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名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5.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1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14.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5.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7.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论语·公冶长》)
1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1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
2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2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而》)
2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2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2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2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2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2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2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3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3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32.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33.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论语·子罕》)
3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3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36.子夏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颜渊》)
37.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3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39.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子路》)
40.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4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4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43.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4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宪问》)
4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4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4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48.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49.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50.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孟子》名句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上》)
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粱惠王下》)
4.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梁惠王下》)
5.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6.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孟子·公孙丑上》)
7.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
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
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10.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孟子·滕文公上》)
1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1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离娄上》)
14.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15.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离娄下》)
16.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7.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18.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
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19.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
20.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1.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2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
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告子下》)
23.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孟子·告子上》).
2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告子下》)
2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26.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
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7.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2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29.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老子》名句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3.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子》
4.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
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8.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1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
11.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
1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庄子》名句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2.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3.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4.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
5.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6.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
7.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8.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9.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10.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其它诸子名句
1.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劝学》)
3.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6.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7.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谋攻》)
8.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谋攻》)
9.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孙子·计篇》)
1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11.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12.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1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14.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
1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16.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修身》)
《尚书》名句
1.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太甲中》)
2.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尚书·舜典》)
3.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4.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旅獒》)
5.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旅獒》)
6.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盘庚》)
《周易》名句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2.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
3.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4.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
5.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周易》)
《礼记》名句
1.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
2.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6.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7.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谋攻》)
8.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谋攻》)
9.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孙子·计篇》)
1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11.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12.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1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14.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
1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16.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修身》)
《尚书》名句
1.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太甲中》)
2.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尚书·舜典》)
3.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4.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旅獒》)
5.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旅獒》)
6.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盘庚》)
《周易》名句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2.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
3.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4.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
5.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周易》)
《礼记》名句
1.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
2.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
5.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礼记》)
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7.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10.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11.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12.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13.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中庸》)
《诗经》名句
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
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7.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郑风·风雨》)
8.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9.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10.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11.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1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墉风·相鼠》)
13.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诗经·大雅·旱麓》)
1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1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16.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许径·小雅·车辖》)
17.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19.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且,不思其反。(《诗经·魏风·氓》)
20.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经·魏风·氓》)
21.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楚辞》名句
1.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4.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5.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6.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渔父》)
7.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少司命》)
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
9.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10.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 《九歌·湘夫人》)
1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12.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宋玉《登
徒子好色赋》)
三书名句
1.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2.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3.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4.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5.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
7.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9.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国策》)
10.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1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浯》)
12.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浯》)
《史记》名句
1.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2.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高祖本纪》
3.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6.人为刀俎 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纪》
7.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史记·项羽本纪》
8.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史记·屈原列传》
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10.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1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12.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1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刺客列传》
14.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1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16.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前四史名句
1.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班固《汉书》)
2.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汉书》)
3.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班固《汉书》)
4.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范晔《后汉书》)
5.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范晔《后汉书》)
6.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哗《后汉书》)
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后汉书》)
8.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范晔《后汉书》)
9.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陈寿(三国志》)
10.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陈寿《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1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12.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陈寿《三国志》)
1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司马光《资治通鉴》)
14.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李百药《北齐书》)
15.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沈昫《旧唐书》)
其它散文著作名句
1.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2.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恶人居,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王肃《孔于家语》)
3.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丘迟《与陈伯之书》)
4.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吴兢《贞观政要》)
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6.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自居易《与元九书》)
7.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
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晁错论》)
9.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1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1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干
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12.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韩婴《韩诗外传》)
1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1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于书》)
《论语》名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5.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1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14.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5.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7.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论语·公冶长》)
1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1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
2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2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而》)
2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2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2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2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2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2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2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3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3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32.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33.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论语·子罕》)
3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3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36.子夏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颜渊》)
37.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3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39.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子路》)
40.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4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4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43.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4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宪问》)
4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4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4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48.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49.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50.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孟子》名句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上》)
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粱惠王下》)
4.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梁惠王下》)
5.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6.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孟子·公孙丑上》)
7.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
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
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10.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孟子·滕文公上》)
1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1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离娄上》)
14.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15.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离娄下》)
16.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7.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18.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
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19.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
20.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1.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2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
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告子下》)
23.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孟子·告子上》).
2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告子下》)
2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26.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
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7.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2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29.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老子》名句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3.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子》
4.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
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8.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1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
11.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
1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庄子》名句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2.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3.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4.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
5.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6.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
7.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8.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9.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10.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其它诸子名句
1.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劝学》)
3.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6.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7.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谋攻》)
8.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谋攻》)
9.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孙子·计篇》)
1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11.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12.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1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14.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
1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16.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修身》)
《尚书》名句
1.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太甲中》)
2.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尚书·舜典》)
3.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4.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旅獒》)
5.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旅獒》)
6.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盘庚》)
《周易》名句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2.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
3.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4.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
5.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周易》)
《礼记》名句
1.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
2.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6.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7.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谋攻》)
8.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谋攻》)
9.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孙子·计篇》)
1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11.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12.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1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14.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
1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16.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修身》)
《尚书》名句
1.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太甲中》)
2.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尚书·舜典》)
3.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4.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旅獒》)
5.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旅獒》)
6.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盘庚》)
《周易》名句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2.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
3.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4.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
5.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周易》)
《礼记》名句
1.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
2.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
5.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礼记》)
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7.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10.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11.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12.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13.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中庸》)
《诗经》名句
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
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7.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郑风·风雨》)
8.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9.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10.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11.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1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墉风·相鼠》)
13.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诗经·大雅·旱麓》)
1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1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16.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许径·小雅·车辖》)
17.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19.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且,不思其反。(《诗经·魏风·氓》)
20.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经·魏风·氓》)
21.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楚辞》名句
1.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4.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5.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6.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渔父》)
7.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少司命》)
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
9.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10.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 《九歌·湘夫人》)
1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12.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宋玉《登
徒子好色赋》)
三书名句
1.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2.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3.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4.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5.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
7.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9.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国策》)
10.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1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浯》)
12.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浯》)
《史记》名句
1.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2.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高祖本纪》
3.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6.人为刀俎 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纪》
7.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史记·项羽本纪》
8.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史记·屈原列传》
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10.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1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12.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1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刺客列传》
14.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1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16.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前四史名句
1.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班固《汉书》)
2.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汉书》)
3.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班固《汉书》)
4.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范晔《后汉书》)
5.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范晔《后汉书》)
6.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哗《后汉书》)
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后汉书》)
8.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范晔《后汉书》)
9.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陈寿(三国志》)
10.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陈寿《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1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12.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陈寿《三国志》)
1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司马光《资治通鉴》)
14.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李百药《北齐书》)
15.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沈昫《旧唐书》)
其它散文著作名句
1.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2.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恶人居,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王肃《孔于家语》)
3.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丘迟《与陈伯之书》)
4.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吴兢《贞观政要》)
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6.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自居易《与元九书》)
7.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
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晁错论》)
9.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1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1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干
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12.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韩婴《韩诗外传》)
1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1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