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014年高考(233)河北保定三中2014届高三年级考试

2013-2014年度保定三中高三年级试题

语文试卷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乡愁”的现代文学起源及其变异

陈晓明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乡土文学”的概念日益受到重视,这与“现代性”理论的兴起有关。“乡土”的概念可以视为“现代性”反思的概念,是以情感的及形象的方式表达对现代性的一种批判或反思。但它也是“现代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在“现代性”的思潮中,人们才会对“乡土”非常强调,才会试图关怀“乡土”的价值,并且以“乡土”来与城市或“现代”对抗。

中国的“乡土文学”有着它的现代起源,那就是鲁迅、沈从文、废名等人建构起来的乡土传统(准确地说,是对这些人的叙述建构起来的传统)。实际上,“乡土文学”最本质的含义应该是“乡愁”,也就是反现代性的怀乡病,那是“离去”与“归乡”的二元想象置换。

当然,乡愁也是一种古典经验。《论语·子路》中的“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是最早的美化家乡的说法。《列子·天瑞》中的“有人去乡土,离六亲”,是最早的表达关于乡土离别的感情的叙事。中国古曲诗词中关于怀乡的表达不胜枚举,李白的“低头思故乡”妇孺皆知,但崔颢《黄鹤楼》中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令李白不敢题诗,不是李白诗不逮,而是他怀乡病重。古代的怀乡是单向度的,那是一种对故土和家人本真的单纯的怀念。现代的怀乡则包含着更复杂的社会理念与情感,是与当下经验对立的怀旧态度,或者是与城市生存对抗的乡村想象。

回望中国现代文学,“乡土”是一种素朴的存在,是更加具有个人化特征的经验或情绪。例如,鲁迅对乡村困境的切身体验,沈从文那种抹不去的怀旧和诗情,或者废名的那些玄妙的生存事实。这并不是说,乡土叙事就一定要沿革现代中国的传统,也不是说现代文学的乡土就比当代的更有文学品位。如此评价显然不是历史主义的态度。然而,我们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乡土叙事”中,看不到那么浓郁或深重的怀乡病。因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中有“乡土叙事”而无“乡土文学”。当代“乡土叙事”确实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观念性的批判意识占据了主导地位,而更加个人化的“乡愁”式的乡土记忆被更强大的家国叙事覆盖。用点形象化的说法,当代“乡土叙事”已经被现代性占据,因为自重已经太重,结果是载不动一点“乡愁”。尽管我们一再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更趋向于个人化叙事,但在乡土叙事这一点上,家国叙事还是占据上风。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乡土文学”在现代之初,显得更单纯或质朴些;而当今的“乡土叙事”则要厚实复杂得多。这两者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只是存在一种差异,只是表明了文学的现代性发展至今所发生的深刻变异。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乡土文学”变为50年代、70年代的“农村题材”,继而变为90年代的“乡土叙事”,由此可看出中国20世纪文学中现代性的流变轨迹。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乡土”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对“乡土”非常强调,试图关怀它的价值,这与“现代性”理论的兴起有一定的关系。

B、“乡土”的概念可以视为“现代性”反思的概念;没有对“现代性”的反思,就没有“乡土” 的概念。

C、“乡土”以情感的及形象的方式表达了对“现代性”的一种批判或反思。

D、从鲁迅、沈从文、废名等作家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乡土”的存在,感受到更加具有个人化特征的经验或情绪。

2、下列不属于“中国当代文学中有‘乡土叙事’而无‘乡土文学’”的原因的一项是:(    )

A、现代的怀乡包含着更复杂的社会理念与情感,不再是古代单向度的怀乡。

B、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乡土叙事”中,看不到浓郁的或深重的怀乡病。

C、当代“乡土叙事”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已经被现代性占据,载不动一点“乡愁”。

D、中国当代文学中有“乡土叙事”而无“乡土文学”并不能说明当代的“乡土叙事”就不如现代之初的“乡土文学”。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乡土”与城市或“现代”对抗的事实,说明在现代性思潮中,“乡土”与现代性渐行渐远。

B、古代的怀乡与现代的怀乡有着很大差别,现代的怀乡包含着更复杂的社会理念与情感,更接近怀乡的本质意义。

C、在中国现代文学中,虽然“乡土”更加具有个人化特征,但不能说现代文学的“乡土”就比当代的更有文学品位。

D、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乡土文学”变为50年代、70年代的“农村题材”,继而变为90年代的“乡土叙事”,这充分说明现在的“乡愁”已经不再具有乡土离别的韵味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王及善,洺州邯郸人。父君愕,有沉谋。高祖入关,与君廓偕来,拜君愕大将军,封新兴县公,累迁左武卫将军。从太宗征辽,领左屯营兵,与高丽战驻跸山,死于阵。赠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刑国公,陪葬昭陵。

及善以父死事,授朝散大夫,袭邢国公爵。皇太子弘立,擢及善左奉裕率。太子宴于宫,命宫臣掷倒,及善辞曰:“殿下自有优人,臣苟奉命,非羽翼之美。”太子谢之。高宗闻,赐绢百匹。除右千牛卫将军,帝曰:“以尔忠谨,故擢三品要职。群臣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尔佩大横刀在朕侧,亦知此官贵乎?”病免。召为卫尉卿。垂拱中,历司属卿。山东饥,诏为巡抚赈给使。拜春官尚书。出为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加光禄大夫,以老病致仕。

神功元年,契丹扰山东,擢魏州刺史,武后劳曰:“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卧治,为屏蔽也。”因延问朝政得失,及善陈治乱所宜,后悦曰:“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留拜内史。来俊臣系狱当死,后欲释不诛,及善曰:“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后纳之。庐陵王之还,密赞其谋。既为皇太子,又请出外朝,以安群臣。

c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时二张怙宠,每侍宴,无人臣礼,及善数裁抑之,后不悦曰:“卿年高,不宜侍游燕,但检校閤中。”及善即移病馀月,后不复问。叹曰:“中书令可一日不见天子乎?”遂乞骸骨,犹不许,改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二,赠益州大都督,谥曰贞,陪葬乾陵。

(节选自《新唐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子谢之                 谢:感谢 内

B. 以老病致仕              致仕:辞官,退休

C.武后劳曰                劳:慰劳,劝勉

D.来俊臣系狱当死             系:被拘禁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王及善深受器重的一组是       (    )

①皇太子弘立擢及善左奉裕率        ②山东饥,诏为巡抚赈给使

③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    ④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

⑤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  ⑥卿年高,不宜事游燕,但检校閤中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及善认为,大臣们如果遵从太子的命令去翻跟头,不符合作为辅佐臣子的美行。

B.高宗提拔王及善做了左奉裕率,后来又提升他任三品要职,让他身佩大横刀在自己身旁立侍。

C.王及善认为来俊臣是元凶,是祸乱的根源,应予严惩。武后采纳了他的建议,处死了来俊臣。

D.当时“二张”依仗自己受宠,每次侍宴,没有做臣子的礼节,王及善多次批评制止他们,这让武后很不高兴。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1)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11分)

南湖春早①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②。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③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①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甕子口以南称南湖。本诗是作者谪居江州时期的作品。    ②返照:阳光倒影。   ③不道:不是说。

8.请分析诗第二联中"平"字运用的妙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感情。(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11分)

10.补写名篇名句。

(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3)信誓旦旦,_____________。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4)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

(5)屈心而抑志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前圣之所厚。

(6)芳与泽其杂糅兮,________________。

(7)民生各有所乐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岂余心之可惩?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一代名士张伯驹

张伯驹(1898—1982),河南项城人,生于官宦世家,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称为“民国四公子”,是我国老一辈文化名人中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堪称中华老名士,艺苑真学人”。

张伯驹7岁时被过继给其伯父长芦盐运使张镇芳。当时科举刚刚废除,新式学堂方兴未艾,但张镇芳沿用旧式家塾教育,请来名师为张伯驹启蒙。他从《三字经》《千家文》等学起,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记忆力和领悟力:9岁时,一部《古文观止》倒背如流;3000多卷的《二十四史》20多岁时已读了两遍;354卷的《资治通鉴》可以从头讲到尾,如数家珍;唐诗宋词,更是脱口而出。

良好的家世和深厚的文学文化底蕴使这位翩翩公子能够悠然自得的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摒弃世俗,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中:填词作诗,写字作画,学唱京剧……凡是喜爱的事情,他都一心钻研,并且做到极致。

张伯驹天资超逸,利用闲暇时间,写下了大量古体诗词和音韵、戏曲论著,主要著作有《丛碧词》、《洪宪纪事诗注》《丛碧书画录》、《素月楼联语》等。另外,张伯驹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研究,造诣颇深,著有《中国书法》一书;他本人亦擅长书法,其书法源学王羲之《十七帖》,融真、草、隶、篆于一炉,晚年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用笔飘逸,如春蚕吐丝,被人称为“鸟羽体”。

张伯驹在京剧艺术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他自幼喜爱京剧,后跟李佩卿学戏,从钱包森、王福山习武工。学习期间,他严守传统,苦下功夫,吊嗓子、打把子、文武昆乱无所不学,只一年就能登台演出,1930年与李石曾、齐如山、梅兰芳、余叔岩等组织了“国剧会社”。

张伯驹的生活被人形容为中国现代最后的名士生活。由于他对世俗生活相当淡薄,在他人眼里,张伯驹的言谈举动便十分“怪异”,不循成规。高朋满座之时,众人谈笑风生,他若觉得话不投机,就坐在一边摸下巴颏儿,一根一根的拔胡子。他生活在政治大家族里,却始终与各派政治势力保持一段距离。身为盐业银行董事、总稽核、老板,他对“毛票换大洋”的生意经丝毫没有兴趣,完全是个甩手掌柜,总经理有事来问,他不住点头说“是,是,是;好,好,好;可以,可以,你看着办吧。”虽然拥有偌大一份家业,但张伯驹在生活上朴素得令人难以置信,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穿丝绸,也从不西装革履,长年一袭长衫,而且饮食非常随便,有个大葱炒鸡蛋就认为是上好的菜肴了;他对汽车的要求是只要有四个轮子而且能转就行了。因为这些,朋友给他起了外号叫“张大怪”,张伯驹每有呼必欣然应允。

也许,正是这份狷狂和洒脱,促使他后来用尽毕生精力,散尽毕生财力来收藏古字画,成为“天下第一收藏家”。

民国时期,中国政局混乱,许多古董商唯利是图,致使大量国宝流落海外。张伯驹对此甚为痛惜,所以为了收藏古字画一掷千金,哪怕变卖家产或借贷也在所不惜。他曾花4万大洋买下中国传世最古墨迹西晋陆机的《平复帖》;变卖了自己最喜爱的宅院甚至妻子潘素的首饰,用110两黄金收藏范仲淹的《道服赞》;以240两黄金保住了中国传世最古画迹隋展子虔的《游春图》……尽管此后他债台高筑,但是直至后来,即使他被绑匪绑架,生命堪虞时,犹称“宁死魔窟,绝不许变卖家藏”。经他收藏的书画字迹有118件之多,建国后,这些名贵的收藏大都被他捐给了故宫博物院和吉林博物馆,为此,时任文化部长的沈雁冰专门为其夫妇颁发了褒奖令,这纸褒奖令被他悬挂在家中屋顶靠近房梁的地方。

文革期间,张伯驹被诬陷,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一度失去了北京户口,也失去了工作,只能靠变卖家中残存家当度日;但张伯驹照样上香山,爬鬼见愁,游西安访古人遗迹,吟诗填词,不改其乐。著名画家黄永玉为此称赞他:“富不骄,贫能安,临危不惧,见辱不惊……真大忍人也!”

张伯驹博雅通脱、坦荡超逸的一生,浓缩了近现代中国的风云变幻,也书写了一代名士的大德懿行。“它折射出来的那种文化及人格力量,足以穿越历史的尘烟,绽放一种耀眼的光芒,也温暖着一代中国人的文化记忆。”(摘编自任凤霞《一代名师张伯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良好的家世和深厚的文学底蕴使张伯驹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记忆力和领悟力,并能摒弃世俗,悠然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B.民国时张伯驹痛惜国宝流失,为了收藏古字画一掷千金,尽管后来债台高筑甚至生命堪虞仍坚守所藏,建国后他却几乎倾囊而捐,书写了一代名士的大德懿行。

C.张伯驹自幼喜爱京剧,曾师从名家学戏,进步很快;后来与梅兰芳、齐如山等人组织“国剧会社”,他在京剧方面造诣很高。

D.文革期间,张伯驹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失去了北京户口和工作,日常生活都难以维持,但他却并不在意,依然自得其乐。

E.本文通过记述张伯驹博雅通脱、坦荡超逸的传奇人生,旨在展现近现代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也展现他动人的文化和人格力量。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表现张伯驹“堪称中华老名士,艺苑真学人”的?请归纳概括并作简要分析。(6分)

答:

(3)作者为什么要写张伯驹在名士圈中被朋友称做“大怪”?请简要分析。(6分)

答:

(4)“趣味”“品格”是造就“一代名士”张伯驹不可或缺的条件。请结合传主的人生经历,从中任选一个方面,谈谈你的认识。(8分)

答:

第Ⅱ卷  表达题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 .“诤友”之间,无论见地如何,都能披肝沥胆,以诚相见。

B .珠宝专卖店的柜台里,各种式样的名贵宝石俯拾皆是,吸引了许多顾客。

C.辛亥革命前后兴起街头政治,城市在动乱和谣言、炮火和巷战中经历了痛苦和灾难,民众生存环境恶化,城市街头风云际会。

D .班主任尽职尽责,连学生的起居饮食这些具体而微的事情都要悉心过问。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分)

A.俄罗斯和中国的水产公司将在被日本称为北方领土的国后岛成立合资公司养殖海参,双方已于本月初签署了备忘录并基本达成一致。

B.据了解,春节期间,全国发生的多起较大道路交通事故,多为超速、超载、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等不文明驾驶行为所致。

C.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介绍,这是有气象资料以来,黄淮地区和山东省大部遭遇的最严重干旱,干旱的原因是降水稀少。

D.预计于2015年建成的粤港澳大桥,将从根本上解决阻碍粤港澳三地的交通,成为深化粤港澳合作,促进三地繁荣稳定的“金桥”。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我站在这座巴特农神庙式的纪念堂前,仰望以战时林肯总统的形象为蓝本的雕塑,感受最深的就是那雕塑巨大的悲剧震慑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他显得严肃的边鬓胡是接受纽约一个小女孩的建议留下来的。

①表情锐敏而谦逊        ②坐椅扶手两边,左手握拳,右手张开

③额头皱纹如同刀刻      ④眼睛深邃地凝视远方

⑤张手则不与败敌为仇    ⑥握拳则将誓死拯救联邦

A、②⑤⑥③①④         B、③④①②⑥⑤

C、③⑥⑤①④②         D、①④②③⑥⑤

15.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内容。(不超过25个字)(6分)

中新网10月10日电: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于瑞典当地时间10月10日下午1时(北京时间10月10日晚7时)揭晓,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Alice Munro)获此殊荣。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以短篇小说见长,今年82岁的她一生创作了11部短篇小说集和1部类似故事集的长篇小说。1968年,加拿大女权运动正处于最高峰,她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舞》,一炮而红,并获得加拿大总督文学奖。门罗写的大部分是女人的故事,笔触虽朴素,却十分细腻地展现平淡生活的真实面貌,多涉及和生老病死相关的严肃主题。诺贝尔文学奖是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遗嘱中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颁“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和其他科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不同,文学奖的颁奖单位是瑞典文学院。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中国作家莫言。

16.作文

16.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李嘉诚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

1、B (“没有……就没有……”说法错误,两者构不成条件关系。)

2、D (该项所说的与题干无关。)

3、C (A项“乡土”与现代性并不相悖,从“但它也是现代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句中可以看出。B项“现代的怀乡”“更接近怀乡的本质意义”于文无据。D项“这充分说明……的韵味了”说法绝对。)

4.A.谢:道歉

5.C

6B  “皇太子弘立擢及善左奉裕率”

7. 来俊臣凶恶狡猾胡作非为,带亡命之徒,诬陷杀害善良的人,天下的人都痛恨他。(道、引、污、疾,各1分,句意1分)

王及善不太懂文辞,但是清廉正直自我保全,遇事不改变志向,有大臣的节操。(自将、临、夺,各1分,句意2分)

8"平"字运用之妙有三:一是写出了新生水蘋的整齐茂盛;二是它与"铺"字合用,写出了湖面的平展、阔大无垠;其三是突出春天水势涨满湖面,一望无际。这些描写都恰到好处地反映出早春的"早" 和生机勃勃。(写出其中两点妙处得3分,点出效果2分,共5分。)

9诗人以美景衬哀情,以南湖早春景色的生机勃勃、明媚可爱,反衬自己遭贬谪后的衰病不堪,抒发了面对美景却无心欣赏的消沉郁闷的心情。(答出"乐景衬哀情"或"反衬手法"2分,答出心情"遭到贬谪后消沉郁闷"2分,有分析2分,共6分)

10略

11、(1)B 3分, C 2分,D1分(A逻辑错误。“张伯驹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记忆力”与“深厚的文学底蕴”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再说自幼也不可能有“深厚的文学底蕴”。 E“旨在展现近现代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错。D不够准确,是“一度”失去了北京户口和工作。)

(2)①底蕴深厚。自幼记忆力和领悟力非凡,国学基础扎实。

②多才多艺。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

③狂狷洒脱,淡泊名利。厌弃世俗、远离政治,家资丰厚却对生意却没有兴趣。

④倾家收藏,却甘于奉献。变卖家产或借贷收藏古字画,最后捐给国家。

⑤临危不惧,见辱不惊。生性豁达乐观,恬退隐忍。即便失去了户口、工作,依然不改其乐。(学生如果从其他角度归纳概括,有理有据,自圆其说亦可得分)

(3)①表明张伯驹对世事淡漠,言谈举动不循常规的“怪异”特征;(2分)②侧面突出张伯驹不刻意追求升官发财、生活崇尚简单、为人率真洒脱的性格特征;(2分)③结构上承上启下,正是他的狂狷洒脱,特立独行,又淡泊名利的“大怪”特征才使他将精力多用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分) ④丰富了人物形象,使人物更加丰满、真实。⑤增加了文章内涵,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

附:若是这样问,你该怎么回答呢?

(3)为什么张伯驹在名士圈中被朋友称做“大怪”?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1)淡薄世俗生活。在他人眼里,张伯驹的言谈举动便十分“怪异”,不循成规。高朋满座之时,众人谈笑风生,他若觉得话不投机,就坐在一边摸下巴颏儿,一根一根的拔胡子。

2)远离政治。他生活在政治大家族里,却始终与各派政治势力保持一段距离。

3)淡薄铜臭。身为盐业银行董事、总稽核、老板,他对“毛票换大洋”的生意经丝毫没有兴趣,完全是个甩手掌柜,总经理有事来问,他不住点头说“是,是,是;好,好,好;可以,可以,你看着办吧。”

4)生活朴素。虽然拥有偌大家业,却生活朴素。

(4)示例一:

“趣味”是造就“一代名士”张伯驹不可或缺的条件。(观点2分)

1)张伯驹喜读诗书,学养深厚,能醉心于诗词、字画,热爱京剧与收藏等高雅艺术,使他成为了“一代名士”。

2)张伯驹远离功名利禄,不为流俗所动,使他成为了“一代名士”。

3)高雅的趣味引导他追求有格调、有理想、有意义的生活,并为此锲而不舍,克服障碍,进而实现人生境界的突破,最终成长为一代文化名士。

我们也应该学习张伯驹的有趣味,自觉摈弃世俗,才能有所成就。

示例二:

“品格”是造就“一代名士”张伯驹不可或缺的条件。(观点2分)

1)张伯驹喜读诗书,学养深厚,能醉心高雅艺术,使他成为了“一代名士”。

2)张伯驹生活在政治家族,却与政治势力保持距离。家资丰厚却淡泊名利,使他成为了“一代名士”。

3)狂狷洒脱,不为流俗所动,坚守自己的品格操守,使他成为了“一代名士”。

只有有“品格”的人才能专注于高雅艺术,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才能进而实现人生境界的突破。

12.A

13.B(A项,语序不当,应将“基本达成一致”和“签署了备忘录”调换位置;C项表意不明,应将“和”改为“特别是”,加以强调;D项,成分残缺,在“交通”之后加“问题”)

14、B

15. 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获得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

16.作文。立意应扣住“从内打破”。

译文

王及善是洺州邯郸人。父亲王君愕,为人深沉有谋略。唐高祖李渊入关,王君愕与君廓一起归附唐朝,高祖任命王君愕为大将军,封为新兴县公,多次升迁,官至左武卫将军。王君愕跟随唐太宗征讨辽国,统领左屯营的士兵,与高丽军队在驻跸山作战,战死在阵前。朝廷追赠王君愕为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

王及善因为父亲死于国事,被授任朝散大夫,继承邢国公的爵位。皇太子李弘被立,他提拔王及善为左奉裕率。太子在宫中设宴,命令大臣翻跟头,王及善推辞说:“殿下本有艺人,臣如果奉命,不符合辅佐的美行。”太子向他道歉。高宗听说后,赐给王及善绢百匹。(王及善)被任命为右千牛卫将军,皇帝说:“因为你忠诚恭谨,所以提拔你任三品要职,众臣如不带卫队搜索和清道,不能到达朕所在之处,你身佩大横刀站在朕的身旁,知道此官的尊贵了吗?”王及善因病免官。后被召入朝廷任卫尉卿。垂拱年间,任司属卿。山东闹饥荒,皇帝下诏让他担任巡抚赈给使。授予他春官尚书一职。(他)从京城外调,任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加授光禄大夫,因年老有病辞官。

神功元年,契丹侵扰山东,朝廷提拔王及善为魏州刺史,武后劝勉他说:“逆贼侵扰边境,你虽有病,可带妻子儿女出行,一天行三十里,躺着替朕处理事务,抵御敌寇。”进而询问朝政得失,王及善陈奏治乱所应实行的策略,武后高兴地说:“抵御敌寇是枝节小事,辅政是根本大事,公不可出行。”武后留下他并任命他为内史。来俊臣被捕入狱罪当处死,武后打算宽宥他而不处死,王及善说:“来俊臣凶恶狡猾胡作非为,带亡命之徒,诬陷杀害善良的人,天下的人都痛恨他。(现在如果)不剿灭元凶,将成为祸乱的根源,忧患将会没完没了。”武后采纳了他的意见。庐陵王(曾因触怒武则天,即位才两个月的中宗被废为庐陵王,贬出长安)被召回长安,王及善暗中助成此谋。等庐陵王重做太子后,王及善又请太子出到外朝,以慰群臣。

王及善不太懂文辞,但是清廉正直自我保全,遇事不改变志向,有大臣的节操。当时二张自恃受宠,每次侍宴,没有做臣子的礼节,王及善多次批评制止他们,武后不高兴地说:“爱卿年事已高,不适合侍从游宴,只需审查閤中之事就行了。”王及善就上书称病一个多月,武后不再问及。他叹息说:“中书令可以一日不见天子吗?”于是请求辞官,武后还是不允许。王及善改任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他去世时八十二岁,被追赠为益州大都督,谥号贞,陪葬乾陵。

2013-2014年度保定三中高三年级试题

语文试卷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乡愁”的现代文学起源及其变异

陈晓明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乡土文学”的概念日益受到重视,这与“现代性”理论的兴起有关。“乡土”的概念可以视为“现代性”反思的概念,是以情感的及形象的方式表达对现代性的一种批判或反思。但它也是“现代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在“现代性”的思潮中,人们才会对“乡土”非常强调,才会试图关怀“乡土”的价值,并且以“乡土”来与城市或“现代”对抗。

中国的“乡土文学”有着它的现代起源,那就是鲁迅、沈从文、废名等人建构起来的乡土传统(准确地说,是对这些人的叙述建构起来的传统)。实际上,“乡土文学”最本质的含义应该是“乡愁”,也就是反现代性的怀乡病,那是“离去”与“归乡”的二元想象置换。

当然,乡愁也是一种古典经验。《论语·子路》中的“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是最早的美化家乡的说法。《列子·天瑞》中的“有人去乡土,离六亲”,是最早的表达关于乡土离别的感情的叙事。中国古曲诗词中关于怀乡的表达不胜枚举,李白的“低头思故乡”妇孺皆知,但崔颢《黄鹤楼》中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令李白不敢题诗,不是李白诗不逮,而是他怀乡病重。古代的怀乡是单向度的,那是一种对故土和家人本真的单纯的怀念。现代的怀乡则包含着更复杂的社会理念与情感,是与当下经验对立的怀旧态度,或者是与城市生存对抗的乡村想象。

回望中国现代文学,“乡土”是一种素朴的存在,是更加具有个人化特征的经验或情绪。例如,鲁迅对乡村困境的切身体验,沈从文那种抹不去的怀旧和诗情,或者废名的那些玄妙的生存事实。这并不是说,乡土叙事就一定要沿革现代中国的传统,也不是说现代文学的乡土就比当代的更有文学品位。如此评价显然不是历史主义的态度。然而,我们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乡土叙事”中,看不到那么浓郁或深重的怀乡病。因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中有“乡土叙事”而无“乡土文学”。当代“乡土叙事”确实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观念性的批判意识占据了主导地位,而更加个人化的“乡愁”式的乡土记忆被更强大的家国叙事覆盖。用点形象化的说法,当代“乡土叙事”已经被现代性占据,因为自重已经太重,结果是载不动一点“乡愁”。尽管我们一再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更趋向于个人化叙事,但在乡土叙事这一点上,家国叙事还是占据上风。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乡土文学”在现代之初,显得更单纯或质朴些;而当今的“乡土叙事”则要厚实复杂得多。这两者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只是存在一种差异,只是表明了文学的现代性发展至今所发生的深刻变异。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乡土文学”变为50年代、70年代的“农村题材”,继而变为90年代的“乡土叙事”,由此可看出中国20世纪文学中现代性的流变轨迹。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乡土”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对“乡土”非常强调,试图关怀它的价值,这与“现代性”理论的兴起有一定的关系。

B、“乡土”的概念可以视为“现代性”反思的概念;没有对“现代性”的反思,就没有“乡土” 的概念。

C、“乡土”以情感的及形象的方式表达了对“现代性”的一种批判或反思。

D、从鲁迅、沈从文、废名等作家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乡土”的存在,感受到更加具有个人化特征的经验或情绪。

2、下列不属于“中国当代文学中有‘乡土叙事’而无‘乡土文学’”的原因的一项是:(    )

A、现代的怀乡包含着更复杂的社会理念与情感,不再是古代单向度的怀乡。

B、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乡土叙事”中,看不到浓郁的或深重的怀乡病。

C、当代“乡土叙事”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已经被现代性占据,载不动一点“乡愁”。

D、中国当代文学中有“乡土叙事”而无“乡土文学”并不能说明当代的“乡土叙事”就不如现代之初的“乡土文学”。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乡土”与城市或“现代”对抗的事实,说明在现代性思潮中,“乡土”与现代性渐行渐远。

B、古代的怀乡与现代的怀乡有着很大差别,现代的怀乡包含着更复杂的社会理念与情感,更接近怀乡的本质意义。

C、在中国现代文学中,虽然“乡土”更加具有个人化特征,但不能说现代文学的“乡土”就比当代的更有文学品位。

D、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乡土文学”变为50年代、70年代的“农村题材”,继而变为90年代的“乡土叙事”,这充分说明现在的“乡愁”已经不再具有乡土离别的韵味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王及善,洺州邯郸人。父君愕,有沉谋。高祖入关,与君廓偕来,拜君愕大将军,封新兴县公,累迁左武卫将军。从太宗征辽,领左屯营兵,与高丽战驻跸山,死于阵。赠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刑国公,陪葬昭陵。

及善以父死事,授朝散大夫,袭邢国公爵。皇太子弘立,擢及善左奉裕率。太子宴于宫,命宫臣掷倒,及善辞曰:“殿下自有优人,臣苟奉命,非羽翼之美。”太子谢之。高宗闻,赐绢百匹。除右千牛卫将军,帝曰:“以尔忠谨,故擢三品要职。群臣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尔佩大横刀在朕侧,亦知此官贵乎?”病免。召为卫尉卿。垂拱中,历司属卿。山东饥,诏为巡抚赈给使。拜春官尚书。出为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加光禄大夫,以老病致仕。

神功元年,契丹扰山东,擢魏州刺史,武后劳曰:“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卧治,为屏蔽也。”因延问朝政得失,及善陈治乱所宜,后悦曰:“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留拜内史。来俊臣系狱当死,后欲释不诛,及善曰:“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后纳之。庐陵王之还,密赞其谋。既为皇太子,又请出外朝,以安群臣。

c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时二张怙宠,每侍宴,无人臣礼,及善数裁抑之,后不悦曰:“卿年高,不宜侍游燕,但检校閤中。”及善即移病馀月,后不复问。叹曰:“中书令可一日不见天子乎?”遂乞骸骨,犹不许,改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二,赠益州大都督,谥曰贞,陪葬乾陵。

(节选自《新唐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子谢之                 谢:感谢 内

B. 以老病致仕              致仕:辞官,退休

C.武后劳曰                劳:慰劳,劝勉

D.来俊臣系狱当死             系:被拘禁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王及善深受器重的一组是       (    )

①皇太子弘立擢及善左奉裕率        ②山东饥,诏为巡抚赈给使

③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    ④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

⑤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  ⑥卿年高,不宜事游燕,但检校閤中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及善认为,大臣们如果遵从太子的命令去翻跟头,不符合作为辅佐臣子的美行。

B.高宗提拔王及善做了左奉裕率,后来又提升他任三品要职,让他身佩大横刀在自己身旁立侍。

C.王及善认为来俊臣是元凶,是祸乱的根源,应予严惩。武后采纳了他的建议,处死了来俊臣。

D.当时“二张”依仗自己受宠,每次侍宴,没有做臣子的礼节,王及善多次批评制止他们,这让武后很不高兴。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1)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11分)

南湖春早①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②。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③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①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甕子口以南称南湖。本诗是作者谪居江州时期的作品。    ②返照:阳光倒影。   ③不道:不是说。

8.请分析诗第二联中"平"字运用的妙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感情。(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11分)

10.补写名篇名句。

(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3)信誓旦旦,_____________。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4)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

(5)屈心而抑志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前圣之所厚。

(6)芳与泽其杂糅兮,________________。

(7)民生各有所乐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岂余心之可惩?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一代名士张伯驹

张伯驹(1898—1982),河南项城人,生于官宦世家,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称为“民国四公子”,是我国老一辈文化名人中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堪称中华老名士,艺苑真学人”。

张伯驹7岁时被过继给其伯父长芦盐运使张镇芳。当时科举刚刚废除,新式学堂方兴未艾,但张镇芳沿用旧式家塾教育,请来名师为张伯驹启蒙。他从《三字经》《千家文》等学起,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记忆力和领悟力:9岁时,一部《古文观止》倒背如流;3000多卷的《二十四史》20多岁时已读了两遍;354卷的《资治通鉴》可以从头讲到尾,如数家珍;唐诗宋词,更是脱口而出。

良好的家世和深厚的文学文化底蕴使这位翩翩公子能够悠然自得的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摒弃世俗,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中:填词作诗,写字作画,学唱京剧……凡是喜爱的事情,他都一心钻研,并且做到极致。

张伯驹天资超逸,利用闲暇时间,写下了大量古体诗词和音韵、戏曲论著,主要著作有《丛碧词》、《洪宪纪事诗注》《丛碧书画录》、《素月楼联语》等。另外,张伯驹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研究,造诣颇深,著有《中国书法》一书;他本人亦擅长书法,其书法源学王羲之《十七帖》,融真、草、隶、篆于一炉,晚年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用笔飘逸,如春蚕吐丝,被人称为“鸟羽体”。

张伯驹在京剧艺术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他自幼喜爱京剧,后跟李佩卿学戏,从钱包森、王福山习武工。学习期间,他严守传统,苦下功夫,吊嗓子、打把子、文武昆乱无所不学,只一年就能登台演出,1930年与李石曾、齐如山、梅兰芳、余叔岩等组织了“国剧会社”。

张伯驹的生活被人形容为中国现代最后的名士生活。由于他对世俗生活相当淡薄,在他人眼里,张伯驹的言谈举动便十分“怪异”,不循成规。高朋满座之时,众人谈笑风生,他若觉得话不投机,就坐在一边摸下巴颏儿,一根一根的拔胡子。他生活在政治大家族里,却始终与各派政治势力保持一段距离。身为盐业银行董事、总稽核、老板,他对“毛票换大洋”的生意经丝毫没有兴趣,完全是个甩手掌柜,总经理有事来问,他不住点头说“是,是,是;好,好,好;可以,可以,你看着办吧。”虽然拥有偌大一份家业,但张伯驹在生活上朴素得令人难以置信,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穿丝绸,也从不西装革履,长年一袭长衫,而且饮食非常随便,有个大葱炒鸡蛋就认为是上好的菜肴了;他对汽车的要求是只要有四个轮子而且能转就行了。因为这些,朋友给他起了外号叫“张大怪”,张伯驹每有呼必欣然应允。

也许,正是这份狷狂和洒脱,促使他后来用尽毕生精力,散尽毕生财力来收藏古字画,成为“天下第一收藏家”。

民国时期,中国政局混乱,许多古董商唯利是图,致使大量国宝流落海外。张伯驹对此甚为痛惜,所以为了收藏古字画一掷千金,哪怕变卖家产或借贷也在所不惜。他曾花4万大洋买下中国传世最古墨迹西晋陆机的《平复帖》;变卖了自己最喜爱的宅院甚至妻子潘素的首饰,用110两黄金收藏范仲淹的《道服赞》;以240两黄金保住了中国传世最古画迹隋展子虔的《游春图》……尽管此后他债台高筑,但是直至后来,即使他被绑匪绑架,生命堪虞时,犹称“宁死魔窟,绝不许变卖家藏”。经他收藏的书画字迹有118件之多,建国后,这些名贵的收藏大都被他捐给了故宫博物院和吉林博物馆,为此,时任文化部长的沈雁冰专门为其夫妇颁发了褒奖令,这纸褒奖令被他悬挂在家中屋顶靠近房梁的地方。

文革期间,张伯驹被诬陷,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一度失去了北京户口,也失去了工作,只能靠变卖家中残存家当度日;但张伯驹照样上香山,爬鬼见愁,游西安访古人遗迹,吟诗填词,不改其乐。著名画家黄永玉为此称赞他:“富不骄,贫能安,临危不惧,见辱不惊……真大忍人也!”

张伯驹博雅通脱、坦荡超逸的一生,浓缩了近现代中国的风云变幻,也书写了一代名士的大德懿行。“它折射出来的那种文化及人格力量,足以穿越历史的尘烟,绽放一种耀眼的光芒,也温暖着一代中国人的文化记忆。”(摘编自任凤霞《一代名师张伯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良好的家世和深厚的文学底蕴使张伯驹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记忆力和领悟力,并能摒弃世俗,悠然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B.民国时张伯驹痛惜国宝流失,为了收藏古字画一掷千金,尽管后来债台高筑甚至生命堪虞仍坚守所藏,建国后他却几乎倾囊而捐,书写了一代名士的大德懿行。

C.张伯驹自幼喜爱京剧,曾师从名家学戏,进步很快;后来与梅兰芳、齐如山等人组织“国剧会社”,他在京剧方面造诣很高。

D.文革期间,张伯驹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失去了北京户口和工作,日常生活都难以维持,但他却并不在意,依然自得其乐。

E.本文通过记述张伯驹博雅通脱、坦荡超逸的传奇人生,旨在展现近现代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也展现他动人的文化和人格力量。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表现张伯驹“堪称中华老名士,艺苑真学人”的?请归纳概括并作简要分析。(6分)

答:

(3)作者为什么要写张伯驹在名士圈中被朋友称做“大怪”?请简要分析。(6分)

答:

(4)“趣味”“品格”是造就“一代名士”张伯驹不可或缺的条件。请结合传主的人生经历,从中任选一个方面,谈谈你的认识。(8分)

答:

第Ⅱ卷  表达题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 .“诤友”之间,无论见地如何,都能披肝沥胆,以诚相见。

B .珠宝专卖店的柜台里,各种式样的名贵宝石俯拾皆是,吸引了许多顾客。

C.辛亥革命前后兴起街头政治,城市在动乱和谣言、炮火和巷战中经历了痛苦和灾难,民众生存环境恶化,城市街头风云际会。

D .班主任尽职尽责,连学生的起居饮食这些具体而微的事情都要悉心过问。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分)

A.俄罗斯和中国的水产公司将在被日本称为北方领土的国后岛成立合资公司养殖海参,双方已于本月初签署了备忘录并基本达成一致。

B.据了解,春节期间,全国发生的多起较大道路交通事故,多为超速、超载、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等不文明驾驶行为所致。

C.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介绍,这是有气象资料以来,黄淮地区和山东省大部遭遇的最严重干旱,干旱的原因是降水稀少。

D.预计于2015年建成的粤港澳大桥,将从根本上解决阻碍粤港澳三地的交通,成为深化粤港澳合作,促进三地繁荣稳定的“金桥”。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我站在这座巴特农神庙式的纪念堂前,仰望以战时林肯总统的形象为蓝本的雕塑,感受最深的就是那雕塑巨大的悲剧震慑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他显得严肃的边鬓胡是接受纽约一个小女孩的建议留下来的。

①表情锐敏而谦逊        ②坐椅扶手两边,左手握拳,右手张开

③额头皱纹如同刀刻      ④眼睛深邃地凝视远方

⑤张手则不与败敌为仇    ⑥握拳则将誓死拯救联邦

A、②⑤⑥③①④         B、③④①②⑥⑤

C、③⑥⑤①④②         D、①④②③⑥⑤

15.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内容。(不超过25个字)(6分)

中新网10月10日电: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于瑞典当地时间10月10日下午1时(北京时间10月10日晚7时)揭晓,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Alice Munro)获此殊荣。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以短篇小说见长,今年82岁的她一生创作了11部短篇小说集和1部类似故事集的长篇小说。1968年,加拿大女权运动正处于最高峰,她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舞》,一炮而红,并获得加拿大总督文学奖。门罗写的大部分是女人的故事,笔触虽朴素,却十分细腻地展现平淡生活的真实面貌,多涉及和生老病死相关的严肃主题。诺贝尔文学奖是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遗嘱中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颁“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和其他科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不同,文学奖的颁奖单位是瑞典文学院。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中国作家莫言。

16.作文

16.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李嘉诚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

1、B (“没有……就没有……”说法错误,两者构不成条件关系。)

2、D (该项所说的与题干无关。)

3、C (A项“乡土”与现代性并不相悖,从“但它也是现代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句中可以看出。B项“现代的怀乡”“更接近怀乡的本质意义”于文无据。D项“这充分说明……的韵味了”说法绝对。)

4.A.谢:道歉

5.C

6B  “皇太子弘立擢及善左奉裕率”

7. 来俊臣凶恶狡猾胡作非为,带亡命之徒,诬陷杀害善良的人,天下的人都痛恨他。(道、引、污、疾,各1分,句意1分)

王及善不太懂文辞,但是清廉正直自我保全,遇事不改变志向,有大臣的节操。(自将、临、夺,各1分,句意2分)

8"平"字运用之妙有三:一是写出了新生水蘋的整齐茂盛;二是它与"铺"字合用,写出了湖面的平展、阔大无垠;其三是突出春天水势涨满湖面,一望无际。这些描写都恰到好处地反映出早春的"早" 和生机勃勃。(写出其中两点妙处得3分,点出效果2分,共5分。)

9诗人以美景衬哀情,以南湖早春景色的生机勃勃、明媚可爱,反衬自己遭贬谪后的衰病不堪,抒发了面对美景却无心欣赏的消沉郁闷的心情。(答出"乐景衬哀情"或"反衬手法"2分,答出心情"遭到贬谪后消沉郁闷"2分,有分析2分,共6分)

10略

11、(1)B 3分, C 2分,D1分(A逻辑错误。“张伯驹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记忆力”与“深厚的文学底蕴”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再说自幼也不可能有“深厚的文学底蕴”。 E“旨在展现近现代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错。D不够准确,是“一度”失去了北京户口和工作。)

(2)①底蕴深厚。自幼记忆力和领悟力非凡,国学基础扎实。

②多才多艺。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

③狂狷洒脱,淡泊名利。厌弃世俗、远离政治,家资丰厚却对生意却没有兴趣。

④倾家收藏,却甘于奉献。变卖家产或借贷收藏古字画,最后捐给国家。

⑤临危不惧,见辱不惊。生性豁达乐观,恬退隐忍。即便失去了户口、工作,依然不改其乐。(学生如果从其他角度归纳概括,有理有据,自圆其说亦可得分)

(3)①表明张伯驹对世事淡漠,言谈举动不循常规的“怪异”特征;(2分)②侧面突出张伯驹不刻意追求升官发财、生活崇尚简单、为人率真洒脱的性格特征;(2分)③结构上承上启下,正是他的狂狷洒脱,特立独行,又淡泊名利的“大怪”特征才使他将精力多用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分) ④丰富了人物形象,使人物更加丰满、真实。⑤增加了文章内涵,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

附:若是这样问,你该怎么回答呢?

(3)为什么张伯驹在名士圈中被朋友称做“大怪”?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1)淡薄世俗生活。在他人眼里,张伯驹的言谈举动便十分“怪异”,不循成规。高朋满座之时,众人谈笑风生,他若觉得话不投机,就坐在一边摸下巴颏儿,一根一根的拔胡子。

2)远离政治。他生活在政治大家族里,却始终与各派政治势力保持一段距离。

3)淡薄铜臭。身为盐业银行董事、总稽核、老板,他对“毛票换大洋”的生意经丝毫没有兴趣,完全是个甩手掌柜,总经理有事来问,他不住点头说“是,是,是;好,好,好;可以,可以,你看着办吧。”

4)生活朴素。虽然拥有偌大家业,却生活朴素。

(4)示例一:

“趣味”是造就“一代名士”张伯驹不可或缺的条件。(观点2分)

1)张伯驹喜读诗书,学养深厚,能醉心于诗词、字画,热爱京剧与收藏等高雅艺术,使他成为了“一代名士”。

2)张伯驹远离功名利禄,不为流俗所动,使他成为了“一代名士”。

3)高雅的趣味引导他追求有格调、有理想、有意义的生活,并为此锲而不舍,克服障碍,进而实现人生境界的突破,最终成长为一代文化名士。

我们也应该学习张伯驹的有趣味,自觉摈弃世俗,才能有所成就。

示例二:

“品格”是造就“一代名士”张伯驹不可或缺的条件。(观点2分)

1)张伯驹喜读诗书,学养深厚,能醉心高雅艺术,使他成为了“一代名士”。

2)张伯驹生活在政治家族,却与政治势力保持距离。家资丰厚却淡泊名利,使他成为了“一代名士”。

3)狂狷洒脱,不为流俗所动,坚守自己的品格操守,使他成为了“一代名士”。

只有有“品格”的人才能专注于高雅艺术,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才能进而实现人生境界的突破。

12.A

13.B(A项,语序不当,应将“基本达成一致”和“签署了备忘录”调换位置;C项表意不明,应将“和”改为“特别是”,加以强调;D项,成分残缺,在“交通”之后加“问题”)

14、B

15. 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获得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

16.作文。立意应扣住“从内打破”。

译文

王及善是洺州邯郸人。父亲王君愕,为人深沉有谋略。唐高祖李渊入关,王君愕与君廓一起归附唐朝,高祖任命王君愕为大将军,封为新兴县公,多次升迁,官至左武卫将军。王君愕跟随唐太宗征讨辽国,统领左屯营的士兵,与高丽军队在驻跸山作战,战死在阵前。朝廷追赠王君愕为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

王及善因为父亲死于国事,被授任朝散大夫,继承邢国公的爵位。皇太子李弘被立,他提拔王及善为左奉裕率。太子在宫中设宴,命令大臣翻跟头,王及善推辞说:“殿下本有艺人,臣如果奉命,不符合辅佐的美行。”太子向他道歉。高宗听说后,赐给王及善绢百匹。(王及善)被任命为右千牛卫将军,皇帝说:“因为你忠诚恭谨,所以提拔你任三品要职,众臣如不带卫队搜索和清道,不能到达朕所在之处,你身佩大横刀站在朕的身旁,知道此官的尊贵了吗?”王及善因病免官。后被召入朝廷任卫尉卿。垂拱年间,任司属卿。山东闹饥荒,皇帝下诏让他担任巡抚赈给使。授予他春官尚书一职。(他)从京城外调,任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加授光禄大夫,因年老有病辞官。

神功元年,契丹侵扰山东,朝廷提拔王及善为魏州刺史,武后劝勉他说:“逆贼侵扰边境,你虽有病,可带妻子儿女出行,一天行三十里,躺着替朕处理事务,抵御敌寇。”进而询问朝政得失,王及善陈奏治乱所应实行的策略,武后高兴地说:“抵御敌寇是枝节小事,辅政是根本大事,公不可出行。”武后留下他并任命他为内史。来俊臣被捕入狱罪当处死,武后打算宽宥他而不处死,王及善说:“来俊臣凶恶狡猾胡作非为,带亡命之徒,诬陷杀害善良的人,天下的人都痛恨他。(现在如果)不剿灭元凶,将成为祸乱的根源,忧患将会没完没了。”武后采纳了他的意见。庐陵王(曾因触怒武则天,即位才两个月的中宗被废为庐陵王,贬出长安)被召回长安,王及善暗中助成此谋。等庐陵王重做太子后,王及善又请太子出到外朝,以慰群臣。

王及善不太懂文辞,但是清廉正直自我保全,遇事不改变志向,有大臣的节操。当时二张自恃受宠,每次侍宴,没有做臣子的礼节,王及善多次批评制止他们,武后不高兴地说:“爱卿年事已高,不适合侍从游宴,只需审查閤中之事就行了。”王及善就上书称病一个多月,武后不再问及。他叹息说:“中书令可以一日不见天子吗?”于是请求辞官,武后还是不允许。王及善改任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他去世时八十二岁,被追赠为益州大都督,谥号贞,陪葬乾陵。


相关文章

  • 2014届高三年级高考备考总结
  • 2014届高三年级高考备考总结 年年高考,年年备考,年年不同.今年备考征求学生意愿,听取高三教师的意见,借鉴不同兄弟院校备考先进理念和丰富有效经验,继承本校前几届备考的优良传统,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实用备考方案.备考接近尾声,现将备 ...查看


  • 2014年高考(115)河北省保定市2014届高三摸底考试
  • 河北省保定市2014届高三摸底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 ...查看


  • 个人情况说明评职称
  • 个人情况说明 现将本人任现职以来的情况说明如下: 一 担任班主任情况 2003年9月---2004年7月 担任综合专业部美术专业203班高二班主任 2004年9月---2005年7月 担任综合专业部美术专业203班高三班主任 2007年9月 ...查看


  • 2014河北省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两种高考"
  • 2014河北省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两种高考" 2014年河北省公务员面试中,而最难准备的社会热点新闻类成为了考生们普遍头疼的问题,该如何有效的备考此类面试题型,参加河北省公务员面试培训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途径! 为方便考生 ...查看


  • 2011保定高三期末摸底考试
  • 河北省保定市2011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试卷分为第1卷和第Ⅱ卷,第1卷为选择题,共48分第Ⅱ卷为材料问答题,共52分. (3)将第1卷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或答题纸 ...查看


  • 全国高考复读名校排行榜
  • 全国高考复读名校排行榜 1. 浙江人才专修学院 2.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河南分校 3. 温州杨府山高复学校 4. 河北省石家庄市民进高考复读学校 5.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河南分校 6. 青岛锦程教育咨询中心 7. 东阳正天文化补习学校 8. 沈 ...查看


  • 高三下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 高三年级2014-2015下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汉阳三中2015年工作计划的总体要求,本着"德育为首,育 人为本,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养成良好行为规范为教育基础,以学生健康发展为中心,进 一步落实& ...查看


  • 高三生物备考计划
  • 定远三中2015级高三生物备考计划 高三生物组 一.指导思想 积极研究.探索新课程背景下高考生物的新变化及特点,及时收集整理各方信息,争取不走或少走弯路,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现根据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 ...查看


  • 区二中十一月下半月工作计划
  • 区二中各处室(部门)十一月下半月工作计划 一.教务处工作计划 1.完成全校三个年级期中考试成绩录入.成绩分析: 2.完成高一新生网上注册工作,分配学生省编高中学号: 3.完成高一异出学生(外出借读等)手续,为办理网上异出流程作准备: 4.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