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风险要素及策略一、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分析1.借款人方面的信贷风险首先就是因为借款人的收入波动或者借款人的道德风险。例如贷款发放后,一些借款人由于失业或者刚好遇到财政危机造成收入大幅下降等不可预测的市场原因,就往往会无法按期进行还款事项;当然在这其中也不可避免有的借款人虽然具备还款能力,但由于对还款不重视,对借贷的法律意识不强,就会迟迟拖延还款时间,使银行信贷风险大大增加。虽然在进行放贷之前银行会进行一系列的调查,但是往往不能深入实际情况,有些银行为了追求指标,也会盲目进行放贷,造成一定的信贷风险。近些年来虽然我国的信贷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当前相关职能部门还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备的用户个人信用体系,这就使得银行在进行信用调查的时候缺乏了征询和调查借款人具体信息的有效手段,同时加上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个人收入的不透明以及个人征税机制的不完善,银行在进行调查的时候也难以对借款人的财产,个人收入的完整性、稳定性和还款意愿等资信状况做出正确判断。其次就是借款人的蓄意诈骗贷款。由于现代社会物欲横流,某些不法分子为了图一时之利,不惜以身试法,将犯罪的目标定位国家银行部门,比如某些借款人以及时的占有财产为目的,有时会合同他人一起编造引进资金、开展项目等虚假理由,利用虚构的经济合同,或者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甚至使用虚假的、非法得来的财产、物权证明作担保,或者采用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等方法,诈骗银行进行贷款,这些人在得手后大多会携款潜逃,导致国家的经济损失,也有部分人为了满足一时私欲,将贷款进行大笔挥霍或改变原本申请的贷款用途,将贷款款项运用于高风险的经济投资、高利贷等活动,这些往往会造成财产的重大经济损失,也就直接致使贷款无法及时的偿还。2.银行经营管理方面的信贷风险我们知道:任何事情的成因都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信贷风险也一样:一方面是用户方面的外在风险,另外一方面则是银行自身的内在风险,例如银行由于工作量或者工作效率问题,往往会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数据库。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几乎所有的信用风险的量化技术,都需要一个庞大的历史数据库来进行支撑,而这些历史数据库的搜集、整理、归类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量较大的工程,不是随便一说就能够完成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银行信贷资金的使用缺乏有效的监控。我们锁个假想:如果银行能够观察到借款人对信贷资金的使用途径、额度,银行
就可以及时的发现借款人的不当操作流程,比如对高风险性的投资、放贷行为就能及时的发现,进而就能很好的控制银行的信贷风险。目前从我国银行的现状来看,还没有一个有效的监控体制来完成这些任务,银行对信贷资金的使用规模、资金流向、使用效率都缺乏有效监控,即便借款人去从事高风险的投资行为,银行也无法察觉,进而导致危机的出现。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解决对策1.制定完善的信贷风险衡量标准一般而言,银行应该定期对信贷用户进行一次信用等级的评审,这样才能比较准确的认识到用户的实际情况;再者,新的贷款分类方法应该及时的确定,使信贷资金的分类能够符合接待人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保证与国际接轨的进行;同时银行在同一了信贷风险的分类后,就能及时的调查出那些方面风险大,不能放贷,哪些领域前景广阔,可以放贷,就能有效的控制信贷风险。2.建立贷款风险预警机制银行在进行贷款评定的时候,其信息来源主要是贷款人或贷款企业上报的信息报表,这些往往会有一定的片面性,比如夸大信息等,银行如果按照这些信息进行评定、放贷,往往就会有一定的风险,所以银行应该有一个自行的调查信息的行为,拓宽信息的来源渠道,从多方面走访调查或者实地调查,对贷款人上交的信息进行确认,在于实际情况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再进行放贷,这样也可以有效的减小信用风险;信息来源还可以发挥同行业工会的作用,与工会进行及时的沟通,对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进行了解,以便在企业进行贷款申请的时候能够及时的认清其贷款目的,防范范企业利用银行之间的竞争,采取欺骗的行为。3.健全和完善银行内部控制机制我们知道: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所以在对信贷危机工作的整理当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对内因,即银行内部控制体制的完善。信贷危机的出现往往与对市场的判断不准,或者决策水平不高有关系,但在笔者看来,其关键还在于缺乏一个严格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也就是没有从银行内部做好防范信贷风险的工作。所以更需要我们加强完善银行的内控管理工作,“无规矩不成方圆”,首先要从建立一个完善的控制制度入手,建立信贷工作的事前内控机制,同时也要强化过程监控,突出内控重点,逐步实现补救性控制向预防性控制的转变,切实防范风险,稳健经营。
银行信贷风险要素及策略一、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分析1.借款人方面的信贷风险首先就是因为借款人的收入波动或者借款人的道德风险。例如贷款发放后,一些借款人由于失业或者刚好遇到财政危机造成收入大幅下降等不可预测的市场原因,就往往会无法按期进行还款事项;当然在这其中也不可避免有的借款人虽然具备还款能力,但由于对还款不重视,对借贷的法律意识不强,就会迟迟拖延还款时间,使银行信贷风险大大增加。虽然在进行放贷之前银行会进行一系列的调查,但是往往不能深入实际情况,有些银行为了追求指标,也会盲目进行放贷,造成一定的信贷风险。近些年来虽然我国的信贷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当前相关职能部门还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备的用户个人信用体系,这就使得银行在进行信用调查的时候缺乏了征询和调查借款人具体信息的有效手段,同时加上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个人收入的不透明以及个人征税机制的不完善,银行在进行调查的时候也难以对借款人的财产,个人收入的完整性、稳定性和还款意愿等资信状况做出正确判断。其次就是借款人的蓄意诈骗贷款。由于现代社会物欲横流,某些不法分子为了图一时之利,不惜以身试法,将犯罪的目标定位国家银行部门,比如某些借款人以及时的占有财产为目的,有时会合同他人一起编造引进资金、开展项目等虚假理由,利用虚构的经济合同,或者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甚至使用虚假的、非法得来的财产、物权证明作担保,或者采用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等方法,诈骗银行进行贷款,这些人在得手后大多会携款潜逃,导致国家的经济损失,也有部分人为了满足一时私欲,将贷款进行大笔挥霍或改变原本申请的贷款用途,将贷款款项运用于高风险的经济投资、高利贷等活动,这些往往会造成财产的重大经济损失,也就直接致使贷款无法及时的偿还。2.银行经营管理方面的信贷风险我们知道:任何事情的成因都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信贷风险也一样:一方面是用户方面的外在风险,另外一方面则是银行自身的内在风险,例如银行由于工作量或者工作效率问题,往往会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数据库。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几乎所有的信用风险的量化技术,都需要一个庞大的历史数据库来进行支撑,而这些历史数据库的搜集、整理、归类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量较大的工程,不是随便一说就能够完成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银行信贷资金的使用缺乏有效的监控。我们锁个假想:如果银行能够观察到借款人对信贷资金的使用途径、额度,银行
就可以及时的发现借款人的不当操作流程,比如对高风险性的投资、放贷行为就能及时的发现,进而就能很好的控制银行的信贷风险。目前从我国银行的现状来看,还没有一个有效的监控体制来完成这些任务,银行对信贷资金的使用规模、资金流向、使用效率都缺乏有效监控,即便借款人去从事高风险的投资行为,银行也无法察觉,进而导致危机的出现。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解决对策1.制定完善的信贷风险衡量标准一般而言,银行应该定期对信贷用户进行一次信用等级的评审,这样才能比较准确的认识到用户的实际情况;再者,新的贷款分类方法应该及时的确定,使信贷资金的分类能够符合接待人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保证与国际接轨的进行;同时银行在同一了信贷风险的分类后,就能及时的调查出那些方面风险大,不能放贷,哪些领域前景广阔,可以放贷,就能有效的控制信贷风险。2.建立贷款风险预警机制银行在进行贷款评定的时候,其信息来源主要是贷款人或贷款企业上报的信息报表,这些往往会有一定的片面性,比如夸大信息等,银行如果按照这些信息进行评定、放贷,往往就会有一定的风险,所以银行应该有一个自行的调查信息的行为,拓宽信息的来源渠道,从多方面走访调查或者实地调查,对贷款人上交的信息进行确认,在于实际情况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再进行放贷,这样也可以有效的减小信用风险;信息来源还可以发挥同行业工会的作用,与工会进行及时的沟通,对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进行了解,以便在企业进行贷款申请的时候能够及时的认清其贷款目的,防范范企业利用银行之间的竞争,采取欺骗的行为。3.健全和完善银行内部控制机制我们知道: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所以在对信贷危机工作的整理当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对内因,即银行内部控制体制的完善。信贷危机的出现往往与对市场的判断不准,或者决策水平不高有关系,但在笔者看来,其关键还在于缺乏一个严格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也就是没有从银行内部做好防范信贷风险的工作。所以更需要我们加强完善银行的内控管理工作,“无规矩不成方圆”,首先要从建立一个完善的控制制度入手,建立信贷工作的事前内控机制,同时也要强化过程监控,突出内控重点,逐步实现补救性控制向预防性控制的转变,切实防范风险,稳健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