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在电影中的影响作用

色彩在电影中的影响作用

当电影从黑白片进入到彩色片时代,意味着电影的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因为银幕影像发生质的变化,彩色影像成为银幕空间的主体,电影色彩从此成为电影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什么是色彩呢?色彩是人与物的自然特征。色彩是从原始时代就存在的概念,是原始的无色彩光线及其相对物无色彩黑暗的产儿。色彩是--视觉艺术,根据再现美学原则,视觉艺术的本性应是物质现实的复原,强调视觉真实性;而根据表现美学原则,视觉艺术的图像则更重视表现心灵及激发心灵的功能,注重视觉表现性。歌德曾说过:“色彩是太阳神头顶的光环,大自然脸上的红晕,人类心灵的震栗。

色彩在客观上是对人们的一种刺激和象征,在主观上又是一种反应与行为。伊 顿在《色彩艺术》中指出:“色彩效果不仅在视觉上,而且在心理上应该有体会和理解⋯⋯它能把崇拜者的梦想转化到一个精神境界中去。”色彩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所有人的情感,即使在我们没有充分意识到的情况下,周围的色彩也会影响我们的情绪,甚至影响我们的工作状况。如红色给人热情、奔放,象征着喜庆、幸福;黄色代表着光明、希望、高贵;蓝色象征着和平、安静、理智等等。

色彩在电影中的出现,不仅在电影中还原了自然界的丰富色彩,而且增强了电影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人们在欣赏电影时感受到色彩带给他们不同的心理感受。如要表现一种喜庆、欢快、愉悦的情绪情感时,我们常常运用暖色调(红、黄);而要表现一种恐惧、失望、悲伤的情绪情感时,则多用一些冷色调(黑、蓝、绿)。从心理方面看,色彩是电影中下意识元素。它有强烈的情绪性,所诉诸的不是意识和知性,而是表现性和气氛。不同颜色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对电影的色彩运用来说,起主要作用的还是色彩的感受性。既然不同的色彩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那么色彩就可以去影响观众的感受,这正是电影运用色彩的依据,也是电影发掘色彩的艺术可能性的前提。 色彩是电影的一种视觉语言形态。作为语言来讲述故事的电影无非有两种语言形式——听觉语言和视觉语言。色彩在电影中无疑是作为视觉语言元素被编码的。一方面,它同其它语言元素一样,具有象征、比喻、重复和省略等语言修辞功能。另一方面,这些修辞功能是通过视觉语言的特殊表意系统来完成的。如:现代电影的色彩往往是通过对人物场景空间的色彩布局和构成、视觉气氛的渲染、画面构图的经营、色彩运动的变化,使观众从强烈的视觉影像中感受某种超出影片故事情节之外的内容。因此现代电影导演更注重影片视觉造型语言传递信息的作用与功能。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观众的日益挑剔,无论是在现实主义风格的影片中,还是在形式主义、表现主义风格的影片中,色彩变成了无可取代的电影艺术语言,既传递情感,又表现思想,既烘托气氛,又体现风格。色彩成就了中外电影人的梦想,提升了观众的审美层次。色彩是影象时代和历史进程中的催化剂,有了它,电影世界及世界的电影才有了看不尽的主题。

在当代电影中,色彩最初级的运用就是叙述事物,交代环境,增强视觉形象。这种色彩的运用是从绘画、摄影等平面艺术中借鉴过来的。这里的色彩是视觉表达的一个因素,它和影片中的形象等诸元素一起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影片的框架,影片中的一切情节和故事都是在这个框架中发生、发展的。这也就是说,色彩是构建影片的基本要素之一。

著名摄影师斯托拉罗曾说:

约翰内斯o伊顿在他的《色彩艺术》中指出,色彩美学可以从印象(视觉上)、表现(情感上)和结构(象征上)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色彩作为一种视觉元素进入电影之初,只是为了满足人们在银幕上复制物质现实的愿望,正所谓百分之百的天然色彩

色彩象征无疑是表达影片意义的高度凝练而富有潜在的方式。在伯格曼的《呼喊与细语》里,那房间的红色令人印象深刻,仿佛是人的心脏,穿白袍的女人像来往于心室心房之间。正是在这内心般的空间里,艾格尼斯和她的姊妹们同受煎熬。

在中国当代电影中,第五代导演是运用色彩象征的代表人物。陈凯歌导演的《黄土地》运用土黄色调来表现黄土高原的贫瘠,象征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在与大自然对抗,寻找自己的幸福的时候,很多人是无法逃脱被大自然吞噬的命运的。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通篇采用红色调,连透明的高粱酒也带上了血红色。通过影片的红色象征,张艺谋向我们展示了东北人的粗犷豪爽和东北人的血性,也展现了中华民族面对外来侵略的英勇不屈和顽强抵抗。

基耶斯洛夫斯基同样是一位善长象征地运用色彩的导演,他注重用不同色的光投射在人脸上以产生层次丰富的变化。《三色》之中数《蓝色》对影片的基调色最强调,蓝色的游泳池,蓝色的棒棒糖纸,缀着蓝色水晶珠子的灯饰,能一施笔墨的地方都不放过。然而漆成蓝色的房间显然最惹眼,并且他也多次渲染不同的光映在朱丽叶特·比诺什脸上的效果,表达她深陷于失去丈夫和女儿的悲痛中无法自拔的内心。《红色》中亮丽的女大学生瓦伦婷出现在红色的大幅广告牌上,基斯洛夫斯基按排了一位法律系的学生的重复出现,他住在瓦伦婷对街,但他们并不相识。每次他出场总会有一片红色在画面一角显露,一辆红色的轿车,一扇红色的门面,抑或一角红色的屋檐。我们通常是通过瓦伦婷的视角看到他匆匆进出的身影,他们周围的红色仿佛在暗示一份机缘近在咫尺。《薇罗尼卡的双重生命》整个运用了金黄色影调,光影斑驳,象征着一个女孩的细腻敏感的心理空间,影片整体都用了金黄色的滤色镜,所以看起来整个影调很温暖,是一种很平和的温暖,虽然它讲述的是一个忧伤的故事。法国的薇罗尼卡在屋子里被对面房子小男孩反射的耀目的红色光影唤醒,红光投射在她脸上,美伦美奂。克拉科夫的薇罗尼卡在雨中跑过水洼,逆光的镜头渲染出她出尘的美丽。晕黄的影子里薇罗尼卡在空灵的歌声中姗姗走来,她的书散落满地,正是那个两人相遇的经典场面。薇罗尼卡主观视点的镜头述尽了存在主义的意蕴。急速运动、旋转,时空的面具开始模糊,她们默默对视,人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人此在的荒诞,都在广场上薇罗尼卡茫然无助的表情和仓皇奔跑的人们身上散溢出来。

大卫·林奇的电影常常带有魔幻的成分,《蓝丝绒》里杰弗里偷窥多萝茜,她穿着蓝色的丝绒睡袍,涂着蓝色的眼影,红唇熠熠,显得神秘而诡异,那只被割下来的爬着蚂蚁的耳朵,与死人久久地身处一室„„在大卫·林奇之前也许没有导演曾那样冷酷地表现过受虐和畸形的情欲。

在人的视觉世界里,色彩是情感的象征。人们在生活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一些色彩习惯,会使得一些色彩感觉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永恒和象征。在电影中,往往会通过人们对色彩存在的一些固定联想而设计影片的色彩。比如“红色在中国多数代表喜庆,在西方则象征青春、热情、温暖、生命、鲜血、火、爱情、情欲„„;绿色象征生命、健康、和平、希望;黄色象征希望、收获、丰硕、甜美、香酥;蓝色神秘、悠久、沉静、理智、博大„„

在《英雄》中,白色象征最美丽的死亡,蓝色象征最崇高的较量,红色象征最织热的生命,绿色象征最宁静的回忆,图像学上,除去文化传统的一些出入,黑色象征最博大的

胸怀,也往往是忧伤和严肃的符号,红色则是“火和血的颜色,它可以作为任何尖锐猛烈的东西的隐喻。因而,红色在我们的交通代码中被选为‘停顿’的代码符号和政治中革命党的标志并非出于偶然。”蓝色更适合表现感情上的哀婉,这一点毋庸赘述。安东尼奥尼的《红色沙漠》被称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彩色电影,因为安东尼奥尼象一个画家那样处理色彩,他使用了不同技巧来分离与构成色彩,以期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现实,一种与主要人物朱丽娅娜的心理状态一致的现实。黄色的浓烟、蓝色的海、红色的巨型钢铁机械和房间,绿色的田野显示出安东尼奥尼对工业文明的理性思考。他对色彩的处理恰如冷抽象画家蒙德里安;伯格曼的《呼喊与细语》里,那房间的红色令人印象深刻,仿佛是人的心脏,穿白袍的女人像来往于心室心房之间。正是在这内心般的空间里,艾格尼斯和她的姊妹们同受煎熬;执迷地用色彩来表达象征意义的作品还有黑泽明的《梦》,库布里克的《发条桔子》。显而易见,在人的视觉世界里,色彩是情感的象征。

在电影中,单一色彩并不能有所作为。色彩只有进入到结构层面才具有审美价值,只有在各个局部色调的相互关系(或者我们也可以称之为语境)中我们才能正确地理解它的意义。爱森斯坦说:除非我们能够感觉出贯穿整个影片的色彩运动的“线索”,否则我们就很难对电影中的色彩有所作为。

然而近年来也有作者不满足于仅仅在象征的层面上使用色彩,他们直接尝试用色彩来编码。

在格林纳威的影片《厨师、窃贼,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中色彩是被编码了的,这种符码化通常包含一种整体性:蓝色--停车场,绿色--厨房,红色--餐厅,白色--卫生间,黄色--医院,金色--藏书间。在一些访谈中格林那威已谈到了这些颜色的隐喻意义。可是色彩在运作时整个跟误察错看有关。例如,影片开始时艾伯特骂乔治娜穿什么黑衣服,她说穿着蓝衣服。事实上在餐厅里她穿的是红的,而在白色的卫生间她的衣服又变白了,还带着黑色的羽饰(她看起来象是《去年在马里安巴》里的德尔芬o塞丽)。这种

色彩是人类思想的载体,对人类情感的传达,作为电影的语言,也是电影的灵魂和精髓,是一部电影脱颖而出的利器。色彩的运用还起了烘托影片气氛,表达感情的作用。尽管近代以来的人们被告知:色彩只是眼睛玩弄的魔术,物体是没有色彩的,当日光照射到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时,这个物体按照其分子结构吸收某些波长而反射出另一些波长,这些被反射出来的波长在人的眼睛里就被感知为某种色彩。色彩在电影中更象是一位“情感的演说家”,它作为人类情感的载体,连接着“编剧”、“导演”、“电影”、“观众”。这种连接是一种情感沟通的互动交流,在电影的产生过程中,巧妙的运用色彩的情感表现规律,充分发挥色彩的各种心理特征。如:影片《海底总动员》中尼姆和爸爸到海底学

校的一组镜头,用各种绚丽的橘红色、粉紫色、大红色、草绿色、鹅黄色、粉红色、宝蓝色等色彩来装点画面,营造出一种美妙、斑斓、安全、和谐、活跃的气氛;而当尼姆不听从爸爸的劝告执意要离开大家去那艘大船边冒险的时候,画面一下子变成以深蓝色为主的大面积海水,这其中掩映着尼姆那娇小的朱红色身躯,形成冷色(深蓝色)与暖色(朱红色)色性上与面积上的强烈对比,使观众的心为之收紧,那一片深蓝色的水域和远处灰黑色的模糊的大船底部预示了一种莫名的危险。在这组镜头中色彩对剧情的推动与演进作用是显见的,从开始的兴奋、喜悦到后来的恐惧、紧张,除了故事本身的睛节以外,色彩心理学上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可见动画片中色彩的运用对于调节观众情绪和增进剧情的发展起了不可小视的作用。大师张艺谋的《英雄》的大色块中就包含着想传达给观众的情绪,影片先后出现了红、蓝、白、绿、黑五种色彩,每种画面色调都有不同的喻意,对推动故事发展,刻画人物性格都起到了烘托作用。红色的基调向观众传达了无名心中的躁动,红色的故事中包含了忌妒、怒火、痛苦,这一段在飞雪将如月斩杀后满天黄叶变成红色达到极致;蓝色的故事中包含了平静、爱情、牺牲,在无名和残剑水上的激斗后残剑守护在飞雪身边时达到极致。柔和的绿色也为几乎真实的描述添加了一些祥和;绿色的故事里包含了超脱、浪漫、博爱,这一段在残剑放弃刺杀秦王,秦宫无尽的绿纱缓缓落下时达到了极致。由于有了色彩上的时代分隔,使观众在理解故事情节上减轻了压力;白色和黑色才是最后真实影片要表达的故事;由于有了色彩上的时代分隔,影片传达给观众的感情有着很大的差别,观众也丛中感受到红色的冶艳、绿色的浪漫、蓝色的质朴、白色的伤心、黑色的绝望,同时也使观众在理解故事情节上减轻了压力。影片所表现的色彩心理特征,引起了观众的兴趣和注意,面对这个色彩的盛宴,人们产生了种种联想,受到一种特定的情绪的感染,呈现一种积极、主动的探求心理。最终,促成了人们走进电影院看电影的行为。

色彩是构成影片场景的重要组成成分,能塑造人物的形象,表现角色内心世界的一种手段。用色彩无声地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被很多电影创作者们成功地应用在其作品当中,比如王家卫的《东邪西毒》(1999):(茫茫的苍凉大漠始终呈现出苍黄色调,行走其中的侠客孤独无依的落寞情绪便被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张国荣扮演的西毒出场时画面转为深蓝色,他始终得不到爱人的忧伤和疼痛随之流泻;而到了张曼玉,基调就变成了鲜红,红唇、红裙、红影⋯⋯如火的外表却包不住郁郁终老的心灵,怎不叫人唏嘘!又如维姆·文德斯的代表作《柏林苍穹下》(1987):影片由柏林上空一个大俯拍来拉开帷幕,这是以天使的视角

进行拍摄,黑白的色彩表现了在这个钢铁森林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疏离,同时也表达出天使与凡人的陌生与隔阂;后来天使悄悄爱上马戏团里表演空中飞人的女郎,他毅然决定放弃天使的身份变成一个普通人,此时周围的世界一下子充满了明快而鲜亮的颜色,天使坚定的决心和欢乐的心情可想而知。基耶斯洛夫斯基同样是一位善长运用色彩塑造人物的导演,在他的著名影片《维罗妮卡的双重生活》(1991)中整体运用了金黄色的滤色镜,闪闪的黄色影调为这个原本忧伤的故事增添了平和而动人的温暖气息,也象征着女孩的细腻敏感的心理空间。此外,他的作品《三色》(1993、1994)中对于色彩的运用同样达到一种堪称极致的状态:蓝色的泳池、蓝色的玻璃糖纸、缀着蓝色水晶珠子的壁灯、红色的轿车、红色的扇门、抑或一角红色的屋檐⋯⋯这些或象征着忧伤、悲痛而无法自持的内心,或暗示着一段咫尺天涯的缘分。色彩是电影造型元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帮助一部作品简洁。

色彩是进入人的视觉的第一感受,能产生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在电影中,色彩作为重要的影视语言之一,是可以说话的,它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参与影片的叙事。何为“色彩语言

事,为影片的主题、基调、故事内容、人物造型、环境造型等服务。“色彩语言

张艺谋导演在拍摄影片时,色彩运用得非常成功,从《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再到《活着》,《我的父亲母亲》等等。他都通过对画面形象的色彩设计,提炼以及选择搭配,渲染,烘托出了主题内容所需要的情绪基调和特定氛围,获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张艺谋对色彩的处理不满足于对客观世界的简单摹写与还原,还很强调色彩的象征意义和主观表现性。在《红高粱》中,观众不会忘记青纱口那一望无际的高粱地,那野性弥漫的绿色向我们张扬着自然和生命;在《菊豆》中,观众的视觉中反复出现杨家染坊里自房粱上悬挂而下的红黄布条,黄色暗含淫荡而红色却预示血腥和死亡,那布条更是给人束缚和限制的联想;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陈家大院里的大红灯笼以及灰色的高墙更是电影故事的主线,红灯笼让人想到青楼和挑逗而灰色的高墙则象征着幽闭和囚禁.这些强烈的视觉符号形成了张艺谋电影独特的风格,为张艺谋的电影增加了厚重的内涵。

在所有的颜色中,张艺谋偏爱浓郁的红色,他把对红色的运用推向了极致.

红色是最强有力的色彩, 冲击波最强,有力,强烈,最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兴奋,激动,紧张,同时给视觉以迫近感和扩张感,能引起肌肉的兴奋,热烈,冲动。由于红色的注目性和美感,它在标志,旗帜,宣传等用色中占据首位.在世界各国的国旗中,80%的国旗都有红色;传说在古代的竞技场表演前,被关进红色屋子的角斗士要比其他选手发挥得更出色.是红色点燃了他们的斗志,激起了热情.红色也常用来作为警告,危险,禁止,防火等标示用色.另外,在公用印章上可以见到红色,这时的红色代表了权威和不可侵犯.

红色的涵义很多,像喜庆,热情,热闹,温暖,活泼,艳丽,芬芳,青春,幸福,吉祥,性感,浪漫,革命,火焰,暴力,侵略,危险等都是其寓意.红色在心理上还象征激情,特别是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激情,同时还表达一种潜意识的愤怒,仇恨情绪.总之,红色是吉祥也是灾难,是战乱的标志,也是平和的象征,它把青春与死亡,崇高与淫乱,激情和欲望,热情与疯狂,神圣与亵渎这些反差几近水火难容的内涵全都混合在了一起.

红色是最有中国特色的色彩.红色在中国人心目中是喜庆,成功,吉利,忠诚和兴旺发达等义的象征.这源于古代对日神的崇拜.中国的皇族推崇红色,红色象征着特权与富足.古代达官贵人的住宅是朱门,他们穿的衣服是朱衣;乘的车子叫朱轩.在传统京剧里,关羽的一张大红脸象征着他耿直,忠义的品格.在传统婚礼上张贴的是大红喜字,给新娘遮脸的是红盖头,新娘穿的吉服是大红袄,新郎胸前佩戴的是大红花等等.这些红色服饰不但给婚礼带来喜庆的气氛,同时也暗示着新婚夫妇婚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在当代汉语里红色是政治色彩最浓的一个颜色词,象征着革命和进步.如:红旗,红军,红心,红卫兵,红色政权,又红又专等等.在文革期间,甚至用红海洋来表示革命。

中国文化喜爱和崇拜红色,还可能与文化传统中对欲望,激情的压抑相关.中国人通过对一种抽象色彩的喜爱和崇拜,迂回曲折地表达了一种内心深处隐秘的欲望。《红高 粱》以浓烈的色彩,豪放的风格,呼唤中华民族激扬昂奋的民族精神,用电影的方式对传统观念发起有力的猛攻和挑战。融叙事与抒情、写实与写意于一体,发挥了电影语言的独特魅力。张艺谋导演的的影片《红高梁》在1988年2月23日西柏林第三十八届国际电影节上荣获最高奖——“金熊奖”。

色彩在电影中的影响作用

当电影从黑白片进入到彩色片时代,意味着电影的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因为银幕影像发生质的变化,彩色影像成为银幕空间的主体,电影色彩从此成为电影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什么是色彩呢?色彩是人与物的自然特征。色彩是从原始时代就存在的概念,是原始的无色彩光线及其相对物无色彩黑暗的产儿。色彩是--视觉艺术,根据再现美学原则,视觉艺术的本性应是物质现实的复原,强调视觉真实性;而根据表现美学原则,视觉艺术的图像则更重视表现心灵及激发心灵的功能,注重视觉表现性。歌德曾说过:“色彩是太阳神头顶的光环,大自然脸上的红晕,人类心灵的震栗。

色彩在客观上是对人们的一种刺激和象征,在主观上又是一种反应与行为。伊 顿在《色彩艺术》中指出:“色彩效果不仅在视觉上,而且在心理上应该有体会和理解⋯⋯它能把崇拜者的梦想转化到一个精神境界中去。”色彩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所有人的情感,即使在我们没有充分意识到的情况下,周围的色彩也会影响我们的情绪,甚至影响我们的工作状况。如红色给人热情、奔放,象征着喜庆、幸福;黄色代表着光明、希望、高贵;蓝色象征着和平、安静、理智等等。

色彩在电影中的出现,不仅在电影中还原了自然界的丰富色彩,而且增强了电影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人们在欣赏电影时感受到色彩带给他们不同的心理感受。如要表现一种喜庆、欢快、愉悦的情绪情感时,我们常常运用暖色调(红、黄);而要表现一种恐惧、失望、悲伤的情绪情感时,则多用一些冷色调(黑、蓝、绿)。从心理方面看,色彩是电影中下意识元素。它有强烈的情绪性,所诉诸的不是意识和知性,而是表现性和气氛。不同颜色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对电影的色彩运用来说,起主要作用的还是色彩的感受性。既然不同的色彩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那么色彩就可以去影响观众的感受,这正是电影运用色彩的依据,也是电影发掘色彩的艺术可能性的前提。 色彩是电影的一种视觉语言形态。作为语言来讲述故事的电影无非有两种语言形式——听觉语言和视觉语言。色彩在电影中无疑是作为视觉语言元素被编码的。一方面,它同其它语言元素一样,具有象征、比喻、重复和省略等语言修辞功能。另一方面,这些修辞功能是通过视觉语言的特殊表意系统来完成的。如:现代电影的色彩往往是通过对人物场景空间的色彩布局和构成、视觉气氛的渲染、画面构图的经营、色彩运动的变化,使观众从强烈的视觉影像中感受某种超出影片故事情节之外的内容。因此现代电影导演更注重影片视觉造型语言传递信息的作用与功能。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观众的日益挑剔,无论是在现实主义风格的影片中,还是在形式主义、表现主义风格的影片中,色彩变成了无可取代的电影艺术语言,既传递情感,又表现思想,既烘托气氛,又体现风格。色彩成就了中外电影人的梦想,提升了观众的审美层次。色彩是影象时代和历史进程中的催化剂,有了它,电影世界及世界的电影才有了看不尽的主题。

在当代电影中,色彩最初级的运用就是叙述事物,交代环境,增强视觉形象。这种色彩的运用是从绘画、摄影等平面艺术中借鉴过来的。这里的色彩是视觉表达的一个因素,它和影片中的形象等诸元素一起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影片的框架,影片中的一切情节和故事都是在这个框架中发生、发展的。这也就是说,色彩是构建影片的基本要素之一。

著名摄影师斯托拉罗曾说:

约翰内斯o伊顿在他的《色彩艺术》中指出,色彩美学可以从印象(视觉上)、表现(情感上)和结构(象征上)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色彩作为一种视觉元素进入电影之初,只是为了满足人们在银幕上复制物质现实的愿望,正所谓百分之百的天然色彩

色彩象征无疑是表达影片意义的高度凝练而富有潜在的方式。在伯格曼的《呼喊与细语》里,那房间的红色令人印象深刻,仿佛是人的心脏,穿白袍的女人像来往于心室心房之间。正是在这内心般的空间里,艾格尼斯和她的姊妹们同受煎熬。

在中国当代电影中,第五代导演是运用色彩象征的代表人物。陈凯歌导演的《黄土地》运用土黄色调来表现黄土高原的贫瘠,象征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在与大自然对抗,寻找自己的幸福的时候,很多人是无法逃脱被大自然吞噬的命运的。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通篇采用红色调,连透明的高粱酒也带上了血红色。通过影片的红色象征,张艺谋向我们展示了东北人的粗犷豪爽和东北人的血性,也展现了中华民族面对外来侵略的英勇不屈和顽强抵抗。

基耶斯洛夫斯基同样是一位善长象征地运用色彩的导演,他注重用不同色的光投射在人脸上以产生层次丰富的变化。《三色》之中数《蓝色》对影片的基调色最强调,蓝色的游泳池,蓝色的棒棒糖纸,缀着蓝色水晶珠子的灯饰,能一施笔墨的地方都不放过。然而漆成蓝色的房间显然最惹眼,并且他也多次渲染不同的光映在朱丽叶特·比诺什脸上的效果,表达她深陷于失去丈夫和女儿的悲痛中无法自拔的内心。《红色》中亮丽的女大学生瓦伦婷出现在红色的大幅广告牌上,基斯洛夫斯基按排了一位法律系的学生的重复出现,他住在瓦伦婷对街,但他们并不相识。每次他出场总会有一片红色在画面一角显露,一辆红色的轿车,一扇红色的门面,抑或一角红色的屋檐。我们通常是通过瓦伦婷的视角看到他匆匆进出的身影,他们周围的红色仿佛在暗示一份机缘近在咫尺。《薇罗尼卡的双重生命》整个运用了金黄色影调,光影斑驳,象征着一个女孩的细腻敏感的心理空间,影片整体都用了金黄色的滤色镜,所以看起来整个影调很温暖,是一种很平和的温暖,虽然它讲述的是一个忧伤的故事。法国的薇罗尼卡在屋子里被对面房子小男孩反射的耀目的红色光影唤醒,红光投射在她脸上,美伦美奂。克拉科夫的薇罗尼卡在雨中跑过水洼,逆光的镜头渲染出她出尘的美丽。晕黄的影子里薇罗尼卡在空灵的歌声中姗姗走来,她的书散落满地,正是那个两人相遇的经典场面。薇罗尼卡主观视点的镜头述尽了存在主义的意蕴。急速运动、旋转,时空的面具开始模糊,她们默默对视,人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人此在的荒诞,都在广场上薇罗尼卡茫然无助的表情和仓皇奔跑的人们身上散溢出来。

大卫·林奇的电影常常带有魔幻的成分,《蓝丝绒》里杰弗里偷窥多萝茜,她穿着蓝色的丝绒睡袍,涂着蓝色的眼影,红唇熠熠,显得神秘而诡异,那只被割下来的爬着蚂蚁的耳朵,与死人久久地身处一室„„在大卫·林奇之前也许没有导演曾那样冷酷地表现过受虐和畸形的情欲。

在人的视觉世界里,色彩是情感的象征。人们在生活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一些色彩习惯,会使得一些色彩感觉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永恒和象征。在电影中,往往会通过人们对色彩存在的一些固定联想而设计影片的色彩。比如“红色在中国多数代表喜庆,在西方则象征青春、热情、温暖、生命、鲜血、火、爱情、情欲„„;绿色象征生命、健康、和平、希望;黄色象征希望、收获、丰硕、甜美、香酥;蓝色神秘、悠久、沉静、理智、博大„„

在《英雄》中,白色象征最美丽的死亡,蓝色象征最崇高的较量,红色象征最织热的生命,绿色象征最宁静的回忆,图像学上,除去文化传统的一些出入,黑色象征最博大的

胸怀,也往往是忧伤和严肃的符号,红色则是“火和血的颜色,它可以作为任何尖锐猛烈的东西的隐喻。因而,红色在我们的交通代码中被选为‘停顿’的代码符号和政治中革命党的标志并非出于偶然。”蓝色更适合表现感情上的哀婉,这一点毋庸赘述。安东尼奥尼的《红色沙漠》被称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彩色电影,因为安东尼奥尼象一个画家那样处理色彩,他使用了不同技巧来分离与构成色彩,以期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现实,一种与主要人物朱丽娅娜的心理状态一致的现实。黄色的浓烟、蓝色的海、红色的巨型钢铁机械和房间,绿色的田野显示出安东尼奥尼对工业文明的理性思考。他对色彩的处理恰如冷抽象画家蒙德里安;伯格曼的《呼喊与细语》里,那房间的红色令人印象深刻,仿佛是人的心脏,穿白袍的女人像来往于心室心房之间。正是在这内心般的空间里,艾格尼斯和她的姊妹们同受煎熬;执迷地用色彩来表达象征意义的作品还有黑泽明的《梦》,库布里克的《发条桔子》。显而易见,在人的视觉世界里,色彩是情感的象征。

在电影中,单一色彩并不能有所作为。色彩只有进入到结构层面才具有审美价值,只有在各个局部色调的相互关系(或者我们也可以称之为语境)中我们才能正确地理解它的意义。爱森斯坦说:除非我们能够感觉出贯穿整个影片的色彩运动的“线索”,否则我们就很难对电影中的色彩有所作为。

然而近年来也有作者不满足于仅仅在象征的层面上使用色彩,他们直接尝试用色彩来编码。

在格林纳威的影片《厨师、窃贼,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中色彩是被编码了的,这种符码化通常包含一种整体性:蓝色--停车场,绿色--厨房,红色--餐厅,白色--卫生间,黄色--医院,金色--藏书间。在一些访谈中格林那威已谈到了这些颜色的隐喻意义。可是色彩在运作时整个跟误察错看有关。例如,影片开始时艾伯特骂乔治娜穿什么黑衣服,她说穿着蓝衣服。事实上在餐厅里她穿的是红的,而在白色的卫生间她的衣服又变白了,还带着黑色的羽饰(她看起来象是《去年在马里安巴》里的德尔芬o塞丽)。这种

色彩是人类思想的载体,对人类情感的传达,作为电影的语言,也是电影的灵魂和精髓,是一部电影脱颖而出的利器。色彩的运用还起了烘托影片气氛,表达感情的作用。尽管近代以来的人们被告知:色彩只是眼睛玩弄的魔术,物体是没有色彩的,当日光照射到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时,这个物体按照其分子结构吸收某些波长而反射出另一些波长,这些被反射出来的波长在人的眼睛里就被感知为某种色彩。色彩在电影中更象是一位“情感的演说家”,它作为人类情感的载体,连接着“编剧”、“导演”、“电影”、“观众”。这种连接是一种情感沟通的互动交流,在电影的产生过程中,巧妙的运用色彩的情感表现规律,充分发挥色彩的各种心理特征。如:影片《海底总动员》中尼姆和爸爸到海底学

校的一组镜头,用各种绚丽的橘红色、粉紫色、大红色、草绿色、鹅黄色、粉红色、宝蓝色等色彩来装点画面,营造出一种美妙、斑斓、安全、和谐、活跃的气氛;而当尼姆不听从爸爸的劝告执意要离开大家去那艘大船边冒险的时候,画面一下子变成以深蓝色为主的大面积海水,这其中掩映着尼姆那娇小的朱红色身躯,形成冷色(深蓝色)与暖色(朱红色)色性上与面积上的强烈对比,使观众的心为之收紧,那一片深蓝色的水域和远处灰黑色的模糊的大船底部预示了一种莫名的危险。在这组镜头中色彩对剧情的推动与演进作用是显见的,从开始的兴奋、喜悦到后来的恐惧、紧张,除了故事本身的睛节以外,色彩心理学上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可见动画片中色彩的运用对于调节观众情绪和增进剧情的发展起了不可小视的作用。大师张艺谋的《英雄》的大色块中就包含着想传达给观众的情绪,影片先后出现了红、蓝、白、绿、黑五种色彩,每种画面色调都有不同的喻意,对推动故事发展,刻画人物性格都起到了烘托作用。红色的基调向观众传达了无名心中的躁动,红色的故事中包含了忌妒、怒火、痛苦,这一段在飞雪将如月斩杀后满天黄叶变成红色达到极致;蓝色的故事中包含了平静、爱情、牺牲,在无名和残剑水上的激斗后残剑守护在飞雪身边时达到极致。柔和的绿色也为几乎真实的描述添加了一些祥和;绿色的故事里包含了超脱、浪漫、博爱,这一段在残剑放弃刺杀秦王,秦宫无尽的绿纱缓缓落下时达到了极致。由于有了色彩上的时代分隔,使观众在理解故事情节上减轻了压力;白色和黑色才是最后真实影片要表达的故事;由于有了色彩上的时代分隔,影片传达给观众的感情有着很大的差别,观众也丛中感受到红色的冶艳、绿色的浪漫、蓝色的质朴、白色的伤心、黑色的绝望,同时也使观众在理解故事情节上减轻了压力。影片所表现的色彩心理特征,引起了观众的兴趣和注意,面对这个色彩的盛宴,人们产生了种种联想,受到一种特定的情绪的感染,呈现一种积极、主动的探求心理。最终,促成了人们走进电影院看电影的行为。

色彩是构成影片场景的重要组成成分,能塑造人物的形象,表现角色内心世界的一种手段。用色彩无声地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被很多电影创作者们成功地应用在其作品当中,比如王家卫的《东邪西毒》(1999):(茫茫的苍凉大漠始终呈现出苍黄色调,行走其中的侠客孤独无依的落寞情绪便被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张国荣扮演的西毒出场时画面转为深蓝色,他始终得不到爱人的忧伤和疼痛随之流泻;而到了张曼玉,基调就变成了鲜红,红唇、红裙、红影⋯⋯如火的外表却包不住郁郁终老的心灵,怎不叫人唏嘘!又如维姆·文德斯的代表作《柏林苍穹下》(1987):影片由柏林上空一个大俯拍来拉开帷幕,这是以天使的视角

进行拍摄,黑白的色彩表现了在这个钢铁森林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疏离,同时也表达出天使与凡人的陌生与隔阂;后来天使悄悄爱上马戏团里表演空中飞人的女郎,他毅然决定放弃天使的身份变成一个普通人,此时周围的世界一下子充满了明快而鲜亮的颜色,天使坚定的决心和欢乐的心情可想而知。基耶斯洛夫斯基同样是一位善长运用色彩塑造人物的导演,在他的著名影片《维罗妮卡的双重生活》(1991)中整体运用了金黄色的滤色镜,闪闪的黄色影调为这个原本忧伤的故事增添了平和而动人的温暖气息,也象征着女孩的细腻敏感的心理空间。此外,他的作品《三色》(1993、1994)中对于色彩的运用同样达到一种堪称极致的状态:蓝色的泳池、蓝色的玻璃糖纸、缀着蓝色水晶珠子的壁灯、红色的轿车、红色的扇门、抑或一角红色的屋檐⋯⋯这些或象征着忧伤、悲痛而无法自持的内心,或暗示着一段咫尺天涯的缘分。色彩是电影造型元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帮助一部作品简洁。

色彩是进入人的视觉的第一感受,能产生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在电影中,色彩作为重要的影视语言之一,是可以说话的,它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参与影片的叙事。何为“色彩语言

事,为影片的主题、基调、故事内容、人物造型、环境造型等服务。“色彩语言

张艺谋导演在拍摄影片时,色彩运用得非常成功,从《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再到《活着》,《我的父亲母亲》等等。他都通过对画面形象的色彩设计,提炼以及选择搭配,渲染,烘托出了主题内容所需要的情绪基调和特定氛围,获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张艺谋对色彩的处理不满足于对客观世界的简单摹写与还原,还很强调色彩的象征意义和主观表现性。在《红高粱》中,观众不会忘记青纱口那一望无际的高粱地,那野性弥漫的绿色向我们张扬着自然和生命;在《菊豆》中,观众的视觉中反复出现杨家染坊里自房粱上悬挂而下的红黄布条,黄色暗含淫荡而红色却预示血腥和死亡,那布条更是给人束缚和限制的联想;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陈家大院里的大红灯笼以及灰色的高墙更是电影故事的主线,红灯笼让人想到青楼和挑逗而灰色的高墙则象征着幽闭和囚禁.这些强烈的视觉符号形成了张艺谋电影独特的风格,为张艺谋的电影增加了厚重的内涵。

在所有的颜色中,张艺谋偏爱浓郁的红色,他把对红色的运用推向了极致.

红色是最强有力的色彩, 冲击波最强,有力,强烈,最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兴奋,激动,紧张,同时给视觉以迫近感和扩张感,能引起肌肉的兴奋,热烈,冲动。由于红色的注目性和美感,它在标志,旗帜,宣传等用色中占据首位.在世界各国的国旗中,80%的国旗都有红色;传说在古代的竞技场表演前,被关进红色屋子的角斗士要比其他选手发挥得更出色.是红色点燃了他们的斗志,激起了热情.红色也常用来作为警告,危险,禁止,防火等标示用色.另外,在公用印章上可以见到红色,这时的红色代表了权威和不可侵犯.

红色的涵义很多,像喜庆,热情,热闹,温暖,活泼,艳丽,芬芳,青春,幸福,吉祥,性感,浪漫,革命,火焰,暴力,侵略,危险等都是其寓意.红色在心理上还象征激情,特别是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激情,同时还表达一种潜意识的愤怒,仇恨情绪.总之,红色是吉祥也是灾难,是战乱的标志,也是平和的象征,它把青春与死亡,崇高与淫乱,激情和欲望,热情与疯狂,神圣与亵渎这些反差几近水火难容的内涵全都混合在了一起.

红色是最有中国特色的色彩.红色在中国人心目中是喜庆,成功,吉利,忠诚和兴旺发达等义的象征.这源于古代对日神的崇拜.中国的皇族推崇红色,红色象征着特权与富足.古代达官贵人的住宅是朱门,他们穿的衣服是朱衣;乘的车子叫朱轩.在传统京剧里,关羽的一张大红脸象征着他耿直,忠义的品格.在传统婚礼上张贴的是大红喜字,给新娘遮脸的是红盖头,新娘穿的吉服是大红袄,新郎胸前佩戴的是大红花等等.这些红色服饰不但给婚礼带来喜庆的气氛,同时也暗示着新婚夫妇婚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在当代汉语里红色是政治色彩最浓的一个颜色词,象征着革命和进步.如:红旗,红军,红心,红卫兵,红色政权,又红又专等等.在文革期间,甚至用红海洋来表示革命。

中国文化喜爱和崇拜红色,还可能与文化传统中对欲望,激情的压抑相关.中国人通过对一种抽象色彩的喜爱和崇拜,迂回曲折地表达了一种内心深处隐秘的欲望。《红高 粱》以浓烈的色彩,豪放的风格,呼唤中华民族激扬昂奋的民族精神,用电影的方式对传统观念发起有力的猛攻和挑战。融叙事与抒情、写实与写意于一体,发挥了电影语言的独特魅力。张艺谋导演的的影片《红高梁》在1988年2月23日西柏林第三十八届国际电影节上荣获最高奖——“金熊奖”。


相关文章

  • 微电影中的色彩与光线对观众情绪的影响
  • [摘 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大发展,微电影成为一个新兴的传播产业,微电影有着电影般细腻的画面效果又依托着传播广泛的网络为载体,已然成为电影艺术中一朵奇葩.本文以近年来较为流行的微电影作为切入点,将微电影中的色彩与光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实证分析的 ...查看


  • 电影摄影应用美学目录+自己总结知识点
  • 目 录 序言 内容概要 第一章通过媒介比较研究来认识电影摄影 第一节绘画与电影摄影 1. 造型的关联性 "电影摄影"和"西方古典绘画主义"互通之处构图.色彩.造型 Eg :<乱世佳人>受古 ...查看


  • 影视心理学
  • 影视心理学 第一章 一.教学要求:理解感觉和知觉,知觉的特性和种类,掌握眼睛运动的基本形式与特征,并能够理解运动的知觉以及影视中的动觉创造. 1.感觉:人的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大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知觉是在感觉 ...查看


  • 电影色彩的情感作用
  • 电影色彩的情感作用 摘 要:著名的摄影师斯托拉罗曾经说过:"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我们使用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运用光与影象征生与死的冲突一样."可见,色彩在电影中的作用不可小视.它作为一种表现因素存在于电影艺术 ...查看


  • 电影结构新论
  • 2006年第3期(总第138期)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Fujian N ormal U niversity (P 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No 13 ...查看


  • "少即是多"--极简主义电影海报设计研究
  • "少即是多"--极简主义电影海报设计研究 ■刘云玲 摘 要 海报又称招贴,是以印刷为主张,贴在公共场所传播活动信息或理念的视觉艺术形式.由于海报是一种信息传递的艺术,是一种大众化的宣传工具.海报设计必须有相当的号召力与艺 ...查看


  • 输入标题浅谈美术在电影摄制中的作用
  • 今天,电影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较为普遍的文化传播方式.当我们欣赏完一部大片,无不惊叹其拍摄制作手段的精良与导演独具匠心的表达.其实,每一部成功的电影,都有一批优秀的美术团队在做大量而繁杂的幕后工作,高质量的电影美术设计是一部电影取得成功的 ...查看


  • 影评写作艺术
  • 一.影视评论的含义 它是艺术评论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某种思想原则和审美标准对影视艺术进行理性分析和科学评价的一种艺术研究活动.它以具体的影片和电视剧创作为其研究对象,评美析丑,褒优贬劣,探索揭示其成败得失的规律. 第二章 影评的特征 ...查看


  • 细节表现在动画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 摘 要: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最能打动大众的往往是细节,动画作品的情感表达也体现在其各方面细节的捕捉和表现上.动画作品中角色的刻画,之所以能够活灵活现,关键就在于细节的表现,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彰显角色的个性.细节表现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动画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