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鸦片战争3

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86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再认再现的主要史实有:虎门硝烟、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的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

再认再现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理解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通过引导学生对鸦片战争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相关条款进行内容、危害等方面的深入比较分析,培养、提高学生比较、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本课的图片、视频资料比较丰富,通过“情境再现”法,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使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迫使中国打开国门,破坏中国的主权,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列强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落后就有可能挨打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不平等条约的危害和鸦片战争的影响上。

难点在于对两次鸦片战争原因和影响的分析。 三、教学内容安排(1学时)

本课内容相对简单,一些基本史实初中时学生已经学过,教学时可点到为止,教学方式可采用学生探究式学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教师在尽可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启发诱导学生,在分析中提出问题,注意根据学生实际把握问题的梯度,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回放》、《历史纵横》、《学思之窗》中的材料,学会辨析材料和从材料中挖掘有效信息,理清事件的知识线索,并指导学生把鸦片战争放到当时世界大的背景中去思考。

1、重新整合教材内容,使之为教学目标服务。

2、本课涉及的不平等条约较多,应运用比较的方法,注意区别几个不平等条约的异同,重在结合材料和具体内容,分析这些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严重危害及对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影响。

3、紧紧围绕主题,设置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探究方式,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体验历史,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境,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注意探究过程,加强讨论分析,师生互动,生生讨论,在合作与交流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4、教师可布置学生做一些具有拓展意义的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外通过合作

学习等形式进行自主探究。

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86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再认再现的主要史实有:虎门硝烟、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的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

再认再现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理解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通过引导学生对鸦片战争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相关条款进行内容、危害等方面的深入比较分析,培养、提高学生比较、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本课的图片、视频资料比较丰富,通过“情境再现”法,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使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迫使中国打开国门,破坏中国的主权,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列强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落后就有可能挨打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不平等条约的危害和鸦片战争的影响上。

难点在于对两次鸦片战争原因和影响的分析。 三、教学内容安排(1学时)

本课内容相对简单,一些基本史实初中时学生已经学过,教学时可点到为止,教学方式可采用学生探究式学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教师在尽可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启发诱导学生,在分析中提出问题,注意根据学生实际把握问题的梯度,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回放》、《历史纵横》、《学思之窗》中的材料,学会辨析材料和从材料中挖掘有效信息,理清事件的知识线索,并指导学生把鸦片战争放到当时世界大的背景中去思考。

1、重新整合教材内容,使之为教学目标服务。

2、本课涉及的不平等条约较多,应运用比较的方法,注意区别几个不平等条约的异同,重在结合材料和具体内容,分析这些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严重危害及对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影响。

3、紧紧围绕主题,设置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探究方式,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体验历史,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境,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注意探究过程,加强讨论分析,师生互动,生生讨论,在合作与交流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4、教师可布置学生做一些具有拓展意义的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外通过合作

学习等形式进行自主探究。


相关文章

  • 高一历史教案
  • 高一历史教案 黄金汉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一节<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鸦片战争前夕世界形势及清政府的腐朽没落统治:鸦片走私: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的时空过程:中国军民的反侵略斗争. 2. ...查看


  • 高一历史试题
  • "四地六校"联考 2015-2016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一.单项选择题.请运用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开启你的聪明智慧,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答题 ...查看


  •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已经结束,现将本次考试情况做出分析,以便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一.对试题的分析 试题题量适中,知识覆盖面广,难度较大,具有很强的灵 ...查看


  • 高一历史竞赛试题
  • 河南省郑州四中09-10学年高一竞赛试题(历史) 命题:高一历史备课组 校对:蒙曌琦 (考试时间40分钟,总分1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2页,第Ⅱ卷为第3页.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第Ⅱ ...查看


  • 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测试
  • 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测试 一.选择题(下列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34分) 1.下列关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影响的评述,错误的是 A .使中国封建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 .打破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C ...查看


  • 高一历史试卷
  • 开封市第二实验高中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指定 ...查看


  • 潍坊一中学案高一历史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 必修一 政治文明历程导学案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设计:靖云华 审核:张伟 自主预习案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基础知识: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失败原因.历史意义及 ...查看


  •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试题
  •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二检测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 1. 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依据是 A .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C .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 D.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 2. 英国 ...查看


  •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
  •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隋唐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革新主要体现在 A.郡县制度 B.确立州.郡.县三级体制 C.废除宰相制度 D.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度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标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