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实录之一

课前谈话:

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 生:白雪茫茫虎视眈眈„„

师: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烟袅袅流水淙淙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春雨绵绵

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

生:美丽的景物

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课文导入:

师:有一个故事千古传诵,流传至今,这就是大家手中的文章《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我们以往学的都是现代文,也就是白话文,今天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欢。

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师: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生1:读课文。师评: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就读得这么好,把掌声送给她。谁还想读? 生2:读课文。

师评:真好,我最喜欢她读的三个地方。第一个地方是“峨峨„„”,第二个“必得之”第三个是“终身不复鼓”掌声送给她。一起再读课文,注意感受节奏。

生:一起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师:我们放慢节奏再读一遍。

生:再读课文。

师: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说说“伯牙绝弦“的意思。

生:伯牙再也不弹琴了。

师:真会读书。能够说出字表达的意思。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 生: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生;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师: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

生1: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很喜欢弹琴,钟子期很喜欢听。

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

生:4次。

师: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

生1:啊!生2:好啊!

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生1:真棒啊!生2:了不起!生3:真厉害!„„

师: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其他同学读懂了什么?

生1:我读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伯牙在鼓琴的时候,心理

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

师:这位同学理解的真好,我要忍不住对你说“善哉”。

生2:我觉得伯牙弹琴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弹出什么。

生3:我读懂了“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就是说,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 师:你们又从哪里看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生:伯牙善鼓,钟子期善听。

师: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怎么赞叹? 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我们的课外资料里也有介绍,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

生1:还会有鸟语花香。生2:春天百花盛开。生3:冬天白雪皑皑。„„

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再次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你就是伯牙,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是——

生答:知音。

师:真正的知音。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 生: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

师: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

生:表面的。肤浅的。

师:你能想象别人那种空虚的赞美吗?

(学生自由说)

师:这样的赞美有没有价值?

生:钟子期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的表白。

师;可以想象,当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生:峨哦兮若泰山。

师:当伯牙志在流水。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生:洋洋乎若江河。

师:当他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心情会是怎样的?

生1:失望。生2:寂寞。生3 :忧虑。生4:渴望。„„

说;他在心里一定会忍不住发出呼唤。我的知音——

生:你在哪里?

师:后来,终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样的?

:生1:快乐。生2:激动。:生3:充满希望。生4:欣慰。„„

教师简介资料。

师:此时,他们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

生:我认为他们还是生活上的知音。

师;是啊,是人生的知音。

生;他们还是生命的知音。

师:是啊,他们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

:生:应该是快乐的,幸福的。

师;真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知音,真是太少了,再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

生:齐读课文前4句。个别朗读。

师:这位同学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知音。不幸的是,子期得病而死,伯牙—— 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伯牙为什么认为子期是最后的知音?

生1:因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

生2:因为他们之间就像亲人一样。

„„

师:是啊,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再也没有人赞他——

生齐读句子:善哉,峨哦兮若泰山。

师:志在流水,再也没有人赞他——生齐读: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师:他在断绝琴的时候,也断绝了什么?

生1:断了他的前程。生2:断了他的心弦。生3:断了他的希望。„„

师:伯牙在断了琴弦,留下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当你理解这样的心情的时候,再读读这段话。

生再读最后一句。

师:有记载,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经来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写下了一首短歌。(配乐,教师深情朗诵)

生再一次朗读全文。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你想安慰他、赞美他或是鼓励他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

学生动笔写感受。交流:

生1:伯牙,我同情你,你一定很寂寞,振作起来,你一定能找到新的知音。 生2;俗话说得好,不要把内心的大门永远关闭,你不要再伤心了。„„

师:听了你们的见解,老师也忍不住在想,其实,我们每个人难道不是在苦苦寻觅吗?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也许一无所获,但是事情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愿你们能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温暖。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

生齐读课文。

师:„„《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还根据这个故编写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

播放《高山流水》音乐,全班学生再次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

课前谈话:

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 生:白雪茫茫虎视眈眈„„

师: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烟袅袅流水淙淙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春雨绵绵

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

生:美丽的景物

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课文导入:

师:有一个故事千古传诵,流传至今,这就是大家手中的文章《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我们以往学的都是现代文,也就是白话文,今天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欢。

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师: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生1:读课文。师评: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就读得这么好,把掌声送给她。谁还想读? 生2:读课文。

师评:真好,我最喜欢她读的三个地方。第一个地方是“峨峨„„”,第二个“必得之”第三个是“终身不复鼓”掌声送给她。一起再读课文,注意感受节奏。

生:一起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师:我们放慢节奏再读一遍。

生:再读课文。

师: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说说“伯牙绝弦“的意思。

生:伯牙再也不弹琴了。

师:真会读书。能够说出字表达的意思。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 生: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生;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师: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

生1: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很喜欢弹琴,钟子期很喜欢听。

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

生:4次。

师: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

生1:啊!生2:好啊!

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生1:真棒啊!生2:了不起!生3:真厉害!„„

师: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其他同学读懂了什么?

生1:我读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伯牙在鼓琴的时候,心理

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

师:这位同学理解的真好,我要忍不住对你说“善哉”。

生2:我觉得伯牙弹琴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弹出什么。

生3:我读懂了“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就是说,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 师:你们又从哪里看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生:伯牙善鼓,钟子期善听。

师: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怎么赞叹? 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我们的课外资料里也有介绍,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

生1:还会有鸟语花香。生2:春天百花盛开。生3:冬天白雪皑皑。„„

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再次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你就是伯牙,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是——

生答:知音。

师:真正的知音。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 生: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

师: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

生:表面的。肤浅的。

师:你能想象别人那种空虚的赞美吗?

(学生自由说)

师:这样的赞美有没有价值?

生:钟子期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的表白。

师;可以想象,当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生:峨哦兮若泰山。

师:当伯牙志在流水。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生:洋洋乎若江河。

师:当他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心情会是怎样的?

生1:失望。生2:寂寞。生3 :忧虑。生4:渴望。„„

说;他在心里一定会忍不住发出呼唤。我的知音——

生:你在哪里?

师:后来,终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样的?

:生1:快乐。生2:激动。:生3:充满希望。生4:欣慰。„„

教师简介资料。

师:此时,他们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

生:我认为他们还是生活上的知音。

师;是啊,是人生的知音。

生;他们还是生命的知音。

师:是啊,他们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

:生:应该是快乐的,幸福的。

师;真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知音,真是太少了,再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

生:齐读课文前4句。个别朗读。

师:这位同学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知音。不幸的是,子期得病而死,伯牙—— 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伯牙为什么认为子期是最后的知音?

生1:因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

生2:因为他们之间就像亲人一样。

„„

师:是啊,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再也没有人赞他——

生齐读句子:善哉,峨哦兮若泰山。

师:志在流水,再也没有人赞他——生齐读: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师:他在断绝琴的时候,也断绝了什么?

生1:断了他的前程。生2:断了他的心弦。生3:断了他的希望。„„

师:伯牙在断了琴弦,留下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当你理解这样的心情的时候,再读读这段话。

生再读最后一句。

师:有记载,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经来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写下了一首短歌。(配乐,教师深情朗诵)

生再一次朗读全文。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你想安慰他、赞美他或是鼓励他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

学生动笔写感受。交流:

生1:伯牙,我同情你,你一定很寂寞,振作起来,你一定能找到新的知音。 生2;俗话说得好,不要把内心的大门永远关闭,你不要再伤心了。„„

师:听了你们的见解,老师也忍不住在想,其实,我们每个人难道不是在苦苦寻觅吗?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也许一无所获,但是事情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愿你们能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温暖。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

生齐读课文。

师:„„《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还根据这个故编写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

播放《高山流水》音乐,全班学生再次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


相关文章

  • 大音希声话神韵--古琴曲[流水]赏析教学实录
  • 大音希声话神韵 ---古琴曲<流水>赏析教学实录 浙江省湖州中学:刘 鸿 教学目标: 1.通过赏析,使学生初步了解古琴的基础常识. 2.通过聆听.赏析古琴曲<流水>,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和体验古琴曲追求的弦外之音的深邃意 ...查看


  • 伯牙绝弦,黄婷婷
  • 且吟且诵素课生香--<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及评析 执教:海南省琼海市实验小学 黄婷婷 评析:海南省琼海市实验小学 王任 黄婷婷现任教于海南省琼海市实验小学,学校教研员,海南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曾先后荣获"琼海市基础教育课 ...查看


  • 霍懋征:[月光曲]教学实录
  • 霍懋征:<月光曲>教学实录 您要打印的文件是:霍懋征:<月光曲>教学实录 打印本文 霍懋征:<月光曲>教学实录 作者:霍懋征 转贴自:互联网 点击数:406 第一课时 [课前学生有预习] [上课铃响后,教 ...查看


  • 福建省2014年中小学教师中级职称晋升考试-小学语文
  • 2014年教师晋升考试 小学语文 试卷 一.教育基本知识的运用(30分) 1. (8分) 蔡同学藏在箱子里的200元钱不翼而飞.班主任黄老师调查后,在班上说:"我相信这位同学只是一时糊涂做了错事,希望这位同学能勇敢改正错误,想个法 ...查看


  • 23.[伯牙善鼓琴]教学设计
  • 23.<伯牙善鼓琴>教学设计 南安市毓元中学 林金朗 [教材分析] 本文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文二则>中的其中一则.<伯牙善鼓琴>这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 ...查看


  • 伯牙评课1
  • <伯牙绝弦>评课稿 铅山明德小学 张伟灵 今天听了周思杨老师的课,我认为这一课体现了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从教课文转向教阅读的理念,同时,这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教学案例.从中,我体会到了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一.古诗文教学的目标定位 ...查看


  • 简简单单教语文
  • 简简单单教语文 --<伯牙绝弦>评课稿 人们常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听了袁校长这节看似很平常的课,我一直在努力找这一课的"门道".这节课我们的学生收获了些什么?从古诗教学的角度,我 ...查看


  • 六上第八单元
  • 第八单元 25.伯牙绝弦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 ...查看


  • [伯牙绝弦]课后教学问题分析
  • <伯牙绝弦>教学问题分析 一·设计理念: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学习语文,要听说读写四者并重.‛六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自学能力,且这篇本文古今字义差别不大,学生可以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意思.在教学时,老师采用以音乐激发学习兴趣:抓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