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
石油污染是与石油的发现和使用伴随而生的。目前,石油能源约占世界能源总量的。石油及其产品的广泛应用,对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据统计每年倾注到200~1000万吨之间。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受石油污染的海洋面积不污染程度也日益严重。在我国油污染也非常严重,全国每年直接排入近海的石油余万吨,仅渔业损失每年就达数亿元。据全国海洋环境监测网监测,我国近海油类5.6万平方公里。随着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对海洋及近岸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海洋水体油污染主要来源于海底溢油、海上石油生产、海洋运输、大气输送、城市污92%,人类活动来源约占8%。而对环境影响最严重的是据联合国有关组织统计,每年海上油井井喷事故和油轮2.2×107t。大量石油瞬间溢出进入海洋环境,通过扩散、漂移等作用海洋石油污染按石油输入类型,可分为突发性突发性输入包括油轮事故和海上石油开采的泄漏与井喷事故,而慢天然海底渗漏、含油沉积岩遭侵蚀后渗[1]。而造成污染的原因主要体现在:石油的海上港口装卸油作业频繁,存在溢漏油的隐患;油轮提高了溢油处理的难度;海上油田石油
石油污染物进入海洋环境后,会造成多方面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石油成品油中燃料油类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麻醉和窒息、化学性肺炎、皮炎等。如汽急性中毒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损害;而在短期内吸入大量柴如地下油罐和输油管线腐蚀渗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不仅造毒化,导致土壤破坏和废毁,而且其有毒物能通过农作物尤其是地下水进最终直接危害人类。尤其是石油进入到海洋后,还可以通过食物链最终在
物质对人的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等都有危害。国外研究发现,生活在加油站或者汽车修理厂附近的孩子患急性白血病的风险要高出平均水平4倍,这些孩子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几率比住在同一地区但不在加油站附近的孩子高7倍。有关统计表 明,全国每年新生儿出生缺陷高达80万-120万人;全国每年死于肝癌的患者超过11万人,占世界每年肝癌死亡患者的比例高达42.5%。
2.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石油污染物进入海洋环境会对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及整个生态系统发生巨大的影响。污染物中的毒性化合物可以改变细胞活性,使藻类等浮游生物急性中毒死亡。当海洋中石油浓度在10-4~10-3mg/L时,可以对鱼卵和鱼类的早期发育产生影响。而石油的涂敷作用会导致大量的鸟类死亡,如Exxon公司的Valdez号沉船事故在4个月里造成多达30000只的海鸟死亡。石油中的重质组分沉入海底,还会对底栖生物造成危害。石油会渗入大米草和红树等较高等的植物体内,改变细胞的渗透性等生理机能,严重的油污染甚至会导致这些潮汐带和盐沼植物的死亡。石油对海洋生物的化学毒性,依油的种类和成分而不同。通常,炼制油的毒性要高于原油,低分子烃的毒性要大于高分子烃,在各种烃类中,其毒性一般按芳香烃、烯烃、环烃、链烃的顺序而依次下降。石油烃对海洋生物的毒害,主要是破坏细胞膜的正常结构和透性,干扰生物体的酶系,进而影响生物体的正常生理、生化过程。如油污能降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阻碍细胞的分裂、繁殖,使许多动物的胚胎和幼体发育异常、生长迟缓;油污还能使一些动物致病,如鱼鳃坏死、皮肤糜烂、患胃病以至致癌。
3.对渔业的影响。
石油污染能够抑制光合作用,降低海水中O2的含量,破坏生物的正常生理机能,使渔业资源逐步衰退。在被污染的水域,其恶劣水质使养殖对象大量死亡。存活下来的也因含有石油污染物而有异味,导致无法食用。资料表明鱼类和贝类在含油量为0.01mg/L的海水中生活24h即可带有油味,如果浓度上升为0.1mg/L,2~3h就可以使之带有异味。海洋石油污染会改变某些经济鱼类的洄游路线;沾污鱼网、养殖器材和渔获物;着了油污的鱼、贝等海产食品,难于销售或不能食用。石油漂浮在海面上,迅速扩散形成油膜,可通过扩散、蒸发、溶解、乳化、光降解以及生物降解和吸收等进行迁移、转化。油类可沾附在鱼鳃上,使鱼窒息,抑制水 鸟产卵和孵化,破坏其羽毛的不透水性,降低水产品质量。油膜形成可阻碍水体的复氧作用,影响海洋浮游生物生长,破坏海洋生态平衡等
4.对旅游业的影响
受洋流和海浪的影响,海洋中的石油极易聚积于岸边,使海滩受到污染,破坏旅游资源。如2002年巴拿马籍油轮“威望号”的搁浅漏油事故,使得原本风光迷人的西班牙加里西亚海岸成了黑色油污的人间地狱,给当地旅游业造成沉重打击。
5.对环境的影响
石油在海面形成的油膜能阻碍大气与海水之间的气体交换,影响了海面对电磁辐射的吸收、传递和反射。长期覆盖在极地冰面的油膜,会增强冰块吸热能力,加速冰层融化,对全球海平面变化和长期气候变化造成潜在影响。海面和海水中的石油会溶解卤代烃等污染物中的亲油组分,降低其界面间迁移转化速率。石油污染会破坏海滨风景区和海滨浴场。如1983年12月,“东方大使”号油轮在青岛胶州湾触礁搁浅,溢油3000多吨,严重地污染了青岛海滨及胶州湾。
所以应该制定有关法规,制止海洋活动过程中非法排放含油污水,严格控制沿岸炼油厂和其他工厂含油污水的排放。监测监视海区石油污染状况,改进油轮的导航通讯等设备的性能,防止海滩事故。发生石油污染后,可应用围油栏等把浮油阻隔包围起来,防止其扩散和漂流,并用各种机械设备尽量加以回收,对无法回收的薄油膜或分散在水中的油粒,可以喷洒 各种低毒性的化学消油剂。并且加大科学研究方面的投入,研究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有效的应对未来有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在海洋石油污染生物降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技术在海洋石油污染治理中发展潜力巨大,并且已取得一系列成果,如20 世纪 80 年代末美国成功修复 Exxon Valdez油轮石油泄漏。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见效慢,受理化及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前期研究困难且费用昂贵。随着经济的增长,各个国家对石油的需求日益增大,石油污染已经成为环境领域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与传统的或现代的物理、化学修复方法相比,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具有明显优势,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在国际上,现在也已经提出了一些普遍性的国际性公约,如:1954年开始制定了《国际防止海上油污公约》, 1958年7月26日生效;自1970年起,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公约及协定,《防止海洋石油污染国际公约》 《防止海洋石油污染国际公约》于1954年4月26日至5月12日在伦敦召开的防止海洋污染第一次国际外交会议上通过。这是有关海洋环境保护的第一个多边公约,并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承认。其他的一些公约如《国际干预公海油污染事故公约》,《预防船舶污染国际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也被制定。现在海上石油污染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我们也应该了解一些关于环境方面的知识,呼吁人们要有节能环保的概念。
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
石油污染是与石油的发现和使用伴随而生的。目前,石油能源约占世界能源总量的。石油及其产品的广泛应用,对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据统计每年倾注到200~1000万吨之间。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受石油污染的海洋面积不污染程度也日益严重。在我国油污染也非常严重,全国每年直接排入近海的石油余万吨,仅渔业损失每年就达数亿元。据全国海洋环境监测网监测,我国近海油类5.6万平方公里。随着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对海洋及近岸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海洋水体油污染主要来源于海底溢油、海上石油生产、海洋运输、大气输送、城市污92%,人类活动来源约占8%。而对环境影响最严重的是据联合国有关组织统计,每年海上油井井喷事故和油轮2.2×107t。大量石油瞬间溢出进入海洋环境,通过扩散、漂移等作用海洋石油污染按石油输入类型,可分为突发性突发性输入包括油轮事故和海上石油开采的泄漏与井喷事故,而慢天然海底渗漏、含油沉积岩遭侵蚀后渗[1]。而造成污染的原因主要体现在:石油的海上港口装卸油作业频繁,存在溢漏油的隐患;油轮提高了溢油处理的难度;海上油田石油
石油污染物进入海洋环境后,会造成多方面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石油成品油中燃料油类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麻醉和窒息、化学性肺炎、皮炎等。如汽急性中毒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损害;而在短期内吸入大量柴如地下油罐和输油管线腐蚀渗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不仅造毒化,导致土壤破坏和废毁,而且其有毒物能通过农作物尤其是地下水进最终直接危害人类。尤其是石油进入到海洋后,还可以通过食物链最终在
物质对人的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等都有危害。国外研究发现,生活在加油站或者汽车修理厂附近的孩子患急性白血病的风险要高出平均水平4倍,这些孩子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几率比住在同一地区但不在加油站附近的孩子高7倍。有关统计表 明,全国每年新生儿出生缺陷高达80万-120万人;全国每年死于肝癌的患者超过11万人,占世界每年肝癌死亡患者的比例高达42.5%。
2.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石油污染物进入海洋环境会对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及整个生态系统发生巨大的影响。污染物中的毒性化合物可以改变细胞活性,使藻类等浮游生物急性中毒死亡。当海洋中石油浓度在10-4~10-3mg/L时,可以对鱼卵和鱼类的早期发育产生影响。而石油的涂敷作用会导致大量的鸟类死亡,如Exxon公司的Valdez号沉船事故在4个月里造成多达30000只的海鸟死亡。石油中的重质组分沉入海底,还会对底栖生物造成危害。石油会渗入大米草和红树等较高等的植物体内,改变细胞的渗透性等生理机能,严重的油污染甚至会导致这些潮汐带和盐沼植物的死亡。石油对海洋生物的化学毒性,依油的种类和成分而不同。通常,炼制油的毒性要高于原油,低分子烃的毒性要大于高分子烃,在各种烃类中,其毒性一般按芳香烃、烯烃、环烃、链烃的顺序而依次下降。石油烃对海洋生物的毒害,主要是破坏细胞膜的正常结构和透性,干扰生物体的酶系,进而影响生物体的正常生理、生化过程。如油污能降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阻碍细胞的分裂、繁殖,使许多动物的胚胎和幼体发育异常、生长迟缓;油污还能使一些动物致病,如鱼鳃坏死、皮肤糜烂、患胃病以至致癌。
3.对渔业的影响。
石油污染能够抑制光合作用,降低海水中O2的含量,破坏生物的正常生理机能,使渔业资源逐步衰退。在被污染的水域,其恶劣水质使养殖对象大量死亡。存活下来的也因含有石油污染物而有异味,导致无法食用。资料表明鱼类和贝类在含油量为0.01mg/L的海水中生活24h即可带有油味,如果浓度上升为0.1mg/L,2~3h就可以使之带有异味。海洋石油污染会改变某些经济鱼类的洄游路线;沾污鱼网、养殖器材和渔获物;着了油污的鱼、贝等海产食品,难于销售或不能食用。石油漂浮在海面上,迅速扩散形成油膜,可通过扩散、蒸发、溶解、乳化、光降解以及生物降解和吸收等进行迁移、转化。油类可沾附在鱼鳃上,使鱼窒息,抑制水 鸟产卵和孵化,破坏其羽毛的不透水性,降低水产品质量。油膜形成可阻碍水体的复氧作用,影响海洋浮游生物生长,破坏海洋生态平衡等
4.对旅游业的影响
受洋流和海浪的影响,海洋中的石油极易聚积于岸边,使海滩受到污染,破坏旅游资源。如2002年巴拿马籍油轮“威望号”的搁浅漏油事故,使得原本风光迷人的西班牙加里西亚海岸成了黑色油污的人间地狱,给当地旅游业造成沉重打击。
5.对环境的影响
石油在海面形成的油膜能阻碍大气与海水之间的气体交换,影响了海面对电磁辐射的吸收、传递和反射。长期覆盖在极地冰面的油膜,会增强冰块吸热能力,加速冰层融化,对全球海平面变化和长期气候变化造成潜在影响。海面和海水中的石油会溶解卤代烃等污染物中的亲油组分,降低其界面间迁移转化速率。石油污染会破坏海滨风景区和海滨浴场。如1983年12月,“东方大使”号油轮在青岛胶州湾触礁搁浅,溢油3000多吨,严重地污染了青岛海滨及胶州湾。
所以应该制定有关法规,制止海洋活动过程中非法排放含油污水,严格控制沿岸炼油厂和其他工厂含油污水的排放。监测监视海区石油污染状况,改进油轮的导航通讯等设备的性能,防止海滩事故。发生石油污染后,可应用围油栏等把浮油阻隔包围起来,防止其扩散和漂流,并用各种机械设备尽量加以回收,对无法回收的薄油膜或分散在水中的油粒,可以喷洒 各种低毒性的化学消油剂。并且加大科学研究方面的投入,研究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有效的应对未来有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在海洋石油污染生物降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技术在海洋石油污染治理中发展潜力巨大,并且已取得一系列成果,如20 世纪 80 年代末美国成功修复 Exxon Valdez油轮石油泄漏。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见效慢,受理化及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前期研究困难且费用昂贵。随着经济的增长,各个国家对石油的需求日益增大,石油污染已经成为环境领域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与传统的或现代的物理、化学修复方法相比,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具有明显优势,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在国际上,现在也已经提出了一些普遍性的国际性公约,如:1954年开始制定了《国际防止海上油污公约》, 1958年7月26日生效;自1970年起,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公约及协定,《防止海洋石油污染国际公约》 《防止海洋石油污染国际公约》于1954年4月26日至5月12日在伦敦召开的防止海洋污染第一次国际外交会议上通过。这是有关海洋环境保护的第一个多边公约,并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承认。其他的一些公约如《国际干预公海油污染事故公约》,《预防船舶污染国际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也被制定。现在海上石油污染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我们也应该了解一些关于环境方面的知识,呼吁人们要有节能环保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