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期期间计算在司法实践中的博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刑期期间计算在司法实践中的博弈

作者:谢启元

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12期

【摘要】刑期期间计算在司法实践中与司法解释不一致,笔者结合案例介绍,存在司法实践与司法解释两种不同意见的计算方法,并对这两种意见进行评析,阐明自己思考的观点。

【关键词】刑期期间;计算;司法实践;司法解释

一、案情简介

被告人冯某,男,汉族,1977年4月9日出生于贵州省某县,初中文化,职业务农。2012年8月14日被某县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9月18日因涉嫌强奸罪逮捕。经审理查明后判决,被告人冯某犯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2012年8月14日起至2015年8月13日止)。

二、分歧意见

在本案中刑期期间计算方法存在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根据全国法院判决、裁定书来看,刑期期间计算都是采用本案的“习惯”计算方法,理由是为了保护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罪犯从羁押之日起算,从羁押之日次日起算就要多羁押一日,所以采用“习惯”算法,即本案的刑期应是自2012年8月14日起至2015年8月13日止。

第二种意见认为:期间有法律规定,应采用法定算法,理由是刑诉法第103条期间的规定,期间以时、日、月计算。期间开始时和日不算不在期间内。最高法释【2012】21号第165条以月计算的期限,自本月某日至下月同日为一个月。期限起算日为本月最后一日的,至下月最后一日为一个月。下月同日不存在的,自本月某日至下月最后一日为一个月。半个月一律按15日计算。采用法定算法,本案刑期应该自2012年8月14日起至2015年8月14日止。

三、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即采用法定算法,本案刑期自2012年8月14日起至2015年8月14日止。

第一,法定是司法机关和诉讼当事人都必须遵守有关期间的规定,否则即将引起一定的法律后果。法定期间刑诉法第103条、最高法释【2012】21号第165条作了规定。按照“习惯”计算方法将引起与法定计算的冲突后果。“监狱法”第十六条规定:罪犯被交付执行刑罚时,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执行通知书、结案登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刑期期间计算在司法实践中的博弈

作者:谢启元

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12期

【摘要】刑期期间计算在司法实践中与司法解释不一致,笔者结合案例介绍,存在司法实践与司法解释两种不同意见的计算方法,并对这两种意见进行评析,阐明自己思考的观点。

【关键词】刑期期间;计算;司法实践;司法解释

一、案情简介

被告人冯某,男,汉族,1977年4月9日出生于贵州省某县,初中文化,职业务农。2012年8月14日被某县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9月18日因涉嫌强奸罪逮捕。经审理查明后判决,被告人冯某犯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2012年8月14日起至2015年8月13日止)。

二、分歧意见

在本案中刑期期间计算方法存在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根据全国法院判决、裁定书来看,刑期期间计算都是采用本案的“习惯”计算方法,理由是为了保护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罪犯从羁押之日起算,从羁押之日次日起算就要多羁押一日,所以采用“习惯”算法,即本案的刑期应是自2012年8月14日起至2015年8月13日止。

第二种意见认为:期间有法律规定,应采用法定算法,理由是刑诉法第103条期间的规定,期间以时、日、月计算。期间开始时和日不算不在期间内。最高法释【2012】21号第165条以月计算的期限,自本月某日至下月同日为一个月。期限起算日为本月最后一日的,至下月最后一日为一个月。下月同日不存在的,自本月某日至下月最后一日为一个月。半个月一律按15日计算。采用法定算法,本案刑期应该自2012年8月14日起至2015年8月14日止。

三、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即采用法定算法,本案刑期自2012年8月14日起至2015年8月14日止。

第一,法定是司法机关和诉讼当事人都必须遵守有关期间的规定,否则即将引起一定的法律后果。法定期间刑诉法第103条、最高法释【2012】21号第165条作了规定。按照“习惯”计算方法将引起与法定计算的冲突后果。“监狱法”第十六条规定:罪犯被交付执行刑罚时,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执行通知书、结案登记


相关文章

  • 1949-2015年刑事法律法规目录(二)
  • 1949-2015年刑事法律法规目录 (二) 二.刑法总则 1.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第1-12条] (1)综 合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的通知(2010-02-18)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 ...查看


  • (权威参考)缓刑判决尚未生效又犯新罪的处理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七十三条第三款规定:"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刑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死刑缓期 ...查看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11月2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32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二○一二年一月十七日 法释[2012]2号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 ...查看


  •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新
  •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两级法院的量刑活动,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增强量刑的公开性,确保量刑平衡,维护司法公司和裁判的统一,根据刑法.刑事司法解释和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 ...查看


  • 论我国刑法假释适用对象研究
  • 论我国刑法假释适用对象研究 [摘要] 假释制度是一种通过对确有悔改表现的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犯罪人附条件的提前释放,以促进犯罪人再社会化为宗旨的刑罚执行制度.19世纪中叶产生以来,逐渐为世界各国所认可和采用,我国在20世纪初引进该项制度,发展至 ...查看


  • 缓刑执行说之论证
  • 作者:黄京平陈鹏展 法学评论 2006年11期 我国刑法第76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如果没有本法第77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对 ...查看


  • 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调查报告
  • 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调查报告 许疏影 [内容提要]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的原因与国家控制力减弱,社会组织力量松弱:社区服刑人员规模扩张过速,监管矫正力量相对短缺:社区服刑人员入口控制不力,威慑性设施.手段.工具有限:社区服刑人员的习惯.性格问 ...查看


  • 此案先行羁押日期是否应折抵刑期
  • 犯罪嫌疑人代某系盗窃累犯.2002年12月11日代某因涉嫌盗窃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后经侦查其行为不构成犯罪,于是公安机关以"有不追究刑事责任的盗窃行为,屡教不改"为由将其报劳动教养.劳动教养委员会于2002年12月31 ...查看


  • 司法考试重点归纳-刑法
  • 常见的结果加重犯: (一) 常见的故意犯罪的结果加重犯 1.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死亡的:--第234条故意伤害罪 2.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第263条抢劫罪 3. 强奸致人重伤的.死亡的:--第236条强奸罪 4. 非法行医.非法进行节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