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思]的赏析

春思-----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1][2]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简析】:

[1]燕:指今河北北部的辽宁一带,当年是戍边之地

[2]秦:今陕西一带,系征夫们的家乡。

李白有相当数量的诗作描摹思妇的心理,《春思》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春」字往往语带双关。它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可以比喻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诗题「春思」之「春」,就包含着这样两层意思。

开头两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可以视作「兴」。诗中的兴句一般是就眼前所见,信手拈起,这两句却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的春天景物起兴,颇为别致。「燕草如碧丝」,当是出于思妇的悬想;「秦桑低绿枝」,才是思妇所目睹。把目力达不到的远景和眼前近景配置在一幅画面上,并且都从思妇一边写出,从逻辑上说,似乎有点乖碍,但从「写情」的角度来看,却是可通的。试想:仲春时节,桑叶繁茂,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归来;她根据自己平素与丈夫的恩爱相处和对丈夫的深切了解,料想远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见到碧丝般的春草,也必然会萌生思归的念头。见春草而思归,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首句化用《楚辞》语,浑成自然,不着痕迹。诗人巧妙地把握了思妇复杂的感情活动,用两处春光,兴两地相思,把想象与怀忆同眼前真景融合起来,据实构虚,造成诗的妙境。所以不仅起到了一般兴句所能起的烘托感情气氛的作用,而且还把思妇对于丈夫的真挚感情和他们夫妻之间心心相印的亲密关系传写出来了,这是一般的兴句所不易做到的。另外,这两句还运用了谐声双关。「丝」谐「思」,「枝」谐「知」,这恰和下文思归与「断肠」相关合,增强了诗句的音乐美与含蓄美。

三四两句直承兴句的理路而来,故仍从两地着笔:「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丈夫及春怀归,足慰离人愁肠。按理说,诗中的女主人公应该感到欣喜才是,而下句竟以「断肠」承之,这又似乎违背了一般人的心理,但如果联系上面的兴句细细体会,就会发现,这样写对表现思妇的感情又进了一层。元代萧士赟注李白集曾加以评述道:「燕北地寒,生草迟。当秦地柔桑低绿之时,燕草方生,兴其夫方萌怀归之志,犹燕草之方生。妾则思君之久,犹秦桑之已低绿也。」这一评述,揭示了兴句与所咏之词之间的微妙的关系。诗中看似于理不合之处,正是感情最为浓密所在。

旧时俗话说:「见多情易厌,见少情易变。」这首诗中的女主人公的可贵之处在于阔别而情愈深,迹疏而心不移。诗的最后两句是:「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诗人捕捉了思妇在春风吹入闺房,掀动罗帐的一霎那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她忠于所爱、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萧士赟说:「末句比喻此心贞洁,非外物所能动」,正好被他一语道着。从艺术上说,这两句让多情的思妇对着无情的春风发话,又仿佛是无理的,但用来表现独守春闺的特定环境中的思妇的情态,又令人感到真实可信。春风撩人,春思缠绵,申斥春风,正所以明志自警。以此作结,恰到好处。

无理而妙是古典诗歌中一个常见的艺术特征。从李白的这首诗中不难看出,所谓无理而妙,就是指在看似违背常理、常情的描写中,反而更深刻地表现了各种复杂的感情。

春思-----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1][2]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简析】:

[1]燕:指今河北北部的辽宁一带,当年是戍边之地

[2]秦:今陕西一带,系征夫们的家乡。

李白有相当数量的诗作描摹思妇的心理,《春思》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春」字往往语带双关。它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可以比喻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诗题「春思」之「春」,就包含着这样两层意思。

开头两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可以视作「兴」。诗中的兴句一般是就眼前所见,信手拈起,这两句却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的春天景物起兴,颇为别致。「燕草如碧丝」,当是出于思妇的悬想;「秦桑低绿枝」,才是思妇所目睹。把目力达不到的远景和眼前近景配置在一幅画面上,并且都从思妇一边写出,从逻辑上说,似乎有点乖碍,但从「写情」的角度来看,却是可通的。试想:仲春时节,桑叶繁茂,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归来;她根据自己平素与丈夫的恩爱相处和对丈夫的深切了解,料想远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见到碧丝般的春草,也必然会萌生思归的念头。见春草而思归,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首句化用《楚辞》语,浑成自然,不着痕迹。诗人巧妙地把握了思妇复杂的感情活动,用两处春光,兴两地相思,把想象与怀忆同眼前真景融合起来,据实构虚,造成诗的妙境。所以不仅起到了一般兴句所能起的烘托感情气氛的作用,而且还把思妇对于丈夫的真挚感情和他们夫妻之间心心相印的亲密关系传写出来了,这是一般的兴句所不易做到的。另外,这两句还运用了谐声双关。「丝」谐「思」,「枝」谐「知」,这恰和下文思归与「断肠」相关合,增强了诗句的音乐美与含蓄美。

三四两句直承兴句的理路而来,故仍从两地着笔:「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丈夫及春怀归,足慰离人愁肠。按理说,诗中的女主人公应该感到欣喜才是,而下句竟以「断肠」承之,这又似乎违背了一般人的心理,但如果联系上面的兴句细细体会,就会发现,这样写对表现思妇的感情又进了一层。元代萧士赟注李白集曾加以评述道:「燕北地寒,生草迟。当秦地柔桑低绿之时,燕草方生,兴其夫方萌怀归之志,犹燕草之方生。妾则思君之久,犹秦桑之已低绿也。」这一评述,揭示了兴句与所咏之词之间的微妙的关系。诗中看似于理不合之处,正是感情最为浓密所在。

旧时俗话说:「见多情易厌,见少情易变。」这首诗中的女主人公的可贵之处在于阔别而情愈深,迹疏而心不移。诗的最后两句是:「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诗人捕捉了思妇在春风吹入闺房,掀动罗帐的一霎那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她忠于所爱、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萧士赟说:「末句比喻此心贞洁,非外物所能动」,正好被他一语道着。从艺术上说,这两句让多情的思妇对着无情的春风发话,又仿佛是无理的,但用来表现独守春闺的特定环境中的思妇的情态,又令人感到真实可信。春风撩人,春思缠绵,申斥春风,正所以明志自警。以此作结,恰到好处。

无理而妙是古典诗歌中一个常见的艺术特征。从李白的这首诗中不难看出,所谓无理而妙,就是指在看似违背常理、常情的描写中,反而更深刻地表现了各种复杂的感情。


相关文章

  • 春天的诗词100首诗歌
  • 1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赏析]创作此诗时,诗人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 ...查看


  • 写春天最唯美的100首古诗
  • 写春天最唯美的100首古诗(附赏析) 2017-03-12 班主任研究会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对"春"情有独钟:白居易醉心于江南春色,<忆江南>传世于今:苏轼感怀身世际遇,借春光抒写<蝶恋花>: ...查看


  • 春天的诗词100首
  • 春天的诗词1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赏析]创作此诗时,诗人已经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 ...查看


  • 世有桃花:安意如解读中国古典文化中最美意象
  • 基本资料 世有桃花:安意如解读中国古典文化中最美意象 作者: 安意如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年: 页数: 定价: 27 装帧: ISAN: 内容简介 <世有桃花>是安意如继"漫漫古典情系列"后,回到古典 ...查看


  • 思念的诗句:乌夜啼·春思
  • <乌夜啼·春思>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乌夜啼·春思>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乌夜啼·春思>原文 楼上萦帘弱絮,墙头碍月低花. 年年春事关心事,肠断欲栖鸦. 舞镜鸾衾翠减,啼珠凤蜡红斜. ...查看


  • 思念的诗句:春思
  • <春思>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春思>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春思>原文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春思>注释 1.燕草 ...查看


  • 描写春天的诗句:[春思]
  • [诗句介绍] 描写春天的诗句"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出自<春思>,由贾至创作.这首诗通过描写春草.柳树.桃花.李花等景色,借用东风.春日表达作者心中的愁绪和苦闷之情. [诗句出处原文] <春思 ...查看


  • 李白的诗:春思
  • <春思>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作品赏析 [简析]: 燕,指今河北北部的辽宁一带,当年是戍边之地;秦,今陕西一带,系征夫们的家乡.作品将少妇的心态 ...查看


  • 李白的诗:[春思]鉴赏
  •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 ...查看


热门内容