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论文 会计出纳毕业论文
成绩
题目 会计要素归类探微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2年3月21日
会计要素归类探微
##
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accounting elements classification
########
摘 要
会计要素是会计研究的基石,更是会计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会计计量、确认的理论依据,对会计对象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科学、合理地对会计对象进行分类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界定为六个,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 )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将会计要素归类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综合收益、营业收入、费用、利润、损失十个要素。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 )在《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结构》将会计要素其归类为资产、负债、权益、收益和费用五个要素。
本文通过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美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以及国际《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结构》相比较,探微三者在会计要素分类方面的差异以及趋同,同时展望我国在未来对会计要素分类的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会计要素;会计准则;归类比较;认识;优缺点
Abstract
Accounting elements are the foundation of accounting research. It is the core content of accounting system and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accounting measurement and accounting confirm. It is the basic and specific classification of accounting object. It’s the basic unit to reflect the financial condition and operational results of the accounting body . Classifing the object of accounting Science and reasonable is the basi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B usiness” in our country defined the accounting elements as Asset, Liabilities, Owner’s Equities, Income, Expenses, Profit.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s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 FASB ) in the ”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s" classified accounting elements as Assets, Lliabilities, Owners, Owners of Investment, Sent to Owners, Comprehensive Income, Operating Income, Expenses, Profit, Loss.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Committee ( IASC ) in the "Prepar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Structure" classified accounting elements as Assets, Liabilities, Owners, Income, Expenses.
This paper will comparing Chinese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Business”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s ”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s" and international "Prepar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Structure" to explorate their differences and convergences in the accounting elements of classification. Hope our country to improve the classification of accounting element in the future.
Key word: Accounting elements; Accounting standards; Comparison and Classification; cognitio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目 录
一、会计要素及其内容..................................................................................................... 1
(一)会计要素 ........................................................................................................ 1
(二)会计要素的内容.............................................................................................. 1
(三)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性 ................................................................................... 2
(四)会计要素与财务报表要素的比较 ..................................................................... 3
二、中国、美国、国际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归类的总体比较............................................. 3
(一)三大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归类的内容 .............................................................. 3
(二)我国与美国会计要素划分的比较 ..................................................................... 3
(三)中国与国际会计要素划分的比较 ..................................................................... 4
(四)三大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归类差异比较........................................................... 5
三、中国、美国、国际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归类的详细认识............................................. 5
(一)收入、费用、溢余和损失的设置 ..................................................................... 5
(二)对利润要素的认识 .......................................................................................... 6
四、中国、美国、国际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归类的优缺点 ................................................ 7
(一)我国六大要素划分的优点和问题 ..................................................................... 7
(二)美国十大会计要素划分的优点和问题 .............................................................. 7
五、对会计要素分类的展望.............................................................................................. 9
(一)关于利得和损失的归类 ................................................................................... 9
(二)以发展和变化的观念去认识会计要素及其分类问题 ......................................... 9
主要参考文献................................................................................................................. 10
一、会计要素及其内容
会计要素是会计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石,更是会计准则建设的核心,会计要素定义的是否准确,不仅影响着会计计量的质量,而且还决定其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有用。因此,科学、合理地对会计对象进行分类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可靠性的基础。
(一)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会计报表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会计体系的核心内容,会计要素又叫会计对象要素,是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因此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它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会计要素的确立主要取决于实体的经济活动特征和投资者等对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要求。确立会计要素,目的在于规范对会计核算对象及其规律(表现为会计核算对象要素及其内在联系)的认识,为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奠定基础。会计对象要素及其关系是各种会计方法建立和应用的理论基础。包括帐户、复式记帐、会计确认与计量、财务报表等,而会计方法的运用又直接关系到企业投资者等对会计信息需求的满足。因此,会计对象要素的界定,既影响会计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又关系到会计目标的实现程度。
(二)会计要素的内容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规定为六个,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是组成资产负债表的会计要素,也称为资产负债表要素,资产是资金的占用形态,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与资产相对应的取得途径,他们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是组成利润表的会计要素,也称为利润表要素。收入是经济活动中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费用是经济活动中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收入与费用相配比,即形成经济活动的利润,利润是资金运用的成果,它们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1. 资产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其特点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其确认条件是: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发生的概率在50%以上) ;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按资产的流动性可将其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即长期资产)两类。
2. 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其特征是: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负债预期很可能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其确认条件是: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3. 所有者权益(股东收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四部分。
4. 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与利得的区分是:收入是日常的,利得是非日常的计入“营业外收入”。其特征是: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其确认的条件是: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5. 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性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与损失区分是:损失是非日常的,费用是日常的。其确认条件是:很可能带来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按照费用和收入的关系可分为营业成本(指所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的成本),期间费用(指本期发生,不直接或者间接归入营业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
6. 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余额、直接记录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通常反映利润的指标有两个,一是利润总额,二是净利润。
(三)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性
会计各个会计要素之间在总额上形成了一种相等关系即会计恒等式,根据现行的会计要素分类,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即:资金运用=资金来源。 该等式是会计计量、核算的基础,也是编资产负债表的依据,它表明了股东与债权人两者在企业的资产中到底占了多大份额。在负债不变时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方向变化。所有者权益不变呢,资产就与负债同方向变化,而当所有
者权益与负债都发生变化的时候,其资产的变化则等于两者之和。从理论上讲,会计各要素之间必须保持一种平衡性,否则,会计计量、核算无法进行,因此,如果会计恒等式存在不平衡的话,则必须对会计要素重新进行审视和分类。
(四)会计要素与财务报表要素的比较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财务报表要素的表述是:“财务报表描绘交易和其他事项的财务影响,是根据交易和其他事项的经济特性,把它们分成大类。这些大类称作财务报表的要素。与资产负债表中财务状况的计量直接联系的要素,是资产、负债和产权。与收益表中经营业绩的计量直接联系的要素,是收益和费用”。可以看出,会计要素与财务报表要素都是分类的项目,两者在本质上没有区别,仅仅是认识归纳的角度不同。会计要素是对资金运动所作的基本分类,按照会计要素设置各类帐户,并按账户收集、整理、提供分类会计信息,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用财务报表总括提供企业的财务信息。对账户资料进行加工的编表过程,实质上是将交易和其他事项按照经济特性分成大类,从而描绘和揭示交易和其他事项对财务状况影响的过程,这些大类被称为财务报表的要素。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资金运动的基本分类,根据会计要素科学设置众多账户,期末用报表对账户资料反映的交易和其他事项进行归纳分类,这种归纳分类与对资金运动的基本分类,口径是一致的,名称也是相同的。因此,可以理解为:“会计要素”是初始分类,而“财务报表要素”是终结分类。
二、中国、美国、国际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归类的总体比较
会计要素指的是对会计事项所确认的会计项目所做的归类,如何将纷繁复杂的各种会计事项所形成的会计项目高度概括为几个会计要素呢?由于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分类是主观的,各国会计要素的分类有所不同。我国会计准则、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准则对此有不同的认识。
(一)三大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归类的内容
我国《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归类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要素。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 )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将会计要素归类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净资产) 、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综合收益、营业收入、费用、利润、损失十个要素。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 )在《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结构》将会计要素其归类为资产、负债、权益、收益和费用五个要素。
(二)我国与美国会计要素划分的比较
1. 中美会计要素划分的共同点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中,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权益、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总收益、营业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十大要素。
中、美会计要素划分的共同点是:
(1)中、美两国都将会计要素分为静态要素与动态要素;
(2)静态要素与资产负债表中;
(3)财务状况的计量直接联系,动态要素与收益表中经营业绩的计量直接联系。
2. 中美会计要素划分的主要区别
(1)美国将影响权益要素的两项重要内容--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作为两个独立的会计要素;
(2)美国将影响总收益的两项特殊内容--利得、损失作为两个独立的会计要素;
(3)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中、美会计要素划分的基本思路、基本格局是相同的。如果美国不考虑影响权益要素的业主投资与派给业主款和影响总收益要素的利得与损失,那么,中、美两国关于会计要素的划分就会完全一致。
(三)中国与国际会计要素划分的比较
1. 中国与国际会计要素划分的共同点
国际会计准则在中,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产权、收益和费用五大要素。而且明确“收益的定义包括了收入和利得”,“费用的定义包括了损失,也包括那些在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费用”。中国六大会计要素的划分与国际会计准则五大会计要素的划分,其基本思路和格局是相同的。
2. 中国与国际会计要素划分的主要区别
(1)中国将“利润”作为独立的会计要素,而国际会计准则没有。
(2)国际会计准则明确收益要素包括收入和利得,而中国的收入要素仅是营业收入;国际会计准则明确其费用要素包括费用和损失,而中国的费用要素则不包括损失。
“利润”是否作单独的会计要素?我认为:单独作为一会计要素有其好处,不单独作为一会计要素也无原则性的弊端。因为确认、计量了收入与费用,自然而然地也就确认了“利润”,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将“利润”单独作为会计要素,不会产生原则性的弊端。如果将隐含在收入与费用之中的“利润”单独作为会计要素,则可强化对“利润”信息的关注和揭示。但应以“总收益”或“综合净利”概念替代 “利润”概念更为确切。关于收益要素和费用要素包括的内容问题,国际会计准则是大口径,我国的会计准则是小口径。因为国际会计准则未单独设“综合净利”要素,如果收益仅是营业收入,费用不包括损失,那么利得、损失的经济事项就
会游离于五大会计要素之外,因此,国际会计准则采用大口径是必然的选择。我国的会计准则将“收入”、“费用”要素定为小口径,因为单独设有“利润”要素,而且将“利得”、“损失”经济事项归纳在“利润”要素之中。就是说,中国会计准则在“利润”要素中包含了“利得”、“损失”等内容。
(四)三大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归类差异比较
由上述对会计要素归类的比较可以看到三大准则之间在归类会计要素时的四个主要的差别:
1. 在静态要素的归类中权益的差异
FASB 对所有者权益设立了三个要素,分别是权益、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而中国会计准则和IASC 只设立了一个要素,即权益。
2. 对收入和费用存在不同认识
FASB 区分了收入和盈余以及费用和损失,将它们分别设立为单独的要素;中国会计准则中也进行了区分,但并未对溢余和损失单独设立会计要素,而是将它们包括在了利润这一要素中;IASC 没有进行区分,收入要素中包括了溢余,费用要素包括了损失。
3. 对利润要素的设置不同
我国的会计准则将损失和盈余并入利润要素,但在时利润包括了收入和费用,FASB 设置了综合收益要素,IAS 则没有单独设立利润要素。
4.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的归类则更加的具体,会计要素的数量较多
我国会计准则中包括了6个会计要素,IASC 设置了5个要素,而美国会计准则中则设置了10个会计要素。
对于第一类差别,三大准则在认识上并无实质性的差异,只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对权益要素的划分更加的具体,形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在于美国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权益数量多,变化复杂,由于通过证券市场筹资而形成了众多投资者,他们都具有详细了解权益变化的要求,许多企业在常规报表外还要编制权益变动表。
三、中国、美国、国际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归类的详细认识
(一)收入、费用、溢余和损失的设置
三大准则在对这四个要素设置时是基于对收入和费用范围的不同认识。是否要将溢余及损失和收入与费用相区分?我认为进行区分的做法更加的合理和科学,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认识:
1. 更有利于会计目标的实现——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会计要素归类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符合会计目标的要求,即提供决策有用的会
计信息。对于会计信息的最主要的信息使用者外部投资人和内部经营管理人员,他们都同时关心企业的一项重要能力——盈利能力的分析,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一般来说,企业的盈利能力只涉及企业正常的经营状况。虽然非正常项目也能给企业带来收益或损失,但只是特殊情况下的个别结果,不能说明企业的持续经营获利能力;而且有些非常项目是在企业控制之外的,所以只有区分了正常情况下的损益和非正常情况下的损益才能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由此看出收入与费用和溢余与损失的性质是不一样的,有必要将它们设置为不同的会计要素。
2. 与配比原则相一致
会计原则是以会计假设为基础的,通过对长期会计实际经验和一般的认识,概括而最终成为指导会计工作的一般指导规范,配比原则作为加工和处理会计信息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已为各国所普遍接受,当然也包括上述三大会计准则制定机构。
配比原则是指在进行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会计收入和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期间内确认。配比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因果配比,将收入和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费用进行配比;二是时间上的配比,将一定时期的收入与同期的费用相配比。对于溢余只是企业的偶发事项,虽然它也会导致企业利益的流入,但是企业并未为这种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付出了任何代价,也就是说它和收入的性质是不同,是没有与此相配比的企业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对于损失道理也是一样的。所以应该将收入、费用和溢余、损失归纳为单独的会计要素,才能在会计业务中贯彻配比原则,并保持会计概念的前后一致。IASC 将收入和溢余全部归类为收入,将费用和损失全部归类为费用的做法在实际的会计业务中就不能贯彻配比原则。因为收入中的溢余没有与此相配比的费用,而费用中的损失也没有与此相配比的收入。我国虽然将收入和费用单独归类为一个要素,而将溢余和损失全部归入利润要素也是不合理的,主要是在概念上的前后不一致。因此看出FASB 中将四个要素单独归类与配比原则的要求是一致的。
(二)对利润要素的认识
我国会计准则对利润的定义为,利润是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并将利润单独设置为一个单独的要素和和收入与费要素相独立,这就造成概念的前后不一致。利润定义包括了收入和费用,而在归纳归纳会计要素时,利润又成为和收入、费用要素相并列的独立要素,这样就导致损益表的三个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不存在“收入-费用=利润”的逻辑和数量关系。IAS 中没有单独的利润要素,直接原因在于IASC 将溢余和损失分别归入收入和费用,而他们认为利润是收入和费用的相抵之差,收入与费用的确认
和计量从而也是利润的确认和计量,因而利润要素也就无须单独设立的会计准则。我国之所以要单列“利润”目的是为了尊重中国的传统,更重要的是“净利润”要素的确立能使要素体系更全面体现会计目标,美国FASB 中的综合收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和前面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利润要素相对比,SFAC 中的综合收益更为合理,也更能体现会计目标。其次,利润做为一个重要的要素指标,对以其为核心的利润构成和利润体系进行对各种信息使用者都显得尤为重要。
四、中国、美国、国际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归类的优缺点
(一)我国六大要素划分的优点和问题
1. 我国六大要素划分的优点
(1)会计要素与会计对象在理论上协调一致,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中国会计界对企业会计对象的认识逐步达成共识:企业的资金运用有静态和动态两种类型。会计要素作为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属于会计对象的第二的层次。
(2)会计要素与会计方程式﹑财务报表理论协调一致。如前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三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概况为第一个会计方程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该方程式亦为建立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收入﹑费用﹑利润三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概括为第二个会计方程式:收入-费用=利润,该方程式亦为建立损益表的理论依据。
2. 我国六大要素划分的问题
(1)将利得﹑损失不单独作为会计要素是可行的,但是,将其内容归并在“利润”的界定含混不清,易引起众多矛盾。如“收入-费用=利润”,此处的“利润”是经营成果,而第54条中将其定义为:“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此处的“利润”很显然是美国的总收益或称综合净利。为了使相关会计理论、概念首尾一贯、协调一致,我建议将“利润”要素改称“综合净利”或“总收益”。
(2)第44条将“收入”定义为: “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实现的营业收入”。一般人都非常清楚,营业收入仅是企业收入的主要部分,并非等同于收入,此处关于“收入”界定的条文,犯了大概念小内容匹配的毛病。同时,该条文还犯了“收入是……营业收入”概念循环的错误。我建议,将“收入”要素改称“营业收入”,这样既可使其概念与内容协调一致,同时也可使“营业收入”概念与其他相关概念协调。
(二)美国十大会计要素划分的优点和问题
1. 美国十大会计要素划分的优点
(1)突出权益要素,不仅要求提供权益静态信息,而且要求提供权益变动的信
息,有利于维护所有者权益。
(2)突出总收益要素,不仅要求提供经营性的收支——营业收支与费用,而且要求提供非经营性的收支——利得与损失。
(3)概括而言,美国会计要素比中国会计要素多4个,从而使权益和总收益要素分类比较详细,反映更为充分。
2. 美国十大会计要素划分的问题
(1)权益包括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就是说权益与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是包容关系,将有包容关系的三者作为并列的三要素,在分类逻辑上是不科学的。
(2)营业收入有与其配比的费用,而利得没有与其配比的费用;费用有与其配比的营业收入,损失没有与其配比的营业收入。这是营业收入与利得、费用与损失的重要区别。从这个意义上讲,将利得、损失与营业收入、费用作为并列的要素是有道理的。但是利得与损失是总收益包含的内容,将利得、损失与总收益作为并列的要素也似欠妥当。
(3)FASB设置十个要素是否过多?就我看来,企业所有者将资金投入企业之后总是希望自己的投资能得到保值和增值,于是资本的保值和增值成为其主要的投资目标。它表现为一定时期的期初和期末权益的变动。投资人就会要求企业所提供的报表须全面揭示产权变动的原因、结果及其具体构成。
产权变动的结果表现为=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
产权变动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企业和业主之间的往来、经常事项和偶发事项。同业主的往来由表现为业主对企业的投资和派给业主款;经常事项表现为企业的收入的费用,这类活动具有持续再生的性质,可以作为未来预测的基础;偶发事项表现为溢余和损失,它们只是一种偶然发生的事项,在企业整个生存期间可能只有一次,不具有持续再生的性质,因而其“预测价值”不大。可以看出以上三类事项对产权变动的不同,应该分别单独设置要素进行表示:
一定期间的产权变动=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
=(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资产-期初负债)(表现)
= 企业和业主往来的影响+经常事项的影响+偶发事项的影响(原因)
=(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收入-费用)+(溢余-损失)(会计要素) 这个关系式正好涵盖了财务报表的十大要素,因此我认为FASB 设置的十个会计要素是合理的。
通过上述的比较和分析可以看出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对要素归类更加、合理,但并非说其十全十美,并不存在任何和余地。比如其只涵盖了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至于利润分配表和现金流量表至今仍无要素,所以对会计要素的分类也值得进一步探讨。
五、对会计要素分类的展望
(一)关于利得和损失的归类
在我国将利得、损失不单独作为会计要素是可行的,但是,将其内容归并在“利润”要素中,由于“利润”的界定含混不清,易引起多重矛盾。如“收入-费用=利润”,此处的“利润”是经营成果,而在企业会计会计准则中将其定义为:“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此处的“利润”很显然是美国的总收益或称综合净利。为了使相关会计理论、概念首尾一贯、协调一致,建议将“利润”要素改称“综合净利”或“总收益”。此外,可以借鉴美国对会计要素的划分,将部分重要要素单独列示,以便更加充分灵活的反映会计活动,提供需求者丰富的信息。
(二)以发展和变化的观念去认识会计要素及其分类问题
会计要素的分类深受会计目标的影响,由于会计目标的内含与外延总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而不断变化与深化,故会计对象要素的划分以及不同要素的重要程度等,均非一成不变。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以及其他新型交易的迅速发展,使得投资者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在广度和深度上均有很大程度的拓展。相应地,会计要素的确立也在发生深刻变化。1992年10月,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 )发表第3号“财务报告准则”(ARSNO.3),针对传统财务会计系统下利润表只揭示“已实现、已确认”收益而不能满足投资者对“真实与公允”信息的需求的缺陷,提出了确认“全面收益”的思想。该份准则将利润表包括的内容,从“已实现、已确认”项目扩大到“未实现、已确认”项目,并以“利得”和“损失”要素以广义的解释,认为利得是“除涉及所有者以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在内容上包括收入和其他利得;而损失是“除涉及分派给所有者款项以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在内容上包括费用和其他损失。无独有偶。美国于1997年公布的第130导“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NO.130)要求报告企业的“全面收益”,实际上也是类似作法。因此,我们应以发展和变化的观念去认识会计要素及其分类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企业会计制度(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3] 汪祥耀:国际会计准则与财务报告准则——研究与比较[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4] 吴水澎:中国会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5] 王光远:会计历史与理论研究[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
[6] 于玉林:现代会计结构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7] 陈国辉:会计理论体系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8] 张明磊:中外会计要素的比较与分析[J]时代经贸(理论版)2006年03期
[9] 乔玉洋:从会计要素的国际比较中引发的思考[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1年03期
[10] 庄恩岳:中外会计准则比较[M]北京:中国出版社,1999
[11] 王德升, 白綮鲁, 阎金锷:国际会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
[12] 乔玉洋:从会计要素的国际比较中引发的思考[J]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 版),2001年09期
[13] 葛家甜, 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
[14] 唐国平:会计要素及清算会计要素[J]会计研究,1999
[15] 刘兴云:中西会计比较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大学毕业论文 会计出纳毕业论文
成绩
题目 会计要素归类探微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2年3月21日
会计要素归类探微
##
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accounting elements classification
########
摘 要
会计要素是会计研究的基石,更是会计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会计计量、确认的理论依据,对会计对象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科学、合理地对会计对象进行分类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界定为六个,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 )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将会计要素归类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综合收益、营业收入、费用、利润、损失十个要素。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 )在《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结构》将会计要素其归类为资产、负债、权益、收益和费用五个要素。
本文通过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美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以及国际《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结构》相比较,探微三者在会计要素分类方面的差异以及趋同,同时展望我国在未来对会计要素分类的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会计要素;会计准则;归类比较;认识;优缺点
Abstract
Accounting elements are the foundation of accounting research. It is the core content of accounting system and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accounting measurement and accounting confirm. It is the basic and specific classification of accounting object. It’s the basic unit to reflect the financial condition and operational results of the accounting body . Classifing the object of accounting Science and reasonable is the basi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B usiness” in our country defined the accounting elements as Asset, Liabilities, Owner’s Equities, Income, Expenses, Profit.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s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 FASB ) in the ”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s" classified accounting elements as Assets, Lliabilities, Owners, Owners of Investment, Sent to Owners, Comprehensive Income, Operating Income, Expenses, Profit, Loss.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Committee ( IASC ) in the "Prepar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Structure" classified accounting elements as Assets, Liabilities, Owners, Income, Expenses.
This paper will comparing Chinese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Business”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s ”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s" and international "Prepar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Structure" to explorate their differences and convergences in the accounting elements of classification. Hope our country to improve the classification of accounting element in the future.
Key word: Accounting elements; Accounting standards; Comparison and Classification; cognitio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目 录
一、会计要素及其内容..................................................................................................... 1
(一)会计要素 ........................................................................................................ 1
(二)会计要素的内容.............................................................................................. 1
(三)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性 ................................................................................... 2
(四)会计要素与财务报表要素的比较 ..................................................................... 3
二、中国、美国、国际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归类的总体比较............................................. 3
(一)三大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归类的内容 .............................................................. 3
(二)我国与美国会计要素划分的比较 ..................................................................... 3
(三)中国与国际会计要素划分的比较 ..................................................................... 4
(四)三大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归类差异比较........................................................... 5
三、中国、美国、国际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归类的详细认识............................................. 5
(一)收入、费用、溢余和损失的设置 ..................................................................... 5
(二)对利润要素的认识 .......................................................................................... 6
四、中国、美国、国际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归类的优缺点 ................................................ 7
(一)我国六大要素划分的优点和问题 ..................................................................... 7
(二)美国十大会计要素划分的优点和问题 .............................................................. 7
五、对会计要素分类的展望.............................................................................................. 9
(一)关于利得和损失的归类 ................................................................................... 9
(二)以发展和变化的观念去认识会计要素及其分类问题 ......................................... 9
主要参考文献................................................................................................................. 10
一、会计要素及其内容
会计要素是会计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石,更是会计准则建设的核心,会计要素定义的是否准确,不仅影响着会计计量的质量,而且还决定其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有用。因此,科学、合理地对会计对象进行分类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可靠性的基础。
(一)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会计报表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会计体系的核心内容,会计要素又叫会计对象要素,是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因此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它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会计要素的确立主要取决于实体的经济活动特征和投资者等对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要求。确立会计要素,目的在于规范对会计核算对象及其规律(表现为会计核算对象要素及其内在联系)的认识,为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奠定基础。会计对象要素及其关系是各种会计方法建立和应用的理论基础。包括帐户、复式记帐、会计确认与计量、财务报表等,而会计方法的运用又直接关系到企业投资者等对会计信息需求的满足。因此,会计对象要素的界定,既影响会计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又关系到会计目标的实现程度。
(二)会计要素的内容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规定为六个,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是组成资产负债表的会计要素,也称为资产负债表要素,资产是资金的占用形态,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与资产相对应的取得途径,他们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是组成利润表的会计要素,也称为利润表要素。收入是经济活动中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费用是经济活动中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收入与费用相配比,即形成经济活动的利润,利润是资金运用的成果,它们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1. 资产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其特点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其确认条件是: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发生的概率在50%以上) ;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按资产的流动性可将其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即长期资产)两类。
2. 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其特征是: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负债预期很可能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其确认条件是: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3. 所有者权益(股东收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四部分。
4. 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与利得的区分是:收入是日常的,利得是非日常的计入“营业外收入”。其特征是: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其确认的条件是: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5. 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性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与损失区分是:损失是非日常的,费用是日常的。其确认条件是:很可能带来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按照费用和收入的关系可分为营业成本(指所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的成本),期间费用(指本期发生,不直接或者间接归入营业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
6. 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余额、直接记录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通常反映利润的指标有两个,一是利润总额,二是净利润。
(三)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性
会计各个会计要素之间在总额上形成了一种相等关系即会计恒等式,根据现行的会计要素分类,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即:资金运用=资金来源。 该等式是会计计量、核算的基础,也是编资产负债表的依据,它表明了股东与债权人两者在企业的资产中到底占了多大份额。在负债不变时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方向变化。所有者权益不变呢,资产就与负债同方向变化,而当所有
者权益与负债都发生变化的时候,其资产的变化则等于两者之和。从理论上讲,会计各要素之间必须保持一种平衡性,否则,会计计量、核算无法进行,因此,如果会计恒等式存在不平衡的话,则必须对会计要素重新进行审视和分类。
(四)会计要素与财务报表要素的比较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财务报表要素的表述是:“财务报表描绘交易和其他事项的财务影响,是根据交易和其他事项的经济特性,把它们分成大类。这些大类称作财务报表的要素。与资产负债表中财务状况的计量直接联系的要素,是资产、负债和产权。与收益表中经营业绩的计量直接联系的要素,是收益和费用”。可以看出,会计要素与财务报表要素都是分类的项目,两者在本质上没有区别,仅仅是认识归纳的角度不同。会计要素是对资金运动所作的基本分类,按照会计要素设置各类帐户,并按账户收集、整理、提供分类会计信息,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用财务报表总括提供企业的财务信息。对账户资料进行加工的编表过程,实质上是将交易和其他事项按照经济特性分成大类,从而描绘和揭示交易和其他事项对财务状况影响的过程,这些大类被称为财务报表的要素。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资金运动的基本分类,根据会计要素科学设置众多账户,期末用报表对账户资料反映的交易和其他事项进行归纳分类,这种归纳分类与对资金运动的基本分类,口径是一致的,名称也是相同的。因此,可以理解为:“会计要素”是初始分类,而“财务报表要素”是终结分类。
二、中国、美国、国际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归类的总体比较
会计要素指的是对会计事项所确认的会计项目所做的归类,如何将纷繁复杂的各种会计事项所形成的会计项目高度概括为几个会计要素呢?由于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分类是主观的,各国会计要素的分类有所不同。我国会计准则、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准则对此有不同的认识。
(一)三大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归类的内容
我国《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归类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要素。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 )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将会计要素归类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净资产) 、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综合收益、营业收入、费用、利润、损失十个要素。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 )在《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结构》将会计要素其归类为资产、负债、权益、收益和费用五个要素。
(二)我国与美国会计要素划分的比较
1. 中美会计要素划分的共同点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中,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权益、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总收益、营业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十大要素。
中、美会计要素划分的共同点是:
(1)中、美两国都将会计要素分为静态要素与动态要素;
(2)静态要素与资产负债表中;
(3)财务状况的计量直接联系,动态要素与收益表中经营业绩的计量直接联系。
2. 中美会计要素划分的主要区别
(1)美国将影响权益要素的两项重要内容--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作为两个独立的会计要素;
(2)美国将影响总收益的两项特殊内容--利得、损失作为两个独立的会计要素;
(3)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中、美会计要素划分的基本思路、基本格局是相同的。如果美国不考虑影响权益要素的业主投资与派给业主款和影响总收益要素的利得与损失,那么,中、美两国关于会计要素的划分就会完全一致。
(三)中国与国际会计要素划分的比较
1. 中国与国际会计要素划分的共同点
国际会计准则在中,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产权、收益和费用五大要素。而且明确“收益的定义包括了收入和利得”,“费用的定义包括了损失,也包括那些在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费用”。中国六大会计要素的划分与国际会计准则五大会计要素的划分,其基本思路和格局是相同的。
2. 中国与国际会计要素划分的主要区别
(1)中国将“利润”作为独立的会计要素,而国际会计准则没有。
(2)国际会计准则明确收益要素包括收入和利得,而中国的收入要素仅是营业收入;国际会计准则明确其费用要素包括费用和损失,而中国的费用要素则不包括损失。
“利润”是否作单独的会计要素?我认为:单独作为一会计要素有其好处,不单独作为一会计要素也无原则性的弊端。因为确认、计量了收入与费用,自然而然地也就确认了“利润”,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将“利润”单独作为会计要素,不会产生原则性的弊端。如果将隐含在收入与费用之中的“利润”单独作为会计要素,则可强化对“利润”信息的关注和揭示。但应以“总收益”或“综合净利”概念替代 “利润”概念更为确切。关于收益要素和费用要素包括的内容问题,国际会计准则是大口径,我国的会计准则是小口径。因为国际会计准则未单独设“综合净利”要素,如果收益仅是营业收入,费用不包括损失,那么利得、损失的经济事项就
会游离于五大会计要素之外,因此,国际会计准则采用大口径是必然的选择。我国的会计准则将“收入”、“费用”要素定为小口径,因为单独设有“利润”要素,而且将“利得”、“损失”经济事项归纳在“利润”要素之中。就是说,中国会计准则在“利润”要素中包含了“利得”、“损失”等内容。
(四)三大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归类差异比较
由上述对会计要素归类的比较可以看到三大准则之间在归类会计要素时的四个主要的差别:
1. 在静态要素的归类中权益的差异
FASB 对所有者权益设立了三个要素,分别是权益、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而中国会计准则和IASC 只设立了一个要素,即权益。
2. 对收入和费用存在不同认识
FASB 区分了收入和盈余以及费用和损失,将它们分别设立为单独的要素;中国会计准则中也进行了区分,但并未对溢余和损失单独设立会计要素,而是将它们包括在了利润这一要素中;IASC 没有进行区分,收入要素中包括了溢余,费用要素包括了损失。
3. 对利润要素的设置不同
我国的会计准则将损失和盈余并入利润要素,但在时利润包括了收入和费用,FASB 设置了综合收益要素,IAS 则没有单独设立利润要素。
4.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的归类则更加的具体,会计要素的数量较多
我国会计准则中包括了6个会计要素,IASC 设置了5个要素,而美国会计准则中则设置了10个会计要素。
对于第一类差别,三大准则在认识上并无实质性的差异,只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对权益要素的划分更加的具体,形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在于美国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权益数量多,变化复杂,由于通过证券市场筹资而形成了众多投资者,他们都具有详细了解权益变化的要求,许多企业在常规报表外还要编制权益变动表。
三、中国、美国、国际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归类的详细认识
(一)收入、费用、溢余和损失的设置
三大准则在对这四个要素设置时是基于对收入和费用范围的不同认识。是否要将溢余及损失和收入与费用相区分?我认为进行区分的做法更加的合理和科学,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认识:
1. 更有利于会计目标的实现——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会计要素归类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符合会计目标的要求,即提供决策有用的会
计信息。对于会计信息的最主要的信息使用者外部投资人和内部经营管理人员,他们都同时关心企业的一项重要能力——盈利能力的分析,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一般来说,企业的盈利能力只涉及企业正常的经营状况。虽然非正常项目也能给企业带来收益或损失,但只是特殊情况下的个别结果,不能说明企业的持续经营获利能力;而且有些非常项目是在企业控制之外的,所以只有区分了正常情况下的损益和非正常情况下的损益才能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由此看出收入与费用和溢余与损失的性质是不一样的,有必要将它们设置为不同的会计要素。
2. 与配比原则相一致
会计原则是以会计假设为基础的,通过对长期会计实际经验和一般的认识,概括而最终成为指导会计工作的一般指导规范,配比原则作为加工和处理会计信息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已为各国所普遍接受,当然也包括上述三大会计准则制定机构。
配比原则是指在进行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会计收入和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期间内确认。配比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因果配比,将收入和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费用进行配比;二是时间上的配比,将一定时期的收入与同期的费用相配比。对于溢余只是企业的偶发事项,虽然它也会导致企业利益的流入,但是企业并未为这种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付出了任何代价,也就是说它和收入的性质是不同,是没有与此相配比的企业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对于损失道理也是一样的。所以应该将收入、费用和溢余、损失归纳为单独的会计要素,才能在会计业务中贯彻配比原则,并保持会计概念的前后一致。IASC 将收入和溢余全部归类为收入,将费用和损失全部归类为费用的做法在实际的会计业务中就不能贯彻配比原则。因为收入中的溢余没有与此相配比的费用,而费用中的损失也没有与此相配比的收入。我国虽然将收入和费用单独归类为一个要素,而将溢余和损失全部归入利润要素也是不合理的,主要是在概念上的前后不一致。因此看出FASB 中将四个要素单独归类与配比原则的要求是一致的。
(二)对利润要素的认识
我国会计准则对利润的定义为,利润是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并将利润单独设置为一个单独的要素和和收入与费要素相独立,这就造成概念的前后不一致。利润定义包括了收入和费用,而在归纳归纳会计要素时,利润又成为和收入、费用要素相并列的独立要素,这样就导致损益表的三个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不存在“收入-费用=利润”的逻辑和数量关系。IAS 中没有单独的利润要素,直接原因在于IASC 将溢余和损失分别归入收入和费用,而他们认为利润是收入和费用的相抵之差,收入与费用的确认
和计量从而也是利润的确认和计量,因而利润要素也就无须单独设立的会计准则。我国之所以要单列“利润”目的是为了尊重中国的传统,更重要的是“净利润”要素的确立能使要素体系更全面体现会计目标,美国FASB 中的综合收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和前面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利润要素相对比,SFAC 中的综合收益更为合理,也更能体现会计目标。其次,利润做为一个重要的要素指标,对以其为核心的利润构成和利润体系进行对各种信息使用者都显得尤为重要。
四、中国、美国、国际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归类的优缺点
(一)我国六大要素划分的优点和问题
1. 我国六大要素划分的优点
(1)会计要素与会计对象在理论上协调一致,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中国会计界对企业会计对象的认识逐步达成共识:企业的资金运用有静态和动态两种类型。会计要素作为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属于会计对象的第二的层次。
(2)会计要素与会计方程式﹑财务报表理论协调一致。如前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三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概况为第一个会计方程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该方程式亦为建立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收入﹑费用﹑利润三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概括为第二个会计方程式:收入-费用=利润,该方程式亦为建立损益表的理论依据。
2. 我国六大要素划分的问题
(1)将利得﹑损失不单独作为会计要素是可行的,但是,将其内容归并在“利润”的界定含混不清,易引起众多矛盾。如“收入-费用=利润”,此处的“利润”是经营成果,而第54条中将其定义为:“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此处的“利润”很显然是美国的总收益或称综合净利。为了使相关会计理论、概念首尾一贯、协调一致,我建议将“利润”要素改称“综合净利”或“总收益”。
(2)第44条将“收入”定义为: “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实现的营业收入”。一般人都非常清楚,营业收入仅是企业收入的主要部分,并非等同于收入,此处关于“收入”界定的条文,犯了大概念小内容匹配的毛病。同时,该条文还犯了“收入是……营业收入”概念循环的错误。我建议,将“收入”要素改称“营业收入”,这样既可使其概念与内容协调一致,同时也可使“营业收入”概念与其他相关概念协调。
(二)美国十大会计要素划分的优点和问题
1. 美国十大会计要素划分的优点
(1)突出权益要素,不仅要求提供权益静态信息,而且要求提供权益变动的信
息,有利于维护所有者权益。
(2)突出总收益要素,不仅要求提供经营性的收支——营业收支与费用,而且要求提供非经营性的收支——利得与损失。
(3)概括而言,美国会计要素比中国会计要素多4个,从而使权益和总收益要素分类比较详细,反映更为充分。
2. 美国十大会计要素划分的问题
(1)权益包括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就是说权益与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是包容关系,将有包容关系的三者作为并列的三要素,在分类逻辑上是不科学的。
(2)营业收入有与其配比的费用,而利得没有与其配比的费用;费用有与其配比的营业收入,损失没有与其配比的营业收入。这是营业收入与利得、费用与损失的重要区别。从这个意义上讲,将利得、损失与营业收入、费用作为并列的要素是有道理的。但是利得与损失是总收益包含的内容,将利得、损失与总收益作为并列的要素也似欠妥当。
(3)FASB设置十个要素是否过多?就我看来,企业所有者将资金投入企业之后总是希望自己的投资能得到保值和增值,于是资本的保值和增值成为其主要的投资目标。它表现为一定时期的期初和期末权益的变动。投资人就会要求企业所提供的报表须全面揭示产权变动的原因、结果及其具体构成。
产权变动的结果表现为=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
产权变动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企业和业主之间的往来、经常事项和偶发事项。同业主的往来由表现为业主对企业的投资和派给业主款;经常事项表现为企业的收入的费用,这类活动具有持续再生的性质,可以作为未来预测的基础;偶发事项表现为溢余和损失,它们只是一种偶然发生的事项,在企业整个生存期间可能只有一次,不具有持续再生的性质,因而其“预测价值”不大。可以看出以上三类事项对产权变动的不同,应该分别单独设置要素进行表示:
一定期间的产权变动=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
=(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资产-期初负债)(表现)
= 企业和业主往来的影响+经常事项的影响+偶发事项的影响(原因)
=(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收入-费用)+(溢余-损失)(会计要素) 这个关系式正好涵盖了财务报表的十大要素,因此我认为FASB 设置的十个会计要素是合理的。
通过上述的比较和分析可以看出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对要素归类更加、合理,但并非说其十全十美,并不存在任何和余地。比如其只涵盖了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至于利润分配表和现金流量表至今仍无要素,所以对会计要素的分类也值得进一步探讨。
五、对会计要素分类的展望
(一)关于利得和损失的归类
在我国将利得、损失不单独作为会计要素是可行的,但是,将其内容归并在“利润”要素中,由于“利润”的界定含混不清,易引起多重矛盾。如“收入-费用=利润”,此处的“利润”是经营成果,而在企业会计会计准则中将其定义为:“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此处的“利润”很显然是美国的总收益或称综合净利。为了使相关会计理论、概念首尾一贯、协调一致,建议将“利润”要素改称“综合净利”或“总收益”。此外,可以借鉴美国对会计要素的划分,将部分重要要素单独列示,以便更加充分灵活的反映会计活动,提供需求者丰富的信息。
(二)以发展和变化的观念去认识会计要素及其分类问题
会计要素的分类深受会计目标的影响,由于会计目标的内含与外延总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而不断变化与深化,故会计对象要素的划分以及不同要素的重要程度等,均非一成不变。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以及其他新型交易的迅速发展,使得投资者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在广度和深度上均有很大程度的拓展。相应地,会计要素的确立也在发生深刻变化。1992年10月,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 )发表第3号“财务报告准则”(ARSNO.3),针对传统财务会计系统下利润表只揭示“已实现、已确认”收益而不能满足投资者对“真实与公允”信息的需求的缺陷,提出了确认“全面收益”的思想。该份准则将利润表包括的内容,从“已实现、已确认”项目扩大到“未实现、已确认”项目,并以“利得”和“损失”要素以广义的解释,认为利得是“除涉及所有者以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在内容上包括收入和其他利得;而损失是“除涉及分派给所有者款项以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在内容上包括费用和其他损失。无独有偶。美国于1997年公布的第130导“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NO.130)要求报告企业的“全面收益”,实际上也是类似作法。因此,我们应以发展和变化的观念去认识会计要素及其分类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企业会计制度(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3] 汪祥耀:国际会计准则与财务报告准则——研究与比较[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4] 吴水澎:中国会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5] 王光远:会计历史与理论研究[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
[6] 于玉林:现代会计结构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7] 陈国辉:会计理论体系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8] 张明磊:中外会计要素的比较与分析[J]时代经贸(理论版)2006年03期
[9] 乔玉洋:从会计要素的国际比较中引发的思考[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1年03期
[10] 庄恩岳:中外会计准则比较[M]北京:中国出版社,1999
[11] 王德升, 白綮鲁, 阎金锷:国际会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
[12] 乔玉洋:从会计要素的国际比较中引发的思考[J]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 版),2001年09期
[13] 葛家甜, 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
[14] 唐国平:会计要素及清算会计要素[J]会计研究,1999
[15] 刘兴云:中西会计比较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