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汇报
为了构建平安、和谐校园,岞山中心学校成立后,我们初中部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末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及相关文件要求,将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遵循“低起点、小坡度、分阶段、分层次”的原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方法,积极加强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为本学年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工作思路。 为了切实把养成教育落到实处,初中部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政教主任、教导主任、后勤主任、大团委及各班班主任为主要成员的“养成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明确的养成教育工作方案,围绕“一个核心、两个合力、三个联系”的总体工作思路开展养成教育。一个核心,即“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两个合力为“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和“全校师生的合力”;三个联系是“家校联系”、“学校、社区联系”、“班主任与学科教师联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二、规范管理,强化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训练机制。 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行为训练。
行为训练要强调持之以恒,有耐心。我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行为训练工作:
一是行为训练有侧重点,建立年级训练序列:
初一学生刚进中学,带有新鲜感和好奇感。训练重点是:贯彻《中学生守则》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认真学习、尊师守法的文明习惯,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热爱劳动的品质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如组织新生入学的行为训练,期初各年级队列训练,学习《守则和规范》,举办“查查找找”讨论会,让学生从思想上认知《守则和规范》内涵,行为上用《守则和规范》要求言行。
初二学生对中学生活已基本适应,处于生理、心理变化时期,成人感、独立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渴望自理、自立、自强,学生多数进入青春期,对异性较为关注。渴望同学间的友谊。但思想简单,是非、善恶、假丑的分辨能力还不够强,思想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这是训练的重点。
初三学生生理、心理逐步形成,思维活跃,升学与择业意识增强;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增强。但思想方法还比较片面,看问题容易绝对化,感情不够稳定。初三学生面对升学,竞争与家长的压力增大,精神负担较重,对各项活兴趣减少。双差生违纪性质趋于严重。因此,我们围绕上述内容设计了训练重点。
二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自我管理。学校设立了
“学生监督岗”,负责检查督促学生每天入校、离校的路队和纪律习惯及学生仪表习惯, 班级卫生区、教室及个人的卫生习惯, 学生课间活动、两操、就餐纪律等一日常规行为习惯等。监督岗实行每天一小结,检查评分结果及时公布;每周一例会,汇报、总结、交流监督情况,评出文明班级。评比结果在学期末纳入对班级的综合考核,作为评选先进班集体、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和班主任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之
一。同时利用社团广播站,对校园新闻、好人好事、违纪事件进行及时通报、公布,净化了育人氛围,在学生中掀起了比、学、赶、超的热潮。
三是开学初学校就制定了具体的方案和考核奖罚制度。利用开学的第一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全校各班都认真组织学生学习了《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要求自己,努力学习,争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三、拓宽训练途径,落实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内容。
(一)发挥课堂教学优势,进行“知”的教育。“知”即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懂得“是、非、善、恶、美、丑”。
1、充分利用班队、思品、晨会等课程,加强学生文明礼貌、安全卫生等常规教育宣传,引导学生做到“三别”、“四带”、“五无”。“三别”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四带”即把晚文明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五无”即地面无痰迹,
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
2、把行为规范教育贯穿在学科教学始终,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之中,做到全员参与学生养成教育管理。坚持每月第一周召开一次全体教师会议,明确本月教育主题,安排当月工作,提醒教师应注意的问题,突出重点,明确目的。
(二)组织各种团队活动,落实“行”的要求。积极开展有益的团队活动,健全学生活动阵地,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把今天和明天挂起钩来,从我做起,把理论和实践挂起钩来;从小事做起,把平凡和伟大挂起钩来。
1、通过知、比、纠、行教育系列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知”:开学第一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教会学生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什么是不良的行为习惯,哪些应该改正,哪些应该表扬,从思想上明确认识。
“比”:对照养成教育内容,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强化训练。
“纠”:发挥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作用,纠正不良行为。
“行”: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始终如一。
2、坚持每周一次班会制度,总结本周本班养成教育工作情况,安排下周工作。每月最后一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讨论会,进行一次阶段性班内总结。
3、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办好校园广播、学校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为学生创造良好
的行为环境。
4、寓“中学生常规”训练于各种活动之中。学生活动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大型的学校队会活动,是训练学生行为规范的好时机,活动中除要求学生排队出场、按次序就座、不吃零食、不扔果皮纸屑、认真听讲、有礼貌地鼓掌致谢等均有所规定。
(三)平时加强检查督促,强化“意”的训练。制订各项制度对学生加以约束,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建立健全监督网,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坚定的道德意志。
1、值周值日制度:值周值日人员由领导、教师、学生干部组成,负责检查每天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矫正,并将情况及时记录在《值周日志》、《值日登记表》和《监督岗督查情况登记表》上。值周值日人员要认真做好每天的检查、评比,一周的小结总评等工作。“值周值日制度”的实施,从细小处抓起,把行为规范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2、以安全卫生监督员为主要管理人员,每天对各班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两操、出勤、学生餐厅等情况进行督查和评比,充分发挥“监督岗”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3、形成制度,做好表彰,将养成教育推向更高层次,各班要做好养成教育的自评活动,及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鼓励,对一再不遵守《规范》、《守则》、《养成教育实施细则》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使学生能分清优劣,在赶、帮、
超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校在每学年末都开展表彰活动,鼓励先进,创建人人争上进的良好氛围。
4、做好交流工作期末开展“养成教育经验交流会”,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共同促进养成教育的发展不断完善工作方法,使本学年养成教育工作取得更大的进展。
四、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为了使我校能够真正树立起良好的校风,在社会上得到很好的声誉,学校通过多渠道、多方位不断加强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第一,政教处充分利用每周国旗下讲话和各种集合,加强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断向学生渗透良好的行为习惯思想。要求学生养成尊老爱幼、互相帮助、讲文明、讲礼貌、关心热爱集体、保护环境、讲究个人卫生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上述学生的行为习惯,德育处协同团委进行检查、登记,并纳入班级量化考核之中。
第二,学校要求各班主任充分利用班会时间,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纪律教育、理想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班主任的工作也进行了检查登记,同样是纳入班级量化考核之中。这样,既加强了班主任的责任心,又培养了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第三,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学校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教育。充分利用了校园广播、学习园地、黑板报、橱窗、公布栏对校园内的好人好事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批评,弘扬了积极、健康、向上的正
气,鞭笞了歪风邪气,这为营造良好的校风打造了很好的平台。 第四,为了配合学校开展树新风活动,校团委在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健康有益的活动。如:组织全体团员和入团积极分子进行义务劳动,帮助学校改变环境面貌;每学期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青春期健康教育等
第五,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分别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法制安全教育外,还对学生进行了假期安全教育讲座。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了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创建文明、和谐、平安的校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六,政教处每周利用时间分别对各班有问题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他们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改掉缺点和不足,搞好学习。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稳定了学生的思想情绪,促进了班风、学风、校风朝着健康向上的轨道发展。
五、加强家校联系,让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得以延续。
开辟社会教育途径,突出“情”的培养。通过正面的家庭、社会教育,使学生自觉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得到培养和强化。
我校十分重视调动校外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以提高校内教育的“巩固率”。
首先是沟通家校协作教育渠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养成教育要求学生校内校外一个样,必须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我们坚持经常性的家访制度,每学期家访面均达
100%以上(含电话访),同时注重对后进生、富裕家庭子女、贫困家庭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和其他特殊家庭子女的家访工作,及时与家长交流、探讨教育对策,以教师的“真情”和“爱心”赢得了广大家长的好评和积极配合。学校通过分发告家长书、分发对学生在家行为习惯的调查问卷,举行家长会就学生良好行为规范养成进行研讨,帮助家长端正教育思想,讲究教育方法,纠正一些家长对子女过于娇纵、或教之过严、或简单粗暴、或放任自流等不正确的教育方法,较好地使家校教育同步,巩固和提高了教育效果,从而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行为,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提供了一个最优化的家庭教育环境。
其次,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使家长充分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和表现,并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另外,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有益的义务劳动,提高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与实践能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为人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又细致的塑造灵魂、培养人的社会工程,贯穿于教育、训练、养成的全过程。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贵在坚持,我们将持之以恒地将这项工作抓好,以促进我校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汇报
岞山中心学校初中部
2014.9
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汇报
为了构建平安、和谐校园,岞山中心学校成立后,我们初中部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末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及相关文件要求,将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遵循“低起点、小坡度、分阶段、分层次”的原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方法,积极加强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为本学年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工作思路。 为了切实把养成教育落到实处,初中部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政教主任、教导主任、后勤主任、大团委及各班班主任为主要成员的“养成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明确的养成教育工作方案,围绕“一个核心、两个合力、三个联系”的总体工作思路开展养成教育。一个核心,即“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两个合力为“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和“全校师生的合力”;三个联系是“家校联系”、“学校、社区联系”、“班主任与学科教师联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二、规范管理,强化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训练机制。 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行为训练。
行为训练要强调持之以恒,有耐心。我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行为训练工作:
一是行为训练有侧重点,建立年级训练序列:
初一学生刚进中学,带有新鲜感和好奇感。训练重点是:贯彻《中学生守则》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认真学习、尊师守法的文明习惯,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热爱劳动的品质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如组织新生入学的行为训练,期初各年级队列训练,学习《守则和规范》,举办“查查找找”讨论会,让学生从思想上认知《守则和规范》内涵,行为上用《守则和规范》要求言行。
初二学生对中学生活已基本适应,处于生理、心理变化时期,成人感、独立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渴望自理、自立、自强,学生多数进入青春期,对异性较为关注。渴望同学间的友谊。但思想简单,是非、善恶、假丑的分辨能力还不够强,思想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这是训练的重点。
初三学生生理、心理逐步形成,思维活跃,升学与择业意识增强;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增强。但思想方法还比较片面,看问题容易绝对化,感情不够稳定。初三学生面对升学,竞争与家长的压力增大,精神负担较重,对各项活兴趣减少。双差生违纪性质趋于严重。因此,我们围绕上述内容设计了训练重点。
二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自我管理。学校设立了
“学生监督岗”,负责检查督促学生每天入校、离校的路队和纪律习惯及学生仪表习惯, 班级卫生区、教室及个人的卫生习惯, 学生课间活动、两操、就餐纪律等一日常规行为习惯等。监督岗实行每天一小结,检查评分结果及时公布;每周一例会,汇报、总结、交流监督情况,评出文明班级。评比结果在学期末纳入对班级的综合考核,作为评选先进班集体、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和班主任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之
一。同时利用社团广播站,对校园新闻、好人好事、违纪事件进行及时通报、公布,净化了育人氛围,在学生中掀起了比、学、赶、超的热潮。
三是开学初学校就制定了具体的方案和考核奖罚制度。利用开学的第一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全校各班都认真组织学生学习了《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要求自己,努力学习,争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三、拓宽训练途径,落实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内容。
(一)发挥课堂教学优势,进行“知”的教育。“知”即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懂得“是、非、善、恶、美、丑”。
1、充分利用班队、思品、晨会等课程,加强学生文明礼貌、安全卫生等常规教育宣传,引导学生做到“三别”、“四带”、“五无”。“三别”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四带”即把晚文明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五无”即地面无痰迹,
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
2、把行为规范教育贯穿在学科教学始终,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之中,做到全员参与学生养成教育管理。坚持每月第一周召开一次全体教师会议,明确本月教育主题,安排当月工作,提醒教师应注意的问题,突出重点,明确目的。
(二)组织各种团队活动,落实“行”的要求。积极开展有益的团队活动,健全学生活动阵地,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把今天和明天挂起钩来,从我做起,把理论和实践挂起钩来;从小事做起,把平凡和伟大挂起钩来。
1、通过知、比、纠、行教育系列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知”:开学第一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教会学生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什么是不良的行为习惯,哪些应该改正,哪些应该表扬,从思想上明确认识。
“比”:对照养成教育内容,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强化训练。
“纠”:发挥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作用,纠正不良行为。
“行”: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始终如一。
2、坚持每周一次班会制度,总结本周本班养成教育工作情况,安排下周工作。每月最后一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讨论会,进行一次阶段性班内总结。
3、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办好校园广播、学校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为学生创造良好
的行为环境。
4、寓“中学生常规”训练于各种活动之中。学生活动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大型的学校队会活动,是训练学生行为规范的好时机,活动中除要求学生排队出场、按次序就座、不吃零食、不扔果皮纸屑、认真听讲、有礼貌地鼓掌致谢等均有所规定。
(三)平时加强检查督促,强化“意”的训练。制订各项制度对学生加以约束,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建立健全监督网,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坚定的道德意志。
1、值周值日制度:值周值日人员由领导、教师、学生干部组成,负责检查每天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矫正,并将情况及时记录在《值周日志》、《值日登记表》和《监督岗督查情况登记表》上。值周值日人员要认真做好每天的检查、评比,一周的小结总评等工作。“值周值日制度”的实施,从细小处抓起,把行为规范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2、以安全卫生监督员为主要管理人员,每天对各班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两操、出勤、学生餐厅等情况进行督查和评比,充分发挥“监督岗”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3、形成制度,做好表彰,将养成教育推向更高层次,各班要做好养成教育的自评活动,及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鼓励,对一再不遵守《规范》、《守则》、《养成教育实施细则》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使学生能分清优劣,在赶、帮、
超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校在每学年末都开展表彰活动,鼓励先进,创建人人争上进的良好氛围。
4、做好交流工作期末开展“养成教育经验交流会”,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共同促进养成教育的发展不断完善工作方法,使本学年养成教育工作取得更大的进展。
四、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为了使我校能够真正树立起良好的校风,在社会上得到很好的声誉,学校通过多渠道、多方位不断加强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第一,政教处充分利用每周国旗下讲话和各种集合,加强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断向学生渗透良好的行为习惯思想。要求学生养成尊老爱幼、互相帮助、讲文明、讲礼貌、关心热爱集体、保护环境、讲究个人卫生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上述学生的行为习惯,德育处协同团委进行检查、登记,并纳入班级量化考核之中。
第二,学校要求各班主任充分利用班会时间,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纪律教育、理想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班主任的工作也进行了检查登记,同样是纳入班级量化考核之中。这样,既加强了班主任的责任心,又培养了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第三,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学校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教育。充分利用了校园广播、学习园地、黑板报、橱窗、公布栏对校园内的好人好事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批评,弘扬了积极、健康、向上的正
气,鞭笞了歪风邪气,这为营造良好的校风打造了很好的平台。 第四,为了配合学校开展树新风活动,校团委在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健康有益的活动。如:组织全体团员和入团积极分子进行义务劳动,帮助学校改变环境面貌;每学期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青春期健康教育等
第五,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分别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法制安全教育外,还对学生进行了假期安全教育讲座。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了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创建文明、和谐、平安的校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六,政教处每周利用时间分别对各班有问题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他们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改掉缺点和不足,搞好学习。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稳定了学生的思想情绪,促进了班风、学风、校风朝着健康向上的轨道发展。
五、加强家校联系,让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得以延续。
开辟社会教育途径,突出“情”的培养。通过正面的家庭、社会教育,使学生自觉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得到培养和强化。
我校十分重视调动校外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以提高校内教育的“巩固率”。
首先是沟通家校协作教育渠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养成教育要求学生校内校外一个样,必须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我们坚持经常性的家访制度,每学期家访面均达
100%以上(含电话访),同时注重对后进生、富裕家庭子女、贫困家庭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和其他特殊家庭子女的家访工作,及时与家长交流、探讨教育对策,以教师的“真情”和“爱心”赢得了广大家长的好评和积极配合。学校通过分发告家长书、分发对学生在家行为习惯的调查问卷,举行家长会就学生良好行为规范养成进行研讨,帮助家长端正教育思想,讲究教育方法,纠正一些家长对子女过于娇纵、或教之过严、或简单粗暴、或放任自流等不正确的教育方法,较好地使家校教育同步,巩固和提高了教育效果,从而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行为,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提供了一个最优化的家庭教育环境。
其次,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使家长充分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和表现,并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另外,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有益的义务劳动,提高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与实践能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为人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又细致的塑造灵魂、培养人的社会工程,贯穿于教育、训练、养成的全过程。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贵在坚持,我们将持之以恒地将这项工作抓好,以促进我校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汇报
岞山中心学校初中部
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