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重要事件(补)doc

《三国演义》重要事件(补)

秋风五丈原:诸葛亮将所学兵书授于姜维,强力支撑,在五丈原点七星灯,不料关键时刻,魏延闯进帐中,灯火熄灭,诸葛亮自慰然长叹,授密计于姜维,之后便去世了。司马懿追杀蜀兵,姜维推出诸葛亮木像吓退司马懿。魏延不服姜维等诸人,兴兵作乱,马岱按照诸葛亮临死前的密计偷袭魏延,将魏延斩于马下。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诸葛亮在军中去世,长史杨仪整顿军队而退。百姓跑着去报告司马懿,司马懿追赶汉宫。姜维命令杨仪调转战旗方向,擂响战鼓,象是即将对司马懿进攻。司马懿收军后退,不敢向前逼进。于是杨仪结阵离去,进入斜谷之后才发丧。

六出祁山:诸葛亮恢复与吴联盟、平定南中后,就准备北伐曹魏 第一次北伐在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他令赵云等作疑兵,摆出由斜谷(今陕西眉县南)攻郿城(今眉县北)的态势,以吸引魏军;自己则率主力向祁山(今甘肃西和县祁山堡)方向进攻,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继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维,一时关中大震。可是马谡违背诸葛亮部署,为张郃所败,丢了街亭;赵云等出兵也不利,诸葛亮只得退回汉中。不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汉附魏。

第二次北伐是同年冬,诸葛亮乘陆逊在石亭打败曹休之机,出

散关,包围陈仓(今陕西宝鸡西南),攻打二十多天未破,魏的援军赶到,他不得已又退回汉中。

第三次北伐是建兴七年,亮进攻武都(今甘肃成县)、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打败魏援军,占了这两郡,留兵据守,自己率部回师。次年,魏军进攻汉中,诸葛亮加强防守,又增调援军,再由于连续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军撤退。

第四次北伐是建兴九年,蜀军包围祁山,魏军统帅司马懿迎击,诸葛亮准备决战。司马懿知蜀军远来,军粮不多,凭险坚守,拒不出战。诸葛亮想用退兵的办法引诱敌人,但司马懿追赶很谨慎,蜀军一停,他就扎营拒守。此时李严假传刘禅要求退兵的圣旨,加上蜀军粮草将尽,诸葛亮只得班师,在归途中以伏兵杀了魏国名将张郃。 第五次北伐是十二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到达郿县,在渭水南岸五丈原扎营。司马懿也筑营阻拦,不与蜀军作战,料知蜀军远来,粮草运输困难,想把蜀军拖垮。诸葛亮也有准备,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长期战争的打算。诸葛亮在这次出兵前曾与孙权约定同时攻魏,五月吴军十万攻魏,不胜,撤回江东,所以蜀军只得与魏军单方面周旋。八月间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情日益严重,不久就与世长辞。死后,姜维等遵照他的遗嘱,秘不发丧,整军退入斜谷。

诸葛亮出师北伐共为五次,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还有一次是魏军进攻汉中,不是诸葛亮出击。后世概而言之,说成是「六出祁山」。

借东风:三国时期,曹操率军进攻南方,刘备和东吴联合抗敌。东吴都督周瑜准备采用火攻,但是其他事情都办好了,就是始终不见刮东南风,他一急之下就病倒了。刘备的军师诸葛亮来探望周瑜,写了四句话: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些话一下就点破了周瑜的病根。诸葛亮又说自己能借东风,周瑜听了大喜,立刻命人修筑七星坛。原来诸葛亮是算出三日后必有东风,所以故意装神弄鬼,摆脱周瑜的疑问。果然,三天之后,孙刘趁着东风,一把火把曹军烧得丢盔弃甲,死伤无数。

千里走单骑:建安五年(公元 200年),刘备兵败投袁绍,关羽被曹操所俘,曹操礼遇甚厚,拜为偏将军,封为汉寿亭侯,但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降汉不降曹”;为报曹操知遇之恩,他策马千万众之中,杀颜良,诛文丑,解曹军白马之围;曹操更加喜爱关公,派关羽同乡张辽劝说,关羽说;“我知道曹公对我很好,但我受刘备厚恩,立誓生死与共,绝不能背叛于他。”曹操听罢也无可奈何。以后关羽打听到刘备下落,拜书告辞曹操,“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找到刘备。

官渡之战:中国东汉建安五年(200),曹操统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境)地区击败袁绍军队进攻的一次决战。东汉末年,豪强拥兵割据,逐鹿中原。时袁绍拥有冀、青、幽、并四州,自恃兵多粮足,图谋相机消灭仅据兖、豫二州的曹操。建安五年一月,袁绍率精兵10

万南下。在此之前,曹操为避免腹背受敌,已先击溃与袁绍联合的刘备,并进驻易守难攻的官渡。四月,曹操以声东击西之计,于白马(今河南滑县境)击斩袁将颜良,败袁军。袁绍初战失利,锐气受挫,改分兵进击为结营紧逼。两军对垒于官渡,相持数月。其间曹操因兵疲粮缺,一度欲回守许昌(今河南许昌东)。谋士荀彧认为,曹军以弱敌强,此时退兵必为所乘;反之,袁军轻敌,内部不和,相持既久必将有变,正可出奇制胜。曹操纳其言,派兵袭烧袁军粮车;又亲率精锐5000奔袭袁军乌巢(今河南境)粮屯,全歼袁军,烧毁全部囤粮。消息传来,袁绍所部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投降。曹操乘机全线出击,歼敌7万余,袁绍父子仅率800余骑北逃。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袁绍则从此一蹶不振。官渡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有名战例。

赤壁之战: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赤壁之战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也是孙、曹、刘各家都派出主力参加的唯一的战事。

《三国演义》重要事件(补)

秋风五丈原:诸葛亮将所学兵书授于姜维,强力支撑,在五丈原点七星灯,不料关键时刻,魏延闯进帐中,灯火熄灭,诸葛亮自慰然长叹,授密计于姜维,之后便去世了。司马懿追杀蜀兵,姜维推出诸葛亮木像吓退司马懿。魏延不服姜维等诸人,兴兵作乱,马岱按照诸葛亮临死前的密计偷袭魏延,将魏延斩于马下。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诸葛亮在军中去世,长史杨仪整顿军队而退。百姓跑着去报告司马懿,司马懿追赶汉宫。姜维命令杨仪调转战旗方向,擂响战鼓,象是即将对司马懿进攻。司马懿收军后退,不敢向前逼进。于是杨仪结阵离去,进入斜谷之后才发丧。

六出祁山:诸葛亮恢复与吴联盟、平定南中后,就准备北伐曹魏 第一次北伐在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他令赵云等作疑兵,摆出由斜谷(今陕西眉县南)攻郿城(今眉县北)的态势,以吸引魏军;自己则率主力向祁山(今甘肃西和县祁山堡)方向进攻,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继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维,一时关中大震。可是马谡违背诸葛亮部署,为张郃所败,丢了街亭;赵云等出兵也不利,诸葛亮只得退回汉中。不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汉附魏。

第二次北伐是同年冬,诸葛亮乘陆逊在石亭打败曹休之机,出

散关,包围陈仓(今陕西宝鸡西南),攻打二十多天未破,魏的援军赶到,他不得已又退回汉中。

第三次北伐是建兴七年,亮进攻武都(今甘肃成县)、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打败魏援军,占了这两郡,留兵据守,自己率部回师。次年,魏军进攻汉中,诸葛亮加强防守,又增调援军,再由于连续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军撤退。

第四次北伐是建兴九年,蜀军包围祁山,魏军统帅司马懿迎击,诸葛亮准备决战。司马懿知蜀军远来,军粮不多,凭险坚守,拒不出战。诸葛亮想用退兵的办法引诱敌人,但司马懿追赶很谨慎,蜀军一停,他就扎营拒守。此时李严假传刘禅要求退兵的圣旨,加上蜀军粮草将尽,诸葛亮只得班师,在归途中以伏兵杀了魏国名将张郃。 第五次北伐是十二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到达郿县,在渭水南岸五丈原扎营。司马懿也筑营阻拦,不与蜀军作战,料知蜀军远来,粮草运输困难,想把蜀军拖垮。诸葛亮也有准备,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长期战争的打算。诸葛亮在这次出兵前曾与孙权约定同时攻魏,五月吴军十万攻魏,不胜,撤回江东,所以蜀军只得与魏军单方面周旋。八月间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情日益严重,不久就与世长辞。死后,姜维等遵照他的遗嘱,秘不发丧,整军退入斜谷。

诸葛亮出师北伐共为五次,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还有一次是魏军进攻汉中,不是诸葛亮出击。后世概而言之,说成是「六出祁山」。

借东风:三国时期,曹操率军进攻南方,刘备和东吴联合抗敌。东吴都督周瑜准备采用火攻,但是其他事情都办好了,就是始终不见刮东南风,他一急之下就病倒了。刘备的军师诸葛亮来探望周瑜,写了四句话: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些话一下就点破了周瑜的病根。诸葛亮又说自己能借东风,周瑜听了大喜,立刻命人修筑七星坛。原来诸葛亮是算出三日后必有东风,所以故意装神弄鬼,摆脱周瑜的疑问。果然,三天之后,孙刘趁着东风,一把火把曹军烧得丢盔弃甲,死伤无数。

千里走单骑:建安五年(公元 200年),刘备兵败投袁绍,关羽被曹操所俘,曹操礼遇甚厚,拜为偏将军,封为汉寿亭侯,但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降汉不降曹”;为报曹操知遇之恩,他策马千万众之中,杀颜良,诛文丑,解曹军白马之围;曹操更加喜爱关公,派关羽同乡张辽劝说,关羽说;“我知道曹公对我很好,但我受刘备厚恩,立誓生死与共,绝不能背叛于他。”曹操听罢也无可奈何。以后关羽打听到刘备下落,拜书告辞曹操,“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找到刘备。

官渡之战:中国东汉建安五年(200),曹操统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境)地区击败袁绍军队进攻的一次决战。东汉末年,豪强拥兵割据,逐鹿中原。时袁绍拥有冀、青、幽、并四州,自恃兵多粮足,图谋相机消灭仅据兖、豫二州的曹操。建安五年一月,袁绍率精兵10

万南下。在此之前,曹操为避免腹背受敌,已先击溃与袁绍联合的刘备,并进驻易守难攻的官渡。四月,曹操以声东击西之计,于白马(今河南滑县境)击斩袁将颜良,败袁军。袁绍初战失利,锐气受挫,改分兵进击为结营紧逼。两军对垒于官渡,相持数月。其间曹操因兵疲粮缺,一度欲回守许昌(今河南许昌东)。谋士荀彧认为,曹军以弱敌强,此时退兵必为所乘;反之,袁军轻敌,内部不和,相持既久必将有变,正可出奇制胜。曹操纳其言,派兵袭烧袁军粮车;又亲率精锐5000奔袭袁军乌巢(今河南境)粮屯,全歼袁军,烧毁全部囤粮。消息传来,袁绍所部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投降。曹操乘机全线出击,歼敌7万余,袁绍父子仅率800余骑北逃。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袁绍则从此一蹶不振。官渡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有名战例。

赤壁之战: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赤壁之战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也是孙、曹、刘各家都派出主力参加的唯一的战事。


相关文章

  • 大国崛起.doc
  • 大国崛起 --从近期事件看我国周边态势 随着中国经济地腾飞,国力日渐强盛,各国对于中国和平崛起的遏制与围堵也在不断加强,下面我就近期发生在中国周边的一些时事谈谈我自己对于我国周边态势的一些认识与看法. 朝韩冲突及美韩黄海军演 2010年11 ...查看


  • [十大元帅的故事]彭德怀6doc
  • 彭德怀6 在庐山会议上最后被打倒的除了彭德怀以外,其它的还有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李锐.田家英.周惠,邓华.洪学智等.但是在军队里,除了与他渊源很深的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李锐.田家英.周惠这些都是非军界出身的,支持他都只是出于良知.甚 ...查看


  • 介绍章回小说.doc2
  • 介绍章回小说 章回小说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最早接触到的章回小说便是<三国演义>,但是,那时对章回小说并没有具体概念,后来才逐渐了解章回小说的历史.特点.人物价值等方面知识.下面具体介绍一下章回小说. 一.简介 章回小说是我国古 ...查看


  • 九年级作文学案.情节曲折doc
  • 九年级作文学案:文似看山不喜平--构思篇 [写作启示] :看孩子的狗 故事发生在700年前.那时候有条大狗,名叫吉尔特.吉尔特是威尔士王子的狗.王子外出打猎,经常带着吉尔特. 这一天外出打猎,王子却把心爱的狗留在家里.因为她幼小的儿子正在熟 ...查看


  • (新)语文伴我成长(DOC)
  • 语文伴我成长(DOC) 语文伴我成长 从小学至今,我已学习了7年语文,语文像一道温暖的阳光照耀在我身旁,伴我学习.伴我成长. 学习语文使我渐渐知道了一种叫"成语"的东西,它使我写作时如虎添翼.锦上添花,不但写作水平提高了 ...查看


  • 15第四章.明代文学概说doc
  • 第四章 明代文学概说 明 代 明代始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1368)灭元,在南京建立明王朝,止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入北京 明成祖朱棣永乐十九年(1421)迁都北京 共历十六帝 有国277年 一.明代社会特点 1. 封建君主 ...查看


  • 赞孟获.doc2
  • 赞孟获--读<三国演义>有感 暑假,我又一次翻开了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里面每一出戏都描绘得精彩纷呈,每一个人都刻画得淋漓尽致.而这一次重阅,我想特别赞赏的人却是孟获. 七擒孟获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人们大多看到 ...查看


  • 活跃气氛小游戏.doc
  • ( 3 人游戏) 每人一张纸一只笔,一人写人物,一人写地点,一人 写事件,然后拼在一起,会遇到很搞笑的情况,20 分钟后每组把最 搞笑的话给大家晒晒... |谜语类:系列迷 (1)一片绿草地(猜花名)--------梅花(没花) 又一片绿草 ...查看


  • 我和书的故事演讲稿.doc401
  • 我和书的故事 市直三小401班 刘傲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我和书的故事". 蓝蓝的天空中,是谁最快乐?是鸟儿,因为蓝天给了鸟儿一双坚硬的翅膀:在茫茫在大海中,是谁最欢畅?是鱼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