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大鼓著名艺术家孙金枝

  摘要:孙金枝是梨花大鼓著名艺术家,幼年因贫困而学戏,她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少年时就名噪一时,其后她博采众长,不断创新名声远播山东、河南一带。抗日战争时期她积极宣传抗战政策,解放后热心歌唱新社会、新生活因此获得了较高的荣誉。新时期不断推陈出新、培育新人,为恢复梨花大鼓这一古老曲艺形式,贡献了毕生精力。   关键词:梨花大鼓 孙金枝 艺术家   中图分类号:J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09-0028-01      孙金枝是著名梨花大鼓艺术家,河北威县横河村人。出生于一九二八年,一九八九年元月与世长辞,享年61岁。在冀南、豫北、鲁西北广大城乡,提起“大金枝”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因其对曲艺事业的贡献和影响,孙金枝当选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代表,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河北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文学艺术联合会第四届委员,威县政协第五、六、七届委员和常务委员。   孙金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由于生活贫苦,为养家糊口她的大姐金梅、二姐金玉、三姐金兰都从小学习梨花大鼓,靠卖艺为生并因此走上艺术道路。孙金枝受到家庭的艺术薰陶,耳濡目染,从小热爱曲艺艺术;八岁认师于王横茂。她的三姐孙金兰是她真正身传口授的老师,金兰对她要求严格,一丝不苟。加上金枝天资聪颖,学艺刻苦,嗓音条件好,个人气质佳,九岁便能登台演出《马前泼水》《金姐凤英》等十余个段子,显露出她的艺术天赋,赢得了当时观众的热烈欢迎。她的嗓音宏亮,唱腔委婉细腻,华丽柔媚,还善于抒发人物情感,在演出上她既有气魄而又潇洒大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孙金枝谦虚好学,博采众长;先后请教于梨花大鼓名艺人王金秀和穆大爱、郭老彬等人,在艺术上日臻成熟,自成一家。因此,她很快就誉满威县、南宫一带。她对自己的艺术从不满足,在南到豫北的清丰、南乐、邯郸东部的成安、临漳、大名、魏县一带,大金枝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特别在南宫、武城、故城、枣强、冀县一带更是闻名遐迩。只要有她演出,往往是万人空巷、盛况空前,一曲终了,掌声雷动。她精湛的艺术赢得了冀南、豫北、鲁西北广大地区群众的热烈欢迎。   抗日战争爆发后,她积极支持抗日救国运动,1939年,她同哥哥立庄、三姐金兰跟随冀南行署主任杨秀峰同志辗转威县北部和南宫东部一带活动,在极端艰辛的游击环境中进行抗日宣传近一个月之久。1940年她到当时的抗日根据地广宗县葫芦村,参加由冀南行署组织的冀南抗日救亡宣传队,用梨花大鼓的艺术形式,生动地揭露了敌人的残暴罪行和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拿起武器和敌人斗争才能得解放的革命道理,从而鼓舞人民群众进行抗日斗争。1944年她和其他曲艺界人员到冀南区艺术学校受训学习,提高了政治思想觉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真理。从而坚定了她以后参加共产党的思想基础。解放战争中,她同三姐孙金兰数次去威县东部的赵村慰问冀南军区的伤病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怀着兴奋的激情,积极下乡,长期在农村巡回演出,热情地宣传新中国成立后党在过渡时期的方针和路线。解放后,她又多次慰问抗美援朝回国的志愿军伤病员。1953年12月她参加了河北省工矿演出服务团,足迹踏遍了全省大部分工厂矿区。她由旧社会被人看不起的艺人,逐步成长为光荣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的新文艺战士。1958年在全国曲艺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荣幸地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1980年党和政府为了抢救、发展梨花大鼓,由县文化馆举办了梨花大鼓训练班,孙金枝应邀到训练班任教。她循循善诱、精心传艺,使绝大部分学员掌握了梨花大鼓的演唱技巧。1983年她又应邀到山东省宁津县举办梨花大鼓训练班,学员达20多名,有不少学员后来都成了曲艺战线上的骨干。   孙金枝晚年在梨花大鼓艺术上积极探索勇于革新。1979年她借去济南市参加梨花大鼓名艺人傅泰臣从艺60周年的机会,虚心请教于傅泰臣老先生,并和著名评书家刘兰芳交了朋友。1983年她在宁津梨花大鼓训练班任教期间,正在德州演出的刘兰芳曾专程到宁津和孙金枝切磋评书和大鼓的技艺。孙金枝既立足于梨花、借鉴评书的表白,吸收西河大鼓、京韵大鼓的吐字、行腔,还吸收戏剧表演的身段功夫,如手眼身法步等基本功,将其有机地移植到说唱表演中来,使说、唱、做配合得当,探索出了梨花大鼓说唱与表演的新途径。这种创新别开生面丰富了说唱艺术的表现能力,赢得了观众的好评,使梨花大鼓在艺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   解放后,她积极响应党政府“说新书、唱新词”的号召。在保留传统书目的基础上,还排练演出了《闪闪的红星》、《大刀记》、《渔岛怒潮》等10余部新编剧目,向群众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她耳熟能详的传统段子有50多个,而以《黑驴段》、《西厢记》、《走马荐诸葛》、《草船借箭》最为精彩。现代书段子她能演30多出。她的《广场思亲》荣获1980年全国优秀曲目演出奖,并分别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河北省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向全省、全国人民播放;孙金枝从河北走向了全国。如今,只要人们说起梨花大鼓,孙金枝的名字就会一次次被提起。

  摘要:孙金枝是梨花大鼓著名艺术家,幼年因贫困而学戏,她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少年时就名噪一时,其后她博采众长,不断创新名声远播山东、河南一带。抗日战争时期她积极宣传抗战政策,解放后热心歌唱新社会、新生活因此获得了较高的荣誉。新时期不断推陈出新、培育新人,为恢复梨花大鼓这一古老曲艺形式,贡献了毕生精力。   关键词:梨花大鼓 孙金枝 艺术家   中图分类号:J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09-0028-01      孙金枝是著名梨花大鼓艺术家,河北威县横河村人。出生于一九二八年,一九八九年元月与世长辞,享年61岁。在冀南、豫北、鲁西北广大城乡,提起“大金枝”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因其对曲艺事业的贡献和影响,孙金枝当选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代表,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河北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文学艺术联合会第四届委员,威县政协第五、六、七届委员和常务委员。   孙金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由于生活贫苦,为养家糊口她的大姐金梅、二姐金玉、三姐金兰都从小学习梨花大鼓,靠卖艺为生并因此走上艺术道路。孙金枝受到家庭的艺术薰陶,耳濡目染,从小热爱曲艺艺术;八岁认师于王横茂。她的三姐孙金兰是她真正身传口授的老师,金兰对她要求严格,一丝不苟。加上金枝天资聪颖,学艺刻苦,嗓音条件好,个人气质佳,九岁便能登台演出《马前泼水》《金姐凤英》等十余个段子,显露出她的艺术天赋,赢得了当时观众的热烈欢迎。她的嗓音宏亮,唱腔委婉细腻,华丽柔媚,还善于抒发人物情感,在演出上她既有气魄而又潇洒大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孙金枝谦虚好学,博采众长;先后请教于梨花大鼓名艺人王金秀和穆大爱、郭老彬等人,在艺术上日臻成熟,自成一家。因此,她很快就誉满威县、南宫一带。她对自己的艺术从不满足,在南到豫北的清丰、南乐、邯郸东部的成安、临漳、大名、魏县一带,大金枝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特别在南宫、武城、故城、枣强、冀县一带更是闻名遐迩。只要有她演出,往往是万人空巷、盛况空前,一曲终了,掌声雷动。她精湛的艺术赢得了冀南、豫北、鲁西北广大地区群众的热烈欢迎。   抗日战争爆发后,她积极支持抗日救国运动,1939年,她同哥哥立庄、三姐金兰跟随冀南行署主任杨秀峰同志辗转威县北部和南宫东部一带活动,在极端艰辛的游击环境中进行抗日宣传近一个月之久。1940年她到当时的抗日根据地广宗县葫芦村,参加由冀南行署组织的冀南抗日救亡宣传队,用梨花大鼓的艺术形式,生动地揭露了敌人的残暴罪行和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拿起武器和敌人斗争才能得解放的革命道理,从而鼓舞人民群众进行抗日斗争。1944年她和其他曲艺界人员到冀南区艺术学校受训学习,提高了政治思想觉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真理。从而坚定了她以后参加共产党的思想基础。解放战争中,她同三姐孙金兰数次去威县东部的赵村慰问冀南军区的伤病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怀着兴奋的激情,积极下乡,长期在农村巡回演出,热情地宣传新中国成立后党在过渡时期的方针和路线。解放后,她又多次慰问抗美援朝回国的志愿军伤病员。1953年12月她参加了河北省工矿演出服务团,足迹踏遍了全省大部分工厂矿区。她由旧社会被人看不起的艺人,逐步成长为光荣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的新文艺战士。1958年在全国曲艺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荣幸地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1980年党和政府为了抢救、发展梨花大鼓,由县文化馆举办了梨花大鼓训练班,孙金枝应邀到训练班任教。她循循善诱、精心传艺,使绝大部分学员掌握了梨花大鼓的演唱技巧。1983年她又应邀到山东省宁津县举办梨花大鼓训练班,学员达20多名,有不少学员后来都成了曲艺战线上的骨干。   孙金枝晚年在梨花大鼓艺术上积极探索勇于革新。1979年她借去济南市参加梨花大鼓名艺人傅泰臣从艺60周年的机会,虚心请教于傅泰臣老先生,并和著名评书家刘兰芳交了朋友。1983年她在宁津梨花大鼓训练班任教期间,正在德州演出的刘兰芳曾专程到宁津和孙金枝切磋评书和大鼓的技艺。孙金枝既立足于梨花、借鉴评书的表白,吸收西河大鼓、京韵大鼓的吐字、行腔,还吸收戏剧表演的身段功夫,如手眼身法步等基本功,将其有机地移植到说唱表演中来,使说、唱、做配合得当,探索出了梨花大鼓说唱与表演的新途径。这种创新别开生面丰富了说唱艺术的表现能力,赢得了观众的好评,使梨花大鼓在艺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   解放后,她积极响应党政府“说新书、唱新词”的号召。在保留传统书目的基础上,还排练演出了《闪闪的红星》、《大刀记》、《渔岛怒潮》等10余部新编剧目,向群众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她耳熟能详的传统段子有50多个,而以《黑驴段》、《西厢记》、《走马荐诸葛》、《草船借箭》最为精彩。现代书段子她能演30多出。她的《广场思亲》荣获1980年全国优秀曲目演出奖,并分别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河北省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向全省、全国人民播放;孙金枝从河北走向了全国。如今,只要人们说起梨花大鼓,孙金枝的名字就会一次次被提起。


相关文章

  • 析威县梨花大鼓的发展与沿革
  • [摘要]梨花大鼓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从原始的.个体的自由式演唱到传承的集体团队演出,其成长.发展规律同其他戏曲艺术一样,经历了由低到高.由简到繁.从幼稚到成熟.逐步完善提高的过程. [关键词]威县:梨花大鼓:沿革 [中图分类号]J62 ...查看


  • 驿路梨花处处开
  • 书写之法在于真,廉政之本在于净.干干净净朴素纯净,黑就是黑白就是白.黑白稍微失调,世界的间架就失去了平衡,行云流水,渐行渐远.不能过紧,也不可过松,任何一匹看似自由的马,脖下都勒着缰绳. -----题记 驿路梨花处处开 ----四川省廉政书 ...查看


  • 河南豫剧目录
  • 豫剧全剧(13.6G)目录 001-豫剧全剧<七世同堂>(高敏.侯荷花)上.mp3 002-豫剧全剧<七世同堂>(高敏.侯荷花)下.mp3 003-豫剧全剧<七品芝麻官新传>(一).mp3 004-豫剧全 ...查看


  • 翻译家孙绳武
  • 著名出版家.翻译家孙绳武先生辞世 上海翻译介绍:6月9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出版家.翻译家.人民文学出版社原副总编辑.专家委员会委员.编审.离休干部孙绳武逝世,享年97岁. 孙绳武,又名孙玮,河南偃师人,1917年8月22日生,1936 ...查看


  • 戏曲晚会主持词(精选多篇)
  • 第一篇:元旦戏曲晚会主持词 元旦戏曲晚会主持词 开场白 女: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男: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 合:晚上好! 男:我是主持人?? 女:我是主持人?? 女:粉墨缤纷,同唱梨园欢歌:霓裳锦绣,共迎万家祥和. 男:锣鼓铿锵 ...查看


  • 古代女英雄
  • 花木兰,穆桂英,樊梨花哪个更厉害? 花木兰(412年-502年),北魏宋州(今河南商丘)人,巾帼英雄,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北方古代民族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 闻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查看


  • "雏凤清于老凤声"的期待
  • 人杰地灵的三晋大地古往今来蕴育了数不清的著名人物,他们像历史长河中耀眼的星辰,虽经岁月流逝,依然明亮.在这些著名人物当中,不仅有广为人知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更有关汉卿.白朴.郑光祖等梨园领袖.戏曲大家:走进山西博物馆,那一块块古代戏曲 ...查看


  • 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简介
  • 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简介 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是由1953年创立的原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和1949年创立的原中国电影乐团民族乐团重组整合而成的大型民族交响乐团.是中国广播艺术团所属电影交响乐团.广播说唱团.广播合唱团.广播电声乐团及广播民族乐团五个分团 ...查看


  • 略谈豫剧豫东调的艺术特点
  • 略谈豫剧豫东调的艺术特点 ·徐德先· 豫剧豫东调(以下简称豫东调)是豫剧四大流派中最重要的一个流派.它源远流长,底蕴深厚.队伍最庞大,流域最广泛,影响最大的戏曲流派,是豫东百花园中最鲜艳的一瑰丽奇葩. 豫东调正式形成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