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林軼語(三)
官出数字,数字出官
批评领导,官位难保;批评同级,关系难搞;批评下级,选票减少。
干部被分为两种:“会干的”和“不会干的”,有的只能得到群众的好评,却得不到领导的赏识;要得到领导的赏识才能获得更多提拔升迁的机会。会干就是要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该干的一定要干,而且一定要不惧怕任何困难,敢于排除任何阻力,一干到底,干出成效。领导想干的、领导喜欢的、能给领导脸上增光添彩的,都在该干之列。
“会干”的不但干出了政绩,干出了名声,干出了领导的赏识,更干出了仕途得意飞黄腾达的结果。
干工作有“会干的”和“不会干的”之分。从历史上看,包拯和海瑞都是清官,但为什么只有海瑞被罢官,而包拯却没有被罢官呢?这就是“会干的”和“不会干的”的区别。包拯的过人之处就在这里,他善于理解领导(皇帝)的意图,知道哪儿该动真格的,哪儿该做做样子。其实,造成两人命运不同的关键是,一个只是对下,而另一个是不仅对下还有对上。对下,皇帝可以容忍;对上,把矛头直接指向了皇帝,让他老人家不舒服,他会让你舒服吗?正所谓“谁要是影响我一阵子,我就要影响他一辈子”。
不管领导喜不喜欢的“蛮干”,不考虑出不出政绩的“瞎干”,捞不着任何好处的“白干”等等,都属于“不会干”的行列。
现在一级级领导都喜欢任用开拓型的干部;所谓开拓型,无非就是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
什么是人才,用人才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
功高盖主对于从政的人来说,是犯了大忌。
你的能耐再大,不能在战略上大过上级,同时也不能在操作上大过下级。
在中国官场,官在你上,那么知识也好、能力也好、品德也好、威望也好,便都在你上,甚至实际年龄比你小,也可以做你的长辈。为什么小官见了大官用装孙子,就是这个原因。
一个人当领导跟当群众是不一样的。当群众时,你有毛病别人看着,要说,要议论,就容易传出来,慢慢对你的印象就坏了;可一旦当了领导就不一样了,你高高在上,部下跟你也不是天天在一起,你的毛病在同志们面前就容易隐蔽;即使他们发现你有什么毛病,也是能够容忍的,是可以视而不见的,在一个片面讲究行为修养的社会里,谁也不会说出来,谁也不会在领导面前找事。更有趣的是,有些毛病,当群众时是毛病,一当领导就成了个性。你的毛病突出了,你就有鲜明个性了。 有些时候,领导的特点就是不讲道理——因为你要讲的道理他都懂,他只有用不讲道理来对付你的道理。
文才再好,也要让秘书代笔;车技再好,也要司机开车;口才再不好,也要亲自讲话。
对于领导的隐私,作为下属最忌讳知道这类事情。无论是近代还是现代的组织中,知道机密过多的人,往往都会被除掉,没几个有好下场。
跟顶头上司顶撞是没有好处的。
官场守则第一条:切忌独立思考.
在官场的潜规则里有一条:永远比领导慢一步。
县官不如现管。这是一条官场定律。大家都心如明镜一般地知道:违背直接上级指令的代价远远大于违反最高层机关命令的代价。因为在自上而下、层层授权的压力型权力体制内部,官员荣辱成败的最大决定权往往操纵在近在咫尺的直接上级手中,而远在天边的“中央”却常常鞭长莫及。中央政府单枪匹马对付千千万万个官员,指令层层下达、效力层层递减,最终注定是力所不及;就是处罚,也未必会准确无误地落到自己头上;而地方命令的杀伤力则大得多。
下级对领导的指示要始终做到不怀疑、不论证,坚决照办不走样。
一个当惯了领导的人,最大的希望莫过于别人在他面前坦露心迹。如今这个时代,一个先前的老领导, 在旧部下面前是不会有多少好口碑的。而且一个新的一把手,也不愿意经常听到部下们对旧领导的掂念。从古至今,官场上对此都讳莫如深。一个人如果还想在官场上飞黄腾达,不避讳这些,显然是要吃亏的。
屁股决定脑袋。处于不同职位的人,考虑问题的角度绝对是不同的。(这也符合存在决定意识的说法)
对手之间保持沉默永远是上上策。
小人物因为太小,有个什么错误就显眼了,所以小人物不能有小错;大人物因为太大,一般的错误在他们身上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大人物不怕错,纵然有错误只能是伟大的错误。小人物的全部生命意义就是居家过日子,用句粗话讲就是上为嘴巴下为鸡巴,所以鸡巴错误就是大错误要治流氓罪;而大人物的生命意义是治国安帮,他们玩玩女人只是鸡巴大个错误。西方人说,政治家最好的休息方式就是做爱。 官场中人发表意见,口头禅总是“个人看法”。不同人说“个人看法”,意思大不一样。通常下级在上级面前是谦虚的意思;上级在下级面前说个人看法,看上去也是谦虚的意思,其实是强调个人权威了。
官场上虽然也有集体讨论,但并不是认真的论证,而往往是谁的权力大服从谁,讨论不过是一种形式,一个过场而已。
官场生态环境中不愿意得罪人的盲从心理和社会公众意识中蚀财免灾的习惯性心理,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在目前法治不健全和体制不顺的政坛上,盛行着谁的官大谁说了算。由此衍生出领导的观念可以左右一切,领导的需要即为合理的怪胎。 做官的人,总是不随便接受别人的劝告。尤其是同级官员的劝告。总接受别人的明示、暗示,会被认为是一种没有能力的表现。
党委的干部部门,不象政府的人事部门、企业的劳资部门,它管的不是一般人,而是处级以上的干部。
领导的才能主要体现在用人上,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和知人善任的说法。
往往是领导无意识说出的话更能代表领导的意图。
领导的关键是出点子、提要求、用干部、验成果。用官场上的话说,就是研究发展思路,调动干部积极性。再好的思路,没有人在下面给你具体抓落实,一切等于空喜欢。
党委的权力就是拨弄干部,全凭这一手笼络人心,如果不是频繁地调整干部,又有谁会靠近你。
官场上的领导,重要的不是凡事都亲历亲为,具体实施;而是要按照工作程序,把各方面的关系协调好,以造成对自己更为有利的局面。至于领导艺术,无非就是拉帮结伙,笼络人心的艺术;至于工作能力,各人都有一套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制胜的法宝,用不着锋芒毕露。
小心谨慎做人,大刀阔斧做事。
一个领导的意志会被别人左右吗?领导定下来的事情会坚持到底的;哪怕是错了,他都会坚持。
当领导既要政绩,又要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你不能有个性,共性永远大于个性,否则你就难以立足。
在官场上,同一个人至少会有两个以上的脸谱,以应付不同场合的人。 人们常说,人有多种面孔,实际上指得是思想上的多样性。
在官场上,要有魄力:一是刚性的果断;二是柔性的果断;三是面临矛盾的果断。 当官就要做到三不倒:一是“夸不倒”、二是“难不倒”、三是“吓不倒”。
官场上讲就的是启承转合,领导的水平和艺术全在于处世要轻重照应,跌宕有致。越深的人,越轻易不让人看出其中的半点玄机。
官场毕竟不同于商场,所有的目的只能藏在做法和笑容之间,那是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是人与人之间的深层次的交往,什么都没有发生又什么都做了,一只酒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什么都在里面了。再往后的交往则是谁都有数了,那是可投桃报李铭记一生的,谁忘了这些谁就违反了游戏规则,那就成了这个人道德上的缺陷,如同女人没了贞洁。
政治是一门妥协的艺术,尤其越是掌握决定权的人,越要学会妥协,最后力争达到利益均沾,彼此平衡;吃独食的人,贪心过重的人,是不适合从事政治这门特殊艺术的;一些昙花一现的政治明星,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过于贪婪,没有学会妥协的艺术。
在官场混,首先要练就一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火眼。
现实的政治必须讲妥协,讲平衡,不论叫艺术还是叫权术,叫策略还是叫手段,往往要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一些道义原则。所以,古往今来,一些清高之士视政治为肮脏的勾当。一些政治理论家、政客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中国的干部太多,密密麻麻一大片。你不去接近上级,就不可能进入他们的视线,他们就看不到你。不管你怎么努力,怎么廉洁,怎么出色,都有可能被埋没。因此,在一定的阶段前,你必须得去接近领导。当然,这个接近不是让你去做“交易”,去做“买卖”;而是要让他们感觉到你的存在,你的优秀,特别是你的忠诚,要让
他们感到,你是“他”的人,或者是“他们”的人。谁掌权都喜欢用“自己的人”。在一点,古今中外,不管是打着什么旗号的,几乎无一例外。但是,官当到了一定的层次,一定的级别,你又不能再去瞎找人了,也不必去瞎找人了。这时,你已经从水下浮到水面上来了;你已经进入他们的视线了。而到了这个层次,只要你不犯太大的错误,怎么进一步使用你、要不要进一步使用你,基本上跟你的个人工作表现已经没有太大的关系了。主要是根据“需要”。而在上层,“需要”这件事情,实际上是非常复杂、非常微妙、非常敏感,有时也是有的“说不清”、“摸不透”的事情。
政治上的红眼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造谣生事,胡乱告状,颠倒是非,妄图乱中取胜。
会算政治正的人是这样算帐的:做一次不光彩的事情,就是为了以后长久的光彩。 在政界,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定位了,只有把自己的位置定准了,也就是说随时楚自己的立足点,才能知道自己该朝哪儿走,怎么走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才是最近的捷径。
中国政界是一座金字塔,只能上不能下,越朝上走,竞争也越激烈,爬起来也越艰难。
领导在一起的时候,有几件事情是不能谈论的:一是女人;二是对上级领导的评价;三是干部任命。
官场人物的接待方式基本上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什么级别的领导来了就由同级别的领导陪同。这也是一种不言而喻的政治潜规则。
官场上介绍官员时,有一些不成文却被大家自觉遵守的规矩。官员身上最值钱的也最被别人和本人看重的无非就是身份。身份不同,分量和地位也就不一样。 重要领导和一般领导是有明显区别的,这主要体现在三个度字:速度、态度、风度。速度慢的是重要领导,快的是一般领导;态度冷的是重要领导,热的是一般领导;风度大方的是重要领导,委琐的是一般领导。
正职一般不到副职的办公室去,这也是官场一种人人明白,人人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越是层次高的人物相互之间越是有戒备心理,表面上都是言不由衷而又习惯成自然的笑脸。官场的恶斗往往在背后,这就造成了自古至今一脉相承的权谋之术,正面的说法叫政治手腕、政治艺术。因此,官场上久而久之养成一个心照不宣的习惯,同一层面的官员彼此不串门。这恐怕主要还是避免拉帮结派的嫌疑。 政治与权威的荣誉是要大家分享的,这也体现了一种合作精神和政治作风。 一个领导最可悲的有两点:一是贪污受贿,那是人格的丧失;二是说话没人听,那是权威的丧失。真正想在官场上混得人模人样,在社会上能挺直腰干走路,那就只有一条: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一般说来,单位的重大方案出台,一把手是要提前与副职或者其他领导商量沟通的,先把思路理顺才能上会研究。否则出现众人反对,一把手就下不了台。这也是游戏规则。
官场上的放长线钓大鱼,是指前期的感情投资,为以后奠定基础。
所谓领导工作,实际上许多时候是做人的工作。领导班子团结了,凝聚力就是生产力。如果领导班子四分五裂,人心背离,精力都用在勾心斗角的个人教量中,哪
还有心思搞活工作。
官场中的悲剧人物,大多下场不光彩,无一不与他们的亲信和心腹有关系。一旦有了心腹,就会有心腹之患,一旦有了亲信,就会有亲信之祸。所以,千万不要做别人的心腹,也不要培养自己的亲信。
仕林軼語(三)
官出数字,数字出官
批评领导,官位难保;批评同级,关系难搞;批评下级,选票减少。
干部被分为两种:“会干的”和“不会干的”,有的只能得到群众的好评,却得不到领导的赏识;要得到领导的赏识才能获得更多提拔升迁的机会。会干就是要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该干的一定要干,而且一定要不惧怕任何困难,敢于排除任何阻力,一干到底,干出成效。领导想干的、领导喜欢的、能给领导脸上增光添彩的,都在该干之列。
“会干”的不但干出了政绩,干出了名声,干出了领导的赏识,更干出了仕途得意飞黄腾达的结果。
干工作有“会干的”和“不会干的”之分。从历史上看,包拯和海瑞都是清官,但为什么只有海瑞被罢官,而包拯却没有被罢官呢?这就是“会干的”和“不会干的”的区别。包拯的过人之处就在这里,他善于理解领导(皇帝)的意图,知道哪儿该动真格的,哪儿该做做样子。其实,造成两人命运不同的关键是,一个只是对下,而另一个是不仅对下还有对上。对下,皇帝可以容忍;对上,把矛头直接指向了皇帝,让他老人家不舒服,他会让你舒服吗?正所谓“谁要是影响我一阵子,我就要影响他一辈子”。
不管领导喜不喜欢的“蛮干”,不考虑出不出政绩的“瞎干”,捞不着任何好处的“白干”等等,都属于“不会干”的行列。
现在一级级领导都喜欢任用开拓型的干部;所谓开拓型,无非就是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
什么是人才,用人才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
功高盖主对于从政的人来说,是犯了大忌。
你的能耐再大,不能在战略上大过上级,同时也不能在操作上大过下级。
在中国官场,官在你上,那么知识也好、能力也好、品德也好、威望也好,便都在你上,甚至实际年龄比你小,也可以做你的长辈。为什么小官见了大官用装孙子,就是这个原因。
一个人当领导跟当群众是不一样的。当群众时,你有毛病别人看着,要说,要议论,就容易传出来,慢慢对你的印象就坏了;可一旦当了领导就不一样了,你高高在上,部下跟你也不是天天在一起,你的毛病在同志们面前就容易隐蔽;即使他们发现你有什么毛病,也是能够容忍的,是可以视而不见的,在一个片面讲究行为修养的社会里,谁也不会说出来,谁也不会在领导面前找事。更有趣的是,有些毛病,当群众时是毛病,一当领导就成了个性。你的毛病突出了,你就有鲜明个性了。 有些时候,领导的特点就是不讲道理——因为你要讲的道理他都懂,他只有用不讲道理来对付你的道理。
文才再好,也要让秘书代笔;车技再好,也要司机开车;口才再不好,也要亲自讲话。
对于领导的隐私,作为下属最忌讳知道这类事情。无论是近代还是现代的组织中,知道机密过多的人,往往都会被除掉,没几个有好下场。
跟顶头上司顶撞是没有好处的。
官场守则第一条:切忌独立思考.
在官场的潜规则里有一条:永远比领导慢一步。
县官不如现管。这是一条官场定律。大家都心如明镜一般地知道:违背直接上级指令的代价远远大于违反最高层机关命令的代价。因为在自上而下、层层授权的压力型权力体制内部,官员荣辱成败的最大决定权往往操纵在近在咫尺的直接上级手中,而远在天边的“中央”却常常鞭长莫及。中央政府单枪匹马对付千千万万个官员,指令层层下达、效力层层递减,最终注定是力所不及;就是处罚,也未必会准确无误地落到自己头上;而地方命令的杀伤力则大得多。
下级对领导的指示要始终做到不怀疑、不论证,坚决照办不走样。
一个当惯了领导的人,最大的希望莫过于别人在他面前坦露心迹。如今这个时代,一个先前的老领导, 在旧部下面前是不会有多少好口碑的。而且一个新的一把手,也不愿意经常听到部下们对旧领导的掂念。从古至今,官场上对此都讳莫如深。一个人如果还想在官场上飞黄腾达,不避讳这些,显然是要吃亏的。
屁股决定脑袋。处于不同职位的人,考虑问题的角度绝对是不同的。(这也符合存在决定意识的说法)
对手之间保持沉默永远是上上策。
小人物因为太小,有个什么错误就显眼了,所以小人物不能有小错;大人物因为太大,一般的错误在他们身上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大人物不怕错,纵然有错误只能是伟大的错误。小人物的全部生命意义就是居家过日子,用句粗话讲就是上为嘴巴下为鸡巴,所以鸡巴错误就是大错误要治流氓罪;而大人物的生命意义是治国安帮,他们玩玩女人只是鸡巴大个错误。西方人说,政治家最好的休息方式就是做爱。 官场中人发表意见,口头禅总是“个人看法”。不同人说“个人看法”,意思大不一样。通常下级在上级面前是谦虚的意思;上级在下级面前说个人看法,看上去也是谦虚的意思,其实是强调个人权威了。
官场上虽然也有集体讨论,但并不是认真的论证,而往往是谁的权力大服从谁,讨论不过是一种形式,一个过场而已。
官场生态环境中不愿意得罪人的盲从心理和社会公众意识中蚀财免灾的习惯性心理,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在目前法治不健全和体制不顺的政坛上,盛行着谁的官大谁说了算。由此衍生出领导的观念可以左右一切,领导的需要即为合理的怪胎。 做官的人,总是不随便接受别人的劝告。尤其是同级官员的劝告。总接受别人的明示、暗示,会被认为是一种没有能力的表现。
党委的干部部门,不象政府的人事部门、企业的劳资部门,它管的不是一般人,而是处级以上的干部。
领导的才能主要体现在用人上,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和知人善任的说法。
往往是领导无意识说出的话更能代表领导的意图。
领导的关键是出点子、提要求、用干部、验成果。用官场上的话说,就是研究发展思路,调动干部积极性。再好的思路,没有人在下面给你具体抓落实,一切等于空喜欢。
党委的权力就是拨弄干部,全凭这一手笼络人心,如果不是频繁地调整干部,又有谁会靠近你。
官场上的领导,重要的不是凡事都亲历亲为,具体实施;而是要按照工作程序,把各方面的关系协调好,以造成对自己更为有利的局面。至于领导艺术,无非就是拉帮结伙,笼络人心的艺术;至于工作能力,各人都有一套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制胜的法宝,用不着锋芒毕露。
小心谨慎做人,大刀阔斧做事。
一个领导的意志会被别人左右吗?领导定下来的事情会坚持到底的;哪怕是错了,他都会坚持。
当领导既要政绩,又要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你不能有个性,共性永远大于个性,否则你就难以立足。
在官场上,同一个人至少会有两个以上的脸谱,以应付不同场合的人。 人们常说,人有多种面孔,实际上指得是思想上的多样性。
在官场上,要有魄力:一是刚性的果断;二是柔性的果断;三是面临矛盾的果断。 当官就要做到三不倒:一是“夸不倒”、二是“难不倒”、三是“吓不倒”。
官场上讲就的是启承转合,领导的水平和艺术全在于处世要轻重照应,跌宕有致。越深的人,越轻易不让人看出其中的半点玄机。
官场毕竟不同于商场,所有的目的只能藏在做法和笑容之间,那是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是人与人之间的深层次的交往,什么都没有发生又什么都做了,一只酒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什么都在里面了。再往后的交往则是谁都有数了,那是可投桃报李铭记一生的,谁忘了这些谁就违反了游戏规则,那就成了这个人道德上的缺陷,如同女人没了贞洁。
政治是一门妥协的艺术,尤其越是掌握决定权的人,越要学会妥协,最后力争达到利益均沾,彼此平衡;吃独食的人,贪心过重的人,是不适合从事政治这门特殊艺术的;一些昙花一现的政治明星,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过于贪婪,没有学会妥协的艺术。
在官场混,首先要练就一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火眼。
现实的政治必须讲妥协,讲平衡,不论叫艺术还是叫权术,叫策略还是叫手段,往往要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一些道义原则。所以,古往今来,一些清高之士视政治为肮脏的勾当。一些政治理论家、政客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中国的干部太多,密密麻麻一大片。你不去接近上级,就不可能进入他们的视线,他们就看不到你。不管你怎么努力,怎么廉洁,怎么出色,都有可能被埋没。因此,在一定的阶段前,你必须得去接近领导。当然,这个接近不是让你去做“交易”,去做“买卖”;而是要让他们感觉到你的存在,你的优秀,特别是你的忠诚,要让
他们感到,你是“他”的人,或者是“他们”的人。谁掌权都喜欢用“自己的人”。在一点,古今中外,不管是打着什么旗号的,几乎无一例外。但是,官当到了一定的层次,一定的级别,你又不能再去瞎找人了,也不必去瞎找人了。这时,你已经从水下浮到水面上来了;你已经进入他们的视线了。而到了这个层次,只要你不犯太大的错误,怎么进一步使用你、要不要进一步使用你,基本上跟你的个人工作表现已经没有太大的关系了。主要是根据“需要”。而在上层,“需要”这件事情,实际上是非常复杂、非常微妙、非常敏感,有时也是有的“说不清”、“摸不透”的事情。
政治上的红眼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造谣生事,胡乱告状,颠倒是非,妄图乱中取胜。
会算政治正的人是这样算帐的:做一次不光彩的事情,就是为了以后长久的光彩。 在政界,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定位了,只有把自己的位置定准了,也就是说随时楚自己的立足点,才能知道自己该朝哪儿走,怎么走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才是最近的捷径。
中国政界是一座金字塔,只能上不能下,越朝上走,竞争也越激烈,爬起来也越艰难。
领导在一起的时候,有几件事情是不能谈论的:一是女人;二是对上级领导的评价;三是干部任命。
官场人物的接待方式基本上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什么级别的领导来了就由同级别的领导陪同。这也是一种不言而喻的政治潜规则。
官场上介绍官员时,有一些不成文却被大家自觉遵守的规矩。官员身上最值钱的也最被别人和本人看重的无非就是身份。身份不同,分量和地位也就不一样。 重要领导和一般领导是有明显区别的,这主要体现在三个度字:速度、态度、风度。速度慢的是重要领导,快的是一般领导;态度冷的是重要领导,热的是一般领导;风度大方的是重要领导,委琐的是一般领导。
正职一般不到副职的办公室去,这也是官场一种人人明白,人人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越是层次高的人物相互之间越是有戒备心理,表面上都是言不由衷而又习惯成自然的笑脸。官场的恶斗往往在背后,这就造成了自古至今一脉相承的权谋之术,正面的说法叫政治手腕、政治艺术。因此,官场上久而久之养成一个心照不宣的习惯,同一层面的官员彼此不串门。这恐怕主要还是避免拉帮结派的嫌疑。 政治与权威的荣誉是要大家分享的,这也体现了一种合作精神和政治作风。 一个领导最可悲的有两点:一是贪污受贿,那是人格的丧失;二是说话没人听,那是权威的丧失。真正想在官场上混得人模人样,在社会上能挺直腰干走路,那就只有一条: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一般说来,单位的重大方案出台,一把手是要提前与副职或者其他领导商量沟通的,先把思路理顺才能上会研究。否则出现众人反对,一把手就下不了台。这也是游戏规则。
官场上的放长线钓大鱼,是指前期的感情投资,为以后奠定基础。
所谓领导工作,实际上许多时候是做人的工作。领导班子团结了,凝聚力就是生产力。如果领导班子四分五裂,人心背离,精力都用在勾心斗角的个人教量中,哪
还有心思搞活工作。
官场中的悲剧人物,大多下场不光彩,无一不与他们的亲信和心腹有关系。一旦有了心腹,就会有心腹之患,一旦有了亲信,就会有亲信之祸。所以,千万不要做别人的心腹,也不要培养自己的亲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