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侧移观测:测小角法,极坐标法,
当要观测某一特定方向(譬如垂直于基坑维护体方向)的位移时,经常采用视准线法、小角度法等观测方法。另外还有极坐标法。
测小角法:
原理:如下图所示,如需观测某方向上的水平位移PP′,在监测区域一定距离以外选定工作基点A ,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应尽量与工作基点在一条直线上。沿监测点与基准点连线方向在一定远处(100~200m)选定一个控制点B ,作为零方向。在B 点安置觇牌,用测回法观测水平角BAP ,测定一段时间内观测点与基准点连线与零方向间角度变化值,根据δ=△β*D/ρ(式中D 为观测点P 至工作基点A 的距离,ρ=206265)计算水平位移。
优点:此方法简单易行,便于实地操作,精度较高。
不足:须场地较为开阔,基准点应该离开监测区域一定的距离之外,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
极坐标法
原理: 在已知点A 安置仪器,后视点为另一已知点B ,通过测得AB —AP 的角度以及A 点至P 点的距离,计算得出P 点坐标。设A 点坐标为A (XA ,YA ),A —B 的方位角为αA-B ,则P 点坐标P (XP ,YP )的计算公式为:
XP=XA+S*cos(αA-B+β)
YP=XA+S*sin(αA-B +β)
由微分公式可得:
△Xp= cos(αA-B+β)*△S- sin(αA-B+β)*S*△β/ρ
△Yp= sin(αA-B+β)*△S+ cos(αA-B+β)*S*△β/ρ
ρ=206265。
现场实际操作方法:
现场选定一个固定工作基点A 作为测站点,假设初始坐标值;选定接近于正北方向某一固定点为后视点B ;
全站仪操作:
1、按 ANG 键,进入测角模式,瞄准后视点 B 。
2、按 OSET ,设置水平读数为:0°00ˊ00。
3、按 键, 进入坐标测量模式。按 P↓, 进入第 2 页。
4、按 OCC ,分别在 N 、 E 、 Z 输入测站坐标( XA ,YA ,HA )。
5、按 P↓,进入第 2 页,在 INS.HT 栏,输入仪器高。
6、按 P↓,进入第 2 页,在 R.HT 栏,输入 B 点处的棱镜高。
7、瞄准变形观测点C ,按 MEAS ,得 C 点的( XC,YC ,HC )。
可以计算出观测点的坐标变化量△X=△XC-△XA, △Y=△YC-△YA, 根据现场观测点位的布置来判断水平位移的变化趋向。
优点:使用方便,尤其是利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可以直接测得坐标,简单快速。
不足:精度较低,适用于精度不是很高的水平位移监测工作。
基坑侧移观测:测小角法,极坐标法,
当要观测某一特定方向(譬如垂直于基坑维护体方向)的位移时,经常采用视准线法、小角度法等观测方法。另外还有极坐标法。
测小角法:
原理:如下图所示,如需观测某方向上的水平位移PP′,在监测区域一定距离以外选定工作基点A ,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应尽量与工作基点在一条直线上。沿监测点与基准点连线方向在一定远处(100~200m)选定一个控制点B ,作为零方向。在B 点安置觇牌,用测回法观测水平角BAP ,测定一段时间内观测点与基准点连线与零方向间角度变化值,根据δ=△β*D/ρ(式中D 为观测点P 至工作基点A 的距离,ρ=206265)计算水平位移。
优点:此方法简单易行,便于实地操作,精度较高。
不足:须场地较为开阔,基准点应该离开监测区域一定的距离之外,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
极坐标法
原理: 在已知点A 安置仪器,后视点为另一已知点B ,通过测得AB —AP 的角度以及A 点至P 点的距离,计算得出P 点坐标。设A 点坐标为A (XA ,YA ),A —B 的方位角为αA-B ,则P 点坐标P (XP ,YP )的计算公式为:
XP=XA+S*cos(αA-B+β)
YP=XA+S*sin(αA-B +β)
由微分公式可得:
△Xp= cos(αA-B+β)*△S- sin(αA-B+β)*S*△β/ρ
△Yp= sin(αA-B+β)*△S+ cos(αA-B+β)*S*△β/ρ
ρ=206265。
现场实际操作方法:
现场选定一个固定工作基点A 作为测站点,假设初始坐标值;选定接近于正北方向某一固定点为后视点B ;
全站仪操作:
1、按 ANG 键,进入测角模式,瞄准后视点 B 。
2、按 OSET ,设置水平读数为:0°00ˊ00。
3、按 键, 进入坐标测量模式。按 P↓, 进入第 2 页。
4、按 OCC ,分别在 N 、 E 、 Z 输入测站坐标( XA ,YA ,HA )。
5、按 P↓,进入第 2 页,在 INS.HT 栏,输入仪器高。
6、按 P↓,进入第 2 页,在 R.HT 栏,输入 B 点处的棱镜高。
7、瞄准变形观测点C ,按 MEAS ,得 C 点的( XC,YC ,HC )。
可以计算出观测点的坐标变化量△X=△XC-△XA, △Y=△YC-△YA, 根据现场观测点位的布置来判断水平位移的变化趋向。
优点:使用方便,尤其是利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可以直接测得坐标,简单快速。
不足:精度较低,适用于精度不是很高的水平位移监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