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病军人的诗意_作者卢纶

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卢纶。其全文诗词如下: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前言]

是唐代诗人卢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采用白描的手法,描写患病军人的苦难,体现出军人的悲惨遭遇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军人的同情。逢病军人的诗意_作者卢纶。

[注释]

逢:遇到。

病军人:受伤的兵士。

行多:指行路多,这里指行程长。

蓬鬓(bìn):散乱的头发。鬓:头发。

吟:呻吟。

长城:秦始皇修筑的古代军事工程,用来防止匈奴入侵,后来历朝多次翻修。逢病军人的诗意_作者卢纶。

不堪:不能忍受。

秋气:秋天的寒风。

金疮:中医指刀箭等金属器械造成的伤口 。

[翻译]

军人在行军的途中,经常患病,住宿下来又没有粮吃,只得忍饥挨饿。在这万里归乡途中,奔波不息,至今还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在这生病之际,头发蓬乱,宿在古城哀吟,身上的创伤被寒风一吹,如刀割一般,实在令人难以忍受。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伤病退伍在还乡途中的军人,从诗题看可能是以作者目睹的生活事件为依据。诗人用集中描画、加倍渲染的手法,着重塑造人物的形象。诗中的这个伤兵退伍后,他很快就发觉等待着他的仍是悲惨的命运。“行多”,已不免疲乏;加之“有病”,对赶路的人就越发难堪了。病不能行,便引出“住”意。然而住又谈何容易,离军即断了给养,长途跋涉中,干粮已尽。“无粮”的境况下多耽一天多受一天罪。第一句只短短七字,写出“病军人”的三重不堪,将其行住两难、进退无路的凄惨处境和盘托出,这就是“加倍”手法的妙用。第二句承上句“行”字,进一步写人物处境。

分为两层。“万里还乡”是“病军人”的目的和希望。尽管家乡也不会有好运等着他,但狐死首丘,叶落归根,对于“病军人”不过是得愿死于乡里而已。虽然“行多”,但家乡远隔万里,未行之途必更多。就连死于乡里那种可怜的愿望怕也难以实现呢。这就使“未到乡”三字充满难言的悲愤、哀怨,令读者为之酸鼻。这里,“万里还乡”是不幸之幸,对于诗情是一纵;然而“未到乡”,又是“喜”尽悲来,对于诗情是一擒。由于这种擒纵之致,使诗句读来一唱三叹,低回不尽。

诗的前两句未直接写人物外貌。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然而由于加倍渲染与唱叹,人物形象已呼之欲出。在前两句铺垫的基础上,第三句进而刻画人物外貌,就更鲜明突出,有如雕像被安置在适当的环境中。“蓬鬓”二字,极生动地再现出一个疲病冻饿、受尽折磨的人物形象。“哀吟”直接是因为病饿的缘故,尤其是因为创伤发作的缘故。“病军人”负过伤(“金疮”),适逢“秋气”已至,气候变坏,于是旧伤复发。从这里又可知道其衣着的单薄、破敝,不能御寒。于是,第四句又写出了三重“不堪”。

此外还有一层未曾明白写出而读者不难意会,那就是“病军人”常恐死于道路、弃骨他乡的内心绝望的痛苦。正由于有交加于身心两方面的痛苦,才使其“哀吟”令人不忍卒闻。这样一个“蓬鬓哀吟”的伤兵形象,作者巧妙地把他放在一个“古城”的背景下,其形容的憔悴,处境的孤凄,无异十倍加。使人感到他随时都可能象蚂蚁一样在城边死去。

这样,通过加倍手法,有人物刻划,也有背景的烘托,把“病军人”饥、寒、疲、病、伤的苦难集中展现,“凄苦之意,殆无以过”(南宋范

分页: 1 2 3

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卢纶。其全文诗词如下: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前言]

是唐代诗人卢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采用白描的手法,描写患病军人的苦难,体现出军人的悲惨遭遇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军人的同情。逢病军人的诗意_作者卢纶。

[注释]

逢:遇到。

病军人:受伤的兵士。

行多:指行路多,这里指行程长。

蓬鬓(bìn):散乱的头发。鬓:头发。

吟:呻吟。

长城:秦始皇修筑的古代军事工程,用来防止匈奴入侵,后来历朝多次翻修。逢病军人的诗意_作者卢纶。

不堪:不能忍受。

秋气:秋天的寒风。

金疮:中医指刀箭等金属器械造成的伤口 。

[翻译]

军人在行军的途中,经常患病,住宿下来又没有粮吃,只得忍饥挨饿。在这万里归乡途中,奔波不息,至今还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在这生病之际,头发蓬乱,宿在古城哀吟,身上的创伤被寒风一吹,如刀割一般,实在令人难以忍受。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伤病退伍在还乡途中的军人,从诗题看可能是以作者目睹的生活事件为依据。诗人用集中描画、加倍渲染的手法,着重塑造人物的形象。诗中的这个伤兵退伍后,他很快就发觉等待着他的仍是悲惨的命运。“行多”,已不免疲乏;加之“有病”,对赶路的人就越发难堪了。病不能行,便引出“住”意。然而住又谈何容易,离军即断了给养,长途跋涉中,干粮已尽。“无粮”的境况下多耽一天多受一天罪。第一句只短短七字,写出“病军人”的三重不堪,将其行住两难、进退无路的凄惨处境和盘托出,这就是“加倍”手法的妙用。第二句承上句“行”字,进一步写人物处境。

分为两层。“万里还乡”是“病军人”的目的和希望。尽管家乡也不会有好运等着他,但狐死首丘,叶落归根,对于“病军人”不过是得愿死于乡里而已。虽然“行多”,但家乡远隔万里,未行之途必更多。就连死于乡里那种可怜的愿望怕也难以实现呢。这就使“未到乡”三字充满难言的悲愤、哀怨,令读者为之酸鼻。这里,“万里还乡”是不幸之幸,对于诗情是一纵;然而“未到乡”,又是“喜”尽悲来,对于诗情是一擒。由于这种擒纵之致,使诗句读来一唱三叹,低回不尽。

诗的前两句未直接写人物外貌。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然而由于加倍渲染与唱叹,人物形象已呼之欲出。在前两句铺垫的基础上,第三句进而刻画人物外貌,就更鲜明突出,有如雕像被安置在适当的环境中。“蓬鬓”二字,极生动地再现出一个疲病冻饿、受尽折磨的人物形象。“哀吟”直接是因为病饿的缘故,尤其是因为创伤发作的缘故。“病军人”负过伤(“金疮”),适逢“秋气”已至,气候变坏,于是旧伤复发。从这里又可知道其衣着的单薄、破敝,不能御寒。于是,第四句又写出了三重“不堪”。

此外还有一层未曾明白写出而读者不难意会,那就是“病军人”常恐死于道路、弃骨他乡的内心绝望的痛苦。正由于有交加于身心两方面的痛苦,才使其“哀吟”令人不忍卒闻。这样一个“蓬鬓哀吟”的伤兵形象,作者巧妙地把他放在一个“古城”的背景下,其形容的憔悴,处境的孤凄,无异十倍加。使人感到他随时都可能象蚂蚁一样在城边死去。

这样,通过加倍手法,有人物刻划,也有背景的烘托,把“病军人”饥、寒、疲、病、伤的苦难集中展现,“凄苦之意,殆无以过”(南宋范

分页: 1 2 3


相关文章

  • 禁锢与逃离------十部电影飞越制度藩篱
  • 电影有一种特殊的"时间魅力",时间对了,<泰囧>也可以很入时,时间不对,<肖申克的救赎>也很难打动1995年的奥斯卡评委.每一年都有很多电影产生,很多奖项来帮你记住这一年的好电影,但是大部分好电影 ...查看


  • 诗歌一直与我们同行
  • 王久辛简介:1959年3月1日出生于西安,1978年入伍,1989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武警政治部<中国武警>杂志主编.主要作品:诗集<狂雪><狂雪Ⅱ集><致大海><香魂金灿灿&g ...查看


  •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部授奖词
  • [今天就这篇]周啸天的授奖词该怎么写?这不,来了!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部授奖词正式颁布) 2014-09-23大卫工作室 [新朋友] 点击标题下面的蓝色小字大卫工作室,一秒即关注 [老朋友] 点击右上角,一秒即转发分享,独乐乐不如 ...查看


  • 八年级语文诗五首
  • 30.诗五首 横街中学 许鹏浩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准备 ...查看


  • [暮江吟]的教学设计
  • <暮江吟>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体会诗人对大自然无比热爱和赞美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本诗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似":理解2个新词和"暮.吟.铺.怜"在诗句中 的意思. 3. 能说 ...查看


  • 专题二:丰富
  • 作文获高分的理由 A 能力要求 作文考试要求中的"丰富"属于发展等级,能力层级为D. 丰富,是内容丰富,是在基础等级"内容充实"基础上的更高一层的评价标准,它包含"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 ...查看


  • 西部文学粗犷的歌声――浅析周涛
  • [摘要]周涛从1979年开始发表诗作以来的28年间,从一个创作者成为了中国著名诗人,继而又成为一个散文大家,其散文的成就已经超越了他的诗歌.他是一位极具个性的军旅诗人,他又是个极具天才灵性的诗人,从诗人到散文家,周涛找到了一个更能表现自己才 ...查看


  • 沈从文的 湘西世界 论文
  • 目 录 引言-------------------------2 一 美丽的湘西世界-----------------2 (一)风景美--------------------2 (二)人物美-----------------------2 ...查看


  • 三个月干部军训心得体会
  • 经过三个月的当兵锻炼,我有如下几点感受: 一.实干拼搏出成绩 部队强调的是硬指标,打得赢,不变质是其追求的 终极目标,一切训练和工作都围绕此目标展开.空谈无益,只有实干,必须付出血和汗的代价才能取得成绩.打靶.队列.战术等指标都是一目了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