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是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对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一年级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
1、主要培养学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着眼于使学生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注重培养学生信息采集、加工、发布等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促进和提高学生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用于学习和生活,当然最重要的还在于高中的信息技术会考,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及教学要求。
2、 完成高一阶段教学内容要求的信息技术基础、操作系统基础、文字处理软件、因特网基础知识共四章的基础内容。拓展学习相关热点信息技术知识,包括动画知识入门,网络学习探究,网页设计原理等相关内容。
3、着眼高中阶段的会考基本要求,切实夯实学生的基本信息技术能力,为高二阶段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优势:现在学生家庭中拥有电脑的数量较多,平时接触电脑的机会也比较多,而且,电脑学习不需要太多的精力和时间,部分学生比较感兴趣。计算机是比较特殊的学科,操作性较强,大部分学生对此相当感兴趣,学习较积极,比较热情,讨论和学习的气氛比较不错。
不足:由于学校课时安排每学期约有17次课,其中不乏出现学校活动、放假等情况,让学生课时不足,对学生的学习连贯性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对电脑的兴趣局限于游戏娱乐和上网聊天方面,缺乏全面性。对教材要的一系列操作知识不感兴趣,只对娱乐功能感兴趣。高一学生之间差异性太大,有的学生对电脑很陌生,键盘都不熟悉,有的对电脑则是相当熟练。在这种情况下上好信息技术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理应抓住机遇,全面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树立新教育观、教学观,要改进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
1、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体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相结合的原则,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思维,创造性地提出方案并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欲望,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领悟信息文化内涵。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在充分理解课程标准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地整合开发课程资源,重组教学内容。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充分关注个体差异,设计分层次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解决具体问题的不同技术思路。对学习起点较低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帮助,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少限制、多支持,鼓励自主探究。
信息技术课操作性很强,要求至少70%的课堂教学在机房完成,其余在普通教室完成。
2、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完善以及改变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式有:
① 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教学强调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形成能力,提升素养。在“任务驱动”中所设置的任务要求做到科学、适当、适度。
② 小组探究。学生按照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组成学习小组,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实现情感领域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③ 启发式。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根据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主动获取知识。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和学习,主动思考和实践。
④ 讲授法。信息技术教师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做成各种教学课件,借助于有关设备,边讲授边操作,讲练结合,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⑤ 分层递进教学法。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实行分层施教、分层测试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促进各层次学生不断递进的机制,开发学生潜能,发展个性,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
3、努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要在课堂中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直接参与制定并确定对自己的学习有意义的学习
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探究和解决问题中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上都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比如:我们学完文字处理软件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电子作品,确立作品的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创作出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与一体的电子报刊,主题选择方向可以是环境保护、西部开发、世界无烟日、科技活动周、机器人、奥运等。老师给出作品要求,给学生两节课时间,可以上网搜集素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电子报刊的制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协作学习的习惯。可以从作品的思想性、科学性、创造性、艺术性、技术性几个方面给打分,全面给出评价,使学生得到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4、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创造实践
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很大,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要正视这种个别差异。一方面,对不同起点、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都应该予以认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和创造性,对同一作品的不同设计思路和不同设计风格,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都应该给予应有的认可和鼓励。
5、 加强课堂管理,做好起始年级的养成教育,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
由于信息技术课70%以上是在网络教室里完成的,学生面临大量的网络诱惑,很难集中精力在学习上,这给课堂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并且,由于受以前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也出现了很多不好的习惯,如上课纪律性差,不服从教师管理,甚至有浏览有害信息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管理上下功夫,在养成教育上多用心,努力规范学生的上课学习行为。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实际做起,注重落实,注意细节,使学生能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高一年级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是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对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一年级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
1、主要培养学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着眼于使学生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注重培养学生信息采集、加工、发布等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促进和提高学生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用于学习和生活,当然最重要的还在于高中的信息技术会考,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及教学要求。
2、 完成高一阶段教学内容要求的信息技术基础、操作系统基础、文字处理软件、因特网基础知识共四章的基础内容。拓展学习相关热点信息技术知识,包括动画知识入门,网络学习探究,网页设计原理等相关内容。
3、着眼高中阶段的会考基本要求,切实夯实学生的基本信息技术能力,为高二阶段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优势:现在学生家庭中拥有电脑的数量较多,平时接触电脑的机会也比较多,而且,电脑学习不需要太多的精力和时间,部分学生比较感兴趣。计算机是比较特殊的学科,操作性较强,大部分学生对此相当感兴趣,学习较积极,比较热情,讨论和学习的气氛比较不错。
不足:由于学校课时安排每学期约有17次课,其中不乏出现学校活动、放假等情况,让学生课时不足,对学生的学习连贯性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对电脑的兴趣局限于游戏娱乐和上网聊天方面,缺乏全面性。对教材要的一系列操作知识不感兴趣,只对娱乐功能感兴趣。高一学生之间差异性太大,有的学生对电脑很陌生,键盘都不熟悉,有的对电脑则是相当熟练。在这种情况下上好信息技术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理应抓住机遇,全面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树立新教育观、教学观,要改进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
1、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体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相结合的原则,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思维,创造性地提出方案并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欲望,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领悟信息文化内涵。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在充分理解课程标准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地整合开发课程资源,重组教学内容。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充分关注个体差异,设计分层次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解决具体问题的不同技术思路。对学习起点较低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帮助,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少限制、多支持,鼓励自主探究。
信息技术课操作性很强,要求至少70%的课堂教学在机房完成,其余在普通教室完成。
2、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完善以及改变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式有:
① 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教学强调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形成能力,提升素养。在“任务驱动”中所设置的任务要求做到科学、适当、适度。
② 小组探究。学生按照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组成学习小组,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实现情感领域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③ 启发式。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根据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主动获取知识。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和学习,主动思考和实践。
④ 讲授法。信息技术教师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做成各种教学课件,借助于有关设备,边讲授边操作,讲练结合,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⑤ 分层递进教学法。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实行分层施教、分层测试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促进各层次学生不断递进的机制,开发学生潜能,发展个性,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
3、努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要在课堂中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直接参与制定并确定对自己的学习有意义的学习
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探究和解决问题中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上都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比如:我们学完文字处理软件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电子作品,确立作品的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创作出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与一体的电子报刊,主题选择方向可以是环境保护、西部开发、世界无烟日、科技活动周、机器人、奥运等。老师给出作品要求,给学生两节课时间,可以上网搜集素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电子报刊的制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协作学习的习惯。可以从作品的思想性、科学性、创造性、艺术性、技术性几个方面给打分,全面给出评价,使学生得到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4、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创造实践
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很大,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要正视这种个别差异。一方面,对不同起点、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都应该予以认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和创造性,对同一作品的不同设计思路和不同设计风格,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都应该给予应有的认可和鼓励。
5、 加强课堂管理,做好起始年级的养成教育,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
由于信息技术课70%以上是在网络教室里完成的,学生面临大量的网络诱惑,很难集中精力在学习上,这给课堂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并且,由于受以前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也出现了很多不好的习惯,如上课纪律性差,不服从教师管理,甚至有浏览有害信息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管理上下功夫,在养成教育上多用心,努力规范学生的上课学习行为。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实际做起,注重落实,注意细节,使学生能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到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