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英语课成为“色、香、味”俱全的一道菜
摘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又是教学的主阵地,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当今课改的一个主要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针对初中英语课堂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策略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的一些心得和做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课堂“作料”的使用
作为一名教师其实有时候就是一名厨师,一节课就是一道菜,营养价值咋样?色香味咋样?决定着这道菜是否受食客们喜爱。所以教师在上课时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用不同的“作料”,让学生:“品尝”起来谗言欲滴!本人从事英语教学近20年,从中感悟出“教师”与“厨师”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么我是如何在每堂课上给学生们下“作料”的呢?下面让我谈一谈:
2 抓住课前5分钟,创造气氛
一堂课起初的几分钟能否抓住学生,让学生从课间放松的状态回到聚精会神的听课状态中可以说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每节课,除了口语问好,检查生数外,还要求值日生快速、大声、流利的回答我所提出的问题,即一些日常用语的句子,以便复习巩固所学的句式及语法知识等。我常采用如下技巧提问:(1)指鹿为马法:即如我手指黑板,问的却是“What colour is the window ?”学生回答往往因为缺乏应变能力或是不专心的话就答成“Black(黑色) ”而窗户往往是绿色的,应答”Green”才对;再如手指一个女生,而我的问题却是“What’s his name ?有的学生回答成”Her”而应是“His name is……”等。这样的训练提问,学生同样若不具备熟悉句子和应变能力就要答错,而出了“洋相”又会引起同学们的笑声,然而他们又会在笑声中清醒过来,回答或领会到真正的答案,在笑声中收获知识。(2)闪电提问法:如问:“Are you a boy or a girl ?”(你是一个男孩还是一个女孩?)由于缺乏“快速”回答经验,故有的男同学应回答成“Boy”,而答成“Girl ”or “Goat”……等,因而引来了笑声。(3)模糊提问法:如用发音易混的长短音,像“daughter 与doctor ”;“thirteen 与 thirty or dirty……”等。编成这样的句子等。如:“How old are you ? I am thirty (dirty)”.”Are you your father’s daughter or doctor ?”还有问有关天气、日期、时间、家庭成员……等。通过如此操练就像做菜时把油炼热了再放入花椒,葱花一样一道菜就成功了三分之一啦。 3 课中利用好笑话、故事、游戏这些小“作料”
在教学过程中若涉及到能用英语笑话或故事的就讲给学生听,如,因学生产生错误而闹笑话,如有的学生不会读“yellow ”这个词,而用“爷楼”来代替发音,还有“黑佬(Hello! )…..等笑话故事去渲染课堂气氛,这样使学生学生不自觉的渴望想多读些课外读物,从而增加第二课堂的知识,开扩了视野。同时增强了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外针对初一学生的学习特点,利用每节课所学的新单词和新句型、短语、小短文等,让他们到台上去做词语接龙、串句游戏,并且分组PK 当堂打分。学生通常兴致非常高,因而学生大多会在游戏中把所学的知识潜移默化的吸收。通过笑话、故事、游戏的运用就好比做菜中间放入盐、甜酱油、醋那样让这节课增加别样的味道!
三、课尾让学生动起来,达到入味入香的效果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说”又是英语这门学科教学的归宿点,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口语基础,加之又有口语考试,所以练习他们开口说又特别重要!" 说" 的素质还包括思维的敏捷性和条理性以及表达的灵活性。口头表达的特点是" 想" 和" 说" 几乎是同步进行。随着学习的深入,必须使学生逐渐摆脱" 心译" 。教师应再度充分发挥其" 启发、转化" 的角色作用。虽然老师的表面作用越来越小了,但学生的能量越来越大了。在表演问答训练进行了一个学期之后,我又采取新的做法使“Freetalk ” 。具体形式是话题讨论式,每次由一个人主持。主持人事先想好话题(别人谈过的话题不许重复),用两三分钟引出主题,引子要精彩,不得少于七句话,然后精心设计大话题下的具体问题,要求设计出能引发同学们广泛参与讨论的问题。最后主持人简短归纳其话题的意义,抒发自己的感受。由于初三学生的思想已很深刻,所想话题往往很抽象,为便于学生及早进入话题思维,要求主持人头一天晚上公布“Topic ”,但具体问题守口如瓶。同学们开动脑筋,话题丰富多采,无所不涉,由具体" 你所喜爱的球星、歌星、老师、同学" 到抽象的“青春、友爱、 理想、择业、污染、世界杯预测”。由微观的" " 你的同桌忧伤难过时,你采取哪种方式安慰他(她)" 到宏观的" 假如我是校长" 、" 广告印象" 。现举几例如下:
例1:My topic is very easy for you to discuss.So I Kept it secret.Now do as I tell you.First stretch your right hand!put it in your pocket!Grasp
as much as you can in your packet.Now take y our hand out!Show your neighbour what is in your kand.同学们全部认真按主持人的要求做,结果大多数人拿出来的是钱。主持人引出主题"Pocket Money" 。随后她立即调查几位同学每周获得多少零用钱后,总结出三类经济水平状况,然后提出问题讨论,步步深入,引到希望工程。这例的特点是形式新颖,由浅入深,话题上口,寓意深刻。例2:" 泰坦尼克号观后感”。问题的设置:①Do you like the film?②Can you tell us the reason why you like it?③Did you cry when seeing it?④What made you moved most? ⑤Do you thi nk Jack is really lucky when he got the ticket?why? ⑥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love between the t wo persons?⑦Do you admire the girl(boy)?why?⑧If you run a risk with a boy who would you like t o choose in our dass to go with you?And give the reason.此例特点是" 交际问当先" 。全体同学争先恐后举手辩论,气氛热烈、风趣。课尾5到10分钟这个Freetalk 专题节目被学生深深地喜爱着。他们那活泼的争辩、淋漓的表达,真可谓是一堂课画龙点睛的兴奋剂。为更好地推动这一活动的展开,操作期间还需要时时总结,阶段性地评比出最佳话题、最佳主持、最佳表演, 使活动效果更理想。如此这样就好比一道菜最后要放入味精、鸡精、十三香那样,让学生们回味无穷!
总之,教学是一门很深奥的艺术,厨艺与教书育人是相同的艺术,如何让学生既“吃的饱”又“吃得好”是我们人类灵魂工程师们每天都面临的问题,做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大厨”应该是我们人生追求的目标!让我们每天都能为学生们奉献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
参考文献:
1. 韩立福, 《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8—79页。
2. 郭跃进, 《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00—135页。
3. 柳明, 《二十世纪教育改革论文汇编》,伊犁人民出版社,1999年,346—349页。
如何让英语课成为“色、香、味”俱全的一道菜
摘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又是教学的主阵地,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当今课改的一个主要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针对初中英语课堂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策略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的一些心得和做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课堂“作料”的使用
作为一名教师其实有时候就是一名厨师,一节课就是一道菜,营养价值咋样?色香味咋样?决定着这道菜是否受食客们喜爱。所以教师在上课时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用不同的“作料”,让学生:“品尝”起来谗言欲滴!本人从事英语教学近20年,从中感悟出“教师”与“厨师”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么我是如何在每堂课上给学生们下“作料”的呢?下面让我谈一谈:
2 抓住课前5分钟,创造气氛
一堂课起初的几分钟能否抓住学生,让学生从课间放松的状态回到聚精会神的听课状态中可以说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每节课,除了口语问好,检查生数外,还要求值日生快速、大声、流利的回答我所提出的问题,即一些日常用语的句子,以便复习巩固所学的句式及语法知识等。我常采用如下技巧提问:(1)指鹿为马法:即如我手指黑板,问的却是“What colour is the window ?”学生回答往往因为缺乏应变能力或是不专心的话就答成“Black(黑色) ”而窗户往往是绿色的,应答”Green”才对;再如手指一个女生,而我的问题却是“What’s his name ?有的学生回答成”Her”而应是“His name is……”等。这样的训练提问,学生同样若不具备熟悉句子和应变能力就要答错,而出了“洋相”又会引起同学们的笑声,然而他们又会在笑声中清醒过来,回答或领会到真正的答案,在笑声中收获知识。(2)闪电提问法:如问:“Are you a boy or a girl ?”(你是一个男孩还是一个女孩?)由于缺乏“快速”回答经验,故有的男同学应回答成“Boy”,而答成“Girl ”or “Goat”……等,因而引来了笑声。(3)模糊提问法:如用发音易混的长短音,像“daughter 与doctor ”;“thirteen 与 thirty or dirty……”等。编成这样的句子等。如:“How old are you ? I am thirty (dirty)”.”Are you your father’s daughter or doctor ?”还有问有关天气、日期、时间、家庭成员……等。通过如此操练就像做菜时把油炼热了再放入花椒,葱花一样一道菜就成功了三分之一啦。 3 课中利用好笑话、故事、游戏这些小“作料”
在教学过程中若涉及到能用英语笑话或故事的就讲给学生听,如,因学生产生错误而闹笑话,如有的学生不会读“yellow ”这个词,而用“爷楼”来代替发音,还有“黑佬(Hello! )…..等笑话故事去渲染课堂气氛,这样使学生学生不自觉的渴望想多读些课外读物,从而增加第二课堂的知识,开扩了视野。同时增强了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外针对初一学生的学习特点,利用每节课所学的新单词和新句型、短语、小短文等,让他们到台上去做词语接龙、串句游戏,并且分组PK 当堂打分。学生通常兴致非常高,因而学生大多会在游戏中把所学的知识潜移默化的吸收。通过笑话、故事、游戏的运用就好比做菜中间放入盐、甜酱油、醋那样让这节课增加别样的味道!
三、课尾让学生动起来,达到入味入香的效果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说”又是英语这门学科教学的归宿点,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口语基础,加之又有口语考试,所以练习他们开口说又特别重要!" 说" 的素质还包括思维的敏捷性和条理性以及表达的灵活性。口头表达的特点是" 想" 和" 说" 几乎是同步进行。随着学习的深入,必须使学生逐渐摆脱" 心译" 。教师应再度充分发挥其" 启发、转化" 的角色作用。虽然老师的表面作用越来越小了,但学生的能量越来越大了。在表演问答训练进行了一个学期之后,我又采取新的做法使“Freetalk ” 。具体形式是话题讨论式,每次由一个人主持。主持人事先想好话题(别人谈过的话题不许重复),用两三分钟引出主题,引子要精彩,不得少于七句话,然后精心设计大话题下的具体问题,要求设计出能引发同学们广泛参与讨论的问题。最后主持人简短归纳其话题的意义,抒发自己的感受。由于初三学生的思想已很深刻,所想话题往往很抽象,为便于学生及早进入话题思维,要求主持人头一天晚上公布“Topic ”,但具体问题守口如瓶。同学们开动脑筋,话题丰富多采,无所不涉,由具体" 你所喜爱的球星、歌星、老师、同学" 到抽象的“青春、友爱、 理想、择业、污染、世界杯预测”。由微观的" " 你的同桌忧伤难过时,你采取哪种方式安慰他(她)" 到宏观的" 假如我是校长" 、" 广告印象" 。现举几例如下:
例1:My topic is very easy for you to discuss.So I Kept it secret.Now do as I tell you.First stretch your right hand!put it in your pocket!Grasp
as much as you can in your packet.Now take y our hand out!Show your neighbour what is in your kand.同学们全部认真按主持人的要求做,结果大多数人拿出来的是钱。主持人引出主题"Pocket Money" 。随后她立即调查几位同学每周获得多少零用钱后,总结出三类经济水平状况,然后提出问题讨论,步步深入,引到希望工程。这例的特点是形式新颖,由浅入深,话题上口,寓意深刻。例2:" 泰坦尼克号观后感”。问题的设置:①Do you like the film?②Can you tell us the reason why you like it?③Did you cry when seeing it?④What made you moved most? ⑤Do you thi nk Jack is really lucky when he got the ticket?why? ⑥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love between the t wo persons?⑦Do you admire the girl(boy)?why?⑧If you run a risk with a boy who would you like t o choose in our dass to go with you?And give the reason.此例特点是" 交际问当先" 。全体同学争先恐后举手辩论,气氛热烈、风趣。课尾5到10分钟这个Freetalk 专题节目被学生深深地喜爱着。他们那活泼的争辩、淋漓的表达,真可谓是一堂课画龙点睛的兴奋剂。为更好地推动这一活动的展开,操作期间还需要时时总结,阶段性地评比出最佳话题、最佳主持、最佳表演, 使活动效果更理想。如此这样就好比一道菜最后要放入味精、鸡精、十三香那样,让学生们回味无穷!
总之,教学是一门很深奥的艺术,厨艺与教书育人是相同的艺术,如何让学生既“吃的饱”又“吃得好”是我们人类灵魂工程师们每天都面临的问题,做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大厨”应该是我们人生追求的目标!让我们每天都能为学生们奉献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
参考文献:
1. 韩立福, 《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8—79页。
2. 郭跃进, 《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00—135页。
3. 柳明, 《二十世纪教育改革论文汇编》,伊犁人民出版社,1999年,346—3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