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缆遭受外力破坏的原因
及防范措施
卞佳音1 曾国华2
(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 510310)
摘 要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现代城市要求地上空间无电力线路。电缆入地成为唯一选择。但电力运行维护与城市建设部门互相工作衔接漏洞导致在道路改造、地铁施工和各种市政建设施工过程中造成电缆毁坏的事故频频发生. 严重危及电网安全和人民财产的安全。本文通过对广州市近两年高压电缆事故的统计分析,发现外力破坏是造成电缆故障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具体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 电缆 外力破坏 防范措施
0 前言
电力电缆属地下隐蔽设备,由于部分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电力设施保护意识比较淡薄等因素的制约,外力破坏的隐患一直威胁着电缆线路的安全运行。近年来,广州全市范围内正在进行地铁和各种市政建设,从而更增加了电缆破坏的几率。因此,我们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防外力破坏的措施,从而有效的防止和降低外力破坏事故发生的几率。
1 现状调查
通过查阅广州市供电局输电部有关的台帐资料,对广州市110kV~220kV电力电缆2005年11月-2007年11月间发生的电力电缆各种故障进行了统计调查,列出电力电缆故障统计表如下(表1):
表1 电力电缆故障统计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外力破坏占事故总数的78.6%,是造成电缆事故的主要原因。
2 案例回顾
案例一:2005年12月27日,110kV潭杨花金天线因市政供水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用大型油炮开挖路面,造成A相电缆主绝缘被破坏。
案例二:2006年9月9日,110kV瑞茗沥线因市政维修处在东晓南路高架路工程施工中,用挖土机开挖道路装管损伤C相电缆主绝缘,造成跳闸事故的发生(附图1)。
案例三:2007年5月,110鹿秀文盘伍线(鹿秀段)因广州市翔达防雷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视频监控防雷接地施工,造成电缆C相主绝缘被损坏引起线路跳闸事故的发生(附图2)。
案例四:2007年10月,110kV赤大馆线因广州市通信建设有限公司进行视频监控防雷接地施工,造成电缆A相主绝缘被损坏引起线路跳闸事故(附图3)。
案例五:2007年12月,110kV虎蝶甲线因施工单位进行顶管施工,造成电缆主绝缘被损坏引起线路跳闸事故的发生(附图4)。
附图1 电缆主绝缘被挖土机破坏 附图2 接地极打入电缆本体,造成主绝
缘被破坏
附图3 接地极安装,主绝缘被破坏 附图4 顶管施工造成电缆主绝缘多处破坏 3 事故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几起事故的回顾,及对历年来电缆运行经验的总结,发现造成电缆外力破坏的主要因素如下:
3.1 外部原因
主要是市政、建设、施工等相关部门在管理、监督上不到位,管理无序,相关市政开挖、维修信息发布滞后等因素造成的。
1)城市建设施工等人为因素对电力电缆安全运行的影响。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市政建设、道路开挖、地铁建设等项目大规模展开,电缆的运行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使得电力电缆时刻处于一种比较危险的境地,外力破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在增加。
2)非电力管线工程施工人员缺乏对地下电缆管线保护的意识。对于大型的建设项目,工序流程不同,施工队伍更换频繁。由于施工单位不重视电力电缆的保护,无视规章制度,有时施工时根本不知道地下有电力电缆,一味盲干蛮干,直到造成外力事故,才知道找电缆运行管理部门联系抢修处理。甚至还有挖坏电缆后,自己又悄悄埋上。有些施工单位明知道地下有电力电缆,而且也与运行部门签订了施工配合协议,但因内部管理混乱或为了抢工期进度,违反协议,从而造成外力事故。
3)一些大型城市建设工程“层层转包”。 “层层转包”使得管理出现混乱、责任不明确,最终导致事故发生后不能及时通知电力部门,延误抢修时间,造成巨大损失。
4)许多城市建设项目的施工及建设单位不认真查阅管线资料。按照工作程序,开工前施工单位应召集煤气、水电、热力等相关管线单位开协调会,明确管线施工位置等信息,但很多施工单位就是不做准备工作。近年来,由于市政建设和电缆线路的发展很快,使有关的图纸资料落后于实际,图纸不准、不清、不符情况屡有发生,在此情况下,如果施工单位再不去详细摸查、查阅管线资料,盲目使用机械施工,就更加大了对电力电缆的威胁。
5)外力损坏电缆的事故大多是因各种市政施工造成的,而这些施工大多会在市政公布的各种开挖、维修信息中体现出来,但是,往往到我们得到这些信息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几天了,而这几天的盲点恰恰就是外力破坏发生的因素之一,特别是那些顶管施工的工程,将给电缆的安全运行带来极大的隐患。
3.2 内部原因
主要是电缆工程管理体系运作不畅,在施工及竣工资料的管理环节上不到位造成的。
1)对电缆运行管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多工程善后工作不细,图纸资料严重欠缺,留下了很多历史遗留问题,线路隐患较多,影响了电缆的安全运行,是造成外力事故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同时也给施工单位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2)高压电缆运行力量不足,再加上部分运行人员业务责任心不强,巡视不到位、遗漏现象比较普遍,影响了有效的巡视,在加上盗窃问题猖獗,导致某些设备被盗,造成外力破坏事故的发生。
3)许多城市建设项目施工现场需对高压电缆进行迁改,但由于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不够密切,工作重点各不相同,不能很好地协调,达成一致,以至于错过了很多改迁、保护电缆的良机。
3.3 其他原因
致使外力破坏难以控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电力部门缺乏严厉而有效的保护措施和管理手段。目前对外力事故我们一是依靠1998年1月7日国务院修改后的《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和1996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尽力做好保护电力设施的宣传工作;二是对肇事
单位没有其它任何有效的制裁手段。由于缺乏严厉的保护措施,无法做到对外力破坏者的事后惩罚,因而对外力事故难以控制。
4 防范措施
1)利用参加各类市政建设工程协调会的机会,做好电力电缆保护的宣传,详细介绍高压电缆在其施工地段状况及电缆数量,并强调这些电缆的重要性,建立与各施工单位的联系,充分做好前期宣传工作。
2)与市政、道路、地铁建设等施工单位制定有关电缆保护工作方案,实施不间断巡查,在道路、绿地上安置明显的路径标志牌、标志桩,在电缆桥等处悬挂电缆禁止标志牌。同时内部落实专人管理,并做到有记录、有结果,并及时补充安装电缆走廊上残缺的路径标志牌。
3)做好与涉及到高压电缆的工程施工单位的技术交底、安全措施交底及线路监护工作,并以书面形式向施工单位进行电缆走廊的交底工作。同时规定了凡在涉及电缆保护区范围内施工,运行单位必须掌握开挖现况及一切可能涉及的危险点,做好施工监护。凡在设计涉及保护区范围内的施工,必须有施工保护方案,并经电力电缆管理部门审核确认后方可实施,施工前须与电缆管理部门联系派员前往施工点,确认电缆位置及在派员的监护下施工。
4)主动与涉及到高压电缆的工程相关单位联系,建立“高压电缆迁改联系表”。施工单位在施工前,根据运行单位提供的联系信息及时与运行部门联系,并在施工前做好电缆保护工作。同时对于威胁或破坏电缆设施的单位或个人,及时发出隐患通知书,限期整改。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通过法律手段严惩破坏电力设施的行为。
5)继续加强与规划、城建、市政、交通、园林等部门的配合,与各管线单位建立互联关系,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种施工的长期规划及工程进度,有利于对电力电缆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提前消除产生外力事故的可能性,特别是对顶管施工,更需要及时掌握这些开挖、维修施工信息。管线单位在得到市政建设、开挖、维修等方面的信息后,要及时无偿向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提供地下管线图纸,说明施工地点有无地下管线及地下管线的具体位置,对需要迁移、改造的管线要及时制定迁移方案并抓紧实施;施工过程中,管线单位要派人到现场跟踪、提醒与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以杜绝外力损坏电缆事故的发生。
6)继续实施危险点控制方案,同时,加强危险点内电缆运行监护工作。建立巡查制度,定期对电缆进行巡查,同时聘请地方护线员加大巡查频度。同时规定了在电缆线路有施工的地区,每天护线员坚持巡查,加强运行现场监护工作,如在该地区遇到违章施工危及电缆安全,护线员应立即上前制止,向施工人员解释路面电缆位置,如有不听劝阻或发现损坏等,及时向上级汇报。近几年,通过建立危险点动态控制一览表,实施危险点控制方案,大大提高了线路巡视人员的工作效率,通过建立动态控制一览表,可以及时了解工程的进度情况,以便实施响应对策,大大降低外力破坏电缆的几率。
7)对运行中电缆实际走廊位置与施工图有出入的线路,运行维护人员要及时的更新图纸资料,做到线路路径与图纸的统一。对于新建的线路,必须严格按照《电力电缆线路运行规程》和《110kV及以上输变电工程验收和移交生产工作管理细则》建立完善的工程竣工档案验收制度,搞好资料档
案的管理,运行单位在介入验收前,必须得到竣工资料,按图验收。掌握电缆准确的实际位置,拥有详细的线路竣工档案资料(含规划红线图及竣工验线测量报告和图纸),不仅有助于预防外力破坏事故的发生,还能有效的保护我们现有的电缆线路,依法护线。
8)充分发挥GE(Google Earth)系统的优势,提高电缆巡视的效率。继续做好安全性评价工作,继续查找电缆运行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对查找出的问题及时处理。在危险点监控上,做到运行人员责任到人,实时监控,对那些施工队伍更换频繁的危险点,要针对不同的施工人员更新施工安全措施交底表,及时掌握危险点的动态情况。与政府、公安等部门联合,共同来保护电力设施,降低外力破坏及盗窃电力设施的几率。
9)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在解决管线迁改、外力破坏等方面,将继续加大与生产技术部的沟通联系,提高处理事故,管线迁改等问题的效率。将利用现有资源,不断提高更新电力运行维护所需的设备。目前,正在实施的EMS(Electronic Marker System)电子标识系统项目,将会很好的解决以后在电缆深度探测方面遇到的问题,提高事故处理的能力。
10)对社会其他相关单位人员定期举办电力电缆设施保护的知识讲座,积极进行《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宣传活动,电缆管理部门协同广告公司专门设计海报及宣传手册,进行宣传,让社会大众明白损坏电力设施可能受到的伤害和所须承担的责任。必要时,根据《广州供电局电力设施防外力破坏处置实施细则》启动电力设施防外力破坏停(复)电流程。
5 成绩与不足
成绩一:我部通过对市政信息的采集,及时处理因市政建设施工、顶管施工影响的外力隐患,有效避免了因顶管施工对电力电缆的破坏,其中多项因我部运行人员与对方的现场核对确认,最终使对方放弃顶管施工。
成绩二:我们通过建立危险点动态控制表,对危险点进行动态监控,取得不错的成绩,在监控的危险点中,均未有外力破坏事故发生。
成绩三:广州供电局输电部在防外力破坏工作中,对于严重影响电力线路安全运行、对于那些置运行部门提出的整改措施置若罔闻的恶性违章事件,输电部根据《广州供电局电力设施防外力破坏处置实施细则》启动电力设施防外力破坏停(复)电流程,对那些缺乏电力设施保护意识的单位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在防外力破坏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不足:运行管理工作是一个不断总结积累的过程,还有许多的工作需要完善。比如,如何有效的对故障电缆进行定位,就需要我们对现有的设备及传统的管线定位方式进行改进,以便我们更加快速有效的解决电力电缆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光纤光栅及传感技术)运用到电力电缆的运行管理工作中,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不断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
6 结语
防外力破坏工作是目前电缆运行工作的重点,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单凭电力部门的力量做好电缆防外力破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到地方政府和社会大众的支持和配合。同时,依靠法律
手段来维护电力设施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宗廷等,电力电缆施工手册[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5
[2] 广州供电局,电力电缆运行规程[M], 2002.3
[3] 庞丹、胡秋野,电力安全技术[J],2004,6(2),16~17
[4] 李凤梅,供用电[J],2006,23(6)43~44
作者简介
卞佳音 (1982-),专业工程师,从事高压电缆运行管理工作,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 曾国华,专业工程师,从事高压电缆运行管理工作,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
电力电缆遭受外力破坏的原因
及防范措施
卞佳音1 曾国华2
(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 510310)
摘 要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现代城市要求地上空间无电力线路。电缆入地成为唯一选择。但电力运行维护与城市建设部门互相工作衔接漏洞导致在道路改造、地铁施工和各种市政建设施工过程中造成电缆毁坏的事故频频发生. 严重危及电网安全和人民财产的安全。本文通过对广州市近两年高压电缆事故的统计分析,发现外力破坏是造成电缆故障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具体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 电缆 外力破坏 防范措施
0 前言
电力电缆属地下隐蔽设备,由于部分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电力设施保护意识比较淡薄等因素的制约,外力破坏的隐患一直威胁着电缆线路的安全运行。近年来,广州全市范围内正在进行地铁和各种市政建设,从而更增加了电缆破坏的几率。因此,我们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防外力破坏的措施,从而有效的防止和降低外力破坏事故发生的几率。
1 现状调查
通过查阅广州市供电局输电部有关的台帐资料,对广州市110kV~220kV电力电缆2005年11月-2007年11月间发生的电力电缆各种故障进行了统计调查,列出电力电缆故障统计表如下(表1):
表1 电力电缆故障统计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外力破坏占事故总数的78.6%,是造成电缆事故的主要原因。
2 案例回顾
案例一:2005年12月27日,110kV潭杨花金天线因市政供水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用大型油炮开挖路面,造成A相电缆主绝缘被破坏。
案例二:2006年9月9日,110kV瑞茗沥线因市政维修处在东晓南路高架路工程施工中,用挖土机开挖道路装管损伤C相电缆主绝缘,造成跳闸事故的发生(附图1)。
案例三:2007年5月,110鹿秀文盘伍线(鹿秀段)因广州市翔达防雷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视频监控防雷接地施工,造成电缆C相主绝缘被损坏引起线路跳闸事故的发生(附图2)。
案例四:2007年10月,110kV赤大馆线因广州市通信建设有限公司进行视频监控防雷接地施工,造成电缆A相主绝缘被损坏引起线路跳闸事故(附图3)。
案例五:2007年12月,110kV虎蝶甲线因施工单位进行顶管施工,造成电缆主绝缘被损坏引起线路跳闸事故的发生(附图4)。
附图1 电缆主绝缘被挖土机破坏 附图2 接地极打入电缆本体,造成主绝
缘被破坏
附图3 接地极安装,主绝缘被破坏 附图4 顶管施工造成电缆主绝缘多处破坏 3 事故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几起事故的回顾,及对历年来电缆运行经验的总结,发现造成电缆外力破坏的主要因素如下:
3.1 外部原因
主要是市政、建设、施工等相关部门在管理、监督上不到位,管理无序,相关市政开挖、维修信息发布滞后等因素造成的。
1)城市建设施工等人为因素对电力电缆安全运行的影响。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市政建设、道路开挖、地铁建设等项目大规模展开,电缆的运行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使得电力电缆时刻处于一种比较危险的境地,外力破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在增加。
2)非电力管线工程施工人员缺乏对地下电缆管线保护的意识。对于大型的建设项目,工序流程不同,施工队伍更换频繁。由于施工单位不重视电力电缆的保护,无视规章制度,有时施工时根本不知道地下有电力电缆,一味盲干蛮干,直到造成外力事故,才知道找电缆运行管理部门联系抢修处理。甚至还有挖坏电缆后,自己又悄悄埋上。有些施工单位明知道地下有电力电缆,而且也与运行部门签订了施工配合协议,但因内部管理混乱或为了抢工期进度,违反协议,从而造成外力事故。
3)一些大型城市建设工程“层层转包”。 “层层转包”使得管理出现混乱、责任不明确,最终导致事故发生后不能及时通知电力部门,延误抢修时间,造成巨大损失。
4)许多城市建设项目的施工及建设单位不认真查阅管线资料。按照工作程序,开工前施工单位应召集煤气、水电、热力等相关管线单位开协调会,明确管线施工位置等信息,但很多施工单位就是不做准备工作。近年来,由于市政建设和电缆线路的发展很快,使有关的图纸资料落后于实际,图纸不准、不清、不符情况屡有发生,在此情况下,如果施工单位再不去详细摸查、查阅管线资料,盲目使用机械施工,就更加大了对电力电缆的威胁。
5)外力损坏电缆的事故大多是因各种市政施工造成的,而这些施工大多会在市政公布的各种开挖、维修信息中体现出来,但是,往往到我们得到这些信息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几天了,而这几天的盲点恰恰就是外力破坏发生的因素之一,特别是那些顶管施工的工程,将给电缆的安全运行带来极大的隐患。
3.2 内部原因
主要是电缆工程管理体系运作不畅,在施工及竣工资料的管理环节上不到位造成的。
1)对电缆运行管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多工程善后工作不细,图纸资料严重欠缺,留下了很多历史遗留问题,线路隐患较多,影响了电缆的安全运行,是造成外力事故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同时也给施工单位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2)高压电缆运行力量不足,再加上部分运行人员业务责任心不强,巡视不到位、遗漏现象比较普遍,影响了有效的巡视,在加上盗窃问题猖獗,导致某些设备被盗,造成外力破坏事故的发生。
3)许多城市建设项目施工现场需对高压电缆进行迁改,但由于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不够密切,工作重点各不相同,不能很好地协调,达成一致,以至于错过了很多改迁、保护电缆的良机。
3.3 其他原因
致使外力破坏难以控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电力部门缺乏严厉而有效的保护措施和管理手段。目前对外力事故我们一是依靠1998年1月7日国务院修改后的《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和1996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尽力做好保护电力设施的宣传工作;二是对肇事
单位没有其它任何有效的制裁手段。由于缺乏严厉的保护措施,无法做到对外力破坏者的事后惩罚,因而对外力事故难以控制。
4 防范措施
1)利用参加各类市政建设工程协调会的机会,做好电力电缆保护的宣传,详细介绍高压电缆在其施工地段状况及电缆数量,并强调这些电缆的重要性,建立与各施工单位的联系,充分做好前期宣传工作。
2)与市政、道路、地铁建设等施工单位制定有关电缆保护工作方案,实施不间断巡查,在道路、绿地上安置明显的路径标志牌、标志桩,在电缆桥等处悬挂电缆禁止标志牌。同时内部落实专人管理,并做到有记录、有结果,并及时补充安装电缆走廊上残缺的路径标志牌。
3)做好与涉及到高压电缆的工程施工单位的技术交底、安全措施交底及线路监护工作,并以书面形式向施工单位进行电缆走廊的交底工作。同时规定了凡在涉及电缆保护区范围内施工,运行单位必须掌握开挖现况及一切可能涉及的危险点,做好施工监护。凡在设计涉及保护区范围内的施工,必须有施工保护方案,并经电力电缆管理部门审核确认后方可实施,施工前须与电缆管理部门联系派员前往施工点,确认电缆位置及在派员的监护下施工。
4)主动与涉及到高压电缆的工程相关单位联系,建立“高压电缆迁改联系表”。施工单位在施工前,根据运行单位提供的联系信息及时与运行部门联系,并在施工前做好电缆保护工作。同时对于威胁或破坏电缆设施的单位或个人,及时发出隐患通知书,限期整改。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通过法律手段严惩破坏电力设施的行为。
5)继续加强与规划、城建、市政、交通、园林等部门的配合,与各管线单位建立互联关系,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种施工的长期规划及工程进度,有利于对电力电缆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提前消除产生外力事故的可能性,特别是对顶管施工,更需要及时掌握这些开挖、维修施工信息。管线单位在得到市政建设、开挖、维修等方面的信息后,要及时无偿向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提供地下管线图纸,说明施工地点有无地下管线及地下管线的具体位置,对需要迁移、改造的管线要及时制定迁移方案并抓紧实施;施工过程中,管线单位要派人到现场跟踪、提醒与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以杜绝外力损坏电缆事故的发生。
6)继续实施危险点控制方案,同时,加强危险点内电缆运行监护工作。建立巡查制度,定期对电缆进行巡查,同时聘请地方护线员加大巡查频度。同时规定了在电缆线路有施工的地区,每天护线员坚持巡查,加强运行现场监护工作,如在该地区遇到违章施工危及电缆安全,护线员应立即上前制止,向施工人员解释路面电缆位置,如有不听劝阻或发现损坏等,及时向上级汇报。近几年,通过建立危险点动态控制一览表,实施危险点控制方案,大大提高了线路巡视人员的工作效率,通过建立动态控制一览表,可以及时了解工程的进度情况,以便实施响应对策,大大降低外力破坏电缆的几率。
7)对运行中电缆实际走廊位置与施工图有出入的线路,运行维护人员要及时的更新图纸资料,做到线路路径与图纸的统一。对于新建的线路,必须严格按照《电力电缆线路运行规程》和《110kV及以上输变电工程验收和移交生产工作管理细则》建立完善的工程竣工档案验收制度,搞好资料档
案的管理,运行单位在介入验收前,必须得到竣工资料,按图验收。掌握电缆准确的实际位置,拥有详细的线路竣工档案资料(含规划红线图及竣工验线测量报告和图纸),不仅有助于预防外力破坏事故的发生,还能有效的保护我们现有的电缆线路,依法护线。
8)充分发挥GE(Google Earth)系统的优势,提高电缆巡视的效率。继续做好安全性评价工作,继续查找电缆运行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对查找出的问题及时处理。在危险点监控上,做到运行人员责任到人,实时监控,对那些施工队伍更换频繁的危险点,要针对不同的施工人员更新施工安全措施交底表,及时掌握危险点的动态情况。与政府、公安等部门联合,共同来保护电力设施,降低外力破坏及盗窃电力设施的几率。
9)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在解决管线迁改、外力破坏等方面,将继续加大与生产技术部的沟通联系,提高处理事故,管线迁改等问题的效率。将利用现有资源,不断提高更新电力运行维护所需的设备。目前,正在实施的EMS(Electronic Marker System)电子标识系统项目,将会很好的解决以后在电缆深度探测方面遇到的问题,提高事故处理的能力。
10)对社会其他相关单位人员定期举办电力电缆设施保护的知识讲座,积极进行《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宣传活动,电缆管理部门协同广告公司专门设计海报及宣传手册,进行宣传,让社会大众明白损坏电力设施可能受到的伤害和所须承担的责任。必要时,根据《广州供电局电力设施防外力破坏处置实施细则》启动电力设施防外力破坏停(复)电流程。
5 成绩与不足
成绩一:我部通过对市政信息的采集,及时处理因市政建设施工、顶管施工影响的外力隐患,有效避免了因顶管施工对电力电缆的破坏,其中多项因我部运行人员与对方的现场核对确认,最终使对方放弃顶管施工。
成绩二:我们通过建立危险点动态控制表,对危险点进行动态监控,取得不错的成绩,在监控的危险点中,均未有外力破坏事故发生。
成绩三:广州供电局输电部在防外力破坏工作中,对于严重影响电力线路安全运行、对于那些置运行部门提出的整改措施置若罔闻的恶性违章事件,输电部根据《广州供电局电力设施防外力破坏处置实施细则》启动电力设施防外力破坏停(复)电流程,对那些缺乏电力设施保护意识的单位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在防外力破坏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不足:运行管理工作是一个不断总结积累的过程,还有许多的工作需要完善。比如,如何有效的对故障电缆进行定位,就需要我们对现有的设备及传统的管线定位方式进行改进,以便我们更加快速有效的解决电力电缆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光纤光栅及传感技术)运用到电力电缆的运行管理工作中,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不断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
6 结语
防外力破坏工作是目前电缆运行工作的重点,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单凭电力部门的力量做好电缆防外力破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到地方政府和社会大众的支持和配合。同时,依靠法律
手段来维护电力设施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宗廷等,电力电缆施工手册[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5
[2] 广州供电局,电力电缆运行规程[M], 2002.3
[3] 庞丹、胡秋野,电力安全技术[J],2004,6(2),16~17
[4] 李凤梅,供用电[J],2006,23(6)43~44
作者简介
卞佳音 (1982-),专业工程师,从事高压电缆运行管理工作,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 曾国华,专业工程师,从事高压电缆运行管理工作,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