仅当天的复习任务能够完成,甚至有时还会超额完成第二天的复习计划。
不过圆圆也想提醒其他考生,完成复习任务的时候不可过于贪多。通常如果一天完成了两天的复习任务就应该适可而止了,即便是当天依旧有许多时间,如果过于追求速度,人就会变得激进,进而产生应付差事的想法,只想着如何把任务完成,而忽略了复习质量,那样导致的最终效果甚至和没复习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经过合理科学的时间管理,圆圆终于在第三次考研中顺利通过了。她认为,每个人成功的方法都不尽相同,时间本身就是挤出来的,但挤时间一定要科学合理,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自己既挤出了复习时间,整个复习阶段又充满了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