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与政策--全面开放二孩政策

摘要: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标志着,中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落地。这是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因此,本文主要从多方面分析二孩政策的原因来论述开放该政策的意义。 关键词:“全面二孩”政策原因意义

一、开放“全面二孩”政策的原因

(一)单独两孩实践遇冷,生育率低到危险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截至2014年12月,全国仅有不足100万对单独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而此前的官方预计是每年增加200万人左右。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认为,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4,远低于更替水平2.1,已经非常接近国际上公认的1.3的“低生育陷阱”。

(二)人口老龄化严重

2015年2月2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数据显示,2014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124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755万人,占比10.1%,首次突破10%!这一切都向我们昭示着,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这使得中国不仅面临劳动力短缺、人口红利消退等问题,而且还面临巨大的养老压力——尤其是在养老金账户缺口很大的现实下。

(三)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

我国自计划生育以来,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渐失调。根据人口普查资料等计算的结果是,到2020年,中国约有11200万25岁-35岁的男青年,而相应20岁-30岁的女青年约有7200万。届时,光棍可能超过4000万人。或者说,不到3位适婚男性中就有1位单身,使我国婚姻危机日益严峻,并影响未来人口质量。与此同时,男性劳动力过剩,就会导致女性就业更加困难。

(四)“刘易斯拐点”隐忧

“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的增长,大量的富余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在催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目前农村问题频发。以“老弱病残”为主的农村人口结构已逐步凸显了农村经济的增长乏力。

(五)“失独”社会之殇

近些年来,我国家庭规模不断缩小,从1982年的4.43人缩减至2010年的3.10人,独生子女家庭超过1.5亿户,家庭的生育、养老等基本功能有所弱化。许多独生子女面对沉重的养老负担,常感到有心无力、独木难支,而老人“失独”不仅是家庭灾难,也是社会之殇。

二、“全面二孩”政策的意义

全面二孩政策的提出,是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这是专家们的共识。顾宝昌说,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有利于提高家庭抗风险能力,增加未来劳动力的供给和缓解老年扶养负担;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和经济平稳增长,焕发社会活力和增强创新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原新分析认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对于人口年龄结构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对于人口素质的提升也将起到促进作用。此外,经过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后,我国家庭逐步简约化,全面二孩的放开,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家庭结构,有利于家庭经济社会功能的发挥,也有利于子女教育。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有利于保持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协调发展,有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独生子女政策实行30多年来,我国已经脱离了人口增长远远超过经济增长的客观条件。并且,独生子女政策实行时间过长导致人口红利过快消失。实施“全

面二孩”政策,遵循了科学的人口发展规律,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加快人口增长速度,改善人口数量结构,提高适龄劳动人口比例,因而有利于适度人口增长与经济合理增长的协调,促进中国经济保持更长时间的中高速增长。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有利于完善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这一政策实施一段时间后,将大量减少此前的“失独”家庭及其痛苦,大大缓解独生子女成才问题的困扰,减轻现有独生子女赡养老人的过重负担,促使男女性别逐渐趋于平衡等。

三、总结

“全面二孩”政策的开放引发了社会大众、媒体、专家学者等的广泛关注,在朋友圈中也成为了热议话题,评论有喜有忧,有优有劣,有赞扬也不乏吐槽者。但从长远来看,全面二孩对解决计生政策30年来造成的历史欠账,以及缓解未来老龄化社会的压力,新政策所产生的影响无疑是积极而深远的。

国家的未来归根结底是人,生育则孕育着民族与国家的未来。低生育陷阱可能带来隐患与风险,人口政策调整势在必行。在应对老龄化社会方面,这种做法有其现实意义。放开生育有助于平衡一个社会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困局。

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或许不可能一蹴而就,将来如何调整,或许也将根据未来的情况而定。不管鼓励生育也罢,还是其他人口政策调整也罢,而最终我们的人口政策需要注入更多内涵。其不仅仅关注人口数量,更应该关注人们的生育权利的满足与保障,关注人口的质量。 事实上,老龄社会并不那么可怕。在很多发达国家,人口并没有我们这么多,也曾经面临战后婴儿潮以及相应的老龄化,但是,这些国家社会发展水平并不低,人均GDP远远超过我们。这说明,高素质的人口完全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从提高国民素质入手,通过加大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的供给,完全可以通过高素质的国民创造更多的财富,来化解未来的老龄化危机。

全面放开“二孩”是中国人口和生育政策科学化、法治化的新起点,这样的政策更加遵循人口发展的科学规律,相关政策的落实执行也将纳入法治轨道。中国人口结构的新常态转变必将更加切合我国实际,对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朱大鸣. 尽快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中国非常重要[J]. 卓越理财, 2015.

中国新闻网. 专家建议全面放开“二孩”政策[J]. 现代养生, 2015, 04期(04). 陈爱珍. 现阶段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可行性的统计分析[J]. 经济视野, 2014, 第10期(10):389-389. 刘爽, 王平. 对“单独二孩”政策新的认识与思考[J]. 人口研究, 2015, 第2期(2):57-66. 周平梅. 二孩政策的可行性研究[J]. 青年科学:教师版, 2014, 35(9).

摘要: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标志着,中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落地。这是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因此,本文主要从多方面分析二孩政策的原因来论述开放该政策的意义。 关键词:“全面二孩”政策原因意义

一、开放“全面二孩”政策的原因

(一)单独两孩实践遇冷,生育率低到危险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截至2014年12月,全国仅有不足100万对单独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而此前的官方预计是每年增加200万人左右。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认为,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4,远低于更替水平2.1,已经非常接近国际上公认的1.3的“低生育陷阱”。

(二)人口老龄化严重

2015年2月2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数据显示,2014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124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755万人,占比10.1%,首次突破10%!这一切都向我们昭示着,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这使得中国不仅面临劳动力短缺、人口红利消退等问题,而且还面临巨大的养老压力——尤其是在养老金账户缺口很大的现实下。

(三)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

我国自计划生育以来,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渐失调。根据人口普查资料等计算的结果是,到2020年,中国约有11200万25岁-35岁的男青年,而相应20岁-30岁的女青年约有7200万。届时,光棍可能超过4000万人。或者说,不到3位适婚男性中就有1位单身,使我国婚姻危机日益严峻,并影响未来人口质量。与此同时,男性劳动力过剩,就会导致女性就业更加困难。

(四)“刘易斯拐点”隐忧

“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的增长,大量的富余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在催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目前农村问题频发。以“老弱病残”为主的农村人口结构已逐步凸显了农村经济的增长乏力。

(五)“失独”社会之殇

近些年来,我国家庭规模不断缩小,从1982年的4.43人缩减至2010年的3.10人,独生子女家庭超过1.5亿户,家庭的生育、养老等基本功能有所弱化。许多独生子女面对沉重的养老负担,常感到有心无力、独木难支,而老人“失独”不仅是家庭灾难,也是社会之殇。

二、“全面二孩”政策的意义

全面二孩政策的提出,是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这是专家们的共识。顾宝昌说,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有利于提高家庭抗风险能力,增加未来劳动力的供给和缓解老年扶养负担;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和经济平稳增长,焕发社会活力和增强创新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原新分析认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对于人口年龄结构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对于人口素质的提升也将起到促进作用。此外,经过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后,我国家庭逐步简约化,全面二孩的放开,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家庭结构,有利于家庭经济社会功能的发挥,也有利于子女教育。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有利于保持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协调发展,有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独生子女政策实行30多年来,我国已经脱离了人口增长远远超过经济增长的客观条件。并且,独生子女政策实行时间过长导致人口红利过快消失。实施“全

面二孩”政策,遵循了科学的人口发展规律,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加快人口增长速度,改善人口数量结构,提高适龄劳动人口比例,因而有利于适度人口增长与经济合理增长的协调,促进中国经济保持更长时间的中高速增长。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有利于完善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这一政策实施一段时间后,将大量减少此前的“失独”家庭及其痛苦,大大缓解独生子女成才问题的困扰,减轻现有独生子女赡养老人的过重负担,促使男女性别逐渐趋于平衡等。

三、总结

“全面二孩”政策的开放引发了社会大众、媒体、专家学者等的广泛关注,在朋友圈中也成为了热议话题,评论有喜有忧,有优有劣,有赞扬也不乏吐槽者。但从长远来看,全面二孩对解决计生政策30年来造成的历史欠账,以及缓解未来老龄化社会的压力,新政策所产生的影响无疑是积极而深远的。

国家的未来归根结底是人,生育则孕育着民族与国家的未来。低生育陷阱可能带来隐患与风险,人口政策调整势在必行。在应对老龄化社会方面,这种做法有其现实意义。放开生育有助于平衡一个社会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困局。

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或许不可能一蹴而就,将来如何调整,或许也将根据未来的情况而定。不管鼓励生育也罢,还是其他人口政策调整也罢,而最终我们的人口政策需要注入更多内涵。其不仅仅关注人口数量,更应该关注人们的生育权利的满足与保障,关注人口的质量。 事实上,老龄社会并不那么可怕。在很多发达国家,人口并没有我们这么多,也曾经面临战后婴儿潮以及相应的老龄化,但是,这些国家社会发展水平并不低,人均GDP远远超过我们。这说明,高素质的人口完全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从提高国民素质入手,通过加大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的供给,完全可以通过高素质的国民创造更多的财富,来化解未来的老龄化危机。

全面放开“二孩”是中国人口和生育政策科学化、法治化的新起点,这样的政策更加遵循人口发展的科学规律,相关政策的落实执行也将纳入法治轨道。中国人口结构的新常态转变必将更加切合我国实际,对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朱大鸣. 尽快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中国非常重要[J]. 卓越理财, 2015.

中国新闻网. 专家建议全面放开“二孩”政策[J]. 现代养生, 2015, 04期(04). 陈爱珍. 现阶段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可行性的统计分析[J]. 经济视野, 2014, 第10期(10):389-389. 刘爽, 王平. 对“单独二孩”政策新的认识与思考[J]. 人口研究, 2015, 第2期(2):57-66. 周平梅. 二孩政策的可行性研究[J]. 青年科学:教师版, 2014, 35(9).


相关文章

  • 上海自贸区税收政策_创新_探索_胡怡建
  • 名家专栏 Celebrity Column 2013年8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这一先行先试编者按: 的重大创举将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而自贸区 ...查看


  • 关于二孩政策的调查
  • 调查报告 题目:关于大学生对于全面开放"二孩"政策的 态度与看法问卷调查--以湘潭大学为例 指导老师:秦加军 调查成员:娄雅玲 张冬梅 黄丹 完成时间:2016年6月30日 目录 一.导言 ............... ...查看


  • 试论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 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发展概况 1.涵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经济全球化的定义是:"全球化是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模式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的传播,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2.发 ...查看


  • 三中全会公报
  •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 ...查看


  • 2013年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计划
  • 2013年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计划 为了加强师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学习力度,不断充实更新师生理论.科技.经济.法律.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师生应对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深入开展政策形势教育,现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提出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 ...查看


  • 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大纲
  • 四川省拟任县处级党政领导职务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 考试大纲 说 明 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切实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建立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的若干意见>(中组发 [20 ...查看


  • 形式与政策考试重点
  • <形式与政策>期末考试知识点 第一讲 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 1四个坚持? (1)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 (2)坚持解放思想.实 ...查看


  • 试析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与"左"倾右倾表现的同异
  • 试析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与"左"倾右倾表现的同异 戴茂林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辽宁 沈阳 110004) [摘要]党内"左"倾与右倾的本质区别并不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超越或者是落后于客观发展阶段,而是如何 ...查看


  • 2015[经济生活]总复习提纲
  • <经济生活>总复习考点说明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生活与消费 1. 货币 (1)货币的本质 ①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A.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自然属性)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