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测定的方法学进展_张东玲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年6月第27卷第6期 Int J Lab Med , June 2006, Vol. 27, No. 6 521

综述

肌酐测定的方法学进展

张东玲综述 阚耀东审校

  【摘要】 目前临床检测肌酐的方法主要有碱性苦味酸法、酶法、高效液相层析法、毛细管电泳法和电极法。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易受内源性物质的干扰, 但因其价格便宜, 国内仍在使用。酶法是近年来较推崇的一类方法, 其具有线性范围宽、抗干扰能力强、试剂没有毒性等优点, 特别适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越来越受到实验室的欢迎。

【关键词】 肌酸酐;  酶试验;  实验室

  肌酐是一种低分子量的含氮化合物, 是肌酸代谢的终末产物。血中肌酐浓度主要与肾小球滤过率相关, 因而血清肌酐测定是临床常规肾功能试验之一, 它对于严重肾小球病变引起的肾功能不全、肾炎、尿毒症等肾脏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临床生化检查指标。目前临床检测肌酐有多种方法, 如毛细管电泳法、液相层析法、碱性苦味酸法、酶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有的方法虽精密度高、特异性好, 但操作繁琐, 临床较少应用; 有的方法虽特异性略差, 但因其成本低廉, 操作简便, 广为临床实验室应用。近年来, 酶法检测肌酐因优点突出, 适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更为各实验室所推崇。现就肌酐测定的方法学进展综述如下。

肌酐的生理学特点

肌酐是肌酸代谢的最终产物, 它是由磷酸肌酸通过脱磷酸基, 并闭合成环而形成的内脱水物。肌酐是肌肉组织代谢产生的物质, 它仅仅由肾小球排泄, 不被肾小管重吸收, 所以血清肌酐浓度是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非肥胖者每天排除的肌酐男性为1. 5克, 女性为1. 2克。食物中肌酐量对肌酐的排除量影响很小。肾功能正常时肌酐的排除率相当恒定, 与内源性肌酐生成量成正比。由于年龄、性别、无脂肪体重及个体差异的影响, 日间差异为15%左右。内源性肌酐产生量恒定, 并以恒定速度释放入血[1]中。

肌酐测定的临床意义

肌酐的测定在疾病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下面就测定血清及尿液中肌酐含量的临床意义分别介绍如下。

1. 血清肌酐:血清肌酐浓度与肾小球滤过率相关, 从血清肌酐浓度、体重、性别和年龄等因素可推算肌酐清除率, 以代表肾小球滤过率(g lomerular filtra -  作者单位:300121tio n rate , GFR )。凡GFR 下降的疾病, 如急性肾小球

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失代偿期)、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均有血清肌酐浓度的升高。血清肌酐来源于肌肉组织, 其浓度与肌肉量成比例, 故肢端肥大症、巨人症时, 血清肌酐浓度升高; 相反, 肌肉萎缩性疾病

[1]

时血清肌酐浓度可降低。血清肌酐的浓度测定还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分期。第一期(肾功能不全代偿期):GFR 50~80ml /min, Scr 133~177μmo l/L。第二期(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GRF 50~20m l /min, Scr 178~442μm ol /L。第三期(肾功能衰竭期):G RF 20~10ml /min, Scr 443~707μmo l/L。第四期(尿毒症期):GRF 707μmo l/L。正确确定尿毒症的诊断标准(Scr >707μmo l/L, GRF

2. 尿液肌酐:尿肌酐与血清肌酐同时测定, 用于计算肌酐清除率, 以评价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与血清肌酐相似, 尿肌酐排除量可作为肌肉量的指标。肌酐产生量较恒定, 当肾功能损伤不严重时, 尿中肌酐的排泄量少受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影响, 故尿中肌酐浓度的测定常用作尿中其他物质浓度排泄的参照物。

肌酐测定方法的比较

目前临床主要的肌酐测定方法有化学测定法(碱性苦味酸法)、酶法、高效液相层析法、毛细管电泳法及电极法等。

1. 高效液相层析法:肌酐在弱酸性环境中带正电荷, 通过阳离子交换层析柱可与其他成分很好地分离, 在234nm 测定其吸光度。标本经除蛋白和乙酸乙酯处理后上柱分析。此法分析的精密度高, CV 小, 特异性好, 回收率高, 但本法不适用于大批量的临床标本分析, 通常作为肌酐测定的参考方法, 用于市售肌

[2]

酐测定的试剂盒和某些科研项目的评价。

2. 毛细管电泳法:血清标本用高速离心作预处理, ,

522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年6月第27卷第6期 Int J Lab M ed , June 2006, Vol. 27, No. 6

毛细管电泳分离后测定235nm 处吸光度。本法测定线性范围宽, 操作较为简便, 但需用特殊设备和进行血清标本的预处理, 临床常规使用困难[2]。

3. 电极法:据文献报道, 电极法为半酶法测定血清肌酐的一种方法, 其主要是利用离子选择性电极进

[2]

行测量。但酶需要纯化, 易受内源性物质干扰, 临床应用比较少, 且文献报道较少。

4. 碱性苦味酸法:肌酐在碱性条件下和苦味酸反应生成红黄色化合物, 在波长505~520nm 处比色分析。本法成本低廉, 操作简便, 是目前国内测定肌酐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此法的缺点是特异性不高, 维生素C 、丙酮酸、丙酮、乙酰乙酸、甲基多巴以及高浓度的葡萄糖、蛋白质和一些抗生素如青霉素G 、头孢噻吩头孢西丁、头孢唑啉等也能与碱性苦味酸反应生成红色。这些非肌酐却能与苦味酸起反应的物质称为假肌酐[3]。胆红素和半胱氨酸可对肌酐的测定产生负干扰。血清中的一些假肌酐干扰可使测定结果偏高。血清肌酐水平1. 0m g /dl, 会造成10%正偏差, 这种干扰随血浆肌酐水平的增加而逐渐变小[3]。据文献报道, 假肌酐可使肌酐结果上升0. 2~0. 4mg /dl。另外, 假肌酐在红细胞中含量较高, 故不宜采用全血标本及溶血标本。肾功能衰竭时, 血浆中肌酐水平上升, 会从肾小管分泌肌酐, 所以求出的清除率

[4]

及肾小球滤过率偏高。为了改进Jaffe 反应的特异性, 主要采用2种方法:一是用吸附法去除干扰物, 如应用Lloy d 试剂(硅酸铝) 或用离子交换树脂等预处理制备无蛋白滤液, 以去除干扰物质, 此种方法费时, 且重复性差。另一种方法是速率法。速率法亦称动力学法, 它根据肌酐与碱性苦味酸形成复合物的速度与假肌酐不同来测定, 如乙酰乙酸在20s 内与碱性苦味酸完成反应, 其他多数干扰物在80s 后才与苦味酸有较快的反应, 而在20~80s 之间, 肌酐的反应占绝对优势, 故选择25~60s 的反应速度, 增加了特异性。但根据严格的试验评价, 某些假肌酐的正干扰以及高胆红素血症的负干扰仍很难清除。为此又有速率法合并其他手段, 如去除蛋白、加胆红素氧化酶或氰化钾以消除高胆红素的负干扰。在严格条件下进行动力学法测定, 仍有α-丙酮的正干扰及胆红素和其他代谢的负干扰。苦味酸法适用于血清、尿液中肌酐的测定。血中肌酐在2~8℃冰箱中可稳定7d , 冰冻条件下可长期稳定。明显溶血可使血肌酐浓度上升, 这可

[2]

能为红细胞破裂、非肌酐物质增加所致。

5. 酶法:酶法虽试剂价格昂贵, 但因其基质效应影响小, 测定结果稳定, 重复性好, 越来越受到实验室

[2]

的欢迎。现临床常应用的酶法测定有两种方法:(1) 半酶测定法:用肌酐酶(亦称肌酐亚胺水解酶或脱亚胺酶) 催化肌酐水解生成N -甲基内酶和氨, 再用溴

, 、异性高, 但酶需纯化, 价格昂贵, 来源困难, 而且易受内源性氨的干扰。(2) 全酶测定法:用肌酐水解酶(也称肌酐氨基水解酶) 催化肌酐生成肌酸, 继而在肌酸激酶、丙酮酸激酶, 乳酸脱氢酶偶联作用下, 测定340nm 的吸光度变化值, 反应式如下:

本法有高度的特异性, 可用于手工及自动分析仪测定, 但试剂价格昂贵。以上的肌酐分析方法在液相反应系统中进行, 酶分析法还可利用多层涂膜技术, 将酶反应试剂分层涂布在塑料胶基片上进行反应, 即所谓固相化学或干化学分析法。用反射式光度原理制成的干化学自动分析仪, 操作简便、快速, 特别适合于急诊化验, 目前已在许多医院应用。现正期待干片试剂的国产化, 以降低成本, 得到广泛应用。

肌酐测定方法的方法学评价

由于高效液相层析法不适用于大批量临床标本的分析, 通常只作为肌酐测定的参考方法, 所以临床一般不采用此法测定; 毛细管电泳法虽然测定的线性范围宽, 操作较为简便, 但需用特殊设备和进行血清标本的预处理, 临床常规使用较困难, 不为广泛应用; 碱性苦味酸法和酶法测定肌酐现被临床所广泛应用。大量文献报道, 碱性苦味酸法和酶法在重复性试验中通过批间和批内试验的统计学分析和计算, 酶法的变异度均小于苦味酸法, 可见酶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高于苦味酸法。酶法的线性范围宽, 是比较理想的方法, 而苦味酸法在肌酐浓度高于一定范围的时候就难以准确测定了。有文献报道, 酶法测定肌酐的线性浓度可高达8840μmol /L, 而碱性苦味酸法的线性上限仅为2210μmol /L。在比对试验中, 这两种方法通过统计学计算和相关回归分析, 两种方法有良好的相关

[5]

性, 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也有部分文献报道血清Cr 0. 05); 当血清Cr >200μmo l/L时, 酶法和苦味酸法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酶法测定的肌酐值均高于苦味酸法的测定值[6]。由此可以看出, 酶法测定肌酐的灵敏度很高, 是非常好的测定方法。回收试验中酶法的平均回收[6]。, 用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年6月第27卷第6期 Int J Lab Med , June 2006, Vol. 27, No. 6 523

酶法测定血清肌酐浓度的正常参考范围经正态性检验实验数据服从正态分布, 而男女之间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100μmol /L时, 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苦味酸法的测定值均低于酶法, 这在临床实验中应特别注意。另外, 在碱性苦味酸法中, 丙酮酸钠、尿素、肌酸、葡萄糖等都对肌酐的测定有正干扰, 头孢菌素钠干扰十分明显, 而胆红素则有明显的负干扰。采用胆红素氧化酶法和β速率法可消除胆红素对肌酐测定的负干扰。碱性苦味酸法不断改良, 但是其线性范围和抗干扰能力都是无法和酶法相提并论的。酶法测定中, 第一试剂中加入了抗坏血酸酶, 能有效地消除血清中≤25m mol /L抗坏血酸的干扰, 但血清中抗坏血酸浓度高于此值后, 由于抗坏血酸酶被消耗而出现抗坏血酸的负干扰; 当血清中葡萄糖浓度≤50mmo l/L和轻度溶血(H b ≤1. 3g /L) 时, 对本法的干扰可忽略。从测定结果来看, 酶法测定比碱性苦味酸法测定结果偏低, 这与欧洲的酶法测定结

[7]

果一致, 因此在临床中应特别注意。酶法测定试剂为全液体, 稳定性好, 使用比较方便, 是目前肌酐测定的较好方法, 能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推广使用。文献

报道, 当前大多数实验室仍在使用Jaffe 速率法, 是由于此法试剂价格便宜, 适用于手工或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但易受外界因素干扰。酶法试剂盒抗干扰力强, 标本用量少, 污染少, 适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但同一种方法不同厂家生产的试剂盒其性能也不同, 因此无论使用哪个厂家的仪器和试剂盒均要作方法学评价, 了解其优缺点, 在应用中用参考方法加以校正,

[7]

才能得出最接近真值的结果。文献报道干片法能有效消除胆红素对肌酐测定的干扰, 测定结果的特异性、准确性均优于苦味酸法及液体酶法。总之, 干片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及抗干扰能力最好, 但价格昂贵及需要特定的仪器,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 苦味酸法成本低廉, 尤其是可应用β速率法的实验室, 肌酐的测定值仍较为准确, 适用于中小实验室应用; 酶法测定肌酐试剂价格虽也较贵, 但其测定结果准确, 重复性好, 对自动化分析仪的比色杯、管路影响小, 减少交叉污染的发生, 因此, 在条件好的实验室已开展应用。

结  语

肌酐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各实验室应根据自己实验室的条件及所拥有的仪器, 选择相应的检测肌酐的方法, 以给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结果。但酶法检测肌酐的优势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来, 也势将被更多的实验室所应用。对于条件好的大型医院, 更是运用酶法及干片法同时检测肌酐。当同一实验室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检测肌酐时, 应注意不同方法检测肌酐的正常值范围略有差异。

参 考 文 献

1

张秀明, 邢志广. 神经兴奋性氨基酸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0, 21(3):125-126. 234567

陈大宁, 史利宁, 张春妮. 4种不同肌酐测定方法的比较.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2, 15(6):556.

赖泽仁. 血清肌酐的酶法测定.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1, 11(2):181-182.

朱鸿, 孙国华, 孙树馨, 等. 利用酶法检测肌酐的方法学评价.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02, 24(1):50-51.

石凌波, 林龙顺, 刘书霞. 速率-B 法消除胆红素对血清肌酐的干扰. 临床检验杂志, 1997, 15(3):145-147.

屈引婷, 王鸿. 两种不同方法检测血清肌酐结果的比较.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05, 20(4):82.

石凌波. 消除胆红素对肌酐测定的负干扰.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1999, 20(1):6-8.

(收稿日期:2005-09-21)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年6月第27卷第6期 Int J Lab Med , June 2006, Vol. 27, No. 6 521

综述

肌酐测定的方法学进展

张东玲综述 阚耀东审校

  【摘要】 目前临床检测肌酐的方法主要有碱性苦味酸法、酶法、高效液相层析法、毛细管电泳法和电极法。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易受内源性物质的干扰, 但因其价格便宜, 国内仍在使用。酶法是近年来较推崇的一类方法, 其具有线性范围宽、抗干扰能力强、试剂没有毒性等优点, 特别适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越来越受到实验室的欢迎。

【关键词】 肌酸酐;  酶试验;  实验室

  肌酐是一种低分子量的含氮化合物, 是肌酸代谢的终末产物。血中肌酐浓度主要与肾小球滤过率相关, 因而血清肌酐测定是临床常规肾功能试验之一, 它对于严重肾小球病变引起的肾功能不全、肾炎、尿毒症等肾脏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临床生化检查指标。目前临床检测肌酐有多种方法, 如毛细管电泳法、液相层析法、碱性苦味酸法、酶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有的方法虽精密度高、特异性好, 但操作繁琐, 临床较少应用; 有的方法虽特异性略差, 但因其成本低廉, 操作简便, 广为临床实验室应用。近年来, 酶法检测肌酐因优点突出, 适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更为各实验室所推崇。现就肌酐测定的方法学进展综述如下。

肌酐的生理学特点

肌酐是肌酸代谢的最终产物, 它是由磷酸肌酸通过脱磷酸基, 并闭合成环而形成的内脱水物。肌酐是肌肉组织代谢产生的物质, 它仅仅由肾小球排泄, 不被肾小管重吸收, 所以血清肌酐浓度是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非肥胖者每天排除的肌酐男性为1. 5克, 女性为1. 2克。食物中肌酐量对肌酐的排除量影响很小。肾功能正常时肌酐的排除率相当恒定, 与内源性肌酐生成量成正比。由于年龄、性别、无脂肪体重及个体差异的影响, 日间差异为15%左右。内源性肌酐产生量恒定, 并以恒定速度释放入血[1]中。

肌酐测定的临床意义

肌酐的测定在疾病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下面就测定血清及尿液中肌酐含量的临床意义分别介绍如下。

1. 血清肌酐:血清肌酐浓度与肾小球滤过率相关, 从血清肌酐浓度、体重、性别和年龄等因素可推算肌酐清除率, 以代表肾小球滤过率(g lomerular filtra -  作者单位:300121tio n rate , GFR )。凡GFR 下降的疾病, 如急性肾小球

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失代偿期)、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均有血清肌酐浓度的升高。血清肌酐来源于肌肉组织, 其浓度与肌肉量成比例, 故肢端肥大症、巨人症时, 血清肌酐浓度升高; 相反, 肌肉萎缩性疾病

[1]

时血清肌酐浓度可降低。血清肌酐的浓度测定还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分期。第一期(肾功能不全代偿期):GFR 50~80ml /min, Scr 133~177μmo l/L。第二期(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GRF 50~20m l /min, Scr 178~442μm ol /L。第三期(肾功能衰竭期):G RF 20~10ml /min, Scr 443~707μmo l/L。第四期(尿毒症期):GRF 707μmo l/L。正确确定尿毒症的诊断标准(Scr >707μmo l/L, GRF

2. 尿液肌酐:尿肌酐与血清肌酐同时测定, 用于计算肌酐清除率, 以评价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与血清肌酐相似, 尿肌酐排除量可作为肌肉量的指标。肌酐产生量较恒定, 当肾功能损伤不严重时, 尿中肌酐的排泄量少受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影响, 故尿中肌酐浓度的测定常用作尿中其他物质浓度排泄的参照物。

肌酐测定方法的比较

目前临床主要的肌酐测定方法有化学测定法(碱性苦味酸法)、酶法、高效液相层析法、毛细管电泳法及电极法等。

1. 高效液相层析法:肌酐在弱酸性环境中带正电荷, 通过阳离子交换层析柱可与其他成分很好地分离, 在234nm 测定其吸光度。标本经除蛋白和乙酸乙酯处理后上柱分析。此法分析的精密度高, CV 小, 特异性好, 回收率高, 但本法不适用于大批量的临床标本分析, 通常作为肌酐测定的参考方法, 用于市售肌

[2]

酐测定的试剂盒和某些科研项目的评价。

2. 毛细管电泳法:血清标本用高速离心作预处理, ,

522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年6月第27卷第6期 Int J Lab M ed , June 2006, Vol. 27, No. 6

毛细管电泳分离后测定235nm 处吸光度。本法测定线性范围宽, 操作较为简便, 但需用特殊设备和进行血清标本的预处理, 临床常规使用困难[2]。

3. 电极法:据文献报道, 电极法为半酶法测定血清肌酐的一种方法, 其主要是利用离子选择性电极进

[2]

行测量。但酶需要纯化, 易受内源性物质干扰, 临床应用比较少, 且文献报道较少。

4. 碱性苦味酸法:肌酐在碱性条件下和苦味酸反应生成红黄色化合物, 在波长505~520nm 处比色分析。本法成本低廉, 操作简便, 是目前国内测定肌酐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此法的缺点是特异性不高, 维生素C 、丙酮酸、丙酮、乙酰乙酸、甲基多巴以及高浓度的葡萄糖、蛋白质和一些抗生素如青霉素G 、头孢噻吩头孢西丁、头孢唑啉等也能与碱性苦味酸反应生成红色。这些非肌酐却能与苦味酸起反应的物质称为假肌酐[3]。胆红素和半胱氨酸可对肌酐的测定产生负干扰。血清中的一些假肌酐干扰可使测定结果偏高。血清肌酐水平1. 0m g /dl, 会造成10%正偏差, 这种干扰随血浆肌酐水平的增加而逐渐变小[3]。据文献报道, 假肌酐可使肌酐结果上升0. 2~0. 4mg /dl。另外, 假肌酐在红细胞中含量较高, 故不宜采用全血标本及溶血标本。肾功能衰竭时, 血浆中肌酐水平上升, 会从肾小管分泌肌酐, 所以求出的清除率

[4]

及肾小球滤过率偏高。为了改进Jaffe 反应的特异性, 主要采用2种方法:一是用吸附法去除干扰物, 如应用Lloy d 试剂(硅酸铝) 或用离子交换树脂等预处理制备无蛋白滤液, 以去除干扰物质, 此种方法费时, 且重复性差。另一种方法是速率法。速率法亦称动力学法, 它根据肌酐与碱性苦味酸形成复合物的速度与假肌酐不同来测定, 如乙酰乙酸在20s 内与碱性苦味酸完成反应, 其他多数干扰物在80s 后才与苦味酸有较快的反应, 而在20~80s 之间, 肌酐的反应占绝对优势, 故选择25~60s 的反应速度, 增加了特异性。但根据严格的试验评价, 某些假肌酐的正干扰以及高胆红素血症的负干扰仍很难清除。为此又有速率法合并其他手段, 如去除蛋白、加胆红素氧化酶或氰化钾以消除高胆红素的负干扰。在严格条件下进行动力学法测定, 仍有α-丙酮的正干扰及胆红素和其他代谢的负干扰。苦味酸法适用于血清、尿液中肌酐的测定。血中肌酐在2~8℃冰箱中可稳定7d , 冰冻条件下可长期稳定。明显溶血可使血肌酐浓度上升, 这可

[2]

能为红细胞破裂、非肌酐物质增加所致。

5. 酶法:酶法虽试剂价格昂贵, 但因其基质效应影响小, 测定结果稳定, 重复性好, 越来越受到实验室

[2]

的欢迎。现临床常应用的酶法测定有两种方法:(1) 半酶测定法:用肌酐酶(亦称肌酐亚胺水解酶或脱亚胺酶) 催化肌酐水解生成N -甲基内酶和氨, 再用溴

, 、异性高, 但酶需纯化, 价格昂贵, 来源困难, 而且易受内源性氨的干扰。(2) 全酶测定法:用肌酐水解酶(也称肌酐氨基水解酶) 催化肌酐生成肌酸, 继而在肌酸激酶、丙酮酸激酶, 乳酸脱氢酶偶联作用下, 测定340nm 的吸光度变化值, 反应式如下:

本法有高度的特异性, 可用于手工及自动分析仪测定, 但试剂价格昂贵。以上的肌酐分析方法在液相反应系统中进行, 酶分析法还可利用多层涂膜技术, 将酶反应试剂分层涂布在塑料胶基片上进行反应, 即所谓固相化学或干化学分析法。用反射式光度原理制成的干化学自动分析仪, 操作简便、快速, 特别适合于急诊化验, 目前已在许多医院应用。现正期待干片试剂的国产化, 以降低成本, 得到广泛应用。

肌酐测定方法的方法学评价

由于高效液相层析法不适用于大批量临床标本的分析, 通常只作为肌酐测定的参考方法, 所以临床一般不采用此法测定; 毛细管电泳法虽然测定的线性范围宽, 操作较为简便, 但需用特殊设备和进行血清标本的预处理, 临床常规使用较困难, 不为广泛应用; 碱性苦味酸法和酶法测定肌酐现被临床所广泛应用。大量文献报道, 碱性苦味酸法和酶法在重复性试验中通过批间和批内试验的统计学分析和计算, 酶法的变异度均小于苦味酸法, 可见酶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高于苦味酸法。酶法的线性范围宽, 是比较理想的方法, 而苦味酸法在肌酐浓度高于一定范围的时候就难以准确测定了。有文献报道, 酶法测定肌酐的线性浓度可高达8840μmol /L, 而碱性苦味酸法的线性上限仅为2210μmol /L。在比对试验中, 这两种方法通过统计学计算和相关回归分析, 两种方法有良好的相关

[5]

性, 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也有部分文献报道血清Cr 0. 05); 当血清Cr >200μmo l/L时, 酶法和苦味酸法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酶法测定的肌酐值均高于苦味酸法的测定值[6]。由此可以看出, 酶法测定肌酐的灵敏度很高, 是非常好的测定方法。回收试验中酶法的平均回收[6]。, 用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年6月第27卷第6期 Int J Lab Med , June 2006, Vol. 27, No. 6 523

酶法测定血清肌酐浓度的正常参考范围经正态性检验实验数据服从正态分布, 而男女之间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100μmol /L时, 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苦味酸法的测定值均低于酶法, 这在临床实验中应特别注意。另外, 在碱性苦味酸法中, 丙酮酸钠、尿素、肌酸、葡萄糖等都对肌酐的测定有正干扰, 头孢菌素钠干扰十分明显, 而胆红素则有明显的负干扰。采用胆红素氧化酶法和β速率法可消除胆红素对肌酐测定的负干扰。碱性苦味酸法不断改良, 但是其线性范围和抗干扰能力都是无法和酶法相提并论的。酶法测定中, 第一试剂中加入了抗坏血酸酶, 能有效地消除血清中≤25m mol /L抗坏血酸的干扰, 但血清中抗坏血酸浓度高于此值后, 由于抗坏血酸酶被消耗而出现抗坏血酸的负干扰; 当血清中葡萄糖浓度≤50mmo l/L和轻度溶血(H b ≤1. 3g /L) 时, 对本法的干扰可忽略。从测定结果来看, 酶法测定比碱性苦味酸法测定结果偏低, 这与欧洲的酶法测定结

[7]

果一致, 因此在临床中应特别注意。酶法测定试剂为全液体, 稳定性好, 使用比较方便, 是目前肌酐测定的较好方法, 能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推广使用。文献

报道, 当前大多数实验室仍在使用Jaffe 速率法, 是由于此法试剂价格便宜, 适用于手工或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但易受外界因素干扰。酶法试剂盒抗干扰力强, 标本用量少, 污染少, 适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但同一种方法不同厂家生产的试剂盒其性能也不同, 因此无论使用哪个厂家的仪器和试剂盒均要作方法学评价, 了解其优缺点, 在应用中用参考方法加以校正,

[7]

才能得出最接近真值的结果。文献报道干片法能有效消除胆红素对肌酐测定的干扰, 测定结果的特异性、准确性均优于苦味酸法及液体酶法。总之, 干片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及抗干扰能力最好, 但价格昂贵及需要特定的仪器,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 苦味酸法成本低廉, 尤其是可应用β速率法的实验室, 肌酐的测定值仍较为准确, 适用于中小实验室应用; 酶法测定肌酐试剂价格虽也较贵, 但其测定结果准确, 重复性好, 对自动化分析仪的比色杯、管路影响小, 减少交叉污染的发生, 因此, 在条件好的实验室已开展应用。

结  语

肌酐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各实验室应根据自己实验室的条件及所拥有的仪器, 选择相应的检测肌酐的方法, 以给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结果。但酶法检测肌酐的优势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来, 也势将被更多的实验室所应用。对于条件好的大型医院, 更是运用酶法及干片法同时检测肌酐。当同一实验室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检测肌酐时, 应注意不同方法检测肌酐的正常值范围略有差异。

参 考 文 献

1

张秀明, 邢志广. 神经兴奋性氨基酸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0, 21(3):125-126. 234567

陈大宁, 史利宁, 张春妮. 4种不同肌酐测定方法的比较.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2, 15(6):556.

赖泽仁. 血清肌酐的酶法测定.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1, 11(2):181-182.

朱鸿, 孙国华, 孙树馨, 等. 利用酶法检测肌酐的方法学评价.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02, 24(1):50-51.

石凌波, 林龙顺, 刘书霞. 速率-B 法消除胆红素对血清肌酐的干扰. 临床检验杂志, 1997, 15(3):145-147.

屈引婷, 王鸿. 两种不同方法检测血清肌酐结果的比较.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05, 20(4):82.

石凌波. 消除胆红素对肌酐测定的负干扰.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1999, 20(1):6-8.

(收稿日期:2005-09-21)


相关文章

  • 胱抑素C-评估肾小球滤过率的敏感指标
  • 自从1985年以来,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已被视为检测肾功能的良好标志物,由于其不受许多生理病理因素的影响,同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其他标志物相比具有众多优越性.cystatin C在一系列生理病理过程中也发挥着作 ...查看


  • 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各项检查方法
  • 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各项检查方法 肾小球的主要功能为滤过作用,反映其滤过功能的主要客观指标为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 .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单位时间(min) 从双肾滤过的血浆的毫升数.GFR ...查看


  • 科学分析血糖数据
  • 科学分析血糖数据 自我血糖监测(SMBG)是糖尿病管理中的一个特殊概念,指糖尿病患者在家中用便携式血糖仪监测自己血糖的变化情况,医生和患者在此基础上可以对糖尿病的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不同血糖指标的意义要知道血糖监测的频率,首先要了解不同血糖 ...查看


  • 急性肾损伤标志物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综述· 急性肾损伤标志物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赵安佩 综述 蒋红樱 白彝华 杨敏 审校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脏内科,云南 昆明 650101) [摘要]急性肾损伤(AKI)是感染.药物使用及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如何及早发现并予以 ...查看


  • 肾功能实验室检查:「老鲜肉」肌酐的那点事
  • 所谓「老」,如果从 1886 年 Jaffe 观察到在碱性条件下肌酐与苦味酸反应形成红色以来,肌酐的检测已经经历了 130 余年的历史.所谓「鲜」,直至今日,肌酐依然是肾脏功能诊断和监测的重要指标.今天我们就说说这个「老鲜肉」应用中的一些事 ...查看


  • 婴幼儿破骨细胞功能状况的探究
  • 中文摘要 婴幼儿破骨细胞功能状况的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婴幼儿时期破骨细胞功能状态及其变化规律,并了解各项指标及其与年龄.身长.体重和体块指数之间的关系,为体液(包括血清和尿)分子标志物水平测定,评估婴幼儿生长发育过程奠定基础. 方法:选择 ...查看


  • 肾功能检查
  • 百科名片 肾脏 renal function tests 肾功能检查是研究肾脏功能的实验方法.常用尿液显微镜检查和化学检查以及血液的某些化学检查等指标来衡量肾功能的变化.常用的测定项目有:尿样.尿比重.尿沉渣镜检.尿素氮.肌酐.非蛋白氮定量 ...查看


  • 医学检验论文
  • 肌酐酶法测定的两点法 摘要 建立了实用的肌酐酶法测定方法,通过实验将比色测定终点法改为两点法,使其适合自动分析,并节省工具酶.本法的线性为0-2749 μmmol/L,精密度:手工操作,批内CV 关键词 肌酐:酶法:两点法 Automati ...查看


  • 慢性肾脏病
  • 主持人好,各位听众,大家早上好 慢性肾脏病是什么?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慢性肾脏病不是一个疾病,而是一组疾病的临床统称.我们来看它的定义:1.何为慢性?3个月以上.2.何为肾脏病?(1)肾脏结构与功能异常:异常的病理改变:血或尿成分的异常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