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学智障儿童不良适应的表现及对策

【关键词】 培智学校;智障儿童;适应问题;表现;

  内容;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3―0027―01

  新生入学适应教育是智障儿童迈进学校的第一课,是培智学校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培智学校全面推行功能性教育的基础性工作。这项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智障儿童能否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和未来的发展,关系到学校教育能否在智障儿童日后的成长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全面了解智障儿童的特点,对新生在各方面能力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补偿缺陷,发展特长,以更好地培养、塑造学生,以便促进学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一、培智部新生入学适应不良表现

  1. 新生对学校有消极态度。进入陌生的学校,智障儿童告别了原来熟悉的环境,离开父母,开始过着集体住校的生活,要独立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他们以往从未接触过的事务,面对的都是陌生的老师、同学和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智障儿童普遍地从情绪、情感上对学校产生了恐惧心理,抵触学校中的一切事物,哭、怒、闹、打,不知所措,精神紧张;或者是由于感知觉存在严重障碍,而对新环境表现出漠不关心、毫无反应的极端。

  2 .存在学习障碍。学习适应是指学生根据环境和学习的需要,努力调整自我以达到与学习环境平衡的行为过程。智障儿童由于智力水平低下,并且缺乏学习意识,因而在学习上表现适应不良,甚至出现学习障碍:不明确学习的任务;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与动机;对各门学科形成不了浓厚而持久的兴趣;不能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等。而最直接的表现为课堂自我控制能力差,不理解学习要求和课堂纪律,注意力极不集中,喜欢随意走动。

  3. 新生人际交往适应不良。智障儿童之间、智障儿童与教师之间,在共同的学校生活和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频繁的接触,但是,智障儿童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与技巧,反而使得他们在密切的接触中产生了焦虑感、孤独感和厌恶感,他们缺乏安全感,对同学乃至教师缺乏信任。

  4. 新生生活自理能力差。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十分差:不会吃饭,不会洗手洗脸,衣裤不分,不会系鞋带,有的甚至大小便都不能自理,对生活老师和保姆的依赖性很强,问题集中在饮食、就寝、如厕、个人卫生等方面。同时缺乏劳动意识,无法完成班级的值日任务。

  二、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的内容及对策

  对新生进行入学适应教育,直接目的是使智障儿童的身心获得调适,为他们日后的发展提供生活态度的准备、行为习惯的准备及社会交往能力的准备,其内容与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实行班级跟班制度。我们学校一直以专责管理的形式对培智班的学生实施教育教学,这种方法对新生的教育是很有效的,每班主要由3名教师主要负责,每两人负责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同时又是同一班的科任教师。无论是上课、大课间活动、康训,还是放学后与生活老师的学生交接,他们都会与智障儿童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种相对固定紧密的班级管理模式,一方面有利于整个新生入学适应教育阶段的稳定性和连贯性,另一方面给予师生尽可能多的接触与交流机会,从而较快地使师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有利于后继教育工作的推进。

  2. 常规教学与主题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是对智障儿童进行教育教学和康复训练的主要途径。什么时候回校、什么时候上课、在课堂上应该怎么做等,都是一年级教师反复强调的事情。综合运用多个情境:实用语文、实用数学、康复训练、班会等,把培养一年级新生对教学常规的认知工作融入到常规教学之内,融入到每一节课之中,融入到学校生活的每时每刻里,既是促使他们适应学校生活的重点,又是促进他们学习意识形成的必要条件。同时,从入学那天起,为使智障儿童更快地熟悉学校的环境,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改变或降低他们的不良现象和不良行为,我们还举办了一些活动或专题教育。如,学校每学期开学召开新生家长培训会 、每月的社会实践活动等。

  3. 拓宽教育渠道,实现家校共育。智力落后孩子的感知速度慢,而且遗忘快,在校几天,甚至几个月的训练,遇到周末、放长假,就会把所学的知识全部忘记。回校后又得重新开始训练,既费时又费力,学生掌握得也不好。为此,我及时和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谅解、支持和配合,把训练内容扩展到家庭中去。并随时和家长交流,向他们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也主动向家长介绍孩子在校的表现,与家长共同商讨孩子的教育内容方法,制定出个别化教育计划,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整合各方力量共同把孩子培养好。编辑:郭裕嘉

【关键词】 培智学校;智障儿童;适应问题;表现;

  内容;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3―0027―01

  新生入学适应教育是智障儿童迈进学校的第一课,是培智学校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培智学校全面推行功能性教育的基础性工作。这项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智障儿童能否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和未来的发展,关系到学校教育能否在智障儿童日后的成长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全面了解智障儿童的特点,对新生在各方面能力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补偿缺陷,发展特长,以更好地培养、塑造学生,以便促进学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一、培智部新生入学适应不良表现

  1. 新生对学校有消极态度。进入陌生的学校,智障儿童告别了原来熟悉的环境,离开父母,开始过着集体住校的生活,要独立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他们以往从未接触过的事务,面对的都是陌生的老师、同学和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智障儿童普遍地从情绪、情感上对学校产生了恐惧心理,抵触学校中的一切事物,哭、怒、闹、打,不知所措,精神紧张;或者是由于感知觉存在严重障碍,而对新环境表现出漠不关心、毫无反应的极端。

  2 .存在学习障碍。学习适应是指学生根据环境和学习的需要,努力调整自我以达到与学习环境平衡的行为过程。智障儿童由于智力水平低下,并且缺乏学习意识,因而在学习上表现适应不良,甚至出现学习障碍:不明确学习的任务;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与动机;对各门学科形成不了浓厚而持久的兴趣;不能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等。而最直接的表现为课堂自我控制能力差,不理解学习要求和课堂纪律,注意力极不集中,喜欢随意走动。

  3. 新生人际交往适应不良。智障儿童之间、智障儿童与教师之间,在共同的学校生活和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频繁的接触,但是,智障儿童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与技巧,反而使得他们在密切的接触中产生了焦虑感、孤独感和厌恶感,他们缺乏安全感,对同学乃至教师缺乏信任。

  4. 新生生活自理能力差。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十分差:不会吃饭,不会洗手洗脸,衣裤不分,不会系鞋带,有的甚至大小便都不能自理,对生活老师和保姆的依赖性很强,问题集中在饮食、就寝、如厕、个人卫生等方面。同时缺乏劳动意识,无法完成班级的值日任务。

  二、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的内容及对策

  对新生进行入学适应教育,直接目的是使智障儿童的身心获得调适,为他们日后的发展提供生活态度的准备、行为习惯的准备及社会交往能力的准备,其内容与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实行班级跟班制度。我们学校一直以专责管理的形式对培智班的学生实施教育教学,这种方法对新生的教育是很有效的,每班主要由3名教师主要负责,每两人负责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同时又是同一班的科任教师。无论是上课、大课间活动、康训,还是放学后与生活老师的学生交接,他们都会与智障儿童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种相对固定紧密的班级管理模式,一方面有利于整个新生入学适应教育阶段的稳定性和连贯性,另一方面给予师生尽可能多的接触与交流机会,从而较快地使师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有利于后继教育工作的推进。

  2. 常规教学与主题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是对智障儿童进行教育教学和康复训练的主要途径。什么时候回校、什么时候上课、在课堂上应该怎么做等,都是一年级教师反复强调的事情。综合运用多个情境:实用语文、实用数学、康复训练、班会等,把培养一年级新生对教学常规的认知工作融入到常规教学之内,融入到每一节课之中,融入到学校生活的每时每刻里,既是促使他们适应学校生活的重点,又是促进他们学习意识形成的必要条件。同时,从入学那天起,为使智障儿童更快地熟悉学校的环境,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改变或降低他们的不良现象和不良行为,我们还举办了一些活动或专题教育。如,学校每学期开学召开新生家长培训会 、每月的社会实践活动等。

  3. 拓宽教育渠道,实现家校共育。智力落后孩子的感知速度慢,而且遗忘快,在校几天,甚至几个月的训练,遇到周末、放长假,就会把所学的知识全部忘记。回校后又得重新开始训练,既费时又费力,学生掌握得也不好。为此,我及时和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谅解、支持和配合,把训练内容扩展到家庭中去。并随时和家长交流,向他们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也主动向家长介绍孩子在校的表现,与家长共同商讨孩子的教育内容方法,制定出个别化教育计划,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整合各方力量共同把孩子培养好。编辑:郭裕嘉


相关文章

  • 残障儿童学前教育家长培训讲话稿
  • 残障儿童学前教育家长培训讲话稿 泸县特校 曾永春 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和大家相识,我是泸县特校的老师--曾永春,受县残联的安排,就残障孩子入学前应做好哪些准备与家长朋友们进行交流,就我校招生条件和要求向大家做一下宣传. 第 ...查看


  • 智障儿童的主要特点及研究
  • 中国期刊资讯网 智障儿童的主要特点及研究 2009-04-1614:52来源:作者:论文库网友评论0条浏览次数194 摘要一般来说,智障儿童的语言.动作缓慢,智力发育迟缓,对周围事物和声音反应迟钝,身体素质较差,小肌肉群欠发达.有的特别容易 ...查看


  • 音乐与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
  • 音乐与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 [摘要]:音乐作为一种多元的非语言的沟通工具,它通过音乐本身的结构性和组织性直接影响着智障儿童的内在感情,使儿童得到对"美"的满足感,进而诱发儿童康复训练的活动力.本文通过探讨音乐与智障儿童康复 ...查看


  • 如何培养培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 摘 要: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但事实上要做到却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我们的培智学生,要养成一个好的行为习惯更是难上加难,虽然在平时不断地给他们讲道理,"磨破了嘴皮",但这些孩子却往往是前面听后 ...查看


  •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人们研究和认识较多的是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则是关注不多,认识不足.大量事实表明,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也有诸多问题,并时时影响小学生 ...查看


  •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我们结合小学生实际情况,深入探讨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入学适应问题.学习方面问题.厌学逃学问题.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意志障碍.问题行为.人格障碍.依赖心理.考试怯场的恐惧心理.从小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剖析 ...查看


  • 班主任工作总结:浅谈培智
  • 我本期所带的班级是新来的12名智障儿童寄宿制学生,主要以中轻度为主,他们有的在普小上过学,有的在康复机构做过康复,还有的呆在家里没上过学.他们不仅智能上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而且还存在适应缺陷的问题,加上有的家长过分溺爱.迁就或弃之不管的现象 ...查看


  • 江苏中小学教师融合教育试题(新)
  • 内容摘要:一.是非题:1.自闭症学生的智力很多是较低,也有一些学生智力是超常的.( ) 是 2.智力障碍儿童没有明显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障碍()否 3.我国对情绪与行为障碍的界定多从人格障碍出发,从情绪与行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来讲,更倾向于从行为 ...查看


  • 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融合教育竞赛题库
  • 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融合教育竞赛题库(全新并分类整理) 一.是非题: 1.自闭症学生的智力很多是较低,也有一些学生智力是超常的.( ) 是 2.智力障碍儿童没有明显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障碍( ) 否 3.我国对情绪与行为障碍的界定多从人格障碍出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